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是对自主品牌的最大支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42:41
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李峰――
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是对
自主品牌的最大支持
2006年01月05日

《中国青年报》记者 程远

  谁都不想把市场让给别人,谁都希望多分得一些份额,就必然导致产能的扩大。
  超前一点生产能力,是市场经济必须的。所谓产能过剩,只不过是提前投入。
  只有产能过剩,才能有竞争,才能实现技术进步,才能淘汰落后生产力。
  利润大幅度下降,对产业发展并非全是坏事。过高利润会引来更多的加入者,使产业更具风险性。
  私家车的成长空间很大,市场总的增长量是令人乐观的。
  低价位车型,成本空间很小,跨国公司很难进入,基本是自主品牌的天下。
  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里,不可能安排合资企业去打海外市场,这是自主品牌的优势所在。
  产能问题只能靠市场竞争来解决
  最近有人测算,按照各个企业上报的“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中国汽车将要形成1700万辆生产能力,而国家“十一五”规划预计,市场需求量只有800万辆,就是说届时将有一大半能力放空,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很多人为此感到忧虑。最近记者就此请教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李峰。他认为,做规划时谁都不想把市场让给别人,都希望自己能多分得一些份额,这就必然会导致产能的扩大,不过大家规划的数字是分步实施的滚动计划,会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压缩。
  汽车总体能力量的增长跟国家五年规划有关系,一般规律是,规划开始的年份都是高增长期,到后期又都会收缩。李峰认为不要担心产能过剩,超前一点生产能力,是市场经济必须的。不要担心投入多了,投入形成的能力浪费不了,有工厂在那里,做不下去,就会有人来进行资产重组。从全社会角度考虑,有输家就有赢家,他不过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
  李峰说,投资有没有失效,一看国家有没有损失,二看用户利益能不能得到保证,企业的利益只是中间的过程。只要国家的利益没有损失,消费者的利益有保证就行了,企业之间的重组是很正常的事情。对国家来说,投资在固定资产上不会有什么浪费,固定资产是可以重组使用的。而开发车型如果没有投产,花掉的费用就是扔到水里了,是收不回来的。所谓产能过剩,只不过是提前投入,本来是3年以后才发挥的能力,提前3年前就投进去了,那就让他等3年呗。就全社会来讲,资源并没有浪费,虽然短期闲置了,但将来会重组的,不在这里发挥作用,也会在别人那里发挥作用。
  他认为,产能过剩就肯定要有人出局,否则效率会更低。生产集中度不高,服务也做不好,这几年必须有N个“奥克斯”出局。而生产能力不足,市场供不应求,在产业利润很高的环境,可能会掩盖很多问题,企业的短板就暴露不出来,对手也显现不出来,就不可能进步。
  只有产能过剩,才能淘汰落后生产力,产能不足,市场供不应求,就没有竞争,落后的能力就不可能被淘汰,技术进步就不能实现。新投入的能力一定是先进的,原有落后的能力,尽管还能生产,也要淘汰掉,否则就不会进步。
  总体来说,能力问题是个市场问题,让谁上,不让谁上,国家不可能调节得那么好,还是要靠市场竞争来选择。
  汽车产业现在的竞争状态很好
  近年来,汽车产业利润下降幅度很大,业内一些人士感到十分忧虑,李峰却认为这对产业发展来说并非全是坏事。因为过高的利润就会引来更多的加入者,使产业更具风险性。过去我们对汽车产业保护过度,导致大量的新投资进入,出现了所谓的“散乱差”局面。现在家电市场利润很薄,谁都不进去了,清理了门户。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现在全世界范围都不可能有高利润的汽车厂了。竞争就是这样的,没有最低的成本,只有更低的成本,不能做到更低成本就要出局。技术的提高,成本的下降,综合实力就能提高。汽车产业现在的竞争状态很好,是产业发展非常好的时机。
  李峰说,谁都想在市场上拿到尽量多的份额,谁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份额,激烈的竞争就在所难免。市场经济最大的好处,就是通过竞争能够强壮起来。没有竞争,永远都会高枕无忧。
  企业亏损是因为经营不善,成本控制得不好。综合实力不行,没有经营能力,就一定要被别人吃掉,就要淘汰出局。中国这么多汽车厂,不能人为的去关掉谁,还是要靠市场来调整,通过竞争剩下三到五个公司,最后鹿死谁手就看综合竞争力。包括我们曾寄予厚望的“三大”,未来也要在市场上通过竞争来回报国家的投入。只有市场竞争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竞争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李峰认为,不搞自主创新,我们肯定斗不过跨国公司。国家支持自主创新,是让自主企业在市场上摔打,经风雨见世面,是支持你走而不是扶着你走。
  自主品牌要在完全的市场环境下去竞争,要到江河湖海里游泳,死了就死了,能游出来就成功了,保护是没有用的,靠国家扶持是不行的,就像拳击一样,必须对着对手练自己才能提高。汽车是一个完全竞争性行业,这么多跨国公司都进来了,想保护也无法保护了。
  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就是对自主品牌最大的支持。过去在保护的环境下,自己人不能自由进入,却把跨国公司统统都放进来,使他们的产品供不应求,什么样的产品都有人买,这是跨国公司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现在的这种竞争环境,他们已经没有优势了,陷入了困境。
  竞争角逐的是品牌、成本、价格、售后服务等,不同企业管理模式不一样,成本就不一样,这种差异决定了在那个位置上谁会有发展空间,或者说是谁自有的条件能够做适合那一档市场,最终通过竞争,决定谁能够生存下去。
  投资过剩和效益下降,都会促使中国汽车工业良性发展。产业环境恶劣,有利于自主品牌的发展,首先扛不住的应该是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因为他们的高成本是很难改变的。
  海外市场是自主品牌的一大优势
  李峰分析道,2004年4月以后,中国汽车市场结束了连续两年多的“井喷”,后来市场虽然一直在上升,但是再也没有出现人们所希望的高增长局面,而大家的生产能力已经形成,市场竞争趋向激烈便是很自然的事情。
  现在汽车已经成了普通消费品,私家车的成长空间很大,市场总的增长量是令人乐观的。汽车市场的波动是消费者与厂家的博弈,购车价格是短期内的博弈,更重要的是使用成本,包括道路和能源。使用成本的下降,进一步降低消费者的用车负担,消费能力就会进一步释放,就会带来更多的增长空间。
  他认为,汽车是一种世界范围分工的产品,跨国公司的冲击,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局面,但现在还不会发生激烈的正面碰撞。因为高端车一时我们还做不上去,而低端车他们也做不出来,大家都有自己的“天花板”。这对我们的自主品牌现实非常有利,给自主品牌一个做大的机会。
  李峰说,中国汽车市场正在成长为塔式结构,塔底的量最大,即价格越低的车型市场越大。价位在5万元以下的区段,基本是自主品牌的天下,不会有跨国公司参与竞争,因为成本空间很小,跨国公司很难进入。国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随着消费者的认知回归,把车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物件,都将有助于这一块市场的成长。30万元左右的价位区间,我们一时很难进去,也就先不进去了。
  他介绍说,奇瑞汽车在市场中的定位,是争取先在8万元以下市场上做到老大,目前在5万元以下的两厢车市场,QQ已经做到第一了。政府采购的公务用车市场,在自主品牌里也要做到第一。如果政府用车能加大采购量,还能带动零售市场,因为政府消费有引导示范效应。海外市场是自主品牌非常大的一个优势,因为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里,不可能安排合资企业去打海外市场,这是自主品牌的优势所在。
  合资公司在中国不仅要面临自主品牌的竞争,他们之间也要竞争,现在10万元到15万元的轿车,跨国公司之间杀得不可开交,消费者掌握着主动权,消费者与厂家博弈,非常好玩。李峰认为这是中国消费者走向成熟的表现,是对中国车市的一大贡献,他提醒大家不要总是站在企业的立场考虑问题,一定要站在汽车产业和消费者的角度,看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现在最难受的是跨国公司和大集团,中国的大集团,在全球范围都找不出复制品,表面看他们是一个集团,实际上被跨国公司肢解了,已经不是实体企业公司,“旗下”全是国际大公司。是我们的大集团实力已经强大到可以将众多国际品牌悉数纳入自己麾下呢?还是我们的大集团其实是跨国公司品牌集成的联合会,惟独没有自己的品牌,现在上哪里能找到中国的大集团呢?想想就让人心酸。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5 17:41:09编辑过]
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李峰――
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是对
自主品牌的最大支持
2006年01月05日

《中国青年报》记者 程远

  谁都不想把市场让给别人,谁都希望多分得一些份额,就必然导致产能的扩大。
  超前一点生产能力,是市场经济必须的。所谓产能过剩,只不过是提前投入。
  只有产能过剩,才能有竞争,才能实现技术进步,才能淘汰落后生产力。
  利润大幅度下降,对产业发展并非全是坏事。过高利润会引来更多的加入者,使产业更具风险性。
  私家车的成长空间很大,市场总的增长量是令人乐观的。
  低价位车型,成本空间很小,跨国公司很难进入,基本是自主品牌的天下。
  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里,不可能安排合资企业去打海外市场,这是自主品牌的优势所在。
  产能问题只能靠市场竞争来解决
  最近有人测算,按照各个企业上报的“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中国汽车将要形成1700万辆生产能力,而国家“十一五”规划预计,市场需求量只有800万辆,就是说届时将有一大半能力放空,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很多人为此感到忧虑。最近记者就此请教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李峰。他认为,做规划时谁都不想把市场让给别人,都希望自己能多分得一些份额,这就必然会导致产能的扩大,不过大家规划的数字是分步实施的滚动计划,会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压缩。
  汽车总体能力量的增长跟国家五年规划有关系,一般规律是,规划开始的年份都是高增长期,到后期又都会收缩。李峰认为不要担心产能过剩,超前一点生产能力,是市场经济必须的。不要担心投入多了,投入形成的能力浪费不了,有工厂在那里,做不下去,就会有人来进行资产重组。从全社会角度考虑,有输家就有赢家,他不过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
  李峰说,投资有没有失效,一看国家有没有损失,二看用户利益能不能得到保证,企业的利益只是中间的过程。只要国家的利益没有损失,消费者的利益有保证就行了,企业之间的重组是很正常的事情。对国家来说,投资在固定资产上不会有什么浪费,固定资产是可以重组使用的。而开发车型如果没有投产,花掉的费用就是扔到水里了,是收不回来的。所谓产能过剩,只不过是提前投入,本来是3年以后才发挥的能力,提前3年前就投进去了,那就让他等3年呗。就全社会来讲,资源并没有浪费,虽然短期闲置了,但将来会重组的,不在这里发挥作用,也会在别人那里发挥作用。
  他认为,产能过剩就肯定要有人出局,否则效率会更低。生产集中度不高,服务也做不好,这几年必须有N个“奥克斯”出局。而生产能力不足,市场供不应求,在产业利润很高的环境,可能会掩盖很多问题,企业的短板就暴露不出来,对手也显现不出来,就不可能进步。
  只有产能过剩,才能淘汰落后生产力,产能不足,市场供不应求,就没有竞争,落后的能力就不可能被淘汰,技术进步就不能实现。新投入的能力一定是先进的,原有落后的能力,尽管还能生产,也要淘汰掉,否则就不会进步。
  总体来说,能力问题是个市场问题,让谁上,不让谁上,国家不可能调节得那么好,还是要靠市场竞争来选择。
  汽车产业现在的竞争状态很好
  近年来,汽车产业利润下降幅度很大,业内一些人士感到十分忧虑,李峰却认为这对产业发展来说并非全是坏事。因为过高的利润就会引来更多的加入者,使产业更具风险性。过去我们对汽车产业保护过度,导致大量的新投资进入,出现了所谓的“散乱差”局面。现在家电市场利润很薄,谁都不进去了,清理了门户。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现在全世界范围都不可能有高利润的汽车厂了。竞争就是这样的,没有最低的成本,只有更低的成本,不能做到更低成本就要出局。技术的提高,成本的下降,综合实力就能提高。汽车产业现在的竞争状态很好,是产业发展非常好的时机。
  李峰说,谁都想在市场上拿到尽量多的份额,谁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份额,激烈的竞争就在所难免。市场经济最大的好处,就是通过竞争能够强壮起来。没有竞争,永远都会高枕无忧。
  企业亏损是因为经营不善,成本控制得不好。综合实力不行,没有经营能力,就一定要被别人吃掉,就要淘汰出局。中国这么多汽车厂,不能人为的去关掉谁,还是要靠市场来调整,通过竞争剩下三到五个公司,最后鹿死谁手就看综合竞争力。包括我们曾寄予厚望的“三大”,未来也要在市场上通过竞争来回报国家的投入。只有市场竞争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竞争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李峰认为,不搞自主创新,我们肯定斗不过跨国公司。国家支持自主创新,是让自主企业在市场上摔打,经风雨见世面,是支持你走而不是扶着你走。
  自主品牌要在完全的市场环境下去竞争,要到江河湖海里游泳,死了就死了,能游出来就成功了,保护是没有用的,靠国家扶持是不行的,就像拳击一样,必须对着对手练自己才能提高。汽车是一个完全竞争性行业,这么多跨国公司都进来了,想保护也无法保护了。
  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就是对自主品牌最大的支持。过去在保护的环境下,自己人不能自由进入,却把跨国公司统统都放进来,使他们的产品供不应求,什么样的产品都有人买,这是跨国公司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现在的这种竞争环境,他们已经没有优势了,陷入了困境。
  竞争角逐的是品牌、成本、价格、售后服务等,不同企业管理模式不一样,成本就不一样,这种差异决定了在那个位置上谁会有发展空间,或者说是谁自有的条件能够做适合那一档市场,最终通过竞争,决定谁能够生存下去。
  投资过剩和效益下降,都会促使中国汽车工业良性发展。产业环境恶劣,有利于自主品牌的发展,首先扛不住的应该是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因为他们的高成本是很难改变的。
  海外市场是自主品牌的一大优势
  李峰分析道,2004年4月以后,中国汽车市场结束了连续两年多的“井喷”,后来市场虽然一直在上升,但是再也没有出现人们所希望的高增长局面,而大家的生产能力已经形成,市场竞争趋向激烈便是很自然的事情。
  现在汽车已经成了普通消费品,私家车的成长空间很大,市场总的增长量是令人乐观的。汽车市场的波动是消费者与厂家的博弈,购车价格是短期内的博弈,更重要的是使用成本,包括道路和能源。使用成本的下降,进一步降低消费者的用车负担,消费能力就会进一步释放,就会带来更多的增长空间。
  他认为,汽车是一种世界范围分工的产品,跨国公司的冲击,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局面,但现在还不会发生激烈的正面碰撞。因为高端车一时我们还做不上去,而低端车他们也做不出来,大家都有自己的“天花板”。这对我们的自主品牌现实非常有利,给自主品牌一个做大的机会。
  李峰说,中国汽车市场正在成长为塔式结构,塔底的量最大,即价格越低的车型市场越大。价位在5万元以下的区段,基本是自主品牌的天下,不会有跨国公司参与竞争,因为成本空间很小,跨国公司很难进入。国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随着消费者的认知回归,把车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物件,都将有助于这一块市场的成长。30万元左右的价位区间,我们一时很难进去,也就先不进去了。
  他介绍说,奇瑞汽车在市场中的定位,是争取先在8万元以下市场上做到老大,目前在5万元以下的两厢车市场,QQ已经做到第一了。政府采购的公务用车市场,在自主品牌里也要做到第一。如果政府用车能加大采购量,还能带动零售市场,因为政府消费有引导示范效应。海外市场是自主品牌非常大的一个优势,因为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里,不可能安排合资企业去打海外市场,这是自主品牌的优势所在。
  合资公司在中国不仅要面临自主品牌的竞争,他们之间也要竞争,现在10万元到15万元的轿车,跨国公司之间杀得不可开交,消费者掌握着主动权,消费者与厂家博弈,非常好玩。李峰认为这是中国消费者走向成熟的表现,是对中国车市的一大贡献,他提醒大家不要总是站在企业的立场考虑问题,一定要站在汽车产业和消费者的角度,看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现在最难受的是跨国公司和大集团,中国的大集团,在全球范围都找不出复制品,表面看他们是一个集团,实际上被跨国公司肢解了,已经不是实体企业公司,“旗下”全是国际大公司。是我们的大集团实力已经强大到可以将众多国际品牌悉数纳入自己麾下呢?还是我们的大集团其实是跨国公司品牌集成的联合会,惟独没有自己的品牌,现在上哪里能找到中国的大集团呢?想想就让人心酸。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5 17:41:09编辑过]
支持自主品牌
全世界只有中国那些猪头会对中国本土企业设卡, 和以不买本国产品为荣.[em06]
<P>难啊</P>
<P>很难的啊</P>
<P>对很多人说,民族不如回扣,不如子女出国重要啊。</P>
<P>更不用说什么民族品牌了。</P>
[B]以下是引用[I]屠城校尉[/I]在2006-1-5 19:08:00的发言:[/B][BR]全世界只有中国那些猪头会对中国本土企业设卡, 和以不买本国产品为荣.[em06]


[em17][em17][em17][em17][em17][em17]
<P>是我们的大集团实力已经强大到可以将众多国际品牌悉数纳入自己麾下呢?还是我们的大集团其实是跨国公司品牌集成的联合会,惟独没有自己的品牌,现在上哪里能找到中国的大集团呢?想想就让人心酸。</P>
<P>一汽二汽上汽三个败家子</P>
[B]以下是引用[I]千里马[/I]在2006-1-5 21:11:00的发言:[/B][BR]<P>是我们的大集团实力已经强大到可以将众多国际品牌悉数纳入自己麾下呢?还是我们的大集团其实是跨国公司品牌集成的联合会,惟独没有自己的品牌,现在上哪里能找到中国的大集团呢?想想就让人心酸。</P><P>一汽二汽上汽三个败家子</P>

是三大车间啊。
不开口闭口党八股的国企领导人
<EM>全世界只有<STRONG>中国那些猪头</STRONG>会对中国本土企业设卡, 和以不买本国产品为荣</EM>[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