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退回中国制造的列车”事件评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09:17

导语:新加坡《海峡时报》7月5日头版报道,26列由中国制造的地铁列车因车身显裂纹被新加坡退回,引起广泛关注。2011年,新加坡从中国进口35架地铁列车,全由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生产,但只用了数年,就在26架的车身及重要结构组件上发现裂痕。实际上,新加坡交通部在2013年就检测出了车身出现裂痕的问题。现在一件旧闻被拿出来翻炒,其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一、“裂车”事件引发的轩然大波

1. 事件报道的过程回顾

7月5日,香港媒体“传真社”(FactWire)首先披露,由中国内地为新加坡制造的地铁列车车身和重要结构组件上出现裂纹,致使35辆列车须被运回南车中车四方进行更换。传真社强调,新加坡和大陆对此次列车退回事件都保持缄默,有裂痕的列车也是秘密被运回内地进行维修或更换。新加坡媒体也对该事件做出报道,但表示退回的列车数量为26辆。新加坡政府在2009年斥资3亿6800万新元,向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川崎重工业(新加坡)有限公司及中车四方组成的合资企业订购22列新列车,以提供更频密的列车服务。几年后新加坡当局再添购了13列新列车,出问题的列车就是这批订单中的。传真社还指出,这批运返青岛需更换车身的列车是新加坡地铁C151A系列。C151A列车自从投入使用后,状况不断。2011年12月新加坡地铁南北线在高峰时期发生严重故障,一度被怀疑与C151A列车有关。媒体连续几天的报道,导致谣言四起,一时间把中国制造地铁车辆维修事件推至风口浪尖。

2. 官方回应

该事件在舆论场引发轩然大波后,新加坡陆路交通局发表文告,对一系列有关列车出现裂痕的问题做出澄清。陆交局是在2013年进行列车例行检查时发现车身的表面存在裂纹,这些列车在过去3年已分批被运回青岛制造商,26列列车的车身将于2019年前更换完毕。陆交局解释这些瑕疵不会对地铁系统和乘客的安全造成影响,只是由于列车仍在保修期,因此返厂更换车身是最有效的办法。

中车四方在事件报道后也作出回应,承认部分列车存在局部缺陷,并强调经第三方评估后认为并不影响运行安全,而且强调这是对客户负责的主动召回。对发生此次事件深感痛心,将在以后加大质量管控力度。

3. 民众回应

针对陆路交通局的声明,新加坡民众并不完全买账。一方面有人认为既然无安全风险,为什么还要大费周折将列车运返中国更换,而不是找相关工程师过来进行维修。另一方面,有新加坡民众对政府处理“裂车”事件的方式感到失望,新加坡国内从未有主流媒体及时对列车缺陷进行过报道,而是国外媒体披露后,民众才了解真相。涉及公众利益的问题,应该要更加透明。

中国民众大多为中国制造的列车声援,相信中国的高铁技术。但也不乏小众认为此事件被炒作起来是新加坡对中国的暗中使劲,绝对不怀好意。

二、旧闻炒作是一场阴谋?

在中国民间的舆论里,存在一种“阴谋论”的观点。既然新加坡早在2013年检查出列车车身缺陷,并且与中国厂商协商好更换机身,修复后的列车已经重新使用并且运转良好,这在两国都属于机密的事件,为何时隔3年后被上述媒体进行热炒?舆论对新加坡选择这个时间段炒作一条旧闻另有一番解释。

1.炒作时间巧妙。

在新加坡公开“问题列车”事件后,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正式签署了两国高铁项目的谅解备忘录,新马高铁项目的国际招标也将马上展开。众所周知,中国和日本在东南亚国家的高铁项目上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此次新马高铁项目,不仅存在巨大的经济效益,其地缘战略意义也非同一般,中国和日本之间免不了再一次交锋。前两个月,中国铁路公司总经理和国务院秘书长分别走访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力争新马高铁项目。而日本在与中国争夺印尼高铁失利后,加强政企合作,频繁派出官员访问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全力推销“更安全、更高质量”的日本新干线。因此,有“阴谋论者”相信,在这样的敏感时期,新加坡炒作中国列车被退回的消息,是为了打击社会对中国高铁质量的信心,借机将中国排除在新马高铁竞争之外,从而有意让日本中标。

2.为新加坡地铁故障开脱。

近年来,新加坡的地铁系统频频遭遇故障,2011年12月发生了24年来最严重的地铁瘫痪,当时就把怀疑的目光转向由中国制造的C151A系列列车上。根据新加坡陆交局的解释,当局是在2013年检查出车身缺陷,而且不影响行驶安全。然而,媒体在报道时均提及地铁故障与地铁列车的关系,目的在于为新加坡地铁频发故障进行开脱。

三、事件评析

1.“阴谋论”有损中新两国关系。

近年来,新加坡抓住中国日益崛起的机遇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两国不仅在加速中新自贸协定的升级谈判,双方也在去年正式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大力开展两国的金融创新合作,目前已签署了总价值超过16亿美元的28项金融合作协议。在去年习近平主席访新加坡之时,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中新关系定义为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突出中国与新加坡是一对亲密而又特殊的伙伴。同时,熟谙“外交平衡术”的新加坡常年周旋于中国和美国之间,与美国的关系也十分紧密。然而正是新加坡与美国的紧密关系,在一部分人眼里看来就是新加坡亲美,暗中与中国对立。所以,近段时间内网络上也有不少用“阴谋论”分析新加坡对中国真实动机的言论,从新马高铁的这类商业活动到关乎国家安全战略的马六甲海峡,指出新加坡在背后对中国小动作不断。“阴谋论”作为一个历史现象,对政府决策、社会舆论和国际关系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特别在重大利益和国际竞争面前,“阴谋论”的声音就会甚嚣尘上。“阴谋论”本身缺少政治智慧,也不是依据科学逻辑做出的正确判断,一个大国的政治外交是不可能基于阴谋的。中国作为大国,外交原则的第一条就强调要“互相尊重”。同是独立主权国家,无论大小,新加坡和中国的地位平等。新加坡无论在中美之间怎么“走钢丝”,它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而不是一定要针对某个国家。中国官方正在积极与新加坡发展双边关系,若是民间舆论出现“阴谋论”,只会有损中新正常的交往。特别在民间外交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这种阴谋臆断显然不可取。

2.“中国制造”应妥善应对国际舆论。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铁“走出去”,中国高铁成为国际高度关注的话题,一旦出现问题就引起各路媒体的热炒。这次“中国造列车遭新加坡退回事件”被曝光后,中车四方当即陷入一场舆论危机。实际上为新加坡制造这批列车的不只中方一家,而是由中车四方、日本川崎重工及其川崎新加坡子公司三方联合组成。然而,境外媒体一再有意渲染“中国制造”字眼,也显现出国际舆论对中国高铁的不友好。此外,香港媒体的报道在发稿前并没有就相关疑问询问中车四方,因此在对事件的一些描述中存在不客观的现象甚至违背事实。不过,中车四方做出的危机公关也处理得当,迅速平息了不实的舆情。在今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走出国门,面对不友好的国际舆论,中国企业也应该快速回应,澄清事实,避免不实的信息得到病毒式的传播。同时,也应该开诚布公地向公众提供细节,扫清公众的疑虑。

结语

事件报道后,新加坡有学者指出,该事件会降低乘客对中国列车品质的信心,也可能打击中国争取承建新马高铁项目的机会。但笔者认为,此次列车车身的裂痕并未涉及安全问题,中国高铁的车辆和技术有目共睹,而且中国还是全球唯一具有修建热带地区高铁的经验(海南高铁),其在新马高铁项目的竞争优势依然十分明显。对每一个生产企业而言,质量出现问题难以完全避免。不过,“走出去”的中国高铁也应更加严把质量大关,高度重视列车的安全,尽可能地避免留给他人日后炒作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China manufacturer for MTR secretly recalls 35 SMRT subway trains after cracks found”[OL].
https://www.factwire.news/en/MTR-securetly-recall.html
[2] “Why are MRT trains being shipped back to manufacturer?” [OL]. https://www.gov.sg/factually/con ... to-its-manufacturer
[3]“中企如何应对境外不实舆论”[OL].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6-07/15/c_1119221854.htm

图片来源:香港传真社
撰稿: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新加坡研究所研究助理 易引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WooEQRK8bSjV6Sgc#rd

640.webp.jpg (185.3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8-9 09:53 上传


导语:新加坡《海峡时报》7月5日头版报道,26列由中国制造的地铁列车因车身显裂纹被新加坡退回,引起广泛关注。2011年,新加坡从中国进口35架地铁列车,全由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生产,但只用了数年,就在26架的车身及重要结构组件上发现裂痕。实际上,新加坡交通部在2013年就检测出了车身出现裂痕的问题。现在一件旧闻被拿出来翻炒,其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一、“裂车”事件引发的轩然大波

1. 事件报道的过程回顾

7月5日,香港媒体“传真社”(FactWire)首先披露,由中国内地为新加坡制造的地铁列车车身和重要结构组件上出现裂纹,致使35辆列车须被运回南车中车四方进行更换。传真社强调,新加坡和大陆对此次列车退回事件都保持缄默,有裂痕的列车也是秘密被运回内地进行维修或更换。新加坡媒体也对该事件做出报道,但表示退回的列车数量为26辆。新加坡政府在2009年斥资3亿6800万新元,向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川崎重工业(新加坡)有限公司及中车四方组成的合资企业订购22列新列车,以提供更频密的列车服务。几年后新加坡当局再添购了13列新列车,出问题的列车就是这批订单中的。传真社还指出,这批运返青岛需更换车身的列车是新加坡地铁C151A系列。C151A列车自从投入使用后,状况不断。2011年12月新加坡地铁南北线在高峰时期发生严重故障,一度被怀疑与C151A列车有关。媒体连续几天的报道,导致谣言四起,一时间把中国制造地铁车辆维修事件推至风口浪尖。

2. 官方回应

该事件在舆论场引发轩然大波后,新加坡陆路交通局发表文告,对一系列有关列车出现裂痕的问题做出澄清。陆交局是在2013年进行列车例行检查时发现车身的表面存在裂纹,这些列车在过去3年已分批被运回青岛制造商,26列列车的车身将于2019年前更换完毕。陆交局解释这些瑕疵不会对地铁系统和乘客的安全造成影响,只是由于列车仍在保修期,因此返厂更换车身是最有效的办法。

中车四方在事件报道后也作出回应,承认部分列车存在局部缺陷,并强调经第三方评估后认为并不影响运行安全,而且强调这是对客户负责的主动召回。对发生此次事件深感痛心,将在以后加大质量管控力度。

3. 民众回应

针对陆路交通局的声明,新加坡民众并不完全买账。一方面有人认为既然无安全风险,为什么还要大费周折将列车运返中国更换,而不是找相关工程师过来进行维修。另一方面,有新加坡民众对政府处理“裂车”事件的方式感到失望,新加坡国内从未有主流媒体及时对列车缺陷进行过报道,而是国外媒体披露后,民众才了解真相。涉及公众利益的问题,应该要更加透明。

中国民众大多为中国制造的列车声援,相信中国的高铁技术。但也不乏小众认为此事件被炒作起来是新加坡对中国的暗中使劲,绝对不怀好意。

二、旧闻炒作是一场阴谋?

在中国民间的舆论里,存在一种“阴谋论”的观点。既然新加坡早在2013年检查出列车车身缺陷,并且与中国厂商协商好更换机身,修复后的列车已经重新使用并且运转良好,这在两国都属于机密的事件,为何时隔3年后被上述媒体进行热炒?舆论对新加坡选择这个时间段炒作一条旧闻另有一番解释。

1.炒作时间巧妙。

在新加坡公开“问题列车”事件后,新加坡与马来西亚正式签署了两国高铁项目的谅解备忘录,新马高铁项目的国际招标也将马上展开。众所周知,中国和日本在东南亚国家的高铁项目上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此次新马高铁项目,不仅存在巨大的经济效益,其地缘战略意义也非同一般,中国和日本之间免不了再一次交锋。前两个月,中国铁路公司总经理和国务院秘书长分别走访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力争新马高铁项目。而日本在与中国争夺印尼高铁失利后,加强政企合作,频繁派出官员访问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全力推销“更安全、更高质量”的日本新干线。因此,有“阴谋论者”相信,在这样的敏感时期,新加坡炒作中国列车被退回的消息,是为了打击社会对中国高铁质量的信心,借机将中国排除在新马高铁竞争之外,从而有意让日本中标。

2.为新加坡地铁故障开脱。

近年来,新加坡的地铁系统频频遭遇故障,2011年12月发生了24年来最严重的地铁瘫痪,当时就把怀疑的目光转向由中国制造的C151A系列列车上。根据新加坡陆交局的解释,当局是在2013年检查出车身缺陷,而且不影响行驶安全。然而,媒体在报道时均提及地铁故障与地铁列车的关系,目的在于为新加坡地铁频发故障进行开脱。

三、事件评析

1.“阴谋论”有损中新两国关系。

近年来,新加坡抓住中国日益崛起的机遇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两国不仅在加速中新自贸协定的升级谈判,双方也在去年正式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大力开展两国的金融创新合作,目前已签署了总价值超过16亿美元的28项金融合作协议。在去年习近平主席访新加坡之时,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中新关系定义为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突出中国与新加坡是一对亲密而又特殊的伙伴。同时,熟谙“外交平衡术”的新加坡常年周旋于中国和美国之间,与美国的关系也十分紧密。然而正是新加坡与美国的紧密关系,在一部分人眼里看来就是新加坡亲美,暗中与中国对立。所以,近段时间内网络上也有不少用“阴谋论”分析新加坡对中国真实动机的言论,从新马高铁的这类商业活动到关乎国家安全战略的马六甲海峡,指出新加坡在背后对中国小动作不断。“阴谋论”作为一个历史现象,对政府决策、社会舆论和国际关系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特别在重大利益和国际竞争面前,“阴谋论”的声音就会甚嚣尘上。“阴谋论”本身缺少政治智慧,也不是依据科学逻辑做出的正确判断,一个大国的政治外交是不可能基于阴谋的。中国作为大国,外交原则的第一条就强调要“互相尊重”。同是独立主权国家,无论大小,新加坡和中国的地位平等。新加坡无论在中美之间怎么“走钢丝”,它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而不是一定要针对某个国家。中国官方正在积极与新加坡发展双边关系,若是民间舆论出现“阴谋论”,只会有损中新正常的交往。特别在民间外交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这种阴谋臆断显然不可取。

2.“中国制造”应妥善应对国际舆论。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铁“走出去”,中国高铁成为国际高度关注的话题,一旦出现问题就引起各路媒体的热炒。这次“中国造列车遭新加坡退回事件”被曝光后,中车四方当即陷入一场舆论危机。实际上为新加坡制造这批列车的不只中方一家,而是由中车四方、日本川崎重工及其川崎新加坡子公司三方联合组成。然而,境外媒体一再有意渲染“中国制造”字眼,也显现出国际舆论对中国高铁的不友好。此外,香港媒体的报道在发稿前并没有就相关疑问询问中车四方,因此在对事件的一些描述中存在不客观的现象甚至违背事实。不过,中车四方做出的危机公关也处理得当,迅速平息了不实的舆情。在今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走出国门,面对不友好的国际舆论,中国企业也应该快速回应,澄清事实,避免不实的信息得到病毒式的传播。同时,也应该开诚布公地向公众提供细节,扫清公众的疑虑。

结语

事件报道后,新加坡有学者指出,该事件会降低乘客对中国列车品质的信心,也可能打击中国争取承建新马高铁项目的机会。但笔者认为,此次列车车身的裂痕并未涉及安全问题,中国高铁的车辆和技术有目共睹,而且中国还是全球唯一具有修建热带地区高铁的经验(海南高铁),其在新马高铁项目的竞争优势依然十分明显。对每一个生产企业而言,质量出现问题难以完全避免。不过,“走出去”的中国高铁也应更加严把质量大关,高度重视列车的安全,尽可能地避免留给他人日后炒作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China manufacturer for MTR secretly recalls 35 SMRT subway trains after cracks found”[OL].
https://www.factwire.news/en/MTR-securetly-recall.html
[2] “Why are MRT trains being shipped back to manufacturer?” [OL]. https://www.gov.sg/factually/con ... to-its-manufacturer
[3]“中企如何应对境外不实舆论”[OL].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6-07/15/c_1119221854.htm

图片来源:香港传真社
撰稿: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新加坡研究所研究助理 易引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WooEQRK8bSjV6Sgc#rd
以后恶心的事还多着呢!把东西做好才是王道,任凭宵小折腾。
恶心我们也不是一天半天了,习惯了
这个鼻屎国
把自己质量把控好才是王道。
香蕉鼻屎人不闹点动静才奇怪了
把自己质量把控好才是王道。
什么时候变得这受迫害妄想症了,质量不过关还不让人说?!习总说得“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针对这些的!
不对 高铁不只卖它一个国家 自己也不少  怎么就它有事
新加坡现在开始转向美国咯?摇摆才是最好的中庸之道。不过摇摆也表明他无法真正融入某个集体,看来是打定主意了
质量不过关,还出口,真是丢人
这么古老的新闻还翻出来干啥,这事都过去多久了
别有用心是肯定的,丰田和大众等召回过多少汽车?但是并没有人指责两家企业,也没有人怀疑它们的产品。。。
阴谋论不存在吗?那恶心论总存在吧?
新加坡现在开始转向美国咯?摇摆才是最好的中庸之道。不过摇摆也表明他无法真正融入某个集体,看来是打定主 ...
什么开始转向美国
从来都是美国的一条狗
这个事最先捅出来的好像是香港媒体,目的不是针对新加坡或者国内厂商,而是针对同样采购了国产车辆的港铁,希望借助现在的香港政治氛围推翻港铁的招标结果,让中车出局。新加坡媒体纯粹是跟进报道而已。真正的“报料人”就是当时和中车竞争港铁订单的某国外车厂。
质量不过关,还出口,真是丢人
质量不过关可以说,出口咋了?难道还像以前那样,好的出口坏的留给自己用?
anotherfish 发表于 2016-8-9 10:57
以后恶心的事还多着呢!把东西做好才是王道,任凭宵小折腾。
正面流不出来的,注定要从侧面挤出来。没多大事儿。
质量不过关,还出口,真是丢人
可不是嘛,出问题的部件是你们日本产的
大黄蜂 发表于 2016-8-9 13:02
这个事最先捅出来的好像是香港媒体,目的不是针对新加坡或者国内厂商,而是针对同样采购了国产车辆的港铁, ...
这种事情很正常,中车需要反思,最主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质量问题?像这种事情很容易被利用炒作。。。
鼻屎国能干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