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集团里最强的几家门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19:49
[分享]关陇集团里最强的几家门阀!
说到门阀,那得先从西魏的八柱国家说起。
  北魏末年,高欢当政,首都在洛阳,后来北魏皇帝元修不堪忍受,跑到关中投奔高欢的反对派,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这帮人在与高欢的对抗中逐渐形成了以宇文泰(辽西鲜卑宇文部之后,宇文部后来被鲜卑慕容部所灭)为核心的领导集团,除宇文泰外,还另有元欣,李虎,李弼,于谨,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等七人,号称八柱国。

  宇文泰生前一直没有废掉西魏皇帝而自立(主要的原因一是从内部来讲在这八柱国中他虽然比其他七位高一点点,但这七位如果联合起来反对他的话,只怕要比他高一点点。二是东边始终面临高氏父子的巨大威胁,而他素来以忠臣自居,自然不好自己做皇帝。有意思的是,当高欢的儿子高洋与手下的重臣们讨论要不要取代东魏皇帝而自立的时候,有人反对说,这样会给西边提供攻击我们的口实,有人就反驳说,西边早晚也要象我们这样,怕什么呢)。当他临死的时候,因为儿子们还小,便把军国大事托付给侄子宇文护。宇文护害怕其他重臣反对,就私下里找八柱国之一的于谨商量(李虎早些时候也已死去,因此八柱国只剩下六位),于谨说你放心包在我身上。结果在一次会议上,于谨突然提出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是宇文泰同志的功劳,宇文护同志是宇文泰同志亲自选定的接班人,我坚决拥护他做我们的领袖,谁要反对我就跟他没完。大家没想到他会来这一手,一时之间反应不过来,谁也不敢贸然提出反对意见,结果只好纷纷表示服从。宇文护当政不久,看到宇文泰的继承人宇文觉年纪太小,怕夜长梦多,就强迫西魏皇帝让位与宇文觉,于是西魏灭亡,北周建立。

  宇文觉当上皇帝以后一直处于宇文护的监护之下,因此感觉很不爽,这时就有身边的人自告奋勇要去除掉宇文护。然而事机不密,走漏风声,结果反而被宇文护把那伙人抓起来了。然后宇文护就对宇文觉说自己并没有什么野心,只是因为宇文泰把大事托付给自己,自己只好负责而已。宇文觉也向宇文护道歉,表示这些并不是自己的意思,以后还是由你来说了算。然而在最高权力的争夺当中,嫌隙一旦构成就无法消除,宇文护后来还是把宇文觉给弄死了。接下来做皇帝的是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他同样不满宇文护的专权,结果是某天吃东西的时候,中毒死掉了,临死前指定他的一个弟弟宇文邕继承。平心而论,宇文护本人似乎并不想当皇帝,可惜不学无术,贪恋权位。曾经有一次某位大臣劝他既然不想当皇帝,不如明哲保身,把权力交还给宇文毓,他说我这样是在学周公辅佐成王啊,该大臣说哪见过周公辅佐成王到三十岁的。宇文护听了只是默然,但还是不愿交权。宇文邕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北周武帝。他起初是装傻来迷惑宇文护,让他失掉戒心,然后发动突然袭击杀掉了宇文护,当上了真正的皇帝。他对内励精图治,对外结好突厥(还娶了一个突厥公主做皇后),国力一天天强盛起来。而当时东边的北齐皇帝高纬,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号称无忧天子,国家则越来越弱。于是北周向北齐发动了一场战争,灭掉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

  正当宇文邕准备进一步的战争统一全国的时候,疾病夺走了他的生命,时年三十六岁。总的来说,他做了三件历史大事,一、统一中国北方;二、发明中国象棋,主编了第一部中国象棋谱《象经》(已失传)(此系野史,未经确认);三、大规模地灭佛。宇文邕死后,儿子宇文贇继位。这位,从小就比较顽劣,老挨父亲的打骂,因此一旦老头死掉没人能管得了他,就更加胡作非为,两年就把自己折腾死了。三岁的儿子宇文阐继位,被太后的父亲杨坚趁机夺取了政权,取代北周,建立隋朝。这样宇文氏的统治就结束了。【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宇文氏从父系来说属鲜卑血统,宇文泰、宇文觉都应当是比较纯种的鲜卑人(宇文觉的母亲是北魏的一个公主,所以这样说)。而其他人估计可能有一定的汉人血统。

  
  接下来要说的是独孤家族。独孤是个胡人的姓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让他们改姓刘,看来没有坚持下去。独孤信年青时是个大帅哥,在葛荣部下当兵的时候,就被军中称为独孤郎。后来做某地的地方官时,某次不小心把帽子弄歪了,结果全城戴帽子的人纷纷效仿,歪戴帽子,偶像的魅力可见一斑。当然独孤信成为八柱国之一,是靠自己多年打仗打出来的,他在西魏就做到最高军事长官大司马,可见打仗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生的几个女儿都很漂亮,一个嫁给宇文毓,一个嫁给李虎的儿子,生下了李渊,还有一个嫁给隋文帝杨坚,生下杨广兄弟,因此他是杨广和李渊的外祖父。

  独孤氏在北周、隋朝、唐朝三个朝代都是外戚,这在历史上是仅此一家的。不过在这三个朝代里独孤家族都有人倒霉。首先是独孤信本人,北周刚刚建立时宇文护独揽大权,赵贵、独孤信本来和宇文泰同属八柱国,现在反倒居于一个小辈之下,心里常常怏怏不乐。终于赵贵忍不住要杀宇文护,虽然独孤信想要制止他,但消息还是被宇文护知道了,宇文护先杀了赵贵,然后免了独孤信的官职。因为独孤信向来声望很高,宇文护不好杀他,就强迫他在家里自尽。到隋朝的时候,他的儿子独孤(陈字左边,拖字右边)在家里高迷信活动,正好独孤皇后和杨素的妻子都生病了,隋文帝因为他是独孤皇后的异母弟,而他妻子是杨素的异母妹妹,就怀疑是他在作祟,经过一番对他家里佣人的审问,而认定他有罪,于是将他革职,差点要处死他,后来独孤皇后求情,才免于死罪,流放外地,但家里的迷信工作者全部被处死了。唐朝初年,独孤信的孙子独孤怀恩在唐朝当尚书一类的官,某次李渊跟他开玩笑说姑姑的儿子都当过皇帝了,下次该轮到舅舅的儿子了吧,独孤怀恩就记在心上了。后来因为什么事情对李渊不满就造反,结果当然是被砍头了事。

  现在轮到李家了。李渊家族出自陇西,是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后代(有的书说拓拔氏是李陵的后代,那这样李渊跟北魏皇帝也是远亲了),李渊的七世祖李(日字下面一个高字)建立过十六国之一的西凉(所谓五胡十六国并非全为胡人政权,比如前凉张氏和西凉李氏就是汉人,成汉李氏是巴氐人),李渊的祖父就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关于李虎,唐朝建国后追尊他为太祖,唐朝人写书的时候一般提到虎字就要避讳,比如唐朝人写的历史上提到石虎的时候就称他的字为石季龙,提到韩擒虎的时候就称为韩擒。然而好象历史上没有他的专门传记,估计是因为唐朝人写那段历史的时候不知该把他往哪儿放,把他跟前朝皇帝并列似乎不象话,跟其他几位大将并列似乎也不妥,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到后来人写唐朝历史的时候,又因为他不是那时候的人了,所以干脆也不写。

  李虎在北周建立以前就已经死了,李渊的父亲李(日丙),是李虎的第三个儿子,由于长子和次子当年随李虎打仗的时候阵亡了,所以李(日丙)继承了李虎的陇西郡公的爵位,北周建立后改封为唐国公,后来又传给了李渊。

  似乎李家从李渊开始血统中鲜卑人成分的比重就不断增加,李渊的父亲应该是纯种的汉人,他的母亲是独孤信的第四个女儿,因此他大概有一半的鲜卑人血统。李渊的妻子也就是李世民兄弟的母亲窦氏,父系来自鲜卑人纥豆陵氏(北魏迁都后改汉姓窦氏),母系来自宇文氏(她的母亲是宇文泰的女儿,北周的一个公主),这样李世民兄弟就有四分之三的鲜卑人血统。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父系自然也是鲜卑人,母系则是北齐高欢的堂弟高岳的后代,这样他的儿子李治就是八分之七的鲜卑人。(这个计算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但我懒得指出来)【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由于李家在北周是没有犯错误的功臣之后,隋朝则是皇亲国戚,而且一直远离政治斗争的中心,因此在这两朝都没有受到削弱,到隋朝末年的时候已经是很有力量的世家大族了。李渊的堂兄弟和子侄辈加起来共有好几十号人,将门之后,都还算骁勇善战。李渊本人就有很好的武艺,他的箭法相当棒,他的妻子就是通过射箭得来的,另有一次,遇上盗匪,结果发七十二箭,杀七十二人。当然李家最出色的是李世民,也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他是那个时候最杰出的政治军事天才,不但统一中原,而且打败突厥人,建立贞观之治,文治武功都是中国皇帝中的头号选手。而且风度翩翩,连李密那样不可一世的人物见了他都不得不服,称他豁达如刘邦,神武如曹操,必能统一天下。小时候看说唐的连环画,里面的李世民是个只会以德服人的家伙,武艺也非常差劲,见谁都要跑。

  实际上李世民身手非常了得,打仗的时候从来都是冲在前面,有时候还喜欢只带一两个卫兵跑出去刺探敌方的军情。在大唐里常常提到两个跟在李元吉屁股后面的李家高手,一个李神通,一个李南天,前面那位在李家根本排不上号,后面那位则实际上并无此人估计是黄易编出来的。其实李家子弟中除李世民外,还有两个厉害角色。一个是李孝恭,唐朝初年的国内战争基本上都是在李世民的指挥下完成的,当时的不少名将,不过是在李世民手下跑腿而已,只有李孝恭独当一面,作为主帅平定整个长江以南包括岭南地区,其画像列入凌烟阁,是李家子弟中唯一的一位。另一个是李道宗,十几岁就跟着李世民打仗,在对突厥和吐谷浑的战争中他也都是主力战将,他的女儿后来作为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去了。

  在隋朝,一直流传着一个姓李的要当皇帝的预言,隋朝为此杀了好几个姓李的大臣,其中包括隋文帝的外孙女婿李敏。然而这个说法似乎深入人心,不管李渊还是李密,抑或李轨,都把这个作为自己的宣传工具,当然最后的胜利者只有一个,即李渊。历史上好多事件包括刘秀建立东汉,李渊建立唐朝,以及武则天颠覆唐朝,事先似乎都已经暗藏在那些预言当中,的确令人迷惑不解。
  然而李家的成功,并非是靠了姓李而得来的,除了李世民本身的军事天才外,更重要的是他有巨大的包容性,在李家的重臣中,既有徐世绩,尉迟恭这样的降将,也有萧(王禹),陈叔达这样的前朝皇弟,还有李靖,魏征这样以前有嫌隙的人,以及史大奈,契必何力这样的少数民族头领,通通为我所用,平定天下自是水到渠成。[分享]关陇集团里最强的几家门阀!
说到门阀,那得先从西魏的八柱国家说起。
  北魏末年,高欢当政,首都在洛阳,后来北魏皇帝元修不堪忍受,跑到关中投奔高欢的反对派,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这帮人在与高欢的对抗中逐渐形成了以宇文泰(辽西鲜卑宇文部之后,宇文部后来被鲜卑慕容部所灭)为核心的领导集团,除宇文泰外,还另有元欣,李虎,李弼,于谨,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等七人,号称八柱国。

  宇文泰生前一直没有废掉西魏皇帝而自立(主要的原因一是从内部来讲在这八柱国中他虽然比其他七位高一点点,但这七位如果联合起来反对他的话,只怕要比他高一点点。二是东边始终面临高氏父子的巨大威胁,而他素来以忠臣自居,自然不好自己做皇帝。有意思的是,当高欢的儿子高洋与手下的重臣们讨论要不要取代东魏皇帝而自立的时候,有人反对说,这样会给西边提供攻击我们的口实,有人就反驳说,西边早晚也要象我们这样,怕什么呢)。当他临死的时候,因为儿子们还小,便把军国大事托付给侄子宇文护。宇文护害怕其他重臣反对,就私下里找八柱国之一的于谨商量(李虎早些时候也已死去,因此八柱国只剩下六位),于谨说你放心包在我身上。结果在一次会议上,于谨突然提出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是宇文泰同志的功劳,宇文护同志是宇文泰同志亲自选定的接班人,我坚决拥护他做我们的领袖,谁要反对我就跟他没完。大家没想到他会来这一手,一时之间反应不过来,谁也不敢贸然提出反对意见,结果只好纷纷表示服从。宇文护当政不久,看到宇文泰的继承人宇文觉年纪太小,怕夜长梦多,就强迫西魏皇帝让位与宇文觉,于是西魏灭亡,北周建立。

  宇文觉当上皇帝以后一直处于宇文护的监护之下,因此感觉很不爽,这时就有身边的人自告奋勇要去除掉宇文护。然而事机不密,走漏风声,结果反而被宇文护把那伙人抓起来了。然后宇文护就对宇文觉说自己并没有什么野心,只是因为宇文泰把大事托付给自己,自己只好负责而已。宇文觉也向宇文护道歉,表示这些并不是自己的意思,以后还是由你来说了算。然而在最高权力的争夺当中,嫌隙一旦构成就无法消除,宇文护后来还是把宇文觉给弄死了。接下来做皇帝的是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他同样不满宇文护的专权,结果是某天吃东西的时候,中毒死掉了,临死前指定他的一个弟弟宇文邕继承。平心而论,宇文护本人似乎并不想当皇帝,可惜不学无术,贪恋权位。曾经有一次某位大臣劝他既然不想当皇帝,不如明哲保身,把权力交还给宇文毓,他说我这样是在学周公辅佐成王啊,该大臣说哪见过周公辅佐成王到三十岁的。宇文护听了只是默然,但还是不愿交权。宇文邕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北周武帝。他起初是装傻来迷惑宇文护,让他失掉戒心,然后发动突然袭击杀掉了宇文护,当上了真正的皇帝。他对内励精图治,对外结好突厥(还娶了一个突厥公主做皇后),国力一天天强盛起来。而当时东边的北齐皇帝高纬,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号称无忧天子,国家则越来越弱。于是北周向北齐发动了一场战争,灭掉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

  正当宇文邕准备进一步的战争统一全国的时候,疾病夺走了他的生命,时年三十六岁。总的来说,他做了三件历史大事,一、统一中国北方;二、发明中国象棋,主编了第一部中国象棋谱《象经》(已失传)(此系野史,未经确认);三、大规模地灭佛。宇文邕死后,儿子宇文贇继位。这位,从小就比较顽劣,老挨父亲的打骂,因此一旦老头死掉没人能管得了他,就更加胡作非为,两年就把自己折腾死了。三岁的儿子宇文阐继位,被太后的父亲杨坚趁机夺取了政权,取代北周,建立隋朝。这样宇文氏的统治就结束了。【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宇文氏从父系来说属鲜卑血统,宇文泰、宇文觉都应当是比较纯种的鲜卑人(宇文觉的母亲是北魏的一个公主,所以这样说)。而其他人估计可能有一定的汉人血统。

  
  接下来要说的是独孤家族。独孤是个胡人的姓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让他们改姓刘,看来没有坚持下去。独孤信年青时是个大帅哥,在葛荣部下当兵的时候,就被军中称为独孤郎。后来做某地的地方官时,某次不小心把帽子弄歪了,结果全城戴帽子的人纷纷效仿,歪戴帽子,偶像的魅力可见一斑。当然独孤信成为八柱国之一,是靠自己多年打仗打出来的,他在西魏就做到最高军事长官大司马,可见打仗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生的几个女儿都很漂亮,一个嫁给宇文毓,一个嫁给李虎的儿子,生下了李渊,还有一个嫁给隋文帝杨坚,生下杨广兄弟,因此他是杨广和李渊的外祖父。

  独孤氏在北周、隋朝、唐朝三个朝代都是外戚,这在历史上是仅此一家的。不过在这三个朝代里独孤家族都有人倒霉。首先是独孤信本人,北周刚刚建立时宇文护独揽大权,赵贵、独孤信本来和宇文泰同属八柱国,现在反倒居于一个小辈之下,心里常常怏怏不乐。终于赵贵忍不住要杀宇文护,虽然独孤信想要制止他,但消息还是被宇文护知道了,宇文护先杀了赵贵,然后免了独孤信的官职。因为独孤信向来声望很高,宇文护不好杀他,就强迫他在家里自尽。到隋朝的时候,他的儿子独孤(陈字左边,拖字右边)在家里高迷信活动,正好独孤皇后和杨素的妻子都生病了,隋文帝因为他是独孤皇后的异母弟,而他妻子是杨素的异母妹妹,就怀疑是他在作祟,经过一番对他家里佣人的审问,而认定他有罪,于是将他革职,差点要处死他,后来独孤皇后求情,才免于死罪,流放外地,但家里的迷信工作者全部被处死了。唐朝初年,独孤信的孙子独孤怀恩在唐朝当尚书一类的官,某次李渊跟他开玩笑说姑姑的儿子都当过皇帝了,下次该轮到舅舅的儿子了吧,独孤怀恩就记在心上了。后来因为什么事情对李渊不满就造反,结果当然是被砍头了事。

  现在轮到李家了。李渊家族出自陇西,是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后代(有的书说拓拔氏是李陵的后代,那这样李渊跟北魏皇帝也是远亲了),李渊的七世祖李(日字下面一个高字)建立过十六国之一的西凉(所谓五胡十六国并非全为胡人政权,比如前凉张氏和西凉李氏就是汉人,成汉李氏是巴氐人),李渊的祖父就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关于李虎,唐朝建国后追尊他为太祖,唐朝人写书的时候一般提到虎字就要避讳,比如唐朝人写的历史上提到石虎的时候就称他的字为石季龙,提到韩擒虎的时候就称为韩擒。然而好象历史上没有他的专门传记,估计是因为唐朝人写那段历史的时候不知该把他往哪儿放,把他跟前朝皇帝并列似乎不象话,跟其他几位大将并列似乎也不妥,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到后来人写唐朝历史的时候,又因为他不是那时候的人了,所以干脆也不写。

  李虎在北周建立以前就已经死了,李渊的父亲李(日丙),是李虎的第三个儿子,由于长子和次子当年随李虎打仗的时候阵亡了,所以李(日丙)继承了李虎的陇西郡公的爵位,北周建立后改封为唐国公,后来又传给了李渊。

  似乎李家从李渊开始血统中鲜卑人成分的比重就不断增加,李渊的父亲应该是纯种的汉人,他的母亲是独孤信的第四个女儿,因此他大概有一半的鲜卑人血统。李渊的妻子也就是李世民兄弟的母亲窦氏,父系来自鲜卑人纥豆陵氏(北魏迁都后改汉姓窦氏),母系来自宇文氏(她的母亲是宇文泰的女儿,北周的一个公主),这样李世民兄弟就有四分之三的鲜卑人血统。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父系自然也是鲜卑人,母系则是北齐高欢的堂弟高岳的后代,这样他的儿子李治就是八分之七的鲜卑人。(这个计算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但我懒得指出来)【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由于李家在北周是没有犯错误的功臣之后,隋朝则是皇亲国戚,而且一直远离政治斗争的中心,因此在这两朝都没有受到削弱,到隋朝末年的时候已经是很有力量的世家大族了。李渊的堂兄弟和子侄辈加起来共有好几十号人,将门之后,都还算骁勇善战。李渊本人就有很好的武艺,他的箭法相当棒,他的妻子就是通过射箭得来的,另有一次,遇上盗匪,结果发七十二箭,杀七十二人。当然李家最出色的是李世民,也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他是那个时候最杰出的政治军事天才,不但统一中原,而且打败突厥人,建立贞观之治,文治武功都是中国皇帝中的头号选手。而且风度翩翩,连李密那样不可一世的人物见了他都不得不服,称他豁达如刘邦,神武如曹操,必能统一天下。小时候看说唐的连环画,里面的李世民是个只会以德服人的家伙,武艺也非常差劲,见谁都要跑。

  实际上李世民身手非常了得,打仗的时候从来都是冲在前面,有时候还喜欢只带一两个卫兵跑出去刺探敌方的军情。在大唐里常常提到两个跟在李元吉屁股后面的李家高手,一个李神通,一个李南天,前面那位在李家根本排不上号,后面那位则实际上并无此人估计是黄易编出来的。其实李家子弟中除李世民外,还有两个厉害角色。一个是李孝恭,唐朝初年的国内战争基本上都是在李世民的指挥下完成的,当时的不少名将,不过是在李世民手下跑腿而已,只有李孝恭独当一面,作为主帅平定整个长江以南包括岭南地区,其画像列入凌烟阁,是李家子弟中唯一的一位。另一个是李道宗,十几岁就跟着李世民打仗,在对突厥和吐谷浑的战争中他也都是主力战将,他的女儿后来作为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去了。

  在隋朝,一直流传着一个姓李的要当皇帝的预言,隋朝为此杀了好几个姓李的大臣,其中包括隋文帝的外孙女婿李敏。然而这个说法似乎深入人心,不管李渊还是李密,抑或李轨,都把这个作为自己的宣传工具,当然最后的胜利者只有一个,即李渊。历史上好多事件包括刘秀建立东汉,李渊建立唐朝,以及武则天颠覆唐朝,事先似乎都已经暗藏在那些预言当中,的确令人迷惑不解。
  然而李家的成功,并非是靠了姓李而得来的,除了李世民本身的军事天才外,更重要的是他有巨大的包容性,在李家的重臣中,既有徐世绩,尉迟恭这样的降将,也有萧(王禹),陈叔达这样的前朝皇弟,还有李靖,魏征这样以前有嫌隙的人,以及史大奈,契必何力这样的少数民族头领,通通为我所用,平定天下自是水到渠成。
今天看到这篇文章,觉得总结的还不错!!!
不错,顶之
已阅
<P>大统三年,文帝复以丞相泰为之。其后功参佐命,望实俱重者,亦居此官,凡八人,曰安定公宇文泰,广陵王欣,赵郡公李弼,陇西公李虎,河内公独孤信,南阳公赵贵,常山公于谨,彭城公侯莫陈崇,谓之八柱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