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转帖』从中国官员出国考察的表现看中国官方的主流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31:20
王冲
    中国官员在国外考察交流时,给人什么印象?会问什么样的问题?5月11日,新疆的一个代表团访问柏林夏洛登堡—威顿多夫区时笔者有幸得以目睹,见识了他们的官本位思维。
    会见定于下午一点开始,地点是区政府办公大楼,笔者12点50分抵达大楼后长驱直入,没有盘问,也不需要登记,只是在一楼大厅的左边有一个问讯处,一位老太太和善地告诉我应该怎么走。二楼会场外空无一人,恰遇一位中年女士抱着厚厚的一摞资料出门,令笔者惊奇的是,她张口就是一句你好。接下来交换名片,赫然发现她就是这个区的区长兼财政、建筑和文化部长莫妮卡·西曼。该区地位相当于北京的西城区。也就是说,我没有出示任何证件、没有进行任何登记就见到了一位“局级干部”。
    几分钟后,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部长本哈德·斯克罗斯基和负责媒体事务的新闻官都出现了,此时是12点58分,德国人的守时果然名不虚传。感谢上帝,中国考察团的官员迟到了,使得我有机会和这几位官员多聊几句,可惜,他们和我聊天时不断地看表,显得很焦急。
    该区30.9万人口,区一级的官员一共6位,由区议会选举产生。区议会共有55名议员,均由选举产生,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算是兼职做议员,做议员的收入只是从政府领取数量不等的津贴。区级官员的任免来自选民选出的议会,和上级政府没有隶属关系。也就是说,柏林市长、或者德国总理想指手画脚,区官员即使不理会他那一套,也不存在被撤职查办的危险。
    1点15分,十几位来自中国新疆的官员终于到场,或许是语言不通的缘故吧,没有人为迟到而道歉。会见立即开始。一番基本情况讲解后,区长莫妮卡·西曼公务在身告辞而去,中国客人向斯克罗斯基先生抛出了自己的问题
    一位官员自称主管财政多年,它关心的是区的财政状况。主人介绍说,区财政由市里说了算,平均每年拨款3亿6千万欧元,最近由于经济不景气,拨款逐年递减,区工作人员也由3000人减少到2500人。会后笔者向斯克罗斯基先生确认后得知,这个数字包括所有人,甚至看门人、清洁工也包括了,也就是说,平均每300人养活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另外,区政府也收取摊位费、停车违章费等,每年入账约1000万欧元左右。
    本来这个问题答案已经很清楚了,可这位主管财政多年的官员依然穷追不舍,他在那里念念有词的说,3亿多,2500人,平均每个人每年5万,不太够吧(如果区财政预算平均到每个工作人员头上是10万欧元)?他们这也算是吃饭财政啊!然后他催促翻译,“你问问他,政府还有什么其他经费来源,靠什么创收?”
    政府创收,这也算是中国特色思维吧。翻译无奈之下的发问让主人没办法解释。每年3亿多,除了养活工作人员,修建学校、建设维护文化设施、修建道路,所有公共事务的支出都来自这些钱。他们无法理解的是,来自一个发展中国家落后地区的官员还认为这些钱远远不够,竟然认为政府应该努力创收,这事儿,打死他们也不敢干。
    然而,在中国情况不同,交警有罚款指标,政府部门各有小金库,在贪污和清白之间有广阔的灰色地带,主宰这个灰色地带的是一套大家熟悉的潜规则。久而久之,不正常现场成了正常,政府没有创收渠道到成了咄咄怪事。有此背景,才有此官员一问。
让笔者惊愕、也让德国人惊愕的是第二个问题。
    问题出自一个年轻企业家,他问题的第一部分显得很专业,博得几位领导的赞许——区政府如何和企业联系,怎样帮助他们成长?主人回答说,他们尽力给企业提供信息,企业有需要的时候他们提供帮助。比如说,该区有一条著名的商业街,圣诞节前购物高峰来临时,区政府组织商户在大街上挂满彩灯以吸引游客,一般来说店家均摊这笔费用,但是最近几年经济不景气,店家掏不出这么多钱,政府就和店家协商,政府出一部分钱,商家出一部分钱,共同制作彩灯,吸引顾客。
    此刻,年轻企业家的第二部分问题来了,这也是本次会见最经典的一个问题:政府为什么这么做?这位企业家还补充说,国家和市政府收税,商铺发达了你们的收入也不会增加,这样做对你们有什么好处?
    这个问题同样博得领导的赞许,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和政府创收息息相关。对我们的某些官员来说,没有花纳税人钱的概念,政府的钱是公款,理所应当,而公款不够怎么办,要创收,要挣钱;至于帮助企业,那就要考虑考虑了,没实惠,为什么去做?
    此时,场面有些混乱,有人睡觉,有人激烈地讨论,讨论几乎淹没了主人的声音。主人解释说,国家的税收来自商业,他们不景气,国家财政预算不足,我们相应也会预算不足……
    “那么说,你们促进企业发展有间接的利益,没有直接的利益?”这位年轻企业家很执着。没等主人回答,那位主管财政的领导大手一挥说,“不用再问了,他们这叫凭良心办事。”
    凭良心办事属于道德范畴,笔者不同意这位官员的论断。政府是纳税人的钱养活的,理应为纳税人服务,这在德国是公理,无需证明。而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受着人民的监督:是人民选出的区议会,而不是上级政府,决定他们的任免。
    从这次考察的名单来看,也可以理解年轻企业家的问题。名单包括许多企业的负责人和政府工作人员,他们迟到的原因也是上午逛街时间过长。这种构架的出国考察属于“常态”,谁来买单是很明显的事情,大家都明白。这样的考察对这些官员有好处,可以借考察之机游山玩水,自然愿意做,自然也愿意以这样的方式和企业联系。
    现场还有人问区里年度经济增长指标是多少?这个问题对德国人来说同样不适合,作为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只能用经济手段来调节经济,而不能依靠行政命令下达增长指标,在中国推行市场经济十几年后,这应该是一个常识,一个主管经济、财政的官员不应该不清楚这些。
    好在这位官员熟悉中国的情况,解释说两国制度不同。然后他总结说,感谢各位来考察,从各位的问题中我也理解了你们的思维方式。的确,一个人提出的问题,足以反映他的水平和思维方式,但愿这几位在考察后能真的有所收获。王冲
    中国官员在国外考察交流时,给人什么印象?会问什么样的问题?5月11日,新疆的一个代表团访问柏林夏洛登堡—威顿多夫区时笔者有幸得以目睹,见识了他们的官本位思维。
    会见定于下午一点开始,地点是区政府办公大楼,笔者12点50分抵达大楼后长驱直入,没有盘问,也不需要登记,只是在一楼大厅的左边有一个问讯处,一位老太太和善地告诉我应该怎么走。二楼会场外空无一人,恰遇一位中年女士抱着厚厚的一摞资料出门,令笔者惊奇的是,她张口就是一句你好。接下来交换名片,赫然发现她就是这个区的区长兼财政、建筑和文化部长莫妮卡·西曼。该区地位相当于北京的西城区。也就是说,我没有出示任何证件、没有进行任何登记就见到了一位“局级干部”。
    几分钟后,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部长本哈德·斯克罗斯基和负责媒体事务的新闻官都出现了,此时是12点58分,德国人的守时果然名不虚传。感谢上帝,中国考察团的官员迟到了,使得我有机会和这几位官员多聊几句,可惜,他们和我聊天时不断地看表,显得很焦急。
    该区30.9万人口,区一级的官员一共6位,由区议会选举产生。区议会共有55名议员,均由选举产生,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算是兼职做议员,做议员的收入只是从政府领取数量不等的津贴。区级官员的任免来自选民选出的议会,和上级政府没有隶属关系。也就是说,柏林市长、或者德国总理想指手画脚,区官员即使不理会他那一套,也不存在被撤职查办的危险。
    1点15分,十几位来自中国新疆的官员终于到场,或许是语言不通的缘故吧,没有人为迟到而道歉。会见立即开始。一番基本情况讲解后,区长莫妮卡·西曼公务在身告辞而去,中国客人向斯克罗斯基先生抛出了自己的问题
    一位官员自称主管财政多年,它关心的是区的财政状况。主人介绍说,区财政由市里说了算,平均每年拨款3亿6千万欧元,最近由于经济不景气,拨款逐年递减,区工作人员也由3000人减少到2500人。会后笔者向斯克罗斯基先生确认后得知,这个数字包括所有人,甚至看门人、清洁工也包括了,也就是说,平均每300人养活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另外,区政府也收取摊位费、停车违章费等,每年入账约1000万欧元左右。
    本来这个问题答案已经很清楚了,可这位主管财政多年的官员依然穷追不舍,他在那里念念有词的说,3亿多,2500人,平均每个人每年5万,不太够吧(如果区财政预算平均到每个工作人员头上是10万欧元)?他们这也算是吃饭财政啊!然后他催促翻译,“你问问他,政府还有什么其他经费来源,靠什么创收?”
    政府创收,这也算是中国特色思维吧。翻译无奈之下的发问让主人没办法解释。每年3亿多,除了养活工作人员,修建学校、建设维护文化设施、修建道路,所有公共事务的支出都来自这些钱。他们无法理解的是,来自一个发展中国家落后地区的官员还认为这些钱远远不够,竟然认为政府应该努力创收,这事儿,打死他们也不敢干。
    然而,在中国情况不同,交警有罚款指标,政府部门各有小金库,在贪污和清白之间有广阔的灰色地带,主宰这个灰色地带的是一套大家熟悉的潜规则。久而久之,不正常现场成了正常,政府没有创收渠道到成了咄咄怪事。有此背景,才有此官员一问。
让笔者惊愕、也让德国人惊愕的是第二个问题。
    问题出自一个年轻企业家,他问题的第一部分显得很专业,博得几位领导的赞许——区政府如何和企业联系,怎样帮助他们成长?主人回答说,他们尽力给企业提供信息,企业有需要的时候他们提供帮助。比如说,该区有一条著名的商业街,圣诞节前购物高峰来临时,区政府组织商户在大街上挂满彩灯以吸引游客,一般来说店家均摊这笔费用,但是最近几年经济不景气,店家掏不出这么多钱,政府就和店家协商,政府出一部分钱,商家出一部分钱,共同制作彩灯,吸引顾客。
    此刻,年轻企业家的第二部分问题来了,这也是本次会见最经典的一个问题:政府为什么这么做?这位企业家还补充说,国家和市政府收税,商铺发达了你们的收入也不会增加,这样做对你们有什么好处?
    这个问题同样博得领导的赞许,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和政府创收息息相关。对我们的某些官员来说,没有花纳税人钱的概念,政府的钱是公款,理所应当,而公款不够怎么办,要创收,要挣钱;至于帮助企业,那就要考虑考虑了,没实惠,为什么去做?
    此时,场面有些混乱,有人睡觉,有人激烈地讨论,讨论几乎淹没了主人的声音。主人解释说,国家的税收来自商业,他们不景气,国家财政预算不足,我们相应也会预算不足……
    “那么说,你们促进企业发展有间接的利益,没有直接的利益?”这位年轻企业家很执着。没等主人回答,那位主管财政的领导大手一挥说,“不用再问了,他们这叫凭良心办事。”
    凭良心办事属于道德范畴,笔者不同意这位官员的论断。政府是纳税人的钱养活的,理应为纳税人服务,这在德国是公理,无需证明。而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受着人民的监督:是人民选出的区议会,而不是上级政府,决定他们的任免。
    从这次考察的名单来看,也可以理解年轻企业家的问题。名单包括许多企业的负责人和政府工作人员,他们迟到的原因也是上午逛街时间过长。这种构架的出国考察属于“常态”,谁来买单是很明显的事情,大家都明白。这样的考察对这些官员有好处,可以借考察之机游山玩水,自然愿意做,自然也愿意以这样的方式和企业联系。
    现场还有人问区里年度经济增长指标是多少?这个问题对德国人来说同样不适合,作为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只能用经济手段来调节经济,而不能依靠行政命令下达增长指标,在中国推行市场经济十几年后,这应该是一个常识,一个主管经济、财政的官员不应该不清楚这些。
    好在这位官员熟悉中国的情况,解释说两国制度不同。然后他总结说,感谢各位来考察,从各位的问题中我也理解了你们的思维方式。的确,一个人提出的问题,足以反映他的水平和思维方式,但愿这几位在考察后能真的有所收获。
" 然后他总结说,感谢各位来考察,从各位的问题中我也理解了你们的思维方式。 "
人家已经看不起这些a垃a圾a了
免费旅游!!!!!!
这个,我接触过一些国内出国“考察”团,其中有副省级的,也就是副省长挂帅出国“考察”的。
这个问题,以后有机会我单独开帖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