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国共双方实力对比逆转点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12:42
也就3年的仗,开始土鳖应付还有些吃力,到后来三大战役时不能说横扫,但是优势很明显,而后来渡江战役完全就是横扫了。
类似三大战役中那种数量上的优势土鳖是什么时候达到的?开战时还只是对方的四分之一,怎么到了决战的时候就有足够数量围歼对手了呢?也就3年的仗,开始土鳖应付还有些吃力,到后来三大战役时不能说横扫,但是优势很明显,而后来渡江战役完全就是横扫了。
类似三大战役中那种数量上的优势土鳖是什么时候达到的?开战时还只是对方的四分之一,怎么到了决战的时候就有足够数量围歼对手了呢?
lz好好看看资料,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淮海战役恰恰是国民党军兵力占绝对优势,tg是以少打多,什么叫“类似三大战役中那种数量上的优势土鳖是什么时候达到的?”。红军时代tg的总兵力不到国军的零头,还不是一样在局部形成数量优势大打歼灭战。tg作战的精髓是在运动中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个优势是局部相对的优势而不是总体绝对的优势。去掉“运动”“集中“两个词才是你认为纯数量优势的人海战术。
其实嘛    二战以后苏联打扫关东军     老蒋基本就很难整合中国了
看毛选第四卷,你会得出答案
华盛顿红军 发表于 2011-10-26 00:32
lz好好看看资料,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淮海战役恰恰是国民党军兵力占绝对优势,tg是以少打多,什么叫“类似 ...
你怎么会才是中尉啊,同志。一针见血啊
华盛顿红军 发表于 2011-10-26 00:32
lz好好看看资料,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淮海战役恰恰是国民党军兵力占绝对优势,tg是以少打多,什么叫“类似 ...
淮海战役的确是国民党占点优势,不过其它的战役呢?而且就算是集中兵力,要是1比4的差距话也行不通。双方肯定有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我就是想知道土鳖是什么时候具备了和国民党决战的能力。

至于什么人海战术,纯粹是你自己幻想出来的
  楼上正解,苏军占领大连 哈尔滨后,专门开设了几百所学校对林彪的东北军进行全方位系统的培训,还能边培训边实战,输了,回大连哈尔滨继续培训,象四平整个就是四野的练兵场。
哪怕辽沈战役打成四平那样都没什么问题,一次不行,来两次。而国民党输一次就完蛋。
华盛顿红军 发表于 2011-10-26 00:32
lz好好看看资料,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淮海战役恰恰是国民党军兵力占绝对优势,tg是以少打多,什么叫“类似 ...
淮海战役靠得是小推车和大炮弹

辽沈战役中,共军接收了满洲的一些工厂,搞了一些日本工程师,搞出了不少重炮,人间正道是沧桑有反映,大决战也有一些反映
实力逆转?国民党最初武装力量北伐军里共产党将军带领的本来就是精锐好吧。
灭74师那次吧。兵力依然占劣,但心理上的占了优势了。对方第一王牌都能干掉,就不用再害怕其他了。
tg最关键的优势就是始终不散,被打倒了又来,再打倒再来。反反复复,国军都没有信心了。
看粟裕回忆录里,粟裕的战友和上司死了一批又一批,都换了几批了,剩下来的都是带伤的,粟裕自己也是个伤残。剩下的大都是作战经验丰富,对战场实时控制能力很强的人。可以说国军基层军官这个整体的战术作战和战场控制能力不如共军,差了一个档次。就算有好的战略,也根本不能实现。
东北那方火力强,兵员多。伤亡小。对方很多不敢交战,直接投降。华中这边真正的绞肉机,每一仗都经常血拼到最后阶段,对方投降很少,每次战斗减员极大。

汝儿乃我 发表于 2011-10-26 00:58
淮海战役的确是国民党占点优势,不过其它的战役呢?而且就算是集中兵力,要是1比4的差距话也行不通。双方 ...


你想知道tg从兵员数量何时确定具备了和国民党决战的能力?估计没人能回答你,因为土共自己都没有从这个方面来定量分析过。土共自己分析反攻时机的文章中最多列个解放区面积和人口总数以及歼敌数量。公认的大反攻开始的标志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间是1947年8月,但是没有资料显示那时tg内部已经认为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了可以大反攻的程度,而都是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被挫败,兵力分布有漏洞的角度来分析的。一定要说数量对比的话,部队内部到是对国军部队的战斗力有个大概的估计比如歼灭五大主力需要集中多少倍于它的兵力,歼灭一般嫡系需要集中多少倍的兵力,歼灭比较能打的非嫡系需要多少倍的兵力。对总兵力对比的分析从来没看到过,也许高人能够提供。
汝儿乃我 发表于 2011-10-26 00:58
淮海战役的确是国民党占点优势,不过其它的战役呢?而且就算是集中兵力,要是1比4的差距话也行不通。双方 ...


你想知道tg从兵员数量何时确定具备了和国民党决战的能力?估计没人能回答你,因为土共自己都没有从这个方面来定量分析过。土共自己分析反攻时机的文章中最多列个解放区面积和人口总数以及歼敌数量。公认的大反攻开始的标志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间是1947年8月,但是没有资料显示那时tg内部已经认为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了可以大反攻的程度,而都是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被挫败,兵力分布有漏洞的角度来分析的。一定要说数量对比的话,部队内部到是对国军部队的战斗力有个大概的估计比如歼灭五大主力需要集中多少倍于它的兵力,歼灭一般嫡系需要集中多少倍的兵力,歼灭比较能打的非嫡系需要多少倍的兵力。对总兵力对比的分析从来没看到过,也许高人能够提供。
mytforu 发表于 2011-10-26 00:58
楼上正解,苏军占领大连 哈尔滨后,专门开设了几百所学校对林彪的东北军进行全方位系统的培训,还能边培训 ...
又扯到苏联支持上去了。请问一野、中野、华野又是谁培训谁装备出来的呢?国军重兵围攻同样铩羽而回啊。
要比外援,东北国军骨干们还是美军兰姆伽训练营美式特训出来的知识青年,美式武器装备也优于日式装备,还有绝对优势的空军海军支援,凭什么就应该干不过老毛子糙哥们几个月强化班训练的泥腿杆子呢。
好像是淮海战役之后两者兵力对此开始逆转

vanxining 发表于 2011-10-26 02:11
好像是淮海战役之后两者兵力对此开始逆转


淮海战役结束后大局以定了,在讨论总兵力对比意义不大。tg用兵灵活,经常在总体劣势的情况下在局部形成以少打多的局面,所以很难定量分析总兵力对比达到了哪个具体比值可以认为已经逆转。老毛自己对战局的进展都有原先的估计太保守的感叹,可见其实tg心里对这个数量逆转点也不是很清楚。
vanxining 发表于 2011-10-26 02:11
好像是淮海战役之后两者兵力对此开始逆转


淮海战役结束后大局以定了,在讨论总兵力对比意义不大。tg用兵灵活,经常在总体劣势的情况下在局部形成以少打多的局面,所以很难定量分析总兵力对比达到了哪个具体比值可以认为已经逆转。老毛自己对战局的进展都有原先的估计太保守的感叹,可见其实tg心里对这个数量逆转点也不是很清楚。
个人认为,辽沈战役失去东北之后,蒋就已经到了十年内无力弥补和土共的差距的地步,至于平津淮海之后,连划江而治的本钱都没有了。
记得电影《淮海战役》最后的结束语大概的说法,我军以60万打败了国军80万,共歼灭国军55.5万人后,两军兵力发生逆转
不红不白 发表于 2011-10-25 21:19
记得电影《淮海战役》最后的结束语大概的说法,我军以60万打败了国军80万,共歼灭国军55.5万人后,两军兵力 ...
那个说的是士兵总数.

其实真的要分析就看历史区的那个国军啥时候没有了野战能力.
     不能光从兵力上分析这个问题,还要从战斗力上分析这个问题,而且这还要分战场而言,来看东北战场,东北战场刚开始TG是很惨的,战斗力远不及KMT,沙岭战斗四纵主力5个团打KMT新6军一个团,没有能打下来,秀水河子战斗,1师和3师的7个团(其中3个团打援)打掉89师一个团加一个营,已经是非常成功的战斗了,有此可见,当时TG的主力部队,碰到KMT的主力部队,在进攻当中,必须要达到5:1以上才有胜算。而东北战场的转折点的,一般认为就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二下江南,城子街战斗,6纵2个师,顺利歼灭新一军一个团,伤亡还很小,四保临江作战,KMT与TG的伤亡比,“一保”作战为3:1,“二保”为4:1,“三保”为9:1,“四保”为14:1。这一时期,KMT在东北已经达到了进攻顶点,紧接着就是TG方面的“夏季攻势”,在东北战场的战役主动权也易手了。

      关内的实力对比就更为复杂了,山东战场,尽管山东战场有七战七捷,有孟良崮有莱芜等等大捷,但从态势上看,KMT一直保持着进攻态势,直到占领了整个胶东半岛,把华野主力撵出了山东(当然也可以说是华野主力转出外线作战了...),然后接连的几个仗都没有打好,内线南麻、临朐吃了亏,外线攻滕县、汶上、济宁、邹县都未得手,主要原因还是华东战场KMT军实在是太密集,援兵瞬息及至,又要攻坚又要打援,很难处理,南下豫皖苏,没有站住脚,回撤鲁西南,由于邱清泉的骚扰不得安生,只能北渡黄河,此时南线的KMT军达到了进攻顶点,随后的豫东战役,成为了南线作战的转折点。而不同的战场又有不同的特点,晋冀鲁豫从一开始,阎老西的地盘就不断缩小,晋察冀刚开始是有优势的,但被傅作义打得快一年抬不起头来,解放石家庄一雪前耻,等等。
就全国形势来讲,辽沈以后,国军基本上就已经不占优势甚至处于劣势了。至于东北什么时候发生实力对比的转变大致就如楼上所说
一直认为转折点是林彪在东北那片接受了地盘和苏联日本装备之后。。。。

cardo 发表于 2011-10-26 05:54
不能光从兵力上分析这个问题,还要从战斗力上分析这个问题,而且这还要分战场而言,来看东北战场,东北 ...


感谢回答,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东北国军战力的衰退呢?
cardo 发表于 2011-10-26 05:54
不能光从兵力上分析这个问题,还要从战斗力上分析这个问题,而且这还要分战场而言,来看东北战场,东北 ...


感谢回答,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东北国军战力的衰退呢?
百臂巨人 发表于 2011-10-26 01:06
实力逆转?国民党最初武装力量北伐军里共产党将军带领的本来就是精锐好吧。
北伐军里除了叶挺独立团、和贺龙的部队,哪里来的精锐。
汝儿乃我 发表于 2011-10-26 06:45
感谢回答,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东北国军战力的衰退呢?
国民党占领东北以后分兵把守造成可以实际运用的机动兵力大大减少,主要原因就是国民党地方政府对城市的控制能力太差,总是需要大量兵力来维护地方治安。
一直认为转折点是林彪在东北那片接受了地盘和苏联日本装备之后。。。。
国军接收的日械和美械可比TG多得多了,为什么这不是国军的转折点呢(更别提抗战胜利后KMT在政治、经济上的优势了)?
汝儿乃我 发表于 2011-10-26 06:45
感谢回答,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东北国军战力的衰退呢?
原因当然很多啦,首先是兵员的消耗,开战之初,KMT东北主力当中老兵达到7成之多,这是当时快速扩军的TG没法相比的,但是老兵一定是越打越少的,加上KMT失败的扩军政策和新兵训练,越往后兵员素质越差啊,TG这边倒是新兵都打成老兵啦,其次是开战之初,各个美械军都齐装满员,而TG基本没什么重武器,到后来就不一样了啊,TG在东北都能组建两个炮兵师了,伴随炮兵也不亚于KMT了
特警4587 发表于 2011-10-26 07:02
国民党占领东北以后分兵把守造成可以实际运用的机动兵力大大减少,主要原因就是国民党地方政府对城市的控 ...
分兵把守是一定的啊,如果不派一定的主力守城市,TG的地方部队,独立团啊,县大队啊,都能端了KMT保安部队的,派主力守城市,得,那一线兵力就不够了,这是一个很难平衡的问题啊,首先KMT是政府军,政府军不守城市要被老百姓骂的啊,其次,KMT的地方控制力实在太差,不派军队驻扎根本就管理不了啊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的结束时有一句幕外词:经过此战役,我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到三百万,而国民党军队则下降到二百九十万。我军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国民党连队。毛主席说原来估计要五年时间才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现在看来,只要三年就可以了。(大致意思如此)                                                                                
没有人提豫东战役吗?应该是这个战役以后让TB有了与常校长打战略决战的信心和决心吧。


感谢回答,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东北国军战力的衰退呢?

-------------------------------------------------------
很简单,四个字,民心所向。土共实行了土地革命,得到了老百姓的真心拥护。也许你不信但事实就这样简单。你看看淮海战争中成千上万的手推车就明白了,可参看三大战役电影。(不要说我被洗脑了)

感谢回答,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东北国军战力的衰退呢?

-------------------------------------------------------
很简单,四个字,民心所向。土共实行了土地革命,得到了老百姓的真心拥护。也许你不信但事实就这样简单。你看看淮海战争中成千上万的手推车就明白了,可参看三大战役电影。(不要说我被洗脑了)
mytforu 发表于 2011-10-26 00:58
楼上正解,苏军占领大连 哈尔滨后,专门开设了几百所学校对林彪的东北军进行全方位系统的培训,还能边培训 ...
日本投降后,美军专门开设了几百所学校对国军进行全方位系统的培训,还能边培训边实战,输了,回南京北平继续培训,向四平整个就是国军的练兵场。

哪怕辽沈战役打成四平那样都没有什么问题,一次不行,来两次,而共军输一次就完蛋。

——nia ni ma ma bie,laozi go za ziliao zhi pa hai zhenshi xie
1946年解放区普遍实行土改就是转折点
梦回秦汉 发表于 2011-10-26 07:49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的结束时有一句幕外词:经过此战役,我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到三百万,而国民党军队则下降到 ...
三大战役结束以后,国民党总兵力只有204万人了,其中还有后方勤务和机关45万人,我军有358万余人,其中野战军218万余人
10万TG进东北时,结局就决定了的。。。
mytforu 发表于 2011-10-26 00:58
楼上正解,苏军占领大连 哈尔滨后,专门开设了几百所学校对林彪的东北军进行全方位系统的培训,还能边培训 ...
你就脑补吧,还有什么更离奇的吗?让我们看看你的想象力
华盛顿红军 发表于 2011-10-26 01:57
又扯到苏联支持上去了。请问一野、中野、华野又是谁培训谁装备出来的呢?国军重兵围攻同样铩羽而回啊。
...
这等列兵无视最好。浪费时间。
辽沈战役之后,兵力上的逆转已经实现。
大块豆腐 发表于 2011-10-26 07:52
没有人提豫东战役吗?应该是这个战役以后让TB有了与常校长打战略决战的信心和决心吧。
言之有理!!!
lmclotho 发表于 2011-10-26 04:52
那个说的是士兵总数.

其实真的要分析就看历史区的那个国军啥时候没有了野战能力.
野战能力。。。。。。。国军最大的悲剧之一?

比如重点进攻时期,陕北几十万打几万,十倍的兵力优势,国军丢了一个旅又一个旅,败了一次又一次。

十倍的兵力,十倍以上的火力,就这国军都打不赢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