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浮图民族英魂录之睿智儒将——裴行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4:19:00
裴行俭(公元六一九年--六八二年),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唐朝著名军事将领。

裴行俭出身名门望族,贞观中期,通过明经考试步入仕途,继而调入大将军苏定方麾下任左屯卫仓曹参军。苏定方无意中发现裴行俭具有很高的军事造诣,感到非常惊奇。苏定方爱材心切,便对裴行俭说:“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此后,裴行俭便随苏定方学习军事。由于苏定方对裴行俭非常器重,将自已多年用兵的经验倾囊相受,这使裴行俭受益非浅。

公元六七九年,吐蕃赞普去世,他年仅八岁的儿子在宰相论钦陵(禄东赞之子)等拥立下继位。唐高宗得知赞普去世,命令裴行俭乘机进攻吐蕃。裴行俭说:“钦陵为政,大臣辑睦,不未可图也。”唐高宗觉得言之有理,于是没有行动。土蕃赞普虽故,表面上看此时的确应该是进击的最佳时机,而事实上在此之前一年,裴行俭吏部的同事李敬玄在青海战役中被吐蕃大败,工部尚书刘审礼被俘(后病役于吐蕃),十八万军队几乎尽没!况且东边高丽战事未息,西北又有西突厥阿史那都支与他的别帅李庶匐侵逼安西。这一连串的边疆告急使得唐政府焦头烂额,首尾难顾,而之前唐军就曾多次被吐蕃击败,经此青海战役后更是已经交出了战略主动权,被迫转入防御。事实上此时在河西、陇右诸州兵力与吐蕃相比已明显处于劣势。裴行俭对全局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从而避免了唐攻土蕃的严重后果。

此时,西突厥阿史那都支与他的别帅李庶匐进兵安西(督护府治所碎叶镇,今俄罗斯托克马克),威胁唐在西域的统治。同年六月,朝廷商议发兵讨伐西突厥。裴行俭奏曰:“目前吐蕃气焰嚣张,又值李敬玄战败、刘审礼阵亡,怎么能够再出兵西方?另外现今波斯王已经去世,他儿子泥洹师作为人质还留在京师长安,不如派遣使者送他回国,在途经阿史那都支和李庶匐统治区时,见机行事,应该可以不经激战就将他们擒获。”唐高宗采纳裴行俭的意见,任命他为安抚大食国使者,并护送泥洹师回国,册立为波斯王。裴行俭上奏要求任命肃州剌史王方翼为自己的副职,并任检校安西都护。
  
裴行俭一行西进,路过西州时,因为裴行俭曾任西州长史,又是奉诏出使,所以当地官吏和百姓都到郊外迎接。裴行俭将当地豪杰子弟千余人招来充当自己的随从,而且四处扬言“天气太热,不适合远行,等待天气凉爽后再西进。”

阿史那都支听到这个消息后更不加防备。于是裴行俭便从容不迫地召集龟兹、毗沙、焉耆、疏勒等地胡人酋长,对他们说:“从前我在西州时,打猎很愉快;进京后公务繁忙,难得如此闲暇。现在想重温旧日情趣,谁愿意同我一起打猎去?”众人争相要求随行,又召到将近万人。裴行俭佯装打猎,巡游旷野,加紧练兵,整编队伍,数日后便迅速西进到距离阿使那都支部落十多里处,先前早已派遣与他亲近的人去向他问候,以表此行纯属路过,造成并非要讨伐袭击他的假象,接着又派使者通知他要马上召见他。阿使那都支原先与李庶匐约好,到秋天时一起正式抗拒唐朝使者,突然听说唐军到达,一时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率领五百多人出来迎接,当即被被裴行俭果断擒获。接着,裴行俭又用他的令箭召集他的属下,把他们一起押送到安西碎叶城。然后挑选精锐骑兵,轻装前进,日夜兼程突袭西突厥别帅李庶匐。进军途中,俘获阿使那都支从李庶匐处返回的使者和与他同行的李庶匐的使者。裴行俭释放李庶匐的使者,让他先去通知李庶匐,说阿使那都支已经就擒,大军正在进发。李庶匐见阴谋败露,无奈之下也投降了。于是,裴行俭抵押阿史那都支和李庶匐回长安,打发波斯王自己返回他的国家,留王方翼于安西,让他修筑碎叶城,并刻石碑以纪功。

裴行俭智取西突厥阿史那都支之战,用兵堪比李靖袭灭东/突厥的阴山之战,十分精彩的展示了“兵者诡道”的内涵,是以智取胜的经典。作战之初采取以护送波斯王隐避进军企图,制造缓期西进、游猎等假象,迷惑、麻痹对方,瞒天过海,暗中招集部伍,快速进兵,然后出奇攻其不备,致使阿史那都支和李庶匐猝不及防,终于兵不血刃将其俘获,达到作战目的,令人拍案叫绝。唐高宗闻讯后大喜,亲自宴请裴行俭,对他说:“卿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擒敌首,可谓文武兼备矣!今特授卿二职。”即拜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同年十月,单于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阿史那奉职率部反唐,拥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管内二十四州皆响应,拥兵数十万,严重威胁了唐朝北疆的安全。唐廷以都护府长史萧嗣业率军进击,结果大败而归。于是朝庭立刻诏命刚就任二十一天的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领兵十八万,会同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合兵三十万,旗帜绵延千里,皆归裴行俭节制以讨伐突厥。

战前,裴行俭对部下说:“用兵之道,安抚士卒要出于诚心诚意,对付敌人就不惜虚伪欺诈。上次萧嗣业运送的军粮屡被突厥人掠夺,士兵受冻挨饿,所以失败。现在突厥人必然故计重施,我们可将计就计。”于是行军至朔州时,伪装运粮车数百辆,每辆车中潜伏壮士五人,各持大刀、强弩,派老弱残兵数百人跟车,又埋伏精兵跟随其后。结果敌人真的来抢粮车,跟车的士兵故意弃车逃散。敌人以为轻松得手,归途中押着车路过有水草之地,便解鞍牧马。正要取车上的粮食,壮士们突然从车上一跃而出,尾随的精兵也及时赶到,敌军几乎无一逃脱。从此,突厥人再也不敢轻易接近唐军的运粮车队。

大军进至单于府以北,接近傍晚,安营扎寨,周围的壕沟也已经挖好。裴行俭突然命令全军往高岗上转移,部下皆言士卒们都已经安顿好,不方便再移动,但裴行俭并不理睬,还催促赶快行动。将士困顿,对搬迁都有怨气,但又都不敢违抗军令。到了半夜,暴风雨骤至,原来的营地水深达一丈。众人既惊异又佩服,问他如何能预先知道这情况,裴行俭笑着说:“今后只管服从我的命令,不必问我怎么知道的。”

公元六八零年三月,唐军与突厥军在黑山(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大青山)一带展开决战。裴行俭指挥若定,数战皆胜,大破突厥,前后斩获不可胜数,俘阿史那奉职,突厥可汗阿史那泥熟匐则被僚属杀死,其部下拎着他的脑袋前来投降。突厥余部西退至狼山(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境),唐军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此战,裴行俭妙用“木马计”,以伪装粮车诱敌就范,然后以突袭、伏击和快速进攻,击败突厥,终获大胜。

公元六八一年,突厥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汉,与阿史那温傅联兵反唐,进犯唐地。唐高宗再度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曹怀舜、幽州都督李文晾为副,率军进击。

三月,曹怀舜领前军北进。因轻信阿史那伏念与阿史那温傅均在黑沙(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以北,左右只有二十余名骑兵的情报,不辩真假,率轻锐倍道兼行。但至黑沙,一无所见,人马疲顿,只得应兵徐还。及至长城北,方遇阿史那温傅部,交战后曹怀舜撤至横水,又遇阿史那伏念军,且战且退,阿史那伏念乘风进击,唐军大败。

七月,裴行俭军于代州,荐于唐军初战失利,突厥军尚强这一点,裴行俭没有采取强攻,而是经过仔细分析以后多次用间,使用反间计,使阿史那伏念与阿史那温傅互相猜忌。阿史那伏念恐惧,于是留下妻子、辎重于金牙山,亲率轻骑南下欲袭曹怀舜部,裴行俭乘其后方空虚,即令副将何迦密自通漠道,程务挺自石地道,率军突袭突厥牙帐金牙山得手。阿史那伏念发现丢失了家小和辎重,大惊,又逢军中流行疾病,只得北走细沙。裴行俭急令刘敬同、程务挺追击。困境中阿史那伏念秘奏请求捉拿阿史德温傅赎罪,裴行俭表示对此保密,并答应降后不杀。但阿史那伏念又犹豫不决,结果唐军追至,阿史那伏念走投无路,只好抓着阿史德温傅从小路前去裴行俭处投降。几天后,唐军忽见烟尘冲天,以为又是突厥来犯,裴行俭说:“这并非进攻,正是阿史那伏念来投降。”众人稍安,又说:“不过受降如受敌,不可不防!”严加戒备,只派遣一名使者前去安抚。阿史那伏念果然绑着阿史德温傅到军营前请罪,突厥悉数平定。

此战,裴行俭于进攻中用间,适时捕捉战机,乘虚奔袭突厥牙帐,继而快速追击,迫使阿史那伏念猝不及防,完全被动,不得不执阿史德温傅而降。

唐高宗闻讯甚是高兴,令户部尚书崔知悌乘驿站马车,奔赴定襄,传达皇帝慰问将士的旨意。十月,裴行俭等进献俘虏于长安。唐朝改元“开耀”,大赦天下。侍中裴炎妒忌裴行俭的功劳,便奏称:“阿史那伏念是被程务挺、张虔勖所追击 ,又受到漠北回纥逼迫,所以才投降的。”做了许多不切实际分析,竭力贬低这次胜利的意义。最后裴行俭非但有功不录,只是“加闻喜县公”,不但如此,唐高宗还将已许诺不杀的阿史那伏念、阿史那温傅斩首于市,从而开了唐朝杀降将的序幕,为将来突厥上层人物的再次叛唐,埋下了祸根。裴行俭哀叹道:“当年王浑、王浚争功,古今皆以为耻,想不到我大唐也会出此等污晦之事。只恐怕杀了归降的人,今后再不会有人投靠朝庭了。”从此称病不出。

公元六八二年,西突厥阿史那车薄率部再度反叛,威胁唐西北边疆。唐高宗只好起用熟悉西域风土人情的裴行俭为帅,任命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率三总管兵分道进攻西突厥。裴行俭以国家利益为重,准备再次出征。但是军队尚未出发,裴行俭便于四月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裴行俭的军事生涯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很值得后世兵家学习和借签。他在军事领域上的成就主要体现是:1、先谋后战以智取胜的军事思想。2、主张“慎战”,不打无把握之战的战略思想。3、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大将风范。4、采取先缓后急,麻痹对方,然后攻其不备实施连续作战,速战速决的作战指导。5、待人宽厚,善于服众。6、发现和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材,如程务挺、王方翼和黑齿常之等人。7、长于理论,善于总结经验。裴行俭早年随苏定方学习兵法,在军事理论上造诣颇深,加上文官出身,所以善于总结经验。裴行俭著有兵书《选谱》十卷,书中记载了安置军营、行阵部统、克料胜负、甄别器能等四十六诀。后来,被武则天全部取走,藏于宫中,未能流传下来,甚为可惜。

纵观其一生,大器晚成,厚积薄发。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屡胜突厥,可谓“十年不鸣,一鸣惊人”。私论国事,力推新制,可见其正直无私;料敌先机,决胜千里之外,可见其胆大心细。裴行俭文武兼备,实可谓有唐一代将相全才之翘楚也!裴行俭(公元六一九年--六八二年),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唐朝著名军事将领。

裴行俭出身名门望族,贞观中期,通过明经考试步入仕途,继而调入大将军苏定方麾下任左屯卫仓曹参军。苏定方无意中发现裴行俭具有很高的军事造诣,感到非常惊奇。苏定方爱材心切,便对裴行俭说:“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此后,裴行俭便随苏定方学习军事。由于苏定方对裴行俭非常器重,将自已多年用兵的经验倾囊相受,这使裴行俭受益非浅。

公元六七九年,吐蕃赞普去世,他年仅八岁的儿子在宰相论钦陵(禄东赞之子)等拥立下继位。唐高宗得知赞普去世,命令裴行俭乘机进攻吐蕃。裴行俭说:“钦陵为政,大臣辑睦,不未可图也。”唐高宗觉得言之有理,于是没有行动。土蕃赞普虽故,表面上看此时的确应该是进击的最佳时机,而事实上在此之前一年,裴行俭吏部的同事李敬玄在青海战役中被吐蕃大败,工部尚书刘审礼被俘(后病役于吐蕃),十八万军队几乎尽没!况且东边高丽战事未息,西北又有西突厥阿史那都支与他的别帅李庶匐侵逼安西。这一连串的边疆告急使得唐政府焦头烂额,首尾难顾,而之前唐军就曾多次被吐蕃击败,经此青海战役后更是已经交出了战略主动权,被迫转入防御。事实上此时在河西、陇右诸州兵力与吐蕃相比已明显处于劣势。裴行俭对全局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从而避免了唐攻土蕃的严重后果。

此时,西突厥阿史那都支与他的别帅李庶匐进兵安西(督护府治所碎叶镇,今俄罗斯托克马克),威胁唐在西域的统治。同年六月,朝廷商议发兵讨伐西突厥。裴行俭奏曰:“目前吐蕃气焰嚣张,又值李敬玄战败、刘审礼阵亡,怎么能够再出兵西方?另外现今波斯王已经去世,他儿子泥洹师作为人质还留在京师长安,不如派遣使者送他回国,在途经阿史那都支和李庶匐统治区时,见机行事,应该可以不经激战就将他们擒获。”唐高宗采纳裴行俭的意见,任命他为安抚大食国使者,并护送泥洹师回国,册立为波斯王。裴行俭上奏要求任命肃州剌史王方翼为自己的副职,并任检校安西都护。
  
裴行俭一行西进,路过西州时,因为裴行俭曾任西州长史,又是奉诏出使,所以当地官吏和百姓都到郊外迎接。裴行俭将当地豪杰子弟千余人招来充当自己的随从,而且四处扬言“天气太热,不适合远行,等待天气凉爽后再西进。”

阿史那都支听到这个消息后更不加防备。于是裴行俭便从容不迫地召集龟兹、毗沙、焉耆、疏勒等地胡人酋长,对他们说:“从前我在西州时,打猎很愉快;进京后公务繁忙,难得如此闲暇。现在想重温旧日情趣,谁愿意同我一起打猎去?”众人争相要求随行,又召到将近万人。裴行俭佯装打猎,巡游旷野,加紧练兵,整编队伍,数日后便迅速西进到距离阿使那都支部落十多里处,先前早已派遣与他亲近的人去向他问候,以表此行纯属路过,造成并非要讨伐袭击他的假象,接着又派使者通知他要马上召见他。阿使那都支原先与李庶匐约好,到秋天时一起正式抗拒唐朝使者,突然听说唐军到达,一时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率领五百多人出来迎接,当即被被裴行俭果断擒获。接着,裴行俭又用他的令箭召集他的属下,把他们一起押送到安西碎叶城。然后挑选精锐骑兵,轻装前进,日夜兼程突袭西突厥别帅李庶匐。进军途中,俘获阿使那都支从李庶匐处返回的使者和与他同行的李庶匐的使者。裴行俭释放李庶匐的使者,让他先去通知李庶匐,说阿使那都支已经就擒,大军正在进发。李庶匐见阴谋败露,无奈之下也投降了。于是,裴行俭抵押阿史那都支和李庶匐回长安,打发波斯王自己返回他的国家,留王方翼于安西,让他修筑碎叶城,并刻石碑以纪功。

裴行俭智取西突厥阿史那都支之战,用兵堪比李靖袭灭东/突厥的阴山之战,十分精彩的展示了“兵者诡道”的内涵,是以智取胜的经典。作战之初采取以护送波斯王隐避进军企图,制造缓期西进、游猎等假象,迷惑、麻痹对方,瞒天过海,暗中招集部伍,快速进兵,然后出奇攻其不备,致使阿史那都支和李庶匐猝不及防,终于兵不血刃将其俘获,达到作战目的,令人拍案叫绝。唐高宗闻讯后大喜,亲自宴请裴行俭,对他说:“卿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擒敌首,可谓文武兼备矣!今特授卿二职。”即拜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同年十月,单于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阿史那奉职率部反唐,拥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管内二十四州皆响应,拥兵数十万,严重威胁了唐朝北疆的安全。唐廷以都护府长史萧嗣业率军进击,结果大败而归。于是朝庭立刻诏命刚就任二十一天的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领兵十八万,会同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合兵三十万,旗帜绵延千里,皆归裴行俭节制以讨伐突厥。

战前,裴行俭对部下说:“用兵之道,安抚士卒要出于诚心诚意,对付敌人就不惜虚伪欺诈。上次萧嗣业运送的军粮屡被突厥人掠夺,士兵受冻挨饿,所以失败。现在突厥人必然故计重施,我们可将计就计。”于是行军至朔州时,伪装运粮车数百辆,每辆车中潜伏壮士五人,各持大刀、强弩,派老弱残兵数百人跟车,又埋伏精兵跟随其后。结果敌人真的来抢粮车,跟车的士兵故意弃车逃散。敌人以为轻松得手,归途中押着车路过有水草之地,便解鞍牧马。正要取车上的粮食,壮士们突然从车上一跃而出,尾随的精兵也及时赶到,敌军几乎无一逃脱。从此,突厥人再也不敢轻易接近唐军的运粮车队。

大军进至单于府以北,接近傍晚,安营扎寨,周围的壕沟也已经挖好。裴行俭突然命令全军往高岗上转移,部下皆言士卒们都已经安顿好,不方便再移动,但裴行俭并不理睬,还催促赶快行动。将士困顿,对搬迁都有怨气,但又都不敢违抗军令。到了半夜,暴风雨骤至,原来的营地水深达一丈。众人既惊异又佩服,问他如何能预先知道这情况,裴行俭笑着说:“今后只管服从我的命令,不必问我怎么知道的。”

公元六八零年三月,唐军与突厥军在黑山(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大青山)一带展开决战。裴行俭指挥若定,数战皆胜,大破突厥,前后斩获不可胜数,俘阿史那奉职,突厥可汗阿史那泥熟匐则被僚属杀死,其部下拎着他的脑袋前来投降。突厥余部西退至狼山(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境),唐军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此战,裴行俭妙用“木马计”,以伪装粮车诱敌就范,然后以突袭、伏击和快速进攻,击败突厥,终获大胜。

公元六八一年,突厥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汉,与阿史那温傅联兵反唐,进犯唐地。唐高宗再度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曹怀舜、幽州都督李文晾为副,率军进击。

三月,曹怀舜领前军北进。因轻信阿史那伏念与阿史那温傅均在黑沙(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以北,左右只有二十余名骑兵的情报,不辩真假,率轻锐倍道兼行。但至黑沙,一无所见,人马疲顿,只得应兵徐还。及至长城北,方遇阿史那温傅部,交战后曹怀舜撤至横水,又遇阿史那伏念军,且战且退,阿史那伏念乘风进击,唐军大败。

七月,裴行俭军于代州,荐于唐军初战失利,突厥军尚强这一点,裴行俭没有采取强攻,而是经过仔细分析以后多次用间,使用反间计,使阿史那伏念与阿史那温傅互相猜忌。阿史那伏念恐惧,于是留下妻子、辎重于金牙山,亲率轻骑南下欲袭曹怀舜部,裴行俭乘其后方空虚,即令副将何迦密自通漠道,程务挺自石地道,率军突袭突厥牙帐金牙山得手。阿史那伏念发现丢失了家小和辎重,大惊,又逢军中流行疾病,只得北走细沙。裴行俭急令刘敬同、程务挺追击。困境中阿史那伏念秘奏请求捉拿阿史德温傅赎罪,裴行俭表示对此保密,并答应降后不杀。但阿史那伏念又犹豫不决,结果唐军追至,阿史那伏念走投无路,只好抓着阿史德温傅从小路前去裴行俭处投降。几天后,唐军忽见烟尘冲天,以为又是突厥来犯,裴行俭说:“这并非进攻,正是阿史那伏念来投降。”众人稍安,又说:“不过受降如受敌,不可不防!”严加戒备,只派遣一名使者前去安抚。阿史那伏念果然绑着阿史德温傅到军营前请罪,突厥悉数平定。

此战,裴行俭于进攻中用间,适时捕捉战机,乘虚奔袭突厥牙帐,继而快速追击,迫使阿史那伏念猝不及防,完全被动,不得不执阿史德温傅而降。

唐高宗闻讯甚是高兴,令户部尚书崔知悌乘驿站马车,奔赴定襄,传达皇帝慰问将士的旨意。十月,裴行俭等进献俘虏于长安。唐朝改元“开耀”,大赦天下。侍中裴炎妒忌裴行俭的功劳,便奏称:“阿史那伏念是被程务挺、张虔勖所追击 ,又受到漠北回纥逼迫,所以才投降的。”做了许多不切实际分析,竭力贬低这次胜利的意义。最后裴行俭非但有功不录,只是“加闻喜县公”,不但如此,唐高宗还将已许诺不杀的阿史那伏念、阿史那温傅斩首于市,从而开了唐朝杀降将的序幕,为将来突厥上层人物的再次叛唐,埋下了祸根。裴行俭哀叹道:“当年王浑、王浚争功,古今皆以为耻,想不到我大唐也会出此等污晦之事。只恐怕杀了归降的人,今后再不会有人投靠朝庭了。”从此称病不出。

公元六八二年,西突厥阿史那车薄率部再度反叛,威胁唐西北边疆。唐高宗只好起用熟悉西域风土人情的裴行俭为帅,任命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率三总管兵分道进攻西突厥。裴行俭以国家利益为重,准备再次出征。但是军队尚未出发,裴行俭便于四月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裴行俭的军事生涯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很值得后世兵家学习和借签。他在军事领域上的成就主要体现是:1、先谋后战以智取胜的军事思想。2、主张“慎战”,不打无把握之战的战略思想。3、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大将风范。4、采取先缓后急,麻痹对方,然后攻其不备实施连续作战,速战速决的作战指导。5、待人宽厚,善于服众。6、发现和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材,如程务挺、王方翼和黑齿常之等人。7、长于理论,善于总结经验。裴行俭早年随苏定方学习兵法,在军事理论上造诣颇深,加上文官出身,所以善于总结经验。裴行俭著有兵书《选谱》十卷,书中记载了安置军营、行阵部统、克料胜负、甄别器能等四十六诀。后来,被武则天全部取走,藏于宫中,未能流传下来,甚为可惜。

纵观其一生,大器晚成,厚积薄发。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屡胜突厥,可谓“十年不鸣,一鸣惊人”。私论国事,力推新制,可见其正直无私;料敌先机,决胜千里之外,可见其胆大心细。裴行俭文武兼备,实可谓有唐一代将相全才之翘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