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飞三叹——走进陆军航空兵某试飞大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44:08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试飞员合影



大队长姚海忠(右二)、政委陈风华(左二)、副大队长王道明(右一)、副大队长王博卿(左一)展示二等功奖状。



袁罗庚(左二)向试飞员孙六行(右二)、刘建礼(右一)、史晓峰(左一)传授试飞经验



直升机靶试



飞越唐古拉山口



悬挂国旗试飞



试飞员准备登机


  江西景德镇,世界著名瓷都,千年窑火不熄,一代代工匠经受火的冶炼,烧制出一件件绝世精品。八月初,记者随“讲好强军故事”采访团来到驻扎在这里的陆军航空兵某试飞大队,官兵们挑战人类与直升机的各种极限,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堪比一件件精美的传世陶瓷,让人赞叹不已!

  一叹:惊险

  试飞大队担负的是军用直升机及其武器火控系统的科研、定型和交付试飞任务,先后执行了直8、直10、直11、直XX及民机等5个系列、20余个国产新机型的任务。

  与汽车的批量生产与销售不同,直升机在制造完成后,每一架都要经过试飞,排除隐患,试飞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

  最具风险的是新机型试飞。

  孙六行,一级试飞员。在他的左臂上,有一排标志:9000、珠峰大本营、甘巴拉、漠河、霹雳火。每一个标志都是一座耀眼的顶峰,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

  2014年9月28日,他驾驶国产直升机冲击海拔9000米的高度。

  3000米、5000米、8000米,高度不断攀升。突然,耳机里响起报警声,红色警告灯亮了起来。

  孙六行赶紧向地面指挥员报告:“01高度8900,主减滑油压力告警。我们准备往上冲一下,现在就差80米。”

  “收到,监控好参数。”

  孙六行感到胸腔里的压力快到极限了,头晕脑胀,反应力也迟钝了。他不断告诉自己,要挺住。

  他强忍不适,注视着主减压力状态,稳住声音报告:“01高度9000。”

  飞越9000米,表明国产大型直升机的国际领先性能,可以飞越珠穆朗玛峰。这对国产直升机来说,意义非凡。

  二叹:精细

  为试飞员服务,也需要精心与细致。

  试飞大队人手紧张。大队长姚海忠主抓试飞,政委陈风华不仅是大队的领导,还是做具体工作的干事和后勤助理员。陈风华多次被评为“优秀管理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他说,要搞好各项服务,让试飞员不带一丝杂念试飞。

  按试飞大队的规定,试飞头一天,试飞员不能回家,要住在营区,进行试飞总结和准备。这是为了保障试飞员的思想和精力不被家庭等琐事打扰。有时试飞任务重,试飞员几个星期甚至一两个月都有家难回,虽然营区离家只有不到10分钟的路程。

  为了让丈夫安心试飞,“飞嫂”们付出了极大的牺牲。8月1日,正是姚海忠妻子陆娟的生日。可姚海忠一连忙了几天,硬是把妻子的生日忘记了。陆娟心里憋气,到晚上终于忍不住,给丈夫打了电话,“今天是什么日子?”姚海忠一听,立刻反应过来,“今天是你生日啊,太忙了!”陆娟说:“那也应该打个电话或发个信息啊!”姚海忠连忙道歉。陆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都算不上什么,现在儿子上高中了,最苦最难的日子熬过来了,只要丈夫能平平安安回来就好。

  陈风华说,针对试飞员常年在外执行任务无法照顾家庭的实际情况,他们成立了“在外人员困难保障小组”,实行“保姆式服务”。大到家属就业、小孩上学,小到家中水龙头更换,都有专人负责。

  他们还到试飞员的老家进行家访,并将录制的试飞员工作、生活视频给试飞员的父母播放,也把他们父母的视频播放给试飞员。让他们对彼此了解,减少担心。

  三叹:精湛

  在试飞大队,每个试飞员都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飞行技艺。组建15年来,试飞大队保持着不损一机、不亡一人的纪录。

  大队长姚海忠是试飞尖兵,8月3日,他带领试飞员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向心回转、左右侧飞、后退上升转俯冲、海豚运动,一招一式惊险刺激,让人感叹其技艺精湛。

  试飞员中,有一位左臂上带有“金手指”标志,这就是年龄最大的袁罗庚,他1966年出生,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都是江苏金坛人。

  有一次,科研部门临时增加一次靶试,老袁正中靶心,他很高兴。可中午吃饭的时候,测试单位人员却垂头丧气。原来这次任务是想检验导弹穿甲能力,而靶子是由4块一样大的钢板组合在一起的,靶心位置相对薄弱,不能准确检验导弹穿甲效果。测试人员没想到老袁打得那么准。实验虽然有遗憾,但老袁“金手指”的称号却叫响了。

  说起这些,老袁掩饰不住满脸的笑容。“就是那么准!”他说,他要在试飞行业干到不能干为止。

  此外,以下人员也值得铭记:

  王道明:副大队长,一级试飞员,荣立二等功1次;

  王博卿:副大队长,多次被评为“优秀政治教员”;

  张雷:特级试飞员,荣立二等功1次,曾获试飞“金鹰”奖;

  张云磊:特级试飞员,荣立二等功2次;

  林建:一级试飞员,中队长,荣立二等功1次,曾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

  孙丛民:一级试飞员,中队长,荣立二等功1次。本报记者陈劲松文/图

  (部分图片由徐发广摄)



http://news.syd.com.cn/system/2016/08/12/011146936.shtml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试飞员合影



大队长姚海忠(右二)、政委陈风华(左二)、副大队长王道明(右一)、副大队长王博卿(左一)展示二等功奖状。



袁罗庚(左二)向试飞员孙六行(右二)、刘建礼(右一)、史晓峰(左一)传授试飞经验



直升机靶试



飞越唐古拉山口



悬挂国旗试飞



试飞员准备登机


  江西景德镇,世界著名瓷都,千年窑火不熄,一代代工匠经受火的冶炼,烧制出一件件绝世精品。八月初,记者随“讲好强军故事”采访团来到驻扎在这里的陆军航空兵某试飞大队,官兵们挑战人类与直升机的各种极限,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堪比一件件精美的传世陶瓷,让人赞叹不已!

  一叹:惊险

  试飞大队担负的是军用直升机及其武器火控系统的科研、定型和交付试飞任务,先后执行了直8、直10、直11、直XX及民机等5个系列、20余个国产新机型的任务。

  与汽车的批量生产与销售不同,直升机在制造完成后,每一架都要经过试飞,排除隐患,试飞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

  最具风险的是新机型试飞。

  孙六行,一级试飞员。在他的左臂上,有一排标志:9000、珠峰大本营、甘巴拉、漠河、霹雳火。每一个标志都是一座耀眼的顶峰,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

  2014年9月28日,他驾驶国产直升机冲击海拔9000米的高度。

  3000米、5000米、8000米,高度不断攀升。突然,耳机里响起报警声,红色警告灯亮了起来。

  孙六行赶紧向地面指挥员报告:“01高度8900,主减滑油压力告警。我们准备往上冲一下,现在就差80米。”

  “收到,监控好参数。”

  孙六行感到胸腔里的压力快到极限了,头晕脑胀,反应力也迟钝了。他不断告诉自己,要挺住。

  他强忍不适,注视着主减压力状态,稳住声音报告:“01高度9000。”

  飞越9000米,表明国产大型直升机的国际领先性能,可以飞越珠穆朗玛峰。这对国产直升机来说,意义非凡。

  二叹:精细

  为试飞员服务,也需要精心与细致。

  试飞大队人手紧张。大队长姚海忠主抓试飞,政委陈风华不仅是大队的领导,还是做具体工作的干事和后勤助理员。陈风华多次被评为“优秀管理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他说,要搞好各项服务,让试飞员不带一丝杂念试飞。

  按试飞大队的规定,试飞头一天,试飞员不能回家,要住在营区,进行试飞总结和准备。这是为了保障试飞员的思想和精力不被家庭等琐事打扰。有时试飞任务重,试飞员几个星期甚至一两个月都有家难回,虽然营区离家只有不到10分钟的路程。

  为了让丈夫安心试飞,“飞嫂”们付出了极大的牺牲。8月1日,正是姚海忠妻子陆娟的生日。可姚海忠一连忙了几天,硬是把妻子的生日忘记了。陆娟心里憋气,到晚上终于忍不住,给丈夫打了电话,“今天是什么日子?”姚海忠一听,立刻反应过来,“今天是你生日啊,太忙了!”陆娟说:“那也应该打个电话或发个信息啊!”姚海忠连忙道歉。陆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都算不上什么,现在儿子上高中了,最苦最难的日子熬过来了,只要丈夫能平平安安回来就好。

  陈风华说,针对试飞员常年在外执行任务无法照顾家庭的实际情况,他们成立了“在外人员困难保障小组”,实行“保姆式服务”。大到家属就业、小孩上学,小到家中水龙头更换,都有专人负责。

  他们还到试飞员的老家进行家访,并将录制的试飞员工作、生活视频给试飞员的父母播放,也把他们父母的视频播放给试飞员。让他们对彼此了解,减少担心。

  三叹:精湛

  在试飞大队,每个试飞员都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飞行技艺。组建15年来,试飞大队保持着不损一机、不亡一人的纪录。

  大队长姚海忠是试飞尖兵,8月3日,他带领试飞员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向心回转、左右侧飞、后退上升转俯冲、海豚运动,一招一式惊险刺激,让人感叹其技艺精湛。

  试飞员中,有一位左臂上带有“金手指”标志,这就是年龄最大的袁罗庚,他1966年出生,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都是江苏金坛人。

  有一次,科研部门临时增加一次靶试,老袁正中靶心,他很高兴。可中午吃饭的时候,测试单位人员却垂头丧气。原来这次任务是想检验导弹穿甲能力,而靶子是由4块一样大的钢板组合在一起的,靶心位置相对薄弱,不能准确检验导弹穿甲效果。测试人员没想到老袁打得那么准。实验虽然有遗憾,但老袁“金手指”的称号却叫响了。

  说起这些,老袁掩饰不住满脸的笑容。“就是那么准!”他说,他要在试飞行业干到不能干为止。

  此外,以下人员也值得铭记:

  王道明:副大队长,一级试飞员,荣立二等功1次;

  王博卿:副大队长,多次被评为“优秀政治教员”;

  张雷:特级试飞员,荣立二等功1次,曾获试飞“金鹰”奖;

  张云磊:特级试飞员,荣立二等功2次;

  林建:一级试飞员,中队长,荣立二等功1次,曾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

  孙丛民:一级试飞员,中队长,荣立二等功1次。本报记者陈劲松文/图

  (部分图片由徐发广摄)



http://news.syd.com.cn/system/2016/08/12/0111469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