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早日研究舰载预警机和关于舰载预警机的设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5:08:56
一、必须研制专门的预警机
大家都清楚预警机的作用,当今世界上舰载预警机也只有E-2,这个又是我们买不来的。大家也清楚舰载预警机的机身是运输机技术,但不同于一般预警机,舰载预警机需要适应舰载环境下高强度,这个是传统运输机所不具有的。另外,国内也没有体积合适的运输机可以改造上舰,像空警-2000那样采用国外机体上改造然后上舰根本不可能,因为无法加强机身。种种这些原因,都造成必须得研制专门的舰载预警机。

二、关于预警机的结构设想
今天研制舰载预警机,E-2虽然可以作为蓝本,但其机身毕竟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东西了。我们今天研制,应该在其基础上,结合我们自己的需求进行设计建造。
个人设想,我们的舰载机,选择上单翼布局,尾翼选择H型(不是E-2的四片垂尾),雷达选择平衡木,
平衡木下面结构是可折叠结构,而非E-2看升降结构。这样可以折叠的更低。当然也不排除选择升降结构,如果升降结构更合理的话。

三、关于滑跃起飞设想
在舰载预警机的起飞降落上,要考虑可用于瓦舰,当前有俺两种和他人一种方案
(1)、在机尾设置可折叠螺旋桨,用APU(辅助动力装置)驱动助推起飞
    在APU上增加一个输出轴,带动一个可伸缩折叠的螺旋桨,像把伞收起来那样,其动作是:工作完毕,螺旋桨桨叶叶尖朝后,折叠起来,然后整个转轴在液压系统作用下,向前收存放在机身内。该结构相对简单,传统上飞机需要靠APU来提供启动动力、地面电力以及空中发动机停车时提供动力,故增加的总重量不大。存在问题的地方是APU功率可能不够。
(2)、机身上安装液氧煤油火箭助推起飞
    在机身后部安装液氧煤油发动机来助推起飞,推力没有问题。有人或许觉得这样不可取,实际上,许多飞机上都有液氧罐,只不过存储量不大而已。液氧煤油发动机不需要进气口,总体积也小,容易在机体上布置,在机上结构重量小;本身助推时间短,总重量也较小。选择液氧煤油发动机助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未来我们的弹射器成熟后,相对容易把火箭发动机从飞机上拆下,将飞机内的设备重新布置一下,或者将该位置改变成其他用途,就可以实现飞机平衡。
(3)、机身上安装类似YAK-141升力发动机助推起飞
有人曾建议在预警机上加类似YAK-141升力发动机来助推起飞,鄙人觉得不可取,升力发动机体积稍嫌大,占据空间大,整个安装结构重量大,升力发动机需要进气道,在飞行过程中不工作,其进气道成为一个阻力源。在弹射器成熟情况下,升力发动机也较难从机身上去下来。

   三种方法中,第一种方法重量最轻,如果APU功率足够,可以优先考虑。

当然,上述纯属YY,欢迎拍砖。一、必须研制专门的预警机
大家都清楚预警机的作用,当今世界上舰载预警机也只有E-2,这个又是我们买不来的。大家也清楚舰载预警机的机身是运输机技术,但不同于一般预警机,舰载预警机需要适应舰载环境下高强度,这个是传统运输机所不具有的。另外,国内也没有体积合适的运输机可以改造上舰,像空警-2000那样采用国外机体上改造然后上舰根本不可能,因为无法加强机身。种种这些原因,都造成必须得研制专门的舰载预警机。

二、关于预警机的结构设想
今天研制舰载预警机,E-2虽然可以作为蓝本,但其机身毕竟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东西了。我们今天研制,应该在其基础上,结合我们自己的需求进行设计建造。
个人设想,我们的舰载机,选择上单翼布局,尾翼选择H型(不是E-2的四片垂尾),雷达选择平衡木,
平衡木下面结构是可折叠结构,而非E-2看升降结构。这样可以折叠的更低。当然也不排除选择升降结构,如果升降结构更合理的话。

三、关于滑跃起飞设想
在舰载预警机的起飞降落上,要考虑可用于瓦舰,当前有俺两种和他人一种方案
(1)、在机尾设置可折叠螺旋桨,用APU(辅助动力装置)驱动助推起飞
    在APU上增加一个输出轴,带动一个可伸缩折叠的螺旋桨,像把伞收起来那样,其动作是:工作完毕,螺旋桨桨叶叶尖朝后,折叠起来,然后整个转轴在液压系统作用下,向前收存放在机身内。该结构相对简单,传统上飞机需要靠APU来提供启动动力、地面电力以及空中发动机停车时提供动力,故增加的总重量不大。存在问题的地方是APU功率可能不够。
(2)、机身上安装液氧煤油火箭助推起飞
    在机身后部安装液氧煤油发动机来助推起飞,推力没有问题。有人或许觉得这样不可取,实际上,许多飞机上都有液氧罐,只不过存储量不大而已。液氧煤油发动机不需要进气口,总体积也小,容易在机体上布置,在机上结构重量小;本身助推时间短,总重量也较小。选择液氧煤油发动机助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未来我们的弹射器成熟后,相对容易把火箭发动机从飞机上拆下,将飞机内的设备重新布置一下,或者将该位置改变成其他用途,就可以实现飞机平衡。
(3)、机身上安装类似YAK-141升力发动机助推起飞
有人曾建议在预警机上加类似YAK-141升力发动机来助推起飞,鄙人觉得不可取,升力发动机体积稍嫌大,占据空间大,整个安装结构重量大,升力发动机需要进气道,在飞行过程中不工作,其进气道成为一个阻力源。在弹射器成熟情况下,升力发动机也较难从机身上去下来。

   三种方法中,第一种方法重量最轻,如果APU功率足够,可以优先考虑。

当然,上述纯属YY,欢迎拍砖。
kj-2000上舰和C-17上舰有区别么?要是200上舰可能还有点希望。。。
madcat2003 发表于 2010-1-27 22:43


    没说空警2000要上舰啊,空警200都不行。

国内当下没有合适载机:
Y-12太小,Y-7载重可以,但体积偏大,E-2才17.54米,运七都23.7米了。翼展E-2是24.56,Y-7是29.2米。
至于空警200,那个载机平台是Y-8,是载重20吨的大飞机,连机库都进不去,根本不要考虑。 (翼展38.0米、机长34.02米、机高11.16米)
我们的确目前缺少这个级别的小运。貌似整个陆地版的没问题。上船嘛有点悬。还得受得住弹。
colinlin 发表于 2010-1-28 02:14


    所以要专门研制。


上个折叠螺旋桨的示意图。


上个折叠螺旋桨的示意图。
别费神啦 项目都瓜分完了

某学霸还指望捞筷子呢,结果悲剧哩

西飞拿到平台任务,某所的雷达着急啊,都弄完了,等着上机测试呢
侬们预期有力气在这里猜要啥

不如猜猜新平台是涡桨还是涡扇的。

早说了,海军很务实的,非某些嘴炮贵宾眼里的这么不堪
只要发动机马力够大,普通螺旋桨飞机照样可以滑跃起飞。当年毛子的雅克-44就有这个考虑,老美号称E-2可以做得到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
山寨雅克44有难度,苏80是绝对没戏的

至于到底是啥平台,目前还在评审。
反正雷达是山寨版的ADS-18,性能是不错的
“空气”IA 发表于 2010-1-28 14:31

应该是他们。
不过,应该是新平台吧。
另外,关于平台,多少考虑点滑跃起飞吧,看俺的这个构思是否有帮助。
“空气”IA 发表于 2010-1-28 14:36

干嘛山寨这个雷达,平衡木也不错啊。
“空气”IA 发表于 2010-1-28 14:36

如果真是山寨了MD的ADS-18
那能背盘子的JJ平台国内现在还真难找,
西飞如果去大改Y-7,还真不如去重新设计一款JJ,
未来作为HM加油机,反潜,人员输送,预警机的通用机型
侬觉得平衡木是啥?先搞清楚平衡木是啥
再看看海军预警机是啥,再来下结论

ADS-18是不错的,虽然也是八木。海军的舰载AEW很憋屈,既要兼顾低空,又要兼顾远程搜索,还要兼顾空中截击引导和地面攻击指挥与通信

所以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必然是个四六不靠、小而全的玩意。这种东西必然性能很凑活,只能靠体系上的优势弥补性能不足。国内一帮人YY的E2C完爆A50的奇景,大概是不会有的

UHF的雷达探测距离足够,结构简单,容易维护,适合海上使用。虽然角分辨率低点,但是胜在功率小。要知道就算你家APU再暴力,碰到舰载平台这种处处受制的玩意,你再上一个相控阵,那你这飞机还飞不飞了?这么多液晶屏还亮不亮了?

很多时候系统工程就是要取舍,咱是有相控阵技术,但是条件不允许。这不是说土鳖2百五没有论坛上的嘴炮贵宾清楚事,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要不美鳖干嘛还让E2D扛ADS-18啊,那美帝岂不是傻?
ks051 发表于 2010-1-28 14:56


    舰载通用平台论证会近期在京师开过了,某学霸居然以天冷为由拒绝来京,真是咄咄怪事,要讨伐之
舰载固定翼预警机悲剧的地方很多

比如说攻击编队要去执行对地或者反舰任务时,预警机由于速度慢跟不上编队,必然要前出提前部署,这样就必须要浪费至少4架战斗机去先行CAP

所以啊,航妈打人,也就是欺负弱小。某嘴炮贵宾的理论离实际差的好远。这也是美帝动辄动员3个以上航妈战斗群来吓唬土鳖的根本原因
土鳖的通用平台,我个人是倾向于弄一个涡扇的。我自己私下是YY过几个方案,但是不是搞灰鸡出身,就不出现显摆招砖头了

涡扇平台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兼顾反潜和电子战。速度更快,推比更高,也适合滑跃平台

而且中推看起来也要比涡桨进展更快一点。。。。
当然啊,本帖的内容都是本官瞎猜的,完全不靠谱,这个不要拿出去东说西说

前面几贴的猛料都是庄家石学霸告诉我的[:a6:]
涡桨貌似留空时间比涡扇长还是经济性比涡扇好……
涡桨涡扇现在还未定,我那个观点是自己瞎猜的

大家的确可以讨论下涡桨和涡扇哪个更适合滑跃
“空气”IA 发表于 2010-1-28 15:27


    涡桨更适合滑跃,因为涡桨的特点是低速效率高,涡扇则相反。
Spica 发表于 2010-1-28 15:21


    这个要相对而言,大家都有一个经济区域。高空和高速情况下,涡桨稍差,涡扇较好,低速中低空涡桨好。
回复 14# “空气”IA


    嗯,有道理,看来相控阵真的很耗电啊。俺对电子是外行。
TSQ 发表于 2010-1-28 15:39


    其实这个我考虑过,预警机一般是4000米或者9000米的高度运作(参考E2C),所以应该更多考虑中空性能
回复 23# “空气”IA
我记得以前在书上有一个很好的图,是关于不同高度、速度下最佳经济性的选项,是一些列曲线。
其实,可以综合考虑,像你提出的反潜、运输等,我觉得应该放在一起来考虑。记得本人也有过一个类似的设想。这样可以减少航母舰载机类型,减少研制费用和运维费用。
这个课题其实是很大的

航妈多大现在基本说才有个轮廓。如果算24架15,4AEW,4教练机,12直升机,4反潜,4电子战的话。介航妈够BT了
“空气”IA 发表于 2010-1-28 15:52


    看看当时俺提出的构想:
航母上舰载机的功能需求有:战斗、攻击、预警、电子战、反潜、救援、加油、运输。那么,上面这些功能中,一些可以采用同一个飞机平台,从而减少研制的飞机种类,减低研制和生产费用。
    很显然,多方面考虑的结果,能够整合的最少的飞机平台是三个:
    1、战斗/攻击/电子战飞机平台;
    2、预警/运输机平台;
    3、救援直升机;
    剩下看反潜和加油由那个平台来承担:加油是可以由战斗/攻击/电子战飞机平台来承担,譬如现在的F-18伙伴加油机,优点是加油和受油机速度相差不大,容易在两个飞机之间进行速度协调,缺点是运载油量有限,效率不高。反潜可以由直升机来承担,但直升机速度慢,反潜巡逻时间短,效率低。

    鄙人的构思是将加油功能和反潜采用预警/运输平台,下面看是否有可能:

    E-2为了长时间巡逻,选择了省油的螺旋桨和平直机翼加圆盘机械雷达的解决办法。不过E-2的载人数量不多,只有5人:2个飞行员+3个操作员,可以增加到6人,虽然机身内还装了许多电子设备,机身空间其实并不是很大。S-3反潜机乘员4人,正副驾驶员在驾驶舱内,战术协调员和声纳员在后舱。起飞重量上,S-3最大起飞重量是23.8吨,E-2最大起飞重量是24多吨,相差不大。在升限上,也都是1万米多一点。从这个角度来看,将两种飞机合并完全是有可能的。至于加油机,S-3有改成加油机的先例。而E-2就是用C-2运输机改的。所以这四种合并是一定基础的。

    将这四种飞机合并到一个平台,关于平台的设计,鄙人的建议是:采用BWB(翼身融合体)技术和现有传统技术结合的喷气式飞机。

    BWB可以大幅提高运输机的升阻比,可以从常见运输机的14-18升高到22以上。但是BWB也面临缺少尾翼配平困难的问题,所以航母上难以直接采用BWB构型。俺的构思是修正的BWB构型,即BWB构型中间增加一个稍微传统的机身向前和向后延伸,向后延伸成后安装传统的水平尾翼和垂尾(也可以是没有水平尾翼和垂尾,直接是一个V字形尾翼)。

    大家知道,对于反潜机和加油机,机翼下的空间很宝贵,应该将机身下方空出来。预警机的雷达通常是安装在机身上方。不过,现在的相控阵雷达可以是与机身进行融合设计,故可以将相控阵雷达安装到机身的侧面(譬如以色列基于伊尔76搞的费尔康预警机)。综合考虑这方面的情况,建议采用接近上单翼的布局,留出充足的机身侧面空间,布置较长较大的舱,用来安装相控阵雷达、反潜声纳和武器、加油机的油箱等。

    发动机采用非加力涡扇发动机,由于机身下要安装众多设备,将进气口放在机身上部,留出机身下部空间,发动机安装在飞机尾部。

    小结一下这样的飞机:上单翼BWB和常规机身融合布局;发动机在尾部,进气口位于机身上部;机身下侧面布置两个大型的舱室,用于安装各种设备。

    下面分别讲四种飞机:

    预警机:机身内部布置与雷达和指挥、通讯相关设备并容纳人员;相控阵雷达安装在机身侧面的两个大型舱室,舱室由非金属材料制作,雷达波可穿透;舱室可以进行供电和温度调整。该舱与机身融合比较好,气动阻力比较小。

    反潜机:机身内部容纳电子设备和人员,机身侧面的大型舱安装反潜武器、声纳设备等用于探测。

    运输机和加油机合并:当作运输机使用时,机身全部用于容纳人员和货物,机身侧面大舱室改成油箱;当作加油机时,在机翼下方加挂加油吊舱,机身内部拆去座椅,放置可充氮气带支撑的软油箱,机身侧面大舱室保留为油箱。
继续当时的YY内容:
YY一下尺寸数据:
机身长度:20米;
翼展:20米;机翼折叠后宽度:8米
机高:6米
侧面大型舱室尺寸:长:10米;宽:2.5米;深:1.5米
正常起飞重量:28吨,最大30吨;
发动机(两台):初步定用太行非加力型号
续航时间:5小时

航母上装备数量:
预警机:4架
反潜机:4架
运输加油:4架

侬们预期有力气在这里猜要啥

不如猜猜新平台是涡桨还是涡扇的。

早说了,海军很务实的,非某些嘴炮贵 ...
“空气”IA 发表于 2010-1-28 14:33



    窝浆。。估计就是山寨E2系列。。至少舰载固定预警机的滞空指标是不能低的。。
侬们预期有力气在这里猜要啥

不如猜猜新平台是涡桨还是涡扇的。

早说了,海军很务实的,非某些嘴炮贵 ...
“空气”IA 发表于 2010-1-28 14:33



    窝浆。。估计就是山寨E2系列。。至少舰载固定预警机的滞空指标是不能低的。。
老美的"通用支援飞机" CSA(Common Support Aircraft)
CSA共用支援机将取代现用的E-2C预警机、S-3B反潜机、EA-6B电子战飞机、ES-3A电子侦察 机,以及一部分由S-3B改装的空中加油机,由统一的CSA机体安装不同的设备,派生成执行 不同支援任务的机种,是一种装有双发动机的多座机,速度为亚音速,大小与现在的S-3型 相近。

看来老美很早就有了将多种机型合并平台的想法。
仔细思考了一下,CSA的设计挺难的:
1、飞行性能要求很高:
   预警机要求高空较高速度的巡航性能,而反潜机要求低空较低速度的巡航性能,还要有良好的起飞降落性能。

2、载荷多样,要求差别巨大:
   预警机的雷达通常布置在机身顶部,而反潜机则必须要求在下部,什么样的结构才能兼顾这两种载荷呢。至于加油、电子战和运输相对好办。

美国的CSA方案,采用了鸭式结构,估计能够获得较好的飞行性能。不过对于载荷是个问题。预警机放在了尾翼上面,整个重心后移,反潜载荷必须将重量布置在机身和翼下,重心会比预警机靠前,机身下结构似乎还与发动机有所冲突,发动机位置似乎布置起落架并不方便。

按道理美国的CSA的方案应该有流出来的,但看来看去也就是只有有限的集中,不知道到底现在的结构如何。

在俺看来,载荷对布局的影响很大,尤其是预警机的雷达放在上面。雷达放在机身上面无论如何是要考虑机翼的遮挡问题,虽然可以通过空中绕圈巡航来解决,但毕竟还是有影响。所以,E2是平直机翼,雷达距离机翼稍远,机翼不太遮挡。E-3的尺寸够大,所以也不遮挡。如果采用类似E-3布局,譬如在S-3基础上改,由于后掠翼和载机的尺寸较小,遮挡的还是挺明显的,这或许是无法采用S-3布局的原因吧。
采用鸭翼布局,将预警雷达放在垂尾上面,那么机翼对雷达的遮挡会较少,效果也不错。但结果就是带来重心靠后的问题。
继续贴老美以前的想法:
对于CSA,头顶顶着三角形雷达罩的方案,是洛克希德提供的方案中的一个。洛克希德还有一个方案,就是在S-3上增加个圆盘雷达罩。
TSQ 发表于 2010-1-28 16:18


    难道不知道米帝在给E2安奶嘴吗?。。。
老美的盒形翼布局设想:
“采用这种连翼设计的优点是4个机翼上的天线不会因为遮挡降低搜索能力,并且降低天线副瓣,分辨力更强,前掠角屿后掠角都是40度.

这个设计的重点是波段L/S/C的相控阵雷达(这方面军方倒是拨了点点点点的资金),据称可以在1100-640km范围发现截面为1平米的目标,更小目标的探测距离也能够在330-460km处发现,海上小尺寸移动目标探测距离220-280km,更厉害的是4面全方位相控阵雷达与普通雷达由于需要转动因而对高速弹道导弹基本上不能持续观测的问题基本可以解决,达到实时跟踪的水平;

由于载机使用类似S-3的成熟技术,而且连翼机翼本身的低翼载及较好的飞行性能,这架设计中的豪华预警机最大速度可达0.76M(换装发动机后可以达到0.8M),航程也较E2高,最大起飞重量21000kg时达到4800km,带副油箱时不加油可达5500km

关于机翼的折叠在那幅风洞试验图里有个小的示意图

最后的图是一种成本比较低的无人预警设计,同样采用相控阵,不过根据资料来看,应该不是全方位的,对某个角度的扇面进行雷达探测,数据通过数据链发送至舰队,这个倒是很有发展潜力”







貌似现在滞空指标看。。E2对航妈来说不错。。如果有比E2还好的平台。。估计要上那个。。。滞空指标是关键。。其他指标对于舰载预警机来说。。没滞空这个这么突出。。 所以我觉得山寨E2的可能性很大。。要不TG久山寨44了。。。

其他通用平台。。我觉得那些不如另找平台通用。。除非这个平台强大到滞空指标比E2强。。其他性能又不弱于战斗机。。我想以现目前的科技是不可能实现的。。
要不加强无人战斗机性能。。参考米帝X某舰载。。 要不给E2系列预警机平台留出更多的滞空时间。。参考现在的E2D加奶嘴。。除非米帝或者TG设计出比E2性能更好的平台。。经济性也好。。

貌似现在滞空指标看。。E2对航妈来说不错。。如果有比E2还好的平台。。估计要上那个。。。滞空指标是关键。。其他指标对于舰载预警机来说。。没滞空这个这么突出。。 所以我觉得山寨E2的可能性很大。。要不TG久山寨44了。。。

其他通用平台。。我觉得那些不如另找平台通用。。除非这个平台强大到滞空指标比E2强。。其他性能又不弱于战斗机。。我想以现目前的科技是不可能实现的。。
要不加强无人战斗机性能。。参考米帝X某舰载。。 要不给E2系列预警机平台留出更多的滞空时间。。参考现在的E2D加奶嘴。。除非米帝或者TG设计出比E2性能更好的平台。。经济性也好。。
山寨YAK44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雅克44比E2大一圈,其次雅克44的发动机到今天没靠谱过,第三雅克44一直都是空壳子,没有完整的系统可以利用。

所以与其山寨雅克44,不如结合E2C和国内自己的需求,重新搞一个

E2C的悲剧,在于其飞行性能极差,以至于不得不轮班才能保证基本的防空需求。从气动的角度看,飞翼布局似乎比顶盘子强很多,但是直接上飞翼布局显然太科幻了,我对土鳖没信心
舰载无人机的使用现在还是茶几,幻想20年内解决不太现实

X45只是一个论证型号,未来的发展至少要有5年才能看清
下面贴一些老美的学生参加航空设计大赛的一些设计图片。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设计还是相对比较专业,虽然还不是真正的飞机设计。

在三种方案中进行了选择,最终选择了传统布局,还有传统构型的四种构型。









那个时候老美的学生没有选择BWB布局,故没有这方面的比较数据。
我也不欣赏盒形布局,因为这个布局太难折叠,发动机的位置也不怎么好,反而不如俺设想的BWB布局。
在今天这个时间点,感觉我们在舰载机方面需要补的课是在太多。
从最能实现角度出发,故设想出上面的构思。
“空气”IA 发表于 2010-1-28 17:56


    所以TG决定结合E2的气动进行小改优化。。现在TG对于舰载固定翼预警机来说。。先解决有无问题。。新的舰载固定翼预警机来说。。只要技术跟踪就是了。。变跟踪变结合实践才是王道。。
洛克希德的通用支援飞机
Common Support Aircraft Lockh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