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的历史包袱 -->点水族转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0:14:06
中国外交的历史包袱

--------------------------------------------------------------------------------

● 杜平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从毛泽东开始,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在外交上都各有重大建树,不仅利及当代,而且还为继任者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从而使他们得以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朝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毛泽东时代留下的最为重要的外交遗产,就是与第三世界国家结成战略同盟关系、与美国结束隔绝状态以及取代台湾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邓小平时代初期最为突出的外交成就,就是与美国正式建交,并以开放的心态开拓多边外交。而在江泽民时代,与主要发达国家初步建立政治互信,全面改善周边国际环境并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最具深远影响的外交事件。


功过互见 先立后破


  正是因为前人奠定了这样的基础,所以胡锦涛等新一代领导人才会在外交领域有了更高的起点,并且迅速以大国领袖的姿态迈上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央。中国总理温家宝去年年底访问美国获得成功,胡锦涛这次在法国受到极其隆重的接待,这些不仅与他们本身的领导素质及其背后的国家实力相匹配,而且也与上几代领导人孜孜不倦所做的外交铺垫息息相关。

  然而,除了可资利用的遗产,中国过往几代领导人在外交上也留下了很多遗憾,更给后代领袖们留下了诸多异常棘手的烂尾巴,使他们前行的步伐受到羁绊,甚至连整个国家的发展远景都受到制约。

  在60年代,因毫无意义的意识形态之争,中国和苏联从原来的盟友变成不共戴天的敌人。直到邓小平时代,在经受了长达20多年的斗争与双输之后,双边关系才开始逐渐得到修补和恢复。

  在江泽民执政之后,上届政府所留下来的“烂尾外交”更是满目疮痍。当时正值“六四事件”之后,中国的国际处境倒退数十年,不仅在国际主流社会被完全孤立,而且还遭受一些友好国家与国际亲华势力的抵制。

  在第三代领导层掌权长达13年时间里,中国外交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一直在历史包袱的重压下,艰难和锲而不舍地进行开拓。尤其是在90年代中叶以前,以杰出的外交家钱其琛为代表,中国的外交官们在前所未有的屈辱氛围中,一点一点地为自己的国家赢回了尊重、体面和尊严,从而使中国外交得以从原来的起点上重新出发。


外交连续性的断裂


  然而,这些外交成就却是用十多年的时间换来的,其代价之大,难以估量。由于当时与发达世界的关系空前恶化,中国偌大的一个国家,同时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只在外交上极度被动,而且还在政治上备受攻击,经济上受到排斥,科技上遭到禁运,道德形象上受到玷污,其长远的发展目标更受到明显的牵制。

  胡锦涛和温家宝上台之际,正是中国国际地位蒸蒸日上之时。江泽民时代留下来的中美关系,即便不如80年代末以前的蜜月状态,但却最为平稳、最为理性、最为现实。而中国整体的国际环境,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正如上文所述,胡温体制接过权力的接力棒时,其起点已远远超越前几代领导人。

  虽然如此,今天的当政者依然要替前人弥补缺憾,依然要为前人所犯下的过失和错误担起责任。对后任者来说,虽然这是理所当然和义不容辞的,但对所有在位的领导者而言,避免让后人被自己的错误所连累,避免给继任者增添不必要的施政障碍,更是应该做到的。

  在“六四事件”之前,中国的人权状况虽然也不令人满意,但却并没有变成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然而,从江泽民时代开始,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所遭受的国际围攻,简直可以说是令人窒息。在过去十多年里,这种毫无意义、没有逻辑结果的争论,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发生政治摩擦的主要领域之一。它使中国政治领袖以及外交部门浪费了太多的精力,更使其他领域的对外交往遭遇太多挫折。

  时至今日,在这一问题上,中国现政府依然受到某些西方国家的类似对待,包括法国社会党议员这次仍然以人权为由,对前往访问的胡锦涛采取消极态度。毫无疑问,中国目前的人权状况确实问题太多,但是,若继续据此来否定胡温体制在至今短短时间内所作出的诸多努力,这对他们是极不公平的。可是,话虽如此,这种情况毕竟还是历史的延续所致。


高科技禁运的制约


  与人权问题密切相关的是,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的高科技及武器禁运措施,至今已经持续了15年。这是某些西方国家用来制约中国发展步伐的最有效工具,也是邓小平时代留下的最大的政治负资产。在江泽民时代,这一禁令虽有松动,但却没有得到解除,现在这一责任又落在胡锦涛身上。

  近日,在法德两国的推动下,欧盟开始考虑最终取消对华武器禁运的问题。假若欧盟不久后正式解禁,那么,美国也就不得不对高科技禁令进行逐步调整。只有在那个时候,“六四事件”以后的中国国际交往才算真正恢复了常态。

  回顾新中国50多年来的外交,其成绩斐然,其败笔也令人叹息。可以说,在取得很多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外交在过去很多年里也曾一度踯躅不前,甚至发生倒退,因而不能厚积薄发,也迟迟不能开辟一个更为合理、更为有利的新天地。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往昔政局不稳,当政者出于当时国内政治的需要,而把自己一砖一瓦辛苦经营起来的外交局面轻易地破坏掉,使得后来者还是要白手起家,继续艰难地从头做起。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这是过去的政治家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概括。然而,时移势易。在各国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赖国际环境的今天,外交不再只是内政的延伸,而是内政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两者要么相辅相成,要么一损俱损。因此,当政者必须内外并举,要对内政和外交进行统筹考量。

  检视最近几年来的中国外交,其操作模式与内部建设浑然一体,并行不悖,从而摆脱了过去经常把内政和外交予以分割、予以区别对待的做法。但愿胡温体制在现有基础上,将有更多的创新和建树,并且着眼于子孙后代,为未来的中国外交进行更加厚实的积累和铺垫。中国外交的历史包袱

--------------------------------------------------------------------------------

● 杜平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从毛泽东开始,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在外交上都各有重大建树,不仅利及当代,而且还为继任者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从而使他们得以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朝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毛泽东时代留下的最为重要的外交遗产,就是与第三世界国家结成战略同盟关系、与美国结束隔绝状态以及取代台湾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邓小平时代初期最为突出的外交成就,就是与美国正式建交,并以开放的心态开拓多边外交。而在江泽民时代,与主要发达国家初步建立政治互信,全面改善周边国际环境并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最具深远影响的外交事件。


功过互见 先立后破


  正是因为前人奠定了这样的基础,所以胡锦涛等新一代领导人才会在外交领域有了更高的起点,并且迅速以大国领袖的姿态迈上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央。中国总理温家宝去年年底访问美国获得成功,胡锦涛这次在法国受到极其隆重的接待,这些不仅与他们本身的领导素质及其背后的国家实力相匹配,而且也与上几代领导人孜孜不倦所做的外交铺垫息息相关。

  然而,除了可资利用的遗产,中国过往几代领导人在外交上也留下了很多遗憾,更给后代领袖们留下了诸多异常棘手的烂尾巴,使他们前行的步伐受到羁绊,甚至连整个国家的发展远景都受到制约。

  在60年代,因毫无意义的意识形态之争,中国和苏联从原来的盟友变成不共戴天的敌人。直到邓小平时代,在经受了长达20多年的斗争与双输之后,双边关系才开始逐渐得到修补和恢复。

  在江泽民执政之后,上届政府所留下来的“烂尾外交”更是满目疮痍。当时正值“六四事件”之后,中国的国际处境倒退数十年,不仅在国际主流社会被完全孤立,而且还遭受一些友好国家与国际亲华势力的抵制。

  在第三代领导层掌权长达13年时间里,中国外交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一直在历史包袱的重压下,艰难和锲而不舍地进行开拓。尤其是在90年代中叶以前,以杰出的外交家钱其琛为代表,中国的外交官们在前所未有的屈辱氛围中,一点一点地为自己的国家赢回了尊重、体面和尊严,从而使中国外交得以从原来的起点上重新出发。


外交连续性的断裂


  然而,这些外交成就却是用十多年的时间换来的,其代价之大,难以估量。由于当时与发达世界的关系空前恶化,中国偌大的一个国家,同时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只在外交上极度被动,而且还在政治上备受攻击,经济上受到排斥,科技上遭到禁运,道德形象上受到玷污,其长远的发展目标更受到明显的牵制。

  胡锦涛和温家宝上台之际,正是中国国际地位蒸蒸日上之时。江泽民时代留下来的中美关系,即便不如80年代末以前的蜜月状态,但却最为平稳、最为理性、最为现实。而中国整体的国际环境,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正如上文所述,胡温体制接过权力的接力棒时,其起点已远远超越前几代领导人。

  虽然如此,今天的当政者依然要替前人弥补缺憾,依然要为前人所犯下的过失和错误担起责任。对后任者来说,虽然这是理所当然和义不容辞的,但对所有在位的领导者而言,避免让后人被自己的错误所连累,避免给继任者增添不必要的施政障碍,更是应该做到的。

  在“六四事件”之前,中国的人权状况虽然也不令人满意,但却并没有变成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然而,从江泽民时代开始,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所遭受的国际围攻,简直可以说是令人窒息。在过去十多年里,这种毫无意义、没有逻辑结果的争论,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发生政治摩擦的主要领域之一。它使中国政治领袖以及外交部门浪费了太多的精力,更使其他领域的对外交往遭遇太多挫折。

  时至今日,在这一问题上,中国现政府依然受到某些西方国家的类似对待,包括法国社会党议员这次仍然以人权为由,对前往访问的胡锦涛采取消极态度。毫无疑问,中国目前的人权状况确实问题太多,但是,若继续据此来否定胡温体制在至今短短时间内所作出的诸多努力,这对他们是极不公平的。可是,话虽如此,这种情况毕竟还是历史的延续所致。


高科技禁运的制约


  与人权问题密切相关的是,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的高科技及武器禁运措施,至今已经持续了15年。这是某些西方国家用来制约中国发展步伐的最有效工具,也是邓小平时代留下的最大的政治负资产。在江泽民时代,这一禁令虽有松动,但却没有得到解除,现在这一责任又落在胡锦涛身上。

  近日,在法德两国的推动下,欧盟开始考虑最终取消对华武器禁运的问题。假若欧盟不久后正式解禁,那么,美国也就不得不对高科技禁令进行逐步调整。只有在那个时候,“六四事件”以后的中国国际交往才算真正恢复了常态。

  回顾新中国50多年来的外交,其成绩斐然,其败笔也令人叹息。可以说,在取得很多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外交在过去很多年里也曾一度踯躅不前,甚至发生倒退,因而不能厚积薄发,也迟迟不能开辟一个更为合理、更为有利的新天地。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往昔政局不稳,当政者出于当时国内政治的需要,而把自己一砖一瓦辛苦经营起来的外交局面轻易地破坏掉,使得后来者还是要白手起家,继续艰难地从头做起。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这是过去的政治家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概括。然而,时移势易。在各国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赖国际环境的今天,外交不再只是内政的延伸,而是内政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两者要么相辅相成,要么一损俱损。因此,当政者必须内外并举,要对内政和外交进行统筹考量。

  检视最近几年来的中国外交,其操作模式与内部建设浑然一体,并行不悖,从而摆脱了过去经常把内政和外交予以分割、予以区别对待的做法。但愿胡温体制在现有基础上,将有更多的创新和建树,并且着眼于子孙后代,为未来的中国外交进行更加厚实的积累和铺垫。
“在60年代,因毫无意义的意识形态之争,中国和苏联从原来的盟友变成不共戴天的敌人。”
错了!
“意识形态”不是前因,而是后果;前因是国土争执! 苏联不愿归还沙俄霸占的领土 这也是斯大林戒备毛泽东的主要原因。当毛转而退次,要求得到缓助时,苏方也不太卖力,才导致引发中方的反感,不愿紧随其步,这才进入“意识形态之争”。说其话,意识形态之争是某种掩眼法。
苏联想当老大,中国不想当小弟.两家就打起来了.
没有在79年89年2000年统一台湾是一败笔,给后人留下包袱,造成要武力统一还要使中国受一次制裁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