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看世界”:从郭嵩焘到吴建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8:51:54
外国人提出了中国模式,一些中国人觉得很鼓劲,吴建民认为,中国人图虚名,遭实祸,过去几十年已经吃了很多大亏,一些极左的口号喊得震天响,给国家和民众带来的却是无穷的灾难。

自鸦片战争以降,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历时已有一百多年。其间,几代中国人筚路蓝缕,奋发图强。但是,由于传统的皇权专制主义积淀太深,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坎坷不平,几经反复,迄今仍未完成。但是,正如孙文所看到的那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现代化的潮流之中,试图以逆现代化来螳臂当车,或者以民族主义、民粹主义裹挟民意、闭关锁国,迄今已无可能。

从晚清的郭嵩焘到当代的吴建民,这些体制内的开明者睁眼看世界,为国家体制的变革,为推动中国的进步大声疾呼。两者之间横跨一百多年,而他们的命运也惊人地相似。

鸦片战争失败之后,郭嵩焘作为清廷的首位驻英法公使,远渡重洋。他视野开阔,心态开放且善于学习,远远超越了清廷绝大多数士大夫对西方的认知。郭嵩焘非常留意英国的议会政治体制、司法制度、财政制度,教育和科学状况,访问学校、博物馆、图书馆、报社等,结识了众多专家学者,并以六十高龄潜心学习外语。他还将考察心得不断寄回国内,提出很多中肯建议。在他看来,英国的两党议会政治,高过了中国的三代之政。在对外交往中,郭嵩焘不卑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给驻在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然而,在国内,翰林院编修何金寿以郭嵩焘著作《使西纪程》为靶子,参劾他“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清流派李鸿藻、张佩纶等人,也群起而攻之。受命制衡他的刘锡鸿,先是担任副使,其后又任驻德公使。他对郭嵩焘多加诋毁,称之为“汉奸”,并列举出郭嵩焘的十大罪状,对其攻讦诬陷。两次鸦片战争之败,并没有惊醒“天朝上国”统治者和士人“文明优越”的美妙幻觉,举国上下,理解郭嵩焘的人寥寥无几。1879年回国后,郭嵩焘在一片辱骂声中离开政治舞台。直到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于日本之后,清廷统治者和士大夫们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落后。

文明的先进与落后,制度的优越与拙劣,事实胜于雄辩。与郭嵩焘一起出洋的刘锡鸿,在官场上说郭嵩焘崇洋媚外,坏乱风俗,可是,按照学者秦晖的研究,在私下里,刘锡鸿本人讲的比郭嵩焘还厉害,堪称“晚清毕福剑”。刘锡鸿和陈兰彬(首任驻美公使)都是如此,陈兰彬说中国不能派留学生到美国,因为美国是个乌烟瘴气的社会,一到美国就都学坏了。郭嵩焘说西洋国政民风之美,薛福成还不相信,去问陈兰彬,陈兰彬说的甚至比郭嵩焘讲的还要好。刘锡鸿在官场上讲的是一套,但是在日记中甚至比郭嵩焘还要推崇英国。而且刘锡鸿是个聪明人,为了了解英国做过很多工作。比如,当时英国官方请他去参观监狱,他怀疑是形象工程,于是推托说身体不舒服没去。但是,他偷偷地把英国监狱的地址给记了下来,有一天带领几个人跑到街上说去买东西,走到监狱附近,突然说我们要进去看看。英国人事先没准备,后来问了问外交部,外交部说那就让他们去吧,结果刘锡鸿进去看了,觉得真的是不错。

不仅如此,刘锡鸿对英国民主制度下的很多机制了解得非常清楚。日本在英国也有公使,因为都是东亚人,日本公使经常到中国使馆做客。有一次中日两国使节感叹说,我们现在国家财政很困难,老百姓都不愿意交税,西方政府怎么有那么多钱呢?他们的老百姓交税都很积极。这时候刘锡鸿说,那当然了,他们的税收都是议会讨论的,议会都是老百姓授权的,他们征什么税老百姓都知道,征的这个税是老百姓同意做一些公共的事,而且是老百姓通过程序表决的,即“无代表不纳税”,所以人家当然愿意交了。我们的税老百姓也不知道交了之后干什么,好像也不给老百姓提供什么服务,谁愿意交呢?刘锡鸿说了这句话以后,连郭嵩焘都觉得想不到这个人有这样的认识。

由此可见,不仅体制内的开明官员郭嵩焘已经认识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连刘锡鸿这样固守华夷观念,以正统儒家自居的守旧者,也感受到了英国的民主制度优于清朝的皇权专制。辛亥革命的成功,既依赖于武昌起义的局部和地方事件,也依赖于各省体制内开明官员的呼应与配合。没有后者在各省一一宣布独立,很难料想辛亥革命会以怎样的结局收场。孙文、蒋介石、毛泽东这样的革命者,无疑是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有力的推动者,而那些体制内的开明官员,同样也是这一历程的有力推手。

正如我们今天看到的那样,皇权专制主义戕害中国太久,那些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一次又一次遭遇重挫,成为内斗的牺牲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前三十年的“革命外交”可谓代价高昂。改革开放之后,外交才趋向正常,中国才真正融入现代化的潮流。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力逐渐强大,狭隘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开始抬头。

郭嵩焘被斥为“汉奸”,一百多年后的吴建民也遭遇了同样的骂名,甚至被斥为“卖国贼”。对于狭隘民族主义者,吴建民认为,他们没有看到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依然固守着冷战、对抗、冲突的旧思想。一些民粹主义者宣称,中国被称作世界工厂,但拿到的只是价值链的低端红利,因此,中国吃亏了,受欺负了。吴建民的反驳是,其他国家也不是一开始就处于高端,从低端到高端,需要一个过程,如果重新回到过去,搞自力更生,那只是缘木求鱼。

对于西方文化,吴建民保持开放的心态,提出虚心学习其优秀的一面,而不是盲目排外。外国人提出了中国模式,一些中国人觉得很鼓劲,吴建民认为,中国人图虚名,遭实祸,过去几十年已经吃了很多大亏,一些极左的口号喊得震天响,给国家和民众带来的却是无穷的灾难。对于民主,吴建民表示了价值的认同,但是对于民主化的具体模式和进程,他提出走自己的道路。

周有光先生提出,“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显然,吴建民就是体制内“从世界看中国”的代表人物。他看到了全球化的潮流,也看清了中国未来的道路。尽管遭到一些人的攻讦和非难,支持吴建民的人远远多于反对者。在仕途上,他没有像郭嵩焘一样,遭遇体制的冷落和打压;在社会上,也没有遭遇一边倒的责难和羞辱。由此可见,百年之后的中国人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尽管中国现代化步履沉重,尽管核心的制度变革久未开启,但是,我们既有一批体制外的知识人和行动者,也有吴建民这样体制内开明的变革者,他们构成了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合力。即便现实依然严峻,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外国人提出了中国模式,一些中国人觉得很鼓劲,吴建民认为,中国人图虚名,遭实祸,过去几十年已经吃了很多大亏,一些极左的口号喊得震天响,给国家和民众带来的却是无穷的灾难。

自鸦片战争以降,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历时已有一百多年。其间,几代中国人筚路蓝缕,奋发图强。但是,由于传统的皇权专制主义积淀太深,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坎坷不平,几经反复,迄今仍未完成。但是,正如孙文所看到的那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现代化的潮流之中,试图以逆现代化来螳臂当车,或者以民族主义、民粹主义裹挟民意、闭关锁国,迄今已无可能。

从晚清的郭嵩焘到当代的吴建民,这些体制内的开明者睁眼看世界,为国家体制的变革,为推动中国的进步大声疾呼。两者之间横跨一百多年,而他们的命运也惊人地相似。

鸦片战争失败之后,郭嵩焘作为清廷的首位驻英法公使,远渡重洋。他视野开阔,心态开放且善于学习,远远超越了清廷绝大多数士大夫对西方的认知。郭嵩焘非常留意英国的议会政治体制、司法制度、财政制度,教育和科学状况,访问学校、博物馆、图书馆、报社等,结识了众多专家学者,并以六十高龄潜心学习外语。他还将考察心得不断寄回国内,提出很多中肯建议。在他看来,英国的两党议会政治,高过了中国的三代之政。在对外交往中,郭嵩焘不卑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给驻在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然而,在国内,翰林院编修何金寿以郭嵩焘著作《使西纪程》为靶子,参劾他“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清流派李鸿藻、张佩纶等人,也群起而攻之。受命制衡他的刘锡鸿,先是担任副使,其后又任驻德公使。他对郭嵩焘多加诋毁,称之为“汉奸”,并列举出郭嵩焘的十大罪状,对其攻讦诬陷。两次鸦片战争之败,并没有惊醒“天朝上国”统治者和士人“文明优越”的美妙幻觉,举国上下,理解郭嵩焘的人寥寥无几。1879年回国后,郭嵩焘在一片辱骂声中离开政治舞台。直到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于日本之后,清廷统治者和士大夫们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落后。

文明的先进与落后,制度的优越与拙劣,事实胜于雄辩。与郭嵩焘一起出洋的刘锡鸿,在官场上说郭嵩焘崇洋媚外,坏乱风俗,可是,按照学者秦晖的研究,在私下里,刘锡鸿本人讲的比郭嵩焘还厉害,堪称“晚清毕福剑”。刘锡鸿和陈兰彬(首任驻美公使)都是如此,陈兰彬说中国不能派留学生到美国,因为美国是个乌烟瘴气的社会,一到美国就都学坏了。郭嵩焘说西洋国政民风之美,薛福成还不相信,去问陈兰彬,陈兰彬说的甚至比郭嵩焘讲的还要好。刘锡鸿在官场上讲的是一套,但是在日记中甚至比郭嵩焘还要推崇英国。而且刘锡鸿是个聪明人,为了了解英国做过很多工作。比如,当时英国官方请他去参观监狱,他怀疑是形象工程,于是推托说身体不舒服没去。但是,他偷偷地把英国监狱的地址给记了下来,有一天带领几个人跑到街上说去买东西,走到监狱附近,突然说我们要进去看看。英国人事先没准备,后来问了问外交部,外交部说那就让他们去吧,结果刘锡鸿进去看了,觉得真的是不错。

不仅如此,刘锡鸿对英国民主制度下的很多机制了解得非常清楚。日本在英国也有公使,因为都是东亚人,日本公使经常到中国使馆做客。有一次中日两国使节感叹说,我们现在国家财政很困难,老百姓都不愿意交税,西方政府怎么有那么多钱呢?他们的老百姓交税都很积极。这时候刘锡鸿说,那当然了,他们的税收都是议会讨论的,议会都是老百姓授权的,他们征什么税老百姓都知道,征的这个税是老百姓同意做一些公共的事,而且是老百姓通过程序表决的,即“无代表不纳税”,所以人家当然愿意交了。我们的税老百姓也不知道交了之后干什么,好像也不给老百姓提供什么服务,谁愿意交呢?刘锡鸿说了这句话以后,连郭嵩焘都觉得想不到这个人有这样的认识。

由此可见,不仅体制内的开明官员郭嵩焘已经认识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连刘锡鸿这样固守华夷观念,以正统儒家自居的守旧者,也感受到了英国的民主制度优于清朝的皇权专制。辛亥革命的成功,既依赖于武昌起义的局部和地方事件,也依赖于各省体制内开明官员的呼应与配合。没有后者在各省一一宣布独立,很难料想辛亥革命会以怎样的结局收场。孙文、蒋介石、毛泽东这样的革命者,无疑是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有力的推动者,而那些体制内的开明官员,同样也是这一历程的有力推手。

正如我们今天看到的那样,皇权专制主义戕害中国太久,那些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一次又一次遭遇重挫,成为内斗的牺牲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前三十年的“革命外交”可谓代价高昂。改革开放之后,外交才趋向正常,中国才真正融入现代化的潮流。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力逐渐强大,狭隘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开始抬头。

郭嵩焘被斥为“汉奸”,一百多年后的吴建民也遭遇了同样的骂名,甚至被斥为“卖国贼”。对于狭隘民族主义者,吴建民认为,他们没有看到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依然固守着冷战、对抗、冲突的旧思想。一些民粹主义者宣称,中国被称作世界工厂,但拿到的只是价值链的低端红利,因此,中国吃亏了,受欺负了。吴建民的反驳是,其他国家也不是一开始就处于高端,从低端到高端,需要一个过程,如果重新回到过去,搞自力更生,那只是缘木求鱼。

对于西方文化,吴建民保持开放的心态,提出虚心学习其优秀的一面,而不是盲目排外。外国人提出了中国模式,一些中国人觉得很鼓劲,吴建民认为,中国人图虚名,遭实祸,过去几十年已经吃了很多大亏,一些极左的口号喊得震天响,给国家和民众带来的却是无穷的灾难。对于民主,吴建民表示了价值的认同,但是对于民主化的具体模式和进程,他提出走自己的道路。

周有光先生提出,“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显然,吴建民就是体制内“从世界看中国”的代表人物。他看到了全球化的潮流,也看清了中国未来的道路。尽管遭到一些人的攻讦和非难,支持吴建民的人远远多于反对者。在仕途上,他没有像郭嵩焘一样,遭遇体制的冷落和打压;在社会上,也没有遭遇一边倒的责难和羞辱。由此可见,百年之后的中国人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尽管中国现代化步履沉重,尽管核心的制度变革久未开启,但是,我们既有一批体制外的知识人和行动者,也有吴建民这样体制内开明的变革者,他们构成了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合力。即便现实依然严峻,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
http://news.ifeng.com/a/20160621/49206684_0.shtml
事实证明,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
郭嵩寿当时被士大夫不容和攻击,是有历史远见的
英国自己玩这个,现在也快吧自己玩死了


这篇文章试图用类比的手法说明吴建民和郭篙焘一样,都是开眼看世界、体察世界潮流的智者。问题在于,毛泽东等一代领导集体以及现在反对吴建民的人,是不是都像满清政府那样愚昧无知?不把这个前提搞清楚,就匆匆下结论,这在逻辑上是有漏洞的,也根本不能服众。

这篇文章试图用类比的手法说明吴建民和郭篙焘一样,都是开眼看世界、体察世界潮流的智者。问题在于,毛泽东等一代领导集体以及现在反对吴建民的人,是不是都像满清政府那样愚昧无知?不把这个前提搞清楚,就匆匆下结论,这在逻辑上是有漏洞的,也根本不能服众。


说实话,在尼克松来华的过程中,吴大使没啥作用,哦,是没有任何作用,况且中国与法建交甚久,就是不知道吴大使是什么专业的了,法语么?他也不是第一任驻法大使

说实话,在尼克松来华的过程中,吴大使没啥作用,哦,是没有任何作用,况且中国与法建交甚久,就是不知道吴大使是什么专业的了,法语么?他也不是第一任驻法大使
莫名其妙啊。俺虽然也不赞成给刘建民扣上个“汉奸”的大帽子,但也没必要将其符号化,甚至神话为“开眼看世界”的启蒙者吧,他的言论所知不多,但看过一期他和某少将“鹰鸽”对话的节目,其观点虽说不致偏颇,却也并非毫无漏洞啊
2016-6-22 09:53 上传

过犹不及。
呵呵 世界和平是主流?
中国难道不是主张南海谈判共同开发?
是谁在搅局?是谁在围堵中国?
别人都在围堵绞杀你了。还在哪里鸵鸟一样说
他们是爱好和平的他们是好人。我呸。
自己发誓说要是他卖国就给车撞死。
真是苍天有眼现世报。这种人就是活该。
破坏世界和平的他的心中的明灯不敢说?
说中国人不热爱和平。他不是汉奸谁是?
说吴建民是卖国贼就太抬举他了,他跟茅于轼一样,跳梁小丑罢了
和平发展确实是主流,但是忘战必危


为什么和平发展是主流?这个潮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二战结束后,还是冷战结束后,现在世界的战争冲突减少了吗?这个主流是怎么来的?谁能告诉我

为什么和平发展是主流?这个潮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二战结束后,还是冷战结束后,现在世界的战争冲突减少了吗?这个主流是怎么来的?谁能告诉我
playfish 发表于 2016-6-22 09:54
转个微博:
传说:吴建民下面的人跑去找二炮领导,谈中国单方面主动裁减中程弹道导弹,气得领导用茶缸子把 ...
触目惊心啊!友邦人士还没有开始莫名惊诧,这帮杂碎们就已经跪舔了!
本不想对逝去的人说啥,但是还是忍不住了!就送那厮一个字:艹!
playfish 发表于 2016-6-22 09:54
转个微博:
传说:吴建民下面的人跑去找二炮领导,谈中国单方面主动裁减中程弹道导弹,气得领导用茶缸子把 ...
价值取向问题,一针见血。
屁眼看世界!
这楼主这么拼命拉一堆古人来垫背。。。经过人家同意了吗?
2016-6-22 15:06 上传

呵呵 世界和平是主流?
中国难道不是主张南海谈判共同开发?
是谁在搅局?是谁在围堵中国?

不是主流,是主题,主要问题
lvchunyou 发表于 2016-6-22 13:20
这楼主这么拼命拉一堆古人来垫背。。。经过人家同意了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呵呵 世界和平是主流?
中国难道不是主张南海谈判共同开发?
是谁在搅局?是谁在围堵中国?

他们维护的是别国和平,至于中国和平他们从不在意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借鉴西方而产生的制度。
看完了真是茅塞顿开,原来冷战思维是中国的原罪,贱民先生实在是高啊,中国没有全盘西化就是不睁开眼看世界,没按美国耙耙的意思做就是愚昧落后。
说实话,在尼克松来华的过程中,吴大使没啥作用,哦,是没有任何作用,况且中国与法建交甚久,就是不知道吴 ...
中美建交还好是毛决策的,不然其他任何人都会被喷上“投降美帝”的标签。
吴大使是学法语的,跟讲英语的美国有个屁关系。
中美建交还好是毛决策的,不然其他任何人都会被喷上“投降美帝”的标签。
别价,毛死了,中美还没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