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大海底隧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11:10:43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务院正式审议2016年重点工程,其中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即烟台至大连海底隧道)施工方案已于日前正式出炉,随即引起了诸多关注和热议。然而没过多久,就有媒体指出,以上报道并不属实,认为“建设烟大海底隧道”早已是一则旧闻,而“施工方案出炉”的说法更是不确切——

  起因

  媒体称方案出炉

  前述报道称,日前国务院正式审议2016年重点工程,其中烟台到大连海底隧道施工方案正式出炉,将采用全隧道方案而不是之前盛传的“南桥北隧”。

  报道称,渤海海峡将由一个深埋的跨海铁路隧道连通,隧道先从大连旅顺附近定一个入地点,蓬莱有一个登陆点,然后就到达了烟台。烟大海底隧道归属铁路总公司管理,整条隧道全长123公里(相当于2.5条英吉利海峡隧道),火车设计时速为250公里,运行速度能达到220公里/小时。届时,从大连到烟台最多只需要40分钟。通道设计运行负荷为每日10万车辆,每年收入约200亿元,平均每辆车通行费在548-1826.5元之间。

  工程方案将采纳全海底隧道方式,以火车载运汽车通行,南北两端的接驳点、工程规模也已确定。跨海通道的火车都是平板车,当汽车通过隧道时,人可以不下车,直接把车开上平板火车进行固定后,由火车统一拉过隧道,到达后,火车的固定自动解开,司机即可直接开车离开通道。

  报道还透露,之所以采取全隧道方案,而不是之前盛传的南桥北隧方案,是因为南桥北隧方案中间需要有一个岛屿做转换,但渤海上的岛屿太小,需要搭建人工岛,这样一来成本太高,不符合国防要求。

  争议

  需求成为最大焦点

  对于山东、辽宁地方政府来说,海底隧道无疑是一支兴奋剂。尤其最近两年,东北经济增速出现明显滑坡,如果能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刺激相关产业发展,辽宁没有理由说“不”。对山东半岛而言,与东北之间能构建起更为高速的交通网络,也属一大幸事。

  然而,反对建设烟大海底隧道的声音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反对者认为,一项耗资超过2000亿元的大工程,光考虑利益辐射范围还不够。

  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曾就渤海跨海通道项目发布信息:“郯庐地震带,北起黑龙江,南到长江,呈北东走向,纵贯中国大陆东部,延伸达2400多公里,是东北亚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

  对于这一质疑,烟台一位长期致力于推动渤海跨海通道项目的学者表示,大连和烟台的地震局多年前已经开始勘测地震数据、进行危险性分析等工作,且现在各方比较青睐的全隧道方案抗震能力是最强的。

  在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副主任看来,任何一个宏大的改造自然条件的项目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且海底隧道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中间不可能有太多的出口,带动的只能是大连和烟台两个点。

  需求是关系到这一耗资堪比京沪高铁和长江三峡工程的大项目是否该建的关键。

  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项目组此前预测,到2020年,渤海海峡间潜在的客流量将达到3亿人次左右。

  但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坚对于上述预测数据提出了严重的质疑:“从增速来计算,2011年客流量仅为654万人/次,要每年增长4倍多的人数才能在2020年达到3亿人次,这对于任何一条交通线路来说几乎都是不可能的。”在赵坚看来,渤海跨海通道不是不能建,而是现在还不到时候。“50年以后或许能有比较大的需求,所以应该20年以后再来讨论具体方案。”

  《中国经营报》2014年8月的一则报道中也提到需求的问题。当时,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党群工作部的石经理就曾无奈表示,“这个事儿(指烟大海底隧道)让我们很无语,我如果说没有必要建吧,好像是为了维护自己公司的利益,如果说有必要建吧,但实际上渤海湾的客货运需求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回应

  两地发改委否认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他们曾向烟台大连两地发改委求证,两市发改委均表示“烟大海底隧道施工方案出炉”消息不确切。

  烟台市发改委宣传科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个消息是大连的一些媒体根据专家学者的研究‘想象’出来的,是不确切的,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个工程尚没有明确的说明。”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诸如烟大海底隧道此类的大工程,“前期的调研就得五年至六年,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不像盖栋楼那么简单”。他还表示,一切关于烟大海底隧道工程的消息都应该以国务院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官网公布的消息为准,其他来源的消息都是不准确的。

  大连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并未接到关于烟大海底隧道工程施工方案的文件或通知。

  此外,对于这则报道中提到的国务院正式审议的“2016年重点工程”,北青报记者在国务院官网上并没有查阅到相关信息。

  12月1日下午,大连电视台《大连经济报道》一名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表示,11月27日播发的消息是根据网上的诸多报道整合编辑的,所谓的“施工方案”实际上是指上报到国务院的烟大海底隧道项目的工程设计方案。

  “有些媒体近日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的报道不够规范、不够客观,甚至不够准确。如有的媒体将此通道称为烟大海底隧道,这种称谓目前而言是不准确的。还有的媒体报道称,已确定采用深埋的全隧道方案,也不够严谨。因为可选的工程方案有多种,目前尚在进一步论证之中,至于采用哪一种,还没有最终确定。国家和有关部门也并未正式发布。”12月1日,多年参与此项论证工作的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良忠在接受采访时说。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项目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则表示,渤海海峡跨海方案仍需到国家发改委立项。将研究前期的风险问题,组织机构问题,准备工作也陆续开始。“十三五”规划获得人大审批后,即可开始前期的勘测、测量、侦探等的工作。

  愿景

  20多年的跨海梦想

  渤海海底隧道项目从提出至今,已超过20年。1992年,时任山东省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柳新华和三名同事最早提出了这一构想。

  根据柳新华最初的设想,如果在渤海海峡建一条跨海通道,烟台市就能成为一个连接南北、贯通亚欧的交通枢纽城市,这将促进烟台跨越式的发展。那时的柳新华并没想到,自己一个基于城市发展的提议,无意间触发了那么多人的“跨海梦”。很快,这一构想就得到了烟台市、山东省的大力支持。

  柳新华的基本构想是:首先,要修建烟台到大连的铁路轮渡,实现两大半岛“软连接”;其次,修建从蓬莱至长岛的试验工程,以小通道带动大通道;最后,修建蓬莱到旅顺的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

  为了将构想变成现实,烟台市一直积极筹备和推进。公开资料显示,1993年,经过烟台市委市政府的努力,成立了一个包括科技部、交通部、原铁道部、山东省、辽宁省等多部门在内的国家层面的研究团队。

  不过,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于这个项目的构想就一直停留在理论研讨阶段。虽然形成的研究成果并未被否定,但也始终没能在国务院正式立项。

  烟大海底隧道项目重新成为热议焦点,并进入决策层关注视线,是从2009年开始。自2009年以来,辽宁、山东两省的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议和提案。

  今年3月,胶东在线曾报道,来自烟台的全国人大代表穆范敏第七次向人代会提交关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论证和建设的相关建议,希望尽快启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

  关键

  能否被纳入“十三五”规划

  据悉,争议不断的烟大海底隧道项目已于2014年7月形成最终方案,并被上报国务院。

  在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研究讨论后,项目组正式否决了之前的“全桥梁”和“南桥北隧”设计方案。最后敲定的设计方案定为采用“深埋的全隧道”形式。

  这个工程设计方案的内容与前述媒体报道的内容一致。而这个方案显然不是最终的施工方案。

  据澎湃新闻报道,关于烟大海底隧道的最新文件是2015年10月23日由国家发改委官网印发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这份文件中提及了要完善交通网络,从铁路方面“研究推进中韩铁路轮渡、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前期工作”。

  再往前推,2014年8月,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也只是提出“下一步要加快推进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

  相关专家学者均表示,能否被纳入“十三五”规划,对研究讨论多年的烟大海底隧道项目来说,至关重要。

  一则2015年1月大众网的报道显示,时任山东省发改委主任、现任山东副省长的张务锋当时透露,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听取“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汇报时明确指出,今后重大项目未列入规划的一律不予审批。

  所以,山东方面也在积极促成此事。张务锋今年1月公开表示,烟大渤海跨海通道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着力推动下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发改委同意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把渤海跨海通道等重大事项,予以统筹考虑并积极支持。

  随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也如愿以偿的写进了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

  2015年11月26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前期工作。”

  编后:一个规划了二十多年的方案再次“热”了起来。究其原因,无论是现有的铁路还是公路,从大连半岛绕行山海关到山东烟台,不但距离远,而且花费高。

  “道路通则百业兴”,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无可置疑的。正因如此,烟大两地对于建海底隧道的热情20年来有增无减,这条海底隧道能让它们从“终端”摇身一变成为“枢纽”。

  然而重大工程的落地绝不是一拍脑袋的事情。一方面,海底隧道对于烟大两地乃至其辐射区域自然是重大利好,但能否融入到全国交通的大格局有待研究。

  另一方面,按照专家的估算,烟大海底隧道的投资金额比当年三峡工程还高。三峡建设讨论了近一百年,最后拍板更是由全国人大投票来决定。毫无疑问,烟大海底隧道这样大的工程,更当慎之又慎,以科学的程序来严格论证其建设必要性和程序。
2015年12月04日 中国水运网 来源:中国水运网

  

W020151130489792800185.jpg (40.56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5 00:42 上传


      

W020151130489792848202.jpg (37.35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2-5 00:42 上传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务院正式审议2016年重点工程,其中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即烟台至大连海底隧道)施工方案已于日前正式出炉,随即引起了诸多关注和热议。然而没过多久,就有媒体指出,以上报道并不属实,认为“建设烟大海底隧道”早已是一则旧闻,而“施工方案出炉”的说法更是不确切——

  起因

  媒体称方案出炉

  前述报道称,日前国务院正式审议2016年重点工程,其中烟台到大连海底隧道施工方案正式出炉,将采用全隧道方案而不是之前盛传的“南桥北隧”。

  报道称,渤海海峡将由一个深埋的跨海铁路隧道连通,隧道先从大连旅顺附近定一个入地点,蓬莱有一个登陆点,然后就到达了烟台。烟大海底隧道归属铁路总公司管理,整条隧道全长123公里(相当于2.5条英吉利海峡隧道),火车设计时速为250公里,运行速度能达到220公里/小时。届时,从大连到烟台最多只需要40分钟。通道设计运行负荷为每日10万车辆,每年收入约200亿元,平均每辆车通行费在548-1826.5元之间。

  工程方案将采纳全海底隧道方式,以火车载运汽车通行,南北两端的接驳点、工程规模也已确定。跨海通道的火车都是平板车,当汽车通过隧道时,人可以不下车,直接把车开上平板火车进行固定后,由火车统一拉过隧道,到达后,火车的固定自动解开,司机即可直接开车离开通道。

  报道还透露,之所以采取全隧道方案,而不是之前盛传的南桥北隧方案,是因为南桥北隧方案中间需要有一个岛屿做转换,但渤海上的岛屿太小,需要搭建人工岛,这样一来成本太高,不符合国防要求。

  争议

  需求成为最大焦点

  对于山东、辽宁地方政府来说,海底隧道无疑是一支兴奋剂。尤其最近两年,东北经济增速出现明显滑坡,如果能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刺激相关产业发展,辽宁没有理由说“不”。对山东半岛而言,与东北之间能构建起更为高速的交通网络,也属一大幸事。

  然而,反对建设烟大海底隧道的声音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反对者认为,一项耗资超过2000亿元的大工程,光考虑利益辐射范围还不够。

  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曾就渤海跨海通道项目发布信息:“郯庐地震带,北起黑龙江,南到长江,呈北东走向,纵贯中国大陆东部,延伸达2400多公里,是东北亚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

  对于这一质疑,烟台一位长期致力于推动渤海跨海通道项目的学者表示,大连和烟台的地震局多年前已经开始勘测地震数据、进行危险性分析等工作,且现在各方比较青睐的全隧道方案抗震能力是最强的。

  在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副主任看来,任何一个宏大的改造自然条件的项目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且海底隧道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中间不可能有太多的出口,带动的只能是大连和烟台两个点。

  需求是关系到这一耗资堪比京沪高铁和长江三峡工程的大项目是否该建的关键。

  据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项目组此前预测,到2020年,渤海海峡间潜在的客流量将达到3亿人次左右。

  但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赵坚对于上述预测数据提出了严重的质疑:“从增速来计算,2011年客流量仅为654万人/次,要每年增长4倍多的人数才能在2020年达到3亿人次,这对于任何一条交通线路来说几乎都是不可能的。”在赵坚看来,渤海跨海通道不是不能建,而是现在还不到时候。“50年以后或许能有比较大的需求,所以应该20年以后再来讨论具体方案。”

  《中国经营报》2014年8月的一则报道中也提到需求的问题。当时,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党群工作部的石经理就曾无奈表示,“这个事儿(指烟大海底隧道)让我们很无语,我如果说没有必要建吧,好像是为了维护自己公司的利益,如果说有必要建吧,但实际上渤海湾的客货运需求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回应

  两地发改委否认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他们曾向烟台大连两地发改委求证,两市发改委均表示“烟大海底隧道施工方案出炉”消息不确切。

  烟台市发改委宣传科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个消息是大连的一些媒体根据专家学者的研究‘想象’出来的,是不确切的,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个工程尚没有明确的说明。”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诸如烟大海底隧道此类的大工程,“前期的调研就得五年至六年,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不像盖栋楼那么简单”。他还表示,一切关于烟大海底隧道工程的消息都应该以国务院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官网公布的消息为准,其他来源的消息都是不准确的。

  大连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并未接到关于烟大海底隧道工程施工方案的文件或通知。

  此外,对于这则报道中提到的国务院正式审议的“2016年重点工程”,北青报记者在国务院官网上并没有查阅到相关信息。

  12月1日下午,大连电视台《大连经济报道》一名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表示,11月27日播发的消息是根据网上的诸多报道整合编辑的,所谓的“施工方案”实际上是指上报到国务院的烟大海底隧道项目的工程设计方案。

  “有些媒体近日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的报道不够规范、不够客观,甚至不够准确。如有的媒体将此通道称为烟大海底隧道,这种称谓目前而言是不准确的。还有的媒体报道称,已确定采用深埋的全隧道方案,也不够严谨。因为可选的工程方案有多种,目前尚在进一步论证之中,至于采用哪一种,还没有最终确定。国家和有关部门也并未正式发布。”12月1日,多年参与此项论证工作的鲁东大学环渤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良忠在接受采访时说。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战略规划研究项目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则表示,渤海海峡跨海方案仍需到国家发改委立项。将研究前期的风险问题,组织机构问题,准备工作也陆续开始。“十三五”规划获得人大审批后,即可开始前期的勘测、测量、侦探等的工作。

  愿景

  20多年的跨海梦想

  渤海海底隧道项目从提出至今,已超过20年。1992年,时任山东省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柳新华和三名同事最早提出了这一构想。

  根据柳新华最初的设想,如果在渤海海峡建一条跨海通道,烟台市就能成为一个连接南北、贯通亚欧的交通枢纽城市,这将促进烟台跨越式的发展。那时的柳新华并没想到,自己一个基于城市发展的提议,无意间触发了那么多人的“跨海梦”。很快,这一构想就得到了烟台市、山东省的大力支持。

  柳新华的基本构想是:首先,要修建烟台到大连的铁路轮渡,实现两大半岛“软连接”;其次,修建从蓬莱至长岛的试验工程,以小通道带动大通道;最后,修建蓬莱到旅顺的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

  为了将构想变成现实,烟台市一直积极筹备和推进。公开资料显示,1993年,经过烟台市委市政府的努力,成立了一个包括科技部、交通部、原铁道部、山东省、辽宁省等多部门在内的国家层面的研究团队。

  不过,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于这个项目的构想就一直停留在理论研讨阶段。虽然形成的研究成果并未被否定,但也始终没能在国务院正式立项。

  烟大海底隧道项目重新成为热议焦点,并进入决策层关注视线,是从2009年开始。自2009年以来,辽宁、山东两省的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议和提案。

  今年3月,胶东在线曾报道,来自烟台的全国人大代表穆范敏第七次向人代会提交关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论证和建设的相关建议,希望尽快启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

  关键

  能否被纳入“十三五”规划

  据悉,争议不断的烟大海底隧道项目已于2014年7月形成最终方案,并被上报国务院。

  在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研究讨论后,项目组正式否决了之前的“全桥梁”和“南桥北隧”设计方案。最后敲定的设计方案定为采用“深埋的全隧道”形式。

  这个工程设计方案的内容与前述媒体报道的内容一致。而这个方案显然不是最终的施工方案。

  据澎湃新闻报道,关于烟大海底隧道的最新文件是2015年10月23日由国家发改委官网印发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这份文件中提及了要完善交通网络,从铁路方面“研究推进中韩铁路轮渡、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前期工作”。

  再往前推,2014年8月,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也只是提出“下一步要加快推进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

  相关专家学者均表示,能否被纳入“十三五”规划,对研究讨论多年的烟大海底隧道项目来说,至关重要。

  一则2015年1月大众网的报道显示,时任山东省发改委主任、现任山东副省长的张务锋当时透露,国务院领导同志在听取“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汇报时明确指出,今后重大项目未列入规划的一律不予审批。

  所以,山东方面也在积极促成此事。张务锋今年1月公开表示,烟大渤海跨海通道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着力推动下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发改委同意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把渤海跨海通道等重大事项,予以统筹考虑并积极支持。

  随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也如愿以偿的写进了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

  2015年11月26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前期工作。”

  编后:一个规划了二十多年的方案再次“热”了起来。究其原因,无论是现有的铁路还是公路,从大连半岛绕行山海关到山东烟台,不但距离远,而且花费高。

  “道路通则百业兴”,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无可置疑的。正因如此,烟大两地对于建海底隧道的热情20年来有增无减,这条海底隧道能让它们从“终端”摇身一变成为“枢纽”。

  然而重大工程的落地绝不是一拍脑袋的事情。一方面,海底隧道对于烟大两地乃至其辐射区域自然是重大利好,但能否融入到全国交通的大格局有待研究。

  另一方面,按照专家的估算,烟大海底隧道的投资金额比当年三峡工程还高。三峡建设讨论了近一百年,最后拍板更是由全国人大投票来决定。毫无疑问,烟大海底隧道这样大的工程,更当慎之又慎,以科学的程序来严格论证其建设必要性和程序。
2015年12月04日 中国水运网 来源:中国水运网


 烟台变身东北连接内陆第二大通道的桥头堡

  四大经济区、10个省区市直接受益

  在全国两会上,大连、烟台两地人大代表一致认为:如果能修通两地之间的大通道,绕渤海"C"形运输就变为"O"形运输,形成纵贯我国南北从黑龙江到海南十省一市的东部交通大动脉。经此大通道,东北至山东和长三角的运距,比原绕道沈山、京山、京沪、胶新、陇海线等缩短1600公里,东三省、山东、苏沪浙、广东、海南、广西等10个省区市直接受益。

  穆范敏则认为,大通道一旦建成,东北、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四大经济区域和俄罗斯东部地区将紧密串联,并与全国及东北亚地区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网络。此举将增加我国东北地区及俄罗斯的重工、木材、化肥、粮食等物资与内地交流,扩大华东地区轻工、食品、电子等物资与东北及俄罗斯交流,增强华北地区煤炭南下北上能力,加强四大区域信息、科技、人才交流,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


 烟台变身东北连接内陆第二大通道的桥头堡

  四大经济区、10个省区市直接受益

  在全国两会上,大连、烟台两地人大代表一致认为:如果能修通两地之间的大通道,绕渤海"C"形运输就变为"O"形运输,形成纵贯我国南北从黑龙江到海南十省一市的东部交通大动脉。经此大通道,东北至山东和长三角的运距,比原绕道沈山、京山、京沪、胶新、陇海线等缩短1600公里,东三省、山东、苏沪浙、广东、海南、广西等10个省区市直接受益。

  穆范敏则认为,大通道一旦建成,东北、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四大经济区域和俄罗斯东部地区将紧密串联,并与全国及东北亚地区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网络。此举将增加我国东北地区及俄罗斯的重工、木材、化肥、粮食等物资与内地交流,扩大华东地区轻工、食品、电子等物资与东北及俄罗斯交流,增强华北地区煤炭南下北上能力,加强四大区域信息、科技、人才交流,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
壮哉烟台和大连。
搞不搞车载车
猴年马月才完工呢
投资2600亿你们说多,其实还不如在非洲斥资600亿美元多。
距离太远难度太大——20年内不可行,20年后看形势再决定
想法很美好~
这个大烟隧道方肯定是雇了网络水军,到处都看到他们的帖子。
2+1,中间那个1是紧急通道?
这里是大陆,不是台湾香港那种架个桥都要吵1万年的地方,只要项目可行性没问题,又能带来经济利益,那就应该尽快上马。
三峡、载人航天、高铁、大飞机等,当初都有争议,还不是成了?还不是产生了巨大效益。

说是发出去2000亿,实际上其中500亿是作为税收回流政府,政府还拿去干别的;500亿作为工资发给上下游产业工人,在工程行业转去低潮的现阶段,正是利用好这些剩余劳动力和生产力;500亿是各施工、生产单位的生产和设备折旧成本,那么多钢铁、水泥、机械设备等厂家的产能就在那里,不生产就白白浪费了;最后500亿是上下游各企业的毛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