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报 中国:塑料贱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05:17
  这是一个塑料袋,塑料袋的一面画着一棵漂亮的绿树,另一面写着“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这是符合欧洲标准的超市塑料袋,当它没用时可以回收再利用。

    走在联滘街头的小个子李女士的胳膊上就挎着这样的塑料袋。李女士疾步如飞,走在街上,一边是被垃圾污染的排水沟,水的颜色发黑,另一边是坑坑洼洼的汽车道,一些“超龄的”老卡车行驶在路上。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气味和灰尘.令人喉咙发干,皮肤发痒,眼睛发涩。

    李女士对外国人微笑着,脸上布满一道道细细的皱纹。到上周为止,李女士的老板已购买了成吨的塑料袋。据她所知,有英国的、法国的、德国的……夜间,卡车将这些塑料袋倾卸在其它垃圾中,“运输量很大”,得有人卸车。然后,人们进行分拣。在李女士的工厂里,60名雇员每天连续工作14个小时以上,因为他们还要将这些垃圾中的塑料袋、包装袋和塑料瓶分类堆放。李女士在联滘工作了2年,她的丈夫则工作了5年,每人每月收人600元人民市。那些可以再利用的塑料被溶化后制成新塑料。

推出环保新政策

    1月18日以来,这一切结束了。李女士夫妇准备带着刚刚赶到这里打工的18岁的儿子返回四川农村。“我们干的这活儿已不准干了。我们得走了。”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在找到新工作之前,他们将返回荒凉的老家还是重新四处飘泊。47岁的李女士看上去就像57岁的人。她说:“起码我将不咳嗽了。这里让人感到呼吸困难。”她认识许多跟她一样的民工,他们在联滘咳血后死于癌症或其它疾病。

    墙上挂着红色横幅,上面写明了当地政府的新政策:“动员起来,反对非法处理废塑料”,戴着头盔的防暴警察和面包车在街上巡逻。清理行动将于2月中旬结束。   

    负责清理德国遥控器塑料盒碎片的吴昌(音)不无惊讶地说:“以前,在这儿处理废塑料根本没事。”他的表兄是这里一家工厂的老板,从国外购进塑料品,每吨价格为3000元人民市,经拆卸、分拣和包装后,再每吨加价500元出售。吴昌说,这可是“好买卖”。他即将返回河南农村老家,成为失业者,也没有补偿。他说:“我还有妻子和一个孩子要养活。”

垃圾吃掉甘蔗田

    街上有几十对夫妇在整理行李。他们最后清理了车间,身旁的孩子满身灰尘。在非法“再处理”被容忍时期,联滘的塑料厂曾雇用1.5万至2万人。吴昌说:“这里专干这种活儿,塑料商品通过海关没问题。我们挑出能卖钱的,剩下的就烧了。”当地环保专家说,该村每年处理废塑料达20万吨,来自欧洲、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废品被运抵联渭。该村不算手工业者,拥有一幢临街房屋的企业就达400家。

    第一批垃圾“再处理”企业是上个世纪70年代在这里落户的,它们随后在当地建立了一些作坊。村民们放弃了种田,开始出租土地,并在远离“工业区”的地方建造房子和修建排水沟。该村党支部书记徐(音)先生说:“20年前,这里到处还是甘蔗田。我从未想到联滘会变成这样。”

民工成为牺牲品

    1月初,一艘集装箱船在附近港口靠岸,运来数千吨外国垃圾、纸盒、废纸和塑料。货物被查扣。此前,有关部门曾装作没看见,在进口清单上盖上印章,确认是“捐赠品”或“廉价品”。

    此后不久,官方环保机构关闭了联滘的非法作坊。但是,没人担心那些民工的命运。一名7年前来这里捡“垃圾”的妇女说,“1月18日,当局已采取停水停电措施。”一对10年前来到这里的50多岁的夫妇说:“我们等着领取报酬,但老板破产了。”(作者 帕斯卡尔·尼韦勒)

www.singtaonet.com这是一个塑料袋,塑料袋的一面画着一棵漂亮的绿树,另一面写着“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这是符合欧洲标准的超市塑料袋,当它没用时可以回收再利用。

    走在联滘街头的小个子李女士的胳膊上就挎着这样的塑料袋。李女士疾步如飞,走在街上,一边是被垃圾污染的排水沟,水的颜色发黑,另一边是坑坑洼洼的汽车道,一些“超龄的”老卡车行驶在路上。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气味和灰尘.令人喉咙发干,皮肤发痒,眼睛发涩。

    李女士对外国人微笑着,脸上布满一道道细细的皱纹。到上周为止,李女士的老板已购买了成吨的塑料袋。据她所知,有英国的、法国的、德国的……夜间,卡车将这些塑料袋倾卸在其它垃圾中,“运输量很大”,得有人卸车。然后,人们进行分拣。在李女士的工厂里,60名雇员每天连续工作14个小时以上,因为他们还要将这些垃圾中的塑料袋、包装袋和塑料瓶分类堆放。李女士在联滘工作了2年,她的丈夫则工作了5年,每人每月收人600元人民市。那些可以再利用的塑料被溶化后制成新塑料。

推出环保新政策

    1月18日以来,这一切结束了。李女士夫妇准备带着刚刚赶到这里打工的18岁的儿子返回四川农村。“我们干的这活儿已不准干了。我们得走了。”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在找到新工作之前,他们将返回荒凉的老家还是重新四处飘泊。47岁的李女士看上去就像57岁的人。她说:“起码我将不咳嗽了。这里让人感到呼吸困难。”她认识许多跟她一样的民工,他们在联滘咳血后死于癌症或其它疾病。

    墙上挂着红色横幅,上面写明了当地政府的新政策:“动员起来,反对非法处理废塑料”,戴着头盔的防暴警察和面包车在街上巡逻。清理行动将于2月中旬结束。   

    负责清理德国遥控器塑料盒碎片的吴昌(音)不无惊讶地说:“以前,在这儿处理废塑料根本没事。”他的表兄是这里一家工厂的老板,从国外购进塑料品,每吨价格为3000元人民市,经拆卸、分拣和包装后,再每吨加价500元出售。吴昌说,这可是“好买卖”。他即将返回河南农村老家,成为失业者,也没有补偿。他说:“我还有妻子和一个孩子要养活。”

垃圾吃掉甘蔗田

    街上有几十对夫妇在整理行李。他们最后清理了车间,身旁的孩子满身灰尘。在非法“再处理”被容忍时期,联滘的塑料厂曾雇用1.5万至2万人。吴昌说:“这里专干这种活儿,塑料商品通过海关没问题。我们挑出能卖钱的,剩下的就烧了。”当地环保专家说,该村每年处理废塑料达20万吨,来自欧洲、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废品被运抵联渭。该村不算手工业者,拥有一幢临街房屋的企业就达400家。

    第一批垃圾“再处理”企业是上个世纪70年代在这里落户的,它们随后在当地建立了一些作坊。村民们放弃了种田,开始出租土地,并在远离“工业区”的地方建造房子和修建排水沟。该村党支部书记徐(音)先生说:“20年前,这里到处还是甘蔗田。我从未想到联滘会变成这样。”

民工成为牺牲品

    1月初,一艘集装箱船在附近港口靠岸,运来数千吨外国垃圾、纸盒、废纸和塑料。货物被查扣。此前,有关部门曾装作没看见,在进口清单上盖上印章,确认是“捐赠品”或“廉价品”。

    此后不久,官方环保机构关闭了联滘的非法作坊。但是,没人担心那些民工的命运。一名7年前来这里捡“垃圾”的妇女说,“1月18日,当局已采取停水停电措施。”一对10年前来到这里的50多岁的夫妇说:“我们等着领取报酬,但老板破产了。”(作者 帕斯卡尔·尼韦勒)

www.singtao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