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八线》说到志愿军的武器、服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50:27
      电视剧《三八线》中的道具、服装比以往国内战争题材电视剧有一定的进步,最少没出现顺溜式狙击步枪。当然错漏之处仍然存在,去和《太平洋战争》比还是差一点。这里无意去谈这个电视剧只是就此谈一下志愿军的武器(轻武器)、服装。
      志愿军的轻武器种类繁多,口径众多,先从步枪谈起。志愿军入朝时手中的步枪是最基本的武器,数量较多的有三八式、九九式 改79(国军用九九式改膛而来)、 M1903春田式(花旗中正)、M1917,当然少不了汉阳造。数量较少的还有韩麟春步枪(辽十三)、马四环、浙江造(应该是铁工厂制造的98 K),俄式水连珠(这些事国内战争缴获的,有趣的是同一种步枪后期老毛子供应的就改称苏式水连珠了)。这些枪从口径上来说分为6.5、7.9、俄762、美303等,最要命的是汉阳造还分不同时期制造使用不同的子弹,大多数汉阳造使用的是79圆头弹,但是部分汉阳造竟然使用的是79尖头弹!同一名称的枪,竟然使用两种完全不通用的弹药,可想而知这给后勤带来了多大麻烦!以至于初入朝的时期竟然发生了给两个师发错子弹的怪事。为了便于后勤中期开始调配枪支尽量做到同一部队使用同一子弹(实际并未做到,金城反击战中韩军发现同一阵地缴获我军的步枪依然有三种口径)。不单是口技复杂,就是称呼都不一致。同样是改79(国军用九九式改膛而来),有的部队称呼其为大眼九九,汉阳造、中正式、韩麟春这三种步枪有的部队都叫79步枪,而有的部队则转称中正式为79步枪。泼泼沙冲锋枪则有三种比较正式的称呼:巴巴傻冲锋枪、苏式转盘枪、苏式自动枪,最乱的当属M1加兰德步枪,根据部队不同称呼有八粒快、八响快、八个子、美式自动步枪、美制自动枪(那会的TG有多喜欢自动这个词啊),叫什么的都有,就是很少叫M1加兰德步枪。换谁都得蒙,发错弹药也就自所难免了 。
士兵评价:
      对武器的评价有时是一个相当主观的问题,尤其是轻武器,根据使用者的习惯、战术要求等差异使得同一种武器对不同的使用者可能有差异相当大、甚至是相反的评价,这里也只能泛泛而谈了 。
     评价最好的步枪(包括缴获米国的武器)中依然是三八式,大多数士兵都给与好评,主要是评价是重量轻、精度好,后坐力柔和,握持顺手(这一点相当重要,后文会说),尤其是带着棉手套也可以操作这一点对朝鲜那样的寒冷地区非常适合(打枪的时候还是要摘手套,手感更准确)。同时65弹的弹药充足,一直 未发生过像初期79弹(尖头还是圆头?)那样在入朝初期有一段时间供应困难的情况。
     可能有人会问,那么缴获的M1加兰德步枪不是被称为“二战最好的步枪”吗?为何总体评价没有三八好呢,这个很有说头,M1加兰德步枪无疑是比三八枪性能强出很多,但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评价差异相当大,精度高、火力猛是 M1的优点,但是很多志愿军战士却反应M1步枪重量大且重心靠后,加大了行军背负的负担,枪托握把粗大,体型小一点的战士握持困难以至于白刃战时抓不紧(握持困难这一点韩军一直反馈了20年),八发弹夹供弹故障多,沾点雪、泥就打成了单打步枪,显然志愿军到最后也没有学会美军那手装弹之前在头盔上磕一下的绝活。握持困难这一点不仅仅是 M1 独有的,M1903 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抗战后期甘丽初将军的第九十三军换装 春田式步枪,以两广人四川人居多的士兵都反应春田步枪不如中正步枪,主要原因就是握持困难。  相对来说M1917就没有这个毛病,总体评价还不错,认为该枪精度高、重心适中,就是故障多于春田式。      电视剧《三八线》中的道具、服装比以往国内战争题材电视剧有一定的进步,最少没出现顺溜式狙击步枪。当然错漏之处仍然存在,去和《太平洋战争》比还是差一点。这里无意去谈这个电视剧只是就此谈一下志愿军的武器(轻武器)、服装。
      志愿军的轻武器种类繁多,口径众多,先从步枪谈起。志愿军入朝时手中的步枪是最基本的武器,数量较多的有三八式、九九式 改79(国军用九九式改膛而来)、 M1903春田式(花旗中正)、M1917,当然少不了汉阳造。数量较少的还有韩麟春步枪(辽十三)、马四环、浙江造(应该是铁工厂制造的98 K),俄式水连珠(这些事国内战争缴获的,有趣的是同一种步枪后期老毛子供应的就改称苏式水连珠了)。这些枪从口径上来说分为6.5、7.9、俄762、美303等,最要命的是汉阳造还分不同时期制造使用不同的子弹,大多数汉阳造使用的是79圆头弹,但是部分汉阳造竟然使用的是79尖头弹!同一名称的枪,竟然使用两种完全不通用的弹药,可想而知这给后勤带来了多大麻烦!以至于初入朝的时期竟然发生了给两个师发错子弹的怪事。为了便于后勤中期开始调配枪支尽量做到同一部队使用同一子弹(实际并未做到,金城反击战中韩军发现同一阵地缴获我军的步枪依然有三种口径)。不单是口技复杂,就是称呼都不一致。同样是改79(国军用九九式改膛而来),有的部队称呼其为大眼九九,汉阳造、中正式、韩麟春这三种步枪有的部队都叫79步枪,而有的部队则转称中正式为79步枪。泼泼沙冲锋枪则有三种比较正式的称呼:巴巴傻冲锋枪、苏式转盘枪、苏式自动枪,最乱的当属M1加兰德步枪,根据部队不同称呼有八粒快、八响快、八个子、美式自动步枪、美制自动枪(那会的TG有多喜欢自动这个词啊),叫什么的都有,就是很少叫M1加兰德步枪。换谁都得蒙,发错弹药也就自所难免了 。
士兵评价:
      对武器的评价有时是一个相当主观的问题,尤其是轻武器,根据使用者的习惯、战术要求等差异使得同一种武器对不同的使用者可能有差异相当大、甚至是相反的评价,这里也只能泛泛而谈了 。
     评价最好的步枪(包括缴获米国的武器)中依然是三八式,大多数士兵都给与好评,主要是评价是重量轻、精度好,后坐力柔和,握持顺手(这一点相当重要,后文会说),尤其是带着棉手套也可以操作这一点对朝鲜那样的寒冷地区非常适合(打枪的时候还是要摘手套,手感更准确)。同时65弹的弹药充足,一直 未发生过像初期79弹(尖头还是圆头?)那样在入朝初期有一段时间供应困难的情况。
     可能有人会问,那么缴获的M1加兰德步枪不是被称为“二战最好的步枪”吗?为何总体评价没有三八好呢,这个很有说头,M1加兰德步枪无疑是比三八枪性能强出很多,但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评价差异相当大,精度高、火力猛是 M1的优点,但是很多志愿军战士却反应M1步枪重量大且重心靠后,加大了行军背负的负担,枪托握把粗大,体型小一点的战士握持困难以至于白刃战时抓不紧(握持困难这一点韩军一直反馈了20年),八发弹夹供弹故障多,沾点雪、泥就打成了单打步枪,显然志愿军到最后也没有学会美军那手装弹之前在头盔上磕一下的绝活。握持困难这一点不仅仅是 M1 独有的,M1903 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抗战后期甘丽初将军的第九十三军换装 春田式步枪,以两广人四川人居多的士兵都反应春田步枪不如中正步枪,主要原因就是握持困难。  相对来说M1917就没有这个毛病,总体评价还不错,认为该枪精度高、重心适中,就是故障多于春田式。
      苏式水连珠步枪(主要是44式)是后期志愿军最多的步枪,总体评价还是很不错的,坚固耐用,老战士称其管正(精度好)、一枪撂倒(威力大),至于前期出现的“脚蹬枪”现象其实还是个别情况。顺便说一句莫幸纳甘步枪新枪的操控就不轻松,有志愿军战士称其为三大:威力大、后坐力大、拉枪栓用力大。
      中正式评价一般,枪身短、后座力大,精度一般。让人意外的是少量被缴获的恩菲尔德短步枪志愿军评价非常好,认为该枪制造精良、外形漂亮、握持非常舒服,弹匣大,操作省力,就是弹不好找。
志愿军又没有标配头盔,哪来的往头盔磕。
冲锋枪的评价则是一边倒,泼泼沙(包括仿造的50式)毫无疑问的是志愿军的首选,火力猛、故障少、不怕摔打(仅限于弹匣)是主要原因,缺点也不少,弹鼓伺候麻烦,夜间开火自己先瞎眼、重量重(尤其是后期阵地战时期要求每个自动枪手带600发)。相对弹鼓而言,志愿军更喜欢弹夹,认为弹鼓故障多,难伺候,使用时瞄准都困难,这一点和人民军相反,人民军喜欢使用弹鼓,自己仿造的48式就没弹匣。美式冲锋枪主要是汤普生、M3黄油枪,评价都不算好,尤其是汤普生,重量大,射程近(被称为口水枪,意思是射程和吐口水差不多远)。奇怪的是在国内战争大量使用的斯登枪,却很少在朝鲜出现。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这么看只有三八大盖能用了,枪多的是,子弹东北可以造。美式步枪虽好,但国内不能生产,完全依赖缴获。
轻机枪中最受欢迎的是加拿大,精度好,故障低,有握把方便行军,单发精度比步枪还好,志愿军往往使用先单发诱敌,距离近了在连发的战术。其次是苏式转盘机枪,具有枪身坚固耐用,火力猛装弹多,枪管不易过热等优点,缺点依然是那个需要像祖宗一样伺候的47发大盘子,有人说这个家伙行军时最麻烦,拿着也不行,背着也不行(志愿军似乎没有装备苏军的弹盘挎包),装弹慢一打起来要至少两个人给单盘上弹。美式勃朗宁轻机枪评价不高,射击时枪口跳动大,两脚架总要向一边歪难以控制。上弹匣的动作没有加拿大和捷克式顺手,必须要抬起后枪身或者放倒才能上弹匣,在紧急时刻很容易误事。抗日战争中大显神威的捷克式则因为制造年代久远磨损严重,精度普遍下降。
       ,
       重机枪的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让人意外的是48年金陵工厂制造的气冷马克沁重机枪,又叫民造花管重机枪,射击稳定,火力持续性好,不需要水冷却,重量比民二十四式轻的多且分解容易便于行军。缺点是制造不够精良,零件都不能通用互换。数量少(似乎组织生产了8000挺,但是有相当数量拨给南方缴匪部队和入藏部队 )。民二十四式评价分歧大,好的认为它射击最准,故障率极低,射击持续时间最长,适合在预设阵地的守备战斗;不好的认为它要靠水冷,在朝鲜山地水源稀少不易使用,山地行军困难。苏式43式机枪的优点是故障低、射击准确度高,弹药有保障,缺点是轮式枪架不适合朝鲜山地,有时为了找个架枪的地方忙乎半天,机枪防弹挡板是多此一举,加重重量不说射击时遮挡视线严重。美式勃朗宁重机枪(美式花管机枪)大家最别扭的还是那个小的不像话的手枪把,大概TG都认为只有那种D型握把才叫重机枪吧。
      至于手枪,没啥说的,不管是加重型勃朗宁,还是航空曲尺,还是英式方管左轮,在大肚匣子跟前,统统玩蛋去,就是领导不解人意,非要用苏式TT手枪和五一式手枪替代,以至于这些老家伙在几十年后又憋出了一个毛瑟712的简化版。
轻武器就说到这,下次我们谈谈志愿军的棉衣样式
刀锋1937 发表于 2016-7-9 20:26
轻机枪中最受欢迎的是加拿大,精度好,故障低,有握把方便行军,单发精度比步枪还好,志愿军往往使用先单发 ...
好科普!
期待楼主的新作!
子弹的供应也是很关键的一点
      志愿军的棉衣大致上就如《三八线》上的两种棉衣,即一种苏式紧身立领、小口袋、束袖口带衍棉线的,还有一中就是 传统中山装式样、大口袋宽松式样的,只是穿戴的时间和电视中相反,初期都是中山装式样棉袄,后来改穿苏式紧身立领棉衣,因为东北制作不及,又从华东、华北调集了大批棉衣支援志愿军,造成志愿军棉衣样式也非常乱,朝鲜人民军乃至志愿军自己有时都分不清。直到53年初,志愿军的棉衣样式都不统一。
      苏式紧身棉衣是志愿军的标识之一,同时代国内军队没有穿这种棉衣的,受苏联军用棉袄和人民军棉衣影响很深,这种样式包括后来改进的(由立领改为翻领,翻领上还有人造毛)在东北流行一时,还有个外号 叫“坦克棉袄”。优点 是便于行动  ,有平行或者菱形的衍棉线的使得棉花不容易掉下去在衣服底部沉积,掩怀式前襟防风保暖性更好,缺点是没口袋或者有口袋,但是小,且没有口袋盖布,装东西容易调出来,但是士兵最不喜欢的就是束袖口,因为志愿军士兵有个习惯,没事的时候喜欢把手抄到袖子里。。传统中山装式样的棉衣是很多部队进入朝鲜时穿的,后期又补充了一些,宽大,有大口袋,袖口可以抄,但是看着臃肿,保暖性也不如“坦克棉袄”。尤其是华东支援的棉袄,“也就比衬衣厚点”。
《三八线》中有一个镜头非常真实,那就是志愿军很喜欢把白毛巾当围巾围在脖子里,这一点是和朝鲜老百姓学的,好处非常多,首先白毛巾可以在受伤的时候当纱布用,平时擦汗。冬天解开两个扣子用毛巾当围巾,即保暖又透气,还可以阻止大运动量后汗水流到后背。奇怪的是人民军到很少这样(人民军对军风纪要求和日军差不多,严格到变态),而韩军到有不少人这样做。内蒙曾经支援了一大批羊皮大衣,战士反应太重,穿上根本没法打仗,大多数都下发到运输部队了。志愿军前三次战役中曾经缴获大批美国物资储备,包括各类御寒衣服,但是自己穿的很少,毕竟不是抗日战争时代了,一方面自己的棉衣有供应,不至于穿美国人衣服找着误伤,另一方面 美国人的御寒衣服不适合志愿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美国的防寒服装防磨损、防风、防水性都远好于志愿军的棉袄,但是防寒性却未必。志愿军后方单位有穿过美式派克短大衣的(志愿军管美式M41\麦基诺大衣都叫派克大衣),表示穿这种内里有绒毛(俗称苇子毛)的衣服保暖性不如棉袄,透气性也差非常捂。
志愿军士兵有个习惯,没事的时候喜欢把手抄到袖子里——

这个实际是缺乏保暖防寒手套的必然选择
刀锋1937 发表于 2016-7-9 19:31
苏式水连珠步枪(主要是44式)是后期志愿军最多的步枪,总体评价还是很不错的,坚固耐用,老战士称其管 ...
英77短步枪的十发大弹匣。
咱们现在大个自不少。180以上的多的是。现在不能说体型小。应该不会太存在以前说的东西设计的不适合小体型人种使用。当然体质差异还是有的。
这个实际是缺乏保暖防寒手套的必然选择

未必,中后期手套并不缺乏,但是士兵们还有一有空就把手抄起来
伽兰德那八发漏夹需要往头盔上磕吗?还以为只有汤普森和BAR的弹匣为了供弹顺畅才会往头上磕。看历史图片,美军一般在托枪的那只手上还会拿个八发的漏夹。
伽兰德那八发漏夹一定要往头盔上磕。按照韩国人的说法,在冬天不磕的话,打三枪就要卡壳。磕了则万事大吉
和国内战争不同的是,朝鲜战争中物资缺乏是相对的,即使算上因空中封锁造成的运输困难,相比抗战和国内战争来说,物资还是要丰富的多,这使得前线的士兵们打起仗来更有底气。也没有抗战、国内战争时为了节省物资而规定的那些严苛条款,在朝鲜战争中的对手美国人又是以物资丰富著称的,每次都有大量缴获。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队对缴获物资的清点、集中使用等国内惯常做法并不严格,上面也是假装没看见。很多团级部队就敢打埋伏、大量截留缴获物资,自由使用。同时也造成了以往所没有的物资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很多武器缴获之后,不着急上缴,自己先分配使用,尤其是各类轻重武器,用几次就没弹药了,直接扔掉造成浪费。54年某军回国时,军长惊异的发现,自己下属某师的使用的电话总机是缴获美军的,比军机关的还好,马上不客气的“要”了过来。就是自己的武器、各类装备也有浪费的现象。残次武器不是统一上缴,大多数都扔了。志愿军多次下文要求做好废旧武器的收集,但是收效不大。
很多感受都是从习惯上来的


写的太随意了。例如围白毛巾是美国人的习惯。

写的太随意了。例如围白毛巾是美国人的习惯。
刀锋1937 发表于 2016-7-9 23:06
和国内战争不同的是,朝鲜战争中物资缺乏是相对的,即使算上因空中封锁造成的运输困难,相比抗战和国内战争 ...
我团的美制电话总机用到1985年撤编,卫生队手术室所有器材设施,哪件不是美国货,得好好挑挑。
《三八线》中有一个镜头非常真实,那就是志愿军很喜欢把白毛巾当围巾围在脖子里,这一点是和朝鲜老百姓学的 ...
所以美军搞出了用羊毛的M51冬装。美军就没怎么用过天然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