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不败的防守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9:57:29
中国:不败的防守战争
离我们最近的一次重大战争是什么呢?伊拉克?科索沃?或者是前南内战?都不是。他们没有给我们带来一种技术上或者是战术上的革命。美国人在其中所使用的战术本质还是飞机下的陆军推进。更不用说那些T-34/85乱窜的巴尔干了。给与我们最大教育的战争还是来自于那场震撼世界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那场战争中给与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东西呢?虎式坦克?空中堡垒?Fw—190?都不是。他给与我们最有意义的东西我认为有三个:大规模的机械化冲锋、喀秋莎式炮轰和V—2导弹。
1、        大规模机械化冲锋给与我们的思考。
德国人进入苏联后不久就发现了一个他们不愿意看到的现实——他们来到了真正的地狱。谁也不会怀疑德国军队的素质。但是素质对抗数量究竟哪个更加重要?苏德战争给与了我们最好的诠释。德国人可以把最初的败绩归罪于可怕的天气、糟糕的道路和T-34的噩梦。但是德国人却无法回避莫斯科以后他们在数量上的劣势日益明显(技术兵器和有生力量的数量)。就像Mars所说的那样:“莫斯科已经决定了德国人的命运。”(参见德国军事中心看Mars大人的《东线战役》)。
什么是最重要的?即使的德国人在41年就有了虎式和豹G他们还是会失败。当然原因不会是像那些老爷们所说的:“正义必胜。”因为只要你数量不过,技术有没有领先十年(二站技术发展速度)以上。那么所谓的以质取胜就是屁话!T-34的洪流已经说明了一切。简单可靠的兵器就是最好的兵器。即使你有最先进的东西,只要他不是简单可靠的,那么他就不会影响到一个超过3个月的战争的结局。消耗大于生产水平,有了就等于没有。你绝对不可能指望黑鸟能够打赢战争!数量永远在人类战争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我可不是说单纯的以有生数量计算,你总不能指望人民冲锋队有党卫军的战斗力吧?)
基于这点,即使是在动荡的90年,我仍然相信,只要苏联人想,他们占领欧洲就不成问题(包括英国)。
2、        喀秋莎的思考
这个武器是我最喜欢的东西之一,他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大规模的饱和攻击是无敌于天下的(当然不太适用于洲际)。每当“斯大林风琴”奏响的时候,德国人就知道他们的末日来了。人类历史不止一次的向我们证实这一点:谁能在瞬间集中更强大的攻击力谁就能赢得战争。美国人的所谓战略轰炸(包括战术轰炸)都不过是另一种的喀秋莎模式
3、V-2导弹。
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武器。德国人之所以呢给人们所尊重就是因为她们就是天才。V-2的出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精确进攻。导弹是种好东西,他让你能够指哪打哪。他的好处太多,以至于一些人沉迷于其中,比如说赫鲁晓夫先生。

说到这里有人要问了,这些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有!
如果谁说中国的兵器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那么他是在梦游。但有谁说中国军队战斗力视差劲的,那么他不算是真正的地球生物。中国武器的生产能力绝对是强大的。别忘了就算是强壮的大象不也抵挡不住蚂蚁的进攻吗?所以在这点上,抗日战争的那种战局模式已经不可能——我在这里更愿意用“绝不可能”来形容——出现在现代的中国土地上。如果我们现在在任何时候向任何一个地方发起全力进攻的话,我想在陆地上,即使是西伯利亚的那只灰熊,也会为之而震惊的。毕竟中国的坦克虽然并不先进,但也没有沦落到敲门砖的地步。M1A1也没有到神话成不可战胜的地步。
当德国人制造V-2的时候有两种基本型号一种是有导的导弹,一种是无导的飞弹。这并不是一种无聊的分类,而是处于工时的考虑。生产飞弹的时间比生产导弹的时间要短的多。而为例并不会被削减甚至会加强(就像突击炮理论)。这两种东西对于我们都是很有效的武器。无论你的防御系统有多么强大,只要我做到饱和攻击,那么你的一切防御都是徒劳无效的。飞弹(而不是导弹)正是可以被作为这种突破性武器的最好载体。成本低廉作用无限。
有了人力物力,那么一切就好办,作为防守型国家我们现在可以说是在小范围内不会受到任何实质性的灭亡威胁(进入日本以西包括日本在内的威胁我们都是可以不怕的)

有人也许并不赞同我的观点。甚至可以说我是在意淫。他们可以举出很多其他的东西来反驳我的观点。
但是我说的一切都是基于我们是防守性近洋(不是说近海,范围要比之广一些)和陆地的战争。全进攻性作战思想根本就不适合于我们,在现在世界上进攻型思维之能够适用于美国。我们在防御,一切都是基于这个基础来思考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作战。飞弹作为主导,导弹作为精锐。辅之以其他的手段。来自海上面的威胁就不会成为威胁。你可以说潜艇,可以在辞去说狼群战略的伟大。但是狼群时代已经过去了。我说的是狼群必胜战略已经过时,从42年开始事实就向我们证明这点。只有技术超越了一个时代的狼群才是必胜的狼群。农夫潜艇战的结局(44年诺曼底)已经向我们说明了这点。再说,没有了海面舰船的配合,潜艇顶多只能充当游击队的职能。当然潜艇射导弹的威胁性还是存在的,但是饱和性防御网还是有效的。即便这种偷袭能够得手又能怎么样呢?中国不是德国,即使是你可以做到英美对于德国那样的随意狂轰滥炸对于你的意义还是不大。德国只要炸毁了鲁尔河大坝一切就基本结束了(施佩尔《第三帝国内幕》关于盟军战略轰炸一章)。中国却不会,就算你炸了三峡,中国的战争机器照样运作。你来了还是可以把你吞没。你想胜利的话还是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俄罗斯的草原能够淹没德国人,同样,中国一样能淹没所有敌人。这种对手现在看来支包括一个远在地球另一端的世界第一。
更进一步说,我们要进行近距离进攻——同样是在日本或日本以西范围内——我们失败的可能还是微乎其微。理由很简单,进攻所要求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你的单兵质量有多么高,而是你在瞬间所形成的进攻力有多么大和这种力量的持续性。在这个程度上,即使我们现在出手也是会形成对方无法承受的冲击力。这个对手包括一个一个岛的地区和一个四个岛的国家。
而至于其他的阿猫阿狗就不用去担心。因为你根本就不用去思考一群只有木棍的乞丐能战胜一个拿着MG-42的战斗员。
我并不是说技术积累是不重要的,如果我们在技术上没有进步而止步不前的话,迟早有一天我们的坦克炮也会变成无用的敲门砖。
当然,我在不止一个的地方说过我们现在不要战争,因为我们的能力无法承受战争以后的局面。封锁可不是好玩的。我们根本没有实力去完成一个超越出东亚洲(非阿拉伯亚洲地区)的战争。我们只能进行一种防卫性战争的潜在准备。我们做的只能是在防卫性的圈圈里面在兜上那么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这种前提条件做准备数量上的、技术上的和素质上的准备。不要自大也不要自卑。这两种情绪都会导致自身的估计偏差,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中国:不败的防守战争
离我们最近的一次重大战争是什么呢?伊拉克?科索沃?或者是前南内战?都不是。他们没有给我们带来一种技术上或者是战术上的革命。美国人在其中所使用的战术本质还是飞机下的陆军推进。更不用说那些T-34/85乱窜的巴尔干了。给与我们最大教育的战争还是来自于那场震撼世界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那场战争中给与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东西呢?虎式坦克?空中堡垒?Fw—190?都不是。他给与我们最有意义的东西我认为有三个:大规模的机械化冲锋、喀秋莎式炮轰和V—2导弹。
1、        大规模机械化冲锋给与我们的思考。
德国人进入苏联后不久就发现了一个他们不愿意看到的现实——他们来到了真正的地狱。谁也不会怀疑德国军队的素质。但是素质对抗数量究竟哪个更加重要?苏德战争给与了我们最好的诠释。德国人可以把最初的败绩归罪于可怕的天气、糟糕的道路和T-34的噩梦。但是德国人却无法回避莫斯科以后他们在数量上的劣势日益明显(技术兵器和有生力量的数量)。就像Mars所说的那样:“莫斯科已经决定了德国人的命运。”(参见德国军事中心看Mars大人的《东线战役》)。
什么是最重要的?即使的德国人在41年就有了虎式和豹G他们还是会失败。当然原因不会是像那些老爷们所说的:“正义必胜。”因为只要你数量不过,技术有没有领先十年(二站技术发展速度)以上。那么所谓的以质取胜就是屁话!T-34的洪流已经说明了一切。简单可靠的兵器就是最好的兵器。即使你有最先进的东西,只要他不是简单可靠的,那么他就不会影响到一个超过3个月的战争的结局。消耗大于生产水平,有了就等于没有。你绝对不可能指望黑鸟能够打赢战争!数量永远在人类战争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我可不是说单纯的以有生数量计算,你总不能指望人民冲锋队有党卫军的战斗力吧?)
基于这点,即使是在动荡的90年,我仍然相信,只要苏联人想,他们占领欧洲就不成问题(包括英国)。
2、        喀秋莎的思考
这个武器是我最喜欢的东西之一,他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大规模的饱和攻击是无敌于天下的(当然不太适用于洲际)。每当“斯大林风琴”奏响的时候,德国人就知道他们的末日来了。人类历史不止一次的向我们证实这一点:谁能在瞬间集中更强大的攻击力谁就能赢得战争。美国人的所谓战略轰炸(包括战术轰炸)都不过是另一种的喀秋莎模式
3、V-2导弹。
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武器。德国人之所以呢给人们所尊重就是因为她们就是天才。V-2的出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精确进攻。导弹是种好东西,他让你能够指哪打哪。他的好处太多,以至于一些人沉迷于其中,比如说赫鲁晓夫先生。

说到这里有人要问了,这些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有!
如果谁说中国的兵器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那么他是在梦游。但有谁说中国军队战斗力视差劲的,那么他不算是真正的地球生物。中国武器的生产能力绝对是强大的。别忘了就算是强壮的大象不也抵挡不住蚂蚁的进攻吗?所以在这点上,抗日战争的那种战局模式已经不可能——我在这里更愿意用“绝不可能”来形容——出现在现代的中国土地上。如果我们现在在任何时候向任何一个地方发起全力进攻的话,我想在陆地上,即使是西伯利亚的那只灰熊,也会为之而震惊的。毕竟中国的坦克虽然并不先进,但也没有沦落到敲门砖的地步。M1A1也没有到神话成不可战胜的地步。
当德国人制造V-2的时候有两种基本型号一种是有导的导弹,一种是无导的飞弹。这并不是一种无聊的分类,而是处于工时的考虑。生产飞弹的时间比生产导弹的时间要短的多。而为例并不会被削减甚至会加强(就像突击炮理论)。这两种东西对于我们都是很有效的武器。无论你的防御系统有多么强大,只要我做到饱和攻击,那么你的一切防御都是徒劳无效的。飞弹(而不是导弹)正是可以被作为这种突破性武器的最好载体。成本低廉作用无限。
有了人力物力,那么一切就好办,作为防守型国家我们现在可以说是在小范围内不会受到任何实质性的灭亡威胁(进入日本以西包括日本在内的威胁我们都是可以不怕的)

有人也许并不赞同我的观点。甚至可以说我是在意淫。他们可以举出很多其他的东西来反驳我的观点。
但是我说的一切都是基于我们是防守性近洋(不是说近海,范围要比之广一些)和陆地的战争。全进攻性作战思想根本就不适合于我们,在现在世界上进攻型思维之能够适用于美国。我们在防御,一切都是基于这个基础来思考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作战。飞弹作为主导,导弹作为精锐。辅之以其他的手段。来自海上面的威胁就不会成为威胁。你可以说潜艇,可以在辞去说狼群战略的伟大。但是狼群时代已经过去了。我说的是狼群必胜战略已经过时,从42年开始事实就向我们证明这点。只有技术超越了一个时代的狼群才是必胜的狼群。农夫潜艇战的结局(44年诺曼底)已经向我们说明了这点。再说,没有了海面舰船的配合,潜艇顶多只能充当游击队的职能。当然潜艇射导弹的威胁性还是存在的,但是饱和性防御网还是有效的。即便这种偷袭能够得手又能怎么样呢?中国不是德国,即使是你可以做到英美对于德国那样的随意狂轰滥炸对于你的意义还是不大。德国只要炸毁了鲁尔河大坝一切就基本结束了(施佩尔《第三帝国内幕》关于盟军战略轰炸一章)。中国却不会,就算你炸了三峡,中国的战争机器照样运作。你来了还是可以把你吞没。你想胜利的话还是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俄罗斯的草原能够淹没德国人,同样,中国一样能淹没所有敌人。这种对手现在看来支包括一个远在地球另一端的世界第一。
更进一步说,我们要进行近距离进攻——同样是在日本或日本以西范围内——我们失败的可能还是微乎其微。理由很简单,进攻所要求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你的单兵质量有多么高,而是你在瞬间所形成的进攻力有多么大和这种力量的持续性。在这个程度上,即使我们现在出手也是会形成对方无法承受的冲击力。这个对手包括一个一个岛的地区和一个四个岛的国家。
而至于其他的阿猫阿狗就不用去担心。因为你根本就不用去思考一群只有木棍的乞丐能战胜一个拿着MG-42的战斗员。
我并不是说技术积累是不重要的,如果我们在技术上没有进步而止步不前的话,迟早有一天我们的坦克炮也会变成无用的敲门砖。
当然,我在不止一个的地方说过我们现在不要战争,因为我们的能力无法承受战争以后的局面。封锁可不是好玩的。我们根本没有实力去完成一个超越出东亚洲(非阿拉伯亚洲地区)的战争。我们只能进行一种防卫性战争的潜在准备。我们做的只能是在防卫性的圈圈里面在兜上那么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这种前提条件做准备数量上的、技术上的和素质上的准备。不要自大也不要自卑。这两种情绪都会导致自身的估计偏差,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非常支持作者的原创,在此我提出几点意见仅供争鸣。第一,作者并没有考虑到现代战争的特点。现代战争并不是阶段性的,没有时间让你去思考;第二,作者没有看到多维战争。我们将来的对手不可能让你从容地去发射什么“飞弹”和导弹,双方的技术差距表明,如果对进攻方的综合实力足够强大,那么就完全有可能在对方的打击范围之外使对方的进攻陷于瘫痪。
看完全文,隐隐约约有些不解,但尚未理顺头绪,先贴上来大家讨论。
现代战争毁灭性很强,攻击面积很大,传统意义上的战略纵深在军事强国的对峙中已经无足轻重,如果战役发起的突然性有保障的话,基本可以通过第一波攻击波摧毁对方的绝大多数有生力量和军工能力。再进一步,如果不考虑战后效果的话,在摧毁对方制空、制海权以后,完全可以通过远距离攻击完成对敌方的最后一击,从而避免近距离的纠缠。
首先,从战法上看,我们的现实和潜在的敌人恐怕不会给我们"近身作战"的机会:
其次,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我们的敌人只要把战争的规模限制在足以引发我们的内部矛盾激化的范围内,就可以赢得战略优势.
楼主的思维似乎还停留在苏联大兵团作战的时期,强调数量和火力.
楼主的好几个帖子都不错,不过这个帖子的质量好象有点下降啊...................................
楼上的诸位都提到了一个问题——超远程攻击。
我不否认有这种攻击形式的存在。但是这种攻击是否有毁灭性的意义存在呢?让我们来看看:
首先这种攻击如果有毁灭性存在的话,那么一定是核武器的攻击。但是核武器已经不再是1940年代那种什么的专利武器了,而成了现在的谁都可以制造的武器。谁都有了这样的毁灭性武器就注定了这种现在仍然没有办法遏制的武器成为一种进攻武器的机会非常的微小。因为谁都可以进行反核攻击或者是自毁性核攻击。这就产生了一种恐惧。可以明白地说,谁在现代社会先使用了核武器,谁就将成为世界的众矢之的。所以核武器支能够作为一种最终防御武器存在。
那么核武器不能成为进攻性武器,接下来只能是常规性武器了。常规武器的超远程攻击支能够被看作为无人战略轰炸。他的目的仅仅是破坏而不可能实行占领。战争不意味着破坏而是占领。无法完成占领就很难赢得战争。在空中你所能做的仅仅只是削弱敌人和保护己方的进攻。在这种意义上没有地面配合的战争是不存在的。

我们不难看出,很多人把战争想想成为一种纯粹的技术上的斗争(我不否认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的存在)。但是一切技术不过是战争本质——人类的手脚牙齿——的延伸而不是决定。技术能供增加战争的深度和广度。但是战争还是人的战争。一场真正的战争如果没有面对面的较量是不能成为一场真正的战争的。超远程只能是进攻而不是全部战争。

就竞争只是暴力的延伸还是相反我看只得再次讨论。政治只是作为暴力的延伸出现反过来影响战争而不是相反。人类从未做到人类所希望的那样文明和善良,学会的不过是在暴力的屠刀上插上美丽的鲜花,仅此而已。
匆匆看过,嘟嘟猪兄弟的战争模式似乎局限于过去了,我没加深思,就随意回复几句吧。

文中提到譬如苏德战争期间武器的质量与数量的比较得出结论。我觉得有点勉强了。我们更应该从武器的段代差异与数量差异来着眼(而其中更重要的“人”的因素姑且不论)。举例说,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他们才多少人?却足以令清廷屈膝,后来的八国联军也一样,他们的区区几千,却给中国留下了百年耻辱。出来人的素质,武器的压倒性优势是关键,数量的作用就几乎是微不足道了。苏德战争期间,他们落差还不大,因此,数量的作用就得以发挥了。当然,你还可以反证,说当时列强其实并不能消灭大清国,他们只能让中国付不起代价而屈服,如果打到底又如何,会否象抗日战争一样?但是,人民战争说穿了不是武器也不是数量因素,而是人的因素,伊拉克战争就是例子。

而况,现代化战争是综合国力的全方位实力较量,没有压倒性胜算的战争,只能是“有限的局部战争”,战争的目的不是要侵吞对方国力,打击对方的战争力量就可达到战争的目的——压制!中国的问题不是数量问题,而是缠绕了中国百年的质量问题,质量不上,中国永难强盛!永远是被动防御的一方!
ding  ~!
我说的是同时代,而不是原始人对火星人的战争模式。这也许是我的疏忽,并没有更清楚地说明这点。只是说了没有革命性的划时代武器出现。
现代战争的最本质还是——占领。即使现在美国所采取的形式人染不能说是开明的“帮助”,只是在新殖民主义时代的一种有别于欧洲时代的占领模式。战争的目的就是占领。过去所作的不过是在一个小层面上结识占领的含义——并吞。而现在的占领看上去更像是宗主国是地占领,不太恰当的说就好像是皇太极征伐朝鲜一样。
人的素质只是战争的一个层面,别忘了苏联人不是靠战前的职业军人而是靠“歌剧院的学生们”(战争是应征入伍的年轻人)赢得的战争。人的素质作用在战争初期最明显。

至于鸦片战争,我不认为中国输在所谓的技术或者素质上,而是其他的东西:
1、王朝本身并不自信,对于占大多数的汉人不信任。在胜利看来遥远的情况下希望早日停战。
2、对敌人不熟悉。英国人的前镗火枪从未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无敌,甚至不如弓箭。英国人的舰船也不是铁甲舰,而是风帆驱动的舰船。以我们的火龙炮(喷火炮)烧掉他们的风帆就行了。
3、军队不齐整。中国向来的军事布局就是北强南弱,西强东弱。江南以南军队肯定吃空饷严重。八旗早就完了,1840绿营兵也完了。以这样的弱旅打仗。战败也就可想而知了。
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但是本文的主题应该不在于此,我就不多说了。
嘟嘟的文章没有指出现代战争中的一些新的变化,倒是在后面的发言中讲的还透彻些。

我们有的是数量优势,但是嘟嘟想过没有,如果我们以500万的军队和某个国家的军队发生决战,要我们用我们绝对的数量优势去决战,那敌国也必定不是吃素的料,一定也是一个军事强国,一定有领先的军事实力(姑且不去理他有没有领先10年的军事技术水平),
他一定就有一个先进高效的预警系统,高度集成化的信息控制系统,如C4ISR,那可能我们的大军还没有集结完毕,他就已经发现了,作为军事强国,他一定有核武器,然后他会对我们的百万军队作什么?他还会用他没有数量优势的常规部队去抵挡我们的洪流吗?所以我认为现代战争已经不是大规模的像库尔斯克大会战那样的战役了,双方拼的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量”优势,而是像掌握信息量多少这样的的“新”数量优势,主要原因是二战后发生的两次军事革命:核武器革命和信息革命,如果二战的时候“歌剧院的学生们”拿起波波沙冲锋枪还能到斯大林格勒城下和纳粹一搏的话,现代战争中人的素质,就很大程度上依赖训练有素,技术精干的职业军人了,不可能要学生拿起95式步枪后,武装起来了, 就去拦截“战斧”导弹吧?

我不能在报着二战时候的战法不放,二战给我们的启示是够多的,但我不认为二战的启示到了现代还能够像几十年前一样有效。
这是我第一次冲这种角度来写文章。问题总是难免的。还请包涵。

我觉得战争还是战争,战争不会因为人类的进步而改变本质,改变得知可能是战争的外在表象。征服者的思维还是根深于任何一个战争者的内心里。
我一直所强调的数量不是纯技术或者纯有生的数量而是一种在同时代技术水平下的数量化计算。即在出现革命性技术之前的数量优势决定胜利。
而无论冷兄还是幻兄都在强调一种似乎是不同时代情况下的数量对比。我想着应该是我在文章中表述的关系。
同一阶段技术水平下谁拥有更多的数量谁就更有可能获得胜利。就像美国人的谢尔曼这种垃圾也可以打败拥有虎王的德军一样。大象之所以打不过蚂蚁群就是因为大象也只是一种生物而不是钢铁。
二战不会重演。但是二战的思想却是在重演着过去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亚历山大、菲特列、成吉思汗和拿破仑的影子,但是希特勒却不是菲特列,斯大林也不是成吉思汗。历史总是在一次一次相似的上演而不是重复。
我个人认为,楼主的观点是谨慎和小心的,看得出是经过思考以后的认识,值得嘉奖.
但在逻辑上并不完全是正确的,战争是对立双方意志对抗的最后产物,其包含的作战要素纷繁复杂,我以为单凭楼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些单方面\局限性评价--就作为对战争本质的最为深刻的概括是有所欠缺的.技术兵器很重要,决定着双方的基本作战力量与情报解析能力;不过,作为战争的主体--战争的发动者和承受者--人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战略决策能力我以为是最重要的.自有所谓的"历史中的战争"以来,每个时代的军事艺术巨匠都在瞑思所谓战争的终极真理,<孙子兵法>与<战争论>的出现分别代表了东方和西方对战争研究的高潮.战争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人类活动,由于人类思维的不断进化同时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演绎出越来越复杂的战略理论与战术应用规则,因此,在技术条件和综合实力可以比拟的情况下,作战双方统帅机关的领导才能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如果交战双方进行的战争能力相差很大,作为防御方应该避免可以预见的失败;而在交战双方力量对比逐步趋于平衡的条件下,防御方应该谨慎的使用自己的力量,因为强者也会保密,也有意想不到的杀手锏,同时要时刻准备遭受强敌的突然袭击,因为处于成长期的力量是最不稳定也最容易遭受攻击的.
以上论据是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来说的,我们等不了100年,我们的邻居和所谓的"战略伙伴"也没有等100年的耐心.对一个只有200历史的国家来说,没有相当的历史意味着他要么从与其文化和意识形态相近的国家历史中寻找"帝国永存"的灵丹妙药,要么他根本就不会相信什么历史规律,而一味的沉湎于实力决定一切的机械公式中.对一个自"丰臣秀吉"时代开始,妄想称霸中华大地的国家来说,他有一段独特的历史,但是,他正因为这段独特的历史而始终在历史进程的极端中游荡,你不得不对历史对他的如此宽容而感到惊讶,因为历史上像这样在极端中苟延残喘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相当发展的国家并不多见,这种存在本身就有深刻的韵味,将这样的民族遗留至今,"历史"本人肯定有其独特的理由,我以为,日本存在的理由就是给中国人的一面镜子,告戒中国人如果丧失作为特有的东方国家所具有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在短期内是可以获得很大的发展的,但从长期看,只能一步一步从精神到意志乃至整个国家与民族沦丧为西方文明的棋子和奴隶.日本只是历史用来磨砺当代中国人的一块石头,也只有经过了血雨腥风\晦明变换的考验,中国才有资格再次享用世界第一帝国的荣光和世界第一民族的强盛尊严.你可能会不同意我的观点,不过只要你稍微懂点历史,你就会注意到这种存在的必然性始终是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最重要特征,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总是妄想从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各自需要的答案,以图驾御历史,这真的很有趣.
东海上空的乌云在逐渐浓烈,也在一步一步逼近中国的国家最高利益的底线.250年前,肩负探密使命的英国人打着觐见的旗号来到北京,今天,有着相同目的的"客人"也在不间断的来往于祖国的心脏.历史这一次站在中国一边,这倒不是因为"历史"本人喜欢平衡战略或者富有同情心,而是因为这次,中国将是新世纪这段历史的创造者,光荣将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权利将属于我们伟大的民族.
还是在东海,剧目正在紧张的编排中,不要在这里做无谓的臆测,而要扪心自问,你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真的准备好了吗?
如果是现在的“数量”对比的话,我们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我们的战争机器还没有可以和超级大国 相抗衡的实力。
ding
老话:战者,天时,地利,人和!
战争的胜败并不完全取决于双方的数量与质量。毫无疑问,数量与质量均占上风的一方肯定会有优势,然而,装备上的优势并不完全等于战场上的主动。先进的装备首先必须要符合战场需要,那些不适应战场的装备,就是技术含量再高也是没有用途的,因而不能算作是“先进装备”。这里就有一个人与装备的结合问题,首先,人是装备的设计者、制造者和使用者,设计师在规划具体的装备的时候,不能就装备论装备,而是应该把它放到战场环境中来考虑,要考虑我方的战略需求、技术水平及敌方的要害,要尽量做到有效与实用,并同时考虑使用方的可承受性。任何一支强大的军队都不是面面俱到的,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这样。一般来说,他们在进攻方面往往有着很强的能力,因此作为防守的一方如果与对手打正面战,那无异于以卵击石。可是,如果我们来一个换位思考,站在旁观的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我们就会发现,进攻的一方原来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这些地方也许是他们自己没有发现,也有可能是尽管已经发现但无法弥补。这就是防守一方的绝好机会,可能也是在力量对比非常悬殊的情况下唯一的一次机会。因此,对于防御一方而言,就要把自己的装备重点向这个目标转移,针对对手的薄弱环节发展自己的武器装备。
    总有人认为,弱者必须要大力发展高科技装备,否则无法与强敌对抗。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雄厚的科技实力无疑是战斗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战争中它的重要性无疑还在提高。可是,这种全方位的发展是否符合当今的现实呢?答案是肯定的,就是对于弱者而言是不现实的,走有针对性发展的路子就显得非常实用。
“日本只是历史用来磨砺当代中国人的一块石头,也只有经过了血雨腥风\晦明变换的考验,中国才有资格再次享用世界第一帝国的荣光和世界第一民族的强盛尊严.”

支持!没有五胡十六国的大乱,就没有隋唐的鼎盛。
我不清楚你们所说的先进和落后究竟是什么区别?
我们的东风导弹落后吗?我们的YJ落后吗?我们的防空导弹落后吗?我们的中子弹落后吗?我们的170落后吗?J10落后吗?我们的98坦克落后吗?我们的信息化装备落后西方多少年?我们将要装备的核潜艇落后吗?落后多少?
落后多少?什么样的程度?美国能在一夜之间瘫痪我们吗?我们能傻到他们要进攻我们,我们还毫无防备吗?美国的NMD能百分之百地防住所有的弹道导弹吗?
有的人可能要讲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看看美国在打击那些国家是什么样子的国家吧。这并不能说明美国的实力有多强。因为要面对中国,它需要多少巡航导弹、多少飞机、多少军舰和多少爱国者还有多少航母,去算算吧!
我们可以说苏联人那时没有美国人何英国人的帮助是绝对打不赢德国的
他们所谓的钢铁洪流其实是以美俄英3国的实力来拼德国的,所以很显然德国肯定打不赢
但是换城我们中国,谁来充当我们的后援呢,俄国???这个国家是靠不住的。
我觉得现代战争是拼战争潜力和战略纵深的,我们周围的国家都不对我们构成危险,当然俄罗斯除外,但是俄罗斯最大的威胁来自美国,他需要我们这个盟友,说实话除了我们,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朋友了,所以中国不太可能爆发大的战争的
这只能说是暂时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极熊就会慢慢地露出其狰狞的面目。
我认为先进的东西未必好,不好不是因为他不先进。
先进的东西在战争初期可以显示出强大的力量,但是
一旦战争拖入持久战,可靠性和实用性强的武器就好占据优势。
所以现在有些人说俄国的东西粗糙不好,我认为分析的有些片面。
关键问题是如何认识“先进”这个概念。我认为,所谓的先进应该是能够满足我们的作战需求、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的武器装备。它应该是一个成熟的、实用的武器系统,决不是一些没有使用价值的胡乱堆砌。
说得对,美国打伊拉克和科索沃给人印象太深,使人们忽略了轰炸再扩大一倍,美国高技术军火库就要空了。这是一场他打不起的战争。
D
以下是引用幻蛊在2004-1-14 15:49:00的发言:
匆匆看过,嘟嘟猪兄弟的战争模式似乎局限于过去了,我没加深思,就随意回复几句吧。

文中提到譬如苏德战争期间武器的质量与数量的比较得出结论。我觉得有点勉强了。我们更应该从武器的段代差异与数量差异来着眼(而其中更重要的“人”的因素姑且不论)。举例说,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他们才多少人?却足以令清廷屈膝,后来的八国联军也一样,他们的区区几千,却给中国留下了百年耻辱。出来人的素质,武器的压倒性优势是关键,数量的作用就几乎是微不足道了。苏德战争期间,他们落差还不大,因此,数量的作用就得以发挥了。当然,你还可以反证,说当时列强其实并不能消灭大清国,他们只能让中国付不起代价而屈服,如果打到底又如何,会否象抗日战争一样?但是,人民战争说穿了不是武器也不是数量因素,而是人的因素,伊拉克战争就是例子。

而况,现代化战争是综合国力的全方位实力较量,没有压倒性胜算的战争,只能是“有限的局部战争”,战争的目的不是要侵吞对方国力,打击对方的战争力量就可达到战争的目的——压制!中国的问题不是数量问题,而是缠绕了中国百年的质量问题,质量不上,中国永难强盛!永远是被动防御的一方!

别人不是说过只要技术不是相差10年以上,数量就有优势吗?
仔细看看,不要断章取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4 12:51:33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东北一只虎在2004-1-13 18:14:00的发言:
非常支持作者的原创,在此我提出几点意见仅供争鸣。第一,作者并没有考虑到现代战争的特点。现代战争并不是阶段性的,没有时间让你去思考;第二,作者没有看到多维战争。我们将来的对手不可能让你从容地去发射什么“飞弹”和导弹,双方的技术差距表明,如果对进攻方的综合实力足够强大,那么就完全有可能在对方的打击范围之外使对方的进攻陷于瘫痪。

bullshit and garbage
本MM的意见如下:
幻幻大大的鸦片战争的例子其实是不恰当的,英国军队倘若与中国死拼硬打,即使有技术上的优势,也万难取胜~~~鸦片战争的胜利,技术胜利还在其次,关键是政治的胜利~~~~它是英国的胜利,而不是英军的胜利~~~
这个,其实涉及到战争本质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为战争而战争的事,战争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当时中国与英国妥协了,显然是英国进驻长江,截断南北漕运这一具有战略威胁的步骤。中国政府感到这会带来的中国动荡的威胁,从而选择了自己的方案~~~~
但是,猪猪的数量论更糟糕,实际上,苏联也正是败于此。
数量优势只有在全面战争中才能发挥其优势~~~~现代的模拟显示,随着双方数量增加,技术的优势会减少,比如在2对2的空战中,F15对米格21的胜率是1:5,那10对10就缩小为1:3。
乍一看,这不是很有希望,但苏联的结局证明并非如此。美国没有和苏联死拼硬打~~~~
美国采取了局部战争零敲碎打的策略,积小胜为大胜的办法。
这下数量论劣势尽显~~~~从阿拉伯对以色列的几次战争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些战争,即使不考虑对苏联武器销售的影响,对苏联的形象和人气也是巨大打击~~~~
到了80年代,苏联经济虽然有困难,但美国要硬与苏联干,还是胜算不大。
可是此时,这种在第三世界的局部战争已经成为美国的国策~~~也就是里根的“推回去”战略。
结果怎么样,不用说也知道~~~~
时代不同了
以下是引用aspman在2004-2-6 17:02:00的发言:
本MM的意见如下:
幻幻大大的鸦片战争的例子其实是不恰当的,英国军队倘若与中国死拼硬打,即使有技术上的优势,也万难取胜~~~鸦片战争的胜利,技术胜利还在其次,关键是政治的胜利~~~~它是英国的胜利,而不是英军的胜利~~~
这个,其实涉及到战争本质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为战争而战争的事,战争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当时中国与英国妥协了,显然是英国进驻长江,截断南北漕运这一具有战略威胁的步骤。中国政府感到这会带来的中国动荡的威胁,从而选择了自己的方案~~~~
但是,猪猪的数量论更糟糕,实际上,苏联也正是败于此。
数量优势只有在全面战争中才能发挥其优势~~~~现代的模拟显示,随着双方数量增加,技术的优势会减少,比如在2对2的空战中,F15对米格21的胜率是1:5,那10对10就缩小为1:3。
乍一看,这不是很有希望,但苏联的结局证明并非如此。美国没有和苏联死拼硬打~~~~
美国采取了局部战争零敲碎打的策略,积小胜为大胜的办法。
这下数量论劣势尽显~~~~从阿拉伯对以色列的几次战争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些战争,即使不考虑对苏联武器销售的影响,对苏联的形象和人气也是巨大打击~~~~
到了80年代,苏联经济虽然有困难,但美国要硬与苏联干,还是胜算不大。
可是此时,这种在第三世界的局部战争已经成为美国的国策~~~也就是里根的“推回去”战略。
结果怎么样,不用说也知道~~~~
[em09][em09]
自古知兵非好战.现代战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意志力、凝聚力和智慧的较量.对于大国之间的较量更是如此。美国有点类似于战国时期的秦,以合纵破联横,以联横反合纵。如果大国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中国是不能放手打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复兴战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