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务员达716.7万人 现“官多兵少”怪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39:31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fid=124&page=1

中国的公务员到底有多少?据人社部5月30日发布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公务员716.7万人。

  具体是指哪些人?跟国外相比,这个数据是多还是少?我国的公务员队伍是否面临膨胀的压力?在十八大以来高压反腐的大背景下,由于公众对于中央规范公务员队伍抱有很高期待,这些问题自然地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716.7万人是多还是少

  与发达国家可比性不强

  任何一点关于公务员的风吹草动都能引发公众强烈的关注。

  记者梳理人社部发布的历年公报发现,这是首次在公报中公布现有公务员人数,在此之前的公报中,披露的仅为录用公务员的人数。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人社部公布的公务员总数,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政府系统工作人员,范围是人大、政协、政府、法院、检察院等机关除工勤外的人员,不包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公务员人数并不高。”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竹立家的判断逻辑是:美国2015年总人口是3.2亿,政府公务员人数是2800万左右;而中国是13亿人口,公务员才716.7万。中国总人口是美国的4倍,而公务员人数仅为美国的1/4,“怎么比都是不多的”。

  单看716.7万这个数字,与我国13亿人口和接近8亿劳动人口来说,比例确实不算高,即便跟发达国家的美国、欧盟等国的公务员人数相比,这个数据也不是很高。但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指出,由于各国对公务员的定义不同,每个国家公务员的范围不一样,因此可比性并不强。

  但是,由于716.7万仅指国家机关的公务员人数,如果算上全部公共财政供养人员,这个数字就高了。

  那么,我国究竟有多少人在“吃财政饭”?

我国财政供养人员约5000万人,

  膨胀压力很大

  财政供养人员,是指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公职人员,涉及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财政供养人员,仅指政府机关人员,又称国家公务员,在国外称政府机关雇员或文官;广义的财政供养人员,又称公职人员,在国外称政府雇员,不仅 包括政府机关人员,还包括由财政供养的公共机构人员,如公立机构的教师、医生、环境卫生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等,相当于我国的事业单位人员。

  按照权威的统计方法,我国财政供养人员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政府机关人员,包括国家机关人员、政党机关人员和社会团体机关人员;二是事业单位人员,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科研、文化等公立部门人员。

  从这个定位看,显然,目前公布的716.7万公务员是指狭义的财政供养人员。

  “我认为,应当从广义角度来界定财政供养人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国广义的财政供养人员到底是多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2008年政府机关人员1328万,事业单位人员2618万,财政供养人员合计为 394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97%,比值为1:34。据记者了解,2008年以后,国家统计局再没有对财政供养人员总数进行过统计,竹立家向《中 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目前我国财政供养人员约5000万人。

  目前约5000万“吃财政饭”的人员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沈荣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数字本身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财政供养人员数量是否适度,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迄今为止国内外并没有普遍适用的统一标准。

  在沈荣华看来,评判财政供养人员多少的依据,主要看是否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特别是与本国的发展阶段、人口规模、政府职能、政府结构、政府财力等因素相适应,既要满足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又要防止人员过多,增加行政成本。

  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得出结论:从历史上看,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已不少,膨胀压力很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作为就业的热门领域,面临巨大的进人压 力,如每年都需接纳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和军转干部等新增就业人员,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消化渠道不畅,主要是自然减员,数量十分有限,基本上是出少进 多,财政供养人员规模存在扩张趋势。”沈荣华说。

  公务员结构出现怪现状,

  “官与兵”比例失调

  相比公务员人数的多寡,公务员队伍中“官与兵”比例失调是个大问题。

  有媒体记者从某省直机关了解到了一些人事信息。如该省科技厅,按编制数,正厅级1人,副厅级8人,县处级44人,科级8人,科级以下21人。

  也就是说,全单位82人,科级以上61人,没有职务的普通公务员只有21人。

  此例,绝非偶然。记者查看湖南省政府各厅的人事信息。该省商务厅领导人一栏显示,正厅级1人,副厅级10人;该省教育厅领导人一栏显示,正厅级1人,副厅级12人。

  “什么叫官多兵少?这就是典型。”竹立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中国的省直机关,一般一个厅局下设十几个处室,每个处室配置一个处长,一两个副处长,一两个具体做事的科长或者普通公务员。处室里的具体业务,基本都落在办事员身上。

  “在美国,一个城市会设一个市长,然后再配置两三个副职;而我们城市中的市级领导配置一般也有五六个甚至七八个副职,有的市级干部副职可能更多。一个领导干部,有办公、车补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待遇,加起来可能比五六个公务员的个人成本还要高。”竹立家感慨道。


尽管报名人数创新低,

  公务员仍是热门就业岗位

  人社部的公报还显示,2015年全国共录用公务员19.4万人。其中,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1万人,地方17.3万人。中央机关公开遴选232名公务员,省级机关公开遴选1726名公务员。

  公开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5年,全国共录用公务员人数分别为13万余人、18万余人、19万余人、18.8万人、20.4万人、 20.24万人、19.4万人。其中,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下降。2015年下降更多,比最高年份的2013年下降了1万人,也创下公务员国考 的报名人数和录用人数3年以来的新低。

  除此以外,自2013年以来,关于公务员主动离职的新闻不断曝出,让人感觉公务员离职会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一种现象。于是,有人把公务员离职潮和公务 员吸引力减弱联系起来,理由是:既然体制外的人对公务员的热情都已下降,说明公务员的日子真的不好过了,公务员出现离职潮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首先的问题是,公务员离职潮的出现会导致公务员人数减少吗?

  “当然不会。”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果断地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即使离职潮出现,还会有大批新的公务员补录进来,新的加入人员会基本保持公务员编制和人数的相对稳定。

  “个体的选择、取舍,可以有好多种情况,但个体选择往往不直接等同于集体选择的结果,基于个体公务员选择的离职,不代表和等同于整个社会公务员队伍 会发生锐减和瓦解。近两年公务员的报考和录用比例相比以前有所下降,反映出大学毕业生报考公务员总体上比较理性,也体现出有关部门在控制公务员总体规模做 出的努力。”胡仙芝说。

  即便不会出现辞职潮,近两年公务员的报考和录用比例下降却是事实,这是否意味着公务员热就此开始降温了?

  “公务员仍是热门就业岗位。相比其他岗位,公务员职业比较稳定。”竹立家说。

  公报还称,全面落实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工作,落实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工作,实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补贴政策,继续开展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试调查比较工作,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上述薪酬改革无疑跟公务员工资相关,由此,胡仙芝认为,“由于整个经济发展水平,未来公务员的工资也会增长,这都是公务员职位吸引人的地方。所以,未来公务员热还会持续。”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fid=124&page=1

中国的公务员到底有多少?据人社部5月30日发布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公务员716.7万人。

  具体是指哪些人?跟国外相比,这个数据是多还是少?我国的公务员队伍是否面临膨胀的压力?在十八大以来高压反腐的大背景下,由于公众对于中央规范公务员队伍抱有很高期待,这些问题自然地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716.7万人是多还是少

  与发达国家可比性不强

  任何一点关于公务员的风吹草动都能引发公众强烈的关注。

  记者梳理人社部发布的历年公报发现,这是首次在公报中公布现有公务员人数,在此之前的公报中,披露的仅为录用公务员的人数。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人社部公布的公务员总数,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政府系统工作人员,范围是人大、政协、政府、法院、检察院等机关除工勤外的人员,不包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公务员人数并不高。”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竹立家的判断逻辑是:美国2015年总人口是3.2亿,政府公务员人数是2800万左右;而中国是13亿人口,公务员才716.7万。中国总人口是美国的4倍,而公务员人数仅为美国的1/4,“怎么比都是不多的”。

  单看716.7万这个数字,与我国13亿人口和接近8亿劳动人口来说,比例确实不算高,即便跟发达国家的美国、欧盟等国的公务员人数相比,这个数据也不是很高。但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指出,由于各国对公务员的定义不同,每个国家公务员的范围不一样,因此可比性并不强。

  但是,由于716.7万仅指国家机关的公务员人数,如果算上全部公共财政供养人员,这个数字就高了。

  那么,我国究竟有多少人在“吃财政饭”?

eNXp-fxtfrrc3989914.jpg (39.79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6-21 08:39 上传


我国财政供养人员约5000万人,

  膨胀压力很大

  财政供养人员,是指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公职人员,涉及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财政供养人员,仅指政府机关人员,又称国家公务员,在国外称政府机关雇员或文官;广义的财政供养人员,又称公职人员,在国外称政府雇员,不仅 包括政府机关人员,还包括由财政供养的公共机构人员,如公立机构的教师、医生、环境卫生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等,相当于我国的事业单位人员。

  按照权威的统计方法,我国财政供养人员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政府机关人员,包括国家机关人员、政党机关人员和社会团体机关人员;二是事业单位人员,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科研、文化等公立部门人员。

  从这个定位看,显然,目前公布的716.7万公务员是指狭义的财政供养人员。

  “我认为,应当从广义角度来界定财政供养人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国广义的财政供养人员到底是多少?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2008年政府机关人员1328万,事业单位人员2618万,财政供养人员合计为 394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97%,比值为1:34。据记者了解,2008年以后,国家统计局再没有对财政供养人员总数进行过统计,竹立家向《中 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目前我国财政供养人员约5000万人。

  目前约5000万“吃财政饭”的人员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沈荣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数字本身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财政供养人员数量是否适度,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迄今为止国内外并没有普遍适用的统一标准。

  在沈荣华看来,评判财政供养人员多少的依据,主要看是否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特别是与本国的发展阶段、人口规模、政府职能、政府结构、政府财力等因素相适应,既要满足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又要防止人员过多,增加行政成本。

  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得出结论:从历史上看,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已不少,膨胀压力很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作为就业的热门领域,面临巨大的进人压 力,如每年都需接纳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和军转干部等新增就业人员,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消化渠道不畅,主要是自然减员,数量十分有限,基本上是出少进 多,财政供养人员规模存在扩张趋势。”沈荣华说。

  公务员结构出现怪现状,

  “官与兵”比例失调

  相比公务员人数的多寡,公务员队伍中“官与兵”比例失调是个大问题。

  有媒体记者从某省直机关了解到了一些人事信息。如该省科技厅,按编制数,正厅级1人,副厅级8人,县处级44人,科级8人,科级以下21人。

  也就是说,全单位82人,科级以上61人,没有职务的普通公务员只有21人。

  此例,绝非偶然。记者查看湖南省政府各厅的人事信息。该省商务厅领导人一栏显示,正厅级1人,副厅级10人;该省教育厅领导人一栏显示,正厅级1人,副厅级12人。

  “什么叫官多兵少?这就是典型。”竹立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中国的省直机关,一般一个厅局下设十几个处室,每个处室配置一个处长,一两个副处长,一两个具体做事的科长或者普通公务员。处室里的具体业务,基本都落在办事员身上。

  “在美国,一个城市会设一个市长,然后再配置两三个副职;而我们城市中的市级领导配置一般也有五六个甚至七八个副职,有的市级干部副职可能更多。一个领导干部,有办公、车补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待遇,加起来可能比五六个公务员的个人成本还要高。”竹立家感慨道。

_-Jt-fxtfrrn0961705.jpg (137.15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6-21 08:39 上传



尽管报名人数创新低,

  公务员仍是热门就业岗位

  人社部的公报还显示,2015年全国共录用公务员19.4万人。其中,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1万人,地方17.3万人。中央机关公开遴选232名公务员,省级机关公开遴选1726名公务员。

  公开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5年,全国共录用公务员人数分别为13万余人、18万余人、19万余人、18.8万人、20.4万人、 20.24万人、19.4万人。其中,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下降。2015年下降更多,比最高年份的2013年下降了1万人,也创下公务员国考 的报名人数和录用人数3年以来的新低。

  除此以外,自2013年以来,关于公务员主动离职的新闻不断曝出,让人感觉公务员离职会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一种现象。于是,有人把公务员离职潮和公务 员吸引力减弱联系起来,理由是:既然体制外的人对公务员的热情都已下降,说明公务员的日子真的不好过了,公务员出现离职潮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首先的问题是,公务员离职潮的出现会导致公务员人数减少吗?

  “当然不会。”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果断地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即使离职潮出现,还会有大批新的公务员补录进来,新的加入人员会基本保持公务员编制和人数的相对稳定。

  “个体的选择、取舍,可以有好多种情况,但个体选择往往不直接等同于集体选择的结果,基于个体公务员选择的离职,不代表和等同于整个社会公务员队伍 会发生锐减和瓦解。近两年公务员的报考和录用比例相比以前有所下降,反映出大学毕业生报考公务员总体上比较理性,也体现出有关部门在控制公务员总体规模做 出的努力。”胡仙芝说。

  即便不会出现辞职潮,近两年公务员的报考和录用比例下降却是事实,这是否意味着公务员热就此开始降温了?

  “公务员仍是热门就业岗位。相比其他岗位,公务员职业比较稳定。”竹立家说。

  公报还称,全面落实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工作,落实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工作,实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补贴政策,继续开展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试调查比较工作,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上述薪酬改革无疑跟公务员工资相关,由此,胡仙芝认为,“由于整个经济发展水平,未来公务员的工资也会增长,这都是公务员职位吸引人的地方。所以,未来公务员热还会持续。”
这5000多万的财政供养人员里还有城乡差别呢,城市里人员冗余,农村严重不足~~
2008年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合计为 3946万人,竹立家向《中 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目前我国财政供养人员约5000万人.

7年时间吃财政饭的人增长了27%
冗官,冗兵,冗政......北宋著名三冗,败亡之一大因素,......千年后依然如此,历史就是一个循环!
我看看有没洗地的!
冗官,冗兵,冗政......北宋著名三冗,败亡之一大因素,......千年后依然如此,历史就是一个循环!
冗兵倒是没有,军官有多的,兵却是不足的
要不你们跟国家建议,把财政供养人员里出了公务员这种社会管理必须的角色以外的部分都砍掉?比如老师也不用了,学校都改私立;医生也不用了,医院都改私立;军队也不要了,以后直接招雇佣兵?
说财政供养人员和公务员多的也不去看看自己公司里领导的比例是多少~~~~
科级就算是官?不少人一辈子干到退休才是主任科员,这也是科级的好不好。
显然人员不足,应该扩大到一亿人。
5000万对14亿,每28人中有一个财政供养人员。这就是一些人所称的无所不管无所不包的大政府的低效率的中国政府人数。
再看美国,小政府哦,民主社会哦。2800万对3.2亿。不到12个人就有一个公务员。看清楚,是公务员。
文章用中国的全部财政供养人员数来对比美国公务员人数。首先就不符合公平的原则。然而即使这样,中国的人均财政供养人数仍然少于美弟的所谓小政府的人均供养数。
呵呵,我想不通,中国一个专制独裁效率低下人员素质远低于美国的政府都能把中国的经济带来如此强劲的发展。美国这样的人员素质又民主高效,为什么不能给美国人民经济增长。为什么还需要那么庞大的多达2800万的公务员。美国到底是大政府还是小政府?
我看看有没洗地的!
嗯,害怕被别人反驳,就抢先把所有和你意见不同的人说成是洗地的。你和吴建民好像。
人跟天斗 发表于 2016-6-21 08:57
2008年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合计为 3946万人,竹立家向《中 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目前我国财政供养人员约5000 ...
估计是统计口径不一样。
而且有一些以前不在财政供养的,现在也纳入财政供养了。例如我们这里4050人员的交通协管。还有街道办事处的聘用人员以前是自己雇人,现在改为招考大学毕业生做社会工作者,这个也是财政供养。
冗官,冗兵,冗政......北宋著名三冗,败亡之一大因素,......千年后依然如此,历史就是一个循环!
北宋亡前可是“大国撅起”呢

联金灭辽,复河湟,通西域,揍的西夏差点完蛋

一副要在徽宗大大的领导下腥沉大海的节奏呢
取消事业编制,涉及的服务市场化,这样一来人民满意政府轻松。
Walter.Bishop 发表于 2016-6-21 09:21
北宋亡前可是“大国撅起”呢

联金灭辽,复河湟,通西域,揍的西夏差点完蛋
嗯,这点确实有意思,北宋是少有的在灭亡前达到巅峰的朝代,
无论从军事成就、国力还是经济实力,国家版图,都在徽宗朝达到峰值。
河湟开边,西夏门户已经洞开,再努把力西夏都快亡国了,所有的一切都繁花似锦,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美国3亿人一个总统,13亿人应该4个
官得看行政职务,不看行政级别……
应该挑个中央国家级机关看看,兵还少呢
要不你们跟国家建议,把财政供养人员里出了公务员这种社会管理必须的角色以外的部分都砍掉?比如老师也不用 ...
靠卫生局的财政拨付,医院差不多都饿死了。
5000万对14亿,每28人中有一个财政供养人员。这就是一些人所称的无所不管无所不包的大政府的低效率的中国政 ...
2015年美国3亿人口创下的GDP为我国的1·7倍!这叫低效率吗?


真是呵呵呵
当“官”就不干活了?

班上的新兵蛋子过几年就给个职务
难道就不干活了


真是呵呵呵
当“官”就不干活了?

班上的新兵蛋子过几年就给个职务
难道就不干活了
2015年美国3亿人口创下的GDP为我国的1·7倍!这叫低效率吗?
这里扯的是公务员的效率问题。别的问题另开帖扯。
这里扯的是公务员的效率问题。别的问题另开帖扯。
原来这GDP创造不需要公务员不需要政府呀!
靠卫生局的财政拨付,医院差不多都饿死了。
但是医生护士工资确实是财政拨付的。医生护士的确是财政供养人员这没错
原来这GDP创造不需要公务员不需要政府呀!
好吧,你的意思就是说gdp是公务员创造的了?那好。美国2800万公务员创造17.8万亿美金。中国700万公务员,创造11万亿美金。我数学不好,你给算算?
Ps:1.非要说gdp和公务员的关联关系,无疑社会主义中国的公务员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大得多。
2.不否认公务员和经济的关系。但是这个帖子扯的是公务员人数的问题。安心扯人数不歪楼好些。
吃闲饭的太多
这话说的,在厅那些机构处长跟个办事员有什么区别,工作别科员还多。这年月没有职务才牛,不会干就不会干。给个职务还不得不干。
好吧,你的意思就是说gdp是公务员创造的了?那好。美国2800万公务员创造17.8万亿美金。中国700万公务员, ...
这脸打得响,赞一个。
2015年美国3亿人口创下的GDP为我国的1·7倍!这叫低效率吗?
美国的GDP只有不到中国的2倍了???


没编制的关系户点上一根烟,从容笑看你们这些有编制考上来的在这撕逼

没编制的关系户点上一根烟,从容笑看你们这些有编制考上来的在这撕逼
bokei 发表于 2016-6-21 09:13
科级就算是官?不少人一辈子干到退休才是主任科员,这也是科级的好不好。
科级在有的单位就是普通工作人员
只不过行政级别是科级
wtzoo 发表于 2016-6-21 09:44
官得看行政职务,不看行政级别……
正解
有的在级别的办事员权利很大
有的科级,甚至处级,只是普通工作人员
5000万对14亿,每28人中有一个财政供养人员。这就是一些人所称的无所不管无所不包的大政府的低效率的中国政 ...
中国5000万,美国2800万,都是指全口径公职人员。
好吧,你的意思就是说gdp是公务员创造的了?那好。美国2800万公务员创造17.8万亿美金。中国700万公务员, ...
世界各国公务员数量与财政供养比例对比
公务员2015-02-22
中国公务员有两种统计口径。狭义的公务员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数量为500万人;广义的公务员是指,行政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数量为1053万人。美国公务员是指,除政治任命以外的政府部门所有工作人员,人数为2403万人。法国公务员是指,政府、公共机构、公立医院工作人员以及中小学教师,数量为505万人。日本公务员是指,政府系统的公职人员以及国会、法院、国立学校与医院、国营单位所有人员,人数为448万人。英国公务员是指,非经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常任文官,人数为46万人。
依据各国公务员定义的范围,上述各国的国家公务员与其总人口的比例,即“官民比”为,美国1:12;法国1:12;日本1:28;英国1:125。中国有两种情况:狭义公务员的“官民比”为1:256,而宽义公务员的“官民比”为1:122。由此可见,我国公务员占总人口比例是相当低的,“官民比”之低不仅世界上少有,也与社会上流传的“中国是世界上官民比例最高”的说法大相径庭。
财政供养公务员比例
由于各国对公务员定义不同,公务员涵盖的范围也不同,因而,依据各国公务员定义对公务员人数进行比较,具有本原性,但缺乏可比性。而以财政供养人员进行国际比较,可比性强。
财政供养人员可视为最广泛意义上的公务员,即广义公务员,或称为政府公职人员、公务人员。美国政府公务员是包括除政治任命以外的政府部门所有的工作人员,实际上就是财政供养人员,因而美国的政府公务员与财政供养人员数量相同。中国财政供养人员包括行政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及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数量为4000多万人,比以狭义和宽义两种方法统计的公务员人数要多得多,大约分别多3500万人和3000万人。法国财政供养人员涵盖政府、公共机构、公立医院工作人员和中小学教师,数量为505万人,与政府公务员数量相同。日本财政供养人员包括政府系统的公职人员和国会、法院、国立学校与医院、国营单位所有人员等,人数为553万人,比政府公务员多105万人。英国包括非经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常任文官及各类政府官员,有246万人,比常任文官(狭义公务员)多200万人。
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美国1:12;法国1:12;日本1:23;英国1:24;中国1:26。
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考虑财政支出的、民众真实负担的、最具实际价值的“官民比例”。就以上数据而言,“官民比”最高的是美国和法国,中国是最低的。换言之,我国财政供养人员造成的财政负担没有发达国家高,也不如有些学者和新闻媒体所认为的那样高。如果考虑到加拿大和德国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42和1:17,那么可以认为,中国“官民比”居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之下,还是在国家财力和经济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单位GDP的公务员比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规模是否适度,不仅需要考虑“官民比”,而且要考虑公务员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公务员的行政效率,即考虑经济因素。
本文提出分析公务员适度规模的经济因素的指标是“公务员人数与GDP的比例”。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密。为更好地应对社会的挑战和解决社会的冲突,更全面而细致地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需要对政府职能和部门进行剥离和分工。这一方面能够保证各职能部门可以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解决各职能范围内公共事务、缓解社会矛盾的效率和力度,但另一方面,每项新的政府职能的出现就意味着一个新的政府职能部门和政府公务员数量的增加。因此,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而出现的新职能必然需要更多的政府机构的增多和公务员数量的增加。公务员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需要以单位GDP的公务员人数来衡量。单位GDP的公务员人数,即公务员与GDP的比例。
依各国定义的公务员,计算公务员与GDP之比为:美国2.31人/百万美元GDP;中国狭义公务员3.96人/百万美元GDP,宽义公务员8.31人/百万美元GDP;法国3.46人/百万美元GDP;日本1.14人/百万美元GDP;英国0.3人/百万美元GDP。
财政供养人员与GDP之比为:美国2.31人/百万美元GDP;中国39人/百万美元GDP;法国3.46人/百万美元GDP;日本1.38人/百万美元GDP;英国1.58人/百万美元GDP。
由此可见,从经济视角考察,英国公务员效率最高,其次是日本,再次是美国和法国,中国公务员效率最低。从公务员与GDP的比例来说,不论统计口径如何变换,我国的狭义公务员、宽义公务员和广义公务员的数量都太多了。也就是说,从经济增长来分析,我国公务员数量规模过大。
规模适度是个渐进的过程
每个国家的政府公务员数量总要有个适度的规模,这一规模既能够保证政府有效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的需要,同时亦能够避免规模膨胀而导致的行政成本过度提高。简言之,政府公务员的适度规模,就是一个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的规模。
我国政府公务员规模的适度是个渐进的过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种种因素制约着公务员队伍的收缩。如:我国市场成熟度低于发达国家,政府培育市场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需要新的机构和人员;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管理更多的新事务,需要增加新的公务员;政府公务员制度存有传统体制的弊端,使得政府机构增加、公务员规模扩张具有惯性;等等。因此,我国实现公务员规模的适度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国5000万,美国2800万,都是指全口径公职人员。
人均负担数也是中国更少。
中国的公务员算可以了。拿那么点收入,做那么多事。现在还讲什么白加黑五加二,还不给加班费。基层公务员一直都很苦逼的。
法国人口6700万,德国人口不到8000万,全口径公职人员都超过500万,公职人员和总人口的比值分别是1:13.4和1:15.8。
谁来洗地?
只要国家还有钱,估计这种现象很难改变,除非哪天没钱了,才会逼迫裁员的


这记者一听就知道对行政体系一窍不通,借题发挥。

要知道,所谓的职务和荣誉是提高凝聚力的手段,牢牢地把你捆绑在单位里,一方面有相应的待遇,另一方面你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记者不也为了编制在争来争去。难道都不干活么





这记者一听就知道对行政体系一窍不通,借题发挥。

要知道,所谓的职务和荣誉是提高凝聚力的手段,牢牢地把你捆绑在单位里,一方面有相应的待遇,另一方面你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记者不也为了编制在争来争去。难道都不干活么



mmmmmmm 发表于 2016-6-21 09:51
靠卫生局的财政拨付,医院差不多都饿死了。
是啊,那要不我们就把给医院的财政拨款全部取消呗,让他们自生自灭去~~~
ruanyin80 发表于 2016-6-21 11:06
这记者一听就知道对行政体系一窍不通,借题发挥。

要知道,所谓的职务和荣誉是提高凝聚力的手段,牢牢地 ...
没那么简单,现在的单位里普遍这样一个状况,年轻人累死累活,一部分中年以上的指手划脚指挥年轻人干活,还有小部分混日子等退休。混日子的别说出力干活,正常上班时间能见到人就不错了。因为到了一定的年龄,无论怎么努力都基本没有上升的空间,又缺乏有效监管人自然就油条了。还不如鼓励有能力的公务人员多学习,多考试,比如司法考试,将工资水平和职称考试适当挂钩,这样还更能激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