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将从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中收获10亿美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00:40
中国政府将从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中收获10亿美元

(美国)华尔街日报  (2006-08-30)



  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11家公用事业公司、银行、贸易公司及其他实体已共同促成了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这笔总金额达10亿美元的交易将帮助两家中国化工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据信这两家化学企业每年将因此减少1,9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

  预计这项几乎相当于以往交易两倍规模的项目将给中国政府带来巨额收入。中国政府将通过向两家公司征税获得其中65%的交易额。这笔资金将被投入到新成立的清洁发展基金中,用于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其他气体排放。

  75%的资金将来自欧洲和亚洲企业,它们当中很多企业正急于购买气体排放指标,以达到《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的要求。目前已有164个国家签署了该协议,协议书规定,2008至2012年间,签署该协议的35个工业化国家的二氧化碳及其他5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在气体排放交易中,排放量低于配额的企业有权将富余的指标卖出。而未达减排指标的企业则可购买排放指标,以弥补其中的差额。企业还可以通过资助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项目来获得排放指标。

  世界银行碳融资部门的负责人若埃勒。沙萨尔(Joelle Chassard)帮助起草了有关排放交易的规定,并参与了首批国际交易的谈判。沙萨尔表示,此类指标在两周内已被包括公用事业公司在内的私人购买者一抢而空。她指出,旨在减少发展中国家气体排放的大多数项目,例如建设发电厂等,通常都需要很长的周期,它们很难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一个监管期内发挥效用。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进展。这表明中国已经开始为改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沙萨尔说。尽管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但由于属发展中国家,中国并不受《京都议定书》的约束。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主张推行自愿的减排项目。

  即将成为该项目受益者的两家中国企业均位于东部沿海的江苏省。它们在生产制冷剂的过程中产生出大量HFC-23气体,这种惰性气体的温室效应潜势相当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潜势的11,700倍。该气体是《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六类温室气体之一,目前在生产过程中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沙萨尔表示,10亿美元交易额中将有一小部分被用来购买焚化设备以分解HFC-23气体。

  HFC-23的危害程度以及消除这种气体所需技术的简单性使得HFC-23排放指标的交易受到了格外关注,这是因为政府和企业都在寻找能在2008年前完成的项目。

  “这是一项很有吸引力的交易,”纽约资产管理公司Natsource LLC的总裁杰克•科甘(Jack Cogan)说。Natsource正在为27家公司购买排放指标。“如果这些中国公司能够从中获得大笔利润,我们也可以接受。交易是按照市场价格进行的。”

  其他参与者还包括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德国公用事业公司RWE AG、东京电力(Tokyo Electric Power Co.)、西班牙公用事业公司Endesa SA以及日本贸易公司三井物产(Mitsui & Co. Ltd.)。此外还有由世界银行组建的5家基金的成员,包括一些政府和私人企业。据世界银行称,交易金额中将有25%来自政府机构,根据《京都议定书》,这些政府机构可以使用购得的排放指标来实现国家排放目标。

  无法达到标准的企业则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惩罚,主要由相当于环保局之类的政府部门执行。各国都在争取避免陷入无法履行协定规定的困境。《京都议定书》针对2012年之后排放情况设立的减排标准目前尚未拟定。

  John J. Fialka中国政府将从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中收获10亿美元

(美国)华尔街日报  (2006-08-30)



  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11家公用事业公司、银行、贸易公司及其他实体已共同促成了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这笔总金额达10亿美元的交易将帮助两家中国化工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据信这两家化学企业每年将因此减少1,9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

  预计这项几乎相当于以往交易两倍规模的项目将给中国政府带来巨额收入。中国政府将通过向两家公司征税获得其中65%的交易额。这笔资金将被投入到新成立的清洁发展基金中,用于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其他气体排放。

  75%的资金将来自欧洲和亚洲企业,它们当中很多企业正急于购买气体排放指标,以达到《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的要求。目前已有164个国家签署了该协议,协议书规定,2008至2012年间,签署该协议的35个工业化国家的二氧化碳及其他5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在气体排放交易中,排放量低于配额的企业有权将富余的指标卖出。而未达减排指标的企业则可购买排放指标,以弥补其中的差额。企业还可以通过资助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项目来获得排放指标。

  世界银行碳融资部门的负责人若埃勒。沙萨尔(Joelle Chassard)帮助起草了有关排放交易的规定,并参与了首批国际交易的谈判。沙萨尔表示,此类指标在两周内已被包括公用事业公司在内的私人购买者一抢而空。她指出,旨在减少发展中国家气体排放的大多数项目,例如建设发电厂等,通常都需要很长的周期,它们很难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一个监管期内发挥效用。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进展。这表明中国已经开始为改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沙萨尔说。尽管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但由于属发展中国家,中国并不受《京都议定书》的约束。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主张推行自愿的减排项目。

  即将成为该项目受益者的两家中国企业均位于东部沿海的江苏省。它们在生产制冷剂的过程中产生出大量HFC-23气体,这种惰性气体的温室效应潜势相当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潜势的11,700倍。该气体是《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六类温室气体之一,目前在生产过程中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沙萨尔表示,10亿美元交易额中将有一小部分被用来购买焚化设备以分解HFC-23气体。

  HFC-23的危害程度以及消除这种气体所需技术的简单性使得HFC-23排放指标的交易受到了格外关注,这是因为政府和企业都在寻找能在2008年前完成的项目。

  “这是一项很有吸引力的交易,”纽约资产管理公司Natsource LLC的总裁杰克•科甘(Jack Cogan)说。Natsource正在为27家公司购买排放指标。“如果这些中国公司能够从中获得大笔利润,我们也可以接受。交易是按照市场价格进行的。”

  其他参与者还包括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德国公用事业公司RWE AG、东京电力(Tokyo Electric Power Co.)、西班牙公用事业公司Endesa SA以及日本贸易公司三井物产(Mitsui & Co. Ltd.)。此外还有由世界银行组建的5家基金的成员,包括一些政府和私人企业。据世界银行称,交易金额中将有25%来自政府机构,根据《京都议定书》,这些政府机构可以使用购得的排放指标来实现国家排放目标。

  无法达到标准的企业则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惩罚,主要由相当于环保局之类的政府部门执行。各国都在争取避免陷入无法履行协定规定的困境。《京都议定书》针对2012年之后排放情况设立的减排标准目前尚未拟定。

  John J. Fial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