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空间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20:50
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16/0309/c1007-28182987.html
长啥样?有啥装备?揭秘中国空间站
余晓洁 孙彦新 刘阳 刘斐
2016年03月09日06:4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揭秘中国空间站

  全国两会上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将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作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六大重大科技项目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8日接受专访,披露了2020年前后建成的中国空间站和今明两年将实施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任务。

  空间站:

  多个接口 两对“翅膀”

  周建平表示,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的空间站总体构型是3个舱段,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每个舱都是20吨级,整体呈T字构型。核心舱有5个对接口,可以对接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和两个实验舱,另有一个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出舱口。“中国空间站是可以进一步扩展的,根据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需要,可以对接更多的舱段。”

  周建平说,空间站的神圣使命是成为太空中的中国国家实验室,支持科学家从事前沿科学探索、空间技术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经过科学慎重遴选,空间站上将搭载安装包括生物学、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微重力、流体、燃烧等十余大类的科学研究实验设施。

  中国的空间站基于当代最新技术成果设计建造。“中国空间站有两对‘翅膀’——单翼翼展约30米的柔性太阳翼。它们与双轴对日定向机构、高效能锂离子电池等一起,构成了空间站先进、强大的电源系统。”周建平说,这个系统能够为空间站提供可靠、充足的不间断供电。

  “一名航天员在舱内操作机械臂,一名航天员在舱外太空行走。无论是舱段转位、大设备的移动,还是航天员自身的移动,都可以通过机械臂完成。”周建平说,“中国空间站有两类机械臂,长度累计15米。人机配合,让空间站建造维修成为可能。”

  目前,我国的航天员都是从现役空军飞行员中选拔。“空间站将开展太空科学实验,除了良好的身体素质这个共性要求外,未来需要不同类型的航天员,尤其是工程师和科学家。”周建平说。

  巡天望远镜:

  视场角比哈勃大300多倍

  周建平表示,未来会单独发射一个十几吨的光学舱,与空间站保持共轨飞行状态。

  “计划在光学舱里架设一套口径2米的巡天望远镜,分辨率与哈勃望远镜相当,视场角是哈勃的300多倍。如果在轨10年,可以对40%以上的天区,约一万七千五百平方度天区进行观测。”周建平说。

  这套望远镜,天区和波段覆盖广,像质好,将是中国人的“宇宙之眼”。它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科学家们研究宇宙学和天文学提供海量的科学数据,为中国科学家站在世界科学前列、做出重大原创性成果提供有力支撑。

  “宇宙的构成和演化,暗能量、暗物质、黑洞的研究……我们期待对宇宙学、天文学的基本问题取得重大突破。”周建平说。

  天宫二号:

  两名航天员太空驻留30天

  周建平表示,今年年中至明年上半年,我国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验证未来空间站关键技术。目前天宫二号已完成总装,各系统正在紧张备战。




  今年第三季度发射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飞船将乘载两名男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完成对接,并在太空驻留30天。今年的载人航天任务将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在天宫二号上进行多项实验。

  “在完成和神舟十一号飞船的交会对接和空间科学实验后,天宫二号还将在2017年上半年验证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对接和资源补给技术。”周建平说,“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各次飞行都安排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项目。”周建平介绍,例如天地量子密钥传输试验、激光通信试验等,在信息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据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记者余晓洁 孙彦新 刘阳 刘斐)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16/0309/c1007-28182987.html
长啥样?有啥装备?揭秘中国空间站
余晓洁 孙彦新 刘阳 刘斐
2016年03月09日06:4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揭秘中国空间站

  全国两会上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将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作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六大重大科技项目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8日接受专访,披露了2020年前后建成的中国空间站和今明两年将实施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任务。

  空间站:

  多个接口 两对“翅膀”

  周建平表示,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的空间站总体构型是3个舱段,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每个舱都是20吨级,整体呈T字构型。核心舱有5个对接口,可以对接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和两个实验舱,另有一个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出舱口。“中国空间站是可以进一步扩展的,根据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需要,可以对接更多的舱段。”

  周建平说,空间站的神圣使命是成为太空中的中国国家实验室,支持科学家从事前沿科学探索、空间技术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经过科学慎重遴选,空间站上将搭载安装包括生物学、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微重力、流体、燃烧等十余大类的科学研究实验设施。

  中国的空间站基于当代最新技术成果设计建造。“中国空间站有两对‘翅膀’——单翼翼展约30米的柔性太阳翼。它们与双轴对日定向机构、高效能锂离子电池等一起,构成了空间站先进、强大的电源系统。”周建平说,这个系统能够为空间站提供可靠、充足的不间断供电。

  “一名航天员在舱内操作机械臂,一名航天员在舱外太空行走。无论是舱段转位、大设备的移动,还是航天员自身的移动,都可以通过机械臂完成。”周建平说,“中国空间站有两类机械臂,长度累计15米。人机配合,让空间站建造维修成为可能。”

  目前,我国的航天员都是从现役空军飞行员中选拔。“空间站将开展太空科学实验,除了良好的身体素质这个共性要求外,未来需要不同类型的航天员,尤其是工程师和科学家。”周建平说。

  巡天望远镜:

  视场角比哈勃大300多倍

  周建平表示,未来会单独发射一个十几吨的光学舱,与空间站保持共轨飞行状态。

  “计划在光学舱里架设一套口径2米的巡天望远镜,分辨率与哈勃望远镜相当,视场角是哈勃的300多倍。如果在轨10年,可以对40%以上的天区,约一万七千五百平方度天区进行观测。”周建平说。

  这套望远镜,天区和波段覆盖广,像质好,将是中国人的“宇宙之眼”。它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科学家们研究宇宙学和天文学提供海量的科学数据,为中国科学家站在世界科学前列、做出重大原创性成果提供有力支撑。

  “宇宙的构成和演化,暗能量、暗物质、黑洞的研究……我们期待对宇宙学、天文学的基本问题取得重大突破。”周建平说。

  天宫二号:

  两名航天员太空驻留30天

  周建平表示,今年年中至明年上半年,我国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验证未来空间站关键技术。目前天宫二号已完成总装,各系统正在紧张备战。




  今年第三季度发射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飞船将乘载两名男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完成对接,并在太空驻留30天。今年的载人航天任务将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在天宫二号上进行多项实验。

  “在完成和神舟十一号飞船的交会对接和空间科学实验后,天宫二号还将在2017年上半年验证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对接和资源补给技术。”周建平说,“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各次飞行都安排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项目。”周建平介绍,例如天地量子密钥传输试验、激光通信试验等,在信息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据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记者余晓洁 孙彦新 刘阳 刘斐)
第一代航天员还有没上过太空的,在退役前还有机会上太空,也不枉训练的几十年辛苦!
好   非常好  要加快速度呀  
这空间站啊,还是早上早好
图都没有说什么?
不是流行三元电池了?
lanxue2001 发表于 2016-3-9 16:37
第一代航天员还有没上过太空的,在退役前还有机会上太空,也不枉训练的几十年辛苦!
离六十岁远着呢
克林霉素磷酸钠 发表于 2016-3-9 22:38
离六十岁远着呢
晕!你以为咱们就靠那十二名一代航天员吗?我敢说第一代航天员如果不抓紧时机在这两三年内上天的话,肯定会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应该以后成为国际化的
晕!你以为咱们就靠那十二名一代航天员吗?我敢说第一代航天员如果不抓紧时机在这两三年内上天的话,肯定 ...

这个是很正常的,中国总的航天员数量还不是很多的情况下也会有航天员不能上太空的。美国俄罗斯没有机会上太空的宇航员太多了。
lanxue2001 发表于 2016-3-9 23:09
晕!你以为咱们就靠那十二名一代航天员吗?我敢说第一代航天员如果不抓紧时机在这两三年内上天的话,肯定 ...
以后也许飞天成本低了,航天员需求极大
lanxue2001 发表于 2016-3-9 23:09
晕!你以为咱们就靠那十二名一代航天员吗?我敢说第一代航天员如果不抓紧时机在这两三年内上天的话,肯定 ...
第一代航天员是十四名,包括最开始的两名在俄罗斯受训,然后回国成为航天教练员,李庆龙和吴杰.
这两位才是种子,其余十二名都是他们训练出来的.
我国空间站建成了,当然,他们年纪也大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让他们上天,一圆太空梦,也为我国取得老年太空人身体资料做贡献,就如美国的约翰·格伦.
第一代航天员是十四名,包括最开始的两名在俄罗斯受训,然后回国成为航天教练员,李庆龙和吴杰.
这两位才是 ...
第一代航天员选拔的有点多了,也许当时考虑的是飞船能够很快常态化发射,没想到空间站能拖这么久。
锦瑟十弦 发表于 2016-3-11 09:30
第一代航天员选拔的有点多了,也许当时考虑的是飞船能够很快常态化发射,没想到空间站能拖这么久。
不多,每次飞行都要有一组备份乘组,以神舟飞船三人为一组计,一次飞行就要占一半人员.只是我国太想在一次飞行中实现比较多的功能试验,导致进度缓慢,飞的不多.每次飞行间隔长,使上次执行实际飞行的乘组成员也有时间来竞争下次飞行的资格.所以显得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