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报:老兵:一句承诺,三十年坚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9:29:48
http://www.81.cn/gfbmap/content/2016-01/21/content_135881.htm

徐 成 陈科先 本报特约记者 冯 超

1月19日,“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评选的最后一个网上投票日。打开网页,候选人董贵生获得网友投票已超过400万,位居第一。

此时,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芙蓉大道“听涛园”那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身着旧军装的董贵生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在招呼农家乐生意之余,今天,他计划再跑一趟市场,给居住在各地的“爸爸妈妈”们准备些特色年货。

从1985年开始,这位原昆明军区第11集团军31师92团3营7连的炮兵班长,按照与牺牲战友的生前约定,30年如一日替烈士尽孝,写就了一位老兵的信义传奇。

一句承诺,

他成为烈士父母的“儿子”

“哪个死了,父母就由活着的兄弟一起照顾!”董贵生说,他一辈子都不会忘了那一天,那是1984年4月30日,战斗发起前,董贵生和战友作出的约定。

战斗中,董贵生所在团有37名战友、所在的集团军有136名战友牺牲。走下阵地,他接到一个对他来说比在战场上搏命拼杀更艰巨的任务——与武装部、民政部门的同志一起,为牺牲战友家庭送革命烈士证明书。

“通知书、抚恤金、粮票、白糖,这是当年发给烈士家属的抚恤金和慰问品。”董贵生首站来到牺牲战友杨模山在四川省郫县唐昌镇的家。

“伯父伯母,你们为祖国养育了一个英雄的儿子……”面对与自己父母有几分相似的杨模山的父母,刚20岁出头的董贵生不知话该如何说,只好讲些场面上的话,希望他们能明白。可两位纯朴的中年人只是看着儿子的战友笑,接着打听儿子在部队的情况。不得已,董贵生只能说出了杨模山已牺牲的噩耗。杨模山的父母先是一愣,继而,杨妈妈把董贵生带去的抚恤金、慰问品扔了一地:“我不要这些,我要儿子……”

在送递证明书的过程中,董贵生不知多少次经历这样的场景,不知多少次看见痛失爱子的兵妈妈哭晕过去。每通知一户,董贵生都要多留几天,替他们挑水种菜、劈柴做饭,陪他们聊天,应他们的要求讲讲战友牺牲前的工作生活……就这样,原本预计3个月能完成的任务,董贵生花了10个月。这10个月也改变了董贵生的一生。董贵生告诉记者,一次次面对烈士父母痛不欲生的脸,一次次清点烈士遗物,他也一次次回忆曾经的承诺:死者尽忠,生者尽孝!

一份坚守,

他办起老兵俱乐部

1985年11月,董贵生退伍回乡,开始兑现他对牺牲战友的承诺。可刚退伍的他,在郫县豆瓣厂当送货工,收入有限,要照顾那么多的“爸爸妈妈”,很是力不从心。于是,1991年,董贵生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开了一个农家乐,取名“‘听涛园’老兵俱乐部”。他说:“办俱乐部,既是因为军营情节,也是为了钱!没有钱,我拿什么来照顾‘爸爸妈妈’?”

开业至今,“听涛园”已经搬了4次家。但不管搬到哪里,有些设置是不变的:以“炊事班”“一班”等命名的包间、为牺牲战友设置的安息地……

每天早上6时30分,“听涛园”内便会传来阵阵军号声,董贵生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他身着当年的军装、军帽,走着正步来到烈士安息地,郑重为战友们焚香、鞠躬、敬礼。在烈士姓名墙前,叫着战友的名字,跟他们说说话……

“其实你不管这些事,生活会更好。你后悔吗?家人支持吗?”面对提问,董贵生铿锵回答:“后悔个铲铲!说过的话哪能不算数?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军装,我儿子前几年也当了兵。”

一生执著,

他成为烈士父母的亲人

多年来,董贵生定期把家住附近的烈士父母接到听涛园团聚,逢年过节抽时间到牺牲战友家中探望,足迹遍及四川、重庆、云南等地。

从2009年起,他每年都带上一些老人,到云南祭奠。2015年3月和11月,董贵生与志愿者一起先后带着19位“爸爸妈妈”去麻栗坡扫墓,考虑到老人的年龄,出发前还专门安排他们体检……

多年相处,老人们和董贵生已成为彼此生命中的亲人。2013年,烈士张林辉的母亲病危,董贵生立即赶到云南张妈妈家中。“儿啊,妈想吃汤圆!”神志已模糊的老人看着“儿子”董贵生突然清醒了。30分钟后,吃着董贵生做的汤圆,张妈妈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董贵生告诉记者,近年来他先后送走9位烈士父母。如今“爸爸妈妈”们已是风烛残年,他自己也53岁了,竭尽所能照顾好老人,成了他最挂心的事。

1月6日,记者跟随董贵生来到距离“听涛园”100公里以外的牺牲战友秦开金烈士家看望“爸爸”——85岁的秦自才老人,为其送去大米、香肠等年货,并告诉老人,腊月二十五再来接他去“听涛园”一起过年。

“贵生可是个好娃,逢年过节都会来看我,有这样的儿子,邻居们都说我有福气!”看着闻讯赶过来打招呼的邻居,秦自才告诉记者。

跟随董贵生一起送年货的还有一位土生土长的龙泉人邹勇,他告诉记者,自己当过兵,尽管没上过战场,但也知道“战友”一词的分量。一次战友聚会,他无意间听说了董贵生的故事,便专程来到郫县,希望和他一起完成一次爱心之举。

一种感动,

他的行为引来一片追随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董贵生,越来越多的荣誉“找到”了董贵生,他先后被评为“诚实守信四川好人”“中国好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随着荣誉而来的,也有置疑:认为他在作秀,怀疑他以照顾烈士父母为名获取经济利益……

无论面对荣誉还是非议,董贵生说自己只求“问心无愧,心安理得”。

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董贵生的战友朱太贵。他说:“董贵生近30年一直坚持替战友尽孝,期间面临的种种困难是常人不能做到的,作为战友自愧不如,他值得我们学习。”

感佩于董贵生的境界,许多组织和个人加入他的行列。成都警备区积极组织温江区、郫县人武部协调地方政府对“‘听涛园’老兵俱乐部”进行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组织乡镇武装部与烈士家庭结成对子。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接踵而至,有的到“听涛园”义务帮工,有的帮助烈士父母解决各种难题……

在俱乐部一旁,董贵生拿出一本聘书说:“前年,中国公益总会四川分会聘请我担任公益爱心大使。我一定努力,把公益事业做得更好,将爱心传递下去。”

本文配发照片由 熊华拥摄

这次董贵生入选感动中国,是大大对惩越老兵的肯定,让老兵一同分享大大的中国梦。只可惜以臧雷为首的一少撮老兵未能顾全大局,执著细节,质疑董贵生义举。现在军报力挺董老兵,是一场及时雨,再一次表达中央对董老兵的肯定,其他人不应说三道四。http://www.81.cn/gfbmap/content/2016-01/21/content_135881.htm

徐 成 陈科先 本报特约记者 冯 超

1月19日,“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评选的最后一个网上投票日。打开网页,候选人董贵生获得网友投票已超过400万,位居第一。

此时,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芙蓉大道“听涛园”那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身着旧军装的董贵生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在招呼农家乐生意之余,今天,他计划再跑一趟市场,给居住在各地的“爸爸妈妈”们准备些特色年货。

从1985年开始,这位原昆明军区第11集团军31师92团3营7连的炮兵班长,按照与牺牲战友的生前约定,30年如一日替烈士尽孝,写就了一位老兵的信义传奇。

一句承诺,

他成为烈士父母的“儿子”

“哪个死了,父母就由活着的兄弟一起照顾!”董贵生说,他一辈子都不会忘了那一天,那是1984年4月30日,战斗发起前,董贵生和战友作出的约定。

战斗中,董贵生所在团有37名战友、所在的集团军有136名战友牺牲。走下阵地,他接到一个对他来说比在战场上搏命拼杀更艰巨的任务——与武装部、民政部门的同志一起,为牺牲战友家庭送革命烈士证明书。

“通知书、抚恤金、粮票、白糖,这是当年发给烈士家属的抚恤金和慰问品。”董贵生首站来到牺牲战友杨模山在四川省郫县唐昌镇的家。

“伯父伯母,你们为祖国养育了一个英雄的儿子……”面对与自己父母有几分相似的杨模山的父母,刚20岁出头的董贵生不知话该如何说,只好讲些场面上的话,希望他们能明白。可两位纯朴的中年人只是看着儿子的战友笑,接着打听儿子在部队的情况。不得已,董贵生只能说出了杨模山已牺牲的噩耗。杨模山的父母先是一愣,继而,杨妈妈把董贵生带去的抚恤金、慰问品扔了一地:“我不要这些,我要儿子……”

在送递证明书的过程中,董贵生不知多少次经历这样的场景,不知多少次看见痛失爱子的兵妈妈哭晕过去。每通知一户,董贵生都要多留几天,替他们挑水种菜、劈柴做饭,陪他们聊天,应他们的要求讲讲战友牺牲前的工作生活……就这样,原本预计3个月能完成的任务,董贵生花了10个月。这10个月也改变了董贵生的一生。董贵生告诉记者,一次次面对烈士父母痛不欲生的脸,一次次清点烈士遗物,他也一次次回忆曾经的承诺:死者尽忠,生者尽孝!

一份坚守,

他办起老兵俱乐部

1985年11月,董贵生退伍回乡,开始兑现他对牺牲战友的承诺。可刚退伍的他,在郫县豆瓣厂当送货工,收入有限,要照顾那么多的“爸爸妈妈”,很是力不从心。于是,1991年,董贵生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开了一个农家乐,取名“‘听涛园’老兵俱乐部”。他说:“办俱乐部,既是因为军营情节,也是为了钱!没有钱,我拿什么来照顾‘爸爸妈妈’?”

开业至今,“听涛园”已经搬了4次家。但不管搬到哪里,有些设置是不变的:以“炊事班”“一班”等命名的包间、为牺牲战友设置的安息地……

每天早上6时30分,“听涛园”内便会传来阵阵军号声,董贵生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他身着当年的军装、军帽,走着正步来到烈士安息地,郑重为战友们焚香、鞠躬、敬礼。在烈士姓名墙前,叫着战友的名字,跟他们说说话……

“其实你不管这些事,生活会更好。你后悔吗?家人支持吗?”面对提问,董贵生铿锵回答:“后悔个铲铲!说过的话哪能不算数?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军装,我儿子前几年也当了兵。”

一生执著,

他成为烈士父母的亲人

多年来,董贵生定期把家住附近的烈士父母接到听涛园团聚,逢年过节抽时间到牺牲战友家中探望,足迹遍及四川、重庆、云南等地。

从2009年起,他每年都带上一些老人,到云南祭奠。2015年3月和11月,董贵生与志愿者一起先后带着19位“爸爸妈妈”去麻栗坡扫墓,考虑到老人的年龄,出发前还专门安排他们体检……

多年相处,老人们和董贵生已成为彼此生命中的亲人。2013年,烈士张林辉的母亲病危,董贵生立即赶到云南张妈妈家中。“儿啊,妈想吃汤圆!”神志已模糊的老人看着“儿子”董贵生突然清醒了。30分钟后,吃着董贵生做的汤圆,张妈妈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董贵生告诉记者,近年来他先后送走9位烈士父母。如今“爸爸妈妈”们已是风烛残年,他自己也53岁了,竭尽所能照顾好老人,成了他最挂心的事。

1月6日,记者跟随董贵生来到距离“听涛园”100公里以外的牺牲战友秦开金烈士家看望“爸爸”——85岁的秦自才老人,为其送去大米、香肠等年货,并告诉老人,腊月二十五再来接他去“听涛园”一起过年。

“贵生可是个好娃,逢年过节都会来看我,有这样的儿子,邻居们都说我有福气!”看着闻讯赶过来打招呼的邻居,秦自才告诉记者。

跟随董贵生一起送年货的还有一位土生土长的龙泉人邹勇,他告诉记者,自己当过兵,尽管没上过战场,但也知道“战友”一词的分量。一次战友聚会,他无意间听说了董贵生的故事,便专程来到郫县,希望和他一起完成一次爱心之举。

一种感动,

他的行为引来一片追随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董贵生,越来越多的荣誉“找到”了董贵生,他先后被评为“诚实守信四川好人”“中国好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随着荣誉而来的,也有置疑:认为他在作秀,怀疑他以照顾烈士父母为名获取经济利益……

无论面对荣誉还是非议,董贵生说自己只求“问心无愧,心安理得”。

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董贵生的战友朱太贵。他说:“董贵生近30年一直坚持替战友尽孝,期间面临的种种困难是常人不能做到的,作为战友自愧不如,他值得我们学习。”

感佩于董贵生的境界,许多组织和个人加入他的行列。成都警备区积极组织温江区、郫县人武部协调地方政府对“‘听涛园’老兵俱乐部”进行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组织乡镇武装部与烈士家庭结成对子。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接踵而至,有的到“听涛园”义务帮工,有的帮助烈士父母解决各种难题……

在俱乐部一旁,董贵生拿出一本聘书说:“前年,中国公益总会四川分会聘请我担任公益爱心大使。我一定努力,把公益事业做得更好,将爱心传递下去。”

本文配发照片由 熊华拥摄

这次董贵生入选感动中国,是大大对惩越老兵的肯定,让老兵一同分享大大的中国梦。只可惜以臧雷为首的一少撮老兵未能顾全大局,执著细节,质疑董贵生义举。现在军报力挺董老兵,是一场及时雨,再一次表达中央对董老兵的肯定,其他人不应说三道四。
切,军报还登过徐才厚讲话呢
不能指望人人都是雷锋、王进喜,但是没有雷锋、王进喜这类榜样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社会。
中宣部如果老是这样做!那么老百姓就没多少人相信党和政府了!为什么那么多英雄人物会遭到质疑?为什么大家不再相信宣传!因为里面假的东西太多,添加的东西太多,根本就禁不起推敲!我是一个扛枪的,也是自干五。可是我读雷锋日记都感觉不太相信!因为里面很多东西都解释不清楚!让人没法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