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战略: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23:09:08
<p>海洋战略: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p><p><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背靠欧亚大陆、濒临太平洋的国家来说,经略海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和经济等意义。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与俄国、印度以及越南等曾经交战或军事对峙的邻国均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基本上解除了陆地方向对中国安全的威胁和军事压力,消除了中国面临陆上强国与海上强国两面夹击的战略困境的可能性。这使中国有可能腾出主要战略注意力和资源,实施面向海洋的海洋战略。</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惨痛的历史<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在亚洲大陆拓展到多达220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伟业,然而在海洋方面却裹足不前,无所作为。18世纪,当濒临大西洋岸的欧洲国家把视野移向蓝色大洋,凭借着船坚炮利的舰队,实现“帝国”梦想的时候,中国仍然遵循着闭门锁国的“禁海令”。在分别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欧亚大陆两端,不同的战略发展方向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后果:西方“蛮夷”强盛起来,东方曾以四大发明奉献于人类的民族却衰落下去。</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鸦片战争宣告了西洋海军对东方陆军的胜利,中国从此开始了蒙受屈辱、历尽劫难的悲惨岁月。甚至后起的日本也在甲午战争中全歼了北洋水师和中国陆军主力,粉碎了中国复兴的希望。那个曾用海军纹银大兴土木修建颐和园的慈禧太后,在甲午战败后也不得不叹息:中国的衰弱受欺,在于无强大水师。</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20世纪的来临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光明和希望,八国联军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陷入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狂潮之中。</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在历尽世纪沧桑之后,终于再度开始崛起。人类面临新的百年,中国也面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br/>&nbsp;&nbsp;&nbsp;&nbsp; </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紧迫的现实</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新中国成立之初,其战略注意力和资源不得不主要集中于朝鲜战争,失去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为新中国完整的海防奠基的历史性机会。从此,中国在海洋方向面临封锁,美海军协防台湾海峡,控制着制海权,中国的海防仅限于近岸沿海区域。60年代越战期间,中国周边海域主要由美国舰队控制,以便提供越战海空战斗支援和保障海上运输航道。因此,从建国起到70年代初,中国海军的发展面临着十分险恶的外部条件,国人海洋意识仍然相当的淡薄。</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70年代中期是中国海洋战略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要时期。在南中国海、北部湾,美军从越南撤退出现了该海区制海权的“真空”;中美关系开始缓和,美军逐渐退出台湾海峡;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海上冲突也已停息。历史赋予了中国伸张海权的重大机遇。可喜的是,在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指挥下,南海舰队和海南军区官兵,在1974年1月护航护渔的巡航中,以精悍的海军小编队和陆军小分队,击退南越海军编队,成功地实施海陆协同登陆战斗,一举收复西沙群岛,为恢复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海权建立了名垂青史的功绩。中国在1988年3月的一次军事与外交密切配合的典范性行动中,成功地收复了永暑、华阳、东门、南薰、渚碧、赤瓜礁共6个南沙岛礁,建立了伸张中国主权和海权的南沙前进阵地。从此,中国海军陆战队官兵们守卫着中国在南沙群岛的神圣海洋国土。然而,形势不容乐观,迄今为止,中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忍让主张并没有得到善意的回应,仅仅停留在外交官的声明中,而那些侵蚀中国海权的国家仍旧日复一日地掠夺着南中国海蕴藏的资源。</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在中国的东海、黄海海域,中国的大陆架和大面积海域面临外国的主权要求和控制。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掀起了“蓝色圈地”的冲击波。海洋国土不再仅仅是12海里领海和岛屿,人类由陆地上的寸土必争转向海洋上的寸海必争。沿海国家纷纷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地球上约36%的公海变成沿海各国的专属经济区。在黄海和东海北部,一些邻国不同意国际法所强调的自然延伸原则,要求按中间线划界,从而使中国18万平方公里海域面临争议;在东海,日本是与中国相向的不共架国,但日本以其非法控制的钓鱼岛为基准线,硬说与中国共架,要求与中国平分东海大陆架,企图占领中国21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时至今日,在归中国管辖的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上,有150万平方公里被外国提出主权要求而处于争议之中,其中相当部分已经被外国实际控制或蚕食分割,这些海洋国土的面积相当于上个世纪沙俄从中国割去的陆地疆域的总和。</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综上所述,中国在21世纪所面临的海洋方向的战略环境是严峻的。如果听任海洋方向的不利局势继续下去,如果继续被困在近海,中国的崛起从何谈起?中国的海权如何得到伸张?中国的海洋权益如何保障?一个只有“黄水”海军的国家,又怎能赢得别国对其海权的尊重,又有何资格高谈成为世界强国或实施亚太战略甚至全球战略呢?<br/></p><p><br/><br/></p><p><br/><font color="#0000ff">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最新(DDG-177)下水</font></p><p><font color="#0000ff">&nbsp;&nbsp;&nbsp;&nbsp;日本 全力打造两支“中央军”;精心准备海外部队;先进雷达提前服役</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 20:45:34编辑过]
<p>海洋战略: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p><p><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背靠欧亚大陆、濒临太平洋的国家来说,经略海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和经济等意义。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与俄国、印度以及越南等曾经交战或军事对峙的邻国均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基本上解除了陆地方向对中国安全的威胁和军事压力,消除了中国面临陆上强国与海上强国两面夹击的战略困境的可能性。这使中国有可能腾出主要战略注意力和资源,实施面向海洋的海洋战略。</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惨痛的历史<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在亚洲大陆拓展到多达220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伟业,然而在海洋方面却裹足不前,无所作为。18世纪,当濒临大西洋岸的欧洲国家把视野移向蓝色大洋,凭借着船坚炮利的舰队,实现“帝国”梦想的时候,中国仍然遵循着闭门锁国的“禁海令”。在分别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欧亚大陆两端,不同的战略发展方向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后果:西方“蛮夷”强盛起来,东方曾以四大发明奉献于人类的民族却衰落下去。</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鸦片战争宣告了西洋海军对东方陆军的胜利,中国从此开始了蒙受屈辱、历尽劫难的悲惨岁月。甚至后起的日本也在甲午战争中全歼了北洋水师和中国陆军主力,粉碎了中国复兴的希望。那个曾用海军纹银大兴土木修建颐和园的慈禧太后,在甲午战败后也不得不叹息:中国的衰弱受欺,在于无强大水师。</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20世纪的来临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光明和希望,八国联军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陷入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狂潮之中。</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在历尽世纪沧桑之后,终于再度开始崛起。人类面临新的百年,中国也面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br/>&nbsp;&nbsp;&nbsp;&nbsp; </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紧迫的现实</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新中国成立之初,其战略注意力和资源不得不主要集中于朝鲜战争,失去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为新中国完整的海防奠基的历史性机会。从此,中国在海洋方向面临封锁,美海军协防台湾海峡,控制着制海权,中国的海防仅限于近岸沿海区域。60年代越战期间,中国周边海域主要由美国舰队控制,以便提供越战海空战斗支援和保障海上运输航道。因此,从建国起到70年代初,中国海军的发展面临着十分险恶的外部条件,国人海洋意识仍然相当的淡薄。</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70年代中期是中国海洋战略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要时期。在南中国海、北部湾,美军从越南撤退出现了该海区制海权的“真空”;中美关系开始缓和,美军逐渐退出台湾海峡;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海上冲突也已停息。历史赋予了中国伸张海权的重大机遇。可喜的是,在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指挥下,南海舰队和海南军区官兵,在1974年1月护航护渔的巡航中,以精悍的海军小编队和陆军小分队,击退南越海军编队,成功地实施海陆协同登陆战斗,一举收复西沙群岛,为恢复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海权建立了名垂青史的功绩。中国在1988年3月的一次军事与外交密切配合的典范性行动中,成功地收复了永暑、华阳、东门、南薰、渚碧、赤瓜礁共6个南沙岛礁,建立了伸张中国主权和海权的南沙前进阵地。从此,中国海军陆战队官兵们守卫着中国在南沙群岛的神圣海洋国土。然而,形势不容乐观,迄今为止,中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忍让主张并没有得到善意的回应,仅仅停留在外交官的声明中,而那些侵蚀中国海权的国家仍旧日复一日地掠夺着南中国海蕴藏的资源。</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在中国的东海、黄海海域,中国的大陆架和大面积海域面临外国的主权要求和控制。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掀起了“蓝色圈地”的冲击波。海洋国土不再仅仅是12海里领海和岛屿,人类由陆地上的寸土必争转向海洋上的寸海必争。沿海国家纷纷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地球上约36%的公海变成沿海各国的专属经济区。在黄海和东海北部,一些邻国不同意国际法所强调的自然延伸原则,要求按中间线划界,从而使中国18万平方公里海域面临争议;在东海,日本是与中国相向的不共架国,但日本以其非法控制的钓鱼岛为基准线,硬说与中国共架,要求与中国平分东海大陆架,企图占领中国21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时至今日,在归中国管辖的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上,有150万平方公里被外国提出主权要求而处于争议之中,其中相当部分已经被外国实际控制或蚕食分割,这些海洋国土的面积相当于上个世纪沙俄从中国割去的陆地疆域的总和。</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   综上所述,中国在21世纪所面临的海洋方向的战略环境是严峻的。如果听任海洋方向的不利局势继续下去,如果继续被困在近海,中国的崛起从何谈起?中国的海权如何得到伸张?中国的海洋权益如何保障?一个只有“黄水”海军的国家,又怎能赢得别国对其海权的尊重,又有何资格高谈成为世界强国或实施亚太战略甚至全球战略呢?<br/></p><p><br/><br/></p><p><br/><font color="#0000ff">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最新(DDG-177)下水</font></p><p><font color="#0000ff">&nbsp;&nbsp;&nbsp;&nbsp;日本 全力打造两支“中央军”;精心准备海外部队;先进雷达提前服役</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 20:45:34编辑过]
<br/>
沙发,还有吗[em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