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地弹、反辐射演练获突破——各路高人请眼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38:45
  
  “王海大队”——南空航空兵某团飞行一大队副大队长冯志峰, 是一名具有开拓和拼搏精神的新型飞行员,别看他只有29岁,却在蓝天上和“首次”结下了不解之缘。

  首次对地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2002年的6月2日,不仅在冯志峰的飞行生涯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而且在中国空军的历史上也将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一天,人民空军的攻防兼备作战能力将随着首枚某新型空地导弹的发射、点火和命中靶标而产生飞跃。

  是日上午,大漠深处的天空清澈碧蓝,没有一丝白云而愈加显得深邃高远,远处的祁连山雪峰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银光熠熠生辉。

  9时整,塔台指挥室内,担负首枚导弹实弹发射的副团长魏震、飞行员冯志峰在进行起飞前的最后准备。负责飞机驾驶和导弹发射的冯志峰,算得上是这个飞行日中的焦点人物,他将在新型战机装备部队后首次发射新型空对地导弹,远距离对地面小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他与同乘的副团长魏震,平稳了一下自己紧张激动的心绪,按照下达任务时指挥员提出的要求、协同方法和领航参谋给定的航行诸元,在大脑里认真回放着实施导弹攻击的操作程序和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的处置方法。从战机的进入、诸元的保持、目标的搜索、攻击的时机和退出的方法,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进行了细致的预想,包括在发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

  从他们的表情上可以看出,这两名蓝天骄子的内心是非常兴奋的,因为空军历史上的多项纪录将在这个非同寻常的架次中诞生。他们同所有的空军官兵一样,对这一时刻期盼得太久、太久。多少年来,空军的对地打击能力受装备水平的限制,都是以临空突击和近距轰炸为主,不但命中的概率和精度低,而且战机距所要打击的目标近,容易遭受地面对空火力网的阻滞和打击。

  这一时刻终于来临了。9时57分,全副武装的新型战机担负着使命与重托,腾空而起,跃上蓝天。

  蓝天如一泓秋水,湛蓝如洗。

  沙海似金波荡漾,灿灿金黄。

  穿行在如诗如画的蓝天沙海之间,一股激情顿时在他们年轻的血脉里奔腾。从运用航炮进行“刺刀见红”般的空中格斗,到运用导弹进行目视条件下的近距攻击,从中距导弹空中防御与拦截,到超视距对地面点状目标精确突击突防,空军50多年来的又一次转变将率先在这里起步,空军50多年来的战斗力水平,将在他们身上实现新的突破与飞跃。

  戈壁苍穹,新型战机如闪电霹雳横空掠过。
  “xxx,接通总电门。”

  此时,新型战机的武器系统已经在战斗状态下,导弹开始搜索、捕捉目标。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迫近,冯志峰的手心沁出了些许汗珠。

  “截获目标。”此时,靶标已被导弹牢牢锁定和跟踪。“允许发射。” 冯志峰将右手食指轻轻地搭在了导弹发射扳机上,只待一声令下,便长缨在手缚苍龙。

  “发射!发射!”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冯志峰果断按下了发射扳机。导弹在脱离机身的瞬间,迅即点火,拖着橘红色的光焰,超音速飞扑荒漠深处的靶标。

  “咣” 的一声巨响,目标被劈空而至的导弹远距离摧毁。

  首开恶劣条件导弹对地攻击先例

  这是一次不是表演的表演,更是一次不是展示的展示。深秋,冯志峰与师里其他新装备飞行员一道,领受了为军委、总部首长汇报演示的重任。

  老天似乎有意考验共和国空军这些驾驭最新装备的飞行员,在任务的关键时刻为他们出了一道难题。大漠气候,干旱少雨是非常明显的特点,平时就连云都不多见,然而这天上午,风云突变,大块大块的乌云覆盖了演示区域,七八级以上的狂风卷着黄沙铺天盖地。这样恶劣的气象条件,对于体形较大的新型战机来说,无论是编队飞行还是实施导弹攻击,难度都非常大。

  再复杂的条件也难不住熟练驾驭最新装备的蓝天骄子。冯志峰与副师长史秀华驾驶着装挂某新型导弹的XX号战机准时升空,负责战机操纵和导弹攻击的冯志峰,柔和地压杆、蹬舵,平稳地驾驶战机直飞目标区。

  这种导弹是最难打的一种之一。由于它是首次装备部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无经验可循。它对气象条件要求比较高,而且要靠飞行员的精心操控。因此,首次在这种恶劣条件下导弹实射,能不能准确命中目标,官兵心里都没底。在后舱负责机载武器系统操作的史副师长,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屏,口里不断地发出“左修一点、右修一点”,“高度高度、速度速度”

  的指令,不时地提醒冯志峰保持好飞机状态,创造最佳的攻击环境和条件。

  “发现目标,允许发射!”

  “发射!”听到指挥员的命令,冯志峰果断按下发射扳机。数秒钟后,硕大的导弹离开挂梁,点火起飞,直扑靶标。

  导弹发射后,任务并没有完成,负责武器系统操作的史副师长,还要对飞行中的导弹继续操控,直至命中目标。冯志峰小心翼翼地压坡度、转弯,尽量使飞机在汹涌的气流中退出攻击航线时飞得平稳些。避免因动作量过大,失去对导弹的跟踪控制。史秀华则始终运用导弹攻击系统中的修正、控制装置,右手拇指魔术般地控制着飞行中的导弹。一秒钟、两秒钟,心脏都随着时间一起“砰”、“砰”地跳动。半分钟、一分钟,汗水浸透了飞行服和帽套,他们全然不觉。飞机在气流的颠簸中上下起伏,导弹飞速接近目标,2000米、1000米,“刷”的一下,导弹穿过靶标,腾起一团火光。坐在指挥控制大厅的将军们通过巨幅屏幕看到,远距离飞行的空对地导弹,从空中飞扑而下,从靶标中间黑色的“十”字的中心穿过,进入目标的“心脏”后爆炸,巨大的冲击波涌起一团火光,将目标撕得粉碎。

  首次在复杂陌生环境空地对抗

  深秋的一大拂晓,上级命令该团新型战机紧急起飞,突击陌生地域的地空导弹和雷达阵地。冯志峰首批参战,担任主攻。

  东方刚刚露出一抹晨曦,扮演“红军”的冯志峰就与战友驾机升空,飞赴数百公里外空情复杂的战区。为防止“蓝军”空中侦察和监听无线电通话,“红军”对起飞机场实施了灯光管制,并保持无线电静默。以往训练中“开车”、“滑出”、“起飞”等军语和口令,全部被旗语和按动话筒发射按钮所代替。

  “蓝军”导弹和雷达阵地部署在群山腹地,四周层峦叠嶂,不但装备先进,具有较强的对空阻滞和打击能力,而且部署得非常诡秘,为“红军”战机低空、超低空突防设置了重重障碍。在复杂陌生地域与这样的强手对抗,在新机装备部队以来还是首次。

  冯志峰与另一名飞行员按预定的攻击航线、方法,低空在山谷周围所笼罩的如纱的薄雾中边搜索边向目标区抵近。晨雾对人们视线的遮挡和山谷对雷达波的屏蔽,为冯志峰他们提供了有利掩护,也为他们及时、准确地纵深致命打击创造了有利条件。XXX公里、XXX公里,对手毫无知觉。XXX公里、XXX公里,稳定截获目标,冯志峰的心里产生了难以名状的兴奋,再有数十秒钟的时间,目标将会在导弹遇靶引爆的火光与浓烟中,伴随着霹雳般的爆响而消散。

  几乎在允许发射信号出现的同时,导弹横空飞射,对“蓝军”地空导弹阵地和雷达阵地进行了精确打击,将“蓝军”指挥所“夷为平地”。

  冯志峰,这位新型战机的教员、长机,先后参加了远海低空训练、海上巡逻等重大任务。编制出了《某新型战机实弹教学软件》,参与编撰了《某新型战机机载武器使用论文集》、《空空、空地导弹安全使用措施》等多本军事学术专著,创下了首次发射新装备导弹实弹、首次在恶劣条件实施某型导弹攻击、首次参加空地强强对抗等新装备训练的多项第一。《中国空军》



[此贴子已经被自动步枪于2004-1-20 19:27:53编辑过]

  “王海大队”——南空航空兵某团飞行一大队副大队长冯志峰, 是一名具有开拓和拼搏精神的新型飞行员,别看他只有29岁,却在蓝天上和“首次”结下了不解之缘。

  首次对地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2002年的6月2日,不仅在冯志峰的飞行生涯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而且在中国空军的历史上也将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一天,人民空军的攻防兼备作战能力将随着首枚某新型空地导弹的发射、点火和命中靶标而产生飞跃。

  是日上午,大漠深处的天空清澈碧蓝,没有一丝白云而愈加显得深邃高远,远处的祁连山雪峰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银光熠熠生辉。

  9时整,塔台指挥室内,担负首枚导弹实弹发射的副团长魏震、飞行员冯志峰在进行起飞前的最后准备。负责飞机驾驶和导弹发射的冯志峰,算得上是这个飞行日中的焦点人物,他将在新型战机装备部队后首次发射新型空对地导弹,远距离对地面小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他与同乘的副团长魏震,平稳了一下自己紧张激动的心绪,按照下达任务时指挥员提出的要求、协同方法和领航参谋给定的航行诸元,在大脑里认真回放着实施导弹攻击的操作程序和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的处置方法。从战机的进入、诸元的保持、目标的搜索、攻击的时机和退出的方法,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进行了细致的预想,包括在发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

  从他们的表情上可以看出,这两名蓝天骄子的内心是非常兴奋的,因为空军历史上的多项纪录将在这个非同寻常的架次中诞生。他们同所有的空军官兵一样,对这一时刻期盼得太久、太久。多少年来,空军的对地打击能力受装备水平的限制,都是以临空突击和近距轰炸为主,不但命中的概率和精度低,而且战机距所要打击的目标近,容易遭受地面对空火力网的阻滞和打击。

  这一时刻终于来临了。9时57分,全副武装的新型战机担负着使命与重托,腾空而起,跃上蓝天。

  蓝天如一泓秋水,湛蓝如洗。

  沙海似金波荡漾,灿灿金黄。

  穿行在如诗如画的蓝天沙海之间,一股激情顿时在他们年轻的血脉里奔腾。从运用航炮进行“刺刀见红”般的空中格斗,到运用导弹进行目视条件下的近距攻击,从中距导弹空中防御与拦截,到超视距对地面点状目标精确突击突防,空军50多年来的又一次转变将率先在这里起步,空军50多年来的战斗力水平,将在他们身上实现新的突破与飞跃。

  戈壁苍穹,新型战机如闪电霹雳横空掠过。
  “xxx,接通总电门。”

  此时,新型战机的武器系统已经在战斗状态下,导弹开始搜索、捕捉目标。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迫近,冯志峰的手心沁出了些许汗珠。

  “截获目标。”此时,靶标已被导弹牢牢锁定和跟踪。“允许发射。” 冯志峰将右手食指轻轻地搭在了导弹发射扳机上,只待一声令下,便长缨在手缚苍龙。

  “发射!发射!”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冯志峰果断按下了发射扳机。导弹在脱离机身的瞬间,迅即点火,拖着橘红色的光焰,超音速飞扑荒漠深处的靶标。

  “咣” 的一声巨响,目标被劈空而至的导弹远距离摧毁。

  首开恶劣条件导弹对地攻击先例

  这是一次不是表演的表演,更是一次不是展示的展示。深秋,冯志峰与师里其他新装备飞行员一道,领受了为军委、总部首长汇报演示的重任。

  老天似乎有意考验共和国空军这些驾驭最新装备的飞行员,在任务的关键时刻为他们出了一道难题。大漠气候,干旱少雨是非常明显的特点,平时就连云都不多见,然而这天上午,风云突变,大块大块的乌云覆盖了演示区域,七八级以上的狂风卷着黄沙铺天盖地。这样恶劣的气象条件,对于体形较大的新型战机来说,无论是编队飞行还是实施导弹攻击,难度都非常大。

  再复杂的条件也难不住熟练驾驭最新装备的蓝天骄子。冯志峰与副师长史秀华驾驶着装挂某新型导弹的XX号战机准时升空,负责战机操纵和导弹攻击的冯志峰,柔和地压杆、蹬舵,平稳地驾驶战机直飞目标区。

  这种导弹是最难打的一种之一。由于它是首次装备部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无经验可循。它对气象条件要求比较高,而且要靠飞行员的精心操控。因此,首次在这种恶劣条件下导弹实射,能不能准确命中目标,官兵心里都没底。在后舱负责机载武器系统操作的史副师长,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屏,口里不断地发出“左修一点、右修一点”,“高度高度、速度速度”

  的指令,不时地提醒冯志峰保持好飞机状态,创造最佳的攻击环境和条件。

  “发现目标,允许发射!”

  “发射!”听到指挥员的命令,冯志峰果断按下发射扳机。数秒钟后,硕大的导弹离开挂梁,点火起飞,直扑靶标。

  导弹发射后,任务并没有完成,负责武器系统操作的史副师长,还要对飞行中的导弹继续操控,直至命中目标。冯志峰小心翼翼地压坡度、转弯,尽量使飞机在汹涌的气流中退出攻击航线时飞得平稳些。避免因动作量过大,失去对导弹的跟踪控制。史秀华则始终运用导弹攻击系统中的修正、控制装置,右手拇指魔术般地控制着飞行中的导弹。一秒钟、两秒钟,心脏都随着时间一起“砰”、“砰”地跳动。半分钟、一分钟,汗水浸透了飞行服和帽套,他们全然不觉。飞机在气流的颠簸中上下起伏,导弹飞速接近目标,2000米、1000米,“刷”的一下,导弹穿过靶标,腾起一团火光。坐在指挥控制大厅的将军们通过巨幅屏幕看到,远距离飞行的空对地导弹,从空中飞扑而下,从靶标中间黑色的“十”字的中心穿过,进入目标的“心脏”后爆炸,巨大的冲击波涌起一团火光,将目标撕得粉碎。

  首次在复杂陌生环境空地对抗

  深秋的一大拂晓,上级命令该团新型战机紧急起飞,突击陌生地域的地空导弹和雷达阵地。冯志峰首批参战,担任主攻。

  东方刚刚露出一抹晨曦,扮演“红军”的冯志峰就与战友驾机升空,飞赴数百公里外空情复杂的战区。为防止“蓝军”空中侦察和监听无线电通话,“红军”对起飞机场实施了灯光管制,并保持无线电静默。以往训练中“开车”、“滑出”、“起飞”等军语和口令,全部被旗语和按动话筒发射按钮所代替。

  “蓝军”导弹和雷达阵地部署在群山腹地,四周层峦叠嶂,不但装备先进,具有较强的对空阻滞和打击能力,而且部署得非常诡秘,为“红军”战机低空、超低空突防设置了重重障碍。在复杂陌生地域与这样的强手对抗,在新机装备部队以来还是首次。

  冯志峰与另一名飞行员按预定的攻击航线、方法,低空在山谷周围所笼罩的如纱的薄雾中边搜索边向目标区抵近。晨雾对人们视线的遮挡和山谷对雷达波的屏蔽,为冯志峰他们提供了有利掩护,也为他们及时、准确地纵深致命打击创造了有利条件。XXX公里、XXX公里,对手毫无知觉。XXX公里、XXX公里,稳定截获目标,冯志峰的心里产生了难以名状的兴奋,再有数十秒钟的时间,目标将会在导弹遇靶引爆的火光与浓烟中,伴随着霹雳般的爆响而消散。

  几乎在允许发射信号出现的同时,导弹横空飞射,对“蓝军”地空导弹阵地和雷达阵地进行了精确打击,将“蓝军”指挥所“夷为平地”。

  冯志峰,这位新型战机的教员、长机,先后参加了远海低空训练、海上巡逻等重大任务。编制出了《某新型战机实弹教学软件》,参与编撰了《某新型战机机载武器使用论文集》、《空空、空地导弹安全使用措施》等多本军事学术专著,创下了首次发射新装备导弹实弹、首次在恶劣条件实施某型导弹攻击、首次参加空地强强对抗等新装备训练的多项第一。《中国空军》



[此贴子已经被自动步枪于2004-1-20 19:27:53编辑过]
我看先得弄清楚"王海大队"现在在用什么机机?
27,30还是型号?
很有内容的帖子,值得好好判读
以下是引用蚕宝宝在2004-1-19 9:19:00的发言:
我看先得弄清楚"王海大队"现在在用什么机机?

双座,具备远距离精确打击地面目标的能力,很明显指的是苏-30。要是我没记错的话,空3师是全军第一个换装苏-30的部队。
由正中标靶中心与受天气影响较大来看,新弹就是传说中的激光制导导弹。
[B]一,载机肯定是苏30MKK[/B]。
    空三师有对地精确打击能力且双座(而且后座是武器控制员)的不会是别的。

[B]二,第二种“首开恶劣条件导弹对地攻击先例”的应该是kh59系列空地导弹。[/B]
    文中提到的"首次装备我军""对气象条件要求比较高,而且要靠飞行员的精心操控"的肯定是电视制导空地导弹.雷达制导不需要人工末制导.前面有人猜是激光制导的,如果是这样就不会是"首次装备我军",而且载机只要照射目标就行了,不需要"右手拇指魔术般地控制着飞行中的导弹".文中描写的操纵方式只可能是电视制导的.
    苏30MKK可能投射的电视制导空地弹无非Kh-29和Kh-59两种,但我断定是后者.因为文中提到导弹飞行时间大大超过1分钟,而Kh-29速度高达600米/秒,飞越10公里最大射程用不了20秒时间.

[B]三,第三种"空地对抗"的应是Kh-31P反幅射导弹或它的国产型(KR1或YJ91).[/B]
    请大家注意,文中提到准备发射时距目标是XXX公里,而不是XX公里,导弹飞行时间只有数十秒.这等于是告诉大家,该弹最大射程能达到100公里,且速度高达3马赫.
    只有Kh-31P及其国产型符合上面所有条件,且是苏30MMK标准配制的反幅射导弹.弹重600公斤,战斗部90公斤,高效的冲压发动机使其速度高达1000米/秒,而且末段速度达到马赫4以上,飞越100公里最大射程只要数十秒(更何况文中讲的是借山地突防,不一定能最大射程发射).

[B]四,但第一种导弹有点让我伤脑筋,最有可能是Kh-59ME.[/B]
    从文中看,它是一种远射程超音速空地导弹,而且制导头在发射前就能捕获并锁定目标.
    据我所知,已披露的苏30MKK配备的空地弹都不太符合这种要求.Kh-31A是超音速,但是空舰弹,60多公里最大射程不知能否叫远程,而且我不认为它那不大的主动雷达导引头能在远程锁定目标.
    很可能是Kh-59M,它比原型的Kh-59换了发动机,不仅射程从40公里增加到115公里,叫远射程当之无愧,而且速度也达到超声速.它的电视导引头在开机前是有内置导航系统将其引向目标大致方向的,那么文中提到的"导弹锁定目标",如果把它理解成载机锁定目标后将数据传输给导弹似乎也说得通.但不知提供给我们的Kh-59ME是否为猴型,性能是否比M型缩水.
   
    总之,仔细看看,这文中透露的信息还是很多的.不管谜底是啥,它确实证实了我军空地打击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要顶
不懂,但顶了再说,
不清楚。
大概是苏30吧,我们<湖南>这也有她的倩影
What 驭风 said sounds like right.
呵呵,同样一篇文章,有人看热闹,有人看门道,驭风兄显然属于后者。

楼主的文章转载自《中国空军》,下面说说我的观点:

1。“王海大队”属于空三师,属于抗美援朝中磨砺出来的英雄部队,当时的编制是空三师九团第一大队。

2。空三师是我空军部队首批换装苏-27的部队,也是首批换装苏-30MKK的部队,本文中的飞机当然无疑是30MKK。

转贴两张本文的配图




前起落架双轮,说明确实是30MKK

3。关于导弹,我认为第一种是KH-29系列,后面两种同意驭风兄的意见,至于根据我将在后面给出。
顶!!!!!!!!!
靠老毛子,还是不踏实
驭风兄很会分析啊!没点厚实的基础,还真分析不出来呢!厉害!偶佩服!
难道中国人自己不会设计空地导弹,还是水平不过关?为什么老是要靠别人?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或许我们有上百个空对地导弹在研,但现在能投入实用的确实就是进口货
K-59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0 19:11:19编辑过]
继续。



这是电视制导型的KH-29T发射,同样是立即点火,橘红色火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0 19:01:39编辑过]


导弹脱离,没有点火。


导弹下降到一定高度,点火,亮白色火焰。





导弹飞出一段距离,开始改变姿态,进行爬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1 9:47:56编辑过]
没经过似实战都是假的
自动步枪的分析很到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0 19:21:42编辑过][em09]
太牛了你!
能给出你的宣传片的下载方式吗?
回楼上兄弟,很可惜,我记不清是从什么地方下载的了。
不知道我们的苏-30MKK所装备的是否有K-59ME,据报道它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285公里。
高,实在是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1 9:47:56编辑过]

    步枪兄厉害.感觉这样讨论有点渐入佳境了.
    你提到的火焰颜色问题确实很重要.当时我也注意到了,因为我记得中央电视台频道在2001年5月公开播放过SU30MKK对地实施精确打击的片断,当时汉和的那位平大侠也是根据画面中火焰颜色和投射角度判断是Kh-29T.
    不过还有几个疑点请步枪兄考虑:
    [B]一,称Kh-29T为远程空地弹实在太勉强[/B].各种资料对它的射程众说纷纭,大至在10-30公里之间(我估计后者是高空投放的情况),但都认为它是和小牛同级的近程空地弹没人认为它是远程空地弹.在空中看30公里目标是很容易的,不应算超视距.比它再近就算不上导弹了,不如用无动力滑翔的制导炸弹(如美式GBU24和27在高空投放时飞行距离可达20公里).文中再三强调远程二字,而且定位为让"人民空军的攻防兼备作战能力产生飞跃"的高度.Kh-29T是随SU30MKK引进的精确制导武器中射程较近的一种,捧到这样高度有点不够格.
    [B]二,最关键是时间对不上[/B].[B]SU30MKK装备王海大队是2000年12月的事,半年后就迫不及待地试射了Kh-29T,[/B]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这有中央电视台录像为证,几乎是军事评论界的通说(那次试验按说也应是冯志峰他们打的,文中却只次未提,可见文中讲的要比电视台放的意义更重大),而[B]文中提到的试射白纸黑字写明是在2002年6月2日进行的,差了一年多[/B].光凭这一条,我认为就可以排除Kh-29T的可能性.
文中描写的确实更像是火箭发动机而非喷气发动机.不过咱们军事记者描述的精确性也要考虑,一是发动机火焰的颜色,二是点火的时间(Kh-59投离后点火在你截图中看得很清楚,但现场看也是转瞬间的事).
  关于Kh-59的改型能否达到音速的问题,我们知道,Kh-59M导弹用的是Soyuz公司的R95-3 00涡轮喷气发动机,而Kh-59MK的动力装置改用伊留卡-土星公司的36MT涡轮风扇发动机后,推力从300公斤猛增到450公斤,除射程延长外,相信速度应有大幅提升.不过我确实没找到MK型的可靠速度数据,只看到平可夫在"中国海军航空兵装备SU30MKK挑战台制空制海权"一文(不好意思又引用他的)中看到, Kh-59MK时速为600-1100公里,也就是说在最高速时差不多达到音速(他在该文中还是说Kh-59是亚音速弹).
    我认为用喷气发动机的导弹经改型还是有可能突破音速的,如我们的YJ83.不过以上都是我的猜测,没有什么事实依据,不足以证明这种弹是Kh-59.正是因为对此没有把握,我才在前文中说"已披露的苏30MKK配备的空地弹都不太符合这种要求",因此难下结论啊.
这才是论坛需要的理论交流气氛,而不是骂娘.赞~~~~~~
很有内容的帖子,值得好好判读
高手如云!!!!
对了我们的C-701也是电视制导的,展出的时候虽说是空舰弹其实也可以对地
我们的27,30不知道能不能挂啊
回驭风兄。

第一,关于中央电视台的播放画面,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没有一张苏-30MKK的细节图(包括座舱图和实弹发射图)是真正的我军30实拍图,全部取自俄罗斯的30MKK宣传片或者飞行表演画面。因此所谓2001年播放的30发射KH-29T画面很可能也是同样的情况。

第二,根据各种公开资料,空三师确实在2000年装备30后半年就整建制形成了战斗力,包括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否确指空地导弹则不得而知,也可能是精确制导炸弹。

第三,文章的小标题“首次对地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令人费解,究竟这个首次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看法,还是不能排除KH-29T的可能性的。
对平可夫的话,我一直是打一个问号的,他的水平有目共睹,除了资料来源广泛一点儿(包括在国内的军事论坛偷图和文章)以及敢吹之外,实在没什么值得一提的。

关于喷气式发动机导弹的速度问题,鹰击83只是一个特例,因为它最后的超音速段是由一个特制的火箭发动机进行加速的结果,并非涡喷发动机的功劳。目前世界上的弹用小型涡轮发动机,很难有达到超音速的,这也是一个事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 1:36:1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