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型直升机只欠缺俄动力 取长补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34:21
http://www.huaxiajunshi.com/1457618473.html

  根据公开新闻,我国在月初与俄罗斯进行的重型直升机技术谈判中,对核心指标达成了一致意见。该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8吨,最大巡航速度300公里,升限5700米。从性能指标判断,这个项目是在米26的动力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年来的直升机领域突破技术,参照黑鹰直升机的使用经验而制定的各方性能要求。
  此前公布的重型直升机模型
  在汶川地震中,米26直升机吊运挖掘机等重型工程机械,在抢险救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段经历是促使我国研制重型直升机的关键动力之一,但是综合考虑军民用途,以及米26自身的应用技术水平来看,它也存在大量缺陷,这使得我国没有选择直接引进米26进行国产化。
  米26第一个问题是太大,它的机身货舱宽度达到3.25米,高度达到3.17米,长度达到15米,从机头到尾桨长度达到36米,这已经接近于C130/运8这样的中型运输机了。在实际使用中,极少有能将如此大运载空间都利用起来的时候——这意味着机身设计无谓的浪费了很多的重量和阻力。
  米26过于庞大,而且旋翼性能实在太烂了
  尤其是苏联历来不擅长直升机的旋翼系统研制,米26的旋翼还是沉重而且性能(气动效率、刚度)很低的钢管大梁/玻璃钢桨叶,即使是采用8片桨叶(全世界最多)的情况下,旋翼直径仍然高达32米。在实际使用中,米26过大的尺寸——尤其是旋翼直径严重影响了它的起降运作。而我国未来的重型直升机必须要部署在航母和两栖攻击舰上运作,因此必将将尺寸削减下来,以保证军舰上能同时运用多架重型直升机。
  图片:直升机的起飞重量等指标并不一定越大越好,而是要考虑运作灵活性等方面的限制。CH53系列直升机就是因为考虑舰载运作而刻意控制了尺寸的重型直升机。
  以美国海军的CH53系列重型直升机为例,旋翼直径为24米,机身长度22.4米;由于我国航母和两栖攻击舰的吨位、甲板尺寸都不及美军,因此这个尺寸指标可以看作是我国重型直升机项目的合理上限值,至少不应超出它太多。因此对我国来说,在保留米26成熟的动力系统(发动机、减速传动系统)的基础上,缩小机身和旋翼尺寸、更换先进旋翼系统,就成为非常合理的选择。
  黑鹰直升机出色的动力表现极受中国军队喜爱
  米26第二个问题是性能指标水分太重,而且高原运作能力非常勉强——米26的升限只有4300-4600米。我国重型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从米26的56吨降低到38吨,虽然看起来性能缩水严重;但实际上由于功率储备的大幅度加强,这个最大起飞重量是在高温高湿的热带环境下、高原环境下都能做到的硬指标,实用性反而更高。而升限上,中国的新重型直升机也达到5700米。
  实际上这种小机身、小旋翼配大功率动力系统,强调功率储备的做法,正是来自于黑鹰直升机的成功经验。黑鹰直升机研制时吸收了大量越战的教训,强大的动力储备使直升机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发挥出最大性能,必要时完全可以超越极限载重使用,对于战斗帮助极大。这种优势在我国进口黑鹰在青藏高原的使用中,表现的尤其明显。
  图片:国内现阶段给直8直升机配备的复合材料旋翼,技术水平和性能表现远远强过俄罗斯
  在直升机设计中,发动机、传动系统、旋翼是最为重要设计难度也最大的核心部分,而机身和航电系统设计则较为简单。我国近年来通过对外合作、交流引进等措施,在直升机领域进步很大,尤其是在先进复合材料旋翼的研发制造上已经接近欧洲水平,远远好于俄罗斯;因此对于中国的重型直升机项目来说,由俄方负责动力系统,中方负责旋翼系统研发,能够相互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合作成果。 http://www.huaxiajunshi.com/1457618473.html

  根据公开新闻,我国在月初与俄罗斯进行的重型直升机技术谈判中,对核心指标达成了一致意见。该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8吨,最大巡航速度300公里,升限5700米。从性能指标判断,这个项目是在米26的动力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年来的直升机领域突破技术,参照黑鹰直升机的使用经验而制定的各方性能要求。
  此前公布的重型直升机模型
  在汶川地震中,米26直升机吊运挖掘机等重型工程机械,在抢险救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段经历是促使我国研制重型直升机的关键动力之一,但是综合考虑军民用途,以及米26自身的应用技术水平来看,它也存在大量缺陷,这使得我国没有选择直接引进米26进行国产化。
  米26第一个问题是太大,它的机身货舱宽度达到3.25米,高度达到3.17米,长度达到15米,从机头到尾桨长度达到36米,这已经接近于C130/运8这样的中型运输机了。在实际使用中,极少有能将如此大运载空间都利用起来的时候——这意味着机身设计无谓的浪费了很多的重量和阻力。
  米26过于庞大,而且旋翼性能实在太烂了
  尤其是苏联历来不擅长直升机的旋翼系统研制,米26的旋翼还是沉重而且性能(气动效率、刚度)很低的钢管大梁/玻璃钢桨叶,即使是采用8片桨叶(全世界最多)的情况下,旋翼直径仍然高达32米。在实际使用中,米26过大的尺寸——尤其是旋翼直径严重影响了它的起降运作。而我国未来的重型直升机必须要部署在航母和两栖攻击舰上运作,因此必将将尺寸削减下来,以保证军舰上能同时运用多架重型直升机。
  图片:直升机的起飞重量等指标并不一定越大越好,而是要考虑运作灵活性等方面的限制。CH53系列直升机就是因为考虑舰载运作而刻意控制了尺寸的重型直升机。
  以美国海军的CH53系列重型直升机为例,旋翼直径为24米,机身长度22.4米;由于我国航母和两栖攻击舰的吨位、甲板尺寸都不及美军,因此这个尺寸指标可以看作是我国重型直升机项目的合理上限值,至少不应超出它太多。因此对我国来说,在保留米26成熟的动力系统(发动机、减速传动系统)的基础上,缩小机身和旋翼尺寸、更换先进旋翼系统,就成为非常合理的选择。
  黑鹰直升机出色的动力表现极受中国军队喜爱
  米26第二个问题是性能指标水分太重,而且高原运作能力非常勉强——米26的升限只有4300-4600米。我国重型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从米26的56吨降低到38吨,虽然看起来性能缩水严重;但实际上由于功率储备的大幅度加强,这个最大起飞重量是在高温高湿的热带环境下、高原环境下都能做到的硬指标,实用性反而更高。而升限上,中国的新重型直升机也达到5700米。
  实际上这种小机身、小旋翼配大功率动力系统,强调功率储备的做法,正是来自于黑鹰直升机的成功经验。黑鹰直升机研制时吸收了大量越战的教训,强大的动力储备使直升机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发挥出最大性能,必要时完全可以超越极限载重使用,对于战斗帮助极大。这种优势在我国进口黑鹰在青藏高原的使用中,表现的尤其明显。
  图片:国内现阶段给直8直升机配备的复合材料旋翼,技术水平和性能表现远远强过俄罗斯
  在直升机设计中,发动机、传动系统、旋翼是最为重要设计难度也最大的核心部分,而机身和航电系统设计则较为简单。我国近年来通过对外合作、交流引进等措施,在直升机领域进步很大,尤其是在先进复合材料旋翼的研发制造上已经接近欧洲水平,远远好于俄罗斯;因此对于中国的重型直升机项目来说,由俄方负责动力系统,中方负责旋翼系统研发,能够相互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合作成果。
那个五千千瓦涡轴呢,三台正好,大功率涡轴毛子那里也没现货
重型直升机传动系统才是毛子真正的法门
重型直升机的需求是否会比较旺盛呢?陆海空军的重型直升机要有几百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