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症结在这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22:30:13
导读: 在23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来自产学研各界的制造业行家,就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建言献策,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报告,指出了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

  在23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来自产学研各界的制造业行家,就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建言献策,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报告,指出了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
  中国制造稳居世界第一“大而不强”依然存在
  过去数十年,中国制造业一路高歌猛进,制造业增加值在21世纪初赶上德国,2006年超过日本,2010年追上了美国,现在已经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不论是制造业的产量、进出口,还是从业人数都在全球领跑,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感触很深,他列举了中国机械工业的一组数据,来说明中国制造“从小到大”的发展速度。
  王瑞祥:我们刚刚建国的时候,全国机械工业总产值才5.59亿元,现在已经达到了23万亿,年均增长10.48%,利润总额由“十一五”末的1.17万亿增至1.6万亿,贸易顺差由31.36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110亿美元,创造历史新高。主要的产品产量,比如说汽车发电设备、数控机床、大型拖拉机、工程机械等等,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一方面是规模世界第一,另一方面,这些年高铁、核电等高技术制造业也取得不错的进展。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说,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2%。但是总体看,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存在。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董事长斯泽夫:中国制造现在面临的问题,首先去产能是中国制造,去“僵尸企业”还是中国制造,制造业辛辛苦苦为中国经济发展,现在又是制造业惹的祸。问题在哪呢?很多都是大而不强;第二个是社会资源调配效率低,我们的社会资源很多是重复浪费;第三个是品牌,我们的企业往往重视能力的提高,在品牌和质量上差很多,这是中国的现实。
  报告认为:“大而不强”有四大病症
  大而不强的关键在哪里?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说,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启动了工业强基战略研究。研究报告认为,四个基础问题,是关键症结。柳百成:提出了“四基”:一是关键基础零部件;第二个是关键技术材料;第三个是先进基础工艺;最后一个是相应的技术支持,包括了技术标准。这个“四基”,工程院战略研究报告认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症结所在,成为制约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全球竞争力的瓶颈所在。
  以高端装备的关键基础材料为例,关键基础零部件很多还是依赖进口。
  柳百成:第一个是数控机床,我们国家的高档数控机床,至今主要依赖进口。据我知道的比例,可能70%到80%都依赖进口。第二我们国家的高端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90%依赖进口,高端数控机床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仍有较大差距。高端机器人依赖进口,国产机器人所需的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多数直接采购国外产品。
  “从大到强的转变不是简单地加工”
  中国制造业如何突破这样的瓶颈?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提高创新能力,突破智能制造,成为重中之重。作为企业家,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很看重企业自身观念的转变。
  董明珠:我们要大量地投入到研发里面,我相信我们用心去研究,没有理由做不出来。如果思想不转型,依赖于模仿别人,甚至于仅仅围绕企业盈利为目的,根本不行。让我们从大到强的转变,不是简单地加工,我们只有创造才能实现我们生存,只有创造让我们能走向世界,只有创造才可能说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专家点评:要在质量创新中促进制造业升级
  根据《中国制造2025》描绘的愿景,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必须历经磨砺,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质量效益竞争、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四大转变。其中,如何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水平,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张纲:中国的制造业质量效益不高,出口商品主要是以价格优势赢得竞争。以2013年为例,中国商品有近80%是以价格优势来赢得竞争的,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质量优势赢得竞争占比高达56%,甚至是65%。
  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将质量作为重要内容,至少有三点意义:
  第一要解决我国现阶段质量效益不高的突出矛盾;第二,凸显了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创新是灵魂,质量是生命;第三,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中质量时代的要求。
  实施质量为先的方针,就要在质量创新中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对制造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四个方面的质量创新:
  第一个是质量技术的创新;第二是质量管理创新;第三是质量基础建设的创新;第四是质量文化创新与工匠精神培育。 http://gongkong.ofweek.com/2016- ... 400-30014693_2.html导读: 在23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来自产学研各界的制造业行家,就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建言献策,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报告,指出了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

  在23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来自产学研各界的制造业行家,就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建言献策,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报告,指出了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
  中国制造稳居世界第一“大而不强”依然存在
  过去数十年,中国制造业一路高歌猛进,制造业增加值在21世纪初赶上德国,2006年超过日本,2010年追上了美国,现在已经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不论是制造业的产量、进出口,还是从业人数都在全球领跑,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感触很深,他列举了中国机械工业的一组数据,来说明中国制造“从小到大”的发展速度。
  王瑞祥:我们刚刚建国的时候,全国机械工业总产值才5.59亿元,现在已经达到了23万亿,年均增长10.48%,利润总额由“十一五”末的1.17万亿增至1.6万亿,贸易顺差由31.36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110亿美元,创造历史新高。主要的产品产量,比如说汽车发电设备、数控机床、大型拖拉机、工程机械等等,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一方面是规模世界第一,另一方面,这些年高铁、核电等高技术制造业也取得不错的进展。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说,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2%。但是总体看,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存在。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董事长斯泽夫:中国制造现在面临的问题,首先去产能是中国制造,去“僵尸企业”还是中国制造,制造业辛辛苦苦为中国经济发展,现在又是制造业惹的祸。问题在哪呢?很多都是大而不强;第二个是社会资源调配效率低,我们的社会资源很多是重复浪费;第三个是品牌,我们的企业往往重视能力的提高,在品牌和质量上差很多,这是中国的现实。
  报告认为:“大而不强”有四大病症
  大而不强的关键在哪里?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说,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启动了工业强基战略研究。研究报告认为,四个基础问题,是关键症结。柳百成:提出了“四基”:一是关键基础零部件;第二个是关键技术材料;第三个是先进基础工艺;最后一个是相应的技术支持,包括了技术标准。这个“四基”,工程院战略研究报告认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症结所在,成为制约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全球竞争力的瓶颈所在。
  以高端装备的关键基础材料为例,关键基础零部件很多还是依赖进口。
  柳百成:第一个是数控机床,我们国家的高档数控机床,至今主要依赖进口。据我知道的比例,可能70%到80%都依赖进口。第二我们国家的高端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90%依赖进口,高端数控机床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仍有较大差距。高端机器人依赖进口,国产机器人所需的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多数直接采购国外产品。
  “从大到强的转变不是简单地加工”
  中国制造业如何突破这样的瓶颈?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提高创新能力,突破智能制造,成为重中之重。作为企业家,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很看重企业自身观念的转变。
  董明珠:我们要大量地投入到研发里面,我相信我们用心去研究,没有理由做不出来。如果思想不转型,依赖于模仿别人,甚至于仅仅围绕企业盈利为目的,根本不行。让我们从大到强的转变,不是简单地加工,我们只有创造才能实现我们生存,只有创造让我们能走向世界,只有创造才可能说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专家点评:要在质量创新中促进制造业升级
  根据《中国制造2025》描绘的愿景,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必须历经磨砺,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质量效益竞争、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四大转变。其中,如何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水平,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张纲:中国的制造业质量效益不高,出口商品主要是以价格优势赢得竞争。以2013年为例,中国商品有近80%是以价格优势来赢得竞争的,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质量优势赢得竞争占比高达56%,甚至是65%。
  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将质量作为重要内容,至少有三点意义:
  第一要解决我国现阶段质量效益不高的突出矛盾;第二,凸显了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创新是灵魂,质量是生命;第三,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中质量时代的要求。
  实施质量为先的方针,就要在质量创新中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对制造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四个方面的质量创新:
  第一个是质量技术的创新;第二是质量管理创新;第三是质量基础建设的创新;第四是质量文化创新与工匠精神培育。 http://gongkong.ofweek.com/2016- ... 400-30014693_2.html
一半企业都去搞房地产了,套住了,又贷了高利款了,成信用不良企业了,生产时断时停了,只有等死了,再提高生产没戏了,只想上市玩了,圈点钱就要跑了,说个啥也不玩了
做了多年的制造业信息化和生产管理,最大的体会是许多制造业企业连生产物流、产品数据还很薄弱...需要在这块基础管理加大投入。
中国制造业关键不是技术而是市场,三一和徐工能发展这么大,靠的是四万亿,不是什么技术突破。

有市场,才有技术研发的动力。内需不要指望了,多想想一带一路出口吧。
这才哪跟哪儿,中国搞工业化才不到七十年呢,想一下就把人家两百年的吃掉,胃口太大了,工业化就是两个字积累,积累不到功夫想搞什么捷径都是做梦,接着砸钱吧,当年搞WTO时好多人都说中国工业完蛋了,现在怎么样,这玩意没捷径,这些所谓院士也不过是想多要点银子而已,勿要多想
中国制造业关键不是技术而是市场,三一和徐工能发展这么大,靠的是四万亿,不是什么技术突破。

有市场, ...
中国制造业关键在技术而不是市场,有技术可以赢得新的市场,没有技术进步停滞不前,拿到的市场也会丢掉。
不去靠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竞争力,而是指望国家扶持,指望国家能帮着开拓市场,这是不思进取的表现
基础不牢固,强不起来
说的很有道理,材料生产不了,最出名的梗就是碳纤维。还有个梗就是轴承。再有个梗就是机床。很多基础工作没做好影响大厦高度。
怎么这么多人抱着上个世纪的观点不放,中国制造业不强请问世界上那个国家的制造业强?难道单反是衡量制造业强弱的唯一标准?
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关键在于我国国民普遍的“过得去就可以了”心态,无论大事小事,就连装个信封贴个标签都是如此,标签贴得歪歪扭扭,觉得贴正了太花时间;信封刷个胶水就合上,也不管边上粘住了没有;市场里买一堆空证书,次品率极高,我说质量不好吧,就有人说你买的便宜所以就这样,买贵的就不这样了,试问便宜是便宜在材料上还是基本做工上?……这是发生在我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如果国人做事还是普遍带着这种态度,那永远做不大做不精,给你数控机床照样百搭!德国人纯手工都能做得比你精密机床出品率更高,这是基本的做事态度问题,别老怪装备不行。
一半企业都去搞房地产了,套住了,又贷了高利款了,成信用不良企业了,生产时断时停了,只有等死了,再提高 ...
确实如此啊,商人逐利,必须重新定义企业家精神,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能光看重利益,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样中国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这是此次危机带给我们的教训。
怎么这么多人抱着上个世纪的观点不放,中国制造业不强请问世界上那个国家的制造业强?难道单反是衡量制造业 ...
没看文章吗?大而不强

维克拉马蒂亚 发表于 2016-7-25 22:59
中国制造业关键在技术而不是市场,有技术可以赢得新的市场,没有技术进步停滞不前,拿到的市场也会丢掉。 ...


就我所遇到公共事业行业,市场是第一位的,技术倒在其次,有市场需求推动,新技术应用非常快,产品迭代升级,可能其他行业有不同吧。
维克拉马蒂亚 发表于 2016-7-25 22:59
中国制造业关键在技术而不是市场,有技术可以赢得新的市场,没有技术进步停滞不前,拿到的市场也会丢掉。 ...


就我所遇到公共事业行业,市场是第一位的,技术倒在其次,有市场需求推动,新技术应用非常快,产品迭代升级,可能其他行业有不同吧。
如果你的参考对象是整个西方国家那确实是大而不强,但单和一个国家比却是又大又强
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关键就是中国人均GDP只有8K美元,如果有5万美元,保证没有所谓制造业不强这个问题。
作为设备制造业行业内,说说自己看法。
所谓制造业“大而不强”,这个提法本身有问题,任何制造业产品,只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和利润才能刺激创新,技术进步和上规模。没有企业会盲目投入大量资金在市场不明过市场不大的领域做技改,那是自杀!
   目前国内许多制造业技术一般的问题,核心根本就不是做不好,而是高端产品没有利润,这种现象在国内所有产品领域几乎都存在,做产品高端高附加值几乎就是必死,因为中国人根本不信任国内品牌,国内产品质量,盲目迷信国外产品,也不会为国产高端产品付出高价格,结果就是高端产品成本巨高,规模小,研发成本大,产品上市风险大,价格高了市场不接受,卖不出,低了没利润甚至卖一个赔一个,这种市场状况谁能做高端产品?几乎谁做谁死!举个例子,我们设备用到一种电磁管夹阀,国产的一个150,开始用的铝壳,后来又便宜了120一个,用塑料壳,我们觉得不耐用,就想换个,结果买了苏州一个日本外资厂家的,一个1500,结果外资那个又大又漂亮的,用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出问题了,频繁过热保护,后来又换回国产的,我还和那个老板专门通电话,问他们可靠性和外观售价问题,结果他们老板说,贵了卖不动,又有了淘宝,人家一个50,他们的150,没办法就只有换材料,尽量减价卖,而且卖的不好,造更好的根本没想法,150的都卖不动,500的,1000的根本就是开玩笑。
这就是中国制造的核心问题,自己人不信任自己的产品,高端产品利润高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都没办法,不是质量没法竞争,而是市场没法竞争,国内市场自己不能培育自己高端品牌,就像奶粉行业一样自我毁灭,许多企业反而是在国外好打品牌,品牌效应国外起来了,再发展国内才能起来,比如华为。
所以现在所谓做强制造业,在技术上乱投钱都是瞎搞白扔,民间不缺钱,国家怎么想办法扭转国人品牌关,怎么帮助国内企业树立品牌,提高产品利润才是正道。
如果你的参考对象是整个西方国家那确实是大而不强,但单和一个国家比却是又大又强
那行,单和美国比一下如何
作为设备制造业行业内,说说自己看法。
所谓制造业“大而不强”,这个提法本身有问题,任何制造业产品,只 ...
你说的这个其实时另外一个问题,与工业强与不强没什么关系。
我赞同此专家的观点:零部件,材料,核心技术及标准,此些都是做强的关键。

至于观念,也要产品好及时间来改变,国家的引导。

  董明珠:我们要大量地投入到研发里面,我相信我们用心去研究,没有理由做不出来。如果思想不转型,依赖于模仿别人,甚至于仅仅围绕企业盈利为目的,根本不行。让我们从大到强的转变,不是简单地加工,我们只有创造才能实现我们生存,只有创造让我们能走向世界,只有创造才可能说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作为设备制造业行业内,说说自己看法。
所谓制造业“大而不强”,这个提法本身有问题,任何制造业产品,只 ...
质量不好,然后不信任国产品牌,国产品牌就是做出高端产品也难卖出去。。。。。这就是死循环。无解
如果你的参考对象是整个西方国家那确实是大而不强,但单和一个国家比却是又大又强
就汽车来比,和日本,德国甚至美国比。人家依靠自己国家的产业链就能生产汽车。中国能行吗?就汽车零部件来说,中国连韩国都比不了,更别说德日美了。
就我所遇到公共事业行业,市场是第一位的,技术倒在其次,有市场需求推动,新技术应用非常快,产品迭代 ...
是他们不懂,技术往往只是资本的附属品。一项技术不被资本看好(这里资本泛指所有类型的资本控制方,一样包括国有资本),没有任何作用。是各种类型的资本青睐某种技术才让这类技术有了用武之地。
中国改革开放才多少年  建立现代工业才几年啊    经过大学教育的人才大批量培养出来才多少年  ?

时间太短了  能大就不错了  强还需要时间









实际上,症结在于:我们的企业管理者过惯了粗鄙的生活,没有体验过精致生活的感觉,也就不知道什么叫精致。
作为设备制造业行业内,说说自己看法。
所谓制造业“大而不强”,这个提法本身有问题,任何制造业产品,只 ...
你说的这些倒是点子上的。关键在于逐步打掉崇洋媚外的迷信心理,特别是某些主管领导的。其实技术上的难点并不关键,方向正确,态度端正,就能实现。阻碍之一是专利限制(军工可以不理会,搞来就行,但是商用不行),专利保护既是优点,一样是有着严重的缺点,可导致加速寡头的形成,这部分也就不展开)。另外,中国人在外观处理上真的吃亏,导致产品形象弱势,其实国外一些同类型产品,质量及可靠度不比国内好,但是外观漂亮,可以诱导。至于部分领域的落后,当然也是事实,毕竟没人可以通吃,当前中国的工业门类还是制造规模都是世界上最多及最大的,这已经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
技术上,制造态度上,外观上三方面努力,是中国未来制造业需要重点提倡的。
huju123 发表于 2016-7-25 20:48
一半企业都去搞房地产了,套住了,又贷了高利款了,成信用不良企业了,生产时断时停了,只有等死了,再提高 ...
不要什么都怪房地产,房地产在美国也是绝对的支柱产业,美国还有一个更厉害的产业就是金融业,但是,美国的制造业很差吗?美国因为提升制造业而决定关闭房地产和金融业了吗?不能因为其他行业的有赚钱效应,就把责任推出去。
lonist 发表于 2016-7-26 00:14
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关键在于我国国民普遍的“过得去就可以了”心态,无论大事小事,就连装个信封贴个标签都是 ...
对!我跟你的结论是一样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粗鄙生活习惯了,不懂什么是精致。
超大需要好听话 发表于 2016-7-26 09:58
就汽车来比,和日本,德国甚至美国比。人家依靠自己国家的产业链就能生产汽车。中国能行吗?就汽车零部件 ...
你能说说,那个汽车零部件我们做不了吗?
这个年头,居然还有人听砖家的,老在电视上、会议上露脸的,该问问,在哪几个公司任独董,评院士公关费谁出的?术有专攻,真正的专家先要把概念定义清楚,这是做学问的态度。张口就来“大而不强”,什么是“大”,什么叫“强”,概念都没弄清楚,那不是又来骗钱吸眼球,与电信诈骗一个德行!
franklin2016 发表于 2016-7-26 07:39
作为设备制造业行业内,说说自己看法。
所谓制造业“大而不强”,这个提法本身有问题,任何制造业产品,只 ...
本来就是这样意识问题
你说的这个其实时另外一个问题,与工业强与不强没什么关系。
我赞同此专家的观点:零部件,材料,核心技 ...
中国制造不光要听技术专家的,还要听中小企业主的,国防重工可以凭终端市场垄断,完全靠技术提高,这些年军工重型装备制造已经很厉害了。
但是轻装备制造,面向中小客户消费者的设备,电子消费产品,问题是国内市场消费观念需要国家引导加强,否则整个中小企业还是半死不活。
质量不好,然后不信任国产品牌,国产品牌就是做出高端产品也难卖出去。。。。。这就是死循环。无解
================================================================
有什麽无解,德日产品也曾是次劣品同义词。
  董明珠:我们要大量地投入到研发里面,我相信我们用心去研究,没有理由做不出来。如果思想不转型,依 ...
格力每年研发经费是多少?广告费多少?晒一晒嘛!
不要什么都怪房地产,房地产在美国也是绝对的支柱产业,美国还有一个更厉害的产业就是金融业,但是,美国 ...
你不觉得房地产,金融盈利太高不合理吗
中国制造不光要听技术专家的,还要听中小企业主的,国防重工可以凭终端市场垄断,完全靠技术提高,这些年 ...
我没有光听专家的,其实很多时候,专家会是砖家,但就这个问题上讲,我更赞同专家说的。
本身我从事的是制造业,我感觉最深的也可以说是专家说的那几条,其实你说的那个所谓观念根本不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根本,那更多是一个结果反映,不是你做好了人民一下能认同,这要时间,不然就不叫观念了。
作为政府和政业,从业者需要去考虑更深的问题,中国汽车业为什么大而不强,你能在零部件100强中找到几家中国企业?能有几个标准是中国定的?电子产业也是,芯片,还有那些造芯片的设备及工艺技术,飞机就更不用说了,改观念要有基础才能站稳,没有的话只是阿q精神,那不是根本。

当然中国人在对待某些产品上要改观念,也正在改,比如手机,比如高铁,但首先要自身牛,而且别人生过后真感觉好。
你能说说,那个汽车零部件我们做不了吗?
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国产发动机绝大多数用博世的吧?
只看到表面,看不到源头,这种的专家教授不要也罢
专家同志,中国要是又大又强,美爹就没有活路了
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关键在于我国国民普遍的“过得去就可以了”心态,无论大事小事,就连装个信封贴个标签都是 ...
这才是正儿八经的解释
你能说说,那个汽车零部件我们做不了吗?
太多了 发动机ecu abs 各种车用传感器
还有涡轮增压 等等。最起码的胎压传感器
基本美国欧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