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浮图民族英魂录之白虎将星——薛仁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19:43
薛仁贵(公元六一四年--六八三年),名礼,字仁贵,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西)人,唐朝著名军事将领。

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亲征高句丽,在长安、洛阳等地招募军士,薛仁贵应征入伍,在将军张士贵帐下从行。公元645年2月12日,唐太宗由洛阳出发,亲征高句丽。当唐军行至安地时(今辽宁省盖县东北),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军包围,薛仁贵奉张士贵之命前往解围援救。他“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摄伏。”从此,薛仁贵威名大振。唐军进展顺利,于六月二十日抵达安市城北(今辽宁海城东南),随即发兵攻城,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兵二十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唐太宗命令诸将四面出击。薛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楗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杀开一条血路,唐军随之继进,高句丽军被打得大败。唐太宗登高观战,遥望一位白衣人冲锋在前,勇敢厮杀,异常高兴。战后专门召见了他,并擢授薛仁贵为游击将军、云毅府果毅。征东结束后,唐太宗又一次召见了薛仁贵,并对他说:“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勇,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遂提升薛仁贵为右领军郎将。

公元六五七年正月,唐高宗以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今伊丽河流域)行军总管,率军进攻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十二月,苏定方率军在金山(今阿尔泰山)以北破敌,同时收降了被西突厥阿史那贺鲁打败而控制的泥熟部万余帐。苏定方所部在战胜贺鲁时,结果不分青红皂白,准备把泥熟部的人充作贱民。这时,薛仁贵要求对泥熟部人从宽厚待,这样让他们知道我朝的德泽,为我所用。唐高宗采纳了薛仁贵的意见,将所俘泥熟部人全部释放。泥熟部感激唐朝的恩德,主动请求为唐军效力,为唐军顺利消灭西突厥做出了贡献。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薛仁贵不仅作战十分英勇,但也并非只是一介武夫,在军情大事的处理上,是很有谋略的。

公元六五八年六月,唐高宗命程名振征讨高句丽,以薛仁贵为其副将。薛仁贵于贵端城(位于今辽宁浑河一带)击败高句丽军,斩首三千余级。公元六五九年,薛仁贵率军在横山与高句丽大将温沙高作战,又大获全胜,唐军遂占领横山。随后,薛仁贵与辛文陵在黑山战役中,大破契丹军,生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诸首领,押赴东都洛阳,薛仁贵因功升任左武卫将军。

自东/突厥灭亡以后,回纥逐步强盛起来。公元六六一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转而与唐为敌,十月,连兵进犯唐境。为安定北边,唐高宗诏令郑仁泰与薛仁贵领兵击回纥。大军西行出征之前,唐高宗拿出一副甲胄给薛仁贵,令他试射。唐高宗说:“自古以来,听说善射者有能穿透七札者,你给我射透五重盔甲就可以了。”薛仁贵弯弓射去,果然把五重甲胄射穿了。唐高宗十分惊喜,又赐给他一套坚甲。

公元六六二年二月,回纥得知唐军将至,便聚兵十余万,凭借天山(今蒙古杭爱山)有利地形阻击唐军。三月,唐军与回纥交战于天山。回纥选骑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回纥大败。此战,由于俘敌很多,薛仁贵为防后患,将降兵全部坑杀。接着,薛仁贵挥军追击至漠北,擒其首领兄弟三人而还。天山战役中,做为主将的郑仁泰,由于轻信了“虏辎重畜牧被野,可往取”之言,不加仔细分析,遂率骑兵一万四千人昼夜北进,越过大沙漠,至仙萼河(今蒙古色楞格河),不见回纥兵,结果粮尽而还,时遇大雪,士卒饥寒交迫,只得丢弃铠甲兵器,杀马充饥,甚至人自相食,等到回来时,只剩下八百人。薛仁贵虽为副将,却为唐军取得此战大捷立下显赫战功,威名远震,军中很快传出了颂扬薛仁贵的歌谣:“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回纥由盛转衰,不再为边患。

公元六六六年,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位莫离支,但与其弟泉男健、泉男产不和,泉男健自称莫离支,发兵讨伐泉男生,泉男生特遣其子泉献诚向唐求救。唐高宗任命契必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庞同善和高侃为行军总管,领兵救援泉男生。随后,又诏令薛仁贵统兵出征。十二月,唐高宗又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

公元六六七年九月十四日,李勣兵取高句丽军事重镇新城,留契必何力镇守,并趁势将附近的十六座城池攻下。时庞同善和高侃尚在新城,泉南建派兵夜袭二人的军营,新城告急。薛仁贵当即率军援救,纵兵大击,将敌击溃,解新城之围。庞同善和高侃带兵追击,行至金山与高句丽军激战,战不利,向后撤退,高句丽军乘胜发起追击。危难之时,薛仁贵果断挥军从侧面对高句丽军展开攻击,将其拦腰斩断,大败高句丽军,斩首五千余级。唐军乘胜连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南生会合,赢得了金山之战的胜利。战后,唐高宗特颁诏嘉奖了薛仁贵。

金山之战后,薛仁贵根据当时战争的实际情况,决定率少量精兵乘胜进攻扶余城,但诸将多有异议,认为兵力太少,薛仁贵说:“在主将善用耳,不在多也。”于是,他率领两千精锐前进,路上大败前来阻击的高句丽军,斩俘敌万余人,于公元六六八年二月二十八日一举攻克扶余城,声威大振,这个胜利使扶余川四十余城的守敌闻风丧胆,都赶紧表示归附唐朝。薛仁贵随即沿海略地,一时威震辽海。随后,与李勣军分道合击,最后会师于平壤。九月十二日,唐军攻克平壤城,泉男建自杀未遂,被唐军俘获,高句丽至此全部平定。战后,唐设安东督护府,薛仁贵因功授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安东都护,领兵两万镇守安东。薛仁贵受命后,移治平壤新城。他任安东都护期间,抚爱孤幼,存养老人,惩治盗贼,擢拔贤良,褒扬节义之士,高句丽士民安居乐业。

薛仁贵任安东都护时,吐蕃渐趋强盛,击败了羌族建立的吐谷浑,又侵略唐西域地区。为此,唐高宗调任薛仁贵为逻婆道行军大总官,并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将,率军五万(一说十余万)人,反击吐蕃军,以夺回安西四镇。

郭待封原为安西都护郭孝恪之子,之前官职与薛仁贵相同,此次出征耻于在薛仁贵之下,对此耿耿于怀。薛仁贵率军经鄯州(今青海乐都)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旷原),将趋乌海。薛仁贵深知吐蕃军兵多将广,且以逸待劳,唐军须速战速决,方能取胜。于是嘱咐郭待封:“乌海险远,车行艰涩,若引辎重,将失事机,破贼即回,又烦转运,彼多瘴气,无宜久留。大非岭上足堪置栅,可留两万人作两栅,辎重等并留栅内,吾等轻锐倍道,掩其未整,即扑灭之矣。”这样,大非岭便成为唐军进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阵地,薛仁贵又嘱咐他千万不可轻举妄动。随后,即率主力轻装奔袭,两军于河口(今青海玛多)遭遇。由于薛仁贵行动迅速,使吐蕃军猝不及防,薛仁贵指挥唐军大败吐蕃军,使其伤亡甚众,乘胜进占乌海(今青海喀拉湖)城,然后回兵接应郭待封。

郭待封因不服薛仁贵管制,没有按薛仁贵的布署据守大非岭要地,而是擅自率后队辎重缓慢前进,吐蕃抓住战机,攻打郭待封,郭待封不能抵敌,弃军而逃,唐军辎重、粮草尽失,薛仁贵见势不妙,被迫退守大北川。八月,吐蕃四十余万大军逼唐军决战。薛仁贵无险可据,更无粮草供应军需,结果大败。但吐蕃并不穷逼,以唐军不深入为条件与唐议和,薛仁贵不得已应允,然后率败军东归。战后,他因败绩被贬为庶人,他的儿子薛讷在以后的唐蕃武街之战中,聚歼吐蕃十万大军,算是为父报了一箭之仇。

大非川之战,在作战指挥上,因唐军远道出征,且兵力不支,供给不畅,所以薛仁贵制定的作战方案是切实可行的,但由于军中将领不和,郭待封檀违军令,一意孤行,吐蕃及时抓住唐军的破绽,终使唐军陷入败局。

不久,高句丽余众叛唐。唐高宗起用薛仁贵为鸡林道总管,以经略辽东。任内,薛仁贵因事违法,贬象州,后遇赦免而还。

公元六八二年,突厥阿史德元珍统率兵马进犯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不断侵扰唐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这时,唐高宗念及薛仁贵功劳而召见他,任用他为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兼代州都督,领军进击突厥。薛仁贵率军至云州(今山西大同市)与阿史德元珍统率的兵马相遇,突厥闻薛仁贵复起为将,都非常害怕,不敢当其锋,一时奔散。薛仁贵乘势进击,大破突厥,斩首万余级,俘敌两万余人,安定北边。

公元六八三年,薛仁贵病卒,终年七十岁。死后,朝廷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官府还特造灵舆,护丧还归故里。

综观薛仁贵的军事生涯,不仅勇于力战,而且长于用兵,深于谋略,建立了赫赫战功,为唐朝前期的强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薛仁贵(公元六一四年--六八三年),名礼,字仁贵,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西)人,唐朝著名军事将领。

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亲征高句丽,在长安、洛阳等地招募军士,薛仁贵应征入伍,在将军张士贵帐下从行。公元645年2月12日,唐太宗由洛阳出发,亲征高句丽。当唐军行至安地时(今辽宁省盖县东北),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军包围,薛仁贵奉张士贵之命前往解围援救。他“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摄伏。”从此,薛仁贵威名大振。唐军进展顺利,于六月二十日抵达安市城北(今辽宁海城东南),随即发兵攻城,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兵二十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唐太宗命令诸将四面出击。薛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楗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杀开一条血路,唐军随之继进,高句丽军被打得大败。唐太宗登高观战,遥望一位白衣人冲锋在前,勇敢厮杀,异常高兴。战后专门召见了他,并擢授薛仁贵为游击将军、云毅府果毅。征东结束后,唐太宗又一次召见了薛仁贵,并对他说:“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勇,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遂提升薛仁贵为右领军郎将。

公元六五七年正月,唐高宗以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今伊丽河流域)行军总管,率军进攻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十二月,苏定方率军在金山(今阿尔泰山)以北破敌,同时收降了被西突厥阿史那贺鲁打败而控制的泥熟部万余帐。苏定方所部在战胜贺鲁时,结果不分青红皂白,准备把泥熟部的人充作贱民。这时,薛仁贵要求对泥熟部人从宽厚待,这样让他们知道我朝的德泽,为我所用。唐高宗采纳了薛仁贵的意见,将所俘泥熟部人全部释放。泥熟部感激唐朝的恩德,主动请求为唐军效力,为唐军顺利消灭西突厥做出了贡献。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薛仁贵不仅作战十分英勇,但也并非只是一介武夫,在军情大事的处理上,是很有谋略的。

公元六五八年六月,唐高宗命程名振征讨高句丽,以薛仁贵为其副将。薛仁贵于贵端城(位于今辽宁浑河一带)击败高句丽军,斩首三千余级。公元六五九年,薛仁贵率军在横山与高句丽大将温沙高作战,又大获全胜,唐军遂占领横山。随后,薛仁贵与辛文陵在黑山战役中,大破契丹军,生擒契丹王阿卜固及诸首领,押赴东都洛阳,薛仁贵因功升任左武卫将军。

自东/突厥灭亡以后,回纥逐步强盛起来。公元六六一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转而与唐为敌,十月,连兵进犯唐境。为安定北边,唐高宗诏令郑仁泰与薛仁贵领兵击回纥。大军西行出征之前,唐高宗拿出一副甲胄给薛仁贵,令他试射。唐高宗说:“自古以来,听说善射者有能穿透七札者,你给我射透五重盔甲就可以了。”薛仁贵弯弓射去,果然把五重甲胄射穿了。唐高宗十分惊喜,又赐给他一套坚甲。

公元六六二年二月,回纥得知唐军将至,便聚兵十余万,凭借天山(今蒙古杭爱山)有利地形阻击唐军。三月,唐军与回纥交战于天山。回纥选骑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回纥大败。此战,由于俘敌很多,薛仁贵为防后患,将降兵全部坑杀。接着,薛仁贵挥军追击至漠北,擒其首领兄弟三人而还。天山战役中,做为主将的郑仁泰,由于轻信了“虏辎重畜牧被野,可往取”之言,不加仔细分析,遂率骑兵一万四千人昼夜北进,越过大沙漠,至仙萼河(今蒙古色楞格河),不见回纥兵,结果粮尽而还,时遇大雪,士卒饥寒交迫,只得丢弃铠甲兵器,杀马充饥,甚至人自相食,等到回来时,只剩下八百人。薛仁贵虽为副将,却为唐军取得此战大捷立下显赫战功,威名远震,军中很快传出了颂扬薛仁贵的歌谣:“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回纥由盛转衰,不再为边患。

公元六六六年,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死,长子泉男生继位莫离支,但与其弟泉男健、泉男产不和,泉男健自称莫离支,发兵讨伐泉男生,泉男生特遣其子泉献诚向唐求救。唐高宗任命契必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庞同善和高侃为行军总管,领兵救援泉男生。随后,又诏令薛仁贵统兵出征。十二月,唐高宗又任命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

公元六六七年九月十四日,李勣兵取高句丽军事重镇新城,留契必何力镇守,并趁势将附近的十六座城池攻下。时庞同善和高侃尚在新城,泉南建派兵夜袭二人的军营,新城告急。薛仁贵当即率军援救,纵兵大击,将敌击溃,解新城之围。庞同善和高侃带兵追击,行至金山与高句丽军激战,战不利,向后撤退,高句丽军乘胜发起追击。危难之时,薛仁贵果断挥军从侧面对高句丽军展开攻击,将其拦腰斩断,大败高句丽军,斩首五千余级。唐军乘胜连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南生会合,赢得了金山之战的胜利。战后,唐高宗特颁诏嘉奖了薛仁贵。

金山之战后,薛仁贵根据当时战争的实际情况,决定率少量精兵乘胜进攻扶余城,但诸将多有异议,认为兵力太少,薛仁贵说:“在主将善用耳,不在多也。”于是,他率领两千精锐前进,路上大败前来阻击的高句丽军,斩俘敌万余人,于公元六六八年二月二十八日一举攻克扶余城,声威大振,这个胜利使扶余川四十余城的守敌闻风丧胆,都赶紧表示归附唐朝。薛仁贵随即沿海略地,一时威震辽海。随后,与李勣军分道合击,最后会师于平壤。九月十二日,唐军攻克平壤城,泉男建自杀未遂,被唐军俘获,高句丽至此全部平定。战后,唐设安东督护府,薛仁贵因功授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安东都护,领兵两万镇守安东。薛仁贵受命后,移治平壤新城。他任安东都护期间,抚爱孤幼,存养老人,惩治盗贼,擢拔贤良,褒扬节义之士,高句丽士民安居乐业。

薛仁贵任安东都护时,吐蕃渐趋强盛,击败了羌族建立的吐谷浑,又侵略唐西域地区。为此,唐高宗调任薛仁贵为逻婆道行军大总官,并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将,率军五万(一说十余万)人,反击吐蕃军,以夺回安西四镇。

郭待封原为安西都护郭孝恪之子,之前官职与薛仁贵相同,此次出征耻于在薛仁贵之下,对此耿耿于怀。薛仁贵率军经鄯州(今青海乐都)至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旷原),将趋乌海。薛仁贵深知吐蕃军兵多将广,且以逸待劳,唐军须速战速决,方能取胜。于是嘱咐郭待封:“乌海险远,车行艰涩,若引辎重,将失事机,破贼即回,又烦转运,彼多瘴气,无宜久留。大非岭上足堪置栅,可留两万人作两栅,辎重等并留栅内,吾等轻锐倍道,掩其未整,即扑灭之矣。”这样,大非岭便成为唐军进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阵地,薛仁贵又嘱咐他千万不可轻举妄动。随后,即率主力轻装奔袭,两军于河口(今青海玛多)遭遇。由于薛仁贵行动迅速,使吐蕃军猝不及防,薛仁贵指挥唐军大败吐蕃军,使其伤亡甚众,乘胜进占乌海(今青海喀拉湖)城,然后回兵接应郭待封。

郭待封因不服薛仁贵管制,没有按薛仁贵的布署据守大非岭要地,而是擅自率后队辎重缓慢前进,吐蕃抓住战机,攻打郭待封,郭待封不能抵敌,弃军而逃,唐军辎重、粮草尽失,薛仁贵见势不妙,被迫退守大北川。八月,吐蕃四十余万大军逼唐军决战。薛仁贵无险可据,更无粮草供应军需,结果大败。但吐蕃并不穷逼,以唐军不深入为条件与唐议和,薛仁贵不得已应允,然后率败军东归。战后,他因败绩被贬为庶人,他的儿子薛讷在以后的唐蕃武街之战中,聚歼吐蕃十万大军,算是为父报了一箭之仇。

大非川之战,在作战指挥上,因唐军远道出征,且兵力不支,供给不畅,所以薛仁贵制定的作战方案是切实可行的,但由于军中将领不和,郭待封檀违军令,一意孤行,吐蕃及时抓住唐军的破绽,终使唐军陷入败局。

不久,高句丽余众叛唐。唐高宗起用薛仁贵为鸡林道总管,以经略辽东。任内,薛仁贵因事违法,贬象州,后遇赦免而还。

公元六八二年,突厥阿史德元珍统率兵马进犯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不断侵扰唐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这时,唐高宗念及薛仁贵功劳而召见他,任用他为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兼代州都督,领军进击突厥。薛仁贵率军至云州(今山西大同市)与阿史德元珍统率的兵马相遇,突厥闻薛仁贵复起为将,都非常害怕,不敢当其锋,一时奔散。薛仁贵乘势进击,大破突厥,斩首万余级,俘敌两万余人,安定北边。

公元六八三年,薛仁贵病卒,终年七十岁。死后,朝廷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官府还特造灵舆,护丧还归故里。

综观薛仁贵的军事生涯,不仅勇于力战,而且长于用兵,深于谋略,建立了赫赫战功,为唐朝前期的强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到底是大唐盛世,名将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