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首度获批 转基因婴儿或进入“精密制造”阶段(组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3:24:30
基因编辑首度获批 转基因婴儿或进入“精密制造”阶段(组图)


2016-02-03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英国生育监管部门宣布,批准科学家通过编辑来修改人类胚胎基因,创造了人类历史。英国也成为史上首个对基因编辑持全面开放态度的国家。也就是说,未来科学家们能够通过胚胎DNA重组技术造出“理想中的婴儿”。

  英国伦敦的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将主导这项试验,并将提供人们对生命最初期人类活动的深入研究和认识。

1

  胚胎演变过程:受精卵——胚囊——胚胎

  但是目前这项政策还仅适用于研究,实际在胚胎中做植入或者修改胚胎都将被视作犯法行为。尽管处于研究阶段,但该试验仍然激起了伦理方面的争议,一些人担忧此项研究将为设计“转基因婴儿”敞开大门。前巴斯德研究所上海分院研究员Andy Tsun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或许是一个危险的措施,一切都取决于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正义感。”

  DNA是生命基因的蓝本,决定了我们身体各部分的组成。编辑修改基因就意味着可以更加精确地对DNA进行人工操纵。不过BBC报道称,去年中国在基因编辑方面也创造了全球第一,中国科学家去年首次宣布已在进行通过基因编辑人类胚胎来治愈白血病的试验。

  BBC援引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高级负责人Robin Lovell-Badge教授言论称,中国有监管法规,但通常的情况是,只有你越过模糊边界的那一刻,才会发现这些法规其实并不清晰。针对英国科学家获准基因编辑事件,Lovell-Badge表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正式通过监管体系批准的案例。”

  试验是在受精后头7天的受精卵上实施的。在此期间,受精卵将转化成“胚囊”,“胚囊”中含有200至300个细胞。
1

Kathy Niakan博士

  科研人员将会对捐献的胚胎做基因编辑,并在7天后销毁。据悉,该试验将在未来几个月开始实施。

  这项工作由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Kathy Niakan博士主持,她在人类生命活动发展领域已有超过10年的研究经验。据BBC报道,今年初,Niakan博士曾解释她申请编辑胚胎工程的目的,“因为我们真的渴望了解基因在从胚胎发展成为健康人体过程中的作用。”Kathy Niakan博士表示,“为什么了解基因那么重要?因为流产以及不孕的现象在当下非常普遍,但是我们对此又知之甚少。”

  每100个受精卵中,只有不到一半能够发展到胚囊阶段,只有25个能植入子宫,其中又只有13个能发展超过3个月。

  在胚囊阶段,一些细胞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其中有些变成了胎盘,有些变成了卵黄囊,还有些变成了我们自己。但是对于这些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又为什么会这样发展,都是未知,可知的是一些DNA在此阶段中确实极其活跃。

  Niakan博士开始此项研究的初衷,是认为这些基因可能决定了人类的发展,但是它们在做什么,又怎么会发生变异和错位的,科学家暂时不得而知。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主任Paul Nurse对Niakan的研究项目获批表示欣慰。目前大多数科研人员认为,通过对人类生命最初期细胞活动的观察,能够帮助人类了解健康的胚胎是如何形成的,并加固人们对试管婴儿成功率的认识。

  “人类基因警报”组织主任David King博士对BBC表示,这项研究将让“转基因婴儿”制造技术更加精密,完善消费优生学。很多政府的科学研究顾问已经决定对此投赞成票。

  Andy Tsun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尽管在胚胎上运用基因编辑技术会触发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但在宣布通过政策前,政府有关方面肯定已对此作出全面评估。因此,有理由相信在推动科学进步的同时,该政策也能符合社会利益。





http://business.sohu.com/20160203/n436801820.shtml


基因编辑首度获批 转基因婴儿或进入“精密制造”阶段(组图)


2016-02-03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英国生育监管部门宣布,批准科学家通过编辑来修改人类胚胎基因,创造了人类历史。英国也成为史上首个对基因编辑持全面开放态度的国家。也就是说,未来科学家们能够通过胚胎DNA重组技术造出“理想中的婴儿”。

  英国伦敦的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将主导这项试验,并将提供人们对生命最初期人类活动的深入研究和认识。

1

  胚胎演变过程:受精卵——胚囊——胚胎

  但是目前这项政策还仅适用于研究,实际在胚胎中做植入或者修改胚胎都将被视作犯法行为。尽管处于研究阶段,但该试验仍然激起了伦理方面的争议,一些人担忧此项研究将为设计“转基因婴儿”敞开大门。前巴斯德研究所上海分院研究员Andy Tsun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或许是一个危险的措施,一切都取决于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正义感。”

  DNA是生命基因的蓝本,决定了我们身体各部分的组成。编辑修改基因就意味着可以更加精确地对DNA进行人工操纵。不过BBC报道称,去年中国在基因编辑方面也创造了全球第一,中国科学家去年首次宣布已在进行通过基因编辑人类胚胎来治愈白血病的试验。

  BBC援引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高级负责人Robin Lovell-Badge教授言论称,中国有监管法规,但通常的情况是,只有你越过模糊边界的那一刻,才会发现这些法规其实并不清晰。针对英国科学家获准基因编辑事件,Lovell-Badge表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正式通过监管体系批准的案例。”

  试验是在受精后头7天的受精卵上实施的。在此期间,受精卵将转化成“胚囊”,“胚囊”中含有200至300个细胞。1

Kathy Niakan博士
  科研人员将会对捐献的胚胎做基因编辑,并在7天后销毁。据悉,该试验将在未来几个月开始实施。

  这项工作由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Kathy Niakan博士主持,她在人类生命活动发展领域已有超过10年的研究经验。据BBC报道,今年初,Niakan博士曾解释她申请编辑胚胎工程的目的,“因为我们真的渴望了解基因在从胚胎发展成为健康人体过程中的作用。”Kathy Niakan博士表示,“为什么了解基因那么重要?因为流产以及不孕的现象在当下非常普遍,但是我们对此又知之甚少。”

  每100个受精卵中,只有不到一半能够发展到胚囊阶段,只有25个能植入子宫,其中又只有13个能发展超过3个月。

  在胚囊阶段,一些细胞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其中有些变成了胎盘,有些变成了卵黄囊,还有些变成了我们自己。但是对于这些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又为什么会这样发展,都是未知,可知的是一些DNA在此阶段中确实极其活跃。

  Niakan博士开始此项研究的初衷,是认为这些基因可能决定了人类的发展,但是它们在做什么,又怎么会发生变异和错位的,科学家暂时不得而知。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主任Paul Nurse对Niakan的研究项目获批表示欣慰。目前大多数科研人员认为,通过对人类生命最初期细胞活动的观察,能够帮助人类了解健康的胚胎是如何形成的,并加固人们对试管婴儿成功率的认识。

  “人类基因警报”组织主任David King博士对BBC表示,这项研究将让“转基因婴儿”制造技术更加精密,完善消费优生学。很多政府的科学研究顾问已经决定对此投赞成票。

  Andy Tsun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尽管在胚胎上运用基因编辑技术会触发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但在宣布通过政策前,政府有关方面肯定已对此作出全面评估。因此,有理由相信在推动科学进步的同时,该政策也能符合社会利益。





http://business.sohu.com/20160203/n436801820.shtml


批量制造,工业化生产基因改造的生化战士是以后人类在宇宙生存的必经之路。彻底剔除疾病和体弱的基因,人类将成为自己的上帝!
基因修改,改变的不只是基因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黄庆桥 2016年02月03日



[导读] 近期,基因修改技术(又称基因修饰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成为热点话题。2月1日,英国人类生育与胚胎学管理局宣布,正式批准该国一研究人员对人类胚胎进行编辑的请求。
作者:黄庆桥

近期,基因修改技术(又称基因修饰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成为热点话题。2月1日,英国人类生育与胚胎学管理局宣布,正式批准该国一研究人员对人类胚胎进行编辑的请求。年初,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ELL》发表的一篇关于基因修改技术发现史的综述文章,就引发了国际科学界的一场口水战。而此前,中国科研人员黄军因人类胚胎基因修改研究而入选英国《自然》杂志2015年度对全球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人物,更是引发了国人对这一技术的关注。

生命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但在另一方面,争议也随之而生。比如,包括科学家、伦理学家在内的很多有识之士就认为,人类胚胎基因修改技术的实验对象是“人类的胚胎”,而胚胎是人类生命的早期形态,理应受到尊重和保护,将人类的胚胎当作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不合适的。据称,黄军领导的研究团队最初是将研究成果投给了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但这两家杂志都拒绝刊登。

修改人类胚胎基因有着特殊的危险性。其一,这种改变可能会被该胚胎的所有后代继承。也就是说,修改人类胚胎基因,改变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后代的基因。比如,目前科学家对人类异常胚胎中与地中海贫血症有关的基因细胞进行修改,获得成功,目的就在于根治这种疾病。问题在于,这种疾病基因真的应当灭绝吗?研究显示,地中海贫血基因可以抵抗疟疾带来的伤害,在非洲等疟疾高发的地区,带有地中海贫血基因反而是一种保护。当我们改造或去除某种“有害”基因时,目的自然是希望人类变得更健康、更完美,可实际后果却很难预料。事实上,人类根本无法判定一种基因的去留,因为人类并非全知全能。

其二,有人担心,以人类的贪婪本性,加之科技与商业的结盟,人类绝不会满足于基因编辑的治疗性目的,而一旦全面开启基因改造之门,社会将陷入难以想象的危险之中。道理很简单,如果“阿尔兹海默症”、“地中海贫血症”等“必然致病”基因有改造的必要,那么一些“潜在致病”或不太严重的基因,比如遗传性近视、50岁以后的心脏病风险、60岁以上的癌症风险等,该不该被改造呢?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人的身高、相貌、声音、智商等基因是不是也都可以被改造呢?

如果我们设想上述基因改造是被允许的但却价格昂贵,那获利的便只能是富裕阶层。富人不仅会用这种技术让自己变得更健康、更有竞争力,而且他们还将率先利用这种技术让自己的后代变得更健康、更聪明、更漂亮。后果就是,由于富人的后代拥有更优质的基因,他们因此将更容易占领社会的上层。结果,我们的社会将出现这样一种图景:富者愈富愈优秀,贫者愈贫愈平庸,一个新的不平等的世袭社会由此形成。也就是说,人类用鲜血和生命的抗争换来的自由、平等社会就有可能被新的不平等的世袭社会所取代。这并非危言耸听。

如果基因改造技术被商业化利用,那么人类社会还将面临着所谓的“基因歧视”。因为人与生俱来的基因能够被检测,社会上的人将被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生殖的有基因缺陷的人,另一种是被编辑过的更健康更完美的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种情形将是多么可怕呀!这不就是科幻电影、科幻小说中描绘的场景吗?

笔者丝毫没有诋毁科学家从事人类胚胎基因修改研究的意思,正如有科学家所说,不管你情不情愿,这样的研究结果,甚至令你更惊讶的研究成果,迟早会出现。人类胚胎基因修改技术的步伐会越走越快,这是不需要怀疑的。问题在于,科学技术不只是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也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因此,科学技术需要规范。这已是共识。《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就公开宣称,违背人类尊严的任何做法,是不能允许的。或许,未雨绸缪地对修改人类胚胎基因的研究与应用进行规范,现在就该提上日程。(黄庆桥)





http://www.wokeji.com/pl/kjjy/201602/t20160203_22103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