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起源----西魏八大柱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10:34
文章来源: [精品]

作者:扫烟囱的小孩

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起源----西魏八大柱国!!!



  古代中国的魏晋时期有过许多政治贵族,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政治权力,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晋门阀世族们,随着东晋的灭亡,刘宋的兴起而逐渐衰败,王谢庾桓这些响当当的贵姓也已经不复当年,眼看中国贵族的黄金时代就要结束,这时,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横空出世,一飞冲天,延续了中国贵族时代的寿命,并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这就是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他起源于代北武川,初建于关中,共创造出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并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其发端便是成盛极一时的西魏八大柱国。

 八柱国家,分别为: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他们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辉煌的历史。唐朝史书曰:“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
 
 其中,宇文泰首创府兵制,虽说是柱国之首,但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则是因地位尊崇而挂名,实际上是为六柱国,正合周礼治六军之意。 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所以有十二大将军了。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这就是府兵的系统了。
 
 府兵制由宇文泰首创,初唐时完善,高宗武后时衰落,玄宗时被彻底破坏。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北朝隋唐曾盛极一时,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之系统及阶级。而太宗时期,权力渐衰,与新兴的山东豪杰颇有争斗。而长孙无忌出任顾命大臣,是关陇集团最后的闪光,武后欲消灭唐室之势力,遂开始施行破坏此传统集团之工作,如崇尚进士文辞之科破格用人及渐毁府兵之制等皆是。至玄宗尤称李唐盛世,然其祖母开始破坏关陇集团之工事竟其身而告完成。

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此集团有两大特征:

  1.“融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2.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故此,研究初唐史,有必要对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发端——西魏八柱国家有所了解。

 柱国,原意是北魏的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始封于尔朱荣,尔朱荣败亡后被废置,到宇文泰再兴东魏时又重新设立。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八个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当时号称“八柱国家”,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在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而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而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的乱世中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

 八柱国之宇文泰家族:
 
  宇文泰是南北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北周太祖文皇帝(死后追谥),他所创建的功业深深的影响到了他以后的中国数百年的历史走向,他生于乱世,养成了冷静沉稳,豁达大度的性格,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几乎是以非常理智的方式治理国家,他不尚虚饰,崇尚简朴,这与南北朝众多荒淫放荡的统治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这种执政风格也被后来的周武帝,隋文帝所继承。在数十年的军事政治生涯中,他勤修内政,建树颇多,首创的府兵制,后世沿袭近二百年, 向称良法,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影响,可以从隋唐的军事体制中找到,复古为今的六官制,也成为后世六部制的蓝本,是从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演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转折点,中国的行政体制由此又更加完善成熟。他率先废除了流行千年的宫刑,结束了这一不人道刑罚的历史,在与东魏,南梁的三国鼎立过程中,纵横捭阖,攻城拓地,先后袭取了南梁的襄樊、巴蜀和江陵,大大扩展了西魏版图,使西魏在军事政治斗争中逐渐转弱为强,为北周统一北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功业若此,盛矣哉!
  
 做为能与高欢抗衡的一世之英雄豪杰,可以说西魏北周的辉煌都出自他的手中,虽说他与另外七人并称八柱国,但实际上他是府兵乃至整个西魏的真正领导者。他先后做过西魏的丞相、太师、大冢宰,独裁军国大政.宇文氏在这一时期内也是人才辈出,除了后来独掌大权的宇文护和英明神武的周武帝宇文邕外,在十二大将军中也有宇文泰一族两人:宇文导与宇文贵。虽然最后宇文氏的北周为隋所灭,而后又代隋以唐,但宇文氏一族早就与杨氏李氏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当年的并肩共患难,或是后来的联姻,以至宇文氏后来虽经隋文帝大量捕杀,但仍有旁支以高门大族的形式繁盛不已,其中有许多人也继续担任显贵,如隋朝的宇文庆,宇文述, 宇文化及,宇文恺,唐朝的宇文士及等。宇文泰及其子孙较为宽仁,在篡西魏之后并不是像历代那样杀尽先朝的皇族,反而与之以高官后禄,这种宽仁的风格也为隋特别是为唐所沿习,而宇文氏因此在后来被保存下来,可以说也是福报吧。


  八柱国之赵贵家族:

  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人,在战乱中逃亡到中山,被逼加入葛荣军,葛荣战败后投入尔朱荣麾下,后又跟随贺拔岳平定关中,以军功做到了镇北将军。侯莫陈悦杀死贺拔岳之后,赵贵诈降于侯莫陈崇,骗取其信任后为贺拔岳收尸,随后出奔平凉,拥立宇文泰为主帅。平定关中后赵贵又参加了宇文泰与高欢在河桥、玉璧、邙山的激战,而后在广武大败柔然,斩首数千。“寻拜柱国大将军,”“孝闵帝践阼,迁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宇文泰死后,宇文护辅政,而赵贵自认为当年于宇文泰平起平坐,而今却要居于宇文护之下,甚为不平,于是与独孤信密谋杀掉宇文护,但在即将动手之前被独孤信制止,随后为开府宇文盛告发,赵贵因此被宇文护诛杀。赵贵初期以德智而成其功名。

 八柱国之元欣家族:

  元欣字庆乐,其父为魏献文帝之子广陵王元羽,其弟为西魏节闵帝元恭,是地地道道的魏国皇室近支。元欣为人粗鲁率直,素以飞鹰走狗为乐,并不见得有什么大才,但当魏孝武帝为高氏所迫出逃关中投靠宇文泰时,元欣率先响应,这一步好棋给他带来了后半生的煊赫荣华,一下子成为西魏皇室诸王之首。“为大宗伯,进大冢宰、中军大都督。大统中,为柱国大将军、太傅。”。“后拜司徒。恭帝初,迁大丞相。”这一系列高位使他表面上几乎可与宇文泰平起平座,而这种封赏,大概是宇文泰认为他粗鲁率直没有野心才给予的。事实上,他在长安大置产业,特别爱好园艺,以至当时长安的好果子都是出自他的园中,他对宇文泰也表现得毕恭毕敬,而推荐的人也都是无能之辈。这样一个皇室首席亲王,对宇文泰当然是没有任何威胁的,他能成为八柱国之一并且后半生享乐而终,可以说是憨人有憨福了。十二大将军里也有元氏三人:广平王元赞、淮安王元育、齐王元廓。总体来看,从西魏到北周,一方面,元氏诸王甘于置身宇文泰之下,甚至是被篡位也没作出多大反抗,另一方面,元氏与宇文氏频繁通婚,所以到了北周,元氏不但没有衰落反而更加繁盛;而后,大将军元胄在隋篡周的过程中为杨坚立下大功;到了唐朝,元氏与崔、裴、卢三家并称四大宰相门第,更见其盛。

 八柱国之李弼家族: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为人沉稳,有远见豪气,而且膂力过人。最初投于尔朱天光麾下,后来跟随贺拔岳,在讨伐赤水蜀、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的战斗中树立了骁勇之名。后来属侯莫陈悦,当宇文泰与侯莫陈悦争夺关中霸权之时,李弼的率众投奔宇文泰决定了宇文的胜利。而后李弼作为宇文泰的大将经历了平定关中、抗击高氏的诸次战役,特别是在宇文泰与高欢的沙苑大战中,当宇文泰的左军遭敌强攻之时,李弼果断的领轻骑向敌突击,将敌军横截为三段,由此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大统]十四年,北稽胡反,弼讨平之。迁太保,加柱国大将军。”李弼以将略见长,其大将风度在八柱国中鲜有能及。因为上述功劳,他在八柱国中的地位也首屈一指,到了北周之时与于谨并为元老,死后被追封魏国公。李弼之弟李丂也是北周名将,虽不过五尺,但骁勇过人,一度让宇文泰大为叹服,后成为大将军。李弼后代在周为魏国公,在隋世袭蒲山公,其次子李曜之孙就是在隋末乱时间纵横一时的枭雄自称蒲山公的李密。

 八柱国之于谨家族:
  
  于谨字思敬,河南洛阳人,早年以才名著称一时。与其它人不大相同的是于谨出身于北魏正规军,在镇压边镇大暴动出谋画策,立下大功,被魏帝封为积射将军,后一度位至北魏征北大将军,但他在尔朱天光与高欢之争中站在尔朱一边,不久尔朱大败,于谨逃入关中,向宇文泰献称霸关中之策。随后,于谨跟随宇文泰参加了诸次战役,并带领大将军杨忠攻下了梁都江陵。“俄拜司空,增邑四百户。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宇文泰死后,宇文护受命辅政,而于谨在大多数人迟疑之际,说服大家服从宇文护的权威,化解了分裂倾向。后来北周尊三老,于谨即为三老之一,可见其威望之高。总的来看,于谨在八柱国中以谋略为优,凡宇文泰以后大方向战略的制定都有于谨的参与,而于谨也是以其谋略保自身功名在数次换主时不失。于谨诸子在周隋间皆位重一时,而又以于翼为最,其地位在北周与于谨类似,周武帝继位前于翼甚至受先帝托孤,周武帝灭齐时于翼领一军独当一面,灭齐后又主持了长城的修补。最后在杨坚代周之时,于翼与李穆一样起到了影响全局的作用,因而于氏在于谨死后历周隋两朝更显其盛。

 八柱国之侯莫陈崇家族:

 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其祖先出自鲜卑别部。自十五岁起侯莫陈崇便随贺拔岳征讨葛荣、邢杲、元颢,在征讨万俟丑奴时,侯莫陈崇单骑冲入敌阵,于马上生擒万俟丑奴,因功被封安北将军。贺拔岳死后侯莫陈崇归入宇文泰麾下,随后“三年,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增邑二千户。四年,从战河桥,崇功居多。七年,稽胡反,崇率僸讨平之。”“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转少傅。孝闵帝践阼,进封梁国公,邑万户,加太保。历大宗伯、大司徒”,在宇文护掌权时因说出晋公宇文护必死之言被勒令自尽。侯莫陈崇三子皆为周将,而其兄侯莫陈顺更是十二大将军之一。侯莫陈崇一族以武猛而享威名,故能成一时之盛,而陈崇最终以言语鲁莽丧身,乃是脱不了轻率之道,一世英名也转眼云散,足以让人叹息。

 八柱国之独孤信家族:

  中国历史上有三位独孤皇后,她们是:北周明敬皇后(独孤信长女,与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成婚,宇文毓即北周明帝),隋文献皇后(独孤信第七女,与隋文帝杨坚成婚),唐元贞皇后(独孤信第四女,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她们系同父所生,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也只有民国宋氏三姐妹勉强可以与之一比,独孤信,出自云中的鲜卑别部,本名独孤如愿,少年时风度过人,任勇好侠,后投入葛荣帐下。独孤信在军中对着装修饰都非常重视,打扮不同于一般人,因此他又被人称作“独孤郎”。葛荣败亡后独孤信跟随尔朱荣征战各方,因功升至武威将军,甚得魏孝武帝看重。魏孝武帝入关之时,独孤信辞别家人单骑追上魏帝相随,成为一时间美谈。而独孤信与宇文泰又是同乡,自小就十分友善,故入关之后甚见重用。后来独孤信与杨忠攻下了东魏的荆州,随后东魏高敖曹以大军来攻,独孤信不敌,奔入南朝梁,三年后才回归西魏,其忠心如一得到了梁武帝称赞。“十四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后来赵贵谋反事泄,独孤信受到连带,为宇文护所逼,自尽。独孤信一生都以德信著称,尽管战事非其所长,但凭其德信树立的威望,既使是偶有战败,也不损其名,他的功劳也多在安抚各方,深得民心,在陇右、荆襄地区都享有很高的声望,宇文泰因此命他将名字由“如愿”改为“信”。独孤信死后也因此常为时人所怀念,加之北周的两个皇后和隋文帝的皇后及李渊之母都是独孤信的女儿,因此他的名誉随后就得到了恢复。

  八柱国之李虎家族:

  李虎为陇西成纪人,其祖先为晋末的凉武昭王,后为北魏所灭。李虎本人为宇文泰手下大将,后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太尉,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少师,大都督,陇西郡公。李虎于周篡魏之前去世,其子李炳也随后早逝,由时年七岁的李渊袭爵。李渊之母与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之妻为姐妹,都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因此李渊深为其姨母即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所喜爱,而且又与隋炀帝为表兄弟,故李渊一族在隋朝的显赫更盛于周,这也为后来李氏建立唐朝打下了基础。十二大将军中的阳平公李远同样也出身于陇西成纪李氏,不过这一支与李虎的一支关系较远。李远与其兄李贤并为周初大将军,李远在后来也被封为柱国大将军,不过较之早已成名的“八柱国家”晚了许多。另外还有一位名将李穆据言也出自陇西李家,其人最初为宇文泰手下小将,声望远不及前述诸人,但长寿确过之,凭着多年积功,在周末时已位居大将军镇守一方,杨坚攻灭尉迟迥篡周时李穆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到了隋更加显赫,隋末炀帝听信方士的“当有李氏应为天子”这一谶语而尽诛李穆子孙。

 八柱国中赵贵成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正是由于这些人各显其才于宇文泰之下,才铸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辉煌。这些人能团结于宇文泰周围,也更显出宇文泰乃是英雄中的英雄。


文章来源: [精品]

作者:扫烟囱的小孩

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起源----西魏八大柱国!!!


  古代中国的魏晋时期有过许多政治贵族,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政治权力,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晋门阀世族们,随着东晋的灭亡,刘宋的兴起而逐渐衰败,王谢庾桓这些响当当的贵姓也已经不复当年,眼看中国贵族的黄金时代就要结束,这时,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横空出世,一飞冲天,延续了中国贵族时代的寿命,并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这就是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他起源于代北武川,初建于关中,共创造出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并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其发端便是成盛极一时的西魏八大柱国。

 八柱国家,分别为: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他们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辉煌的历史。唐朝史书曰:“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
 
 其中,宇文泰首创府兵制,虽说是柱国之首,但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则是因地位尊崇而挂名,实际上是为六柱国,正合周礼治六军之意。 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所以有十二大将军了。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这就是府兵的系统了。
 
 府兵制由宇文泰首创,初唐时完善,高宗武后时衰落,玄宗时被彻底破坏。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北朝隋唐曾盛极一时,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之系统及阶级。而太宗时期,权力渐衰,与新兴的山东豪杰颇有争斗。而长孙无忌出任顾命大臣,是关陇集团最后的闪光,武后欲消灭唐室之势力,遂开始施行破坏此传统集团之工作,如崇尚进士文辞之科破格用人及渐毁府兵之制等皆是。至玄宗尤称李唐盛世,然其祖母开始破坏关陇集团之工事竟其身而告完成。

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此集团有两大特征:

  1.“融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2.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故此,研究初唐史,有必要对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发端——西魏八柱国家有所了解。

 柱国,原意是北魏的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始封于尔朱荣,尔朱荣败亡后被废置,到宇文泰再兴东魏时又重新设立。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八个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当时号称“八柱国家”,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在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而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而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的乱世中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

 八柱国之宇文泰家族:
 
  宇文泰是南北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北周太祖文皇帝(死后追谥),他所创建的功业深深的影响到了他以后的中国数百年的历史走向,他生于乱世,养成了冷静沉稳,豁达大度的性格,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几乎是以非常理智的方式治理国家,他不尚虚饰,崇尚简朴,这与南北朝众多荒淫放荡的统治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这种执政风格也被后来的周武帝,隋文帝所继承。在数十年的军事政治生涯中,他勤修内政,建树颇多,首创的府兵制,后世沿袭近二百年, 向称良法,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影响,可以从隋唐的军事体制中找到,复古为今的六官制,也成为后世六部制的蓝本,是从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演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转折点,中国的行政体制由此又更加完善成熟。他率先废除了流行千年的宫刑,结束了这一不人道刑罚的历史,在与东魏,南梁的三国鼎立过程中,纵横捭阖,攻城拓地,先后袭取了南梁的襄樊、巴蜀和江陵,大大扩展了西魏版图,使西魏在军事政治斗争中逐渐转弱为强,为北周统一北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功业若此,盛矣哉!
  
 做为能与高欢抗衡的一世之英雄豪杰,可以说西魏北周的辉煌都出自他的手中,虽说他与另外七人并称八柱国,但实际上他是府兵乃至整个西魏的真正领导者。他先后做过西魏的丞相、太师、大冢宰,独裁军国大政.宇文氏在这一时期内也是人才辈出,除了后来独掌大权的宇文护和英明神武的周武帝宇文邕外,在十二大将军中也有宇文泰一族两人:宇文导与宇文贵。虽然最后宇文氏的北周为隋所灭,而后又代隋以唐,但宇文氏一族早就与杨氏李氏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当年的并肩共患难,或是后来的联姻,以至宇文氏后来虽经隋文帝大量捕杀,但仍有旁支以高门大族的形式繁盛不已,其中有许多人也继续担任显贵,如隋朝的宇文庆,宇文述, 宇文化及,宇文恺,唐朝的宇文士及等。宇文泰及其子孙较为宽仁,在篡西魏之后并不是像历代那样杀尽先朝的皇族,反而与之以高官后禄,这种宽仁的风格也为隋特别是为唐所沿习,而宇文氏因此在后来被保存下来,可以说也是福报吧。


  八柱国之赵贵家族:

  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人,在战乱中逃亡到中山,被逼加入葛荣军,葛荣战败后投入尔朱荣麾下,后又跟随贺拔岳平定关中,以军功做到了镇北将军。侯莫陈悦杀死贺拔岳之后,赵贵诈降于侯莫陈崇,骗取其信任后为贺拔岳收尸,随后出奔平凉,拥立宇文泰为主帅。平定关中后赵贵又参加了宇文泰与高欢在河桥、玉璧、邙山的激战,而后在广武大败柔然,斩首数千。“寻拜柱国大将军,”“孝闵帝践阼,迁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宇文泰死后,宇文护辅政,而赵贵自认为当年于宇文泰平起平坐,而今却要居于宇文护之下,甚为不平,于是与独孤信密谋杀掉宇文护,但在即将动手之前被独孤信制止,随后为开府宇文盛告发,赵贵因此被宇文护诛杀。赵贵初期以德智而成其功名。

 八柱国之元欣家族:

  元欣字庆乐,其父为魏献文帝之子广陵王元羽,其弟为西魏节闵帝元恭,是地地道道的魏国皇室近支。元欣为人粗鲁率直,素以飞鹰走狗为乐,并不见得有什么大才,但当魏孝武帝为高氏所迫出逃关中投靠宇文泰时,元欣率先响应,这一步好棋给他带来了后半生的煊赫荣华,一下子成为西魏皇室诸王之首。“为大宗伯,进大冢宰、中军大都督。大统中,为柱国大将军、太傅。”。“后拜司徒。恭帝初,迁大丞相。”这一系列高位使他表面上几乎可与宇文泰平起平座,而这种封赏,大概是宇文泰认为他粗鲁率直没有野心才给予的。事实上,他在长安大置产业,特别爱好园艺,以至当时长安的好果子都是出自他的园中,他对宇文泰也表现得毕恭毕敬,而推荐的人也都是无能之辈。这样一个皇室首席亲王,对宇文泰当然是没有任何威胁的,他能成为八柱国之一并且后半生享乐而终,可以说是憨人有憨福了。十二大将军里也有元氏三人:广平王元赞、淮安王元育、齐王元廓。总体来看,从西魏到北周,一方面,元氏诸王甘于置身宇文泰之下,甚至是被篡位也没作出多大反抗,另一方面,元氏与宇文氏频繁通婚,所以到了北周,元氏不但没有衰落反而更加繁盛;而后,大将军元胄在隋篡周的过程中为杨坚立下大功;到了唐朝,元氏与崔、裴、卢三家并称四大宰相门第,更见其盛。

 八柱国之李弼家族: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为人沉稳,有远见豪气,而且膂力过人。最初投于尔朱天光麾下,后来跟随贺拔岳,在讨伐赤水蜀、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的战斗中树立了骁勇之名。后来属侯莫陈悦,当宇文泰与侯莫陈悦争夺关中霸权之时,李弼的率众投奔宇文泰决定了宇文的胜利。而后李弼作为宇文泰的大将经历了平定关中、抗击高氏的诸次战役,特别是在宇文泰与高欢的沙苑大战中,当宇文泰的左军遭敌强攻之时,李弼果断的领轻骑向敌突击,将敌军横截为三段,由此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大统]十四年,北稽胡反,弼讨平之。迁太保,加柱国大将军。”李弼以将略见长,其大将风度在八柱国中鲜有能及。因为上述功劳,他在八柱国中的地位也首屈一指,到了北周之时与于谨并为元老,死后被追封魏国公。李弼之弟李丂也是北周名将,虽不过五尺,但骁勇过人,一度让宇文泰大为叹服,后成为大将军。李弼后代在周为魏国公,在隋世袭蒲山公,其次子李曜之孙就是在隋末乱时间纵横一时的枭雄自称蒲山公的李密。

 八柱国之于谨家族:
  
  于谨字思敬,河南洛阳人,早年以才名著称一时。与其它人不大相同的是于谨出身于北魏正规军,在镇压边镇大暴动出谋画策,立下大功,被魏帝封为积射将军,后一度位至北魏征北大将军,但他在尔朱天光与高欢之争中站在尔朱一边,不久尔朱大败,于谨逃入关中,向宇文泰献称霸关中之策。随后,于谨跟随宇文泰参加了诸次战役,并带领大将军杨忠攻下了梁都江陵。“俄拜司空,增邑四百户。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宇文泰死后,宇文护受命辅政,而于谨在大多数人迟疑之际,说服大家服从宇文护的权威,化解了分裂倾向。后来北周尊三老,于谨即为三老之一,可见其威望之高。总的来看,于谨在八柱国中以谋略为优,凡宇文泰以后大方向战略的制定都有于谨的参与,而于谨也是以其谋略保自身功名在数次换主时不失。于谨诸子在周隋间皆位重一时,而又以于翼为最,其地位在北周与于谨类似,周武帝继位前于翼甚至受先帝托孤,周武帝灭齐时于翼领一军独当一面,灭齐后又主持了长城的修补。最后在杨坚代周之时,于翼与李穆一样起到了影响全局的作用,因而于氏在于谨死后历周隋两朝更显其盛。

 八柱国之侯莫陈崇家族:

 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其祖先出自鲜卑别部。自十五岁起侯莫陈崇便随贺拔岳征讨葛荣、邢杲、元颢,在征讨万俟丑奴时,侯莫陈崇单骑冲入敌阵,于马上生擒万俟丑奴,因功被封安北将军。贺拔岳死后侯莫陈崇归入宇文泰麾下,随后“三年,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增邑二千户。四年,从战河桥,崇功居多。七年,稽胡反,崇率僸讨平之。”“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转少傅。孝闵帝践阼,进封梁国公,邑万户,加太保。历大宗伯、大司徒”,在宇文护掌权时因说出晋公宇文护必死之言被勒令自尽。侯莫陈崇三子皆为周将,而其兄侯莫陈顺更是十二大将军之一。侯莫陈崇一族以武猛而享威名,故能成一时之盛,而陈崇最终以言语鲁莽丧身,乃是脱不了轻率之道,一世英名也转眼云散,足以让人叹息。

 八柱国之独孤信家族:

  中国历史上有三位独孤皇后,她们是:北周明敬皇后(独孤信长女,与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成婚,宇文毓即北周明帝),隋文献皇后(独孤信第七女,与隋文帝杨坚成婚),唐元贞皇后(独孤信第四女,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她们系同父所生,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也只有民国宋氏三姐妹勉强可以与之一比,独孤信,出自云中的鲜卑别部,本名独孤如愿,少年时风度过人,任勇好侠,后投入葛荣帐下。独孤信在军中对着装修饰都非常重视,打扮不同于一般人,因此他又被人称作“独孤郎”。葛荣败亡后独孤信跟随尔朱荣征战各方,因功升至武威将军,甚得魏孝武帝看重。魏孝武帝入关之时,独孤信辞别家人单骑追上魏帝相随,成为一时间美谈。而独孤信与宇文泰又是同乡,自小就十分友善,故入关之后甚见重用。后来独孤信与杨忠攻下了东魏的荆州,随后东魏高敖曹以大军来攻,独孤信不敌,奔入南朝梁,三年后才回归西魏,其忠心如一得到了梁武帝称赞。“十四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后来赵贵谋反事泄,独孤信受到连带,为宇文护所逼,自尽。独孤信一生都以德信著称,尽管战事非其所长,但凭其德信树立的威望,既使是偶有战败,也不损其名,他的功劳也多在安抚各方,深得民心,在陇右、荆襄地区都享有很高的声望,宇文泰因此命他将名字由“如愿”改为“信”。独孤信死后也因此常为时人所怀念,加之北周的两个皇后和隋文帝的皇后及李渊之母都是独孤信的女儿,因此他的名誉随后就得到了恢复。

  八柱国之李虎家族:

  李虎为陇西成纪人,其祖先为晋末的凉武昭王,后为北魏所灭。李虎本人为宇文泰手下大将,后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太尉,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少师,大都督,陇西郡公。李虎于周篡魏之前去世,其子李炳也随后早逝,由时年七岁的李渊袭爵。李渊之母与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之妻为姐妹,都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因此李渊深为其姨母即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所喜爱,而且又与隋炀帝为表兄弟,故李渊一族在隋朝的显赫更盛于周,这也为后来李氏建立唐朝打下了基础。十二大将军中的阳平公李远同样也出身于陇西成纪李氏,不过这一支与李虎的一支关系较远。李远与其兄李贤并为周初大将军,李远在后来也被封为柱国大将军,不过较之早已成名的“八柱国家”晚了许多。另外还有一位名将李穆据言也出自陇西李家,其人最初为宇文泰手下小将,声望远不及前述诸人,但长寿确过之,凭着多年积功,在周末时已位居大将军镇守一方,杨坚攻灭尉迟迥篡周时李穆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到了隋更加显赫,隋末炀帝听信方士的“当有李氏应为天子”这一谶语而尽诛李穆子孙。

 八柱国中赵贵成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正是由于这些人各显其才于宇文泰之下,才铸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辉煌。这些人能团结于宇文泰周围,也更显出宇文泰乃是英雄中的英雄。



   另外,十二大将军具体为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泰侄儿)、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隋文帝杨坚之父)、豆卢宁、贺兰祥(宇文泰外甥)、王雄,皆世之名将,此外另有王思政,王罴,蔡佑,耿豪等名将,其详细事迹不再一一列述,关陇集团中,其它后起将才如宇文宪(宇文泰第五子)、尉迟迥 (宇文泰外甥)、韦孝宽、长孙晟(唐朝长孙皇后之父)、贺若弼、韩擒虎、李世民(宇文泰曾外孙)、李靖(韩擒虎外甥)、侯君集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名将,这么多丰富的人才,乃是北周统一北方,以至隋唐统一全国的基础。

 杨忠,隋朝太祖皇帝(追尊),隋文帝杨坚之父,西魏府兵十二大将军之一。代北武川人,小字奴奴,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北魏将领,少年杨忠本该有着幸福的生活,但是北魏末年的六镇大起义彻底改变了这位小奴奴的人生轨迹,使他饱尝了离家之苦,去国之痛。父亲杨祯本是北魏建远将军,因讨伐叛贼鲜于修礼(怀朔镇兵)而战死沙场,杨忠随难民潮颠沛流离,客居山东泰山,即使如此,生活也没有平静下来,南梁出兵北魏,攻占了杨忠所在的地区,杨忠又被掳掠到了江南,一呆就是五年,不知南朝的芳草群莺有没有留住青年杨忠的心,反正当客居梁朝的北魏皇族元颢在梁朝陈庆之将军的护送下回到洛阳时,杨忠以直阁将军的身份(被元颢所封)正在元颢的部队之中,元颢当初为北海王,因与北魏权臣天柱大将军尔朱荣不和,索性投奔梁朝,梁武帝见他可用,便扶植他另立魏朝,派兵护送入洛,与原来的北魏争夺领导权,杨忠随之参加了与尔朱荣军队的作战,与他交战的对手中就有未来的同僚们(西魏的将领们许多曾是尔朱荣的部下),元颢好景不长,皇帝没做多久,很快就被尔朱荣击败,元颢在逃亡途中死于非命,陈庆之削发为僧,只身遁回江南,杨忠却成了北魏军队的俘虏,尔朱荣的同族兄弟尔朱度律见杨忠身材魁伟,相貌出众,武艺绝伦,是当兵的好材料,就收归帐下成了一名统军,在尔朱军队中,杨忠遇到了一生的挚友独孤信(后来两人成了儿女亲家),独孤信早已在尔朱军中闻名,在破葛荣的战役中,独孤信曾经匹马单枪,出阵挑战,生擒敌将袁肆周,大出风头。加上人长的帅气,穿衣打扮与众不同,被军中称为“独孤郎”,杨忠来到独孤信手下,跟随独孤信转战南北。北魏分裂后,杨忠随独孤信加入西魏阵营,与高欢控制的东魏军队作战。西魏初期,关中人少地瘠,抵抗之力有余,还手之力不足,荆州被东魏所占,荆州刺史贺拔胜不得已南下投奔梁朝,西魏复令独孤信率军收复荆州,独孤信以杨忠、康洛儿、元长生三位将军为前锋,突袭荆州城,三将率军来到城下,喝叱守门军士:“现在我大军已到,城中又有内应,你们要想活命,还不快走! ” 守门军士一哄而散 ,三将鼓噪入城,东魏军被震慑,没有人敢于抵抗,东魏刺史辛纂被斩杀,荆州归于西魏之手。战事并没有由此停息,时隔半年,东魏派将军高敖曹、侯景再攻荆州,高敖曹马槊绝世,侯景狡猾多计,皆为当时名将,独孤信敌不过,与杨忠一同投奔梁朝,荆州复为东魏所得。

 杨忠又一次来到江南,过了三年的羁梁生活,梁武帝重视北朝来归的将领,待遇十分优厚,贺拔胜、独孤信、杨忠对此是很感激的,西魏大统三年,梁武帝应贺拔胜的请求,决定放三将回归关中,并亲自饯行于南苑,贺拔胜自此以后,每当遇到向南飞的鸟儿都垂弓不射,以报梁武帝知遇之恩。三将回到西魏首都长安后,不但没有受到叛国的处罚,反而加官进爵,更受重用,贺拔胜官居太师(三师之首),独孤信为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杨忠也遇到了一位英主,那就是西魏丞相宇文泰,宇文泰见杨忠生得美髭髯,相貌威猛雄壮,十分喜爱,便召到自己的帐下听用。从此,杨忠开始了新的征程。几次三番的俘虏生涯和客居异国的经历使杨忠锻炼出了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在以后的战争中屡屡表现出色。

 杨忠归西魏后经常跟随宇文泰狩猎于龙门,他能够独自捕捉猛兽,左臂夹住兽腰,右手拔掉兽舌,宇文泰见了也叹其勇敢,北朝语称猛兽为掩赡(一说是揜于),便以此名作为杨忠的字,杨忠逐渐升迁为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在东西魏的河桥大战中,杨忠与五位壮士担任守桥之责,敌人见其勇猛,不敢进逼。邙山大战中,又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因功升车骑大将军,任都督朔燕显蔚四州诸军事、朔州刺史,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侯景乱梁,逼死梁武帝,南朝力量削弱,宇文泰决心趁机开拓疆土,任命杨忠为都督三荆二襄二广南雍平信随江二郢淅十五州诸军事,攻取了梁朝的齐兴郡和昌州。梁朝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虽然归附西魏,仍有异心,杨忠使了个疑兵之计,他在樊城搞了一次军事演习,命令两千名骑兵不断变换旗帜来回交替奔驰,萧詧登楼远望,误以为有三万军队,遂不敢有二心。梁朝并不甘心丢失疆土,梁司州刺史柳仲礼率军进攻襄阳,留部下马岫守安陆城,宇文泰知道后派杨忠南伐,攻克随郡,包围安陆,柳仲礼闻听,马上回师安陆,杨忠手下将领担心一旦柳仲礼援军到达,难以攻下安陆,请求立即攻城,杨忠分析说:“敌人凭城固守,短期很难攻下,我军容易腹背受敌,不是良策,南人擅长水战,不善野战,仲礼回援安陆,我半道而袭,敌人赶路疲惫,我军士气正旺,一战可胜,安陆则不攻自破,其他诸城也可以传檄而定了。”这就是兵家常用的围城打援之策。杨忠挑选两千精骑,衔枚夜进,于淙头与柳仲礼部遭遇,杨忠身先士卒,擒获柳仲礼,全部俘虏了柳仲礼的部队,安陆守将马岫知道柳仲礼被擒,不战而降,安陆遂破。杨忠又连陷数城,尽取梁朝汉东之地,进爵陈留郡公。

 西魏恭帝初年,宇文泰又策划了一次大规模的远征,目标是梁元帝萧绎所在的江陵,江陵地处长江中上游,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地势险要,物产丰饶,文华荟萃,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次西魏派出了豪华的将领阵容,由柱国大将军于谨为统帅,中山公宇文护(宇文泰侄儿),大将军杨忠、韦孝宽,骠骑大将军王杰等辅之,兴兵五万,直扑而来,此时梁朝精兵猛将远在长江下游,江陵空虚,萧绎急忙向在建康的部将王僧辨求援,王僧辨不愧是名将,他想出了一招围魏救赵之策,准备抄西魏军的后路,断其粮道,可惜这只是美好的设想,由于路途遥远,江陵很快失陷,此计划没有能够成功实施。于谨进兵迅猛,先令宇文护和杨忠占据江津,切断江陵与梁朝东部的联系,阻止援军西来,梁军将长刀绑于大象鼻子上向西魏军冲锋,杨忠以箭射大象,大象受惊,吓得掉头跑散。宇文护又攻克武宁,俘虏太守宗均。萧绎命令环绕江陵城竖起六十余里的高大木栅,以为藩篱,戒备森严,阻挡西魏军前进,这种木栅对于西魏骑兵的防御还是很有效的,西魏派步兵进攻,欲翻栅而过,栅内防守的梁军使用长矛向魏军乱戳,进攻的魏军多被刺死,损失惨重,于谨命令王杰以箭射之,栅内守军应弦而倒,魏军借机再次进攻,翻栅而入,胜利进军,于谨高兴的对王杰说:“成我大事的,就是公的神箭啊!” 王杰因为作战勇猛曾被宇文泰誉为“万人敌”,此次又当是奇功一件,于谨令部众纵火焚栅,烈焰将栅内数千民居烧毁,西魏骑兵蜂拥而入,已到江陵城下,西魏军日夜攻城,梁朝大将胡僧佑战死,这时城内有人偷偷打开西门,迎接西魏军入城,萧绎与太子及王褒、朱买臣等大臣退保子城,萧绎见势无望,焚毁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并要投火自杀,被左右阻拦,遂遣人出递降书,开城投降,于谨派人问萧绎为何焚书,萧绎答道:“读书万卷,仍有今日之祸,书有何用?所以我全都烧了。” 此回答使人哭笑不得,书有何罪?萧绎也是一代英主,文武全才,却如此不智,令人叹息。萧绎后来被政敌萧詧用土袋子压死,未得善终。于谨驱江陵男女数万口入长安,江陵为之一空,这是梁朝继侯景之乱后又一次大劫难,梁朝的千古风华随之飘散,前有梁武帝之难,后有梁元帝之灾,祸乱至此,长江也会为之呜咽。

  北周王朝建立后,杨忠出镇军事重镇蒲阪,时北齐王朝的司马消难请降,杨忠和大将军达奚武出兵迎接,深入北齐境内五百里,三次派出使者联络都没有回音,达奚武怀疑事情有变,建议回军,杨忠坚定的说;“有进死,无退生。” 率骑兵继续向前,终于迎得司马消难,杨忠领三千骑兵殿后,掩护司马消难西退。军队来到洛水以南,杨忠令将士解鞍而卧,休息片刻,北齐兵追到洛水以北,双方隔河而望,杨忠安慰将士说:“不要怕,吃饱些,敌人不敢渡水来当我们的兵锋。” 齐兵试探性的要渡河,杨忠翻身上马纵横奔驰,作出进攻的姿态,齐兵果然不敢进攻,慢慢退走了,杨忠及众将士安然而还,达奚武知道后感叹的说:“达奚武自以为是天下健儿,今天算是服了。” 达奚武曾经夜闯高欢大营,可谓一身是胆,但比起杨忠还是有所不如。北周保定二年,朝廷准备联络突厥共同伐齐,众人都以为北齐国富兵强,又有大将斛律明月(即斛律光,时人称“落雕都督”,“射雕手”),没有十万的兵力不宜出兵,唯有杨忠不以为然,说道:“大军胜利在人和不在人多,有一万骑兵足够了,斛律明月这个小子又能怎么样?” 保定三年,杨忠被任命为元帅,统辖杨纂、李穆、王杰、田弘、慕容延等十余员大将,由北路伐齐,又令达奚武率马步军三万,由南路伐齐,两军预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会合,杨忠路过故乡武川,拜祭先人,犒劳将士,而后攻陷北齐二十多座军镇,保定四年正月,与十万突厥兵会攻晋阳,正值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北齐集中了所有的精锐部队展开进攻,突厥兵害怕,引兵不战,周军兵少,也担心起来,杨忠为众人鼓气说:“事势自有天命,不在人数多少。”亲自带七百人步战,损伤大半,由于达奚武另一支部队没有如期赶到,周军不得不退兵了。这一年,北周再次伐齐,权臣宇文护亲自攻打洛阳,令杨忠出沃野镇接突厥兵,当时军粮已经很少了,众人都忧心忡忡,杨忠想了一个办法,他找来稽胡首领们聚会,暗地里指使王杰整装鸣鼓而来,杨忠假装问他有什么事情,王杰说:“大冢宰(指宇文护)已经平定洛阳,天子听说稽胡骚动,派我来协助您讨伐。”,不久又有突厥使者快马来报,假称突厥可汗已经攻入晋阳,现陈兵十万于长城下,如有稽胡不服,愿来讨之。稽胡首领闻之极为恐惧,争相表示效忠,然后筹集粮草,以资军用,杨忠的智谋可见一斑。这次伐齐仍然没有成功,宇文护自洛阳西还,杨忠也罢兵回镇。北周天和三年,杨忠生病回到京城长安,周武帝和宇文护亲自到杨忠的家里看望,足见这位元勋的分量。不久,杨忠病死,时年六十二岁,儿子杨坚袭爵隋国公。

 杨忠外刚内柔,忠勇可嘉,虽一生饱尝艰苦,但男儿自强,终成一番事业,可鉴后人。 独孤信与杨忠一直是亲密的战友,为贺拔胜手下的第一二号人物。贺拔胜的荆州军自梁还魏后,宇文泰对贺拔胜倍加优礼,实际上是怕贺拔胜威望太高,所以逐步取消他的兵权。独孤信、杨忠成为荆州势力的首领,所以宇文泰又必须对其拉拢。 总之六柱国是宇文泰拉拢各大势力形成的拼盘,李弼代表了侯莫陈悦势力,赵贵、李虎、侯莫陈崇代表了贺拔岳势力,独孤信代表了贺拔胜的荆州势力,只有于谨是宇文泰的自己人。开始的关系是“等夷”,宇文氏立国后就开始对其进行打压清理,其中的利用关系是很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