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军事大本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21:55
www.52dby.com/军大论谈
本人出国已2年了,出国前常在这个论坛混。现在这个论坛是消失了,还是改址。请知情者告知。谢了!以下这个是本人在军大时的原创。
WZ555—“隐龙”轮式6×6装甲侦察车

一、性能方面:
1、外形尺寸:战斗全重约为18吨,车长7米,车宽2.8米,高2.5米,车底距地0.45米。
2、结构构成:车体采用模块化结构,全车分为底盘模块和任务模块。底盘模块包括整个动力—传动系统,驾驶室,三防及空调系统,与任务模块(战斗舱和侦察舱)的标准化连接接口。任务模块包括战斗舱和侦察舱,并有标准的接口与底盘模块连接。车底采用“V”型设计,可防装有14千克TNT的防坦克地雷。大体结构如图所示。
3、行走方式为轮式6×6,双横壁式独立悬挂。动力配置为风冷增压柴油发动机。并装有轮胎气压中央调节装置,可视道路情况调整轮胎气压,提高通行能力。还采用一套桨舵合一的导管螺旋桨推进装置,结构简单、操纵轻便,水上推力大,水上速度为8公里/小时。最大公路行驶速度为100公里/小时,越野速度为50-8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1000公里,自持力1周,乘员4人。
4、武器装备:
①近程防空反坦两用导弹:(类似美国与瑞士共同研制的“阿达茨”系统)。2座4联装,分别装在炮塔两边的2座可伸缩的导弹发射架上。发射架在射击时升起来,行军时则降下去,有利于行驶并减少外形尺寸。备弹8枚,最大速度3马赫,最大射程8公里,最大射高5公里。具有“发射后不管”性能,可多发齐射。
②五管25mm旋转速射炮:可发射近炸引信高射炮弹,也可以发射打击地面目标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榴弹。最大射程2500米,最大射高2000米。射速3000发/分钟,备弹3000发。采用双向供弹,可快速更换弹种,并能以单发、5发、速射三种方式进行射击。
③7.62mm辅助机枪一挺,备弹1000发。烟雾弹发射器8具。
④特种武器:自毁炸弹一枚,采用定时/遥控方式引爆(呵呵,光荣弹!)
5、侦察设备:侦察传感器组件集中装在一个可以升到3米高的可升降侦察模块平台。组件包括以下①—③三种。
①激光测距仪:最大控测距离10公里,精度±5米。
②红外热像仪:探测距离5公里,识别距离2.5公里。
③日用电视摄像机/夜用微光摄像机:探测距离8公里,识别距离4公里。
④微型无人机(MAV)及相关数据接收、传输的调频无线电台。微型无人机长度和翼展约15-20cm,飞行时间约1小时左右,飞行距离20公里左右,共3-5架。主要执行战场监视、生化战剂采样等任务。(台湾国防大学已于2003年8月在台北航空技术展上公布了三种类似的MAV)。
二、特点:
1、装甲隐形化:
在坦克装甲车的发展史上,历来存在着“甲—弹”之争。初期甲强于弹,装甲成为各类战车最好的保护。但随着各种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的发展,弹已经强于装甲。于是装甲越来越厚,但仍不足以抵挡各种各样炮弹、导弹的攻击。现在各种贫铀装甲、陶瓷装甲、复合材料装甲、反应装甲应运而生。但这些只是被动式的防护,只能消极地防御敌弹的攻击。而且这些装甲的重量和体积都太大,在轻型装甲车上的应用还不很理想。还导致主战坦克越来越重,目前的主战坦克已达50-60吨左右,已接近车辆承受装甲重量的极限。近期又出现坦克主动防护技术,如俄罗斯的“窗帘”Drozd系统。但目前这类系统只能防御较为低速的反坦克导弹,而不能防御高速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并且造价昂贵。因此为了提高防护力必须另寻手段。
传统的防护手段归纳有以下几类:①被发现而不被击中;②被击中而不被击穿;③被击穿而不被击毁。坦克的主动防护技术如俄“窗帘”系统等属于第①类;各种贫铀装甲、反应装甲、复合装甲等属于第②类;而坦克车内的消防系统属于第③类。但无论是哪一类手段都是被动的。
在现代高科技战争条件下,各种导弹和武装直升机是战车的克星,被发现则意味着被击毁。所以,隐蔽不被发现才是最好的防护手段,好伪装胜于厚装甲!装甲侦察车本身就是侦察与反侦察的有机组合,就像狙击手一样。神枪手不等于狙击手,狙击手要能够很好地伪装自己。装甲侦察车也一样,伪装与反侦察才是关键!
所以本车采用隐形化装甲。结构为:在主装甲的外层加装一层由高分子吸水材料制成的“水装甲”。每块像爆炸反应装甲一样大小的“水装甲”装在尼龙布袋中,铺满主装甲外层。并在尼龙布袋表面涂上一层迷彩伪装涂料。“水装甲”的原理为:高分子材料吸水后,呈现固体胶状。水分子被紧紧包含在内,极难蒸发(这类高分子材料的研制目前已在进行)。这样,就在车体外部形成一层含水层,能大幅度地减小车体与背景环境的温差。再加上迷彩伪装涂料进行伪装,能有效地防止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雷达侦视器材等侦察设备的侦察,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不容易被发现当然也就不容易被击中。从这个角度来提高装甲车辆的战场生存率,能很好的解决机动性与防护力之间的矛盾。
2、结构模块化:
模块化的结构设计,体现了车族化、标准化的设计思想。可发展成为多种变型车,形成车族,从而降低研制费用。标准化可以装甲车的维护性能大大提高,缩短了装甲车的修理维护时间,装甲车的出动率也因此大有提高。这种模块化设计大大增加了该车的战术灵活性,以及执行不同任务的能力,使车辆成本、维护性能、防护性能和高机动能力需求实现了很好的平衡。
3、武器两用化:
装甲侦察车的头号对手并非敌方的主战坦克,而是敌武装直升机和对地攻击机(如AH-64、A-10等)。如何逃避敌机的猎杀是当今所有装甲车辆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有足够的隐蔽性外,还要有足够的防空自卫能力。防空,即要打藏结合。因此,本车所设计的武器除了可用于反装甲作战外,均有防空能力。八枚防空反坦两用导弹和五管25mm旋转速射炮均能对低空飞行的固定翼飞机和武装直升机构成致命的打击。而武器的两用化设计,使武器在一套系统下实现防空反坦双重功能,不旦节省了费用,也减少了体积和重量。使车辆重量、成本、和高机动能力需求实现了很好的平衡。
4、侦察多样化:
本车除了传统的激光测距仪、红外热像仪、电视/微光摄像机外,还携带3-5架微型无人机(MAV)。与其它侦察设备相比,MAV不仅可以使侦察过程中的伤亡率大减,同时由于它的机动性,可大大提高侦察的效率和侦察视野。另外由于MAV的廉价和体积微小,可使装甲侦察车携带的数量较多。可陆续放飞以接力的形式进行不间断的侦察,也可同时向各个方向放出几架以扩大侦察范围。侦察手段的多样化不旦可使装甲侦察车侦察到更多的敌情,也可通过不同的侦察手段从各个角度来证实敌情的真实性,为已方提供大量的、准确的情报。

三、战术使用:
1、开赴前线前,先将“水装甲”吸足水。行驶至前线后找一处天然植被潜入(若无天然植被则找一处低洼地或挖掘车辆掩体,然后拉上遮障伪装网),然后从车内伸出侦察观测平台进行侦察(犹如潜艇在海平面下伸出潜望镜)。若在三种侦察仪器的侦察范围内无发现目标,则放出微型无人机对10-20公里远的战场进行监视和窃听。可陆续放飞以接力的形式进行不间断的侦察,也可同时向各个方向放出几架微型无人机以扩大侦察范围。
2、装甲侦察车一般不主动攻击敌方,而以隐蔽来求生存。但一旦发现敌方要害目标或通信枢纽,可隐蔽接敌,在短时间内展开火力齐射后迅速撤离。车上所携带的8枚防空反坦两用导弹与五管速射炮能同时齐射,以达到一次性催毁目标。当然,若条件许可,则应尽量不露面。而是呼叫远程火力进行打击。自己则进行战场监视和目标指示。
3、若一旦陷入重围无法脱身,则应在人员离车后开启车上的自毁系统,用定时或遥控方式引爆,以免泄密。

四、维护特性:
由于本车采用组合式模块化设计,故在前线可迅速更换各个战损的舱室(如战斗舱和侦察舱),更换时间不超过30分钟。在底盘模块中,动力系统纵向布置在车体左前部,将发动机、空气滤清系统、冷却系统、排气系统、自动变速箱和操纵装置一体化,可在10分钟内更换完毕。而外表的隐形装甲也可在10分钟内挂装完毕。

五、成本:约550万人民币(相当于63式两栖坦克)。
其中:底盘模块(包括外挂装甲)150万RMB,战斗舱200万RMB,侦察舱(包括微型无人机)200万RMB。

六、各种变型车:由于本车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方便地改装成以下各种变型车。
1、步兵战车:将原型车的侦察舱改为乘员舱,可搭载6名步兵,成本400万RMB。
2、装甲输送车:将原型车的侦察舱和战斗舱去掉,改为一个大的乘员舱,可搭载11名步兵(一个步兵班),成本200万RMB。
3、防空反坦导弹发射车:将原型车的侦察舱改为弹药舱,成本400万RMB。
4、自行迫击炮:尾部舱为弹药舱,中间舱为迫击炮舱。装车的迫击炮有2种:120mm重迫击炮和82mm速射迫击炮(99式,射速1.5秒4发),成本250万RMB。
5、装甲指挥车:原型车的底盘加上指挥舱,成本250万RMB。
6、装甲救护车:原型车的底盘加上医务舱,成本200万RMB。
7、装甲修理车:原型车的底盘加上机修舱,成本200万RMB。www.52dby.com/军大论谈
本人出国已2年了,出国前常在这个论坛混。现在这个论坛是消失了,还是改址。请知情者告知。谢了!以下这个是本人在军大时的原创。
WZ555—“隐龙”轮式6×6装甲侦察车

一、性能方面:
1、外形尺寸:战斗全重约为18吨,车长7米,车宽2.8米,高2.5米,车底距地0.45米。
2、结构构成:车体采用模块化结构,全车分为底盘模块和任务模块。底盘模块包括整个动力—传动系统,驾驶室,三防及空调系统,与任务模块(战斗舱和侦察舱)的标准化连接接口。任务模块包括战斗舱和侦察舱,并有标准的接口与底盘模块连接。车底采用“V”型设计,可防装有14千克TNT的防坦克地雷。大体结构如图所示。
3、行走方式为轮式6×6,双横壁式独立悬挂。动力配置为风冷增压柴油发动机。并装有轮胎气压中央调节装置,可视道路情况调整轮胎气压,提高通行能力。还采用一套桨舵合一的导管螺旋桨推进装置,结构简单、操纵轻便,水上推力大,水上速度为8公里/小时。最大公路行驶速度为100公里/小时,越野速度为50-8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1000公里,自持力1周,乘员4人。
4、武器装备:
①近程防空反坦两用导弹:(类似美国与瑞士共同研制的“阿达茨”系统)。2座4联装,分别装在炮塔两边的2座可伸缩的导弹发射架上。发射架在射击时升起来,行军时则降下去,有利于行驶并减少外形尺寸。备弹8枚,最大速度3马赫,最大射程8公里,最大射高5公里。具有“发射后不管”性能,可多发齐射。
②五管25mm旋转速射炮:可发射近炸引信高射炮弹,也可以发射打击地面目标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榴弹。最大射程2500米,最大射高2000米。射速3000发/分钟,备弹3000发。采用双向供弹,可快速更换弹种,并能以单发、5发、速射三种方式进行射击。
③7.62mm辅助机枪一挺,备弹1000发。烟雾弹发射器8具。
④特种武器:自毁炸弹一枚,采用定时/遥控方式引爆(呵呵,光荣弹!)
5、侦察设备:侦察传感器组件集中装在一个可以升到3米高的可升降侦察模块平台。组件包括以下①—③三种。
①激光测距仪:最大控测距离10公里,精度±5米。
②红外热像仪:探测距离5公里,识别距离2.5公里。
③日用电视摄像机/夜用微光摄像机:探测距离8公里,识别距离4公里。
④微型无人机(MAV)及相关数据接收、传输的调频无线电台。微型无人机长度和翼展约15-20cm,飞行时间约1小时左右,飞行距离20公里左右,共3-5架。主要执行战场监视、生化战剂采样等任务。(台湾国防大学已于2003年8月在台北航空技术展上公布了三种类似的MAV)。
二、特点:
1、装甲隐形化:
在坦克装甲车的发展史上,历来存在着“甲—弹”之争。初期甲强于弹,装甲成为各类战车最好的保护。但随着各种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的发展,弹已经强于装甲。于是装甲越来越厚,但仍不足以抵挡各种各样炮弹、导弹的攻击。现在各种贫铀装甲、陶瓷装甲、复合材料装甲、反应装甲应运而生。但这些只是被动式的防护,只能消极地防御敌弹的攻击。而且这些装甲的重量和体积都太大,在轻型装甲车上的应用还不很理想。还导致主战坦克越来越重,目前的主战坦克已达50-60吨左右,已接近车辆承受装甲重量的极限。近期又出现坦克主动防护技术,如俄罗斯的“窗帘”Drozd系统。但目前这类系统只能防御较为低速的反坦克导弹,而不能防御高速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并且造价昂贵。因此为了提高防护力必须另寻手段。
传统的防护手段归纳有以下几类:①被发现而不被击中;②被击中而不被击穿;③被击穿而不被击毁。坦克的主动防护技术如俄“窗帘”系统等属于第①类;各种贫铀装甲、反应装甲、复合装甲等属于第②类;而坦克车内的消防系统属于第③类。但无论是哪一类手段都是被动的。
在现代高科技战争条件下,各种导弹和武装直升机是战车的克星,被发现则意味着被击毁。所以,隐蔽不被发现才是最好的防护手段,好伪装胜于厚装甲!装甲侦察车本身就是侦察与反侦察的有机组合,就像狙击手一样。神枪手不等于狙击手,狙击手要能够很好地伪装自己。装甲侦察车也一样,伪装与反侦察才是关键!
所以本车采用隐形化装甲。结构为:在主装甲的外层加装一层由高分子吸水材料制成的“水装甲”。每块像爆炸反应装甲一样大小的“水装甲”装在尼龙布袋中,铺满主装甲外层。并在尼龙布袋表面涂上一层迷彩伪装涂料。“水装甲”的原理为:高分子材料吸水后,呈现固体胶状。水分子被紧紧包含在内,极难蒸发(这类高分子材料的研制目前已在进行)。这样,就在车体外部形成一层含水层,能大幅度地减小车体与背景环境的温差。再加上迷彩伪装涂料进行伪装,能有效地防止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雷达侦视器材等侦察设备的侦察,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不容易被发现当然也就不容易被击中。从这个角度来提高装甲车辆的战场生存率,能很好的解决机动性与防护力之间的矛盾。
2、结构模块化:
模块化的结构设计,体现了车族化、标准化的设计思想。可发展成为多种变型车,形成车族,从而降低研制费用。标准化可以装甲车的维护性能大大提高,缩短了装甲车的修理维护时间,装甲车的出动率也因此大有提高。这种模块化设计大大增加了该车的战术灵活性,以及执行不同任务的能力,使车辆成本、维护性能、防护性能和高机动能力需求实现了很好的平衡。
3、武器两用化:
装甲侦察车的头号对手并非敌方的主战坦克,而是敌武装直升机和对地攻击机(如AH-64、A-10等)。如何逃避敌机的猎杀是当今所有装甲车辆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有足够的隐蔽性外,还要有足够的防空自卫能力。防空,即要打藏结合。因此,本车所设计的武器除了可用于反装甲作战外,均有防空能力。八枚防空反坦两用导弹和五管25mm旋转速射炮均能对低空飞行的固定翼飞机和武装直升机构成致命的打击。而武器的两用化设计,使武器在一套系统下实现防空反坦双重功能,不旦节省了费用,也减少了体积和重量。使车辆重量、成本、和高机动能力需求实现了很好的平衡。
4、侦察多样化:
本车除了传统的激光测距仪、红外热像仪、电视/微光摄像机外,还携带3-5架微型无人机(MAV)。与其它侦察设备相比,MAV不仅可以使侦察过程中的伤亡率大减,同时由于它的机动性,可大大提高侦察的效率和侦察视野。另外由于MAV的廉价和体积微小,可使装甲侦察车携带的数量较多。可陆续放飞以接力的形式进行不间断的侦察,也可同时向各个方向放出几架以扩大侦察范围。侦察手段的多样化不旦可使装甲侦察车侦察到更多的敌情,也可通过不同的侦察手段从各个角度来证实敌情的真实性,为已方提供大量的、准确的情报。

三、战术使用:
1、开赴前线前,先将“水装甲”吸足水。行驶至前线后找一处天然植被潜入(若无天然植被则找一处低洼地或挖掘车辆掩体,然后拉上遮障伪装网),然后从车内伸出侦察观测平台进行侦察(犹如潜艇在海平面下伸出潜望镜)。若在三种侦察仪器的侦察范围内无发现目标,则放出微型无人机对10-20公里远的战场进行监视和窃听。可陆续放飞以接力的形式进行不间断的侦察,也可同时向各个方向放出几架微型无人机以扩大侦察范围。
2、装甲侦察车一般不主动攻击敌方,而以隐蔽来求生存。但一旦发现敌方要害目标或通信枢纽,可隐蔽接敌,在短时间内展开火力齐射后迅速撤离。车上所携带的8枚防空反坦两用导弹与五管速射炮能同时齐射,以达到一次性催毁目标。当然,若条件许可,则应尽量不露面。而是呼叫远程火力进行打击。自己则进行战场监视和目标指示。
3、若一旦陷入重围无法脱身,则应在人员离车后开启车上的自毁系统,用定时或遥控方式引爆,以免泄密。

四、维护特性:
由于本车采用组合式模块化设计,故在前线可迅速更换各个战损的舱室(如战斗舱和侦察舱),更换时间不超过30分钟。在底盘模块中,动力系统纵向布置在车体左前部,将发动机、空气滤清系统、冷却系统、排气系统、自动变速箱和操纵装置一体化,可在10分钟内更换完毕。而外表的隐形装甲也可在10分钟内挂装完毕。

五、成本:约550万人民币(相当于63式两栖坦克)。
其中:底盘模块(包括外挂装甲)150万RMB,战斗舱200万RMB,侦察舱(包括微型无人机)200万RMB。

六、各种变型车:由于本车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方便地改装成以下各种变型车。
1、步兵战车:将原型车的侦察舱改为乘员舱,可搭载6名步兵,成本400万RMB。
2、装甲输送车:将原型车的侦察舱和战斗舱去掉,改为一个大的乘员舱,可搭载11名步兵(一个步兵班),成本200万RMB。
3、防空反坦导弹发射车:将原型车的侦察舱改为弹药舱,成本400万RMB。
4、自行迫击炮:尾部舱为弹药舱,中间舱为迫击炮舱。装车的迫击炮有2种:120mm重迫击炮和82mm速射迫击炮(99式,射速1.5秒4发),成本250万RMB。
5、装甲指挥车:原型车的底盘加上指挥舱,成本250万RMB。
6、装甲救护车:原型车的底盘加上医务舱,成本200万RMB。
7、装甲修理车:原型车的底盘加上机修舱,成本200万RMB。
装甲侦察车
MAV微型无人机
以前也去过,但不知怎么的就消失了
恢复了
以前路过那里
我在别的论坛看到军事大本营的链接申请贴
http://52dby.intobbs.com/bbs/index.php
斑主能不能给我换一下标题,这是陆军论坛,让大伙评评这个设计。改名原创的《轮式装甲侦察车》
近程防空反坦两用导弹:(类似美国与瑞士共同研制的“阿达茨”系统)。
---------------------------------------------------------
额地天~
这简直就步战防空反坦克侦察战斗车了.
当然可改为左防空,右防坦。这样技术难度大大降低
原帖由 风雪浪子 于 2006-12-8 23:37 发表
斑主能不能给我换一下标题,这是陆军论坛,让大伙评评这个设计。改名原创的《轮式装甲侦察车》


自己编辑一下就可以啊。。。
军大好象已经不存在了
在啊,有时我还去看看!
原帖由 风雪浪子 于 2006-12-9 20:34 发表
当然可改为左防空,右防坦。这样技术难度大大降低
左青龙右白虎
记得当初大本营上面有个ID叫什么来着,老是喜欢暴特大猛料,还一群人叫好,后来就不去了。
我头一个去的就是军大,后来没了,全部注册会员都丢了,把我给气坏了,正好上到CD,就转这儿来了.
偶去滴第一个是舰船知识滴网络版,后来才来滴CD
军大现在人气不旺才300多会员!!!还在CD混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