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国经济圈并非遥不可及】[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49:27
世贸组织146个成员,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占了4席,这种一国4席的局面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是复杂的历史因素造成的。


很多年前,就有学者提出大中华经济圈的设想。这个设想曾经沉寂了一段时间,近几年又有人提出来。不过,记者认为,这个设想应该叫做大中国经济圈比较合适。这个经济圈的关键,乃是两岸经济的融合与发展。没有两岸经济的融合,大中国经济圈根本无从谈起,但是,两岸政治关系近年颇多曲折,甚至一度剑拔弩张,直到目前,台湾仍由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执政。


虽然如此,大中国经济圈的经贸融合,在入世两年之际,却显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兆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首先,经过两年的时间,两岸在W TO问题上的敌意渐次消除。在两岸入世前,大陆有关部门一度担心台湾会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比如抢在大陆前面入世,借口安全问题对大陆提出排除条款等;而台湾方面也在担心大陆借入世之机打压台湾。这些担心,随着两岸先后入世,并基本上平安相处两年而逐渐消除。甚至,两岸驻世贸组织的代表,还曾在世贸组织的框架内进行过沟通和协商。据称,气氛是融洽的、建设性的。


其次,内地与香港、澳门两个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签署,对台湾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为港台、澳台经贸关系、人员往来历来非常紧密,内地与港澳进一步的经贸交流势必对台湾经济产生正面的影响。


第三,台商西进大陆,多年以来势头不减,两岸政治风云对两岸经贸交流影响微乎其微。据统计,从1987年开始,两岸贸易连续16年正增长;从1978年到2002年,两岸贸易达到2679.29亿美元;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从1979年开始,连续24年正增长。这其中尤能说明问题的是,1999年台湾对大陆出口比上一年增长了195.29%,为历年罕见,而正是这一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导致两岸关系空前紧张。


第四,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大中国经济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产业链布局,这有助于大中国经济圈的形成。有的跨国公司,在自己的公司结构中,安排有大中华区,而这个大中华区的总部所在地,有的在香港、有的在上海、有的在北京,不一而足。根据记者的观察,不少跨国公司将台湾作为研发基地、将香港作为金融服务基地、将大陆作为生产基地。不久前,美国著名汽车生产商福特汽车正式启动一项跨越台湾海峡的分工计划,台湾将作为该公司的设计中心和零部件供应基地,设计开发的新车将由两岸共同生产。


正是由于以上种种积极因素的促进,虽然两岸政治僵局未解,但是经贸交流的大潮已经逼迫台湾当局做出了让步。


10月9日,台湾“立法院”通过“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正草案,进一步放宽了对两岸经贸的限制性措施。修改后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规定:台湾的船舶、航空器及其它运输工具,经主管机关许可,可以航行至大陆。有关许可及管理办法,必须在18个月内提出,如果要延期提出,必须获得“立法院”的同意。台湾“交通部”表示,将会遵守这项规定,在18月内拟定完成船舶与航空器航行到大陆地区的许可办法。据悉,这是台湾当局有关机构第一次就两岸直航议题,提出明确的时间表。


条例的修改与大陆方面要求的全面三通有一定的差距,但其对两岸经贸仍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岛内工商界又一次发出要求当局尽快开放三通的呼声。


虽然主张台独的台湾政客竭力推行“去中国化”,政治上拒绝一中原则、拖延三通进程,经济上向美日靠拢,一再提出推动台日、台美自由贸易,但是,两岸经贸交流的蓬勃发展已呈不可阻挡之势。


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大中国经济圈,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中华工商时报王义伟)世贸组织146个成员,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占了4席,这种一国4席的局面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是复杂的历史因素造成的。


很多年前,就有学者提出大中华经济圈的设想。这个设想曾经沉寂了一段时间,近几年又有人提出来。不过,记者认为,这个设想应该叫做大中国经济圈比较合适。这个经济圈的关键,乃是两岸经济的融合与发展。没有两岸经济的融合,大中国经济圈根本无从谈起,但是,两岸政治关系近年颇多曲折,甚至一度剑拔弩张,直到目前,台湾仍由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执政。


虽然如此,大中国经济圈的经贸融合,在入世两年之际,却显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兆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首先,经过两年的时间,两岸在W TO问题上的敌意渐次消除。在两岸入世前,大陆有关部门一度担心台湾会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比如抢在大陆前面入世,借口安全问题对大陆提出排除条款等;而台湾方面也在担心大陆借入世之机打压台湾。这些担心,随着两岸先后入世,并基本上平安相处两年而逐渐消除。甚至,两岸驻世贸组织的代表,还曾在世贸组织的框架内进行过沟通和协商。据称,气氛是融洽的、建设性的。


其次,内地与香港、澳门两个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签署,对台湾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为港台、澳台经贸关系、人员往来历来非常紧密,内地与港澳进一步的经贸交流势必对台湾经济产生正面的影响。


第三,台商西进大陆,多年以来势头不减,两岸政治风云对两岸经贸交流影响微乎其微。据统计,从1987年开始,两岸贸易连续16年正增长;从1978年到2002年,两岸贸易达到2679.29亿美元;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从1979年开始,连续24年正增长。这其中尤能说明问题的是,1999年台湾对大陆出口比上一年增长了195.29%,为历年罕见,而正是这一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导致两岸关系空前紧张。


第四,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大中国经济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产业链布局,这有助于大中国经济圈的形成。有的跨国公司,在自己的公司结构中,安排有大中华区,而这个大中华区的总部所在地,有的在香港、有的在上海、有的在北京,不一而足。根据记者的观察,不少跨国公司将台湾作为研发基地、将香港作为金融服务基地、将大陆作为生产基地。不久前,美国著名汽车生产商福特汽车正式启动一项跨越台湾海峡的分工计划,台湾将作为该公司的设计中心和零部件供应基地,设计开发的新车将由两岸共同生产。


正是由于以上种种积极因素的促进,虽然两岸政治僵局未解,但是经贸交流的大潮已经逼迫台湾当局做出了让步。


10月9日,台湾“立法院”通过“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正草案,进一步放宽了对两岸经贸的限制性措施。修改后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规定:台湾的船舶、航空器及其它运输工具,经主管机关许可,可以航行至大陆。有关许可及管理办法,必须在18个月内提出,如果要延期提出,必须获得“立法院”的同意。台湾“交通部”表示,将会遵守这项规定,在18月内拟定完成船舶与航空器航行到大陆地区的许可办法。据悉,这是台湾当局有关机构第一次就两岸直航议题,提出明确的时间表。


条例的修改与大陆方面要求的全面三通有一定的差距,但其对两岸经贸仍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岛内工商界又一次发出要求当局尽快开放三通的呼声。


虽然主张台独的台湾政客竭力推行“去中国化”,政治上拒绝一中原则、拖延三通进程,经济上向美日靠拢,一再提出推动台日、台美自由贸易,但是,两岸经贸交流的蓬勃发展已呈不可阻挡之势。


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大中国经济圈,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中华工商时报王义伟)
同意~
政治上也是如此该多好
真希望早日收回台湾
与真楚商榷

我一直觉得大陆在入世问题上没有为难台湾是政策失误,或者说是宋襄公的仁慈!
想想看,现在两岸都入世了,两岸能直接贸易吗?更别提减少贸易壁垒了。这可是世贸的一个基本原则。
归根到底,让台湾顺利入世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台湾感激大陆了吗?我们的产品无障碍进入台湾了吗?
为难他又有什么用呢???我们不是要在经济上打压他.而是要在经济上诱引他.............
你认为在入世问题上为不为难台湾是我们可以说的算的吗?还不是看**的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