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空军试飞员:歼10试飞零伤亡(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51:07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6-28/3141226.shtml


把困难踩在脚下,把技术展现在蓝天,把忠诚奉献给祖国。一代代试飞员像一颗颗明星,永远闪耀在人民军队的辉煌


苍茫大地,永远铭记着一个个试飞英雄


带实弹试飞,进一步完善飞机各项性能


既是试飞员,又是指挥员,人民空军试飞员个个都是多面手。(王兴延摄)


每次试飞任务结束,试飞员就要和试飞院的专家进行深入的探讨


某型战鹰完成又一次试飞任务,带着新的数据、新的希望完美着陆

  有人说:在蓝天探险的试飞是世界公认的极富冒险性的职业,试飞员被称为独具虎胆、叩问天门的英雄!他们就像是踩着钢丝的舞者,只有勇气与技艺俱佳才能完成令人叹为观止的演出。

  也有人说,试飞试验极其重要,与设计和制造并列为航空工业的三大支柱。发达国家新飞机的试飞周期占到研制周期的50%—55%;试飞经费占研制经费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任何一个希望建立强大航空工业的国家,都必须拥有优秀的试飞员队伍。

  在我国空军试飞部队里就有这样一批试飞员,他们一次次制服发怒的战鹰,在人们惊魂未定中平安归来;一次次为战鹰找到病因,让眉头紧锁的设计者豁然开朗;一次次成功提高战鹰性能,令飞行员们信心倍增;一次次驾驶新型战鹰腾空而起,使中国人的脊梁越挺越直……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空军试飞员,了解他们如何凭借虎胆铁翼为战鹰铺就蓝天坦途。

  ——编 者


  闯关夺隘 奋勇争先

  为新战机发展提速

  “中国有试飞员吗?你们的飞机都是仿制的,要试飞员干什么?”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原空军某试飞部队部队长雷强在出国培训时,某国教官对他说的一句话,令他至今记忆犹新。

  然而,时隔18年,中国空军实现了从二代到三代机的跨越,涌现出了以李中华、雷强、张景亭、李国恩等为代表的优秀试飞员方阵,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

  如果说第一代试飞员是勇气型的,第二代试飞员是技术型的,那么第三代试飞员就是专家型的。当专家型试飞员上天,要有比鹰还娴熟的飞行技术;落地,就是合格的飞机设计师。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失速尾旋,按规定不能超过3圈。雷强在试飞了100多次后,将这个动作飞到了4圈。“眼镜蛇”机动高难课目,外国教员不肯带教,空军某试飞部队部队长张景亭等就缠着不放,想办法练习,最后全部熟练掌握。

  提起试飞员和飞行员的区别,雷强说:“当飞行员的时候,我并不了解飞机的具体结构,我默认飞机是完好的。一旦在空中遇到特殊情况,我只需要按照手册的规定进行处理,如果无法处理,只需要弹射跳伞逃生就行。但是手册上的规定则是试飞员用血的教训换来的。作为一个试飞员,我就需要了解我的飞机在什么位置配备了什么东西,配备的这些东西会有什么影响。如果不清楚,出现了问题你甚至不知道怎么和技术人员讲清楚。试飞员要帮助地面的工程师判断飞机的故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战斗机试飞员需要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一个是专业理论,包括航空和试飞理论;第二个是飞行技术,尤其是风险课目试飞当中对飞行技术的一些要求;第三个是身体、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正确处置空中险情的最基本的素质。为当一名合格的试飞员,他们如饥似渴地系统学习《空气动力学》、《气象学》、《飞机设计原理》等理论知识;不知疲倦地跑飞机设计所、飞机制造车间,了解掌握飞机线路、管路结构等……

  新型战机研制最关键的一环,是飞行控制律设计。因为研制中的飞机是一个待调整的产品,设计人员没有空中感觉,只能依靠飞行员反馈信息,反复改动,不断完善。某新型战机研制在进行飞行控制律第一轮试验时,雷强、钱学林等试飞员,按照设计人员的要求反复演练。一个飞行试验课目,往往要做上百次,飞完后,都要作一个详细的记录,飞行感受是否灵敏,或者感觉飞机哪个地方需要改进,都要反馈到设计部门,进行再修正设计,之后再飞,如此反复,直到找到一组最佳的数据。

  一位科研人员称赞他们:“飞出来的数据,比在计算机上仿真模拟出来的还准。”

  敢为人先 勇趟雷阵

  将新战机送上蓝天

  每一款新型战机研制出来后,都需要进行成百上千架次的试飞,才能定型装备。每次试飞,试飞员们必须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飞行技艺,对战机进行反复检验,使设计的缺陷逐一得到暴露、修改。

  2003年5月底,“枭龙”战机带着200多条保留项目,进入试飞现场。为保证飞行安全、时间节点和国际信誉,王文江加班加点,连续作战,与设计人员一道,天天泡在试飞现场。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准备,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他终于完成首飞任务,将战鹰稳稳降落在停机坪上。

  那年春天,雷强身穿特制的橘红色飞行服,在无数双期待的目光中,昂首走向战机。按照惯例,国外研制新型战机,新品采用率通常不超过30%;而那天,雷强要首飞的新型战机新品采用率高达60%以上。他爬上悬梯,跨进机舱,点火、滑出、加速、拉杆,雷强沉着冷静地做着各种动作,飞机在快速滑跑中,如一柄利剑刺向蓝天。雷强操纵战机,有条不紊地做着各种试验动作。20分钟后,新型战机一个灵巧的下滑,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

  一天上午,某新型歼击机在某飞机城跑道上蓄势待发。随着首席指挥员毕红军的一声令下,某试飞部队部队长李国恩,驾驶新型战鹰昂首升空。他按试飞方案驾驶新型战机呼啸低空盘旋而过,紧接着做了一个大角度爬升,他又驾驭战机来了一个小半径盘旋,紧跟着就是一个低空通场,最后以优美姿势,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又一个全新的机种首飞成功。


  追求完美 激情超越

  改进战机设计缺陷

  对于试飞员而言,每一次试飞都是“刀锋上的舞蹈”。在第三代战机的研制中,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战机均出现过多次坠机事故,中国的国产三代机“歼-10”在试飞中实现了零伤亡,但几乎每一位试飞员都经历过生死攸关的惊魂一刻。

  某新型战机进入侧风试飞阶段。按照规定,在地面模拟器上试验时,测出了飞机能够承受的最高侧风值。但一连几天,机场的地面风速都超过了设计限制。张景亭心急如焚。“必须尽快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确保新机的试飞进度!”他认真分析飞机的气动外形特点及放伞后产生的风标效应,并利用计算机模拟各个操纵动作对舵面产生的力矩作用,制定了飞“大侧风”的试飞方案。

  试验那天,超过规定值3米。张景亭按照处置预案上天,飞机状态一切正常。然而,放伞后却发生意外,伞的风标效应大大超出了想像,受其影响机头瞬间剧烈偏转,飞机急速向跑道边缘滑去。飞机就要偏出跑道!紧急时刻,张景亭机智地抛掉减速伞,并继续修正方向,终于将战机稳稳停住。也就是这次试验,修正大侧风的操纵方法,在该型战机试飞中得到普遍推广。

  一天,某试飞部队副部队长毕红军在驾机试飞验证新型发动机空中开车的可靠性。起初,发动机像往常一样工作正常,他按程序做好各系统检查后,便开始验证空中开车,当关闭的发动机达到规定的时间和条件时,他果断地按空中开车按钮,可是发动机没有任何反应,再次开车仍没有反应。这时,飞机完全失去动力,飞行高度迅速下降,顷刻间飞机由8500米降至3000米。

  突然出现的险情,牵动着试飞现场所有人的心。此刻,毕红军异常的冷静。他边报告情况边调整飞行状态,按指挥员的命令和特情准备预案,掉转机头并把飞机对准机场方向,启动应急开关紧急放油以减轻飞机的重量,同时做好单发应急着陆准备。所有动作连贯流畅,准确到位,从而保住了宝贵的试飞数据,为分析故障原因和改进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某试飞部队试飞员陈加亮,在完成执行导弹实弹打靶试飞任务时,由于导弹点火后未离梁,导弹推进器喷出的火焰,将飞机左侧平尾严重烧蚀,飞机操纵出现困难。为保住战机,保护宝贵的试飞数据,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坚持驾机返场,成功地化解了一次重大空中险情,不但为国家挽回了损失,也为分析排查导弹故障,为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极为重要宝贵的条件。

  有人觉得试飞员这样做是在拼命、没有必要,对此李国恩指着一架新战机动情地说:“新战机是几代人的心血,国家上亿元的财产。一旦掉下来,损失的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国防工业的成果,失去的很可能是一代飞机,试飞员面对危险第一反应就是要保住飞机。”


  开拓创新 攻坚克难

  飞出新战机最佳性能

  战机是用来打仗的,绝不是在空中展现优美身姿的和平鸽。试飞员们深知,只有飞出极限值,新型战机的性能才能得到拓展,战斗力才能得到提升,多担一份风险,部队保障飞行安全就多了一份科学依据。

  某新型战机空中发动机启动试飞是一类风险课目,在我国尚属首次。这个课目要求飞机在高空停车,一分半钟后再重新开车。如果开车不成功,飞机将完全失去动力,导致飞机无法操纵。张景亭承担了这项试飞任务。试飞这个课目,要求空中无云,一旦发动机无法起动,试飞员可以目视领航,迫降着陆。然而试飞那天,张景亭到达预定高度后,周围都是云,能见度很差。是要求返航,还是继续试下去?试飞的进度节点已迫在眉睫,一刻也不能耽误,一分半钟后,飞机下降了几米的高度。张景亭摁下启动按钮,发动机却不见有任何动静。再试,还是没启动!这时,飞机已经快要下降到极限高度。但他没有丝毫惊慌,第三次摁下启动按钮。只听“轰”的一声,飞机启动成功。

  某年3月,某试飞团副团长、“空军十大杰出青年”邓友明,进行国产运输机试飞史上第一次空中结冰课目。试飞那天,云层既厚又密,随着机翼前缘结冰越来越厚,飞机越来越难操纵,机头下沉,飞机开始摇摆不定,旋转着向莽莽群山扎去,邓友明感到天旋地转,似乎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他用力拉动驾驶杆,同时增速,连续两次按程序操纵飞机,才艰难地抬起头,重新开始爬高。科研人员现场测量的结果显示,机翼前缘结冰厚度达76毫米,机翼翼根已结成冰坨,远远超过了设计要求。

  某新型战机第一枚导弹发射的试飞任务,落在了空军某试飞部队副部队长梁万俊身上。为确保万无一失,梁万俊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了充分的预想和准备,查阅收集了大量资料,还多次咨询火控系统设计专家,掌握火控系统的线路结构、设备使用、雷达功能、导弹以及空靶的相关数据。实弹发射那天,梁万俊驾驶着新型战机飞到靶场上空。他用先进的机载雷达搜索,很快截获目标。但见他屏住呼吸,迅速锁定目标,准确地判断时机,果断按下发射按钮。首发命中,标志着国产第三代新型战机的火控系统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一次又一次艰巨危难的飞行考验,铸就了一代又一代新型试飞员。今天,英雄的试飞员满载荣誉而归;明天,他们又肩负使命飞上蓝天,展翅翱翔!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6-28/3141226.shtml


把困难踩在脚下,把技术展现在蓝天,把忠诚奉献给祖国。一代代试飞员像一颗颗明星,永远闪耀在人民军队的辉煌


苍茫大地,永远铭记着一个个试飞英雄


带实弹试飞,进一步完善飞机各项性能


既是试飞员,又是指挥员,人民空军试飞员个个都是多面手。(王兴延摄)


每次试飞任务结束,试飞员就要和试飞院的专家进行深入的探讨


某型战鹰完成又一次试飞任务,带着新的数据、新的希望完美着陆

  有人说:在蓝天探险的试飞是世界公认的极富冒险性的职业,试飞员被称为独具虎胆、叩问天门的英雄!他们就像是踩着钢丝的舞者,只有勇气与技艺俱佳才能完成令人叹为观止的演出。

  也有人说,试飞试验极其重要,与设计和制造并列为航空工业的三大支柱。发达国家新飞机的试飞周期占到研制周期的50%—55%;试飞经费占研制经费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任何一个希望建立强大航空工业的国家,都必须拥有优秀的试飞员队伍。

  在我国空军试飞部队里就有这样一批试飞员,他们一次次制服发怒的战鹰,在人们惊魂未定中平安归来;一次次为战鹰找到病因,让眉头紧锁的设计者豁然开朗;一次次成功提高战鹰性能,令飞行员们信心倍增;一次次驾驶新型战鹰腾空而起,使中国人的脊梁越挺越直……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空军试飞员,了解他们如何凭借虎胆铁翼为战鹰铺就蓝天坦途。

  ——编 者


  闯关夺隘 奋勇争先

  为新战机发展提速

  “中国有试飞员吗?你们的飞机都是仿制的,要试飞员干什么?”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原空军某试飞部队部队长雷强在出国培训时,某国教官对他说的一句话,令他至今记忆犹新。

  然而,时隔18年,中国空军实现了从二代到三代机的跨越,涌现出了以李中华、雷强、张景亭、李国恩等为代表的优秀试飞员方阵,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

  如果说第一代试飞员是勇气型的,第二代试飞员是技术型的,那么第三代试飞员就是专家型的。当专家型试飞员上天,要有比鹰还娴熟的飞行技术;落地,就是合格的飞机设计师。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失速尾旋,按规定不能超过3圈。雷强在试飞了100多次后,将这个动作飞到了4圈。“眼镜蛇”机动高难课目,外国教员不肯带教,空军某试飞部队部队长张景亭等就缠着不放,想办法练习,最后全部熟练掌握。

  提起试飞员和飞行员的区别,雷强说:“当飞行员的时候,我并不了解飞机的具体结构,我默认飞机是完好的。一旦在空中遇到特殊情况,我只需要按照手册的规定进行处理,如果无法处理,只需要弹射跳伞逃生就行。但是手册上的规定则是试飞员用血的教训换来的。作为一个试飞员,我就需要了解我的飞机在什么位置配备了什么东西,配备的这些东西会有什么影响。如果不清楚,出现了问题你甚至不知道怎么和技术人员讲清楚。试飞员要帮助地面的工程师判断飞机的故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战斗机试飞员需要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一个是专业理论,包括航空和试飞理论;第二个是飞行技术,尤其是风险课目试飞当中对飞行技术的一些要求;第三个是身体、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正确处置空中险情的最基本的素质。为当一名合格的试飞员,他们如饥似渴地系统学习《空气动力学》、《气象学》、《飞机设计原理》等理论知识;不知疲倦地跑飞机设计所、飞机制造车间,了解掌握飞机线路、管路结构等……

  新型战机研制最关键的一环,是飞行控制律设计。因为研制中的飞机是一个待调整的产品,设计人员没有空中感觉,只能依靠飞行员反馈信息,反复改动,不断完善。某新型战机研制在进行飞行控制律第一轮试验时,雷强、钱学林等试飞员,按照设计人员的要求反复演练。一个飞行试验课目,往往要做上百次,飞完后,都要作一个详细的记录,飞行感受是否灵敏,或者感觉飞机哪个地方需要改进,都要反馈到设计部门,进行再修正设计,之后再飞,如此反复,直到找到一组最佳的数据。

  一位科研人员称赞他们:“飞出来的数据,比在计算机上仿真模拟出来的还准。”

  敢为人先 勇趟雷阵

  将新战机送上蓝天

  每一款新型战机研制出来后,都需要进行成百上千架次的试飞,才能定型装备。每次试飞,试飞员们必须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飞行技艺,对战机进行反复检验,使设计的缺陷逐一得到暴露、修改。

  2003年5月底,“枭龙”战机带着200多条保留项目,进入试飞现场。为保证飞行安全、时间节点和国际信誉,王文江加班加点,连续作战,与设计人员一道,天天泡在试飞现场。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准备,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他终于完成首飞任务,将战鹰稳稳降落在停机坪上。

  那年春天,雷强身穿特制的橘红色飞行服,在无数双期待的目光中,昂首走向战机。按照惯例,国外研制新型战机,新品采用率通常不超过30%;而那天,雷强要首飞的新型战机新品采用率高达60%以上。他爬上悬梯,跨进机舱,点火、滑出、加速、拉杆,雷强沉着冷静地做着各种动作,飞机在快速滑跑中,如一柄利剑刺向蓝天。雷强操纵战机,有条不紊地做着各种试验动作。20分钟后,新型战机一个灵巧的下滑,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

  一天上午,某新型歼击机在某飞机城跑道上蓄势待发。随着首席指挥员毕红军的一声令下,某试飞部队部队长李国恩,驾驶新型战鹰昂首升空。他按试飞方案驾驶新型战机呼啸低空盘旋而过,紧接着做了一个大角度爬升,他又驾驭战机来了一个小半径盘旋,紧跟着就是一个低空通场,最后以优美姿势,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又一个全新的机种首飞成功。


  追求完美 激情超越

  改进战机设计缺陷

  对于试飞员而言,每一次试飞都是“刀锋上的舞蹈”。在第三代战机的研制中,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战机均出现过多次坠机事故,中国的国产三代机“歼-10”在试飞中实现了零伤亡,但几乎每一位试飞员都经历过生死攸关的惊魂一刻。

  某新型战机进入侧风试飞阶段。按照规定,在地面模拟器上试验时,测出了飞机能够承受的最高侧风值。但一连几天,机场的地面风速都超过了设计限制。张景亭心急如焚。“必须尽快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确保新机的试飞进度!”他认真分析飞机的气动外形特点及放伞后产生的风标效应,并利用计算机模拟各个操纵动作对舵面产生的力矩作用,制定了飞“大侧风”的试飞方案。

  试验那天,超过规定值3米。张景亭按照处置预案上天,飞机状态一切正常。然而,放伞后却发生意外,伞的风标效应大大超出了想像,受其影响机头瞬间剧烈偏转,飞机急速向跑道边缘滑去。飞机就要偏出跑道!紧急时刻,张景亭机智地抛掉减速伞,并继续修正方向,终于将战机稳稳停住。也就是这次试验,修正大侧风的操纵方法,在该型战机试飞中得到普遍推广。

  一天,某试飞部队副部队长毕红军在驾机试飞验证新型发动机空中开车的可靠性。起初,发动机像往常一样工作正常,他按程序做好各系统检查后,便开始验证空中开车,当关闭的发动机达到规定的时间和条件时,他果断地按空中开车按钮,可是发动机没有任何反应,再次开车仍没有反应。这时,飞机完全失去动力,飞行高度迅速下降,顷刻间飞机由8500米降至3000米。

  突然出现的险情,牵动着试飞现场所有人的心。此刻,毕红军异常的冷静。他边报告情况边调整飞行状态,按指挥员的命令和特情准备预案,掉转机头并把飞机对准机场方向,启动应急开关紧急放油以减轻飞机的重量,同时做好单发应急着陆准备。所有动作连贯流畅,准确到位,从而保住了宝贵的试飞数据,为分析故障原因和改进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某试飞部队试飞员陈加亮,在完成执行导弹实弹打靶试飞任务时,由于导弹点火后未离梁,导弹推进器喷出的火焰,将飞机左侧平尾严重烧蚀,飞机操纵出现困难。为保住战机,保护宝贵的试飞数据,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坚持驾机返场,成功地化解了一次重大空中险情,不但为国家挽回了损失,也为分析排查导弹故障,为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极为重要宝贵的条件。

  有人觉得试飞员这样做是在拼命、没有必要,对此李国恩指着一架新战机动情地说:“新战机是几代人的心血,国家上亿元的财产。一旦掉下来,损失的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国防工业的成果,失去的很可能是一代飞机,试飞员面对危险第一反应就是要保住飞机。”


  开拓创新 攻坚克难

  飞出新战机最佳性能

  战机是用来打仗的,绝不是在空中展现优美身姿的和平鸽。试飞员们深知,只有飞出极限值,新型战机的性能才能得到拓展,战斗力才能得到提升,多担一份风险,部队保障飞行安全就多了一份科学依据。

  某新型战机空中发动机启动试飞是一类风险课目,在我国尚属首次。这个课目要求飞机在高空停车,一分半钟后再重新开车。如果开车不成功,飞机将完全失去动力,导致飞机无法操纵。张景亭承担了这项试飞任务。试飞这个课目,要求空中无云,一旦发动机无法起动,试飞员可以目视领航,迫降着陆。然而试飞那天,张景亭到达预定高度后,周围都是云,能见度很差。是要求返航,还是继续试下去?试飞的进度节点已迫在眉睫,一刻也不能耽误,一分半钟后,飞机下降了几米的高度。张景亭摁下启动按钮,发动机却不见有任何动静。再试,还是没启动!这时,飞机已经快要下降到极限高度。但他没有丝毫惊慌,第三次摁下启动按钮。只听“轰”的一声,飞机启动成功。

  某年3月,某试飞团副团长、“空军十大杰出青年”邓友明,进行国产运输机试飞史上第一次空中结冰课目。试飞那天,云层既厚又密,随着机翼前缘结冰越来越厚,飞机越来越难操纵,机头下沉,飞机开始摇摆不定,旋转着向莽莽群山扎去,邓友明感到天旋地转,似乎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他用力拉动驾驶杆,同时增速,连续两次按程序操纵飞机,才艰难地抬起头,重新开始爬高。科研人员现场测量的结果显示,机翼前缘结冰厚度达76毫米,机翼翼根已结成冰坨,远远超过了设计要求。

  某新型战机第一枚导弹发射的试飞任务,落在了空军某试飞部队副部队长梁万俊身上。为确保万无一失,梁万俊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了充分的预想和准备,查阅收集了大量资料,还多次咨询火控系统设计专家,掌握火控系统的线路结构、设备使用、雷达功能、导弹以及空靶的相关数据。实弹发射那天,梁万俊驾驶着新型战机飞到靶场上空。他用先进的机载雷达搜索,很快截获目标。但见他屏住呼吸,迅速锁定目标,准确地判断时机,果断按下发射按钮。首发命中,标志着国产第三代新型战机的火控系统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一次又一次艰巨危难的飞行考验,铸就了一代又一代新型试飞员。今天,英雄的试飞员满载荣誉而归;明天,他们又肩负使命飞上蓝天,展翅翱翔!



八股,不过看着就带劲。
{:soso__5122151240933075372_1:}每一个试飞员都是英雄。
比我等P民的生活充实、幸福多了…
这才是奉献,
跟他们那些人比,我们整天迷恋于香车美女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