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 关于民主的札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58:42
<font face="宋体">&nbsp;细读今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及近几年来美国领导人的重要演讲,都贯穿这样一个“美国逻辑”:只有把别国都变“民主”了,美国才真正“安全”了。报告说:“美国的政策是在每一个国家和文化中寻求并支持民主运动和民主制度。最终目标是结束世界上的专制统治。”“由于自由国家向往和平,自由的进步将使美国更为安全。”</font><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按照这个逻辑,美国以“民主”为旗号的任何行动,都天然具有神圣的光环。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是谁赋予美国这样至高无上的权力来推行“民主”?美国为什么可以像法官一样来评判别国民主不民主?这种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作派本身民主吗?美国的民主就是最好的吗?还有,当今世界的老百姓是在盼和平与发展呢,还是在热盼美国的“民主”?</font></p><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这些问题值得好好想想。</font></p><p align="center"><strong><font face="宋体">一、漫漫求索民主路</font></strong></p><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民主是个好东西,当今世界恐怕极少有人对此持异议。人民都希望民主,这是毫无疑问的。细想一下,什么叫民主?那当然是人民当家做主。但民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大家都过好日子。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一定的机制,而采用什么机制则一定与当时当地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font></p><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在远古,印度乡村里有什么重大的事要办,村民们便聚在一棵大树底下议论。要议论就得有一个或几个人主持、否则七嘴八舌,议而难决。于是,年纪大的、辈份高的人被推举出来。这在古印度叫“本佳亦德”,意思是“五老会”。这个名称在今天的印度乡村里还在沿用。古希腊以城邦繁荣著称,城邦里各种利益集团林立,怎么治理呢?由于城邦都不大,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商议,实行直接民主相对容易。在极盛时期的伯里克利时代,雅典人口只有40万,其中自由民16.8万,外邦人3.2万,奴隶20万。当时的执政官是一年一选,另外还有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等,显得颇为民主。但是,别忘了20万奴隶和其他没有取得市民资格的人是没有选举权的。所以,这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古希腊的民主共和传统,后来在古罗马得到传承和发展,曲曲折拆地演变了几百年,后来都被帝制取代了。为什么?因为城邦衰落了,庞大的帝国建立起来了。无论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还是凯撒的继承人屋大维,都是“联即天下” 的君主,昏君当道、奴隶起义、外族入侵,是古希腊、罗马衰亡的主要原因。在西罗马帝国之后漫长的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势力至高无上。一直到十三、四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矛头针对教皇。当时的觉醒者从古希腊、罗马的废墟里挖掘出了“人道” 和“民主”这样的政治元素,用“人” 来挑战“神”。但他们的反抗主要局限于艺术和学术的形式。一直到十七、八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一批像伏尔泰、孟德斯鸣、卢梭等的思想家,用“民主” 来反对封建王权,庸斥“君权神授”,主张“社会契约论”,为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准备了思想武器。</font></p><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以上就是西方民主大致的发展轨迹。从中似可得到几个认识:第一,民主是一种理念,人民要当家做主,是人类永恒不倦的追求;第二,民主是一种机制,它是皇帝和国王统治的对立面;第三,民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要让大家过上公正、平安和富足的好日子;第四,民主是一种过程,无论是全世界的民主还是某一个国家内部的民主,都还在发展、演变和完善之中,这条路不是直线,实现民主的形式和手段也干姿百态。如果有人偏要说,他的民主是人类社会的顶峰,历史到此终结了,那肯定是瞎说。</font></p><font face="宋体">&nbsp;细读今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及近几年来美国领导人的重要演讲,都贯穿这样一个“美国逻辑”:只有把别国都变“民主”了,美国才真正“安全”了。报告说:“美国的政策是在每一个国家和文化中寻求并支持民主运动和民主制度。最终目标是结束世界上的专制统治。”“由于自由国家向往和平,自由的进步将使美国更为安全。”</font><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按照这个逻辑,美国以“民主”为旗号的任何行动,都天然具有神圣的光环。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是谁赋予美国这样至高无上的权力来推行“民主”?美国为什么可以像法官一样来评判别国民主不民主?这种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作派本身民主吗?美国的民主就是最好的吗?还有,当今世界的老百姓是在盼和平与发展呢,还是在热盼美国的“民主”?</font></p><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这些问题值得好好想想。</font></p><p align="center"><strong><font face="宋体">一、漫漫求索民主路</font></strong></p><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民主是个好东西,当今世界恐怕极少有人对此持异议。人民都希望民主,这是毫无疑问的。细想一下,什么叫民主?那当然是人民当家做主。但民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大家都过好日子。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一定的机制,而采用什么机制则一定与当时当地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font></p><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在远古,印度乡村里有什么重大的事要办,村民们便聚在一棵大树底下议论。要议论就得有一个或几个人主持、否则七嘴八舌,议而难决。于是,年纪大的、辈份高的人被推举出来。这在古印度叫“本佳亦德”,意思是“五老会”。这个名称在今天的印度乡村里还在沿用。古希腊以城邦繁荣著称,城邦里各种利益集团林立,怎么治理呢?由于城邦都不大,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商议,实行直接民主相对容易。在极盛时期的伯里克利时代,雅典人口只有40万,其中自由民16.8万,外邦人3.2万,奴隶20万。当时的执政官是一年一选,另外还有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等,显得颇为民主。但是,别忘了20万奴隶和其他没有取得市民资格的人是没有选举权的。所以,这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古希腊的民主共和传统,后来在古罗马得到传承和发展,曲曲折拆地演变了几百年,后来都被帝制取代了。为什么?因为城邦衰落了,庞大的帝国建立起来了。无论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还是凯撒的继承人屋大维,都是“联即天下” 的君主,昏君当道、奴隶起义、外族入侵,是古希腊、罗马衰亡的主要原因。在西罗马帝国之后漫长的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势力至高无上。一直到十三、四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矛头针对教皇。当时的觉醒者从古希腊、罗马的废墟里挖掘出了“人道” 和“民主”这样的政治元素,用“人” 来挑战“神”。但他们的反抗主要局限于艺术和学术的形式。一直到十七、八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一批像伏尔泰、孟德斯鸣、卢梭等的思想家,用“民主” 来反对封建王权,庸斥“君权神授”,主张“社会契约论”,为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准备了思想武器。</font></p><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以上就是西方民主大致的发展轨迹。从中似可得到几个认识:第一,民主是一种理念,人民要当家做主,是人类永恒不倦的追求;第二,民主是一种机制,它是皇帝和国王统治的对立面;第三,民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要让大家过上公正、平安和富足的好日子;第四,民主是一种过程,无论是全世界的民主还是某一个国家内部的民主,都还在发展、演变和完善之中,这条路不是直线,实现民主的形式和手段也干姿百态。如果有人偏要说,他的民主是人类社会的顶峰,历史到此终结了,那肯定是瞎说。</font></p>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face="宋体">二、美式民主是与非</font></strong></p><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西方国家走上资本主义民主之路并不平坦,三百多年来,走走停停,时有反复。英国是17世纪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过一段社会动乱后,逐步实行“君主立宪”,走了一条“和平过渡”的道路。英国人享有普遍选举权迄今只有80多年的历史,很长时间里穷人和妇女是没有选举权的。法国则疾风骤雨,攻打巴士底狱,把国王送上断头台,走的是一条革命的路。但自1789年到1815年,却经历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雅各宾专政、寡头政务委员会、拿破仑执政与称斋、君主复辟以及重归共和政体。人们不禁感叹,说一声民主容易,要建立成熟的民主政体岂能一蹴而就?</font></p><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以历史的眼光看,美国建立的民主政体是资本主义民主的又一个高峰,这也就是美国人引以为豪的理由所在。当年从欧洲飘洋过海去新大陆拓荒的早期移民,不少是受宗教迫害的新教徒,其中很多人受过启蒙思想的影响。他们憧憬着要在这片处女地上建立起人间天堂,实现启蒙思想家的梦想。当他们被迫切断同英国王窒的政治联系宣布独立时,便想设计出一个没有国王又能正常运转的崭新机制。今天人们看到的联邦制、多党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就是历经200多年风雨而形成的东西。应该说这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幕。它在民主实践中的是与非,是值得其他各国人民关注和参考的,其中不乏可以学习的地方。</font></p><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不过,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千万不要落入纯理论、理想化的误区中去,要把理念与实践结合起来考察。就拿“三权分立”来说,它的设计原理虽然源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权力分立”学说,但在具体设计时,却是赤裸裸的利益考虑。在独立战争时期,人人为独立而战,在战场上是平等的。一旦独立,富的仍富,穷的仍穷,说平等就虚伪了。于是,美国各地出现了要求重新分配土地的声音。1786年马萨诸塞州为此爆发了谢斯起义,对私有财产权形成了威胁。可以设想,如果当时真的一人一票,穷人肯定占优势,形成的法案一定对富人不利。怎么办?英国当代学者约翰·麦克里兰在其《政治思想史》一书中写道:“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是设计一套政治制度,以此来磨钝人民的意志,将人民的动乱列为非法……设计效果就是要‘纯化’群众粗鲁的激情。参政必须是间接参政,不能依样复制古代共和国的直接民主。”他还写道:“一套经过‘纯化’透过代议原则运作的政治制度,绝无可能使国会出现主张重新分配财产的多数,何况最后还有总统的否决权把关。后来‘司法审查’制度充分发展,又加入最高法院的制衡。”知道了这段历史,我们就可以掀开“三权分立”的神圣面纱,看到它诞生的初衷。当然,这个概念对于“民主监督”来说是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去付诸实践。至于多党议会民主,麦克里兰教授指出:“美国政治是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复杂因素之间相互平衡的政治。”换句话说,是各种利益集团利用党派形式在议会里不断争夺和妥协的政治。</font></p><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米尔斯就指出,活跃在美国政坛的是一批各有后台的“权力精英”。选民只是被迫在这批精英中挑选领导人。因此,这是一种“形式上多数人参与、实际上少数人控制”的民主。选民的无奈体现在投票率上,近几次大选出来投票的选民仅为40%左右。这种政治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保证了美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一个一直有争议的问题。这个问题我看还是由美国人民自己评说为好。</font></p><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但是,涉及到别国人民利益的事情,别人不能不关心。比如,美国的军费开支高达4500亿美元,不但是世界之最,而且超过了其他几大国军费的总和。美国议会还在年年增拨军费,这是为什么?明眼人说,这是因为强大的军工集团在操纵议会,他们可以通过智囊制造一个又一个“敌人”和“潜在对手”,从而保证预算案的顺利通过。还有,美国入侵伊拉克,这是议会授的权。这符合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吗?最近,因为中国等几个国家经济发展加速,对石油的需求增长,美国议会里马上响起了“资源威胁论”。似乎美国在全世界开采石油天经地义,而别的国家要想开采那就是大逆不道,这民主吗?至于伴随议会民主而生的黑金政治、院外活动、幕后交易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font></p><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许多西方有识之士指出,一方面美国民主制度保证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强大;另一方面,经过两百多年的实践,种种弊端也日益明显,现在到了应该好好反思一下的时候了。纵观西方民主政体,不难看出一个简单明白的事实:一个问题、一个矛盾、一个危机,如果大家能以大局为重,坐下来好好商议,齐心协力地去克服,都不难解决,而放在党派斗争的环境下去处理,为了争取选票,政客们不惜把一个问题变成一场灾难,把一点火星煽成一场大火。大火熊熊之时,正是他们选票源源不断之日。结果呢?往往问题久拖不决,老百姓吃了亏,而那帮政客却在洋洋得意。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曾说:议员们通常只考虑短期利益,而不太注意长远利益。没有长期打算,要保持可持续发展是难以办到的。英国《卫报》2004年6月22日刊登了伦敦经济学院学者马丁·雅克的一篇文章,他写道:“的确有理由认为,西方民主正在衰落,而且症状很普遍:政党的衰落。投票人数的减少、对政客的日益蔑视,政治不再是社会的中心。至少15年来,这些趋势在各个方面都能觉察得到。”“西方的民主模式就像其他所有事物一样,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它不是普遍适用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font></p>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face="宋体">三、“神圣使命” 利为先</font></strong></p><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如果美国认为自己的民主制度天下第一,关起门来欣赏,那是美国的自由,别人是无权干涉的。其实,你有好的地方,别人也会学习。现在的问题是美国要强制推行自己的民主,公然干涉别国的内政,甚至不惜动用武力,这个问题就大了。在美国领导人的演说里,经常搬出上帝来,大有“替天行道”的意思,美国有些人也 自认是上帝的“选民”,身负道义上的重任,似乎只有美国在世界上主持正义,反对暴政,一腔热忱。这叫人想起了拿破仑。法国大革命初步胜利之后,先是雅各宾、后是拿破仑,他们奉行要用法国的民主来教化天下的民族主义,要去“解放”被压迫的人民,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国家并非建立在正确原则之上。打了一仗又一仗,拿破仑一度十分风光。然而,令拿破仑震惊的是,本以为替天行道的他会受到箪食壶浆的欢迎,不料等待他的是一片焦土和深仇大恨。历史学家评论说:“解放战争的问题是,肉眼无法看出它与征服战争有何区别。侵略就是侵略,无论动机多么纯洁。”</font></p><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看看今天的伊拉克,何其相似!伊拉克战争已经打了三年多了,美国赢了战争,输了道义,捧着的是一个烫手山芋。美国一心要建立的民主还在民族、宗教和各种地方势力的漩涡中挣扎。有人辩解说,这是为了得到民主而应付出的代价。真的吗?说这种话的人决不是在动荡、爆炸、枪杀和贫困中挣扎的伊拉克人民,而是在象牙塔里隔岸观火的谋士们。</font></p><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很多美国人也在反思。美国外交学会高级研究员及中东计划主任亨利·西格曼今年初对记者说:“美国在中东地区推广民主的努力现在遭受了挫折,美国的国家诚信已经受到损害。美国在中东叫卖民主,但一旦出现自己并非乐见的结果(指哈马斯在选举中获胜——作者注)就进行打压,这不能让人信服。伊斯兰世界现在看清了,美国推广民主只是叶公好龙,并不是真心诚意的,而只是为了确保自己的国家利益。”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主,有它自己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很重要,即使出于好心,别人也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越用代疱。</font></p><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最近有一件事引人注目。因1992年发表《历史的终结》而名噪一时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弗朗西斯·福山,站出来同新保守主义划清界线,公开批评伊拉克战争。他今年2月19日发表在《纽约时报杂志》上的这段话颇有见地:“(人们)最初的、普遍的东西并不是渴望自由民主,而是渴望生活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即技术上先进和繁荣的社会,这个社会如果是令人满意的,就倾向于推动人们参与政治的要求。自由民主是这一现代化过程中的副产品,是某种只有在历史进程中才成为人们普遍渴望的东西。” 当然,美国的一批新保守主义者不这么想。在运用武力受挫之后,又寄希望于“颜色革命”,即以硬实力为后盾,用各种“软实力”加金钱来扶植他们中意的“民主派”,希望由他们来建立亲美政权。美国因此要搞“变革外交”,政府已批准今年动用17亿美元来支持旨在“寻求政治变革”的人和组织,国务院为此还新设了专门的办公机构。看来,人们要留个心眼了,看看笑眯眯地给你糖吃的那个人,究竟是“亲姥姥”还是“狼外婆”?(</font></p>
<p>这是7月6日《参考消息》上的一篇文章。是由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员詹得雄所作。</p><p>是我近来读到的一篇关于意识形态的好文,贴出来供大家分享!!!</p>
<p>“&nbsp;&nbsp;&nbsp; 许多西方有识之士指出,一方面美国民主制度保证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强大;另一方面,经过两百多年的实践,种种弊端也日益明显,现在到了应该好好反思一下的时候了。”</p><p>&nbsp;&nbsp;&nbsp; 如果中国不能强大到美国那样子,就不要去批评美国了吧。</p>
<p>得癌的人笑话得感冒的人.你病的不轻啊</p><p>大笑三声</p>
我们只是得了感冒,会治愈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1 19:46:11编辑过]
<p>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一种制度的规范 </p><p>现在虽然在层层阻挠中在改革</p><p>可是这个改革速度一定要赶在人民的忍耐极限之内</p>
<p>&nbsp; “ 每一个在中国的美国兵<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都应当成为民主的活广告”<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44年毛泽东与谢伟思①等人的谈话</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美国已经干涉了有它的军队和物资运入的每一个国家。这种干涉不一定是有意的,也不一定是直接的。但是只要有美国的影响存在,干涉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假如美国坚持把那些武器给予包括共产党在内的所有抗日军队,那就不是干涉。如果美国只把武器给国民党,实际上就是干涉。因为它使国民党有可能继续反对中国人民的意志。“干涉”,[毛泽东指出,他对这个词是有异议的,因为这个词用在下面这种情况下已失去了它的原意。]以增进中国人民的真正利益,就不是干涉,它将为中国广大群众所欢迎,因为他们需要民主,只有国民党才反对它。<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美国现在的地位完全不同于珍珠港事变刚发生的时候,不再有任何需要或任何理由去栽培、哺育或抚慰蒋介石。美国可以告诉蒋介石,为战争计,他应当做些什么。美国只能在蒋介石顺从美国要求的条件下帮助他。美国人发挥美国影响的其他方法是多谈论美国的理想。在中国或在美国,每一个美国官员和任何中国官员谈话时,可以谈论民主。类似华莱士的访问就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这种机会应当更多一些,不要错过孔祥熙在美国的机会。<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每一个在中国的美国士兵都应当成为民主的活广告。他应当对他遇到的每一个中国人谈论民主。美国官员应当对中国官员谈论民主。总之,中国人尊重你们美国人民主的理想。<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提出,把我们军队当作一支政治宣传部队来使用是不允许的,我们没有象共产党政治部那样一类教育军队和指导这类工作的机构。]<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即使你们的美国士兵不作积极宣传,但只要他们出现并同中国人接触,就会产生好的影响。正因为这个缘故,我们欢迎他们在中国。国民党却不是这样,它需要把他们加以隔离,不让他们知道事情的真相。现在你们究竟有多少美国观察员在前线?我们乐于让你们的人到处走走。国民党却担心大量美国人在中国的影响,他们害怕美国人登陆仅次于他们害怕苏联参战。<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相反的另一方面来看,有美国人在场也是好的。如果美国分布得很广泛,他们对国民党就会产生一种约束作用,国民党要制造麻烦就更加困难。昆明是一例子,那个地方已经变成自由主义思想和学生自由活动的中心了,因为在这么多美国人的眼皮底下,国民党是不敢逮捕学生和把学生投入集中营的。拿这一点同西安相比,西安的美国人非常少,特务就横行无阻。美国刊物对国民党提出批评是很好的,它的效果不可能马上就看得出来。甚至看来常常会暂时地产生不良反应。但只要它是光明正大的(如果它是光明正大的话,国民党就会辨别出来),就会引起国民党犹豫考虑,因为国民党需要美国的支持。</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编《党史通讯》<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83年第20-21期</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中美两国是天然的盟友<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44年毛泽东与谢伟思等人的谈话</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中美两国人民之间存在着相互同情、彼此了解和利害相关的紧密联系。双方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主张民主、尊重个人的;本质上是热爱和平、不搞侵略和不当帝国主义的。中国战后的最大需要是发展经济。但中国缺乏独立完成这一任务的必要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中国的生活水平这么低,不能采用进一步降低生活水平的办法来筹措所需要的资金。美中两国经济上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双方将不会发生竞争。中国不具备建设大规模重工业的必要条件,她不希望在高级的特制产品上与美国竞争。而美国为了它的重工业和这一类产品,需要出口市场,它同时还需要为投资寻找出路。中国必须建立轻工业以满足本国市场的需要,并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最终可以向远东其他国家提供这类产品。中国所拥有的原料和农产品,可以作为外贸和外国投资的补偿。<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美国不但是援助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合宜的国家,而且也是完全有能力合作的唯一国家。<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由于上述原因,中美两国人民之间不应该也不可能产生任何冲突、隔阂或误解。<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党史通讯》1983年第20-21期<br/>&nbsp;我们并不害怕民主的美国影响,我们欢迎它<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44年毛泽东与谢伟思等人的谈话</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即使对国民党来说,事实也很清楚,中国的政治潮流是倾向于我们的。我们坚持了国民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这是一个真正伟大而又民主的文献。孙中山不是共产党人,宣言仍然是有效的,它不会很快过时。即使国民党崩溃,我们也会坚持这个宣言,因为它的总政策是好的和适用于中国的。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我们纲领的每一项条款,都可以从这个文献中找到。<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然,我们并不假装自己是完美无缺的。我们也面临着官僚主义和腐败的问题。但是,我们正视它们,我们正在克服它们。我们欢迎美国人、国民党或者任何其他人的监督和批评。我们经常自我批评和修订政策,朝着更有效的方向发展。<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的经验证明,中国人民是了解民主和需要民主的,并不需要什么长期体验、教育或“训政”。中国农民不是傻瓜,他们是聪明的,象别人一样关心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你们可以在我们的地区里看到这种不同之处——人民是生气勃勃、富有兴趣和十分友好的。他们具有人类抒发情感和精力的机会,他们已经从沉重的压迫底下解放出来了。<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对他强调美国的重要性而忽视苏联,提出了疑问。]<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苏联参加远东战争或中国战后的建设,这将完全取决于苏联的情况。苏联人在战争中已经遭受巨大的牺牲,将忙于他们自己的重建工作。我们并不期望苏联的帮助……。<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开玩笑地说,“共产主义者”的名称可能使某些美国实业家不放心。毛泽东笑起来,他说他们考虑过换一换名称,但是如果人们了解他们,就不会感到害怕。]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全然是没有偏见的。我们的减租是从过去的百分之八十、七十、六十降到法定的(根据未付实施的一项国民党法律)百分之三十七点五。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过想要逐步地加以完成,因为我们不需要赶走地主。我们对利息的限定是年利百分之十,考虑到这比流行的利息低得多,所以它并不是绝对的。即使是最保守的美国实业家也不能从我们的纲领中找到可反对的东西。中国必须工业化。在中国,工业化只能通过自由企业和外国资本帮助之下才能做到。中国和美国的利益是相同的和互相关联的。他们可以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互相配合。我们可以而且必须合作。<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美国会发现我们比国民党更加容易合作。我们并不害怕民主的美国影响,我们欢迎它。我们既没有只吸收西方机械技术的天真想法,也不对垄断的官僚资本主义感兴趣。这种垄断的官僚资本主义窒息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仅仅使官僚们发财致富。我们所关心的是在建设的和生产的方针上,使国家有可能获得最迅速的发展。首先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请看我们这儿以有限的资源已经做了些什么)。其次,我们才能谈到“国防工业”,象蒋介石在他《中国之命运》中所谈论的。我们将关心中国人民的福利事业。<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美国不必担心我们不合作。我们应该合作。我们必须得到美国的帮助。所以我们共产党人认为十分重要的是需要了解你们美国人的想法和打算。我们不能贸然反对你们——不能贸然和你们发生任何冲突。</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党史通讯》1983年第20-21期</p><p><br/>&nbsp; 华莱士先生的伟论:<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国人民早就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准备</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华莱士副总统到重庆,今天是第五天。这去几天里,他发表了三次演说,一次和中外记者谈话。他的言论,有其一贯的精神:坚决消灭法西斯,国际国内的民主主义,对中国人民尤其有莫大的信心,并寄予莫大的希望。<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他对中国人民吃苦耐劳,英勇刚毅,坚持抗战,真是赞扬不止的。他也曾叫学生是未来的主人翁,他又说学生“都是对国家有贡献能力的人……这伟大的力量,用去打击和消灭法西斯……法西斯是人类的祸根!法西斯不能铲草除根,人类是没有和平幸福的”。他认为胜利和平,安定幸福,决定于科学和民主。这又“实以教育理工方面之专门训练,及民主主义之自治为最善方法”。有人说中国人民还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准备,他却认为中国人民早就有了这个准备了。他更强调的说,自由和容忍的精神的教育,对民主政治是很重要的。<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华莱士副总统说这些话,我们确信决不是“捧场”,这正是既赋有美国传统的民主精神,又深刻了解“人民的世纪”的意义和中国人民实际情况的政治家的衷心话。<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是“人民的世纪”,这是人民的战争,看到并信任人民的人们,都会得出同一的结论。听到了华莱士副总统的话,能使人更深刻的懂得罗斯福总统年初致国会咨文中所说的扩大民主的含义,和华莱士副总统常常说到的新民主政治的意义。<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国人民处在“人民的世纪”和人民的战争中,听到了华莱士副总统对中国人民和前途富有信心的话,我们应该怎样更提高自信心和责任心,应该怎样加倍努力呢?<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华莱士副总统说,美国援华物资,已有增加;而且,在滇缅路打通之后,会增加得更多。这是值得兴奋的事。我们希望这些援助能够达到前线敌后的一切抗战部队。同时,我们也完全同意他说的一句直率话,不管美国运多少物资来,也解决不了中国的经济危机。我们相信这句话只有象华莱士副总统这样了解中国、对中国人民有信心的政治家,才能这样坦白地说出来。这句话决不是表示美国不愿意帮助中国解决经济困难,更不表示中国经济困难没法解决,而只是说中国有力量解决这种问题,这种力量在中国国内,在中国人民。其实,对经济问题如此,对所有的一切问题也莫不如此。<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听到华莱士副总统的一番话,就很容易了解为什么美国全国团结得那样好,为什么艾森豪威尔将军统率的盟军能在法北胜利;为什么尼米兹海军上将统率的海军,最近又能在塞班、在马里亚纳和菲岛之间,获得海陆空三方面的大胜;为什么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能够在西南太平洋一天天进展;为什么史迪威将军在缅北,陈纳德将军在中国上空能够发挥这样大的陆空威力;为什么美国成了民主国的兵工厂。我们得到的唯一回答,就是民主,扩大民主。华莱士副总统此行固然是为了收集情报,供给罗斯福总统,我们却不能放过机会,从他那里获取可供借镜的东西。中美两国人民同在“人民的世纪”,同在反法西斯的人民战争中并肩作战,应该象兄弟姐妹般的相互勉励相互规劝,相互学习,携手向着民主、更民主的胜利大道走去!</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新华日报》社论1944年6月24日</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罗斯福的广播演说:<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四&nbsp; 大&nbsp; 自&nbsp; 由</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个强有力的攻势,正在全世界展开。<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是同盟国在军事攻势之外的一个政治攻势,向法西斯主义进击的民主主义的攻势!<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是雪球般的运动,越滚越快,越滚越大,越滚越有力。任你是铜墙铁壁,也挡不住它。这又象狂澜决堤,无往不届。任你是什么妖魔鬼怪,也经不住它,终归是冲刷一空。野兽横行的世界,需要它;乌烟瘴气的世界,需要它。它带给人类以自由和平及幸福。它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世界</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火山是终于要爆发的。沸熔的越久,爆炸得越烈。意大利这座火山,终于给法西斯主义第一个爆炸。<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人民的呼声,终于是人民的。邱吉尔在大西洋对岸一声怒吼,太平洋上也发出了罗斯福的又一声巨响。民主自由,震天地响遍几大洋。<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民主是呼声,是力量,是胜利的保障。<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罗斯福所倡导的四大自由,也是中国所一致崇奉的,让我们试引一点他的话:&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在任何方面,都不致于和法西斯主义谈商,我们不容法西斯主义有丝毫的残留,意大利最终必将重新建立它自己;担任这工作的,就是意大利民众,他们将依照自由平等的民主主义基本原则,选择他们本身的政府,同时联合国家也不致遵循墨索里尼希特勒待遇它所占领各国的方式,就是说掳掠和饥馑的方式。”<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纳粹法西斯或日本军阀占领的每一国土中、人民都已被贬至奴隶的地位,我们决心为这些被征服的民族,恢复人类的尊严,使为本身命运的主宰,有言论和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我们已开始履行这一诺言了。”<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只有彻底反法西斯的,坚决拥护民主的人物,才能这样自信的提出这样的民主主张。罗斯福说这些话,更可见其伟大处。<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罗斯福的民主主张,正是意大利和一切法西斯国家内人民的主张。眼前的事实,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意大利的人民,不是在呼喊“和平,自由,不流血”的口号吗?意大利的人民,不是在直接惩罚法西斯的组织和领袖吗?是的!“我们不容法西斯主义有丝毫的残留”!意大利的人民,不是在要求解散和摧毁法西斯党吗?(被略)是的,意大利的人民是在为四大自由而斗争,是在依照自由平等的民主主义基本原则而做本身命运的主宰!<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罗斯福和邱吉尔是应该受尊敬的,因为他们能够代表民主主义的精神。<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听到罗斯福和邱吉尔的民主呼声,真是兴奋。因为这是胜利的保障。我们听到意大利人民的呼声,也非常兴奋,因为意大利就要见到自由和平及民主的曙光了。罗斯福所倡导的四大自由。(被略)我们竟不能自禁的要把不能奔放的奔放出来,参加到讴歌四大自由的大队人群中去。<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胜利在招手。(被略)让我们大踏步的(被略)迎接胜利。</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新华日报》社论1943年7月31日</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东 西 不 同 论(二则)</p><p>1&nbsp;&nbsp;&nbsp;&nbsp;&nbsp; 渥太华杂志说:“英国人民对于反对党的讨论、辩论和评论,非常重视,所以由国库拨款成立反对党,使之评论政府。”<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看了这消息不免使人大吃了一惊。理由不辨自明:让人民来评论,这种办法是不合于我们东方人的文化习惯的。东西文化的不同之点,恐怕这倒是一例。</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新华日报》短评1944年10月25日</p><p>2&nbsp;&nbsp;&nbsp;&nbsp;&nbsp; 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新闻:据说美国在马绍尔战场协助土人实行民主,让他们自己选举行政官。<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是很平凡的事:从民主的美国来说,正应当如此。<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也是不平凡的事:从不民主或尚未民主的国家来看,觉得新奇、觉得刺耳、觉得不平凡。</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新华日报》短评1944年10月3日</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美国人民的理想与民主精神<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钟&nbsp; 颖</p><p>我爱美国,因为在这儿我看到那使人生活高尚的自由的光辉……<br/>我爱美国,因为在这儿我看到了在别的国度里时常成为战争的导因,在这儿却能够整然不紊的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莫洛亚</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三百年以前,当英国的历史还充满着迷妄的各式宗教和君主威权的时候,一群一群的叛逆者,带着忧郁的心情,怀着自己的信念,渡过大西洋,流徙到这块没有开垦过的荒地上来了,幸福的阳光和暖地照射着他们,他们在这里坦开胸怀,尽情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他们把自己的全部努力,投向了大自然。忠贞的垦荒者啊,你们的树不尽的血汗辛劳,已给自由民主的理想开辟了一条广袤的道路来了。他们为了完全摆脱加在他们身上的铁枷,1776年的独立战争爆发了,独立宣言淋漓地发挥了他们对自由民主的信念,“一切人类生而平等”的誓言,永远地镌刻在每一个美国人的心上,他们坚决地认为创造者给了他们若干不可转让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自由及幸福的追求。为了自己获得这些权利,他们才牺牲无数人的生命来进行独立战争;为了别人也能获得这些权利,他们才从血泊中解放了那南方被人当作牛马的黑奴,这就是美国追求人类自由人类幸福的可佩的精神。在这次反法西斯战争中,美国全国人民又挺身进到战争中来了,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的许多火线上,都已有了美国健儿的身影,当你向他们发问对于战争的感想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一句:“该死的战争!”但他们为什么又是那么急切地争着降低年龄而参加战争呢?这正是美国人的自由理想和罗斯福总统所宣示的四大自由鼓舞着他们,正如杰弗逊总统所说的一样:“一百年或数百年之间,丧失几条生命,又有什么关系呢?自由的树常常要用志士和暴君的血去培植的啊。”战争的黑手已暂时地掩隐了纽约港口自由神手中火炬的光芒,民主世界不正遭到法西斯暴烈的摧残吗?<br/>美国人民认为任何形式的政府,它的行为均不能超出保障人民的天赋权益的范围,他们认为:“政府皆由人民组织而成,从被统治者的同意而产生他们的公正的权利,任何形式的政府如一旦变成破坏了这些目标,人民就有权利改变它或废弃它。”杰弗逊告诉美国人,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就在于制止政府的压迫,林肯更告诉美国人:“若不得他人的同意,没有一个人善良得足以统治另一个人。”因此,统治美国人的政府必须是由他们自己选举出来的政府,政府或政党要想存在就不能不依靠人民,不能不保障人民的权益。美国人民当然更有对于(政府)进行批评的权利。假如一旦有了如社会救济、劳工关系及国家防御等问题的发生,全国各地选出来的代表就都在国会中发表他们正面或反面的意见甚至于对政府提出严厉的批评。没有一个人能够不让别人发表意见:“看上帝份上,请让我们听到问题的两方面吧”(杰弗逊语)。但就因了这样,许多法西斯分子又把这件作为民主国家行动迟缓来反对民主国家了,罗斯福前年三月的一段话对于这些法西斯分子是一个很好的回答:“是的,我们民主国家的决定,也许产生很迟,但当决定产生时,它就不是以任何个人的声音来宣告而是以一亿三千万人的声音来宣告。”请记住美国是一亿三千万人不是一个人。这样,美国人当然更要有言论和出版自由来表达他们的意见的权利,首先宪法上就规定了他们的这种权利,并且还规定了国会不得剥夺人民的这种权利(遵检)。这正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制度的尺度,社会舆论虽然并不就等于行政措施,但政府对于社会舆论的重视,在他们采取行动的时候是有着决定的意义的。<br/>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外交问题,国务院也要听取报纸评论及新闻、杂志记事及无线电广播等的个人意见或团体意见。国务院听取这些意见以后,就以缜密的整理方法对这些加以检讨或采纳。为了使人民能够经常明了政府的措施,罗斯福总统从1933年又恢复了招待新闻记者会议的办法。记者招待会和普通会议不同,总统出席的目的是在尽可能详细的回答记者们所提出来的问题。一个国家的总统,随时出席和记者们谈论并准备答复记者们所提出来的问题,不能不说是民主国家的特有的风格。在美国人民的心目中,政党的作用是在为人民谋福利,和表达他们的意见与实行他们的主张,任何政党要想获得胜利只有用自己的足以代表人民的行动来争取。</p><p>美国还是充沛着青春力的国家,青年人正在毫无阻拦掘发着对于民主的将来,实验着自己将来的民主生活。这些青年政治家们还在1934年集合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蒙脱查马学校举行了一次“美国理想青年会议,”随即“青年州政府”就宣告成立了。1936年4月他们更联合教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开过一次宪法会议,此后曾一年举行两次立法会议。</p><p>在大学校园里的美国青年,他们对于民主的理想,自然也受着同样的训练。一个社会观察家,某次随意的选择了几个学生,问他们美国的民主主义已有了什么成就和具有怎样的潜在力,一个学生回答这一个问题说:“美国的民主主义已在世界历史中把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大无畏精神给与他的人民了。”另一个学生说:“学校的训导使我们开了眼界,使我们知道民主制度是怎样具有不可数计的价值,使我们对这种制度发生了最深的信念。并鼓励了我们在探讨怎样才是保持和扩充这种制度的最好方法。”这些回答,不过是许多答案中的两个例子罢了。</p><p>美国还是一个朝气勃勃的国家,他们不怕困难,他们更不怕新的事物,须要和平的时候,他们会在和平中努力于开拓幸福的生活;须要战争的时候,他们也会谈笑自若的从三十层的高楼,从千百的小城镇上夹在丁香丛里的大街,从草原上的褐色砖房中走出来,回头向自己的家门说声“再会”,走上千万哩以外的炮火连天的战场,献身于保卫民主的战争。他们相互间有着最纯洁的友爱,他们见面时互相亲切的招呼着“老兄”,他们的友爱不仅及于所有的美国人,而是如林肯所说的“一切的人”。</p><p>他自己活着,他自己死去,<br/>他爱,他恨,他传种接代,<br/>无庸一个政府计划的监察,<br/>这就是一个美国人!<br/>&nbsp;&nbsp;&nbsp; ——(英)P.BENTMEY</p><p>“爱好自由,在今日的国内依旧汹涌而稳定”。<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罗斯福1940年6月演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新华日报》1943年9月12日&nbsp; <br/></p>
<p>风百羽,你举的例子不能说明任何问题。</p><p></p><p>对任何事物的认识过程都是一个逐步的认识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共产党也不例外,你所举的都是毛在1943,44年左右的谈话,那时候美国是中国的盟国,而蒋老先生呢?正积极的准备内战,毛处于统战的目的发表上面的讲话一点也不奇怪,也符合中国共产党一向积极灵活的斗争作风:争取最多的人的支持,统一最多的盟友为我所用!</p><p>到了1945年内战爆发,美国积极支持老蒋让共产党看清了美国人的真正面目,从那以后毛可有类似的讲话??</p><p></p><p></p>
反美可以,可是为什么要反对民主?其实我的文章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美国为什么不支持蒋介石打内战<br/><br/>作者:五湖废人<br/><br/>來自: 立雪社——中国近代史论坛<br/>http://www.mgjs.com/bbs10<br/><br/><br/><br/>二战后,美国对中国的安排是:<br/>一、服从雅尔塔格局。雅尔塔会议上美苏瓜分了各自的实力范围,建立了国际新秩序。其中对中国的安排是:美国承认东北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苏联承认美国在中国起领导作用(1)。在苏联承认在东北不违背门户开放原则后,美国承诺说服中国接受这个安排。<br/>二、建立中共参加的联合政府。一党专政不符合美国的政治理念,而且国民党政府极其腐败,美国认为必须吸引其它政党参加,才能扩大国民党的执政基础,维持其统治。中共很有效率,更贴近群众,加入政府会弥补国民党的不足。而且二战后,国共两党为争夺胜利果实发生了严重的武装冲突。因此只有中共参加政府,才会有和平。在经历过世界大战后,美国需要的是和平的享受胜利果实。所以在国共陷入内战的边缘时,美国派出马歇尔来华调解。<br/>马歇尔来华前,他的老上级,前陆军部长史汀生对他讲:请记住在雅尔塔还给苏联的是他在1900年时实际拥有的。这头熊很少有后退的时候,而美国人民不愿为满洲而战。蒋介石政府只是一层糟掉了的表皮亮漆,中共的治理要比蒋好(2)P128-129。史汀生的话表明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1,苏联在东北的要求是合理的,中国应该接受。2,蒋不行,中共可以,需要建立联合政府。<br/>对国民党而言,承认雅尔塔格局,中国就丧失外蒙主权和东北的部分主权,建立联合政府,就会失去一党执政的优势。但是面对美国和苏联的压力,蒋介石无力拒绝,于是他采取几项措施以减少损害。一、苏联不支持新疆分裂,并承诺由国民党接受东北,不允许中共进入东北。二、美、苏都承认蒋介石在联合政府中居领导地位。<br/>在中国接受美国的上述安排后,美国的报答是把中国作为其在亚洲的主要盟友,大力扶持。但是事情并没有如美国安排的那样发展。首先,苏联在东北提出了约定以外的要求:战利品和经济合作,并宣称中国不答应,苏联不撤兵。其次,在战后美、苏逐渐走向对抗的趋势下,苏联为了加强自己在远东的地位,也为了与国民党讨价还价,转而允许中共军队进入东北。中共在占据东北、华北以后,提出和平的条件是东北、华北自治,自治政府可以拥有军队(保安队),可以制定宪法(以保障解放区地位,延安在46年4月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br/>美国认为苏联的新要求不合情理,美国在外交上支持中国与苏联僵持。但是中共的要求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中共不反对和平,不反对联合政府,中共要求的只是和平的条件。<br/>但在蒋介石看来,如果接受中共的条件,中国将会解体。蒋说:“一政府之下不能另有他政府,一国家之内不能另有他国家”,“中共如此不近情理,使政府不成为政府,国家不成为国家”。当时在中国发生的一系列追求自治的分离活动支持了蒋介石的看法。44年11月12日,新疆北部成立“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1945年9月,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出现了“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主张内蒙并入蒙古人民共和国。1946年1月“东蒙人民自治政府”在苏联占领下的兴安盟首府成立,要求“高度自治”(3)。西藏的分离诉求在抗战胜利后没有减弱,反而有了新市场----美国。<br/>社会舆论和国民党内的声音也使蒋介石不能接受中共的要求。《大公报》认为:中央与地方间的权限在将来的宪法上必有规定,每省再多订一个省宪并非必要。国民党《中央日报》社论表示:“我们的宪法不该化一个中国为多数外国!因此我们反对中国共产党的联省自治论。我们的宪法如果采取中国共产党的联省自治论,我们敢百分之百的断定,宪法颁行之日,就是中国解散之时。”<br/>但在美国看来,蒋介石的反对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中国是联邦制还是邦联制,甚至是分裂还是统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平,美国需要和平的享受胜利果实。“一个统一的中国与其说是目的,不如说是手段” (4)。尽管这句话出现在1947年2月的美国国务院对华政策建议中,但应该是美国的一贯政策。<br/>为解决国共两党在地方政权上的争执,马歇尔建议在联合国或美国的监督下举行地方政府选举。这个建议遭到蒋介石反对,这显然表明蒋介石缺乏民主的勇气和耐心。不过,如果中共不放弃军队,又怎么会放弃政权?选举可能使国家分裂披上民主和合法的外衣,如同以后在朝鲜的选举。<br/>蒋介石不与中共妥协的另一个原因是军事上的自信。46年2月,蒋介石说:军队疲劳与空虚,官兵精神松懈,志气消沉,士气不振,不能作战。但在5月24日,国军取得四平的胜利后,蒋介石飞到东北,召集前线将领,询问共产党的战术比在江西的时候有什么进步没有?得到的回答是:“共产党的战术和江西时代一样,并无多大进步。”部下的看法使蒋介石断定:中共并无什么多大的实力,一年期可削平之。<br/>蒋介石不答应中共的要求,就会爆发内战。面对这场内战,美国如何应对?<br/>一、如前所述,美国认为,蒋介石是没有道理的。马歇尔说:“余觉除东北外,政府条件颇苛”。司徒雷登说,“我们承认共产党人真的认为他们已做了一次又一次的让步,而受到挫折,政府领袖们应负失败的大部分责任”(5)。<br/>二、国民党在东北的军事进攻,有可能破坏雅尔塔格局。雅尔塔格局是美苏共同建立的国际秩序,怎么能被蒋介石破坏。如果支持蒋介石与中共和苏联的冲突,美国就可能与苏联直接对抗,这是美国极力避免的。<br/>三、蒋介石政府腐败、效率低下,支持这样的政府必定消耗美国大量资源,而中国不值得美国这么做。美国的战略重点是欧洲,美国认为:失去欧洲的话,美国要“保住自己也会日益困难。相反,即使失去整个亚洲”,“仍能生存,重整旗鼓,并可能地它夺回来”。即使在亚洲,中国也不重要。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所有需要遏制苏联的地区中,把远东排在最末一位。理由是:第一,该地区距美国遥远,加之国民党政权的软弱,使在那里与苏联的竞争成为对美国不公平的竞争。第二,该地区的广袤和经济落后将使苏联无法有效地控制和实现有战略意义的政策目标。第三,莫斯科对远东也是鞭长莫及,无法利用该地区向别处进一步施加影响。<br/>因此美国不支持蒋介石发动对中共的内战。早在1946年3月4日,马歇尔与阎锡山谈话。阎锡山不看好马的调解,马歇尔正色道:如果我失败,美国在中国的一切都将随我而去,那你们难保东北。阎说:岂止东北,华北也难保(6)。这段话表明最晚在调停之中,美国就已经决定,如果调停失败,美国将身处内战以外。<br/>1946年5月初,美军在华北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引发和中共军队的“意外事件”,于是美国政府决定撤出在中国的海军陆战队。<br/>5月24日周恩来与苏联大使馆参赞米克拉舍夫斯基交谈时说,国民党军队占领四平之后,马歇尔警告蒋介石:美国不会帮助他向东北北部推进,蒋介石应该停留在长春一线。因为正如杜鲁门承认的那样,马歇尔“提供了一份全面的报告,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指望得到俄国人的帮助。”苏联人认为,马歇尔不能不顾及1900—1901年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时曾发生过的类似事例。那时满洲爆发了民间骚乱,其结果给俄罗斯建造的中东铁路造成巨大损失,俄国政府派谴军队到满洲保护俄国国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不少中国人担心苏联政府会采取同样的方式处理问题。马歇尔对这一切了解得清清楚楚,他认为假如苏军进入东北,这就会把美国政府逼到进退两难的境地:要么给蒋介石提供直接的军事援助,而这会导致美苏之间的军事冲突。要么容忍苏军进入东北,而这是对美国威信的一个沉重而致命的打击(7)。<br/>5月29、31日,马歇尔两次致电蒋介石,要求停战。<br/>6月6日,蒋发布停战令,从7日起停战。国共再次谈判。<br/>7月13日,苏北战事打响,全面内战终于爆发了。第二天,蒋氏夫妇为了避开马歇尔,以避暑为名赴庐山。<br/>由于中共代表在南京,于是年逾花甲的马歇尔不惜冒着酷暑,前后八次登上庐山,穿梭来往于南京与庐山之间,撮合国共和谈。但是双方分歧依旧,内战已成燎原之势。<br/>7月27日,苏联宣称:苏联已经遵照约定从中国撤军,但是美军仍在中国,苏联不能坐视美国对华政策(8)。<br/>两天后,7月29日,美国宣布对华武器禁运。6月14日向国会提出的《军事援华法案》和8又3分之1大队空军计划被中止。<br/>同时,英国对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军火禁运,拒绝了南京国民政府购买枪炮子弹、舰炮、飞机机架等请求。英国外交部宣称:“英国政府的政策是不鼓励中国现时的内战。为了这一目标,只要内战还在持续,我们就不向中国出口任何战争物资”(9)。<br/>8月,马歇尔告诉英国大使,蒋介石可以维持2个月的大战,然后是经济混乱,为共产党的蔓延提供最好的条件(2)P139。<br/>8月31日,美国将战后剩余物资折价卖给国民党,中国交付1亿7500万美元。中共提出抗议,美国解释这些是民用物资,车船、食品、被服等(4)。<br/>1947年4月,美国驻华大使馆报告,没有发现苏联向中共提供军事援助(2)P145。<br/>4月9日,美海军陆战队撤出中国,把6500吨军火交给国民党(4)。<br/>战争进行了近一年,形势发生变化,中共开始反攻。在国会压力下,5月26日,马歇尔宣布取消对华武器禁运(4)。<br/>6月27日,美国政府低价向国民党军队提供了1.3亿发子弹(10)。<br/>9月,蒋介石紧急要求购买美国剩余物资中的武器、弹药等,遭到拒绝(11)。<br/>10月14日,蒋介石向来访的美国议员抱怨:东北的困境是雅尔塔协定造成的,如果国民党被打败,是由于美国没有提供已承诺的援助(2)P147。<br/>10月27日国民党政府签定《中美救济协定》,美国以2700万美元的物资援助国民党政府。12月19日美国国会通过给国民党政府1800万美元的救助。这都是经济援助。<br/>12月24日,司徒雷登报告:国民党的军火已缺乏到危险程度(2)P147。<br/>1948年2月,美国“遏制”战略主要设计人凯南视察日本后,建议用日本取代中国,依靠日本作为亚洲盟友(4)。这是美国亚洲战略的转变,日本由敌国变为盟友,影响至今。<br/>3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强调,对美国来说:“中国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充其量也只是个二流地区”,“鉴于美国要在更重要的战略地区努力稳定局势,美国的援华计划只能放在次要地位”(1)。<br/>3月,中央情报局认为,苏联给与中共物质援助只是一种可能(2)P153。因此,美国向国民党提供军事援助就需要更强烈的理由,这不知道是不是一个“情报门”。<br/>3月24日,驻美大使顾维钧与马歇尔洽谈军援后,在日记写道:“过去30年,我至少与十几个国家的3、40位外交部长谈过话,打过交道,其中包括6位美国国务卿,但这是我第一次感到难以开诚布公交换意见”(11)。如果马歇尔看到这些,肯定会长舒一口气,八上庐山的郁闷终得疏解。<br/>4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1948年援外法》,其中有关援华部分,也单独称作《援华法》,援华总额为4亿美元,有1.25亿美元为“特别赠款”可以用于军事,为期一年。1.25亿美元足以引起毛的愤怒,而对蒋却是杯水车薪。许多美国议员认为“这是对一个奄奄一息的政权作出的一个徒劳无益的姿态,是杜鲁门政府转移国会抱怨的一个策略”(12)。<br/>6月,苏联与南斯拉夫关系破裂。美国如获至宝,认为铁托与毛泽东相似,应促使中共走铁托道路。<br/>9月8日,以凯南为首的国务院政策设计室提出一份名为《重新审查和制定美国对华政策》的文件,要求改变“对蒋介石承担义务”。艾奇逊在与国会议员的谈话中指出:“不管有没有军事指导,再多的援助,也不能拯救国民党政权”,中国对于美国“只是一个烂泥坑,而不是进攻跳板”。因此,“在灾难的烟尘落尽以前,美国不能决定下一步怎么办。”这就是著名的“等待尘埃落定”政策。<br/>9月,半年前通过的1.25亿军援仍未到位(11)。蒋介石告诉司徒雷登,已经没有军火守住东北(2)P158。<br/>9月,美国国会通过向中国派“陆海军联合军事顾问团”的议案。该顾问团在1946年2月就已派出,47年11月马歇尔要求该团提供改组军队和后勤等意见,不要接受战略和作战责任(13)。48年11月26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指示联合军事顾问团从中国撤出(14)。<br/>10月29日,杜鲁门为了减轻国会的压力,把在日本的700-800吨军火被运到中国(2)P161。<br/>12月1日,宋美龄赴华盛顿求援,要求美国政府在3年内给国民党政府30亿美元的援助,被美方拒绝。马歇尔向其表示,她早日回国对中国更有帮助。蒋介石后来说他的夫人在美国遭受了“屈辱”。<br/>1949年1月22日艾奇逊接替马歇尔任国务卿,他认为国民党政府在大陆已濒临崩溃,美国必须从对它的支持中脱身出来,面对国会和报刊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批评,政府应当把事实公诸于众。杜鲁门对此表示同意,国务院随即成立了班子编辑《美中关系白皮书》。<br/>2月5日,国民党政权正式“迁都”广州,一再照会美国及其它使馆,要求随其转移。艾奇逊指示司徒雷登留在南京,而由一个领事率少数随员去广州,临时主持美国使馆日常业务。<br/>2月7日,51名共和党众议员联名致信杜鲁门总统要求加强对国民党的援助。艾奇逊说在“尘埃落定以前”,不能看清中国的结局,搪塞了他们的要求(15)。<br/>2月,杜鲁门指示艾奇逊“不停止对中国的军援,但要尽可能采取非正式行动拖延启运”。3月4日,艾奇迹通知司徒雷登,从美国港口开往中国的货运船只已经暂停,已载货的运输船大部分被推迟到两周后才允许起航(14)。结果,4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军援到了50年还未交完。<br/>2月17日,中共控制的香港报纸发表题为《乐观香港前途》的社论:香港地位并无什么危险,英国与美国不同,没有支持中国旧政权,未来香港将继续发挥货物集散交通衔接作用。<br/>4月20日,英国紫石英号军舰侵入长江镇江段,引起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激烈炮战。<br/>4月23日南京解放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设法与中共接触,以求建立外交关系。 <br/>尽管发生“紫石英号”事件,英国同中共的接触却在扩大。5月8日,英国开滦矿务局的普瑞奥被召到北平同华北人民政府工商部长姚依林举行会谈。5月10日普瑞奥在天津会见了刘少奇(9)。<b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凤百羽</i>在2006-7-12 7:28:00的发言:</b><br/>反美可以,可是为什么要反对民主?其实我的文章可以说明很多问题!</div><p>文章开头的一句话已经回答你了:<font face="宋体">什么叫民主?那当然是人民当家做主。但民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大家都过好日子。</font></p><p><font face="宋体"></font></p><p><font face="宋体">不能让大家过好日子的民主我们为什么要要?要来何用?</font></p><p><font face="宋体"></font></p><p><font face="宋体">民主,史前氏族社会就是民主社会,而让中国在2000年内走在世界前列的却是专制。。</font></p><p><font face="宋体"></font></p><p><font face="宋体">我们在这里讨论“民主”,“专制”目的都是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既然你挺民主,就不能不了解民主在西方社会的进程和西方强制推行的民主给其他国家带来了什么!</font></p><p><font face="宋体"></font></p><p><font face="宋体"></font></p>
&nbsp; 不过,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千万不要落入纯理论、理想化的误区中去,要把理念与实践结合起来考察。就拿“三权分立”来说,它的设计原理虽然源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权力分立”学说,但在具体设计时,却是赤裸裸的利益考虑。在独立战争时期,人人为独立而战,在战场上是平等的。一旦独立,富的仍富,穷的仍穷,说平等就虚伪了。于是,美国各地出现了要求重新分配土地的声音。1786年马萨诸塞州为此爆发了谢斯起义,对私有财产权形成了威胁。可以设想,如果当时真的一人一票,穷人肯定占优势,形成的法案一定对富人不利。怎么办?英国当代学者约翰·麦克里兰在其《政治思想史》一书中写道:“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是设计一套政治制度,以此来磨钝人民的意志,将人民的动乱列为非法……设计效果就是要‘纯化’群众粗鲁的激情。参政必须是间接参政,不能依样复制古代共和国的直接民主。”他还写道:“一套经过‘纯化’透过代议原则运作的政治制度,绝无可能使国会出现主张重新分配财产的多数,何况最后还有总统的否决权把关。后来‘司法审查’制度充分发展,又加入最高法院的制衡。”知道了这段历史,我们就可以掀开“三权分立”的神圣面纱,看到它诞生的初衷。当然,这个概念对于“民主监督”来说是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去付诸实践。至于多党议会民主,麦克里兰教授指出:“美国政治是各种正式与非正式复杂因素之间相互平衡的政治。”换句话说,是各种利益集团利用党派形式在议会里不断争夺和妥协的政治。<p><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米尔斯就指出,活跃在美国政坛的是一批各有后台的“权力精英”。选民只是被迫在这批精英中挑选领导人。因此,这是一种“形式上多数人参与、实际上少数人控制”的民主。选民的无奈体现在投票率上,近几次大选出来投票的选民仅为40%左右。这种政治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保证了美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一个一直有争议的问题</font></p><p>------------------------------------------------</p><p>这一段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剖析十分精辟!</p>
<p>事实证明,西方的民主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的未来必须走独裁和专制这条路,因为中国人多不好管,民主起来中国必然大乱</p>
<p>楼上的观点是错误的!也是幼稚的!</p><p>独裁在中国绝对是不可取的!(其实现在的中国并不是个独裁国家,就连专制国家都未必称得上,严格意义来说中国是一个政治上的集权国家)</p><p>在未来二三十年里面我们应该在提高国民素质,完善法治,健全基层民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政治上集权的分散,为更未来的政治上的发展打下基础.甚至形成一种有别样与西方世界的新型的民主制度.</p><p>当然那种现在就叫嚷着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度,三权分立的人的观点也是一种幼稚.</p>[em05]
中国实现民主并不是为了讨好其他国家,只是为了中国百姓自己——让下岗工人有权利把大搞私有化的官员轰下台,让病人有权利把大搞医疗产业化的官员轰下台,让供不起孩子上学的家长有权利把教育产业化的官员轰下台,让新闻报纸有权利能揭露勇敢腐败官员而不用担心中宣部的封杀,也让超大的网友在谈论国家大事时不必用***号来代替领导人的姓名。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esezui</i>在2006-7-11 18:28:00的发言:</b><br/><p></p><p>&nbsp;&nbsp;&nbsp; 如果中国不能强大到美国那样子,就不要去批评美国了吧。</p></div><p>照你这种逻辑,要想批评别人的作品,首先要自己写出一部更好的作品;要想批评毛的错误,首先要证明自己比毛水平更高。</p><p>笑死人了</p>
1718两楼说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