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右玉城保卫战 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6:46:19
明世宗嘉靖(公元1522——1566年)年间,鞑靼头领俺答吉囊曾多次与明朝发生战争,据《明史》记载,鞑靼贵族仅对雁北地区大的骚扰就有三十多次,其中战争比较激烈的一次是右玉城保卫战。
这次战争发生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战争爆发是由“桃松寨事件”引起的。桃松寨是俺答之子辛爱的小妾,一次,她与辛爱的部下私通,被辛爱发觉。事后,桃松寨怕被问罪杀头,就私自出逃投奔了明朝。桃松寨跑到大同后,明朝的大同总督杨顺就把她收留起来,送到京城,请功邀赏。辛爱得知这一情况后,就向明朝要人,被明朝拒绝。于是,鞑靼以此为借口,从杀虎口(今右玉北)大举南下,包围了右玉城。杨顺见事情弄大了,怕不好收场,想把桃松寨放回,但又不好在皇帝面前开口。后来,他撒谎说:鞑靼愿意以赵全、邱富(白莲教头目,起义失败后逃到鞑靼)交换桃松寨。明朝大臣许论认为这样做两全其美,极力劝说嘉靖皇帝采纳杨顺的意见。嘉靖帝也以为放走桃松寨,就会停止战争,就把桃松寨驱赶出境。桃松寨走后,杨顺马上送信给辛爱,希望鞑靼退兵,结果,辛爱派人把桃松寨捉拿后处死,并未放松对右玉城的攻击,并且又分兵向大同、宣府进攻,扩大了战事。
当时,右玉城远离内地,孤悬边境,兵少粮缺,处于不利地位。在鞑靼军队的多次围攻下,右玉城军民浴血奋战,伤亡严重,右玉守将王德在作战中阵亡。在岌岌可危的形势下,右玉城军民团结一致,“悉力捍御”,“士卒无变志”(《明史·鞑靼列传》),誓死不投降,决心与城共存亡。守将王德战死后,众军无首,缺乏指挥。有一位在家休息的武将尚表,自愿担任了右玉城的临时指挥。在明朝援军到来之前,尚表积极组织军民修缮城堡,坚守阵地,与鞑靼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尽管条件极其艰难困苦,但尚表指挥有方,勇敢善战,打退了鞑靼军队的数十次进攻。他还和右玉城守军选择有利时机,出城偷袭敌营。有一次,尚表带领右玉守军在战斗中俘虏了俺答的一个孙子、一个女婿及其部将,打击了鞑靼军队的嚣张气焰。但是,鞑靼军队一直不退,把右玉域包围了好几层。据明代《平云西碑》(见清代《朔平府志》)记载: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农历九月到第二年农历四月,右玉城被鞑靼军队围困长达八个月之久(《明史·鞑靼列传》记载被围困六个月)。由于长时间被围困,又缺乏支援,城内军民粮断柴缺,只得杀牛马牲畜充饥,拆掉房屋用木料当柴烧。其后,牲畜也被杀光了,军民没吃的,饿死许多人。有的士兵饿得没办法,煮着有皮革做的弓充饥,所有能吃的东西几乎都吃光了。士兵的不断伤亡及粮食的断绝,使形势更加危急,有几次城池几乎被攻破。

右玉城被围困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嘉靖皇帝让大臣们发表意见,专门讨论了这次战事。大学士严嵩与许论等妥协派,在鞑靼军队的威胁之下,主张放弃右玉城,反对出兵进行援助。但是,大多数官员驳斥了妥协派的种种谬论,主张让兵部尚书杨博带领明军亲自出征。宫廷里争论相当激烈,嘉靖帝也犹豫不决,曾几次放弃出兵的决定。最后,由于多数官员坚持,他才下了决心,对鞑靼宣战。正值右玉城危急之时,明朝政府决定让兵部侍郎江东代替大同总督杨顺的职务,与大同巡抚杨选、总兵张承勖率领先遣部队向右玉进军。接着,嘉靖帝又命令兵部尚书杨博调集各镇兵马,筹备粮饷,统率大军随后增援。江东等人带领的先遣部队于农历四月十一日从大同出发,十三日到了左云城。十四日,江东与明军将领在左云城歃血宣誓,作好了临战前的准备。十五日,明军开始向右玉城挺进。与此同时,兵部尚书杨博带领的大部队也从北京向右玉而来,并且一天下了数十道通告,对鞑靼的进犯提出警告,声言要北伐出塞,给鞑靼以必要的惩罚。鞑靼久围右玉不下,损兵折将,毫无进展,又听到明朝大军即将到来的消息后,无心恋战,随即解除了对右玉城的包围,又从杀虎口撤退而去,这时,右玉城中已经断粮多日,不少人奄奄一息。杨博出兵前,曾让士兵各带炒食三升,明军一入城,马上用炒食救济城内军民,使许多濒于死亡的人得救。随后,明朝又运来大批粮食,安定了城内军民,使他们免除饥饿的威胁。城内军民欢呼雀跃,共同庆贺这场艰苦保卫战的胜利。

鞑靼与明朝发生战争以来,明军常常失利,士气十分低落,有几次,明军见了鞑靼军队就不战而逃。右玉城保卫战在左右无援、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以少胜多,坚持守城达八个月之久,这在当时来说,确实是讲了不起的事,影响很大,所以,当时人们赞扬右玉城军民有常山、睢阳之风(注),并在右玉城立碑建坊,以示纪念。

右玉城保卫战后,为了加强边防,防止鞑靼再次进攻,兵部尚书杨博暂时留在大同,整顿军务。他针对守边士兵不会车战的弱点,制造偏箱车百辆,进行演习。他还组织右玉、左云相互声援,以对付鞑靼骑兵的突然袭击。同时,他利用秋收后的农闲季节,组织军民修整倒塌的长城,加固城池,还修筑了牛心堡(今右玉东)等大小寨堡九座,修烽堠二千九百多个,把右玉、左云、高山、大同一直到宣府、北京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军事防御线。在重要关隘,挖深沟和土壕,沟、壕总长约一千多里,为以后抵御外来势力的进犯做了准备。

注:唐朝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守常山,张巡、许远守睢阳,被安禄山军队长期围攻,坚持守城,誓死不投降。明世宗嘉靖(公元1522——1566年)年间,鞑靼头领俺答吉囊曾多次与明朝发生战争,据《明史》记载,鞑靼贵族仅对雁北地区大的骚扰就有三十多次,其中战争比较激烈的一次是右玉城保卫战。
这次战争发生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战争爆发是由“桃松寨事件”引起的。桃松寨是俺答之子辛爱的小妾,一次,她与辛爱的部下私通,被辛爱发觉。事后,桃松寨怕被问罪杀头,就私自出逃投奔了明朝。桃松寨跑到大同后,明朝的大同总督杨顺就把她收留起来,送到京城,请功邀赏。辛爱得知这一情况后,就向明朝要人,被明朝拒绝。于是,鞑靼以此为借口,从杀虎口(今右玉北)大举南下,包围了右玉城。杨顺见事情弄大了,怕不好收场,想把桃松寨放回,但又不好在皇帝面前开口。后来,他撒谎说:鞑靼愿意以赵全、邱富(白莲教头目,起义失败后逃到鞑靼)交换桃松寨。明朝大臣许论认为这样做两全其美,极力劝说嘉靖皇帝采纳杨顺的意见。嘉靖帝也以为放走桃松寨,就会停止战争,就把桃松寨驱赶出境。桃松寨走后,杨顺马上送信给辛爱,希望鞑靼退兵,结果,辛爱派人把桃松寨捉拿后处死,并未放松对右玉城的攻击,并且又分兵向大同、宣府进攻,扩大了战事。
当时,右玉城远离内地,孤悬边境,兵少粮缺,处于不利地位。在鞑靼军队的多次围攻下,右玉城军民浴血奋战,伤亡严重,右玉守将王德在作战中阵亡。在岌岌可危的形势下,右玉城军民团结一致,“悉力捍御”,“士卒无变志”(《明史·鞑靼列传》),誓死不投降,决心与城共存亡。守将王德战死后,众军无首,缺乏指挥。有一位在家休息的武将尚表,自愿担任了右玉城的临时指挥。在明朝援军到来之前,尚表积极组织军民修缮城堡,坚守阵地,与鞑靼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尽管条件极其艰难困苦,但尚表指挥有方,勇敢善战,打退了鞑靼军队的数十次进攻。他还和右玉城守军选择有利时机,出城偷袭敌营。有一次,尚表带领右玉守军在战斗中俘虏了俺答的一个孙子、一个女婿及其部将,打击了鞑靼军队的嚣张气焰。但是,鞑靼军队一直不退,把右玉域包围了好几层。据明代《平云西碑》(见清代《朔平府志》)记载: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农历九月到第二年农历四月,右玉城被鞑靼军队围困长达八个月之久(《明史·鞑靼列传》记载被围困六个月)。由于长时间被围困,又缺乏支援,城内军民粮断柴缺,只得杀牛马牲畜充饥,拆掉房屋用木料当柴烧。其后,牲畜也被杀光了,军民没吃的,饿死许多人。有的士兵饿得没办法,煮着有皮革做的弓充饥,所有能吃的东西几乎都吃光了。士兵的不断伤亡及粮食的断绝,使形势更加危急,有几次城池几乎被攻破。

右玉城被围困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嘉靖皇帝让大臣们发表意见,专门讨论了这次战事。大学士严嵩与许论等妥协派,在鞑靼军队的威胁之下,主张放弃右玉城,反对出兵进行援助。但是,大多数官员驳斥了妥协派的种种谬论,主张让兵部尚书杨博带领明军亲自出征。宫廷里争论相当激烈,嘉靖帝也犹豫不决,曾几次放弃出兵的决定。最后,由于多数官员坚持,他才下了决心,对鞑靼宣战。正值右玉城危急之时,明朝政府决定让兵部侍郎江东代替大同总督杨顺的职务,与大同巡抚杨选、总兵张承勖率领先遣部队向右玉进军。接着,嘉靖帝又命令兵部尚书杨博调集各镇兵马,筹备粮饷,统率大军随后增援。江东等人带领的先遣部队于农历四月十一日从大同出发,十三日到了左云城。十四日,江东与明军将领在左云城歃血宣誓,作好了临战前的准备。十五日,明军开始向右玉城挺进。与此同时,兵部尚书杨博带领的大部队也从北京向右玉而来,并且一天下了数十道通告,对鞑靼的进犯提出警告,声言要北伐出塞,给鞑靼以必要的惩罚。鞑靼久围右玉不下,损兵折将,毫无进展,又听到明朝大军即将到来的消息后,无心恋战,随即解除了对右玉城的包围,又从杀虎口撤退而去,这时,右玉城中已经断粮多日,不少人奄奄一息。杨博出兵前,曾让士兵各带炒食三升,明军一入城,马上用炒食救济城内军民,使许多濒于死亡的人得救。随后,明朝又运来大批粮食,安定了城内军民,使他们免除饥饿的威胁。城内军民欢呼雀跃,共同庆贺这场艰苦保卫战的胜利。

鞑靼与明朝发生战争以来,明军常常失利,士气十分低落,有几次,明军见了鞑靼军队就不战而逃。右玉城保卫战在左右无援、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以少胜多,坚持守城达八个月之久,这在当时来说,确实是讲了不起的事,影响很大,所以,当时人们赞扬右玉城军民有常山、睢阳之风(注),并在右玉城立碑建坊,以示纪念。

右玉城保卫战后,为了加强边防,防止鞑靼再次进攻,兵部尚书杨博暂时留在大同,整顿军务。他针对守边士兵不会车战的弱点,制造偏箱车百辆,进行演习。他还组织右玉、左云相互声援,以对付鞑靼骑兵的突然袭击。同时,他利用秋收后的农闲季节,组织军民修整倒塌的长城,加固城池,还修筑了牛心堡(今右玉东)等大小寨堡九座,修烽堠二千九百多个,把右玉、左云、高山、大同一直到宣府、北京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军事防御线。在重要关隘,挖深沟和土壕,沟、壕总长约一千多里,为以后抵御外来势力的进犯做了准备。

注:唐朝安史之乱时,颜真卿守常山,张巡、许远守睢阳,被安禄山军队长期围攻,坚持守城,誓死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