毛泽东为何改变退居二线想法? [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9:05:31
一九五六年上半年,毛泽东确有自动卸任的愿望,但半年后,世事突变,势,有所不能啊!一九五六年前后的「势」是怎样的呢?
苏联政权到一九五六年,弊端尽露。一九五六年二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发表秘密报告,揭批斯大林的烛裁暴政和个人崇拜。国际共运开始了反思自省。
对于批判斯大林,正如毛泽东所说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在一九五六年三月至十月期间,毛泽东还是喜多于忧的,乐观主义占了上风。这是中共党史上最光明最乐观的半年。毛泽东这时相信,自己的影响力、「正确路线的贯彻」将及于后任。这样,就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八大宣布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名誉主席设立以备卸任、修改七大党章正式停用「毛泽东思想」概念,都是在这半年内作出的。毛泽东说:中国无产阶级专政也已经只剩下百分之十的职能了,就是那百分之十,也主要用于对外的。
尽管毛泽东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心存疑惑,认为由此将影响共产党在本国和国际上的合法性问题,这出于政治操作层面的考虑无疑是老练的。但这半年内,对毛泽东来说,更是解放思想的半年,他处于寻找一条优于苏联的建设道路的思想十字路口。
这时毛泽东对西方制度有一些肯定性表述。龚育之在《一份珍贵的政治文明的遗产》中引述毛对瑞士七人委员会的肯定,更鲜明的则数邓小平曾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引述的:「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产生。」毛泽东说,美国发展快,其政治制度必有可学习之处。他在这年九月与意大利共产党代表谈话时批评斯大林不相信群众,当国家只有一个党专政时,更应该注意听取反面意见。这些都是苏联二十大反斯大林主义在中国的一系列积极反映。
苏共二十大和中共八大以后不久,即到了一九五六年十月,国际国内的变化大改变了毛泽东的上述思想。连续发生的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国内北京、成都、石家庄学生闹事,河南临汝农民闹社,等等,毛泽东原有对反斯大林的疑虑得到证实,这令他重新审视形势。而赫鲁晓夫于一九五六年除夕亦大幅降低反斯大林的调子,说起斯大林的好话来。毛泽东更将这些国内国际动向归咎于苏共二十大砍了斯大林的旗帜,而他内心也开始修改八大的指导思想,这些比较集中反映在十一月毛泽东在八届二中全会的讲话、起草于十二月的《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以及一九五八年三月成都会议讲话中:
一、在《再论》中抹去「反对个人崇拜」。提倡崇拜马恩列斯正确的东西、崇拜班长。其后恢复使用「毛泽东思想」一词,进一步树立个人权威。
二、开始修改八大路线,提出敌我矛盾「是根本矛盾,突出阶级斗争」。认为东欧的基本问题就是阶级斗争没有搞好,那么多反革命分子没有肃清,没有在阶级斗争中训练无产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才致有波、匈事件。
三、提出防止修正主义,这是首次将修正主义与教条主义并列,开始新的思想斗争征程。毛泽东从反教条主义为主转变为反对修正主义,这是一生大转折。
四、开始警惕中共出哥莫尔卡这样的人物,而自己被推翻,「让哥莫尔卡上台,把饶漱石抬出来,这不是没有可能的,大不了重新回到延安去。」这就是所谓「中国出赫鲁晓夫大不了与林彪一起上井冈山」的最早版本。从而提出接班人的问题。他对自己身后的影响力产生了怀疑。
这四点转向成为后来批判苏共乃至反对党内修正主义的出发点。按胡绳等专家的肯定性评价:反苏是摆脱苏联模式的开始。但是,反修脱离「社会主义大家庭」,完全消除党际制约,一九五八年反「反冒进」,基本消除党内制约,到「文革」中依靠林彪打倒刘少奇,直至林彪仓皇出逃折戟沉沙,完成了毛泽东后半生的政治逻辑。一九五六年上半年,毛泽东确有自动卸任的愿望,但半年后,世事突变,势,有所不能啊!一九五六年前后的「势」是怎样的呢?
苏联政权到一九五六年,弊端尽露。一九五六年二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发表秘密报告,揭批斯大林的烛裁暴政和个人崇拜。国际共运开始了反思自省。
对于批判斯大林,正如毛泽东所说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在一九五六年三月至十月期间,毛泽东还是喜多于忧的,乐观主义占了上风。这是中共党史上最光明最乐观的半年。毛泽东这时相信,自己的影响力、「正确路线的贯彻」将及于后任。这样,就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八大宣布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名誉主席设立以备卸任、修改七大党章正式停用「毛泽东思想」概念,都是在这半年内作出的。毛泽东说:中国无产阶级专政也已经只剩下百分之十的职能了,就是那百分之十,也主要用于对外的。
尽管毛泽东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心存疑惑,认为由此将影响共产党在本国和国际上的合法性问题,这出于政治操作层面的考虑无疑是老练的。但这半年内,对毛泽东来说,更是解放思想的半年,他处于寻找一条优于苏联的建设道路的思想十字路口。
这时毛泽东对西方制度有一些肯定性表述。龚育之在《一份珍贵的政治文明的遗产》中引述毛对瑞士七人委员会的肯定,更鲜明的则数邓小平曾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引述的:「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产生。」毛泽东说,美国发展快,其政治制度必有可学习之处。他在这年九月与意大利共产党代表谈话时批评斯大林不相信群众,当国家只有一个党专政时,更应该注意听取反面意见。这些都是苏联二十大反斯大林主义在中国的一系列积极反映。
苏共二十大和中共八大以后不久,即到了一九五六年十月,国际国内的变化大改变了毛泽东的上述思想。连续发生的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国内北京、成都、石家庄学生闹事,河南临汝农民闹社,等等,毛泽东原有对反斯大林的疑虑得到证实,这令他重新审视形势。而赫鲁晓夫于一九五六年除夕亦大幅降低反斯大林的调子,说起斯大林的好话来。毛泽东更将这些国内国际动向归咎于苏共二十大砍了斯大林的旗帜,而他内心也开始修改八大的指导思想,这些比较集中反映在十一月毛泽东在八届二中全会的讲话、起草于十二月的《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以及一九五八年三月成都会议讲话中:
一、在《再论》中抹去「反对个人崇拜」。提倡崇拜马恩列斯正确的东西、崇拜班长。其后恢复使用「毛泽东思想」一词,进一步树立个人权威。
二、开始修改八大路线,提出敌我矛盾「是根本矛盾,突出阶级斗争」。认为东欧的基本问题就是阶级斗争没有搞好,那么多反革命分子没有肃清,没有在阶级斗争中训练无产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才致有波、匈事件。
三、提出防止修正主义,这是首次将修正主义与教条主义并列,开始新的思想斗争征程。毛泽东从反教条主义为主转变为反对修正主义,这是一生大转折。
四、开始警惕中共出哥莫尔卡这样的人物,而自己被推翻,「让哥莫尔卡上台,把饶漱石抬出来,这不是没有可能的,大不了重新回到延安去。」这就是所谓「中国出赫鲁晓夫大不了与林彪一起上井冈山」的最早版本。从而提出接班人的问题。他对自己身后的影响力产生了怀疑。
这四点转向成为后来批判苏共乃至反对党内修正主义的出发点。按胡绳等专家的肯定性评价:反苏是摆脱苏联模式的开始。但是,反修脱离「社会主义大家庭」,完全消除党际制约,一九五八年反「反冒进」,基本消除党内制约,到「文革」中依靠林彪打倒刘少奇,直至林彪仓皇出逃折戟沉沙,完成了毛泽东后半生的政治逻辑。
嘎嘎~~~~~`通常情况下,学生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可是啊~~~~他们总以为自己永远正确~~~~~`
9494
只是一个借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