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在离目标30年的地方开始逃离 电力装备下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24:19
http://www.gdshe.org/Item/5941.aspx

作者:悦涛 来源:深圳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2日 点击数: 5

  “中国制造”不像我们想象那么强大,西方工业,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我们的制造业还没有升级,制造业者已开始撤离。在向服务业转型的口号声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按捺不住,出来说了真话。

  11月8日,苗圩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全面解读时指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

  作为主管制造业的中央大员,苗圩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国家认知。
  
  苗圩说,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
  
  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

  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工信部部长苗圩


  为什么中国制造是第三梯队?
  “毫无疑问,世界各国都在争相介入新一轮国际分工争夺战中,随着比较优势逐步转化,全球制造业版图将被重塑。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美国在制造业基础及最前沿科技创新方面仍将处于领先地位。第二梯队中,德国、日本等国家地位将进一步巩固,一些后发国家有望通过技术、资本和人才积累,通过产业升级进入这一梯队。第三梯队中,大量的新兴经济体通过要素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也将逐步纳入到全球制造业体系。”
  
  (注意理解:在制造业版图的重塑过程中,第一和第二梯队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第三梯队有望升级,但也仅仅是逐步纳入到全球制造业体系!)

  苗圩表示,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目前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面对技术和产业变革及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我国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当然机遇大于挑战,经过若干阶段的努力,提升位次完全有可能,希望到新中国成立100年(2049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苗圩表示,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装备制造业为例,主要的不足表现在: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大多数装备研发设计水平较低,试验检测手段不足,关键共性技术缺失。企业技术创新仍处于跟随模仿阶段,底层技术的“黑匣子”尚未突破,一些关键产品也很难通过逆向工程实现自主设计、研发和创新。

  二是基础配套能力不足。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先进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基础能力依然薄弱,严重制约了整机和系统的集成能力。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虽然大部分设备实现了国产化,但是15%的关键零部件还依靠进口。

  三是部分领域产品质量可靠性有待提升。基础能力跟不上,制约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突出体现在产品质量安全性、质量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等方面。部分产品和技术标准不完善、实用性差,跟不上新产品研发速度。另外,品牌建设滞后,缺少一批能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抗衡、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装备制造业中90%的知名商标所有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仍很突出。而真正体现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精尖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生产不足,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没完成工业化 别奢谈服务业主导

  单靠服务业,托不起大国经济。何况我们的服务业更多是在进行炒买炒卖。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许多人为服务业超越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二大产业而欢呼,甚至认为中国可以逾越工业化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对此,苗圩认为,不管是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情况来看,这都是脱离实际的一种观点。

  苗圩说,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发生”,这就是工业生产的第四个阶段,即智能制造时代,或工业4.0。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线。

  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国务院今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目标,其中尤其提出了创新推动战略,提出到2020年将建立15个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弥合在科技成果与产业化发展之间的断层。苗圩表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不会一蹴而就,至少要30年不懈努力”。

  面对中国制造存在的“短板”,《中国制造2025》给出了解决方案,即进一步巩固现有的发展优势,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在关键产业取得突破,通过做优做强中国装备,不断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我们正在经历“逃离制造业”的大潮

  今年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逐季下降,体现制造业景气指数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至10月已有三个月连续低于荣枯线。对于制造业的困境,苗圩坦承,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与新兴市场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对中国形成“双向挤压”。
  
  中国10月PPI同比下降5.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6.9%。1-10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6.0%。

  金融业的分析师总是乐观的看问题:每一次低迷的数据都是宽松的号角。

  但是形势已经到了货币越宽松、制造业逃离越快的地步。

  看看近几年制造业尤其是民营制造业出现的倒闭潮,并不都是因为低端和落后,而是因为整体走进了“高风险、低回报”的怪圈。

  以前外部有过度消费,内部有过度投资,积累的过剩产能是需要去化的。但在全社会形成远离制造业的风气,则和去产能是两码事。
  
  真正搞升级换代,要让资金流入制造业的创新环节而不是让创新者承担最大的风险;同时要回归常识:真正的创新是需要积累的,不会在浮躁的追风口环境下诞生。

  资金大量追求短期收益、升值的氛围之下,很多企业主即便没有亏损,也在想办法把手中的工业资产变现。甚至部分倒闭的工厂,正是老板的有意为之。

  他们中不少人已经判断:未来做制造业没有出路。这场“逃离制造业”的风潮,正在愈演愈烈。

  去年已有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苏州联建科技宣布倒闭,随后联建的兄弟公司,位于东莞的万事达公司和联胜公司相继倒闭。

  今年初,各制造业大省继续传来工厂倒闭的消息:诺基亚关闭北京和东莞工厂,东莞和苏州两地数家万人制造企业破产倒闭。

  继联胜、万事达、联建之后,手机零件制造商东莞市奥思睿德世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老板欠债1.35亿元跑路,400员工失业。另外,还有东莞一家做杂牌手机的制造企业兆信通讯因资金链断裂倒闭,1000多名员工失业,董事长高民自杀。
  
  温州在资产泡沫化之后,正在经历着制造产业空心化,鞋子、打火机等引以为傲的产业正在失去光环。
  
  今年一整年,从长三角蔓延到珠三角的制造业倒闭潮丝毫没有停歇的架势。深圳福昌、中显微这些电子产业链上的一级供应商也关门大吉。
  
  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制造业巨头都在运作地产或金融项目,成为一个明显的反差。

  早在2010年,TCL就与万通地产签订协议,利用双方在地产开发及工业土地的独特优势,为工业地产开发开辟一个全新的方向与模式。TCL前些年通过投资“杠杆”,在全国圈下了大量的工业土地,足以让他们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依靠土地开发过一段“安稳”日子。
  
  即便华为,现在某种程度上也间接在吃着土地红利,在手的土地面积已达百万亩。

  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制造业鸿沟,不是能不能跨越的问题,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去跨越。



  看看全球科技实力排名,中国还差多远
http://www.gdshe.org/Item/5941.aspx

作者:悦涛 来源:深圳经济观察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2日 点击数: 5

  “中国制造”不像我们想象那么强大,西方工业,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我们的制造业还没有升级,制造业者已开始撤离。在向服务业转型的口号声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按捺不住,出来说了真话。

  11月8日,苗圩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全面解读时指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

  作为主管制造业的中央大员,苗圩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国家认知。
  
  苗圩说,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
  
  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

  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工信部部长苗圩


  为什么中国制造是第三梯队?
  “毫无疑问,世界各国都在争相介入新一轮国际分工争夺战中,随着比较优势逐步转化,全球制造业版图将被重塑。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美国在制造业基础及最前沿科技创新方面仍将处于领先地位。第二梯队中,德国、日本等国家地位将进一步巩固,一些后发国家有望通过技术、资本和人才积累,通过产业升级进入这一梯队。第三梯队中,大量的新兴经济体通过要素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也将逐步纳入到全球制造业体系。”
  
  (注意理解:在制造业版图的重塑过程中,第一和第二梯队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第三梯队有望升级,但也仅仅是逐步纳入到全球制造业体系!)

  苗圩表示,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目前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面对技术和产业变革及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我国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当然机遇大于挑战,经过若干阶段的努力,提升位次完全有可能,希望到新中国成立100年(2049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苗圩表示,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装备制造业为例,主要的不足表现在: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大多数装备研发设计水平较低,试验检测手段不足,关键共性技术缺失。企业技术创新仍处于跟随模仿阶段,底层技术的“黑匣子”尚未突破,一些关键产品也很难通过逆向工程实现自主设计、研发和创新。

  二是基础配套能力不足。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先进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基础能力依然薄弱,严重制约了整机和系统的集成能力。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虽然大部分设备实现了国产化,但是15%的关键零部件还依靠进口。

  三是部分领域产品质量可靠性有待提升。基础能力跟不上,制约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突出体现在产品质量安全性、质量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等方面。部分产品和技术标准不完善、实用性差,跟不上新产品研发速度。另外,品牌建设滞后,缺少一批能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抗衡、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装备制造业中90%的知名商标所有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仍很突出。而真正体现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精尖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生产不足,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没完成工业化 别奢谈服务业主导

  单靠服务业,托不起大国经济。何况我们的服务业更多是在进行炒买炒卖。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许多人为服务业超越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二大产业而欢呼,甚至认为中国可以逾越工业化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对此,苗圩认为,不管是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情况来看,这都是脱离实际的一种观点。

  苗圩说,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发生”,这就是工业生产的第四个阶段,即智能制造时代,或工业4.0。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线。

  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国务院今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目标,其中尤其提出了创新推动战略,提出到2020年将建立15个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弥合在科技成果与产业化发展之间的断层。苗圩表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不会一蹴而就,至少要30年不懈努力”。

  面对中国制造存在的“短板”,《中国制造2025》给出了解决方案,即进一步巩固现有的发展优势,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在关键产业取得突破,通过做优做强中国装备,不断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我们正在经历“逃离制造业”的大潮

  今年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逐季下降,体现制造业景气指数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至10月已有三个月连续低于荣枯线。对于制造业的困境,苗圩坦承,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与新兴市场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对中国形成“双向挤压”。
  
  中国10月PPI同比下降5.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6.9%。1-10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6.0%。

  金融业的分析师总是乐观的看问题:每一次低迷的数据都是宽松的号角。

  但是形势已经到了货币越宽松、制造业逃离越快的地步。

  看看近几年制造业尤其是民营制造业出现的倒闭潮,并不都是因为低端和落后,而是因为整体走进了“高风险、低回报”的怪圈。

  以前外部有过度消费,内部有过度投资,积累的过剩产能是需要去化的。但在全社会形成远离制造业的风气,则和去产能是两码事。
  
  真正搞升级换代,要让资金流入制造业的创新环节而不是让创新者承担最大的风险;同时要回归常识:真正的创新是需要积累的,不会在浮躁的追风口环境下诞生。

  资金大量追求短期收益、升值的氛围之下,很多企业主即便没有亏损,也在想办法把手中的工业资产变现。甚至部分倒闭的工厂,正是老板的有意为之。

  他们中不少人已经判断:未来做制造业没有出路。这场“逃离制造业”的风潮,正在愈演愈烈。

  去年已有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苏州联建科技宣布倒闭,随后联建的兄弟公司,位于东莞的万事达公司和联胜公司相继倒闭。

  今年初,各制造业大省继续传来工厂倒闭的消息:诺基亚关闭北京和东莞工厂,东莞和苏州两地数家万人制造企业破产倒闭。

  继联胜、万事达、联建之后,手机零件制造商东莞市奥思睿德世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老板欠债1.35亿元跑路,400员工失业。另外,还有东莞一家做杂牌手机的制造企业兆信通讯因资金链断裂倒闭,1000多名员工失业,董事长高民自杀。
  
  温州在资产泡沫化之后,正在经历着制造产业空心化,鞋子、打火机等引以为傲的产业正在失去光环。
  
  今年一整年,从长三角蔓延到珠三角的制造业倒闭潮丝毫没有停歇的架势。深圳福昌、中显微这些电子产业链上的一级供应商也关门大吉。
  
  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制造业巨头都在运作地产或金融项目,成为一个明显的反差。

  早在2010年,TCL就与万通地产签订协议,利用双方在地产开发及工业土地的独特优势,为工业地产开发开辟一个全新的方向与模式。TCL前些年通过投资“杠杆”,在全国圈下了大量的工业土地,足以让他们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依靠土地开发过一段“安稳”日子。
  
  即便华为,现在某种程度上也间接在吃着土地红利,在手的土地面积已达百万亩。

  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制造业鸿沟,不是能不能跨越的问题,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去跨越。



  看看全球科技实力排名,中国还差多远
从中国制造改成中国智造
市场经济每天多少企业在新成立,优胜劣汰有啥奇怪的。
跻身一流方阵尚需时日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许多人为服务业超越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二大产业而欢呼,甚至认为中国可以逾越工业化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对此,苗圩认为,不管是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情况来看,这都是脱离实际的一种观点。“从世界工业化300年进程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最主要承担者,是国家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根本保障,美、德、日、英、法等经济强国都是从制造大国和强国发展起来的。从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看,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支柱地位长期不会改变。没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服务业发展就缺乏强有力的支撑;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服务业发展将成为无本之木,对于一个大国而言,就很难实现现代化,就很难在全球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苗圩强调,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世界强国的兴衰,装备制造业的崛起已经成为国家间博弈最重要的砝码。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顶梁柱,也已经到了爬坡过坎、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
  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把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抓上去有着坚强决心,今年5月国务院制定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苗圩告诉记者,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紧迫,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至少30年的不懈努力:第一步,力争用10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面对中国制造存在的“短板”,《中国制造2025》给出了解决方案,即进一步巩固现有的发展优势,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在关键产业取得突破,通过做优做强中国装备,不断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针对创新驱动,苗圩重点介绍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科技成果与产业化发展之间存在一个断层,也被称为‘死亡之谷’,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发达国家纷纷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即通过建设创新平台和‘中试’系统,实现实验室技术向产品技术转移。按照计划,我国到2020年将建立15个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加快智能转型方面,苗圩谈到,发展自主安全可控的装备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近年来,通过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促进了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测控装置、智能成套装备、数字化车间等的发展,有的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下一步,要组织论证智能制造工程,研究确定工程目标和路线图,从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的安全可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等方面提出未来5-10年发展重点、目标和实施路径。至于强化基础支撑,苗圩表示,要解决重点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围绕重点装备和重大工程需求,组织实施了工业强基工程,支持了航空航天关键基础材料、输电设备基础零部件等。除了做到基础强能力,还要集成上水平。”《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产业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苗圩认为,打基础是为了避免建成空中楼阁,但并不妨碍在局部领域实现突破,“下一步,我们要突出高端引领,加强分类指导,实现重点突破。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高档数控机床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提高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为了做好上述工作,苗圩还提出了四条建议,分别是不断营造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环境;着力缓解制造业融资困难;健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苗圩表示,如何将规划变计划,计划变行动,行动变效果,需要选择有限领域设定有限目标,积小胜为大胜,一步步扎实往前走,同时也希望广大政协委员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国制造业发展,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人才结构决定了国家的产业结构,韩国就算三星倒闭了,也会弄出个四星来,资本家可能会破产,但几十万的科学家、工程师并不会消失,甩掉债务、养老、社会福利等包袱,组织起来成立新公司并不难。日本、德国能从二战的废墟中率先爬起来,靠的最核心的因素就是人才了,毕竟是世界上最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的两个国家。
拉美、东南亚、中东这些国家,过去没起来,现在起不来,将来也起不来,人口素质摆在那,教育摆在那,国家文化摆在那。
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起效慢,但会持续几十年。
lqvod 发表于 2015-12-24 14:04
人才结构决定了国家的产业结构,韩国就算三星倒闭了,也会弄出个四星来,资本家可能会破产,但几十万的科学 ...
不要信口开河
samsung倒闭了,韩国也就快了,你以为人家的财阀是TB这种小官商比得了的?
“拉美、东南亚、中东这些国家,过去没起来”——你有空去看看MD20,30年代的电影里面的大款都是哪国人先,然后再出来大口马牙不迟
如同社会中有原则的老实人会得到认可吗?,,付出的代价与收益比例足够大之时;就是该强硬行动之时;该不择使用的手段 中国做些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情我是举双手赞成的,毕竟国家的利益大于一切,就如俗语说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中国,被列强们教育得该毕业了。
还没有升级,制造业者已开始撤离。”
这样的话。。。

完全是媒体歪曲、杜撰出来的。。。
这个口水你们是舔了一遍又一遍啊~~~
还有,LZ你这篇玩意儿说了半天有一句提到电力装备制造业了?
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有啥奇怪的,每天新成立多少公司知道吗?吃饱撑的主楼
夹藏私货,其心可狙
电力装备制造业现在是滑坡,效益不好,国内没那么多需要了,国外的第三世界的活也不好干。
成天的中国崩溃论~每次都是五年十年后崩溃~有点新意了没?
七分真。。。三分假。。。LZ这私货塞的可真是不知羞耻啊。。。。。。。
lqvod 发表于 2015-12-24 14:04
人才结构决定了国家的产业结构,韩国就算三星倒闭了,也会弄出个四星来,资本家可能会破产,但几十万的科学 ...
说得好。支持你。
21世纪的宝藏----人才,中国的人才要创新,要突破,但是出国留学的都不回来。科研院校抄袭改改外国论文资料就有好日子过,不改变这些恶疾中国怎么产业晋级?
21世纪的宝藏----人才,中国的人才要创新,要突破,但是出国留学的都不回来。科研院校抄袭改改外国论文资料 ...
你那是老黄历喽,现在是想回来但是国内没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