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由此开始:美苏二战中在伊朗结下冤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18:40
冷战由此开始:美苏二战中在伊朗结下冤家
2007年04月04日 13:18世界新闻报

■三巨头争夺石油资源 ■原子弹威胁苏联外长

最近,伊朗扣留英国士兵事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实际上,二战爆发后的伊朗,曾与英美苏三大国有着解不开的纠葛,伊朗问题甚至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冷战。

礼萨王对英苏 一点不买账

二战爆发后,伊朗宣布中立,德国派党卫队队长埃特尔到伊朗当公使,德国驻伊使馆的“工作人员”达到数百人,其中包括著名间谍卡莫塔、迈尔等。这些人不仅在伊朗搜集情报,而且不断破坏盟军通过伊朗等地的物资供给线。

1941年7月19日,英苏两国联合向伊朗发出照会,希望伊朗能把德国人赶出去。当时的伊朗国王礼萨王,不甘心受英苏指挥,拒绝了英苏的要求。而此时,德国人也警告伊朗,如果采纳英苏建议,德国将与伊朗断交。埃特尔向伊朗人吹嘘说,德国不久就将“干掉”苏联。

8月25日,英苏两国军队从南北方向夹击伊朗。3天后,礼萨王宣布停止抵抗。8月30日,英苏再次要求伊朗驱逐德国人,可桀骜不驯的礼萨王偏偏不吃这一套。接着,英苏驻伊大使一道去见礼萨王,逼他交出王位,否则盟军将在3天后杀进德黑兰。

礼萨王很是无奈,只好把王位让给了儿子巴列维,他本人则被英国人送到毛里求斯。老国王在离开伊朗前,特意让人装了一袋国土带在身上。可怜这位伊朗历史上的英雄,3年后客死他乡。

年轻的巴列维在惊惶失措中登上王位,不久同苏联和英国签订同盟条约,答应与两国结盟抗击德国。

英苏两国部队进入伊朗后,美国大兵(主要是工兵)也在1942年年底开进伊朗,帮助修复伊朗境内的铁路。

石油之争初显冷战苗头

美英苏三国虽是伊朗的“客人”,但它们根本没把主人放在眼里。1943年底,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德黑兰召开会议,可“三巨头”对年轻的伊朗国王不屑一顾。罗斯福、丘吉尔连礼貌性地拜访国王的事情也没做。

苏联倒是礼仪上做得比较周到,斯大林亲自在外长莫洛托夫的陪同下,去探望了巴列维,还建议赠送伊朗一个团的T-30坦克装备与一个中队的战斗机装备。国王受宠若惊,不过后来才听说这些赠品附加了条件:苏联军官和士兵将与赠品一起来伊朗。巴列维最终没有收下这么“好”的东西,他明白,以伊朗当前的国力,对三巨头的“好处”不能奢望。

伊朗不甘心做配角,开始用石油开发权来牵制列强。1943年2月,伊朗驻美商务参赞开始就石油租让权问题与美孚石油公司磋商,想用石油换取美国的支持。

面对伊朗的石油牌,英国人也抛开绅士派头,提前派地质队到伊朗勘查。结果发现:伊朗石油储量大得惊人。为避免南部石油全被美国抢去,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急急忙忙派代表去德黑兰。

苏联对英美在伊朗南部的石油争夺不感兴趣,提出了垄断伊朗北方石油的计划。1944年9月,苏联派副外交人民委员卡夫塔拉泽访问德黑兰,向伊朗开出一个石油大订单:希望获得伊朗北部五省为期75年的石油租让权,并在上述地区享有5年的石油勘探权。

当时伊朗的萨埃德政府拒绝了苏联的要求。于是,苏联中断伊朗北粮南运,德黑兰顿时闹了粮荒。

英美对苏联的举动十分吃惊,决定摒弃前嫌,共同抗苏。1944年11月,英美联合向苏联递交照会,提醒苏联关于保障伊朗主权的承诺。

英美照会给了卡夫塔拉泽使团致命一击。后来,伊朗收回了关于石油租让权的谈判,英美苏都没捞到好处。苏联人对英美在背后使坏耿耿于怀,冷战的幽灵开始在伊朗出现。

撤军问题让美苏关系急剧恶化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二战欧洲战事结束。5月19日,伊朗政府向英美苏递交照会,要求它们从伊朗撤军。

为了能给伊朗一个好印象,英美答应将在规定期限内从伊朗撤出。而苏联对伊朗的照会根本不予理会。日本投降后,苏联眼看不撤不行了,便开始主导分裂伊朗的“阿塞拜疆危机”。12月12日,“阿塞拜疆自治共和国”成立,3天后,西阿塞拜疆又成立了“库尔德人民共和国”。苏联动用卡车向叛乱分子分发武器,伊朗政府军派1500人的部队前往恢复秩序,但刚出德黑兰18英里,就被苏联军队拦住。

伊朗于是请求英美帮忙。美国当时已经有了核武器,说起话来底气十足。1945年9月到10月的伦敦五国外长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一再拿原子弹显摆,但没有收到任何效果,于是跑到莫斯科跟斯大林说,伊朗可能要向联合国告状。

苏联想在伊朗建立势力范围,激怒了刚刚上台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他把贝尔纳斯叫到自己的“威廉斯堡”号游艇上,狠狠地骂了一通,说他对苏联太软弱,并给他念了一封自己的亲笔信:“我认为,我们应该以我们所可能有的强硬方式,抗议俄国人在伊朗的计划。……除非俄国人碰到铁拳和强硬的抗议,否则另一次大战就可能发生。”杜鲁门的讲话,冷战的味道越来越浓。

伊朗把苏联告上联合国

随后,美国鼓动伊朗在联合国里跟苏联“理论”。1946年1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刚开第一次会议,伊朗人就状告苏联干涉伊朗内政,要求苏联在3月2日以前从伊朗撤军,英美代表发言支持。

苏联人虽向美国人说过,不怕伊朗到安理会闹事,但问题真来了,国际舆论一片谴责,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于是好说歹说,苏联让伊朗首相卡瓦姆带着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2月18日,卡瓦姆到了莫斯科,但苏联拒绝如期从伊朗撤军,还再次要求得到伊朗北部的石油勘探权,谈判不欢而散。

3月2日的最终期限已过,苏联军队只是部分撤出了伊朗领土。此时,没有了战略基础的美苏,早已打算分道扬镳。美国恰巧想利用这个机会,拉拢伊朗。上次挨了骂的贝尔纳斯,开始公开对苏联在伊朗的行动进行抨击,扬言要“使用武力”来捍卫联合国宪章。杜鲁门更绝,他在白宫召见苏联大使,警告说苏军如不马上从伊朗撤军,美国将使用原子弹对付苏联。

迫于世界舆论的压力,苏联军队于5月9日全部撤出伊朗。随后,伊朗政府军开进北部,“阿塞拜疆自治共和国”、“库尔德人民共和国”很快土崩瓦解。伊朗危机从而结束。但此时的美苏关系已经恶化到了极点。

美苏冷战全面爆发

伊朗危机虽然已经结束,但冷战的脚步并没有停止。1946年1月16日,丘吉尔应美国总统杜鲁门之邀访问美国。3月5日,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3月13日,斯大林在一次谈话中对丘吉尔进行了反击,称他“是要在盟国中散播纠纷的种子”,“是号召同苏联进行战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干涉别国内政的“杜鲁门主义”正式出台,美苏冷战号角全面响起。
冷战由此开始:美苏二战中在伊朗结下冤家
2007年04月04日 13:18世界新闻报

■三巨头争夺石油资源 ■原子弹威胁苏联外长

最近,伊朗扣留英国士兵事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实际上,二战爆发后的伊朗,曾与英美苏三大国有着解不开的纠葛,伊朗问题甚至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冷战。

礼萨王对英苏 一点不买账

二战爆发后,伊朗宣布中立,德国派党卫队队长埃特尔到伊朗当公使,德国驻伊使馆的“工作人员”达到数百人,其中包括著名间谍卡莫塔、迈尔等。这些人不仅在伊朗搜集情报,而且不断破坏盟军通过伊朗等地的物资供给线。

1941年7月19日,英苏两国联合向伊朗发出照会,希望伊朗能把德国人赶出去。当时的伊朗国王礼萨王,不甘心受英苏指挥,拒绝了英苏的要求。而此时,德国人也警告伊朗,如果采纳英苏建议,德国将与伊朗断交。埃特尔向伊朗人吹嘘说,德国不久就将“干掉”苏联。

8月25日,英苏两国军队从南北方向夹击伊朗。3天后,礼萨王宣布停止抵抗。8月30日,英苏再次要求伊朗驱逐德国人,可桀骜不驯的礼萨王偏偏不吃这一套。接着,英苏驻伊大使一道去见礼萨王,逼他交出王位,否则盟军将在3天后杀进德黑兰。

礼萨王很是无奈,只好把王位让给了儿子巴列维,他本人则被英国人送到毛里求斯。老国王在离开伊朗前,特意让人装了一袋国土带在身上。可怜这位伊朗历史上的英雄,3年后客死他乡。

年轻的巴列维在惊惶失措中登上王位,不久同苏联和英国签订同盟条约,答应与两国结盟抗击德国。

英苏两国部队进入伊朗后,美国大兵(主要是工兵)也在1942年年底开进伊朗,帮助修复伊朗境内的铁路。

石油之争初显冷战苗头

美英苏三国虽是伊朗的“客人”,但它们根本没把主人放在眼里。1943年底,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德黑兰召开会议,可“三巨头”对年轻的伊朗国王不屑一顾。罗斯福、丘吉尔连礼貌性地拜访国王的事情也没做。

苏联倒是礼仪上做得比较周到,斯大林亲自在外长莫洛托夫的陪同下,去探望了巴列维,还建议赠送伊朗一个团的T-30坦克装备与一个中队的战斗机装备。国王受宠若惊,不过后来才听说这些赠品附加了条件:苏联军官和士兵将与赠品一起来伊朗。巴列维最终没有收下这么“好”的东西,他明白,以伊朗当前的国力,对三巨头的“好处”不能奢望。

伊朗不甘心做配角,开始用石油开发权来牵制列强。1943年2月,伊朗驻美商务参赞开始就石油租让权问题与美孚石油公司磋商,想用石油换取美国的支持。

面对伊朗的石油牌,英国人也抛开绅士派头,提前派地质队到伊朗勘查。结果发现:伊朗石油储量大得惊人。为避免南部石油全被美国抢去,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急急忙忙派代表去德黑兰。

苏联对英美在伊朗南部的石油争夺不感兴趣,提出了垄断伊朗北方石油的计划。1944年9月,苏联派副外交人民委员卡夫塔拉泽访问德黑兰,向伊朗开出一个石油大订单:希望获得伊朗北部五省为期75年的石油租让权,并在上述地区享有5年的石油勘探权。

当时伊朗的萨埃德政府拒绝了苏联的要求。于是,苏联中断伊朗北粮南运,德黑兰顿时闹了粮荒。

英美对苏联的举动十分吃惊,决定摒弃前嫌,共同抗苏。1944年11月,英美联合向苏联递交照会,提醒苏联关于保障伊朗主权的承诺。

英美照会给了卡夫塔拉泽使团致命一击。后来,伊朗收回了关于石油租让权的谈判,英美苏都没捞到好处。苏联人对英美在背后使坏耿耿于怀,冷战的幽灵开始在伊朗出现。

撤军问题让美苏关系急剧恶化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二战欧洲战事结束。5月19日,伊朗政府向英美苏递交照会,要求它们从伊朗撤军。

为了能给伊朗一个好印象,英美答应将在规定期限内从伊朗撤出。而苏联对伊朗的照会根本不予理会。日本投降后,苏联眼看不撤不行了,便开始主导分裂伊朗的“阿塞拜疆危机”。12月12日,“阿塞拜疆自治共和国”成立,3天后,西阿塞拜疆又成立了“库尔德人民共和国”。苏联动用卡车向叛乱分子分发武器,伊朗政府军派1500人的部队前往恢复秩序,但刚出德黑兰18英里,就被苏联军队拦住。

伊朗于是请求英美帮忙。美国当时已经有了核武器,说起话来底气十足。1945年9月到10月的伦敦五国外长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一再拿原子弹显摆,但没有收到任何效果,于是跑到莫斯科跟斯大林说,伊朗可能要向联合国告状。

苏联想在伊朗建立势力范围,激怒了刚刚上台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他把贝尔纳斯叫到自己的“威廉斯堡”号游艇上,狠狠地骂了一通,说他对苏联太软弱,并给他念了一封自己的亲笔信:“我认为,我们应该以我们所可能有的强硬方式,抗议俄国人在伊朗的计划。……除非俄国人碰到铁拳和强硬的抗议,否则另一次大战就可能发生。”杜鲁门的讲话,冷战的味道越来越浓。

伊朗把苏联告上联合国

随后,美国鼓动伊朗在联合国里跟苏联“理论”。1946年1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刚开第一次会议,伊朗人就状告苏联干涉伊朗内政,要求苏联在3月2日以前从伊朗撤军,英美代表发言支持。

苏联人虽向美国人说过,不怕伊朗到安理会闹事,但问题真来了,国际舆论一片谴责,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于是好说歹说,苏联让伊朗首相卡瓦姆带着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2月18日,卡瓦姆到了莫斯科,但苏联拒绝如期从伊朗撤军,还再次要求得到伊朗北部的石油勘探权,谈判不欢而散。

3月2日的最终期限已过,苏联军队只是部分撤出了伊朗领土。此时,没有了战略基础的美苏,早已打算分道扬镳。美国恰巧想利用这个机会,拉拢伊朗。上次挨了骂的贝尔纳斯,开始公开对苏联在伊朗的行动进行抨击,扬言要“使用武力”来捍卫联合国宪章。杜鲁门更绝,他在白宫召见苏联大使,警告说苏军如不马上从伊朗撤军,美国将使用原子弹对付苏联。

迫于世界舆论的压力,苏联军队于5月9日全部撤出伊朗。随后,伊朗政府军开进北部,“阿塞拜疆自治共和国”、“库尔德人民共和国”很快土崩瓦解。伊朗危机从而结束。但此时的美苏关系已经恶化到了极点。

美苏冷战全面爆发

伊朗危机虽然已经结束,但冷战的脚步并没有停止。1946年1月16日,丘吉尔应美国总统杜鲁门之邀访问美国。3月5日,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3月13日,斯大林在一次谈话中对丘吉尔进行了反击,称他“是要在盟国中散播纠纷的种子”,“是号召同苏联进行战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干涉别国内政的“杜鲁门主义”正式出台,美苏冷战号角全面响起。
好像是如果伊朗在美国手里,毛毛就失去了保卫巴库油田的战略纵深.记得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