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随笔]东周王朝身影下的春秋诸霸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9:34:41
作者:阿拉表
第一章 成康后江河日下、威权渐失的周王朝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民怨沸腾,周武王姬发趁机领导了轰轰烈烈的伐纣大革命运动。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姬发建立了大周王朝,定都于镐京(西安附近),并大封宗室功臣。不过可惜的是,武王还没从开国那种热热闹闹、乱乱糟糟的气象中抽出身来,就因病英年早逝,以身殉职了。武王死后,周公辅佐成王即位,兢兢业业的开创了成康盛世,使周王朝国力臻于极盛。时间流转,康王(成王的儿子)往下又繁衍了六个国王后,周王朝十分不幸的迎来了著名的周厉王姬胡。
   周厉王姬胡的“著名”,实是臭名昭著的简写。他当政期间,任用奸邪,暴虐奢侈,天怒人怨,惹得“国人谤王”,姬胡听说有人说他坏话后气的不行,便派人去卫国找来了几个学有专长的巫师组建了稽查大队,专门负责监督言论。于是此后,高谈阔论的路人们身边往往就有个免费保镖如影随形。过了不久,在几个诋毁伟大领袖的刺头分子被杀后,都城内终于“其谤鲜矣,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逼的大家都改用眼神进行眉目传谤了。姬胡耳根清静之后大为高兴,对大臣召公炫耀: “吾能弭谤矣。”召公连眼皮都不抬,沉痛的说了句千古名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然后又唠唠叨叨的讲了一堆大道理。正在兴头上的姬胡哪能听的进去,心想怎么这里还有个漏网之鱼啊,于是拿起扫帚把正在声情并茂发表演讲的召公连吓带骂赶了出去。
   就这样过了三年,眼皮都瞪肿了的国人终于忍无可忍,聚集起来发动了武装起义,冲进王宫抓住了姬胡,并成立了审判周厉王特别法庭,一审就把他流放到彘去了(彘是猪的意思,难道把威严的姬胡扔到猪圈里去服刑了,汗~)。国人暴动也第一次向历史明明白白的展示了人民群众自己的伟大力量,让以后历代头脑清楚的统治者们莫不引以为戒。厉王被废黜后,召公和周公在人民的拥护下开始联合执政,史称“共和”。同时共和元年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这一年就是西历的公元前841年。
   共和十四年,周厉王悲惨的死于彘(从这里可以看出姬胡的胡作非为实在是丧尽民心,诸侯来救驾的一个都没有)。召公和周公接到消息后,拥立周厉王的儿子姬静即位,这就是周宣王。宣王在位期间吸取了自己老爹的教训,任用召公周公等一帮贤明的大臣,“法文、武、成、康之遗风,使诸侯复宗周。”周室开始了短暂的中兴。
   不过好景不常,公元前781年,周宣王病逝,周王朝又迎来了比周厉王更为著名的周幽王姬宫涅。幽王的确是一位不同凡响的君主,刚即位两年,镐京就发生地震,引的泾水、渭水、洛水“三川皆震”,不久还发生了“岐山崩”这样的大事。岐山是周人的龙兴之地、祖坟所在,如今崩塌绝对不是什么好兆头,不过这些小震小灾在幽王这位古代唯物主义者的眼里,实在是算不上什么大惊小怪,现在他的全部心思,已经都放在了一个叫褒姒的绝世美女身上。
   褒姒生的花容月貌,美艳动人(至于怎么漂亮,就请各位男同胞们天马行空的尽情想象吧),而这位女子的来历,也是诡异非常,事情还得从夏朝说起。夏朝末年,有两条迷路的龙闯进了夏王的寝宫内,流着口水对夏王说“俺们是褒人的祖先。”夏王满脸狐疑,先是定了定神,后来看着这两条乞丐打扮、疯疯癫癫的龙竟然赖在自己卧室里不走,还尽说些找不着北的话,就觉得受了戏弄,于是怒从心起,召集警卫把它们团团围住,并找来了国师占卜凶吉。夏王说:“要不把这两条痴呆龙杀了吧?”国师掐手一算说:“不祥!”夏王又说:“那把它们赶走吧,你看他们口水流的多恶心。”国师皱眉一算说:“不祥!”夏王急了:“那你说怎么办?”国师念叨几句,说:“把龙的口水收集起来,那是上上大吉!”于是夏王只好把龙诞盛到了一个匣子里,两条龙这才飞天而去。夏亡后,这个匣子先后被商、周大内所藏。周厉王时,姬胡突然对这个匣子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于是取来打开,结果龙口水流了一地,怎么也擦不干净。正当姬胡恼怒的时候,地下的龙诞突然变成了一个黑色大蜥蜴,一溜烟跑到后宫去了,而且还钻进了一个宫女的肚子里,于是这个宫女无精而孕。怀孕几十年后,终于生下了一个女婴。这时正值宣王皇后姜氏统摄六宫,她认为此婴来历不明,于是命人把她扔到河里让其自生自灭。当然了,像所有的传说一样,这个女婴命大,被人救起,然后辗转流浪到了褒国,被褒国国君收养,起名为褒姒。后来幽王即位,讨伐有罪的褒国,褒国国君于是把褒姒献出以求免罪,这样褒姒就来到了周幽王的身边。
   通常形容一个女人千娇百媚,都会说她像水做的一样,那么我们这个用龙口水做的褒姒,自然是更加让人癫狂销魂了。周幽王自从得到她后,便整天陷入到温柔乡中不能自拔,得了沉迷美色游戏综合症。在俩人的积极努力下,不多久,褒姒就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为姬伯服。造人成功的幽王于是废掉了原来的申王后和她所生的太子姬宜臼,让褒姒和姬伯服取而代之。不过虽然姬宫涅如意算盘打的震天响,但是对褒姒还是有些遗憾,因为这位美女从来不笑,整日里绷着一张吹弹可破的粉脸耍酷。幽王用尽浑身解数也没能逗笑她,估计古代那时候宫廷娱乐设施实在有限,生活也是乏味的紧。在得知美人不笑后,如何让其一展笑颜,便成了幽王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公元前770年的一天,幽王和褒姒去骊山游玩,姬宫涅看着山头上的烽火台,心里猛然间灵光一闪,心想我如果点燃这些烽火台,附近诸侯就会以为外敌入侵,肯定得发兵来救,到了之后发现其实是虚惊一场,那么王后肯定会笑他们上当的样子。于是幽王心血来潮,和褒姒商量好后,当下命人遍举烽火。诸侯们看到狼烟警报后,不敢怠慢,立即马不停蹄的率兵来救。当诸路大军云集骊山脚下、诸侯们心慌意乱之时,幽王和褒姒却正坐在山顶行宫饮酒作乐。褒姒凭栏俯视,看到山下一堆人衣冠不整,风尘满面,还一个个面面相觑,大眼瞪小眼的不知所措,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幽王大为高兴,后来为了多看几次褒姒难得的笑脸,便每隔几天到骊山点一次火,只不过上当的诸侯却是越来越少,到最后竟是谁也不来了。
   嬉戏无度的生活往往孕育着意想不到的危机,这时申王后的哥哥申国国君得知妹妹、外甥无故被废关押,心中怨恨愤懑,于是派人和西夷犬戎联络,联合起来突然攻打镐京解救自己的亲人。周幽王根本敌不过两国联军,慌忙跑到骊山去点燃烽火台招诸侯救兵,诸侯们看见烽火,以为幽王又在发神经,所以都置之不理。作茧自缚的幽王最后走头无路,被乱军杀死,如花似玉的褒姒也被犬戎抓走,后不知所终。
   周幽王死后,申侯的外甥、前太子姬宜臼即位,这就是周平王。平王时,镐京已是残垣断壁,凄凉衰败;加之犬戎贪得无厌,时时入侵岐山一带,周朝无力抵御,首都已经是朝不保夕。鉴于此种形势,平王后来迁都于洛邑(洛阳附近)。迁都后的周王朝,历史上称其为东周。
   “共和之後,王室多故”,到了周平王迁都以后,周王朝更加衰弱,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周朝直辖的土地和人口不断萎缩。虽然名义上仍然保持天下宗主的地位,但是诸侯却平常时候不去朝贡,逢年过节不来送礼。周天子到了已经号令不从,威权尽失的地步,不但调解不了诸侯之间的矛盾,甚至连自己的辖地还被经常某些势力强大的诸侯所侵占。东周王朝也慢慢的成了某些诸侯手中的橡皮图章和政治工具。究其原因,这种后果的出现和武王建国时的分封制推行有莫大关系。在那种制度下,各诸侯在国内各自为政,联系松散,数百年后,往往出现很强的离心力;如果这时候在位的周王昏庸无道,德行不彰,那就不可避免的出现诸侯不朝,分崩离析的局面。周王朝那种众星捧月式的理想政治制度,只能造成国家的分裂。对比来看,西欧的采邑制度就使欧洲各国陷入黑暗的中世纪而不能自拔,而中国有赖于秦始皇大一统和推行郡县制之功,在16世纪前一直遥遥领先于西方,成就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
   注:1、周厉王流放地“彘”,据考证为山西霍县。
   2、夏商周断代工程似乎把确切纪年上推到了商朝作者:阿拉表
第一章 成康后江河日下、威权渐失的周王朝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民怨沸腾,周武王姬发趁机领导了轰轰烈烈的伐纣大革命运动。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姬发建立了大周王朝,定都于镐京(西安附近),并大封宗室功臣。不过可惜的是,武王还没从开国那种热热闹闹、乱乱糟糟的气象中抽出身来,就因病英年早逝,以身殉职了。武王死后,周公辅佐成王即位,兢兢业业的开创了成康盛世,使周王朝国力臻于极盛。时间流转,康王(成王的儿子)往下又繁衍了六个国王后,周王朝十分不幸的迎来了著名的周厉王姬胡。
   周厉王姬胡的“著名”,实是臭名昭著的简写。他当政期间,任用奸邪,暴虐奢侈,天怒人怨,惹得“国人谤王”,姬胡听说有人说他坏话后气的不行,便派人去卫国找来了几个学有专长的巫师组建了稽查大队,专门负责监督言论。于是此后,高谈阔论的路人们身边往往就有个免费保镖如影随形。过了不久,在几个诋毁伟大领袖的刺头分子被杀后,都城内终于“其谤鲜矣,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逼的大家都改用眼神进行眉目传谤了。姬胡耳根清静之后大为高兴,对大臣召公炫耀: “吾能弭谤矣。”召公连眼皮都不抬,沉痛的说了句千古名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然后又唠唠叨叨的讲了一堆大道理。正在兴头上的姬胡哪能听的进去,心想怎么这里还有个漏网之鱼啊,于是拿起扫帚把正在声情并茂发表演讲的召公连吓带骂赶了出去。
   就这样过了三年,眼皮都瞪肿了的国人终于忍无可忍,聚集起来发动了武装起义,冲进王宫抓住了姬胡,并成立了审判周厉王特别法庭,一审就把他流放到彘去了(彘是猪的意思,难道把威严的姬胡扔到猪圈里去服刑了,汗~)。国人暴动也第一次向历史明明白白的展示了人民群众自己的伟大力量,让以后历代头脑清楚的统治者们莫不引以为戒。厉王被废黜后,召公和周公在人民的拥护下开始联合执政,史称“共和”。同时共和元年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这一年就是西历的公元前841年。
   共和十四年,周厉王悲惨的死于彘(从这里可以看出姬胡的胡作非为实在是丧尽民心,诸侯来救驾的一个都没有)。召公和周公接到消息后,拥立周厉王的儿子姬静即位,这就是周宣王。宣王在位期间吸取了自己老爹的教训,任用召公周公等一帮贤明的大臣,“法文、武、成、康之遗风,使诸侯复宗周。”周室开始了短暂的中兴。
   不过好景不常,公元前781年,周宣王病逝,周王朝又迎来了比周厉王更为著名的周幽王姬宫涅。幽王的确是一位不同凡响的君主,刚即位两年,镐京就发生地震,引的泾水、渭水、洛水“三川皆震”,不久还发生了“岐山崩”这样的大事。岐山是周人的龙兴之地、祖坟所在,如今崩塌绝对不是什么好兆头,不过这些小震小灾在幽王这位古代唯物主义者的眼里,实在是算不上什么大惊小怪,现在他的全部心思,已经都放在了一个叫褒姒的绝世美女身上。
   褒姒生的花容月貌,美艳动人(至于怎么漂亮,就请各位男同胞们天马行空的尽情想象吧),而这位女子的来历,也是诡异非常,事情还得从夏朝说起。夏朝末年,有两条迷路的龙闯进了夏王的寝宫内,流着口水对夏王说“俺们是褒人的祖先。”夏王满脸狐疑,先是定了定神,后来看着这两条乞丐打扮、疯疯癫癫的龙竟然赖在自己卧室里不走,还尽说些找不着北的话,就觉得受了戏弄,于是怒从心起,召集警卫把它们团团围住,并找来了国师占卜凶吉。夏王说:“要不把这两条痴呆龙杀了吧?”国师掐手一算说:“不祥!”夏王又说:“那把它们赶走吧,你看他们口水流的多恶心。”国师皱眉一算说:“不祥!”夏王急了:“那你说怎么办?”国师念叨几句,说:“把龙的口水收集起来,那是上上大吉!”于是夏王只好把龙诞盛到了一个匣子里,两条龙这才飞天而去。夏亡后,这个匣子先后被商、周大内所藏。周厉王时,姬胡突然对这个匣子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于是取来打开,结果龙口水流了一地,怎么也擦不干净。正当姬胡恼怒的时候,地下的龙诞突然变成了一个黑色大蜥蜴,一溜烟跑到后宫去了,而且还钻进了一个宫女的肚子里,于是这个宫女无精而孕。怀孕几十年后,终于生下了一个女婴。这时正值宣王皇后姜氏统摄六宫,她认为此婴来历不明,于是命人把她扔到河里让其自生自灭。当然了,像所有的传说一样,这个女婴命大,被人救起,然后辗转流浪到了褒国,被褒国国君收养,起名为褒姒。后来幽王即位,讨伐有罪的褒国,褒国国君于是把褒姒献出以求免罪,这样褒姒就来到了周幽王的身边。
   通常形容一个女人千娇百媚,都会说她像水做的一样,那么我们这个用龙口水做的褒姒,自然是更加让人癫狂销魂了。周幽王自从得到她后,便整天陷入到温柔乡中不能自拔,得了沉迷美色游戏综合症。在俩人的积极努力下,不多久,褒姒就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为姬伯服。造人成功的幽王于是废掉了原来的申王后和她所生的太子姬宜臼,让褒姒和姬伯服取而代之。不过虽然姬宫涅如意算盘打的震天响,但是对褒姒还是有些遗憾,因为这位美女从来不笑,整日里绷着一张吹弹可破的粉脸耍酷。幽王用尽浑身解数也没能逗笑她,估计古代那时候宫廷娱乐设施实在有限,生活也是乏味的紧。在得知美人不笑后,如何让其一展笑颜,便成了幽王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公元前770年的一天,幽王和褒姒去骊山游玩,姬宫涅看着山头上的烽火台,心里猛然间灵光一闪,心想我如果点燃这些烽火台,附近诸侯就会以为外敌入侵,肯定得发兵来救,到了之后发现其实是虚惊一场,那么王后肯定会笑他们上当的样子。于是幽王心血来潮,和褒姒商量好后,当下命人遍举烽火。诸侯们看到狼烟警报后,不敢怠慢,立即马不停蹄的率兵来救。当诸路大军云集骊山脚下、诸侯们心慌意乱之时,幽王和褒姒却正坐在山顶行宫饮酒作乐。褒姒凭栏俯视,看到山下一堆人衣冠不整,风尘满面,还一个个面面相觑,大眼瞪小眼的不知所措,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幽王大为高兴,后来为了多看几次褒姒难得的笑脸,便每隔几天到骊山点一次火,只不过上当的诸侯却是越来越少,到最后竟是谁也不来了。
   嬉戏无度的生活往往孕育着意想不到的危机,这时申王后的哥哥申国国君得知妹妹、外甥无故被废关押,心中怨恨愤懑,于是派人和西夷犬戎联络,联合起来突然攻打镐京解救自己的亲人。周幽王根本敌不过两国联军,慌忙跑到骊山去点燃烽火台招诸侯救兵,诸侯们看见烽火,以为幽王又在发神经,所以都置之不理。作茧自缚的幽王最后走头无路,被乱军杀死,如花似玉的褒姒也被犬戎抓走,后不知所终。
   周幽王死后,申侯的外甥、前太子姬宜臼即位,这就是周平王。平王时,镐京已是残垣断壁,凄凉衰败;加之犬戎贪得无厌,时时入侵岐山一带,周朝无力抵御,首都已经是朝不保夕。鉴于此种形势,平王后来迁都于洛邑(洛阳附近)。迁都后的周王朝,历史上称其为东周。
   “共和之後,王室多故”,到了周平王迁都以后,周王朝更加衰弱,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周朝直辖的土地和人口不断萎缩。虽然名义上仍然保持天下宗主的地位,但是诸侯却平常时候不去朝贡,逢年过节不来送礼。周天子到了已经号令不从,威权尽失的地步,不但调解不了诸侯之间的矛盾,甚至连自己的辖地还被经常某些势力强大的诸侯所侵占。东周王朝也慢慢的成了某些诸侯手中的橡皮图章和政治工具。究其原因,这种后果的出现和武王建国时的分封制推行有莫大关系。在那种制度下,各诸侯在国内各自为政,联系松散,数百年后,往往出现很强的离心力;如果这时候在位的周王昏庸无道,德行不彰,那就不可避免的出现诸侯不朝,分崩离析的局面。周王朝那种众星捧月式的理想政治制度,只能造成国家的分裂。对比来看,西欧的采邑制度就使欧洲各国陷入黑暗的中世纪而不能自拔,而中国有赖于秦始皇大一统和推行郡县制之功,在16世纪前一直遥遥领先于西方,成就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
   注:1、周厉王流放地“彘”,据考证为山西霍县。
   2、夏商周断代工程似乎把确切纪年上推到了商朝
第二章、始作俑者——箭射天子的郑庄公姬寤生
  
   平王东迁后,作为拆迁户的周王朝已经是外强中干,虽然名义上还是天下核心,实际上政治地位和一诸侯国也差不太多了,就连逢年过节的时候,诸侯们也不来送礼巴结了。其实这一恶果,早在武王建国时就已经埋下了种子。周武王姬发是个很大方的人,推翻商朝后大力实行分封制度,只要是沾亲带故的人都分配到了地盘,而各诸侯们在自己的封地里吃喝拉撒和衣食住行,周天子是懒的去搭理的,只要他们每年不忘朝贡些土特产就行。当然了,周天子自然也不会亏待自己,关中周围的千里沃野和洛邑附近的膏腴之地,就是周王室的自留地。历代周王们就靠着广袤地盘和稠密人口所带来的实力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好不自在。不想传到厉王时,姬宫涅竟然因为导演了一场烽火晚会就把关中老家给丢了。硝烟中即位的平王只好跑到洛邑,这时周朝方圆也就几百里,人口也就十几万,实力大损;在加上厉王过于胡闹,给诸侯的心里留下了一个挥之不去的疯癫周王的光辉形象,于是在这两条理由的共同作用下,大家慢慢的就不怎么搭理甚至是轻视周天子了,这其中就包括郑国的郑庄公姬寤生。
   郑国在西周末年才得以分封建国,首府在今河南新郑一带,第一任君主是郑桓公姬友,他是宣王的弟弟,幽王的叔叔。在幽王末年之乱中,正在镐京工作的桓公英勇献身,死于王事。姬友死后,他的儿子姬掘突即位,发誓要替父亲报仇,于是点起兵马和犬戎大战于镐京,虽然屡战屡败,但是精神不坠,一直坚持到各路勤王大军的到来。平王即位后,犒赏有功之臣,掘突以首义之功被提拔为卿士,留京辅政,遥领郑国。过了二十几年,姬掘突病亡,因为有和蛮夷战斗的光荣历史,所以在有周王参加的追悼会上被冠以奴隶主阶级伟大的军事家这一称号,谥为“武”。而顶替郑武公为革命继续工作的人,就是他的长子姬寤生。
   姬寤生这个名字非常的坦诚,“寤”是颠倒的意思,“寤生”就是倒着出生。原来他老妈武姜临盆的时候,姬寤生小朋友因为是第一次从子宫往外出,经验难免不足,竟然双脚先伸了出来,这下可把武姜疼了个死去活来,所以出生后母亲并不喜欢他,干脆给他起了个寤生的名字,以示惩戒。过了几年,武姜第二次临盆的时候,顺利的产下一个听话的男婴,两下一对比,做妈妈的心中自然就有了偏向,所以武姜非常宠爱“易生”的小儿子姬段。
   郑庄公即位第一年,把弟弟姬段分封到了荥阳。大夫祭仲提醒他说:“荥阳比咱们首府新郑都大,应该直辖,不应该随便封人。”郑庄公哭丧着脸指着后宫说:“没办法啊,都是让老太太给逼的。”过了几年,姬段在荥阳是又修城墙又练民兵,搞的不亦乐乎。大夫们又一次提醒庄公,说姬段有谋反的迹象,庄公眯着眼意味深长的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姑待之。”又过了几年,姬段看着庄公这边没什么动静,于是便放开手脚明目张胆的大干起来,还给武姜妈妈写了封信,准备到时候母子来个里应外合。庄公冷眼看着这娘俩演戏演的差不多了,姬段的反迹也暴露无疑了,这才果断的把几年前早已写好的姬段的罪状公布于众,并发兵讨伐。姬段这时候已经成了A级通缉犯,理屈词穷、众叛亲离,只好自杀了事。郑庄公得知弟弟的死讯,流着鳄鱼的眼泪对周围大臣们说:“我这个姬段弟弟啊,总是好走极端,本来还想兄弟俩一块把酒言欢呢,他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呢。”不过庄公对还活着的另一主犯武姜可就不那么客气了,冷着脸发毒誓对老妈说:“非到黄泉,不相见也。”心想干脆把她气死算了。
   不过心理素质优秀的武姜妈妈也非比常人,虽然小儿自杀、大儿不认,但她依然像个邻家老太太一样活的自自在在,似乎早已参透了生死两道的玄机。就这样过了几年,倒是庄公越来越坐不住了,一是世上只有妈妈好,母子终归血肉相连,感情肯定还是有的;二是时间长了,风波过后,人们又发挥了同情弱者的心理本能,觉得庄公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实在于孝道有亏。这样武姜活的时间越长,庄公就越被动,但是自己毕竟发过“不到黄泉不相见”的毒誓,所以庄公对此也是左右为难。这时候,正好有个叫颍考叔的人来敬献贡品、巴结领导,得知情况后,对庄公说:“国君不必烦扰,只要给我几个民工,肯定解决您的问题!”庄公将信将疑,任命颍考叔为包工头。颍工头于是召集起农民兄弟,大家拿着古代化挖掘工具硬是挖通了一条通往武姜妈妈卧室的隧道,隧道深的连地下泉水都渗了进来,于是颍考叔把它命名为黄泉隧道。隧道竣工典礼仪式上,郑庄公和武姜终于在“黄泉”相见了,尽管环境黑暗潮湿,也没有音响设备,母子俩还是禁不住激动的心情,高兴的唱了起来。庄公唱:“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见亲娘于隧道中啊,儿心头是乐融融)武姜和:“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随儿走出隧道去啊,娘心里也是乐滋滋)于是母子“融融泄泄”,和好如初。
   郑庄公即位几年来,忙于处理国内事务,一直没有去洛邑履行“卿士”的辅政职责,这下周平王可就不高兴了,心想你不来上班也就罢了,可是怎么从来也不给我送点烟酒糖茶之类的礼品?周平王一不小心钻了牛角尖,是越想越生气,干脆下旨免去了郑庄公的朝中职务,顺带收回了庄公长久不用的办公室当了杂货间。郑庄公得到消息后,觉得他也就是没按时去洛邑参加年终考勤而已,周王就因为这点事情当众开除了他中央委员的职务,这把自己武公老爹的勤王之功至于何地?!于是庄公怒气冲冲的乘着豪华轿子跑到洛邑,指着周王的鼻子一通教训,周王对这个堂兄弟又恨又怕,只好说那是个误会,是自己喝醉酒说的胡话,不算数的。为了消除庄公的怨气,平王提出让太子“观风于郑”,实际上就是让周太子去郑国当人质,庄公觉得周王可怜,自己也不能欺人太甚,于是也提出把郑世子留在洛邑,这样两家就互相交换了人质。(周天子和下属诸侯竟然“互质”,标志着周王室权威已经荡然无存。)
   在郑国的周太子肯定陷入了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境地,“观风”了几年就郁闷离世了。公元前719年,周平王逝世,他的孙子姬林接班,这就是周桓王。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桓王即位后,一想起自己的父亲在郑国的悲惨遭遇,就气不打一处来,于是没过多少日子,就仿照平王时的故事,又把堂爷爷郑庄公撤职了事。
   这下郑爷爷可是出离愤怒了,他对桓王这位侄孙也不再客气:趁着麦收季节,派部队抢先一步帮着周王把王田的麦子给收割了。郑爷爷倒是学雷锋做了好事,不过这样一来,可怜的桓王连饭都吃不上了,没办法,只好去向周围的诸侯们借粮食。郑庄公知道后,也大模大样的捐献了一千斤“天子牌”面粉,还特地声明:郑国世受国恩,如今天子亲自来要饭,惶恐之至,我们决定无偿提供特一级面粉,以解决吾王的温饱问题。年轻的桓王吃了哑巴亏,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决定以武力解决此事。
   公元前707年,做好准备的周桓王亲自统率三军(按古制,周天子本有六军,不过此时东周人少地寡,只拼凑起来了三军),然后联合卫国、陈国、蔡国三个小国的军队,杀奔郑国而来。周天子讨伐国内诸侯,这事要发生在西周,倒霉诸侯肯定早就把自己绑成个麻花似的出城投降了,不过现在连军队都凑不够数的东周,还能借此战恢复先前号令天下,不可一世的那种气势吗,各国国君都伸长了脖子拭目以待。
   郑庄公得知联合国军进犯的消息后,也不甘示弱,集中全国兵力进驻到濡葛以抗王师。两军接触后,郑庄公首先指挥军队冲击周王的左翼,左翼的陈国军队以前吃过郑国的亏,早就得了“恐郑症”,所以几乎是一触即溃,阵脚大乱。郑国军队由是自左翼突进,团团围住周王所在的中军。混战中,武艺并不高强的周桓王为了激励士气,亲自操起青铜板斧砍杀起来,虽然作秀表演成分大些,但是一时间还真是压住了场面。不过可惜的是,桓王所用的耀眼的天子仪仗和华丽的大马车出卖了他,郑国将领祝聃看准了那个笨拙的挥斧大叫的年轻人,抬手就射出了一箭。这一箭夹杂着愤怒、嘲笑、得意、无奈、畏惧等各种复杂的情绪和一个金属箭头,不偏不倚的射中了正在督战的周桓王姬林的肩膀。姬林懵然中箭了。周王居然中箭了!天子竟然中箭了!?周王部队见此情景后士气陡降,顿时溃败。郑周之间的濡葛之战,以郑军的大胜而告终,而周王室在这一战中,可谓是丢尽脸面,天子受伤,威名尽丧。从此以后,中国进入了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春秋时代。
   春秋初期,周平王东迁之后各国势力大致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中原地区不可能长期保持在和平状态,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均势必被打破,始作俑者就是郑国。郑国北靠黄河,西连洛邑,虽国土面积不大,但郑国国君是王室宗亲,又是周朝的辅政卿士,地位崇高;加上地处中原的中心,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还有国君郑庄公姬寤生政治经验丰富,智慧练达,所以在齐、晋、楚等大国没有发展苏醒之前率先成为中原强国,为周边诸小国所忌惮。濡葛之战后,郑国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行动。公元前706年,北戎入侵齐国,庄公派世子姬忽率军抗戎援齐,大败戎师。公元前705年,郑国纠合齐、卫军队向周王讨还血债,攻占了周室的 “盟”和“向”两个城邑。公元前702年,郑国联合齐、卫侵伐鲁国。到了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如愿以偿的和齐、卫、宋会盟,郑国此时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
第三章 春秋首霸--因人成事的齐桓公姜小白
   齐国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的封地(山东北部),向来为东方大国。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政变,当时的国君齐襄公被弑,国内乱成一锅浆糊。消息传开后,他在国外的两个弟弟姜小白和姜纠不谋而和的分别从莒国和鲁国出发,直奔国都临淄。显而易见,谁先到达目的地,谁就可以先入为主的被拥立为新国君。寒风凛冽,鲁齐国道上,姜纠被颠簸的马车震的七晕八素,大摇其头,他的家臣管仲看在眼里,心想要这样跑下去,我这位公子爷即使不得脑震荡,也得弄成肠粘连啊,于是对姜纠说:“公子您慢慢颠着,我拍马先走一步 ,赶到那条道上把姜小白射死再说。”说完一加马肚朝前一溜烟跑了。这边莒齐国道上,姜小白和家臣鲍叔牙驾着马车玩命的狂奔,鲍叔牙随着忽高忽低的马车轮子震动的节奏,抑扬顿挫的对小白道:“主公啊,虽说呢,这是呀,千里马,可是你,也不能,往死里,去跑啊。”小白发狠道:“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抹去创痕。总之,就是把千里马跑成死里马,我也要回家!”主仆正说话间,前面忽然跑来一马,马上坐着一人,人手拿着一弓,弓弦搭着一箭,箭头指着小白。姜小白见是管仲,心叫不好,电光火石间,只见那箭头如离弦之箭一样(废话)射了过来,正中他的肚子——上的腰带扣,小白急中生智,忙咬破舌头手舞足蹈的做朝天喷血状,在马上疾驰的管仲看小白“死状”甚惨,也就放心回去复命了。
   接到了管仲的喜讯,姜纠顿时放下心来,一路上游山玩水,在饱览了祖国大好河山并画像留念后,才悠哉游哉的进入了齐国边境。不过在边境上一听临淄里线人传来的最新消息,姜纠管仲彻底傻了眼,原来先回国的姜小白,在国君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六天了。俩人接报后赶忙调转马头,一马当后的退回鲁国去了。
   姜小白顺利的当上了国君,他即位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出兵讨伐帮助姜纠的鲁国。鲁庄公抵挡不住,只好把姜纠杀了求和,并把管仲引渡回了齐国。鲍叔牙听说后,入宫对小白说:“国君大喜啊,管仲回来了!”小白说:“果然是喜事,寡人一定射他N箭,为我的腰带和舌头报仇!”鲍叔牙摆手说道:“误会了,误会了,我问您,国君以后是想混日子呢,还是想干出点事业来?”小白说:“自然是干出点成绩来,省的老婆说我没本事。”鲍叔牙说:“这就是了,如果您想混日子,有我辅佐您就够了;如果您想干出事业来,非管仲辅佐不可。”小白说:“他这么神啊,这样吧,让他明天到我办公室来面试,看看他有什么本事。”
   第二天,管仲如约进宫,当着小白的面,讲的是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小白大为高兴,不但原谅了他的一箭之仇,还当场拜管仲为正卿,负责国内的行政事务,这项当时看来很仓促的任命,日后却证明是齐国霸业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
   管仲执政后认为,齐国要想强盛,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大关键。于是他发布了三条政令,第一、全国实行城乡统筹规划,让百姓各安其地,各守其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发展环境,使大家都变成革命工作的忠实螺丝钉;第二,扩大兵源,实行寓兵于农,兵民合一的政策,这样一来,别看齐国田间地头上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兄弟,其实人家都是身怀绝技的特种战士;第三,靠海吃海,鼓励发展制盐业,向各诸侯国出口精盐,不但赚取了大量外汇,而且谁要不老实,就对谁进行精盐禁运,直到把他嘴里淡出个鸟来求饶为止。这样随着以上诸条政策的提出和落实,齐国的国力就像是孕妇的肚子一样,一天天的膨胀了起来。
   齐国国力增强了,小白雄心也就勃勃了,于是他先拿有旧怨的鲁国开刀,公元前684年,齐国战车部队开始闪击鲁国,鲁庄公四战三败,被打的鼻青脸肿,被迫割地求和。过了三年,小白看鲁庄公有点可怜,就把他叫到柯城来开会。会上小白居高临下对着鲁庄公大笔一挥,你们鲁国的领土都还你了,鲁庄公听了喜出望外,赶忙作揖致谢不停,感激不尽。这次会议后,各诸侯国都开始称赞齐国有大国风范,小白的知名度也显著提高(诸侯们这是什么逻辑啊,竟然为侵略者鼓掌叫好),可怜的庄公就像现在被领导慰问的特困户一样,傻呼呼的成就了小白的政绩和名声。
   但是鲁国毕竟也是山东大国,小白不想过分的欺凌这个礼仪之邦,于是他把矛头指向了周围的乡镇级小国,在短短几年内相继吞并了郯、 遂、莒等国,据说臣服于齐国的小诸侯国达到了三十几个,齐国威名传遍了山东(有三十多个乡党委书记来上贡,是很不简单的)。公元前679年,国际政坛新秀姜小白在鄄城召开联合国会议,在会上被与会的宋桓公,陈宣公,卫惠公等国君一致推选为霸主,齐国的霸业从此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当上霸主的姜小白开始自重身份起来,认为如果再和以前像黑社会老大一样打打杀杀,实在是有失体统了,于是他叫管仲拿出个政治口号来装点门面。管仲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四字方针。“尊王”就是尊重橡皮图章周天子,谁要是对图章不敬,谁就是和他老姜过不去,这样一下子使得齐国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攘夷”就是打击近来日渐猖獗的少数民族入侵的行动,维护华夏诸侯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使齐国成为国际上的大救星。因为当时的形势非常严峻,在山戎,北狄等少数民族的打击下,“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缕”,而正是齐国这种“攘夷”政策,才使的中原诸侯转危为安。管仲这一口号适时而准确的提出,把齐国的霸业慢慢的推上了顶峰。
   当然了,如果刚提口号没实际行动,弄的像政协开会一样,诸侯们是不会真心佩服的。公元前663年,北边的燕国受到了山戎的袭击,燕庄公向小白发了鸡毛信求救,小白和管仲二话不说,亲自率领大军进入河北进行抗戎援燕。齐军和山戎部队在河北卢龙一带进行了大会战,山戎虽然强悍,但是齐国部队有马拉战车,打起仗在华北平原来像坦克一样横冲直撞,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木材洪流,再加上部队官兵怀着对山戎帝国主义刻骨的仇恨和对燕国人民的深厚情意,所以人人死战。横的怕不要命的,山戎人抵挡不住,死伤惨重,只好向北败退,齐燕联军获得大胜。燕庄公感激涕零,在齐军回国的时候,拉着伟大国际主义战士姜小白的手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深入到了齐国境内五十里。这时候小白忽然回过头对庄公说:“按周制,诸侯相送到边境即可,不能擅自进入对方的辖区,现在您已经违法了。”燕庄公满脸迷茫,心想我送人咋一不小心整成了犯罪嫌疑人了?小白看他不解,就拿出一桶竹简,拍着庄公的肩膀说:“现在我们要以尊王攘夷为我们行动指导方针,所以你要多看看这本《周礼》,这对尊王是很有帮助滴。不过今天这事没什么关系的,我现在就把这块地方送给你,这不就符合《周礼》了嘛。”傻傻的燕庄公被小白的博学和大度又一次感动了,于是回到国都后闭门研究《周礼》,直到看完书才知道,原来诸侯间私自割让土地也是违法的行为……
   不管怎么说,懂半部《周礼》的姜小白军事上还是很有一套的,齐国日后又联合几个国家共同击败了北狄,给受到北狄烧杀抢掠的卫国和邢国修建了新国都,使“邢迁如旧,卫国忘亡”,比今天的美国给中东送民主还来的实际,所以小白的国际声望日益见涨,如日中天。
   东方齐国四平八稳的坐上了霸主的宝座,南边楚国开始如坐针毡起来。楚成王见小白在国际上出尽了风头,而自己虽然统领着整个南中国,中原诸侯却老把他视为没文化的南蛮,想起来就有一股无名之火乱窜。不久,受了委屈的成王开始撒起泼来,不但大肆吞并江南小国,还连续三次猛揍处于中原腹地的郑国,兵锋甚至直指洛邑。这样一来,不但周天子吓得整天住地下室祈祷祖先保佑,华夏诸侯们也无不惊惶失措,抱头鼠窜。拯救中原自由世界不受“蛮化”伟大事业,就当仁不让的落到了超级大国齐国的肩头上。
   公元前656年春,众望所归的小白和管仲高举“尊王攘夷”的伟大旗帜,联合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联军,以高昂的斗志南下伐楚。楚成王发动全国部队相抗衡,两军在召陵相持下来。成王见对方势大,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先派屈完去谈判,摸摸对方的底线再做打算。
   屈完到达联军大营后,见到小和管白仲,施礼后说道:“咱们楚齐两国,好比一个是马,一个是牛,即使发起情来,两种动物也不会抱在一块互啃,可是怎么现在你们齐国牛却找我们楚国马来了?莫非得了疯牛病不成?我们实在是搞不明白啊。”(屈完不愧是谈判专家,第一句话就为我们贡献了风马牛不相及这句成语)小白听了哭笑不得,管仲赶忙接过话头说:“此言差矣,昔日周康王授权我们姜太公讨伐不听话的诸侯,有专讨之权,所以我们今天特地来贬你们敝国。”屈完一翻白眼:“那我们楚国有什么罪啊?”管仲义正词严的说:“你们不进贡包茅(可以做酿酒用的过滤器),我们周天子连祭祀祖先都快没酒用了,这难道是小罪不成?”屈完笑翻:“难道为了这几车茅草,你们就这么兴师动众啊。” 管仲一脸严肃,继续说道:“还有呢,四百年前,当时我们敬爱的周昭王率兵平定南蛮,结果他老人家不小心掉你们楚国的长江里淹死了,你们得负责任吧。”屈完没想到管仲列举楚国的罪不是什么僭号称王啊,发动不义战争什么的,而是近乎儿戏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样一来,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说辞一句也用不上。于是屈完索性也胡闹起来,说道:“昭王的死,不赖我们啊,你去找长江问罪吧。”小白听着两人幼儿园小朋友式的辩论,早就头晕目眩,这时忍不住拍案而起说:“都别罗嗦了,实话说吧,我们现在兵强马壮,想贬谁就贬谁,我说完了,屈大夫你还有什么意见!”小白这句话声色俱厉,拿出了霸主的气魄,挑衅的看着楚国的使者。屈完不为所动,哈哈一笑说道:“我们楚国难道是吓大的吗,我们以方城为要塞,用汉水当护城河,你们这些旱鸭子就算来的再多,又有什么可惧的!”小白想起周昭王的事情,不禁语塞,支支吾吾起来。管仲一看不好,马上宣布暂时休会,把小白拉进密室耳语起来。
   小白先是埋怨管仲在谈判中胡搅蛮缠,管仲说:“主公您不想想,现在楚国地大物博,国力雄厚,我们齐国深入敌境作战,根本没有必胜的把握。我之所以只说些不着边际的小事,那是想让我们两国都找个台阶下,各自罢兵了事。其实真要斗下去,对我们齐国的霸业是没什么好处的。”小白恍然大悟,说道:“你不早说,我刚才还以为你发烧说胡话了呢。就按你说的办吧。”
   于是齐国和楚国签订了召陵之盟,盟约中规定:齐楚互不侵犯,而楚国承认错误,决定以后每年按时给周天子进贡三车包茅草。小白的“尊王攘夷”的政策又一次取得了成功,中原诸侯无不感恩戴德,大唱颂歌。公元前651年,小白在葵丘召开大会,喝上酒的周天子也派人与会,对小白的造酒之功大加赞赏。葵丘会盟,标志着齐国的霸业终于达到了顶峰。
   公元前645年,85岁高龄的管仲去世,齐国霸业的总设计师和齐国人民挥手说拜拜了。姜小白顿时失去了主心骨,他稀里糊涂的任用了易牙、开方、竖刁三个阿谀谄媚之臣执政,朝政腐败,国力开始衰退。公元前643年,78岁的春秋首霸姜小白本人也因病逝世,而他的五个儿子在那三个奸臣的鼓动下,为夺君位互相厮杀起来。伟大霸主姜小白的遗体在屋里慢慢腐烂变质,以致成了蛆虫的乐园也无人问津。而齐国的霸业从此也像他的遗体一样不可救药的衰败下去,终春秋之世,再也没有重塑桓公时候的辉煌。
第四章 另类霸主--迂腐可笑的宋襄公子兹甫
   宋国是商纣王庶兄微子的封国,首府在今河南商丘。微子和周室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作为武王开国时的统战对象,他的爵位甚高,是公爵,这比姜太公的侯爵还要高一个档次。春秋时期,东周王室衰微、天下乱像已现,爵位崇高的宋国国君们觉得在诸侯中扬名立万的时机已经成熟。公元前650年,宋襄公即位,过了七年,他在环顾宇内,远眺四方后,更是兴致勃勃的认为,如今时机已经成熟到了可以称霸诸侯的程度,并且瓜熟蒂落,顺理成章,因为他手里掌握并挥舞着宋国霸业之瓜的摧熟剂—— 齐桓公的儿子姜昭。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逝,他事业心很强的儿子们马上发扬了公平竞争的精神,放着老爹的遗体不闻不问(忠孝难以两全嘛),先互相攻杀起来,齐国陷入了内乱。宋襄公得知消息后,敏锐的感觉到炒作自己成名的机会来了,过了几天便把在宋国留学的姜昭找来谈心。见了姜昭,襄公关心的问:“小昭啊,毕业了有什么打算?” 姜昭一脸无奈:“现在兵荒马乱,就业困难,我还没有着落呢。”襄公说:“别灰心,我早看出你是个人才,要不你能当一代霸主姜小白的儿子嘛。”姜昭心想:都说老宋有点迂,现在看来,好像还有点蠢。正想着,只听襄公又说到:“如今你爸去世了,我个人认为,你不如回国接你爸爸的班算了。”姜昭听了喜出望外:“那您肯帮我吗?” 襄公说:“这个自然,如果你答应的话,我派兵护送你回去即位。” 姜昭自然没有不答应之理,于是公元前642年,助人为乐的襄公联合几个小国的军队,抬着姜昭杀入临淄,把他扶上了国君的宝座。
  
   宋襄公顺利的安定了超级大国齐国的局势,在姜昭不遗余力的吹捧下,立马雄心万丈起来,仿佛宋国在他的领导之下一夜之间成了诸侯中最超级的特级大国。过了几年,自我感觉良好的宋襄公仿照齐桓公称霸时的惯例,准备在盂城召开诸侯会议,让与会诸侯正式投票选举他为霸主。公子目夷知道后,竭力反对此事,他劝柬襄公说:“国君您忘了,三年前我们召集诸侯来帮助姜昭即位,结果来了几个?” 襄公一摆手说道:“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几多风雨,如今我们宋国也已经是今非昔比。” 目夷忧心忡忡的说道:“我国说到底是个小国,争霸没有好处的。” 襄公怒道:“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宋国即使是小国,我们也是小而强大!何况这次我们邀请齐楚两国与会,不怕诸侯不来。” 目夷苦笑道:“齐楚与会,那诸侯会选您当盟主?” 襄公自信满满:“我查阅了齐桓公九合诸侯的资料,发现了一个真理,就是谁发起会议,谁就会当霸主!” 目夷见劝阻不了,只好退而求其次:“那您开会的时候,得多带些兵马以防不测。” 襄公用纯洁的眼神看着目夷,不解的问道:“我们到底是去开会,还是去开战?我看多带和平鸽才是正理。” 目夷听了冷汗直流,仓惶出宫去了。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坐着华丽的马拉大车,带着下笔如有神的史官,心满志得的去盂城主持召开会议。会上,不出目夷的所料,各诸侯国迫于楚国强大的实力,纷纷表态拥立楚成王为盟主。宋襄公看到这个结果急了,气呼呼的在会上据理力争,楚成王瞧他面红耳赤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干脆命令埋伏在附近的楚国士兵冲进会场,以破坏选举结果的罪名逮捕了宋襄公,并押回楚国软禁起来。直到过了几个月,在齐国和鲁国的求情调解下,楚成王才把宋襄公放归回国。
  
  
  
   刑满释放的襄公回到国内大骂楚国不讲信义,整天嚷嚷着非要报仇不可。公子目夷看着焦躁不安的襄公,不禁对左右说:“祸犹未也。”(宋国遭殃的日子还在后面呢)。不久,郑国的郑文公对楚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双方签订若干友好条约。宋襄公知道后,脆弱的心灵又遭受了打击,恨的牙痒痒,心想楚国刚羞辱了我,你郑国就去抱他的大腿,明摆着不把俺老宋放在心里!公元前638年夏,怒气未消的宋襄公举兵伐郑,郑文公向楚国求救,楚成王接报后,直接派军攻打宋国老家,宋军不得不回防,双方在泓水相遇,让宋襄公名垂青史的泓水之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两军隔岸布阵完毕,楚军统帅看着峨冠博带、四处张望的宋襄公就忍不住发笑,又见对方人少,便没把宋军放在眼里,相持了一会,就果断的下令楚军渡河进攻。陪同作战的公子目夷观察到情况后,马上对襄公说:“国君,楚军托大,白天过河,咱们正好出击痛打落水小狗。” 襄公怜悯的看着楚军,说:“不行啊,这样趁人之危,不是君子所为啊。”过了不久,楚军渡河完毕,正在乱哄哄的排兵布阵。目夷又劝襄公说:“国君,楚军自负,临阵磨枪,咱们正好出击痛打无头苍蝇。” 襄公博爱的看着楚军,说:“不行啊,这样浑水摸鱼,不是先贤所为啊。”君臣说话间,身经百战的楚军已经排好阵型,如绝堤之水一样冲杀过来。宋襄公高兴的喊道:“好了,这下可以公平痛快的一决雌雄了!”不过襄公还没高兴完,就只见自己的军队也如绝堤之水一样——溃败下来。襄公撤退时不小心被一只利箭射伤了大腿,幸亏公子目夷死命保护,才顺利的逃出了战场,这一战宋军大败,死伤甚重。两千五百年后,伟大的毛泽东同志读史至此,愤然批示道:宋襄公是蠢猪式的军事家。于是宋襄公随着这句最高指示而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著名人物。
  
   宋襄公逃回商丘后,首都群众情绪高涨,举行示威、静坐等非暴力活动,以指责他不会打仗,丧师辱国。公子目夷进宫视疾,把干部群众的意思委婉的告诉了襄公。襄公不以为然,一边揉着大腿,一边呲牙咧嘴的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我这个君子在战场上,不伤害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花白的老人,不把敌人逼进绝境。如今虽然惨败,但我们没有攻击过没做好战斗准备的敌军,这不正说明了我仁义的君子风度嘛)。目夷气极反笑,大声说道:“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这样还打什么仗,不如直接投降人家算了!)。仁义的襄公听了后,艰难的摆了摆手,打发目夷回去了。
  
   公元前637年,受伤大半年的宋襄公死于伤口并发感染,结束了他可怜可笑的一生。其实就宋襄公本人来说,他的确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个人品德无可厚非。但是在春秋乱世中,他不切实际的空谈古时君子风度,为守迂腐的信条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处处被动,并且把仁义滥用在敌国甚至是敌军身上,以至数次受辱,这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其实终襄公之世,他都没能成为真正的霸主,至于以后谁能接替齐桓公,率领华夏诸侯压制强大的“南蛮”楚国呢,让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了古时富饶青翠的黄土高原吧,因为那里即将雄起一个伟大的国家——盛哉强晋
第五章 称霸中原--大器晚成的晋文公姬重耳
   晋国是周成王弟弟姬叔虞的封国,首府在山西绛城。当年成王即位后,由于年幼,经常和姬叔虞玩过家家的游戏。有一天,小哥俩玩的很高兴,成王小朋友童颜大悦,随手拿起一片梧桐叶子递给叔虞,要封他为诸侯。随行的大臣立即必恭必敬的记载下来,成王吓了一跳,说这是闹着玩的,不算数。大臣严肃的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成王汗,于是晋国就被这一片小小梧桐叶催生了出来。
  
   齐桓公笑傲诸侯的时候,晋国那时候的国君是晋献公。晋献公在位期间,晋国张开血盆的饕餮大口,大肆吞吃周围的小国,国土面积扩张了近一倍。献公晚年,宠爱小老婆骊姬,为了立她生的儿子奚齐为世子,硬是把原来的世子申生给逼死了。献公其他的儿子看到骊姬杀伤力太强,于是各自带着自己的亲信出逃,其中老二姬重耳撒腿跑到了翟国,老三姬夷吾奋力跑到了梁国,俩人被迫进入了政治生涯的潜水期。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病逝,久经考验的老干部荀息遵照他的遗嘱,辅助奚齐即位。但是大夫里克对献公废长立幼行为颇为不满,决心予以纠正,于是趁给献公发丧时派人杀死了奚齐。不屈不挠的荀息又辅助骊姬的另一个儿子卓子即位,不过卓子在给奚齐发丧时又被人杀了,(荀息看来是个很差劲的保姆),后来里克还干脆杀了造人机器骊姬。在一连串的打击下,荀息终于神经崩溃,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完成献公的心愿,只好举剑自杀,到地下请罪去了。
  
   里克很血腥纠正完献公的错误后,派人请姬重耳回来即位。姬重耳见到来使后,担心回国会受到权臣的挟制,于是推说自己没有遵守孝道,老爹活着时候跑去了外国,老爹死了也没回去奔丧,所以现在没脸回去了。里克于是又派人去请了姬夷吾,夷吾在秦国国君秦穆公的保护下回国,即位为君,这就是晋惠公。
  
   晋惠公登基七年后,总挂念着在外流浪的重耳,为了使自己的哥哥不再在异国受罪,他派出大内高手去翟国寻访。临行前,惠公嘱咐这位高手中的高高手说,找到我亲爱的哥哥后,务必早日使他早日脱离无边苦海,到达幸福的彼岸。重耳耳朵灵,得到消息后连忙召集亲信开会,在杀手没到之前,大家终于研究出了结果,决定去投奔东方霸主齐国。重耳一行惶惶如丧家之犬,长途跋涉了几个月后,衣衫褴褛的进入了临淄。晚年的齐桓公倒是非常好客,热情接待了他们,不但五天一大宴,三天一小聚,还给重耳娶了齐国公族的漂亮姑娘为妻。乐不思晋的重耳在齐国的温柔乡一待就是七年,似乎有了永久移民齐国的倾向。这下随行的赵衰、狐偃等人急了,他们见桓公死后齐国衰弱,已经无力帮助重耳返国,于是逮着个机会把他灌醉,绑架似的把他放到大车上,一群人以比邮政专递还快的速度连夜离开了齐国。
  
   重耳醒来后,无奈的接受了命运和随从的安排,又开始了漫无目的的流浪。一行人从临淄向西南进发,进入了曹国(山东定陶),曹国国君曹共公是个偷窥狂,他听说重耳是“重瞳,骈胁”,(眼里有两个瞳孔,肋骨粘连在一起),顿时来了兴趣,于是在重耳洗澡的时候目不转睛的偷看,重耳发现后又恨又怕,住了没几天便匆匆离去。车队继续蜿蜒向西南,进入了河南地区的宋国。仁义的宋襄公虽然大腿上的伤口正在发炎,但还是隆重的接待了他们,重耳在宋国得到补给,吃饱喝足后,继续朝西进入郑国。郑国国君郑文公最近和楚国打的火热,恨不能脱北入南,所以一听说北方的穷亲戚来蹭饭,就厌恶的不行,他派人在城门口竖了一个“流浪乞讨人员不得入内”的大木牌,将重耳拒之门外。重耳碰了个大钉子,便折向南边,到达了楚国。
  
   楚成王以诸侯的礼节迎接重耳,重耳觉得自己承受不起,赵衰对他说:“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重耳一想也有道理,虽然别人常常把他当流浪汉,可是自己万万不能自轻自贱,于是坦然受之。在盛大的欢迎宴会上,楚成王问道:“子即返国,何以报寡人?”重耳说:“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贵国波斯登羽绒服,南极人雪戎衣等什么样的希罕玩意都有,我不知道拿怎么东西报答您啊。)成王笑了:“虽然,无以何报?”(难道你真是来吃白饭的啊。)重耳说:“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我就先开个空头支票哄哄你吧。)成王听了哈哈大笑,于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宾主你来我往,构抽交错,满意而散。
  
   这边重耳在楚国大吃大喝,吃嘛嘛香,晋惠公在晋国却茶饭不思,不久便滴水不进的病逝了。不久,一生热衷于晋国慈善事业的秦穆公派人来楚,要接重耳回晋国即位。公元前637年,在外流浪了十九年,饱经世态炎凉的62岁的姬重耳,终于完成了人生给予他的全部试炼,在晋国绛城登基,这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晋文公。
  
   重耳即位后,为了使晋国的国力尽快的发育成熟,进行了若干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尚贤赏功。重耳打破了以血缘亲疏来使用人才的惯例,奉行近亲也不如近邻的政治原则。他对跟随他流浪的赵衰、狐偃、贾佗、魏武子等栋梁之材大加封赏,积极培植非姬姓的新兴贵族势力,从而使贤者居首,保持了晋国统治集团的蓬勃向上的朝气。同时实行政军合一的原则,诸军将佐既是掌握军队的军事统帅,同时也是参与决断国家政事的文职官员(所有的政治局委员同时兼任军委委员),这样不但使国家公务员职数减少,不养闲人,而且保证了政府机关运行高效,减少了矛盾。(不过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几百年后,士大夫家族势力超过了国君,最后晋国竟然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事,当然这是后话。)经过这些改革,晋国在众位新贵热火朝天的建设下,很快的跻身于一流强国之列。公元前635年,文公初试牛刀,平定了周王朝的内乱,晋国初露锋芒。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继续对外扩展自己的势力,派令尹子玉讨伐宋国,宋成公(宋襄公的儿子)向晋国求救。晋文公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楚国的仆从国——卫国,希望吸引楚军撤围来攻,不过一代名将子玉对这种小伎俩不屑一顾,还是猛攻宋国国都商丘。晋文公见调动不了楚军,又攻打另一个仆从国——曹国,并派人通知齐国和秦国,要求两国共同出兵遏制南蛮。在文公攻破曹国,活捉偷窥狂曹共公后(曹公公,呵呵)子玉终于沉不住气了,哇哇大叫着率领疲惫的楚军直扑晋军,要和文公决一死战。晋文公履行自己的偌言,指挥晋军北撤三舍(90里),到达了城濮地区,在汇合了由陕西和山东南下的秦齐两军和北上支援的宋军后,列阵以待,著名的城濮之战进入了倒计时。
   公元前632年4月,子玉率领楚军和陈、蔡、郑、许同盟军到达战场,而他的对手,正是晋、秦、齐、宋中原四大强国组成的联军,这场代表了春秋时期最高水平的战争,终于爆发了。两军对垒后,晋军元帅先轸把自己下军部队的马匹蒙上老虎皮,首先进攻楚军的右翼“陈、蔡”的部队,陈、蔡两国国小兵弱,战斗力不强,但是奔跑力出色,这时见到对方驾着“老虎”猛冲过来,二话不说扔下武器,立即前队转后队,撒开脚丫一溜烟的跑将起来,速度快的连晋军的战车都追不上。观战的子玉发觉右翼溃败,连忙命令左翼军队猛攻晋军的上军,晋上军统帅狐毛(好有创意的名字)假意后撤,让楚军深入阵中,然后又突然向前,联合自己的中军以二敌一,把楚军放在案板上一阵砍瓜切菜。不多一会,子玉看着自己的左右两军就这么烟消云散了,只好下令中军撤出战斗,子玉在回国后自杀,楚国遭受重创。城濮之战,中原联军获得全胜。
  
  
   晋文公一战成名,城濮之战注定要载入史册,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胜利,更为重要的是,它的结果,维护了中原华夏诸侯迫在眉睫的亡国之忧。自从十年前齐桓公病逝以来,楚成王笑傲天下无敌手,攻城略地,锐不可当,并打的继任霸主宋襄公狼狈而亡,中原诸国纷纷成为楚国的势力范围。晋文公在这千钧一发的历史关头,力挽狂澜,扭转乾坤,拯救了中原黄河流域文明,抑制了强楚北进的战略,实现齐桓公、宋襄公的遗愿。而雄才大略的楚成王在经营北方十几年后,自此一招不慎,全盘皆输,楚国逐鹿中原的梦想,也暂时受挫,不得不收敛起来。
  
   当年五月,国际大救星兼大明星晋文公在践土召开诸侯国会议,他把天子周襄王都喊来了。会上,晋文公向天子敬献战利品:一百辆楚国主战战车(四马力)、一千名楚国士兵(解除武装的)。周天子看自己一下子成了一千名壮汉的奴隶主,没白来开会,真是喜笑颜开,于是对晋文公进行了回礼:装饰黄金的大马车一辆(当时的加长林肯),精美的弓和箭若干,美酒一桶,玉勺一对,以及三百名虎贲(私人保镖)。晋文公拜谢后,周天子又写了一篇《晋文侯命》,收入国家档案馆珍藏,以表彰重耳的功业。这些礼节完成后,诸侯们山呼万岁,载歌载舞,一致推举姬重耳为盟主,“东方红,太阳升,中原出了个晋文公”,继齐桓公后,华夏诸侯的又一个霸主诞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晋国建立的不是齐桓公式人亡政息的短期霸业,而是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晋文公在政治上的改革,为晋国储备了大批高质量的军政人才,由于后继有人,晋国在文公去世后,依然是国际社会上的超级大国。晋国疆域最大时,占有山西全省,河北、河南大部、陕西东部,以及内蒙古南部。而正是因为有晋国雄立北方,中原民族才不被楚国吞并。晋国还灭掉了很多狄戎之族,促进了民族进一步的融合。不仅如此,晋国为了牵制楚国,在它的后院江浙积极的扶持吴越两国,把中原文明传播到了那时连轮子都不会使用的东南地区。由此可见,晋文公功业大大超出了齐桓公,晋国也不愧是春秋第一强国——盛哉强晋!
第六章 独霸西戎--奋发有为的秦穆公赢任好
  
   秦国是周王朝弼马温非子的封国,首府在雍城。非子是周孝王时期的养马大王,他把孝王的马喂的膘肥体壮,油光发亮。周孝王很高兴,于是把他作为专业拔尖技术人才来看待,赐给他秦地作为封邑,号称秦嬴(就像现在把人称作劳模一样)。秦嬴非子虽然有了封地(其实就是一个村),但是没有爵位,所以还算不上诸侯。到了周平王时迁都时,村长秦襄公(这位英雄村长的名字已不可考)带着几百号村民联防队员一路护驾,忠心耿耿,周平王一高兴,便赐给了襄公爵位,“秦始列为诸侯”。后来周王顺水做人情,把被犬戎侵占的岐山之地分封给他,表示任由其讨伐。秦襄公回村后,拉起一支民兵武装,从此战斗在陕西的黄山黄水间,慢慢的开辟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秦国。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赢任好即位,穆公即位当年,便“自将伐茅津,胜之。”回国后,人们都称赞穆公英明神武,风流倜傥……(下略三百字)。其实穆公心里也是有苦衷的,那就是秦国当时缺乏人才,所以自己才“自将”。“要是能找到像样的人才,我还用的着自己发飙吗?”赢小伙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样说着梦话。的确,秦国和其他称霸的大国比起来,的确有很多先天不足,最大问题在于,秦国的祖先地位太低,立国太晚,所以号召力不强。在其他大国中,齐国是开国元勋的封国,宋国是前朝殷商的领地,晋国是王室宗亲的强藩,随便哪一个国家拉出自己的祖先来,都比秦国的弼马温老爷爷强千百倍。再加上秦国处于少数民族的包围中,中原诸国经常老眼昏花,不加辨别的对其“以夷狄视之”,周天子也没兴趣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所以秦国慢慢的成了春秋时国际社会的非洲地区,虽然发了无数竹简的招聘广告,人才的影子却还是没见着一个。
  
   不过秦穆公在郁闷了五年后,终于碰上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从一群奴隶中抢救性的挖掘出了70多岁的老年才俊——百里奚。百里奚原本是虞国的老干部,后来虞国被晋献公毫不讲理的给吞并了,于是百里大爷也就被开除出了公务员队伍,成了任人宰割的奴隶,被送往楚国参加人口买卖大会。在楚国广交会上,年老体弱的百里奚肯定属于打三折或者买二送一那个“一” 之类的商品。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自己竟然会被神秘买家用五张羊皮买下,并坐着华丽的大马车日夜兼程的被送往秦国。百里奚到了秦国见了两眼喷火,求贤若渴的秦穆公才知道,原来有人向这位秦国国君推荐了自己。老年人通常比较狡猾,一见面,百里奚首先对穆公说:“臣亡国之臣,何足问!”(先把这事情说开,免得以后不高兴时,你拿它对我进行人身攻击。)穆公陪笑道:“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给你戴顶高帽先。)百里奚高兴起来,于是坐下来对穆公打开了话匣子:“我给你说啊,那个……”,这一说不要紧,整整说了三天三夜,“语三日,缪公大悦,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奚顺利的通过了面试,直接坐上了秦国二号人物的位置。(比二千五百多年后的王洪文同志厉害多了。)
  
   百里奚当了五羖大夫后,又向穆公推荐了自己的死党,另一个老头子蹇叔,穆公问,蹇叔有什么本事?百里奚很智慧的答道:“他水平高不高我不知道,但他是我指路的明灯和崇拜的偶像。”(蹇叔贤而世莫知,……吾用其言,得不诛,……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百里奚说完,问道:“要不要请他来面试?”穆公心想,您就能说三天三夜,那您的指路明灯还不得说一千零一夜啊,于是婉言谢绝了面试的请求,不久“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秦国的核心领导层挂牌成立了。
  
   据《左传》记载,两位外来从政人员是对穆公这样说的:“国君啊,你们秦国,哦不,是我们秦国,群山众多,起伏不平,这样可以攻守自如啊。”穆公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心想穷山恶水的环境经他们说出来,倒成了旅游胜地一样。两位老人说完理论,又接着说实践:“从前周文王就在这里发家,所以此地风水极佳啊。”穆公听了前任房东的奋斗事迹,顿时觉得热血沸腾起来。老头们趁热打铁,对年轻人提出了要求:“您只要安抚人民,让百姓们多生孩子少种树,然后聚集起粮食来,先向西攻打犬戎,把犬戎人民从水深火热的原始社会中拯救出来。这样当解放战争打完后,我们就可以守住东边,关起门来独霸西垂。”他们看着目瞪口呆的穆公,继续描述美好的前景:“如此一来,我们就立于不败之地,一旦中原诸侯衰微,那秦国长驱东进,则霸业可成矣!”这一段话说完,穆公听得早已留下了幸福的哈喇子,于是从此以后,穆公就整天在宫里听这俩狼狈为忠的老头的治国之道,流的不亦乐乎。(几百年后,孟子总结“百里奚举于市”这个现象,写出了传世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病逝,晋国发生了骊姬之乱,晋献公在外流浪的儿子姬夷吾要求他大舅子秦穆公辅助他即位(夷吾的姐姐嫁给了穆公),并许诺事成之后割让河西五城。秦穆公于是派主战兵车护送姬夷吾回国。夷吾如愿以偿的当了老大后,秦大舅欢天喜地的派使节去接收土地,使节到了晋都,拜见了夷吾,提出了此事。健忘的姬夷吾一听此事,笑了起来,他对大臣们说:“有这么一回事吗?”众大臣头摇的像波浪鼓,其中一个大臣说道:“这事即使是真的,也不能算数,因为当时国君您不是咱们晋国的法人代表,怎么可以私自变卖本国的资产呢?”(“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秦国使节碰了一鼻子灰,在晋国君臣的偷笑中垂头丧气的回国了。不久,晋国发生了灾荒,夷吾厚颜无耻的要求秦穆公救济,穆公觉得:“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就像我们今天对待日本一样,认为广大日本人民良心大大的好。)于是开仓赈济。说来也巧,过了一年,秦国也发生了饥荒,穆公依葫芦画瓢的派人去晋国搞慈善募捐。姬夷吾抹着油光发亮的嘴说:“我们也没粮食啊。”不但不给粮食,反而乘机派兵挑起边境摩擦。秦国广大干部群众无不义愤填膺,甚至连晋国人民也觉得国君做的太过分了。
  
   公元前645年,憋着一肚子气的秦穆公率军讨伐晋国,生俘了在战场上骑着宠物马指挥作战的姬夷吾。后来夷吾在其姐姐的搭救求情下,留下太子姬圉做人质,才被释放回国。秦穆公对姬圉其是很不错,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过了几年,姬夷吾病重,姬圉怕国内的其他兄弟抢班夺权,招呼也不打一声,甩下老婆就秘密回到了晋国即位。秦穆公被夷吾父子接连开涮,忍无可忍,干脆去楚国接回了国际知名流浪人士——晋献公的二儿子姬重耳,派兵护送他回国,打败姬圉即位,造就了春秋第三位霸主——晋文公。
  
   秦穆公前半生之所以一直积极的干涉晋国的内政,拥立新君,并与其结为“秦晋之好”,其实是想通过晋国来插手中原事务。不过晋文公即位后的表现令秦穆公大跌眼镜,晋国不但在他的治理下成为霸主,而且百年来国力一直在顶峰遥遥不坠,晋国反而成为秦国称霸中原的主要障碍。于是秦晋两者的矛盾不断激化,终于爆发了几次大规模战争,互有胜败(其中殽之战还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但是总起来说,秦国综合国力不强,基本上处于战略劣势,无力冲破晋国的封锁,于是秦穆公只能转而向西发展,拿少数民族开刀去了。(看来穆公这时候才完全相信了二位老大爷的话)
  
   当时秦国周围的少数民族众多,最盛的一支当属绵诸(甘肃天水附近),他们这个部落首领已经强大到称王的地步。有一天,正在吃肉的绵诸王听人说秦穆公比较有本事,国内的肉比他的还多,不禁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意思,便派大臣由余去秦国打探一下。由余到了秦国后,穆公向他炫耀的展示了首都雍城的市政建设、道路规划和积聚的吃不完的粮油茶蛋。由余看完后笑了,说道:“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说白了啊,您这都是一些扰民的形象工程罢了。)秦穆公吃了一惊,问到:“我们中国礼法完备,还经常闹内乱,你们绵诸是怎么发展的啊。”由余得意的说道:“(夷狄)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大概类似于顺其自然的无为而治。)穆公更加惊讶了,没想到少数民族中也有见识如此的人才(尤其还这么年轻。)
  
   第二天,秦穆公不误忧虑的对内史廖说:“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咱们邻国有强人啊,我都睡不着觉了。)内史廖问明情况后说:“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您别被他吓唬住,绵诸王的无为而治,说得好听,其实是因为没见过什么大世面,等咱们对其进行先进文化入侵,既送玩物又送美女,他尝到甜头后,就不会听由余的鬼话了。)穆公大喜,于是照办。果然过了不久,由余同志就被沉迷酒色的绵诸王炒了鱿鱼,回家待岗去了。穆公提着礼物去高薪聘请他,“由余遂去降秦”。
  
   秦穆公得到了由余后,“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公元前623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周天子听说后,派人送金鼓给穆公,实际上承认了秦国在西方的霸权,春秋时期第四位霸主正式诞生了。
  
   不过秦穆公建立的也是短期霸业,因为在他死后,许多高级人才都被野蛮的殉葬(共177人,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车家三良),导致秦国四十年人才积累一夜而空。(“秦穆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再者就地缘政治来说,秦国西面北面是高山荒漠,东面被超级大国晋国封锁(连函谷关都在晋人手里),南面又被另一超级大国楚国所压制,所以已经没有了发展的有利空间。而秦国的第二次兴起,要一直等到战国中期以后,另一位外国高级人才商鞅的到来才能实现。
第七章 霸绝天下——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熊侣
  
   楚国人是黄帝之孙高阳的后代,在远古时期,由于他们的祖先重黎钻木取火的技术高超,百钻百中,于是被任命为“火正”(供火局局长)。重黎上任以后,四处放火,政绩突出,“甚有功,能光融天下”,所以帝命曰“祝融”。到了西周时,成王把重黎的后代熊绎封于楚,首府在丹阳,熊绎便成了楚国的开国之君。
  
   经过西周和春秋初期长时间的吞并战争,楚国在楚成王的统治时期,已经吃饱喝足,雄霸南方。春秋首霸齐桓公死后,楚成王更加耀武扬威,吓的华夏诸侯奔走呼号,日夜不宁。一直到了公元前632年,不可一世的楚成王才被如圣诞老人下凡般的晋文公在城濮敲了一闷棍,眼冒金星的回到南方休养生息去了。
  
   城濮之战七年后,年老的楚成王看自己的太子熊商臣越来越不顺眼,原因是商臣“蜂目而豺声”,于是想立自己明眸皓齿的小儿子熊职为太子。熊商臣得知消息后,赶忙和自己的老师潘崇商量。老奸巨猾的潘崇一步一步的开导他,先问:“能事之乎?”商臣曰:“不能。” 潘崇又问:“能亡去乎?”商臣曰:“不能。”潘崇笑了,压低声音说:“能行大事乎?”商臣眼睛一亮,曰:“能!”于是这年十月,商臣派兵冲进宫中,拔出利剑对成王说:“立太子又不是选模特,我看你老糊涂了吧!”成王一看形势不妙,想拖延时间,他对商臣说:“让我吃一顿最后的晚餐吧,熊掌怎么样?”(据说煮熟熊掌需要N个小时。)商臣冷笑,塞给他两只黄瓜,成王见他不听,只好“自绞杀”。商臣弑父自立,这就是楚穆王。楚穆王在位期间,楚国继续扩张,先后兼并了三个小国,为楚国的进一步兴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元前612年,楚穆王病逝,他的儿子楚庄王熊侣即位。庄王即位后,有三年时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仿佛他继承的不是国家君位,而是政协主席。庄王为了一心一意的沉缅声色,不受国事的干扰,还专门对大臣们打了预防针,说:“有敢谏者死无赦!”不过楚国朝中向来不缺乏具有逆反心理的人,有一天,大夫伍举心血来潮,肾上腺激素大量分泌,决定玩个极限运动,遂冒死进谏。他入宫拜见了庄王,只见庄王像个夜总会的新新人类一样,“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锺鼓之间”。伍举说:“大王啊,忙着哪,别累坏了身体,要不我给您出个谜语助兴吧。”庄王说:“行啊,只要不是包月制就行。”伍举比划起来:“咱们楚国有一种鸟,它三年时间都不飞不叫,您说它是什么品种啊?”要是庄王去过非洲,他肯定猜是鸵鸟,但是那时他只能认为伍举是在说自己,于是庄王装模作样的想了想,豪迈的说道:“此鸟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神州六号?)伍举知道庄王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便欢天喜地的退下了。
  
   要按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记载,那时候庄王就要励精图治了。其实不然,庄王在伍举进谏后,反而“居数月,淫益甚”。另一个大夫苏从受不了了,又跑去进谏,苏从没幽默细胞,不会讲谜语,直接说道:“大王您到底什么时候起飞?”庄王一听,心想话挺冲啊,他扳起脸来吓唬苏从:“若不闻令(谏者死)乎?” 苏从心想您那一套过时了,伍举不就没死嘛,我现在玩的就是心跳,他大义凛然的说:“杀身以明君,臣之愿也!”庄王哈哈大笑,“于是乃罢淫乐,听政,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任伍举、苏从以政,国人大悦,是岁灭庸。
  
   该怎么理解庄王三年不理朝政这个现象呢,我个人认为,庄王可能是在这三年中间韬光养晦,养精蓄锐,于日夜淫乐的表象下暗中考察群臣的贤愚忠奸;或者当时朝中有专权的大臣,迫使庄王不得已采取自污的手段麻痹权臣,然后伺机剪除。不管怎么说,庄王一听政,就“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显示了他对朝政早已了如指掌,心中有数,。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从此摆脱羁绊,飞将冲天!
  
   楚庄王顺利起飞后,楚国加紧对外用兵,先后灭掉了庸国和周围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公元前606年,楚庄王趁晋国内乱,发兵远征陆浑戎人(今河南嵩山地区),击败他们后,庄王索性陈兵洛邑,在郊外举行了军事演习。可怜的周定王龟缩在防空洞里,哆哆嗦嗦的派大夫王孙满前去“劳军”。王孙满到了楚军大营后,楚庄王不怀好意对他说:“听说洛邑里面有昔日大禹铸的九鼎,我们搬来当锅行不行?只是不知道有多重啊?”王孙满不卑不亢,说道:“以前周成王曾经算过卦,卦像上显示周朝当传国七百年,现在周天子虽然没有了绝对权力,但是天命没有改变,所以鼎的轻重,不是您所可以问的。”楚庄王碰了个软钉子,自我解嘲的说:“你们那个鼎没什么稀罕的,我们战士们的长戟上一人拿下块青铜来,铸造九九八十一个鼎都没问题。”庄王遂班师回朝。其实从保护文物的角度来看,当时还不如让楚庄王把鼎搬回楚国去,因为东周到了周赧王时,王室由于财政困难,债台高筑,赧王竟然把九鼎一个个融化了铸成铜币还债了,所以尊贵无比的九鼎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不过兴许你家收藏的铜钱上就有九鼎的成分在上面噢。
  
   楚庄王问鼎中原后,率领大军返回国内,铲除了独断专行的若敖家族,进一步巩固了王权。在讨灭若敖家族后,庄王特意举行了庆祝宴会,君臣兴高采烈的一直喝到了天黑。入夜后,庄王命人点上宫灯,搞起了烛光晚宴,为了突出情调,又特意把自己的小妾许姬请出来为众大臣倒酒添菜。许姬是个著名的美人,身材苗条,美艳非凡的她在摇曳的烛光中轻盈穿插,在凉爽的秋风下翩翩起舞,每一个动作无不撩拨着众位男性大臣的神经末梢。就在这酒酣耳热的时候,外面忽然吹进了来一股凉风,把灯都吹灭了,大家眼前顿时一片漆黑。一个喝高了的大臣终于忍耐不住,伸出咸猪手狠狠的摸了许小姐一把。(至于摸的是脸蛋、乳房还是大腿和屁股,根据现有历史资料,已经不可考证了。)许小姐急中生智,扯断了该色狼的帽缨,把帽子一下抓在手里,然后跑上主席台告诉了庄王。她对庄王说:“大王,您快命人点灯,好抓住那个没带帽子的坏蛋!”没想到庄王听了后,大声对台下说道:“先不要点灯,我看大家不如都把帽子都摘下来,咱们在黑夜里喝个痛快!”这样一来,就不知道是谁酒后乱性了,庄王大度,可见一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时候还是装些糊涂的好。)
  
   公元前598年,陈国发生了桃色命案,国君陈灵公被杀,庄王闻讯后,派出维和部队进驻陈国。楚军平定陈国的叛乱后,兼并了陈国,把其改为了自己的一个县。大臣们都来祝贺庄王,唯独申叔持有不同政见,他说道:“假如一头牛践踏了庄稼,那我们把牛牵走就行了,何必把牛杀了呢。现在我们以道义的名义去帮助陈国,结果却兼并了它,以后楚国还怎么号令天下?”庄王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于是“乃复国陈後”。这样一来,陈国更加死心塌地的傍上了楚国,几乎成了楚国的特别行政区。
  
   庄王经过十几年的东征西讨,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周围的小国纷纷对其眉来眼去,暗送秋波,这样楚国与北方霸主晋国的争斗,已经不可避免。公元前597年,庄王先发制人,攻打晋国的同盟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救,晋军姗姗来迟,等到到达郑国境内时,郑楚两国早已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见风使舵的郑襄公正和楚庄王在城里如胶似漆的度蜜月。晋军统帅荀林父见此情况,认为这样师出无名,不如撤兵回国,不过将军先縠(先轸的儿子,太子党,少壮派)求战心切,竟然率本部兵马私自渡过黄河求战。这场战争中,晋军号令不行,将帅不和,结果在楚军的反击下,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在加上晋国兵士争渡黄河时又因争夺船只而自相残杀,所以几乎全军覆没,这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邲地之战”。庄王击败晋军后,在黄河岸边祭祀河神,并向爷爷成王作了题为“晋帝国主义实为纸老虎”的述职报告,这标志着晋国的霸权已经开始向楚国转移。
  
   公元前594年,庄王开始讨伐自从宋襄公以来就与楚国大唱对台戏的宋国。楚国大军围城五个月,宋国向晋国数次求救,晋国却一直不敢派兵干涉。宋文公派大夫华元出城对庄王说:“城里断粮多日,已经到了析骨而炊,易子而食的地步。”庄王认为宋文公据实相告城中情况,“以信故,遂罢兵去”,而宋国也自此开始臣服楚国。这年冬天,楚国召集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曹、邾、薛、鄫等十四国在蜀(今山东泰安)开会结盟,与会的诸国正式推举楚国为霸主,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终于实现了自己雄霸天下的诺言!
  
   楚庄王经过一生奋斗,大小数十战,取得了拓地几千里,灭国二十六的骄人战绩,使楚国霸业达到了春秋时期的顶峰。令人钦佩的是,楚庄王的称霸,自始自终都没有过于的咄咄逼人,而是贯穿着一种以德服人的仁义霸权思想,不把对手逼上绝路。正因为有这样的适度扩张的思想,所以楚国才会有问鼎中原后的主动撤兵,灭掉陈国时的纳谏复国,攻破郑国后的接受议和,围攻宋都时的班师解围,“所为伐,伐不服也。今已服,尚何求乎?”楚庄王同时还是一位勇于纳谏和善于用人的君主,个人魅力非凡,他艺术细胞发达,喜欢弹琴,他所用的琴名为“绕梁”,是古代四大名琴之一。总而言之,庄王少年即位,英俊潇洒,生活情趣丰富,精力充沛,当政期间建功立业,霸绝天下,还是个乐观向上,幽默诙谐的人物。(女士们注意,这不是征婚广告。)春秋诸霸中,综合来看,庄王称霸功业之盛,人格魅力之强,当无出其右者!
  
   番外篇:君臣同乐——陈灵公妫平国的惬意生活
  
   陈国是舜帝后代妫满的封地,首府在宛丘。西周建国时,舜家族虽然属于祖上阔过的那种类型的名门望族,不过经过夏商两朝千年的“或失或续”,到了此时,他们的阶级成分大概早已划归于贫下中农这一类中。周武王姬发分封天下时,为了表达对远古时期华夏人民杰出领袖大舜的爱戴之情,派人从民间某一挥汗如雨的田间劳作现场找到了舜帝的直系子孙妫满,把他提拔为诸侯,建立陈国,“以奉帝舜祀”,于是妫满就成了陈国的开国之君,死后被谥为陈胡公。(胡不是胡说八道,胡作非为的意思,根据谥法,“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是个蛮不错的谥号。)
  
   时间慢慢的流淌,过了四百多年,陈国和其他诸侯携手进入了春秋时代。公元前七世纪末的一天,陈国夏家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原来陈国贵族夏御叔办喜事,他迎娶的是郑国郑穆公的女儿,郎才女貌,门当户对,这对金童玉女的婚姻当时在陈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效应。而妇随夫姓,这位拥有如雪肌肤和美丽脸蛋的公主日后被人称做夏姬。
  
   夏姬不仅生的美艳非常,而且好像还懂的吸精导气和采阳补阴这种高精尖的专业技术,所以尽管四季交替、年复一年,她的美貌不但没有丝毫的退色,还越来越光彩照人,以致艳名远播。不过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她的丈夫夏御叔却慢慢的油尽灯枯,过了十几年,就入不敷出的英年早逝了。漂亮的夏姬成了年轻的寡妇,她把儿子夏征舒打发去贵族学校上学,自己整天倚门而坐,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
  
   得知这个情况后,夏御叔的同僚孔宁、仪行父二人自然不能让朋友的妻子陷入寂寞的困境,俩人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于是他们经常怀着高尚的目的义务去陪伴夏姬,和她畅谈人生哲理,体验云雨之欢,风雨无阻,数百天如一日。俗话说,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两个人一起做好事,两个人一起做好事不难,难的是长时间做好事,长时间做好事也不难,最难的是影响别人做好事,孔宁、仪行父恰好就是最后一种优秀人物的杰出代表。他们就此事专门向国君妫平国做了汇报,想让他也去行善做好人,以体现领导对社会上鳏寡孤独弱势群体的关怀。妫平国听完后,觉得救助的事情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于是欣然前往。
  
   公元前600年的一个美好的夜晚,妫平国带着慰问品和孔、仪两位股肱之臣,一同来到了夏姬的家里。刚一进门,送温暖的领导就被风情万种的女主人所吸引,她妖娆的媚态侵入了他四肢百骸的神经末梢,而他关切的眼神则扫便了她全身上下的毛发皮肤,两人对峙间,妫平国同志不知不觉间流下了幸福的哈喇子。过了一会,一见钟情的人们便迫不及待的前往了房屋后面的株林幽静之处,在天当被,地当床,飞鸟当证人的环境中,妫平国对夏姬进行了心灵和肉体上长时间的慰藉,身心俱乐。从此以后,君臣三人便以株林当做高档休闲娱乐场所,日夜勤奋工作,流连忘返。诗经中对此事有过暗讽: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兮?匪适株林,从夏南兮!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从夏南”是暗指追求夏南之母,夏征舒字子南。)
  
   妫平国和孔、仪两位结成了御女联盟,不理朝政,轮流享乐,甚至在庄严的朝堂上互相拿着夏姬的花内衣取笑逗乐,追逐打闹。(史记陈杞世家记载:十四年,灵公与其大夫孔宁、仪行父皆通於夏姬,衷其衣以戏於朝。)正直的大夫泄冶实在看不下去朝堂上挥舞内衣演戏的诸人,规劝妫平国道:“君臣淫乱,民何效焉?”妫平国把这句话告诉乐孔宁和仪行父,后两位大臣恨的咬牙切齿,在前者的默认下,以干涉别人私生活的罪名把多管闲事的泄冶处死了。
  
   公元前599年,君臣三人又到夏姬家里去寻欢作乐,正巧夏姬的儿子夏征舒也在,三人和夏姬倒也不忌讳,还是旁若无人的打情骂俏,气的夏小伙子脸色发白。酒过三巡之后,妫平国“夸奖”夏征舒道:“我看你长的很像孔宁和仪行父啊,不错不错。”孔宁和仪行父连忙摆手:“哪里哪里,我看他长的像国君您啊。”三人互相嬉戏,哈哈大笑。血气方刚的夏征舒本来就对不守妇道的母亲不满,憋了一肚子气,这时又听到三个老混蛋公然拿自己开涮,骂自己是杂种,哪里还能忍得住,于是铁青着脸拂袖回屋。过了一会,三人酒足饭饱,各人拿了夏姬赠送的新式内衣告辞出来,妫平国走到马厩前,刚想牵马,只见夏征舒拿着铜胎大弓凶神恶煞的站在大门前,妫平国醉眼朦胧看不清楚,笑着说:“贤侄不必亲自相送,反正我以后常来。”夏征舒冷冷的说:“这里又不是地狱,你常来干吗?!”我们的国君还没来得及思考完人生中最后一句值得回味的话,就被弓箭射成了另一种哺乳动物——刺猬。他的亲密战友孔宁和仪行父吓的撒腿就跑,一直跑到了遥远的楚国才心神落定。(史记陈杞世家记载:灵公罢酒出,徵舒伏弩厩门射杀灵公。孔宁、仪行父皆奔楚。)
  
   国际警察,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听说陈国发生了弑君事件,(他是听孔宁和仪行父说的。)于是派出维和部队进驻陈国,将夏征舒五马分尸,辅助妫平国的儿子妫午即位,这才安定了陈国的局势。妫午后来把自己的老爹谥为陈灵公。谥法云:死而志成曰灵,乱而不损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见神能曰灵,好祭鬼神曰灵。灵是个下等的谥号,看来陈灵公的所作所为连自己的儿子都深感不满,真是胡闹的可以。陈灵公凭借着毫无芥蒂与臣下共享美女资源的宽广胸怀和拿着内衣在朝堂上走秀的行为艺术,在中国不可理喻的历史片段中无可争议的占有了重要的一席。
第八章 谁与争霸——壮志未酬的吴王姬阖闾
  
   吴国也是姬姓诸侯国,它的开国之君号称吴太伯,辈分极高,算起来是周武王的爷爷辈。这位吴太伯是周太王的长子,按照西岐的《遗产分割法》,本来应该由他继承君位,不过他父亲周太王认为自己的小儿子季历很是贤明,甚至觉得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日后当“必有天下”。吴太伯见此情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家族的团结,便自我流放到当时荒凉未开化的东南一带,“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而落后的江浙人民见中原地区跑来一个先进文化和生产力的代表,不禁大为感动,于是“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赫赫有名的吴国便在土著居民的感激涕零下成立了。
  
   吴国立国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被排斥在中原诸侯交往圈之外,因为吴国人民的形象比较时尚前卫,男孩子们都是断发文身和短衣短裙。断发,就是不留长头发;(在水中捕鱼减少阻力。)文身,就是在身体上纹上花纹。(用来吓阻某些动物?)其实要按现在的标准,吴国小伙子个个都是酷毙帅呆的性感男神(口水流淌中),不过在讲究衣冠的古代,这样的装束,那和在大街上裸奔差不了多少。在华夏诸国,人们的穿衣打扮要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男子要留长头发打发髻,如果你是政府官员或是地方名流的话,还要在发髻上戴个冠;(所谓沐猴而冠,哦不是,沐浴而冠,呵呵。)而人们外出时,穿的衣服绝对不能露胳膊显大腿,因为那样是有伤风化的;(女孩子的皮肤应该比现在白嫩吧,无限遐想中……)至于在身上纹花纹,对中原人民来说,那更是借他个爱因斯坦的脑子也想象不到的事情。不管怎么说,正是由于以上这些“表面”上原因,吴国惨遭区别对待,长时间得不到诸国经济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所以直到春秋时期,江浙大地上的帅哥们还不会使用轮子这种“高科技”运输工具,而美女们依然把自己的脸蛋划花纹上图案以互相比试美丽,吴国水域纵横的湿热大地上,一片鸟狂拉屎的大萧条景象。
  
   但是到了春秋中期以后,默默无闻的已经沦为楚国附庸的吴国却福星高照,时来运转,获得了超级大国晋国的青睐。晋悼公专门派大夫巫臣出使吴国,对其进行军事技术无偿援助,“通吴于晋,教吴乘车,教之战阵,教之叛楚”。(感情整一个教唆犯啊。)当时的吴王姬寿梦觉得自己简直是没摸彩票就中了大奖——在晋国教官的训练下,吴国建成了全副晋式装备的精锐部队。其实狡猾的晋国君臣们之所以积极扶持吴国,是想利用它在楚国后院煽风点火,胡搅蛮缠,从而达到牵制楚国精力使其无法北上争霸的目的。晋国的战略非常高明,不久以后,羽翼渐丰的吴国便按照晋国的吩咐,隔三岔五的进攻楚国的边境,烧杀抢掠,使楚军疲于奔命,不堪其扰。就这样,吴国在晋国的鼎力包装打造下,慢慢的成为红透东南的“超国”,并渐渐的发展为楚国的心腹大患。
  
   公元前515年,姬寿梦的孙子姬光嫌他的堂弟吴王姬僚尸位素餐,不但占着茅坑不拉屎,还严重阻碍了自己进步的空间,于是便通过流血的“光荣革命”(其实就是谋杀啦)废黜了姬僚的王位和生命,自立为王。(相关案情记录请调阅《史记——刺客列传》。)姬光即位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号为“阖闾”,“阖闾”是王船船首的意思,很明显,姬光打算首先从名字上先声夺人,从“名理”上确定自己王位的合法性。他肯定暗暗的赞叹和陶醉:吴王阖闾这个名字啊,是多么的大气,多么的气派,多么的派头十足,多么的足智多谋,多么的谋杀无罪。(虽然很多人不知道阖闾这两个字怎么发音。)
  
   吴王阖闾是个野心勃勃的人,虽然那时吴国候落后的连个城池都没有,他充其量只是个部落的酋长,但是令人沮丧的环境并没有消磨掉这位未来霸主的凌云壮志。有一天,他虚心向满头白发的高参伍子胥(档案A:伍子胥,楚国人,官至人民教师,因楚平王杀其父兄,移民吴国另谋职业。)请教道:“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为之奈何?”(谁会想到那时候僻远的江浙地区现今发达的一塌糊涂。)伍子胥生来就是一个不向艰难险阻低头的人,他胸有成竹的说道:“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斯则其术也。”(总之是先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阖闾听了后,心想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让他白头翁干得了,(其实他自己也只会下海抓鱼)于是便委政事于伍子胥。伍子胥指挥勤劳淳朴的吴国人民战天斗地、只争朝夕的展开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不出几年时间,便“城郭以成,仓库以具”,把吴国建成了“江南的好陕北”。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伍子胥还抓紧时间训练军队,“习术战骑射御之巧”,同时大量装备短小的吴地产的良剑,这使吴军成为了一支水路两栖的,善于近身格斗的精锐部队。
  
   公元前512年,阖闾见吴国GDP疯狂增长,并且兵强船壮,四方平静,于是便想拿楚国开练,顺便检验一下这几年的发展成果。伍子胥知道后,进宫不慌不忙的对他说:“大王,不忙,我先给您引荐一个军事天才。” 阖闾来了兴趣,问道:“那是谁啊,不会是赵括吧?”伍子胥暗中白了他一眼,说道:“大王,不是,我要引荐的人,就是后世被人推崇之极的兵学鼻祖孙武同学!” 阖闾心想:孙悟空?这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啊。正苦思冥想间,殿上已经气宇轩昂的走来一人,(档案B:孙武,齐国人,善为兵法,因不明原因辟隐深居于吴国,世人莫知其能。)来人走到台阶下面,对阖闾施礼道:“孙武拜见大王。” 阖闾说道:“啊,你就是孙武啊,听说你军事上很有一套?”孙武拿出《兵法十三篇》递给吴王,说道:“这是我的面试材料。”阖闾看见古文就头疼,于是说道:“其实阿拉现在更注重个人的实际动手能力,兵法宁可以小试耶?” 孙武说道:“这有何难,不如就拿大王的老婆们操练一下吧。” 阖闾高兴的想:那行啊,幸亏阿拉后宫人多。
  
   过了一会,吴王叫出来一百八十名老婆,分成两队,每队由自己最宠爱的小蜜带领。孙武对这群养尊处优的娘子军讲了一遍军事动作要领,然后操着山东话严肃的喊:“稍息,立正,向-前-看-齐!”结果众女子皆掩口而笑,孙武自言自语的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他在三令五申后,又接着喊:“稍息,立正,向-前-看-齐!”众女子这次笑的更厉害了,并且“连笑不止”。孙武受了她们的感染,也是冷笑连连,突然间,他“两目忽张,声如骇虎,发上冲冠,项旁绝缨”,如同一个发情的,不是,发怒的雄狮一般以无以伦比的气势喝道:“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话音刚落,便令左右将带队的两位笑靥如花的小蜜斩首。阖闾在台上连忙喊道:“手下留情啊,没有她们,阿拉吃嘛嘛不香啊。”孙武说道:“大王,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阖闾心骂道:离阿拉不到二十米就叫“将在外”了?!孙武斩了两位美女后,“用其次为队长,妇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喜剧片变成了恐怖片,谁也不敢胡闹了。) 孙武见训练好了,向上喊道:“大王,兵既整齐,虽赴水火犹可也!” 阖闾心想,什么赴水火犹可也,她们阿拉用来赴床睡觉的,结果还被你弄死俩。他没好气的说道:“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武哈哈笑道:“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伍子胥连忙向前对阖闾说道:“非孙武之将,而谁能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战者乎?” 阖闾一想,也有道理,于是终于任命孙武为将。
  
   公元前506年,经过六年魔鬼训练,做好准备的吴军联合唐、蔡两国大举伐楚。阖闾率领自己的弟弟夫概、伍子胥、孙武、伯嚭(档案C:伯嚭,楚国人,因其祖父被楚平王冤杀,逃到吴国)和三万精兵采用高明的战略,绕道河南南部,从北方向南直插湖北楚国的腹心之地。(楚国首都郢就在湖北江陵。)吴军出其不意,速战速决,一股作气,在柏举之战中大败楚军主力,随后五战五胜,攻破了郢都,迫使楚昭王(平王的儿子)狼狈出逃,几个回合下来,吴军事实上灭亡了强大的楚国。吴国为什么能一击得手,打的超级大国楚国毫无还手之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吴国来说,此战谋划了多年,战略战术运用极为准确,避开了楚国的安徽防线,军队统帅孙武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从楚国来说,自庄王、共王以后,即位的楚王大都是老眼昏花之辈,国内政治腐败,人才外流,将领无能,从而导致了国都的失陷。
  
   阖闾等人意气风发的进入郢都后,立即各奔东西,各取所需。阖闾迫不及待的跑到楚王宫去和楚昭王的老婆睡觉了;夫概率领一部分军队“宜将剩勇追昭王”;伍子胥带着一队“考古学家”把昔日主子楚平王的坟墓扒了,把骷髅提溜出来审判,对其鞭尸三百;孙武和伯嚭“亦妻子常、司马成之妻,以辱楚之君臣也”。至于其他的吴国将领和士兵,大概就是“此乐绵绵无绝期”了,烧杀抢掠不在话下。
  
   不过楚国毕竟是大国,它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水平是吴国不可能短时间超越的,吴国蟒蛇嘴张的即使成了180度,也不可能把楚国大象一口吞掉。在楚国大地上,流亡的楚昭王率领的“自由楚国”运动一直顽强的战斗不息,各地吴军被敌后武工队骚扰的狼狈不堪。楚国大夫申包胥更是发飙跋涉几千到达秦国,“走秦告急,求救於秦”,为了打动秦哀公,他“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被评选为年度“感动秦国”第一人。秦哀公怜之,为之垂涕,哭着对这位忠臣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楚国复国后,申包胥拒受赏赐,随即隐居山中,安度余年。)
  
   吴王阖闾只有三万孤军,见形势不妙,对伍子胥说:“我们撤兵吧。” 伍子胥大概被仇恨蒙住了眼睛,不以为然的说道:“彼楚虽败我余兵未有所损我者。”孙武劝他道:“汝以吴干戈西破楚,逐昭王而屠平王墓,割戮其尸,亦已足矣。”(你还能怎么样啊!)伍子胥怅然良久,说道:“自霸王以来,未有人臣报雠如此者也。行,去矣!”其实这时越国正在乘虚攻打吴国,吴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如果不撤兵的话,恐怕真是要被人一锅端了。吴军回国后,在孙武的指挥下,大败偷袭的越军,稳定了国内的局势。阖闾进入吴都后,论功行赏,孙武坚辞不受,留下《孙子兵法》后飘然而去。
  
   阖闾击败楚国后,将西门改称为“破楚门”,又把北门改称为“望齐门”,消息传来,齐国上下慌作一团,君臣开会紧急研究,最后决定行使美人计,派公主和亲于吴国,这才免于兵灾之苦。过了两年,阖闾又大举伐楚,楚昭王无可奈何,被迫迁都以避其锐。至此,吴国威震华夏,“西破彊楚,入郢,北威齐晋,东败南越,显名诸侯”。吴王阖闾成为春秋时期的又一位霸主。
  
   吴王阖闾的称霸,应该说乏善可陈,不难看出,贯穿吴国霸业于其中的是赤裸裸的军国主义思想,阖闾基本上是逮谁打谁。而他所任用的伍子胥,伯嚭等人,只想借助吴国以报家仇,也没有提出高明系统的政治外交战略。吴国的崛起,说的好听一点,是后起之秀,但从实质上来说,其实就是一个暴发户。它长期偏居东南,经济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把霸业长期保持下去的。事实上,吴国称霸后不过三十几年,便被另一暴发户越国吞并。吴越犹如两国黑社会争抢地盘般的争霸,和前面几位霸主的功业相比,有天壤之别,或许这就是有的学者并不把吴越两国列为霸主的原因吧。
第九章 后起之霸——隐忍寡恩的越 王姒勾践
  
   越国是大禹后裔的封地,封国在浙江会稽一带,“以奉守禹之祀”。古时候的东南是大周朝著名的欠发达未开化地区,一没资金,二没人才,三没技术。(周王把人家封到那里,与其说是奖赏,还不如说是一种寒碜。)越国的居民们像非洲土著部落一样,“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过着让现代人羡慕不已却又不敢尝试的原生态生活。由于受当时生产力条件的限制,越国的干部群众只能把一腔热血用在吃饭和睡觉上,并没有闲情逸致去写写画画,所以越国早期的历史模模糊糊,几乎不可考证,而越国的信史,当开始于越王允常时期。
  
   越王允常是越国人民的杰出领袖,他在位期间,越国“拓土始大,称王”。同时,他又是吴王阖闾的亲密战友和黄金搭档,每当阖闾对楚国展开军事行动之时,允常总是不请自来配合攻打兵力空虚的吴国,把阖闾搞的顾此失彼,心慌意乱。公元前496年,捣乱大王允常病逝,他的儿子勾践即位。阖闾闻讯后,不禁仰天长笑,心想此生再也无令他忌惮之人了,于是连忙调集军队,准备亲自去越国“吊丧”。
  
   新走马上任的越王勾践得知消息后,不敢怠慢,也率军进驻槜李(浙江嘉兴一带),与吴军对峙。吴军是百战精锐,越军则哀兵必胜,两军对战多日,竟是不分胜负的平手局面。越王勾践见难分胜负,便对手下参谋说:“传我帅令,我军实行第二号作战方案!”第二天一早,越军阵地上突然冒出三排壮男,衣着光鲜的手拿匕首,迈着整齐的步伐,昂首挺胸向吴军走来。阖闾在战壕里露头一看,差点笑掉大牙,心想越军真是弹尽粮绝了,都把仪仗队派来冲锋了。只见那些人缓缓走到吴军阵前,立正站好,为首的一人突然间振臂高呼:“打倒吴帝国主义!吴王和驴(阖闾)不得入内!”说完便拿出寒光闪闪的匕首自尽而亡。紧接着,后面那些人像是受了他悲壮情绪的感染,也纷纷歇斯底里的喊出各种口号,然后就一马当先,视死如归的开始自杀,整个场面既搞笑又血腥,又像是一幅让人看不懂的印象派的动态画面。吴王阖闾和吴军战士们不知不觉间看的如痴如醉,如颠如狂,当最后一名壮汉倒下后,他们禁不住热烈的鼓起掌来,眼里充满了对这群疯子的怜爱和崇敬之情。正当吴军还沉浸在血腥艺术表演所带来的震撼中时,越军却早已在越王勾践的带领下四面围攻过来,吴国的热心观众们措手不及,被杀的七零八落。吴王阖闾在混战间被人一箭射中脚趾头,狼狈逃回国都后,已经感染了破伤风。阖闾临死前,他心有不甘的对儿子夫差说:“阿拉死的冤啊,你上台后一定别忘了替阿拉报仇啊。”夫差即位后,牢记父亲的遗言,发愤图强,厉兵秣马,时刻准备着对越国的复仇之战。
  
   越王勾践出道第一战,便在细菌病毒的帮助下打死了名震天下的霸主阖闾,这让他自我感觉良好的不得了。过了几年,他听说吴国的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于是对大夫范蠡说:“夫差那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想和我PK,我看我们先发制人如何?”范蠡连忙摆手,说道:“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於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老范说了半天,一句实际点的也没有,倒是像在宣扬封建迷信。勾践自然不会听,不以为然的说道:“吾已决之矣。” 遂兴师。
  
   公元前493年,越王勾践采用先发制人战略,率军攻打吴国。没想到吴王夫差闭门苦练三年,军队士气高昂,气势如虹,他集合起精锐部队和勾践大战于夫椒(太湖附近)。吴军同仇气忾,如狼似虎般把打错算盘的勾践一顿狂扁。勾践最后只剩了五千老弱残兵,被吴军团团的围在会稽山上。
  
   勾践在山上走投无路,对身边的范蠡说:“我后悔没听您的话啊,您看现在咋办啊?”范蠡不慌不忙的又先宣扬了一段封建迷信:“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然后才说道具体的办法:“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现在对他奉若神明,连连点头,赶忙派大夫文种前去求和。
  
   文种到了吴军大帐,披头散发,膝行顿首,哭天抢地的对夫差说:“大王您大慈大悲,只要不灭我们越国,我们的勾践酋长愿和妻子一起入吴,日夜倾听您的教诲,给您当家政钟点工,擦玻璃,洗桌子,作牛作马的伺候您啊。” 夫差见他的说的可怜,“将许之”,伍子胥举手反对,说道:“天以越赐吴,勿许也。”伯嚭摸着腰间文种送的金银财宝,大腹便便的对夫差说:“大王,穷寇莫追,现在既然可以和平解决,为什么非要大动干戈呢。何况越国已经臣服我们,大家一家人,还打打杀杀,这不叫街坊邻居们看笑话嘛。”夫差觉得伯嚭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不管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文种的请求。
  
   公元前490年,勾践把国内政事委于文种和诸位大夫,自己和妻子、范蠡一同进入吴国王宫挂职锻炼。报到后,夫差委派他去当自己的马车司机,“令其驾车养马”,并分配给他一套一室零厅的石头住房。勾践夫妻俩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穿着奴隶的服装,任劳任怨,不计报酬,“夫斫锉养马,妻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面无恨色”。有一天,夫差和伯嚭站在宫中的高台上远望勾践一家,只见勾践夫妇和范蠡围坐在一堆马粪旁边休息,“君臣之礼存,夫妇之仪具”。夫差不禁有点感伤,对伯嚭说:“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虽在穷厄之地,不失君臣之礼。寡人伤之。”(夫差倒是挺多愁善感的。)被越国黄金喂饱的伯嚭趁机说道:“愿大王以圣人之心,哀穷孤之士。”夫差心想,勾践劳动改造了三年,勤勤恳恳,表现突出,也应该减刑提前释放了,于是对伯嚭说道:“为子赦之。”
  
   过了一段时间,夫差生了病,病的还不轻,范蠡对勾践说:“大王,您不是想快点回国嘛,现在机会来了。” 勾践大喜,说道:“难道夫差快死了?” 范蠡说:“不是啊,大王,夫差的病不是不治之症,我是说您可以借机讨好他啊。” 勾践说道:“这我还不知道,我每天还不是给他端屎端尿。” 范蠡说:“您还做的不够,您应该去品尝他的大便,然后根据味道来判定他的病情轻重,这样才能打动吴王啊。”勾践沉思良久,终于下定决心说道:“我三年都忍了,还忍不了大粪呼?”于是接连几天,勾践都当着夫差的面大吃特吃他的排泄物,仿佛那是妙不可言的山珍海味。夫差被他吃的不好意思,好奇的问他:“寡人的便便当真那么妙不可言吗?” 勾践一边吃,一边含糊的赞美道:“大王,您不知道啊,您既然吃的是五谷杂粮,那么拉出来的自然也是八宝稀饭,不能浪费啊。” 夫差笑了,问道:“那我的病怎么样了,你能吃出来?” 勾践高兴的说道:“大王,恭喜啊,我这几天通过细嚼慢咽,已经品尝出一股春天的气息,看来您的病就快要好了啊。” 夫差闻听此言,脸上早已感动的梨花带雨,他哽咽的对勾践说道:“等我病好了,你就可以回国了,你可要好好干啊!” 勾践连忙作出生死离别状,哭道:“大王啊,我舍不得离开您啊,您是我勾践的衣食父母啊。” 夫差说道:“爱卿你不要感伤,从今往后,我的厕所就对你开放,以后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咱们君臣不必客气。” 勾践昏到。(勾践吃屎论病,记载于《吴越春秋》一书中。)
  
   过了一段时间,夫差的病果然痊愈,于是他想履行诺言,放勾践回国。伍子胥听说后,急忙上朝表示反对。夫差没好气的对他的说:“寡人有疾三月,曾不闻相国一言,是相国之不慈也,勿复言矣。”公元前491年,夫差在蛇门为勾践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勾践历经三年磨练,终于返国。
  
   勾践回国后,越国“万姓咸欢,群臣毕贺,百姓拜之于道”。归来不久,勾践就开始有步骤的准备自己的复仇之战:
  
   第一,保留自己强烈的复仇愿望。勾践在越国苦练复仇功, “累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通过这些自虐式的心理疗法,坚定自己复仇的决心与壮志。
   第二,恢复越国固有的国土。夫差放他回国时,越国大部分都已经被吴国吞并,勾践要想取得和夫差叫板的资格,必须先要回自己的土地和人民壮大实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在归国初期,一如既往的对吴国表示恭顺,逢年过节,上贡无数。夫差见他孝敬有加,便逐年开始归还越国的土地,“复增越之封”,这使得越国疆域恢复到了战前的大部分。
   第三,发展越国的经济。勾践在文种,范蠡的辅佐下,“内修其德,外布其道,君不名教,臣不名谋,民不名使,官不名事。国中荡荡无有政令”。过了几年,越国 “内实府库,垦其田畴,民富国彊,众安道泰”。越国国力的增强,为勾践灭吴提供了雄厚的经济支持。
   第四,有针对性的削弱吴国。勾践采用文种的计策,对吴国使用了七种武器:“重财币以遗其君,多货贿以喜其臣;(用金银财宝来蒙蔽吴国君臣的眼睛。)贵籴粟槁以虚其国,利所欲以疲其民;(破坏其第一产业。)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派间谍西施里应外合。)遗之巧工良材,使之起宫室以尽其财;(鼓励吴国进行高消费,大浪费。)遗之谀臣,使之易伐;(在吴国政坛上培养亲越的高级官员。)彊其谏臣,使之自杀;(借吴王之手除去精明的伍子胥。)利甲兵以承其弊”。(鼓励吴国争霸,好让越国有机可乘。)勾践把七种武器挥舞的虎虎生风,这样时间一长,吴国就被越国掏空了身子。纸醉金迷的夫差在国内修建起姑苏台,迷恋上西施,逼死了伍员,搞得国内疲敝,怨声载道,而他自己在伯嚭的溜须拍马与蒙蔽下,还一个劲得直夸勾践“信诚守道,不怀二心”。
  
   公元前482年,夫差率吴军北上争霸,和晋、齐等国会于黄池,国内精兵为之一空。勾践抓住这个机会,在国内举行誓师大会,出兵五万人突袭吴国,吴军措手不及,大败,连吴太子都丧命疆场。夫差闻得噩耗后,匆忙与齐晋订立和约,率军回救。勾践这次稳扎稳打,并不急于求成,他统兵避开吴国的锋锐,暂时撤回国内以待时机。
  
   公元前478年,吴国发生特大旱灾,“士民罢弊,轻锐尽死於齐、晋”。勾践认为时机已到,便亲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越两军战于笠泽(苏州附近),越军在此战中,首次采用时髦的夜袭渡河方式,并运用了两翼佯攻,中央突破的战术,使得吴军受到了惨重损失,几乎全军覆没。勾践连战连捷,顺势包围了吴都苏州,城围三年而破,夫差在宫中自杀,强横的吴国自此灭亡。勾践灭亡吴国后,趁势“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於徐州,致贡於周”。周朝的橡皮图章这时是周元王,他收下了越国的礼物,便“使人赐句践胙,命为伯”。“当是时,越兵横行於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春秋最后一位霸主终于在隐忍了二十余年后诞生了。
  
   勾践的称霸,最突出的特点是隐含着一种残忍思想。他对自己残忍,为达到目的,不惜以一国之君的身份入吴为奴,甚至亲尝粪便;回国后,为不忘复仇,他舍弃舒适的生活于不顾,卧薪尝胆。他对别人残忍,成功灭吴后,便开始屠戮功臣,逼走范蠡,逼死文种。所以范蠡说他“为人长颈鸟喙,(就是长的像鸵鸟)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勾践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尤其是他坚韧的意志品质,直到今天还让我们感觉到其中包含着的无边寒意。(宁可得罪十个夫差,不可侮辱一个勾践。)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对他评价甚高,“及苗裔句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句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勾践作为春秋最后一位榜上有名的霸主,确实名至实归!
附录:诸霸明星小档案
  
  郑庄公姬寤生
  生卒: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
  在位: 四十二年
  最得意:使郑国成为河南第一霸
  最失意:从小缺少母爱
  最擅长:欺负周桓王
  最恨的人:姬段
  理想:天啊,让我把郑国从四战之地挪出去吧
  
  齐桓公姜小白
  生卒:公元前?年——公元前643年
  在位:四十二年
  最得意: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最失意:晚年被饿死,遗臭三月
  最擅长:演戏,实力派,成名作为小品——《装死》
  最喜欢的人:管仲
  理想:谁能把我的生年考证出来?
  
  宋襄公子兹甫
  生卒:公元前?年——公元前637年
  在位:十三年
  最得意:帮助齐国平定内乱
  最失意:被楚成王关禁闭
  最擅长:真仁真义
  理想:人之后,性本善
  
  晋文公姬重耳
  生卒: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
  在位:九年
  最得意:力压狂楚,保卫华夏
  最失意:执政时间太短
  最擅长:超视距流浪式竞走
  最恨的人:偷窥狂曹共公
  理想:多逛几个国家,多娶几位老婆
  
  秦穆公赢任好
  生卒:公元前?年--公元前621年
  在位:三十八年
  最得意:西戎民族的克星
  最失意:肴山之战
  最擅长: 招聘人才,致使秦国人才济济
  最痛心:活埋人才,致使秦国人才凋零
  理想:过河,过河,过河!(向东度过黄河)
  
  楚庄王熊侣
  生卒:公元前?年—前591年
  在位:二十三年
  最得意:把晋国打成缩头乌龟
  最失意:前三年被人称作昏君
  最擅长:多才多艺,收买人心
  理想:九鼎那玩意到底有多重,谁能告诉我?
  
  吴王姬阖闾
  生卒年:公元前?年—公元前496年
  在位:十八年
  最得意:五战破楚
  最失意:吊丧不成反丧命
  最擅长:改名字
  最害怕:脚趾头发炎
  理想:抗生素,只要一针就行
  
  越王姒勾践
  生卒:公元前?年—公元前465年
  在位:三十一年
  最得意:赶上春秋霸主的末班车
  最失意:被迫吃人粪便
  最擅长:装孙子
  最喜欢的人:伯嚭
  理想: 好想用熏衣草牙膏刷牙
好贴没人顶吗?顶一个...............
好贴没人顶,自己顶
强贴留名------------------------[em02]
强帖啊!语言生动,易于理解,比央视好!
問題是很多精彩片斷沒有啊
原帖由 不战屈人 于 2006-8-29 11:08 发表
强贴留名------------------------

侬不在家看女儿啊[em06]
写得不错啊.....强烈要求写一下战国时期的典型战役.....
希望能接着写写战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