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国初期解放军武器流派的问题,兼评《三八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22:40

最近正在看电视剧《三八线》,最近这部戏影评不少了,不再过多啰嗦,仅仅就剧中步兵武器的一些问题和大家探讨一下。

解放初期,我军轻武器应该分为四大流派。
其一应该是日系,即38枪+歪把子+92鸡脖子。这个应该是数量最多,据记载当时放下武器的侵华日军有百万之众,国民党军方面也有近一半的日械部队。辽沈战役前后,我军接收了大量日军武器,并控制了东北,东北的兵工厂使日系武器有了较为可靠的弹药供应来源。后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头戴日式钢盔、手持38式成为解放军的经典形象。特别是淮海战役中,支前民工的小推车和担上,运的就是东北兵工厂生产出的日式弹药。创作于1946年的《战斗进行曲》,第一句就是“我擦好了三八枪”,可见那时日械在军中的普及程度,抗美援朝期间那张著名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解放军边防战士手中,拿的就是歪把子。由于日械弹药保障比较充足,在志愿军中一直用到了苏械替换。
其二应该为美系,即M1903/17+汤姆逊/STEN+M1卡宾+BAR+M1917三十节。主要来自常大队长的赠送。特别是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主力全部覆灭,美式装备和中正头盔开始普及。还是战斗进行曲,最后一句就是“缴获他几支美国枪”。但美械的子弹,特别是步枪弹似乎当时国内不能生产,常大队长赠送的储备用完后便不再装备。据考证,当年9兵团20军在长津湖战役中用的是M1917步枪,据说当时美械部队原想像打老蒋一样边打边补充,谁知美军不比刮军,就算吃了败仗撤退也是井然有序,物资往往就地销毁或者由空军炸毁,使得战场补充异常困难。因此志愿军中,美械部队应该不是主流、
其三应为德系或者说国系,即以79口径为主的中正+民26/勃然+民24。这一系列在中国历史悠久,产量众多,弹药也能自产。德械在抗战胜利后在刮军中由一线部队转入了二线部队,大量装备也应该是三大战役之后的事了。《三八线》中李常顺所在的连队就是典型的德械部队,战士手中是中正式,机枪班是民26和民24,但可惜的是仍然经常看到水连珠乱入,民24仍然没有冷凝管,中正式仍然没有通条,民26仍然没有伴随步兵冲击。而且该连队竟然没有一支冲锋枪,也不太说得过去,如果连长指导员排长班长副班长用STEN,应该就会合理的得多了,而不是像剧中那样,连长带头拿着驳壳枪冲锋。
其四应为杂系,即以汉阳造为主外加其他军阀的乱七八糟的枪械。解放战争中后期,汉阳造大多从主力部队交给了非主力部队和游击队,抗美援朝中由于简化供应的需求,这些杂式武器出场较少。

所以,抗美援朝中,志愿军部队应以日械为主,德械次之,少量的美械外加数量不明的杂式武器。

《三八线》整体来说应该肯定,毕竟有了进步,但说实话意义实在是有限。好比《突出重围》之后依然有《DA师》、《沙场点兵》及后来一大波的续貂之作,《我团》之后依然出现了大量的抗日神剧,《三八线》之后,荧屏上还是免不了会出现无脑神剧。《三八线》是一群脑子正常的人拍出的正常的军事剧,仅此而已,不说和《拯救大兵》、《兄弟连》比 ,就算是和棒国的《太极旗》比,就能看出其整个剧的表现手法仍是十分老套的。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同是洗脑神曲,《江南style》运用了多种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而《小苹果》还在折腾上个世纪的迪斯科,我想,比起道具和特效来说,这才是国产军事剧和世界先进水平的最大差距,这也是为啥肉粽刘的我特系列虽然猪脚穿上了全地形迷彩,戴上了FAST头盔,却依然被吐槽的原因。

最近正在看电视剧《三八线》,最近这部戏影评不少了,不再过多啰嗦,仅仅就剧中步兵武器的一些问题和大家探讨一下。

解放初期,我军轻武器应该分为四大流派。
其一应该是日系,即38枪+歪把子+92鸡脖子。这个应该是数量最多,据记载当时放下武器的侵华日军有百万之众,国民党军方面也有近一半的日械部队。辽沈战役前后,我军接收了大量日军武器,并控制了东北,东北的兵工厂使日系武器有了较为可靠的弹药供应来源。后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头戴日式钢盔、手持38式成为解放军的经典形象。特别是淮海战役中,支前民工的小推车和担上,运的就是东北兵工厂生产出的日式弹药。创作于1946年的《战斗进行曲》,第一句就是“我擦好了三八枪”,可见那时日械在军中的普及程度,抗美援朝期间那张著名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解放军边防战士手中,拿的就是歪把子。由于日械弹药保障比较充足,在志愿军中一直用到了苏械替换。
其二应该为美系,即M1903/17+汤姆逊/STEN+M1卡宾+BAR+M1917三十节。主要来自常大队长的赠送。特别是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主力全部覆灭,美式装备和中正头盔开始普及。还是战斗进行曲,最后一句就是“缴获他几支美国枪”。但美械的子弹,特别是步枪弹似乎当时国内不能生产,常大队长赠送的储备用完后便不再装备。据考证,当年9兵团20军在长津湖战役中用的是M1917步枪,据说当时美械部队原想像打老蒋一样边打边补充,谁知美军不比刮军,就算吃了败仗撤退也是井然有序,物资往往就地销毁或者由空军炸毁,使得战场补充异常困难。因此志愿军中,美械部队应该不是主流、
其三应为德系或者说国系,即以79口径为主的中正+民26/勃然+民24。这一系列在中国历史悠久,产量众多,弹药也能自产。德械在抗战胜利后在刮军中由一线部队转入了二线部队,大量装备也应该是三大战役之后的事了。《三八线》中李常顺所在的连队就是典型的德械部队,战士手中是中正式,机枪班是民26和民24,但可惜的是仍然经常看到水连珠乱入,民24仍然没有冷凝管,中正式仍然没有通条,民26仍然没有伴随步兵冲击。而且该连队竟然没有一支冲锋枪,也不太说得过去,如果连长指导员排长班长副班长用STEN,应该就会合理的得多了,而不是像剧中那样,连长带头拿着驳壳枪冲锋。
其四应为杂系,即以汉阳造为主外加其他军阀的乱七八糟的枪械。解放战争中后期,汉阳造大多从主力部队交给了非主力部队和游击队,抗美援朝中由于简化供应的需求,这些杂式武器出场较少。

所以,抗美援朝中,志愿军部队应以日械为主,德械次之,少量的美械外加数量不明的杂式武器。

《三八线》整体来说应该肯定,毕竟有了进步,但说实话意义实在是有限。好比《突出重围》之后依然有《DA师》、《沙场点兵》及后来一大波的续貂之作,《我团》之后依然出现了大量的抗日神剧,《三八线》之后,荧屏上还是免不了会出现无脑神剧。《三八线》是一群脑子正常的人拍出的正常的军事剧,仅此而已,不说和《拯救大兵》、《兄弟连》比 ,就算是和棒国的《太极旗》比,就能看出其整个剧的表现手法仍是十分老套的。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同是洗脑神曲,《江南style》运用了多种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而《小苹果》还在折腾上个世纪的迪斯科,我想,比起道具和特效来说,这才是国产军事剧和世界先进水平的最大差距,这也是为啥肉粽刘的我特系列虽然猪脚穿上了全地形迷彩,戴上了FAST头盔,却依然被吐槽的原因。
一二次战役最上不了桌面的事,就是给好几个部队发错了弹药。

我们的田野 发表于 2016-6-25 22:24
一二次战役最上不了桌面的事,就是给好几个部队发错了弹药。


剧中李长顺拿着中正式,但从子弹袋里摸出的分明是53弹
我们的田野 发表于 2016-6-25 22:24
一二次战役最上不了桌面的事,就是给好几个部队发错了弹药。


剧中李长顺拿着中正式,但从子弹袋里摸出的分明是53弹
剧中李长顺拿着中正式,但从子弹袋里摸出的分明是53弹
电视剧里顶多是个穿帮,战争期间要人命。刚入朝时候,除了38军39军没发错,其他几个军都有79枪发65弹,65枪发79弹的情况。穿插到位的部队也不只是松骨峰、三所里那两支,有的师或团位置更好,可惜拿到的弹药跟枪不配套,只能瞪眼看着鬼子跑。
我们的田野 发表于 2016-6-25 22:50
电视剧里顶多是个穿帮,战争期间要人命。刚入朝时候,除了38军39军没发错,其他几个军都有79枪发65弹,65 ...
后勤的该杀。不过毛子也太不够意思,飞机大炮给不了,初期给几个军的轻武器总成吧,要是初期基本苏械,就不会这种错误了。
严格来说,多是混合械,不能用国军的情况来硬套我军的情况

之后再慢慢调配以简化后勤,再之后苏械到了
什么阶段后主力就是类似53系列枪族的天下了?
1233rd 发表于 2016-6-25 23:37
什么阶段后主力就是类似53系列枪族的天下了?
5次战役后  阵地战期间全部开始苏械
我们的田野 发表于 2016-6-25 22:24
一二次战役最上不了桌面的事,就是给好几个部队发错了弹药。
二次战役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及时给9兵团补充棉衣。其次是让不靠谱的42军去穿插。
日械和国械为主,美协确实存在补给问题。
唐鸢 发表于 2016-6-25 23:01
后勤的该杀。不过毛子也太不够意思,飞机大炮给不了,初期给几个军的轻武器总成吧,要是初期基本苏械,就 ...
他是在撤蛋,志愿军装备杂是不错,但是装备都不是混装,想大规模发错弹药是不可能的
天佑中华1949 发表于 2016-6-26 00:04
二次战役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及时给9兵团补充棉衣。其次是让不靠谱的42军去穿插。
你这是事后诸葛亮, 以当时情况换谁去都不会比42军好多少
唐鸢 发表于 2016-6-25 23:01
后勤的该杀。不过毛子也太不够意思,飞机大炮给不了,初期给几个军的轻武器总成吧,要是初期基本苏械,就 ...
毛子缴获那么多德械,为什么不支援点小兄弟,反正毛子自己不会用的。
唐鸢 发表于 2016-6-25 23:01
后勤的该杀。不过毛子也太不够意思,飞机大炮给不了,初期给几个军的轻武器总成吧,要是初期基本苏械,就 ...
金胖子过三八线跟土共高层打过招呼吗?斯大林支持金胖子过三八线跟土共高层打过招呼吗?要知道当时土共屯兵福建前线正准备解放台湾呢。
撸主啊,斯登冲锋枪不是美系的啊。就9mm口径来说,放入德系也行啊。
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一)



一、志愿军武器的供应



1. 第一批入朝志愿军部队的装备水平



众所周知,旧中国没有自己完整的军工体系,我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基本上靠战场缴获为主。就火炮和枪械而言,就产自世界上24个国家98家兵工厂,其品种和型号多达110种。仅步枪口径从6.5mm到11.43mm多达13种,各种枪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这给部队后勤保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朝鲜战争爆发后,驻扎在中原地区作为军委战略预备队的13兵团3个军被迅速调往东北,编入东北边防军,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糟糕局面。原拟集体转业的42军也被迅速调到中朝边境,编入东北边防军序列。



东北全力以赴保障边防军的需要。为边防军部队补充了步枪2000枝,轻机枪540挺,重机枪76挺,60毫米炮179门,81毫米迫击炮45门,92步兵炮55门;总后勤部为边防军调拨补充重机枪28挺,82毫米迫击炮71门、山炮17门。为增强边防军的反坦克力量,总后勤部给边防军拔发了2000枚反坦克地雷,东北为部队订制了2000个燃烧瓶。



在中央军委的统一组织下,总后勤部、东北、中南和边防军为加强部队的装备,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想尽了一切办法,尽了最大的努力,使部队的装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一步。即便如此,东北边防军仍然无法统一武器制式,只能在现有条件下以连、营为单位将同型号武器装备调剂,尽量集中使用。



据第13兵团估计,边防军与美军相比,就火力而言,团以下部队除了没有坦克之外,其他火力与同建制美军部队差距不是太大。但师以上部队的火力则有悬殊差距。最大的缺陷是缺乏有效的反坦克和防空兵器,已经确定列编的师属战防炮营和军属高炮营,均因缺乏武器而没有正式组建,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的工业落后、经济困难,无法满足部队对装备的要求。



从当时人民解放军各部队的编制装备来看,38军、39军、40军的武器配备远远超出了国内其他部队。其中又以39军为最强,号称美械装备。



根据1950年9月的部队战斗实力统计,39军共装备38式步枪7320支,79步枪1512支,美制春田式步枪2408支,美制冲锋枪3058支,捷克式轻机枪790挺,美制M1918式轻机枪168挺,英制布伦式轻机枪117挺,美制M1917式重机枪155挺,日制92式重机枪7挺,60毫米迫击炮260门,81毫米迫击炮82门,82毫米迫击炮15门,120毫米迫击炮12门,美制107毫米化学迫击炮12门,国产6管102毫米火箭炮9门,92式步兵炮36门,41式山炮12门,94式山炮12门,美制75山炮12门。



由此可见,39军虽然被称为美械装备,但实际上仍然大量装备了各种杂械,尤其是步枪仍以日械为主。所谓美械,只不过是较多地装备了一些美式冲锋枪、轻重机枪和60毫米迫击炮而已。39军的装备水平是平均每连步枪120支,冲锋枪36支,轻机枪9挺,60毫米迫击炮3门;每营重机枪6挺,81、82毫米迫击炮3门;每团92式步兵炮4门,重迫击炮3门;军属炮兵营辖3个山炮营(每营12门),1个火箭炮连。



作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之一,50军由于准备时间仓促,来不及补充调整,部队的装备水平很差。据战前统计,50军共装备38式步枪1565支,79步枪6111支,英制恩菲尔德步枪458支,美式卡宾枪716支,美式冲锋枪1575支,捷克式轻机枪821挺,英制布伦式轻机枪120挺,马克沁重机枪125挺,92式重机枪3挺,60毫米迫击炮230门,81毫米迫击炮4门,82毫米迫击炮52门,美制60毫米火箭筒4具,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4门,92式步兵炮14门,美制75山炮16门,日式37毫米战防炮7门,美制37毫米战防炮36门。



和39军相比,50军装备的步枪以国械为主,冲锋枪数量明显减少,近战火力不足。营以下火力与39军相差不大,但炮兵的数量、质量差距明显。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仅仅是部队实力统计。而这些装备经过长期战争的洗礼,许多急需修理。许多枪炮使用过度,口径“过老”,实际性能较理论值有所下降。



为保证边防军的武器装备维修工作顺利进行,东北人民政府决定部分工厂停止正常生产任务,全力抢修边防军送厂维修的武器。据统计,仅东北所属第51、第54兵工厂,即抢修步枪358支,轻重机枪71挺,各种火炮494门。此外,边防军各部队所属的军械修理所也昼夜加班维修武器。到1950年9月底.边防军的武器装备维修工作基本结束。



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二)



2.抗美援朝运动战期间志愿军武器的损耗



志愿军部队入朝参战后,经过五次战役的浴血苦战,终于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畔赶回到三八线附近。但此时志愿军各部队经过八个月的连续作战,部队减员严重,装备损耗极大,实力遭到严重削弱。



据统计,在前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平均每月武器损耗率如下:步枪12%,冲锋枪21%,轻机枪24.3%,重机枪17.1%,60毫米迫击炮19.2%,火箭筒15.3%,轻迫击炮15%,山炮30%,高射机枪30%。例如:



第一次战役:39军步枪原有7701支,损失570支;冲锋枪原有2935支,损失334支;轻机枪原有1001挺,损失65挺,重机枪原有163挺,损失8挺;火箭筒原有60具,损失4具;60毫米迫击炮原有278门,损失21门;81毫米、82毫米迫击炮原有108门,损失2门。



第二次战役:20军步枪原有13285支,损耗1822支;冲锋枪原有3227支,损耗474支;轻机枪原有1021挺,损耗150挺;重机枪原有152挺,损耗22挺;火箭筒原有47具,损耗4具;60毫米迫击炮原有229门,损耗36门;82毫米迫击炮原有82门,损耗12门。



第三次战役:39军步枪原有6915支,损耗179支;冲锋枪原有2315支,损耗95支;轻机枪原有798挺,损耗36挺;重机枪原有151挺,损耗3挺;火箭筒原有52具,损耗1具;60毫米迫击炮原有203门,损耗2门。



第四次战役:38军原有步枪4376支,损耗316支;冲锋枪原有1333支,损耗312支;轻机枪原有600挺,损耗250挺;重机枪原有135挺,损耗35挺;火箭筒原有41具,损耗12具;60毫米迫击炮125门,损耗47门;81毫米、82毫米迫击炮原有69门,损耗12门;山炮原有30门,损耗5门。



第五次战役:63军步枪原有7643支,损耗645支;冲锋枪原有2716支,损耗308支;轻机枪原有605挺,损耗59挺;重机枪原有160挺,损耗12挺; 60毫米迫击炮257门,损耗11门;82毫米迫击炮原有81门,损耗3门;山炮原有36门,损耗8门。



第五次战役:65军步枪原有7484支,损耗481支;冲锋枪原有2701支,损耗316支;轻机枪原有610挺,损耗96挺;重机枪原有155挺,损耗18挺; 60毫米迫击炮原有248门,损耗36门;高射机枪原有91挺,损耗14挺;山炮原有27门,损耗3门。



15军在第五次战役中损失步枪、轻机枪各22%,重机枪56%,60毫米迫击炮24%,82毫米迫击炮21%,野炮41%,榴弹炮50%,高射炮75%。



64军在第五次战役中损失步枪24%,冲锋枪36%,轻重机枪各44%,60毫米迫击炮62%,82毫米迫击炮32%。



在第四次战役开始前,39军统计全军实力,仅装备38式步枪2460支,79步枪10支,美制春田式步枪1063支,美制冲锋枪1843支,美制卡宾枪1658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2挺,捷克式轻机枪599挺,美制M1918式轻机枪70挺,英制布伦式轻机枪42挺,美制M1917式重机枪145挺, 60毫米迫击炮183门,81毫米迫击炮40门,82毫米迫击炮3门,120毫米迫击炮3门,美制107毫米化学迫击炮16门,美制60毫米火箭筒50具,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12门,51式90毫米火箭筒51具,日制92式步兵炮27门,日制41式山炮8门,日制94式山炮10门,美制75毫米山炮10门。



需要指出的是,前三次战役期间,39军不仅得到了来自国内的武器补充(如国产51式90毫米火箭筒),而且还大量利用了战场缴获来弥补自己的损耗(例如部队缴获了大批美式卡宾枪、60毫米火箭筒、57毫米无后座力炮),但与出国前相比,武器装备损耗明显,尤其是步枪净损失6千余支,装备实力大减。



50军由于前三次战役的恶仗、硬仗并不多,所以部队装备损耗程度比39军低。四次战役前50军共装备38式步枪1424支,79式步枪4652支,美制春田式步枪296支,英制恩菲尔德步枪261支,美式卡宾枪891支,美式冲锋枪1388支,捷克式轻机枪640挺,美制M1918式轻机枪18挺,英制布伦式轻机枪33挺,马克沁重机枪104挺, 60毫米迫击炮168门, 82毫米迫击炮40门,100毫米迫击炮6门,美制107毫米化学迫击炮7门,美制60毫米火箭筒6具,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4门,92式步兵炮19门,美制75山炮14门。



虽然50军的装备损耗程度较39军为低,但因为该军在运动战前三次战役中战果小,缴获少,尤其没有像39军那样得到大批美式反坦克火箭筒的补充,这使得50军在第四次战役的汉江阻击战中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第四次战役期间,志愿军第一批入朝部队节节阻击联合国军反扑,为后续部队的入朝参战争取时间。我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用简陋的武器阻击敌人陆空联合进攻,涌现出无数英雄群体,使敌人付出惨重代价,但每天进展平均不足一千米。



阻击战的特点是武器弹药消耗多,缴获少,我志愿军部队克服天寒地冻,后勤供应不足,身心疲惫等困难,在朝鲜的冻天雪地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顽强地阻击联合国军的反扑,逐渐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为此,我志愿军也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截止到1951年5月25日,按国防师编制计算,仅第50军就缺短枪58.6%,冲锋枪48.9%,轻机枪33.3%,重机枪39.5%,60毫米迫击炮44.4%,82毫米迫击炮45.7%,重迫击炮33.3%,山炮100%。第42军除补充了一个师的苏式轻武器外,按国防军编制仍缺轻机枪33.3%,重机枪33.3%,60毫米迫击炮61.5%,82毫米迫击炮81.48%。第38军缺82毫米迫击炮81.48%,山炮38.9%。



武器损失如此之大,除了战争激烈残酷以外,前线部队在管理和观念上的存在的问题也导致了一些武器装备的无谓损失。运动战期间,我军缴获的主要是轻武器,重武器经常被敌机炸毁。由于后勤前送弹药困难,前方部队对后勤是否能及时足量供应弹药普遍信心不足,本单位缴获的弹药往往则截留自用,不往上报。缴获了敌人轻武器则在战场上随时换装,随时使用,因携行能力有限,换装后自己原有的枪往往就扔掉了,造成了一些无谓的浪费。归根到底,这是由于我军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高造成的。



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三)



3.对后续入朝志愿军部队改装苏式武器



由于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子工业基础薄弱,虽能自制部分武器弹药,但无力全部承担志愿军的武器弹药供应。为了保证作战需要,同时也为了统一口径,简化后勤,中央军委决定从苏联进口45个师的步兵轻武器装备志愿军部队。鉴于朝鲜战况激烈,志愿军入朝参战仅半年就由后方补充了47000余支步枪;37毫米高炮部队入朝仅三个月即损失了近10%的装备。为了保证后续供给,中央军委决定在进口的45个师的步兵轻武器中,拿出36个师的装备成建制地改装部队,其余9个师的步兵轻武器用以补充各部队在1951年第2、3、4季度的作战损失。



1951年3月, 志愿军19兵团在华北地区完成换装苏式轻武器,到达东北后,又补充了苏式高射机枪270挺。志愿军20兵团由东北负责换装8个师的苏式轻武器,共计步枪31944支,冲锋枪5856支,轻机枪1608挺,重机枪432挺,12.7毫米高射机枪441挺。



在成建制换装的同时,给朝鲜境内的第9兵团补充步枪11979支,冲锋枪2196支(不含26军);补充13兵团苏式步枪15972支,冲锋枪2928支。改装的苏式轻武器都配有2个基数的弹药。



除了苏式轻武器,还给志愿军一线部队补充了各种型号枪械7576支,炮142门,给二线部队补充了各种枪6701支,炮23门。



由于改装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千头万绪,后勤部门在下发武器时发生了一些错漏。如4月份发给50军的82毫米迫击炮因无法使用而被退回;发给38军的60毫米迫击炮发现有沙眼;发给42军的60毫米迫击炮炮足坏了,炮身与炮盘不相匹配,无法使用。发给19兵团的92步兵炮缺少桡棍,冲锋枪、步骑枪普遍缺少通条。



为保证已经改装苏式装备的志愿军第二批、第三批入朝参战部队的武器弹药供应,总后勤部专门致电前方,要求各部队入朝后尽可能不要用缴获的武器装备随便调换苏式装备,而应将缴获的武器交后方修理备用。若万不得已而使用缴获武器时,也必须在部队整训时重新调整。



通过紧急进口一批苏式武器装备志愿军。至第五次战役前夕,志愿军的装备水平,尤其是炮兵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截止到五次战役前,志愿军机动炮兵部队共装备美制155毫米榴弹炮24门,日制4式150毫米榴弹炮15门,苏制122毫米榴弹炮36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72门,日制91式105毫米榴弹炮21门,日制90式野炮9门,日制38式野炮24门,苏制76.2毫米野炮36门,苏制57毫米战防炮36门,喀秋莎火箭炮72门。志愿军入朝参战的高炮部队共装备苏制85毫米高射炮32门,苏制37毫米高射炮165门,98式高射机关炮7门,苏罗通高射机关炮6门,美制40毫米高射炮6门,7.92毫米高射机枪310挺,89式高射机枪240挺,苏制德什卡高射机枪1560挺。



志愿军各步兵部队(包括20、26、27、39、40、63、64、65军,不包括12、15、60、38、42军)共装备有60毫米迫击炮1895门,81毫米迫击炮165门,82毫米迫击炮48门,100毫米迫击炮10门,105毫米迫击炮23门,美制107毫米化学迫击炮80门,120毫米迫击炮25门,125毫米迫击炮12门,化学迫击炮2门,美制60毫米火箭筒265具,国产51式90毫米火箭筒128具。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10门,75毫米无后座力炮19门,苏制37毫米战防炮3门,美制37毫米战防炮5门,日制37毫米战防炮18门,苏制45毫米战防炮4门,98式高射机关炮2门,日式75毫米高射炮12门,苏制37毫米高射炮71门,苏制20毫米机关炮4门,92式步兵炮155门,美制75毫米山炮71门,13式山炮15门,晋造36式山炮63门,日制41式山炮83门,日制94式山炮50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45门,日制105毫米榴弹炮19门,日制38式野炮113门。



平均计算,第五次战役前夕,志愿军参战步兵部队的轻武器装备水平恢复到了出国参战前的最高水平。各部队的炮兵火力,尤其是反坦克和防空火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后勤的该杀。不过毛子也太不够意思,飞机大炮给不了,初期给几个军的轻武器总成吧,要是初期基本苏械,就 ...
也不能全怪后勤,当时部队的装备状况就是太杂。13兵团的三个军备战较早,进行了调整,仓促入朝的几个军就来不及做得更细,自己底数就不清。再加上运输过程损失率太高。
二次战役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及时给9兵团补充棉衣。其次是让不靠谱的42军去穿插。
42军、50军、66军入朝前不是生产就是施工,武器都上缴了,上火车时才领的枪,完全没有作战准备,能打成那样,已经相当不易了。九兵团虽然一直备战,但战略方向颠覆性的改变,也大大超出了部队自己的掌控,准备不足的责任更多在决策层。以前在干休所工作时跟老头们唠过,他们朝鲜战争期间多数是团营级或更基层的指挥员,对刚入朝时期,13兵团部改编的志司,从老头们说的事情看,大问题还好,具体环节上多少还是有些欺生。
后勤的该杀。不过毛子也太不够意思,飞机大炮给不了,初期给几个军的轻武器总成吧,要是初期基本苏械,就 ...
来不及,md反推得太快,中苏都措手不及,换装又不是游戏里面,生产线一开,补给线一通部队就开始升级了。
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一)



现在看,在战前如果能对各部队武器进行调配,能做到师一级哪怕是团一级步枪口径的统一,后勤供应也不会出那么多的麻烦和洋相
慢慢的消耗再跟换。国内也是都在翻找弹药保证基本供应
ss_lee 发表于 2016-6-26 00:43
尊严的基石---志愿军武器弹药的供应与消耗(一)
楼主真细心!
二次战役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及时给9兵团补充棉衣。其次是让不靠谱的42军去穿插。
原本想让40军也抽两个师参加,因为缺粮取消了,不然肯定比42表现好
gxnnjy 发表于 2016-6-26 00:12
你这是事后诸葛亮, 以当时情况换谁去都不会比42军好多少
你才是事后诸葛亮,能不能穿插到位是一回事,畏敌避战是另一回事。
channing0727 发表于 2016-6-26 11:22
原本想让40军也抽两个师参加,因为缺粮取消了,不然肯定比42表现好
当时就改让39军穿插,40和42正面平推。
天佑中华1949 发表于 2016-6-26 00:04
二次战役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及时给9兵团补充棉衣。其次是让不靠谱的42军去穿插。
9兵团的损失确实是一个重大教训,让一个精锐兵团去极寒地带,又不带足棉衣。
另外,口径规格太杂也是问题,直到现在,TG的火炮口径实在太多了。
当时就改让39军穿插,40和42正面平推。
估计是因为时间和后勤的关系,调整部署来不及了
littlekitty 发表于 2016-6-26 11:40
9兵团的损失确实是一个重大教训,让一个精锐兵团去极寒地带,又不带足棉衣。
另外,口径规格太杂也是问 ...

志司在细节上一向粗枝大叶,与彭的风格有关,与用兵团部来指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大军作战也有关系,从指挥员到参谋都有点力不从心。不光二次战役,最能体现的其实还是五次战役。
channing0727 发表于 2016-6-26 11:41
估计是因为时间和后勤的关系,调整部署来不及了
个人理解,38军是为了翻身。42军一次战役在东线打了个阻击战,给彭一种错觉,以为没高岗说的那么怂。大穿插的部队一般两级风化,要么王牌主力,要么正好相反。39和40要保证正面突击力量足够强大,那么只好用42去穿插了。
9兵团的损失确实是一个重大教训,让一个精锐兵团去极寒地带,又不带足棉衣。
另外,口径规格太杂也是问 ...
时间太仓促,从志司到东北军区到九兵团都措手不及,当时的国力太弱,炒面都得全民动员,棉衣更是难以筹措,东北军区倾尽库存也满足不了,九兵团自身也没有寒区作战经验,对困难可能也是估计不足
个人理解,38军是为了翻身。42军一次战役在东线打了个阻击战,给彭一种错觉,以为没高岗说的那么怂。大穿 ...
要说彭德怀不了解42,13兵团司令部的人都是咋想的,他们不可能不了解
channing0727 发表于 2016-6-26 11:49
要说彭德怀不了解42,13兵团司令部的人都是咋想的,他们不可能不了解
前后方都说了,鼓吹42的书上都提过,奈何彭不信啊。

42也搞笑,拿最烂的125冲在前面。要是124可能结果都不一样。
sks. 发表于 2016-6-26 10:00
慢慢的消耗再跟换。国内也是都在翻找弹药保证基本供应
记得总后是全国范围内拼命找,各大军区都参与供应,调集必要的装备支援抗美援朝。
估计全国的反坦克火箭筒,除了东南沿海地区没法调动外,其余都上了。
高炮部队、航空兵部队也到朝鲜轮战。
我们的田野 发表于 2016-6-26 05:15
42军、50军、66军入朝前不是生产就是施工,武器都上缴了,上火车时才领的枪,完全没有作战准备,能打成那 ...
四野的山头问题一向最严重,自己内部比亲疏,对外比实力。都是毛给惯出来的,谁让林得宠呢?
天佑中华1949 发表于 2016-6-26 11:31
你才是事后诸葛亮,能不能穿插到位是一回事,畏敌避战是另一回事。
畏敌避战
你在现场?你了解情况?你知道42军穿插跑多久?你了解敌情?彭德怀都没制42军罪,你倒能制起42军罪.你不是事后诸葛亮是什么?
gxnnjy 发表于 2016-6-26 13:23
你在现场?你了解情况?你知道42军穿插跑多久?你了解敌情?彭德怀都没制42军罪,你倒能制起42军罪.你不是事后 ...
事实就是事实,不治罪能代表什么,你能否定42军畏敌避战吗?
天佑中华1949 发表于 2016-6-26 13:41
事实就是事实,不治罪能代表什么,你能否定42军畏敌避战吗?
      我能否定你事后诸葛.战场上情况复杂,打还是不打都有道理,所以彭总尽管大发脾气,但没有制罪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制罪,就没有畏敌避战这事实.难道你能证明42军没有作战?没有及时拦截住美军和畏敌避战这是两回事.
gxnnjy 发表于 2016-6-26 13:47
我能否定你事后诸葛.战场上情况复杂,打还是不打都有道理,所以彭总尽管大发脾气,但没有制罪就是这个 ...
是否畏敌避战以事后是否治罪为标准本身就是错误的。治罪不治罪有很多考虑因素。
你可以说当时如果打了也未必能穿插成功,这没问题。但你不能否定其畏敌避战。不要偷欢概念,畏敌避战和没有作战是两回事情。
天佑中华1949 发表于 2016-6-26 14:05
是否畏敌避战以事后是否治罪为标准本身就是错误的。治罪不治罪有很多考虑因素。
你可以说当时如果打了也 ...
畏敌避战,在军队是要上军事法庭的,当年彭总就差点把42军军长送上军事法庭,但是最后没有,就是因为这并不是 畏敌避战.你不能事后诸葛亮,按个人喜好去判定这件事,你必须依靠当时基本事实,环境条件.   
       你要搞清楚,上级要你去打,而你找借口不打,才叫畏敌避战,没有按时穿插到位,没有拦住敌人,这不叫畏敌避战.畏敌避战和没有作战结果都一样.但是没有拦住敌人和畏敌避战结果可是两回事.
gxnnjy 发表于 2016-6-26 14:13
畏敌避战,在军队是要上军事法庭的,当年彭总就差点把42军军长送上军事法庭,但是最后没有,就是因为这并不是 ...
你对125师当年的作为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