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B21轰炸机为何只针对中国 猎杀东风26导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5:31:02
 2016年2月25日,美国空军部长德博拉·李·詹姆斯在美国空军年会上宣布,此前名为“远程打击轰炸机”(简称LRS-B)的下一代轰炸机正式命名为B-21,詹姆斯在会上还发布了一张想象图,在外观上很像B-2轰炸机,也是无尾飞翼构形。

 B-21当然是以21世纪命名的,这也肯定能在21世纪形成战斗力,但到时候很可能就需要换个名字、换个气象了。美国海军的DDG-21级驱逐舰就改称DDG-1000级,也就是“朱姆瓦尔特”级。无独有偶,“朱姆瓦尔特”级本来准备替代“伯克”级,大批建造,也是因为成本控制失败,建造数量最后削减到3艘,如果不是因为3号舰已经开始前期工程准备,本来是可能削减到2艘的。

  美国空军琢磨下一代轰炸机有日子了。B-52、B-1都大量生产,但到了B-2,因为成本太高,只生产了21架就停产了,单价高达20亿美元,难怪引起美国海军的质疑:还不如买航母。当然,航母早就不是20亿美元的单价了,航母和轰炸机的作用也互不代替,这纯碎是军中斗争的伎俩。B-2的批量如果达到计划中的132架,单价会有所下降,但计划总投资将增加到不可接受的程度,这正是B-2批量极大削减的基本原因。

尽管现代战术飞机的航程和载弹量已经接近二战时代的重轰炸机,轰炸机仍在美国军事力量构成具有特殊地位。这不光是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一部分,也在常规战略打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轰炸机不仅航程远,可以美国本土为基地直接打击大洋另一侧的遥远目标,还具有中途招回或者相机打击突发目标的能力,这是远程巡航导弹或者弹道导弹所不具备的。轰炸机还具有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和强悍的生存力,隐身轰炸机更是具有隐蔽接敌、长时间待机、确认目标然后精确打击的特殊优点,这对于具有特殊敏感性的高价值目标特别重要。

  B-52轰炸机早已老旧,B-1轰炸机也不具备足够的隐身性能,B-2的数量太少,在美国战略重点向亚太转移的现在,特别需要具有大航程和隐身突防能力的新一代轰炸机。这就是B-21的大背景。


  B-2的性能十分优秀,但成本如脱缰野马,最后数量被迫削减到惨不忍睹的地步,这个教训是惨痛的。成本控制已经成了美国空军的老大难问题。F-35吸取了F-22成本控制失败的教训,但F-35的成本控制也非常失败,甚至形成挤占其他军购的压力。B-21的成本控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否则大量挤占其他军购或者无法部署足够数量的负面影响都是不可接受的。

  美国经济增长和军费控制的双重不力带来巨大的预算压力,作为一个成本优先的大型武器研制项目,B-21规定目标单价为5.5亿美元,因此不能放手追求先进技术。F-35的成本优先原则在不小程度上决定了F-35的技术先进程度,比如说,从一开始就不考虑超巡和超机动正是出于降低风险和单价的考虑。B-21的成本优先原则最终将产生什么样的轰炸机,现在还不清楚,但美国的军事需要、对战场的预测和未来军事战略决定了B-21的基本设计。


 出于成本拉动原则,B-21在基本平台层面上不会采用革命性的先进技术,这是与B-52、B-1和B-2完全不同的。B-52在诞生的时候,喷气式洲际轰炸机是航空科技的绝对前沿。B-1采用变后掠翼,可以在高空达到M2以上的速度(这个要求后来放弃),也可以在超低空以高亚音速突防(这后来成为主要要求),在F-111那样的战术飞机刚做到变后掠翼的时候,这也是领先科技。B-2的无尾飞翼和隐身技术再次开创了航空科技的新境界,至今形形色色的无尾飞翼无人机依然在不同程度上可以看作缩小的B-2。但至少就公开的B-21想象图而言,B-21的气动设计似乎与B-2没有代差级的区别。

  根据公开文献,美国对于下一代轰炸机的预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基本上分为两大技术路线:高超音速和高度隐身。

  高超音速利用特别高的速度在大气层边缘飞行,不光可以尽快发动打击,缩短反应时间,速度和高度本身也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尽管反导弹导弹和反卫星导弹的速度和高度大大超过高超音速飞机,反导弹和反卫星的技术关键在于对目标弹道的精确计算和将导弹及时送到预设的拦截位置,真正的末端追踪的机动量较小。高超音速飞机则不然,这是机动飞行的,不仅拦截窗口大大缩小,而且不能按照弹道推算来拦截,必须靠导弹满世界追踪,极大地提高了拦截难度。另外,高超音速飞机也可以隐身,由于高度大,斜距也大,距离本身就是降低雷达反射强度好办法。


 但高超音速的技术难度非常大,尤其是推进系统。超燃冲压研发了几十年,到现在连续工作时间还是不超过分钟级,离实用很远。另一方面,隐身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里从理论走入实践,从单纯依靠吸波涂层到以外形降低稳定、强烈的反射到新一代宽频隐身涂料,隐身设计的方法、技术手段都有了迅速提高。无尾飞翼除了俯视和仰视角度外,全向隐身达到最大化,而且整个机体结构都用于产生升力和承载,升阻比最高,因此非常适合于长航时、高隐身的飞机设计。B-2和历代无尾飞翼无人机已经解决机背进气口的设计问题,因此B-21与B-2相像不是偶然的。

  B-2是与F-22相配套的,实际上在同一宏图中还有一种高隐身、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在使用上,这种神秘的无人机将深入苏联内地,侦察、监视机动洲际导弹的踪迹,在战争爆发的第一时间,B-2与F-22同时发难,B-2的目标是打掉机动洲际导弹发射系统,F-22则是打掉空中的预警机,两者一起下手,像庖丁解牛一样打垮苏联的战略和战术能力,一举夺取全面主动。打击固定的指挥、通信中心的办法反而很多,不一定需要B-2。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体系中的战略无人侦察机下马了,至今没有解密,只有零星的传说。


  B-2的隐身在突防中避免惊动敌人,在返航中确保生存,但B-2并没有在目标区长时间徘徊的要求。在新时代里,美国的不指明的头号敌人显然非中国莫属。中国奉行最低限度核力量的原则,因此不以大量的固定地下发射井为主要的陆基洲际导弹力量,而是比苏联还要重视机动发射的洲际导弹系统。另外,中国发展了独特的反舰弹道导弹,还另有常规弹头的战役弹道导弹适合打击远及关岛的美国在亚太的关键基地。这些准战略中远程弹道导弹高度机动,使用门槛大大低于核导弹,但对美国战争体系威胁巨大,将成为B-21的重要目标。

  由于这些目标的机动性和突发性,用高度隐身的无人侦察机深入侦察、召唤打击的模式已经不适合了,必须察打一体。考虑到目标的敏感性,无人作战飞机都不能胜任,高度隐身、具有长航时和精确打击能力的B-21才能担当。

  另一方面,这样的高价值、高敏感目标并不需要大吨位的弹药投放,传统的炸弹卡车概念已经过时了。炸弹卡车的功能还是需要的,但现代陆基、海基和空基远程打击手段众多,成本也日益降低,并不一定需要由轰炸机来完成大吨位弹药投放任务。相反,轰炸机应该成为深入敌后的ISR核心,作为战争体系的眼睛和耳朵,以标定目标和召唤远程打击手段为主,只在必要的时候直接出手。这样,B-21只需要中程轰炸机的重量,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这也是B-21的5.5亿美元单价的基本保证。


 但中型轰炸机通常意味着中等航程和续航时间。好在无尾飞翼结构的气动效率特别高。以B-52为例,B-52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20吨,翼展56.4米,航程为16232公里,载弹量为31.5吨。相比之下,B-2的最大起飞重量为170.6吨,翼展为52.4米,航程达到11100公里,载弹量达到23吨。如果降低起飞重量,但大大增加翼展,提高展弦比,可以显著增加航程,有望用中型轰炸机的重量,实现传统上只有重型轰炸机才能达到的航程和续航时间。

  在美国空军年会上公布的想象图中,B-21确实具有比B-2更加细长的机翼。问题是,如果机翼前缘与菱形机体前缘保持平直的话,增加翼展将使得翼尖位置比菱形机体后端还要靠后,这将造成靠后的升力大,而且速度提高时还将进一步后移,远离靠前的重心,带来平衡和气动控制问题。如果像X-47B那样,菱形机体保持不变,但机翼后掠角大大减小,这样较大的翼展也不至于使得翼尖过度靠后,带来平衡和气动控制的问题。并非巧合的是,X-47B和B-21都是诺斯罗普的。当然,这会与想象图有所不同,可谁规定最终飞机必须与想象图完全一样呢?

 

  除了察打一体,B-21可能还是第一代采用定向能打击手段的轰炸机。一般认为,激光和微波武器已经到了实用化的门槛,一旦实用化,这意味着B-21只要还有足够的燃油,就拥有几乎无限的“弹药”,可以重复发射激光或微波武器。但即使定向能的实战化最终还是赶不上,进攻性信息和网络攻击是B-21的另一个用武之地。传统上,专用的电子战飞机才具有这样的能力,但本身具有强大ISR能力的B-21已经具有与专用电子战飞机相当的电子侦察和情报分析能力,进一步整合信息与网络攻击能力是自然的。



 具有宽大机内容积和充足电力供应的轰炸机本来就具有非常强大的电子战能力,B-1的设计要求之一就是要能够实时分析和压制一切已知和未知的战场防空雷达,最终因为技术困难和成本、进度问题,只做到实时分析而没有做到实时压制。B-21的电子战能力不是用来保障战术飞机的,而是用于直接执行进攻性电子战的,这可以看作战略电子战飞机,或者电子战轰炸机。

  B-21的最大挑战在于成本控制。中型、长航时、超远程在气动上提供了良好的降低成本的基础,但复杂的ISR和电子攻击要求将极大地增加软件挑战。在这里,同样以成本控制为主要考虑的F-35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点。

  F-35在气动上相当于简化、缩小的F-22,并无悬念,最可能造成问题的垂直-短距起落技术由DARPA的JAST计划对比试飞先行验证,即使现在事后诸葛亮,也看不出F-35的技术路线有什么明显的重大失误。F-35采用了众多看似接近现成的技术,这并不奇怪。在研发中带来的问题就单个系统来说都不是太了不起的大问题,但系统的高度复杂性和关联性使得众多研发偏差互相放大,最终成为研发过程中的千山万壑。在基本飞行系统之后,软件研发正在成为最大的技术问题,软件版本严重落后于进度要求弄得F-35连最终能在空中发射航炮都成了新闻。B-21的态势感知、电子战和ISR要求远远高于F-35,遇到成数量级增加的软件挑战将没有悬念,可能成为成本与进度的最大障碍。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 ... xqaffy3763643.shtml2016年2月25日,美国空军部长德博拉·李·詹姆斯在美国空军年会上宣布,此前名为“远程打击轰炸机”(简称LRS-B)的下一代轰炸机正式命名为B-21,詹姆斯在会上还发布了一张想象图,在外观上很像B-2轰炸机,也是无尾飞翼构形。

 B-21当然是以21世纪命名的,这也肯定能在21世纪形成战斗力,但到时候很可能就需要换个名字、换个气象了。美国海军的DDG-21级驱逐舰就改称DDG-1000级,也就是“朱姆瓦尔特”级。无独有偶,“朱姆瓦尔特”级本来准备替代“伯克”级,大批建造,也是因为成本控制失败,建造数量最后削减到3艘,如果不是因为3号舰已经开始前期工程准备,本来是可能削减到2艘的。

  美国空军琢磨下一代轰炸机有日子了。B-52、B-1都大量生产,但到了B-2,因为成本太高,只生产了21架就停产了,单价高达20亿美元,难怪引起美国海军的质疑:还不如买航母。当然,航母早就不是20亿美元的单价了,航母和轰炸机的作用也互不代替,这纯碎是军中斗争的伎俩。B-2的批量如果达到计划中的132架,单价会有所下降,但计划总投资将增加到不可接受的程度,这正是B-2批量极大削减的基本原因。

尽管现代战术飞机的航程和载弹量已经接近二战时代的重轰炸机,轰炸机仍在美国军事力量构成具有特殊地位。这不光是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的一部分,也在常规战略打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轰炸机不仅航程远,可以美国本土为基地直接打击大洋另一侧的遥远目标,还具有中途招回或者相机打击突发目标的能力,这是远程巡航导弹或者弹道导弹所不具备的。轰炸机还具有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和强悍的生存力,隐身轰炸机更是具有隐蔽接敌、长时间待机、确认目标然后精确打击的特殊优点,这对于具有特殊敏感性的高价值目标特别重要。

  B-52轰炸机早已老旧,B-1轰炸机也不具备足够的隐身性能,B-2的数量太少,在美国战略重点向亚太转移的现在,特别需要具有大航程和隐身突防能力的新一代轰炸机。这就是B-21的大背景。


  B-2的性能十分优秀,但成本如脱缰野马,最后数量被迫削减到惨不忍睹的地步,这个教训是惨痛的。成本控制已经成了美国空军的老大难问题。F-35吸取了F-22成本控制失败的教训,但F-35的成本控制也非常失败,甚至形成挤占其他军购的压力。B-21的成本控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否则大量挤占其他军购或者无法部署足够数量的负面影响都是不可接受的。

  美国经济增长和军费控制的双重不力带来巨大的预算压力,作为一个成本优先的大型武器研制项目,B-21规定目标单价为5.5亿美元,因此不能放手追求先进技术。F-35的成本优先原则在不小程度上决定了F-35的技术先进程度,比如说,从一开始就不考虑超巡和超机动正是出于降低风险和单价的考虑。B-21的成本优先原则最终将产生什么样的轰炸机,现在还不清楚,但美国的军事需要、对战场的预测和未来军事战略决定了B-21的基本设计。


 出于成本拉动原则,B-21在基本平台层面上不会采用革命性的先进技术,这是与B-52、B-1和B-2完全不同的。B-52在诞生的时候,喷气式洲际轰炸机是航空科技的绝对前沿。B-1采用变后掠翼,可以在高空达到M2以上的速度(这个要求后来放弃),也可以在超低空以高亚音速突防(这后来成为主要要求),在F-111那样的战术飞机刚做到变后掠翼的时候,这也是领先科技。B-2的无尾飞翼和隐身技术再次开创了航空科技的新境界,至今形形色色的无尾飞翼无人机依然在不同程度上可以看作缩小的B-2。但至少就公开的B-21想象图而言,B-21的气动设计似乎与B-2没有代差级的区别。

  根据公开文献,美国对于下一代轰炸机的预研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基本上分为两大技术路线:高超音速和高度隐身。

  高超音速利用特别高的速度在大气层边缘飞行,不光可以尽快发动打击,缩短反应时间,速度和高度本身也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尽管反导弹导弹和反卫星导弹的速度和高度大大超过高超音速飞机,反导弹和反卫星的技术关键在于对目标弹道的精确计算和将导弹及时送到预设的拦截位置,真正的末端追踪的机动量较小。高超音速飞机则不然,这是机动飞行的,不仅拦截窗口大大缩小,而且不能按照弹道推算来拦截,必须靠导弹满世界追踪,极大地提高了拦截难度。另外,高超音速飞机也可以隐身,由于高度大,斜距也大,距离本身就是降低雷达反射强度好办法。


 但高超音速的技术难度非常大,尤其是推进系统。超燃冲压研发了几十年,到现在连续工作时间还是不超过分钟级,离实用很远。另一方面,隐身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里从理论走入实践,从单纯依靠吸波涂层到以外形降低稳定、强烈的反射到新一代宽频隐身涂料,隐身设计的方法、技术手段都有了迅速提高。无尾飞翼除了俯视和仰视角度外,全向隐身达到最大化,而且整个机体结构都用于产生升力和承载,升阻比最高,因此非常适合于长航时、高隐身的飞机设计。B-2和历代无尾飞翼无人机已经解决机背进气口的设计问题,因此B-21与B-2相像不是偶然的。

  B-2是与F-22相配套的,实际上在同一宏图中还有一种高隐身、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在使用上,这种神秘的无人机将深入苏联内地,侦察、监视机动洲际导弹的踪迹,在战争爆发的第一时间,B-2与F-22同时发难,B-2的目标是打掉机动洲际导弹发射系统,F-22则是打掉空中的预警机,两者一起下手,像庖丁解牛一样打垮苏联的战略和战术能力,一举夺取全面主动。打击固定的指挥、通信中心的办法反而很多,不一定需要B-2。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体系中的战略无人侦察机下马了,至今没有解密,只有零星的传说。


  B-2的隐身在突防中避免惊动敌人,在返航中确保生存,但B-2并没有在目标区长时间徘徊的要求。在新时代里,美国的不指明的头号敌人显然非中国莫属。中国奉行最低限度核力量的原则,因此不以大量的固定地下发射井为主要的陆基洲际导弹力量,而是比苏联还要重视机动发射的洲际导弹系统。另外,中国发展了独特的反舰弹道导弹,还另有常规弹头的战役弹道导弹适合打击远及关岛的美国在亚太的关键基地。这些准战略中远程弹道导弹高度机动,使用门槛大大低于核导弹,但对美国战争体系威胁巨大,将成为B-21的重要目标。

  由于这些目标的机动性和突发性,用高度隐身的无人侦察机深入侦察、召唤打击的模式已经不适合了,必须察打一体。考虑到目标的敏感性,无人作战飞机都不能胜任,高度隐身、具有长航时和精确打击能力的B-21才能担当。

  另一方面,这样的高价值、高敏感目标并不需要大吨位的弹药投放,传统的炸弹卡车概念已经过时了。炸弹卡车的功能还是需要的,但现代陆基、海基和空基远程打击手段众多,成本也日益降低,并不一定需要由轰炸机来完成大吨位弹药投放任务。相反,轰炸机应该成为深入敌后的ISR核心,作为战争体系的眼睛和耳朵,以标定目标和召唤远程打击手段为主,只在必要的时候直接出手。这样,B-21只需要中程轰炸机的重量,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这也是B-21的5.5亿美元单价的基本保证。


 但中型轰炸机通常意味着中等航程和续航时间。好在无尾飞翼结构的气动效率特别高。以B-52为例,B-52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20吨,翼展56.4米,航程为16232公里,载弹量为31.5吨。相比之下,B-2的最大起飞重量为170.6吨,翼展为52.4米,航程达到11100公里,载弹量达到23吨。如果降低起飞重量,但大大增加翼展,提高展弦比,可以显著增加航程,有望用中型轰炸机的重量,实现传统上只有重型轰炸机才能达到的航程和续航时间。

  在美国空军年会上公布的想象图中,B-21确实具有比B-2更加细长的机翼。问题是,如果机翼前缘与菱形机体前缘保持平直的话,增加翼展将使得翼尖位置比菱形机体后端还要靠后,这将造成靠后的升力大,而且速度提高时还将进一步后移,远离靠前的重心,带来平衡和气动控制问题。如果像X-47B那样,菱形机体保持不变,但机翼后掠角大大减小,这样较大的翼展也不至于使得翼尖过度靠后,带来平衡和气动控制的问题。并非巧合的是,X-47B和B-21都是诺斯罗普的。当然,这会与想象图有所不同,可谁规定最终飞机必须与想象图完全一样呢?

 

  除了察打一体,B-21可能还是第一代采用定向能打击手段的轰炸机。一般认为,激光和微波武器已经到了实用化的门槛,一旦实用化,这意味着B-21只要还有足够的燃油,就拥有几乎无限的“弹药”,可以重复发射激光或微波武器。但即使定向能的实战化最终还是赶不上,进攻性信息和网络攻击是B-21的另一个用武之地。传统上,专用的电子战飞机才具有这样的能力,但本身具有强大ISR能力的B-21已经具有与专用电子战飞机相当的电子侦察和情报分析能力,进一步整合信息与网络攻击能力是自然的。



 具有宽大机内容积和充足电力供应的轰炸机本来就具有非常强大的电子战能力,B-1的设计要求之一就是要能够实时分析和压制一切已知和未知的战场防空雷达,最终因为技术困难和成本、进度问题,只做到实时分析而没有做到实时压制。B-21的电子战能力不是用来保障战术飞机的,而是用于直接执行进攻性电子战的,这可以看作战略电子战飞机,或者电子战轰炸机。

  B-21的最大挑战在于成本控制。中型、长航时、超远程在气动上提供了良好的降低成本的基础,但复杂的ISR和电子攻击要求将极大地增加软件挑战。在这里,同样以成本控制为主要考虑的F-35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点。

  F-35在气动上相当于简化、缩小的F-22,并无悬念,最可能造成问题的垂直-短距起落技术由DARPA的JAST计划对比试飞先行验证,即使现在事后诸葛亮,也看不出F-35的技术路线有什么明显的重大失误。F-35采用了众多看似接近现成的技术,这并不奇怪。在研发中带来的问题就单个系统来说都不是太了不起的大问题,但系统的高度复杂性和关联性使得众多研发偏差互相放大,最终成为研发过程中的千山万壑。在基本飞行系统之后,软件研发正在成为最大的技术问题,软件版本严重落后于进度要求弄得F-35连最终能在空中发射航炮都成了新闻。B-21的态势感知、电子战和ISR要求远远高于F-35,遇到成数量级增加的软件挑战将没有悬念,可能成为成本与进度的最大障碍。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 ... xqaffy3763643.shtml
猎杀东风26等于给中国核政策松绑,求之不得。
B2当年是对付苏联的机动核力量,最新版是要对付中国的也不奇怪。
26是随走随发的。b21难找。
而且它又不是全波段隐身,飞得又慢。不怀好意的飞进来,26早就砸向航母了。
中国对空警戒雷达网的密度可不是老毛子当年西伯利亚的密度可以比的。
京V-01126 发表于 2016-3-9 18:19
中国对空警戒雷达网的密度可不是老毛子当年西伯利亚的密度可以比的。
毛子有大概一半的导弹基地在欧洲——在西伯利亚那嘎达部署导弹成本也非常高的
那就多多造吧,别总废话了。
靠那个b21来对付东风26米帝脑子进水了,海湾战争米帝掌握了绝对制空权又炸了几部飞毛腿发射?土共国土辽阔b21不知道能不能在东风26发射前找到他们,那几率小到今人绝望吧,这个B21打东风26也就是米帝YY一下而已。
B21,即使是4发ADVENT的重型版本,航程也就1万KM左右,从夏威夷飞到接近东海识别区,就必须投弹折返,否则有来无回,作战半径勉强在5000左右已经不错了。

无论是当年的B2,还是即将到来的B21,从来没有也根本不考虑突防。 巡航导弹是干啥吃的,能活着靠近,完成投掷即可。
这帖子看了就想笑,如果美帝下达这任务,飞行员都直接辞职了吧。
当年美国一直设想用轰炸机压制俄国的战略导弹。可是从伊拉克战场上完全占据制空权的前提下,一堆美国飞机对液体发动机的飞毛腿的效率看。简直是痴人说梦。
反而是对抗巡航导弹方面,从古老的二战开始,到南联盟战争,拦截率一直都不错。
等B-21装备了,各类定向能武器满大街了吧?

那点隐身能力也早就不算什么了。

来一架,干掉一架。
欺负议会的老爷们不懂行啊。
PPT说的蛮好的5.5亿一架,别到时候又飙到10亿了!话说美畜最近的军备项目成本控制越来越差了。
标题党,全文并没有半句说过b21要搞26。

26是核常兼备,他就算脑子烧熟了也不敢主动搞26。
。。。隐身轰炸机来炸东风。不划算啊。无人机还差不多。
豕突狼奔 发表于 2016-3-9 23:45
。。。隐身轰炸机来炸东风。不划算啊。无人机还差不多。
无人机的人工智能不够


红色俱乐部 发表于 2016-3-9 19:19
当年美国一直设想用轰炸机压制俄国的战略导弹。可是从伊拉克战场上完全占据制空权的前提下,一堆美国飞机对 ...
伊拉克人不追求能打多准,而且也不进行大规模的齐射,打的还是固定目标

猎杀移动发射车主要在于压制齐射,和迫使敌方在更紧张的氛围和陌生的环境下发动攻击




笑脸男人 发表于 2016-3-10 00:05
无人机的人工智能不够
UCLASS死之前你好像不是这么说的吧
改个D31打航母就行了,看你还造过B31出来?
x47b出来那时,美帝就是这样说的,用来打21发射车。

。。。然后呢?

笑脸男人 发表于 2016-3-10 00:07
伊拉克人不追求能打多准,而且也不进行大规模的齐射,打的还是固定目标

猎杀移动发射车主要在于压制齐 ...


太多槽点

什么叫”压制齐射”?

现在齐射还要选一个大操场,十几部发射车停在一起叫齐射吗?500公里半径内分布20辆车,在同一时间发射算不算齐射?

还有,有“心理恐惧”的人能进核导弹部队吗?一个百万当量的核弹,还是一架飞机,哪个更有“心理压力”?26可是“核常兼备”

最后,26是无依托发射


笑脸男人 发表于 2016-3-10 00:07
伊拉克人不追求能打多准,而且也不进行大规模的齐射,打的还是固定目标

猎杀移动发射车主要在于压制齐 ...


太多槽点

什么叫”压制齐射”?

现在齐射还要选一个大操场,十几部发射车停在一起叫齐射吗?500公里半径内分布20辆车,在同一时间发射算不算齐射?

还有,有“心理恐惧”的人能进核导弹部队吗?一个百万当量的核弹,还是一架飞机,哪个更有“心理压力”?26可是“核常兼备”

最后,26是无依托发射

美国人装备一件昂贵的武器竟然是为了使对手“害怕”“制造紧张氛围”,从而犯错。

看来美国是真没落了
美国道长 发表于 2016-3-10 02:02
美国人装备一件昂贵的武器竟然是为了使对手“害怕”“制造紧张氛围”,从而犯错。

看来美国是真没落了
然而这是新浪新闻
踢球者 发表于 2016-3-9 19:28
欺负议会的老爷们不懂行啊。
军鹰骗钱的把戏罢了。
不针对中国难道还针对英国法国?
居然有人说DDG1000是替代伯克的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猎杀东风26等于给中国核政策松绑,求之不得。
很好的借口,从2015年开始中国的核政策己开始门调整,所以美国才气急败坏连连试射洲际导弹…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美国道长 发表于 2016-3-10 01:51
太多槽点

什么叫”压制齐射”?


你可以看TG东风导弹的齐射画面

你要知道伊拉克人为了避免被MD通过截获无线电信号发现导弹发射车,连释放探空气球做气象保障都不做的


美国道长 发表于 2016-3-10 01:51
太多槽点

什么叫”压制齐射”?


你可以看TG东风导弹的齐射画面

你要知道伊拉克人为了避免被MD通过截获无线电信号发现导弹发射车,连释放探空气球做气象保障都不做的

UCLASS死之前你好像不是这么说的吧
显然我说那个的时候还没有UCLASS呢


你可以看TG东风导弹的齐射画面

你要知道伊拉克人为了避免被MD通过截获无线电信号发现导弹发射车,连 ...
TG公布的齐射画面貌似都是中短程导弹,也不排除摆拍的可能。
伊拉克人不追求能打多准,而且也不进行大规模的齐射,打的还是固定目标

猎杀移动发射车主要在于压制齐 ...
有人飞机需要长时间深入对方内陆腹地,又是执行高难度的常规精确打击任务,这心理压力和环境陌生的问题恐怕更大吧?用无人机还稍微靠谱一点。
TG公布的齐射画面貌似都是中短程导弹,也不排除摆拍的可能。
协调分布更广的导弹发射车进行打击就需要无线通讯了

但会被敌方截获信号,定位,遭到攻击的

如果像伊拉克人的做法,那就是谁也不管谁的进行发射



老美越来越嚣张啊
牛皮吹的再响都没用,怕是刚进防空识别区就被盯上了。
有人飞机需要长时间深入对方内陆腹地,又是执行高难度的常规精确打击任务,这心理压力和环境陌生的问题恐 ...

B-2就是被设计为进入苏联领空猎杀移动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

无人机的人工智能不够的,现在的无人机都是遥控的,被敌人切断信号就无法完成任务了


   B21完成之日,天朝上國中帝會擁有啥能力?
   1,殲20渦扇15版,引擎裝備金屬陶瓷熱段與機身陶瓷外層耐熱貼片。尾鰭必與殲20同在。
   2,多彈頭反導MKV,具備側向攔截實戰能力,並佈署。
   3,赤道同步軌道反衛能力。
   4,天宮巡天戰鬪艦具備初步能力,可以強激光清理地球軌道太空垃圾。
   5,防天戰巡055級,具備中段多彈頭反導/高軌反衛/反航母能力。
   6,095級戰役核潛,具備比054A級遠護/056級輕護/093級核潛更強的聲納性能,各方面皆獨步天下。
   7,新電彈航母服役,將可彈射高超音速飛行器,殲20上艦。
   8,水漂或高機動變軌核武服役。
   9,高超音速飛行器實驗成熟,即將服役。
   10,初期量子通訊實用。

   B21完成之日,天朝上國中帝會擁有啥能力?
   1,殲20渦扇15版,引擎裝備金屬陶瓷熱段與機身陶瓷外層耐熱貼片。尾鰭必與殲20同在。
   2,多彈頭反導MKV,具備側向攔截實戰能力,並佈署。
   3,赤道同步軌道反衛能力。
   4,天宮巡天戰鬪艦具備初步能力,可以強激光清理地球軌道太空垃圾。
   5,防天戰巡055級,具備中段多彈頭反導/高軌反衛/反航母能力。
   6,095級戰役核潛,具備比054A級遠護/056級輕護/093級核潛更強的聲納性能,各方面皆獨步天下。
   7,新電彈航母服役,將可彈射高超音速飛行器,殲20上艦。
   8,水漂或高機動變軌核武服役。
   9,高超音速飛行器實驗成熟,即將服役。
   10,初期量子通訊實用。
除非B-21被设计为一次性的。
笑脸男人 发表于 2016-3-10 08:14
协调分布更广的导弹发射车进行打击就需要无线通讯了

但会被敌方截获信号,定位,遭到攻击的
莫非在野外机动的发射车是通过有线通讯来收发信息的?发射车与发射车之间又不需要互相联系,它们分布得广不广有啥关系?各自接受上级的发射指令就行了。


而且发射车在进入发射阵位的时候肯定要保持无线电静默,只接收不发送,怎么会被敌方定位?
笑脸男人 发表于 2016-3-10 08:17
B-2就是被设计为进入苏联领空猎杀移动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

无人机的人工智能不够的,现在的无人机都 ...
那是打核战,反正就是一锤子买卖,有去无回都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