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杂志:中国人紧急撤离黎巴嫩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14:35
<p><a href="http://news.sina.com.cn/c/2006-07-20/162110486444.shtml">http://news.sina.com.cn/c/2006-07-20/162110486444.shtml</a><br/>《环球》杂志:中国人紧急撤离黎巴嫩纪实 </p><p>2006年07月20日16:21 《环球》杂志 <br/>&nbsp;<br/>  《环球》杂志驻贝鲁特记者/王昕</p><p>  黎以冲突局势持续恶化,截止到7月18日,黎以冲突已造成至少220名黎巴嫩人死亡,800多人受伤。7月17日,中国外交部做出决定:撤出中国驻黎巴嫩使馆所有馆员家属和非必要外交人员,只留下包括大使、政务参赞在内的8人留守小组。</p><p>&nbsp;<br/>  为了安全起见,外交部建议新华社驻贝鲁特分社也一起撤离。凌晨5点,记者接到通知:分社首席记者潘立文夫妇留下继续工作,我跟随使馆工作人员一起撤出黎巴嫩,到叙利亚待命。</p><p>  当天,包括负责使馆修缮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外交人员家属、部分馆员、6名在黎华人和4名香港同胞在内的一共44人撤出黎巴嫩进入叙利亚。</p><p>  洒泪挥别</p><p>  17日清晨6点,出发的车子已经准备好,行李装车完毕,所有留守人员为大家送行。大家依依不舍地握手、拥抱,互道“珍重”。</p><p>  刘向华大使平日里给人的印象果敢干练,当天却像个絮絮叨叨的慈母,一遍又一遍地嘱咐大家要注意安全。</p><p>  使馆研究室的林亚多是8人留守小组的成员之一,他忙着整理所有人的证件,他将跟随使馆政务参赞王书平一起把大家护送到黎叙边境,为大家办理完出境手续后再离开。</p><p>  撤离通知来得很突然,林亚多的妻子在得知消息的一刻就哭了。她流着泪收拾完自己的行李,为丈夫准备好今后要用的衣物和食品,嘱咐他要一切小心,流着泪坐在车里,眼睛注视着忙碌的丈夫,一刻也舍不得离开。林亚多安慰妻子:“我是男人,又是年轻的外文干部,留守使馆理所应当。你放心,我会注意自己的安全。”</p><p>  新华社驻贝鲁特分社首席记者潘立文夫妇也来为大家送行。老潘不放心地叮嘱我:“自己要注意安全,到了大马士革给分社来个电话。”</p><p>  本来,使馆要求老潘的夫人汪静舒一起撤离,她却坚持留下。她说老潘工作起来经常忘了时间,饭做好后往往要催促无数次才吃,“所以我不能走,我要是走了,老潘连饭都吃不上。我要留下来照顾他,他在哪儿,我就在哪儿。”</p><p>  拉着老汪的手,我哽咽了,心里似乎有千言万语,但又说不出来,惟有一遍遍地重复着“多保重”。</p><p>  时间到了,刘大使代表留守小组上车跟大家做出发前最后的告别:“大家不要担心,使馆会尽一切努力,保证大家安全撤离。你们要多多保重,希望不久之后我们能够再次相聚。”</p><p>  汽车开动了,大家都挥着手,隔着玻璃大声告别。“老潘好像哭了,”旁边有人轻轻告诉我。看着车外的老潘夫妇,我的眼泪终于控制不住,夺眶而出。我在心中默念:多保重啊,亲人们!</p><p>&nbsp;<br/>五星红旗给大家信心</p><p>  这次撤离的路线和使馆前两次帮助中国公民撤离的路线相同。连日来,以色列不断轰炸黎巴嫩的主要道路和桥梁,为保证安全,外交部已经照会以色列驻华使馆,告知这次撤离的路线和时间。以色列方面要求撤离时车顶上放置中国国旗,方便以军飞机识别,避免误炸。五星红旗给了大家安慰和信心,所有人都相信祖国能保障大家的安全。</p><p>  车子首先到达了罗马尼亚驻黎使馆。当天罗马尼亚使馆要组织400多名侨民撤离,使馆决定和罗马尼亚的车队一起走,这样目标明显,安全应该更有保障。</p><p>  车子停在罗马尼亚使馆所在的半山区,等待罗侨民集合的时候,一直阴沉沉的天空放晴了。俯瞰山下稠密的居民区,阳光照在黎巴嫩的白色石头房子上,反射出十分漂亮的光泽。</p><p>  “胡逸快看,贝鲁特多漂亮!”使馆研究室主任史大多召唤着儿子。6岁的小胡逸来黎巴嫩看妈妈,和其他馆员的亲属11日才刚刚到达,12日就爆发了黎以冲突。他来了快一星期了,每天只能呆在使馆里,连贝鲁特什么样都没看过。就在大家定睛观看的时候,“轰”!远处一股浓烟升上天空,新一轮的轰炸又开始了。</p><p>  中国驻黎使馆和新华社贝鲁特分社都位于贝鲁特南郊,离真主党总部只有1000多米。冲突发生后,以军用飞机和海上舰船对真主党总部发动了猛烈轰炸,每次轰炸,使馆和分社都会有明显的震感,玻璃震得哗哗作响。</p><p>  我问小胡逸:“你害怕么?”他看了我一眼:“这有什么的?”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但他的妈妈说,以军开始轰炸以后,小胡逸不敢一个人睡觉了,白天也总是跟在她身边。</p><p>  价格高昂的安全撤离</p><p>  原定的时间已经过了,可罗马尼亚侨民还在陆续到达,车队没有出发的迹象。出于安全考虑,王参赞决定中国使馆的车子先行出发。</p><p>  车子驶上海边公路,一路向北。出贝鲁特向北20多公里要经过黎巴嫩闻名遐迩的夜生活城市——朱尼,全市有大大小小上百家酒吧、夜总会和餐馆,每到晚上周边城市的年轻人都涌进这里,融入霓虹绚烂的夜色中。现在,昔日繁华热闹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沿途许多店铺都大门紧闭,路上行人、车辆极其稀少。</p><p>  和黎巴嫩南部不同,黎北部的道路基本没有受到破坏。进入城里,路上的行人和车辆渐渐多了起来。几乎每辆车子里都挤满了大人和孩子,许多车的车顶上都绑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箱,有些还绑着毯子、藤椅,甚至自行车。这些都是举家迁移的黎巴嫩人,要拖家带口逃到叙利亚,躲避以军的炮弹。</p><p>  由于以军炸毁了黎巴嫩唯一的民用机场,又从海上封锁了黎巴嫩沿海,许多在黎的外国人和黎巴嫩公民只能通过陆路撤至叙利亚。黎巴嫩汽车租赁公司的价格因此暴涨几十倍。使馆为这次撤离租用的旅游大巴,平时一天租金顶多300美元,现在要价12000美元!讨价还价之后谈定的租金仍高达6000美元,够买一辆小型汽车了。</p><p>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车子在上午9点半左右到达了黎叙边境的阿布迪亚口岸。出境处办理手续的所有窗口都挤满了人,车子排着长队缓慢地逐一通过边境。据王参赞说,今天出发的较早,躲过了出境高峰。王参赞护送第一批中资公司员工撤离是在下午,当时成千上万的人从1公里以外拿着行李徒步走向边境,路上挤满了人,车已经开不过来了。</p><p>  出境手续办理得很顺利,中国驻叙利亚使馆的政务参赞和办公室主任已经等在边境的另一边,迎接我们。</p><p>  “到家了”</p><p>  中国驻叙利亚使馆也是当天凌晨才接到黎巴嫩使馆部分馆员撤离的通知。使馆马上派人联系回国机票和旅馆。大马士革大大小小的旅馆已经全部爆满,机票也十分抢手,许多外国人都滞留大马士革,等待出境。</p><p>  从霍姆斯到大马士革还有100多公里。路上车子没油了,进入路边的加油站,被告知:汽油没有了。由于每天有大量汽车进入叙利亚,沿途许多加油站的汽油都卖光了。</p><p>  车子终于辗转加到了汽油,继续驶向大马士革。下午3点多,我们终于到达了中国驻叙利亚使馆,周秀华大使正焦急地等待着我们。</p><p>  “请大家放心,到了这里就是到家了,就安全了。”周大使亲切地说。</p><p>  使馆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中餐,并安排大家在使馆稍事休息。18日凌晨,25人乘飞机从大马士革经迪拜回国,其他人于19日凌晨回国。</p><p>  据中国驻黎巴嫩使馆提供的数据,截至18日,中国驻黎使馆已经组织120名在黎华人撤离,其中包括12名华人华侨、7名香港同胞、67名中资机构员工和34名使馆工作人员及家属。</p><p>  刘大使说,目前仍有一些中国公民暂未离开黎巴嫩,中国外交部和驻黎使馆留守组将密切关注他们的安全,同时研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紧急状态下协助他们安全撤离。<br/></p><p><a href="http://news.sina.com.cn/c/2006-07-20/162110486444.shtml">http://news.sina.com.cn/c/2006-07-20/162110486444.shtml</a><br/>《环球》杂志:中国人紧急撤离黎巴嫩纪实 </p><p>2006年07月20日16:21 《环球》杂志 <br/>&nbsp;<br/>  《环球》杂志驻贝鲁特记者/王昕</p><p>  黎以冲突局势持续恶化,截止到7月18日,黎以冲突已造成至少220名黎巴嫩人死亡,800多人受伤。7月17日,中国外交部做出决定:撤出中国驻黎巴嫩使馆所有馆员家属和非必要外交人员,只留下包括大使、政务参赞在内的8人留守小组。</p><p>&nbsp;<br/>  为了安全起见,外交部建议新华社驻贝鲁特分社也一起撤离。凌晨5点,记者接到通知:分社首席记者潘立文夫妇留下继续工作,我跟随使馆工作人员一起撤出黎巴嫩,到叙利亚待命。</p><p>  当天,包括负责使馆修缮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外交人员家属、部分馆员、6名在黎华人和4名香港同胞在内的一共44人撤出黎巴嫩进入叙利亚。</p><p>  洒泪挥别</p><p>  17日清晨6点,出发的车子已经准备好,行李装车完毕,所有留守人员为大家送行。大家依依不舍地握手、拥抱,互道“珍重”。</p><p>  刘向华大使平日里给人的印象果敢干练,当天却像个絮絮叨叨的慈母,一遍又一遍地嘱咐大家要注意安全。</p><p>  使馆研究室的林亚多是8人留守小组的成员之一,他忙着整理所有人的证件,他将跟随使馆政务参赞王书平一起把大家护送到黎叙边境,为大家办理完出境手续后再离开。</p><p>  撤离通知来得很突然,林亚多的妻子在得知消息的一刻就哭了。她流着泪收拾完自己的行李,为丈夫准备好今后要用的衣物和食品,嘱咐他要一切小心,流着泪坐在车里,眼睛注视着忙碌的丈夫,一刻也舍不得离开。林亚多安慰妻子:“我是男人,又是年轻的外文干部,留守使馆理所应当。你放心,我会注意自己的安全。”</p><p>  新华社驻贝鲁特分社首席记者潘立文夫妇也来为大家送行。老潘不放心地叮嘱我:“自己要注意安全,到了大马士革给分社来个电话。”</p><p>  本来,使馆要求老潘的夫人汪静舒一起撤离,她却坚持留下。她说老潘工作起来经常忘了时间,饭做好后往往要催促无数次才吃,“所以我不能走,我要是走了,老潘连饭都吃不上。我要留下来照顾他,他在哪儿,我就在哪儿。”</p><p>  拉着老汪的手,我哽咽了,心里似乎有千言万语,但又说不出来,惟有一遍遍地重复着“多保重”。</p><p>  时间到了,刘大使代表留守小组上车跟大家做出发前最后的告别:“大家不要担心,使馆会尽一切努力,保证大家安全撤离。你们要多多保重,希望不久之后我们能够再次相聚。”</p><p>  汽车开动了,大家都挥着手,隔着玻璃大声告别。“老潘好像哭了,”旁边有人轻轻告诉我。看着车外的老潘夫妇,我的眼泪终于控制不住,夺眶而出。我在心中默念:多保重啊,亲人们!</p><p>&nbsp;<br/>五星红旗给大家信心</p><p>  这次撤离的路线和使馆前两次帮助中国公民撤离的路线相同。连日来,以色列不断轰炸黎巴嫩的主要道路和桥梁,为保证安全,外交部已经照会以色列驻华使馆,告知这次撤离的路线和时间。以色列方面要求撤离时车顶上放置中国国旗,方便以军飞机识别,避免误炸。五星红旗给了大家安慰和信心,所有人都相信祖国能保障大家的安全。</p><p>  车子首先到达了罗马尼亚驻黎使馆。当天罗马尼亚使馆要组织400多名侨民撤离,使馆决定和罗马尼亚的车队一起走,这样目标明显,安全应该更有保障。</p><p>  车子停在罗马尼亚使馆所在的半山区,等待罗侨民集合的时候,一直阴沉沉的天空放晴了。俯瞰山下稠密的居民区,阳光照在黎巴嫩的白色石头房子上,反射出十分漂亮的光泽。</p><p>  “胡逸快看,贝鲁特多漂亮!”使馆研究室主任史大多召唤着儿子。6岁的小胡逸来黎巴嫩看妈妈,和其他馆员的亲属11日才刚刚到达,12日就爆发了黎以冲突。他来了快一星期了,每天只能呆在使馆里,连贝鲁特什么样都没看过。就在大家定睛观看的时候,“轰”!远处一股浓烟升上天空,新一轮的轰炸又开始了。</p><p>  中国驻黎使馆和新华社贝鲁特分社都位于贝鲁特南郊,离真主党总部只有1000多米。冲突发生后,以军用飞机和海上舰船对真主党总部发动了猛烈轰炸,每次轰炸,使馆和分社都会有明显的震感,玻璃震得哗哗作响。</p><p>  我问小胡逸:“你害怕么?”他看了我一眼:“这有什么的?”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但他的妈妈说,以军开始轰炸以后,小胡逸不敢一个人睡觉了,白天也总是跟在她身边。</p><p>  价格高昂的安全撤离</p><p>  原定的时间已经过了,可罗马尼亚侨民还在陆续到达,车队没有出发的迹象。出于安全考虑,王参赞决定中国使馆的车子先行出发。</p><p>  车子驶上海边公路,一路向北。出贝鲁特向北20多公里要经过黎巴嫩闻名遐迩的夜生活城市——朱尼,全市有大大小小上百家酒吧、夜总会和餐馆,每到晚上周边城市的年轻人都涌进这里,融入霓虹绚烂的夜色中。现在,昔日繁华热闹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沿途许多店铺都大门紧闭,路上行人、车辆极其稀少。</p><p>  和黎巴嫩南部不同,黎北部的道路基本没有受到破坏。进入城里,路上的行人和车辆渐渐多了起来。几乎每辆车子里都挤满了大人和孩子,许多车的车顶上都绑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箱,有些还绑着毯子、藤椅,甚至自行车。这些都是举家迁移的黎巴嫩人,要拖家带口逃到叙利亚,躲避以军的炮弹。</p><p>  由于以军炸毁了黎巴嫩唯一的民用机场,又从海上封锁了黎巴嫩沿海,许多在黎的外国人和黎巴嫩公民只能通过陆路撤至叙利亚。黎巴嫩汽车租赁公司的价格因此暴涨几十倍。使馆为这次撤离租用的旅游大巴,平时一天租金顶多300美元,现在要价12000美元!讨价还价之后谈定的租金仍高达6000美元,够买一辆小型汽车了。</p><p>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车子在上午9点半左右到达了黎叙边境的阿布迪亚口岸。出境处办理手续的所有窗口都挤满了人,车子排着长队缓慢地逐一通过边境。据王参赞说,今天出发的较早,躲过了出境高峰。王参赞护送第一批中资公司员工撤离是在下午,当时成千上万的人从1公里以外拿着行李徒步走向边境,路上挤满了人,车已经开不过来了。</p><p>  出境手续办理得很顺利,中国驻叙利亚使馆的政务参赞和办公室主任已经等在边境的另一边,迎接我们。</p><p>  “到家了”</p><p>  中国驻叙利亚使馆也是当天凌晨才接到黎巴嫩使馆部分馆员撤离的通知。使馆马上派人联系回国机票和旅馆。大马士革大大小小的旅馆已经全部爆满,机票也十分抢手,许多外国人都滞留大马士革,等待出境。</p><p>  从霍姆斯到大马士革还有100多公里。路上车子没油了,进入路边的加油站,被告知:汽油没有了。由于每天有大量汽车进入叙利亚,沿途许多加油站的汽油都卖光了。</p><p>  车子终于辗转加到了汽油,继续驶向大马士革。下午3点多,我们终于到达了中国驻叙利亚使馆,周秀华大使正焦急地等待着我们。</p><p>  “请大家放心,到了这里就是到家了,就安全了。”周大使亲切地说。</p><p>  使馆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中餐,并安排大家在使馆稍事休息。18日凌晨,25人乘飞机从大马士革经迪拜回国,其他人于19日凌晨回国。</p><p>  据中国驻黎巴嫩使馆提供的数据,截至18日,中国驻黎使馆已经组织120名在黎华人撤离,其中包括12名华人华侨、7名香港同胞、67名中资机构员工和34名使馆工作人员及家属。</p><p>  刘大使说,目前仍有一些中国公民暂未离开黎巴嫩,中国外交部和驻黎使馆留守组将密切关注他们的安全,同时研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紧急状态下协助他们安全撤离。<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