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再陷停滞给中国的警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3:28:15
日本经济再陷停滞给中国的警示
21世纪经济报道 11-18 05:50

日本内阁府在11月16日发布了2015年三季度(7~9月)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速报值,剔除物价变动影响后实际同比下降0.2%,按年率换算则下降0.8%,连续2个季度同比下滑。不少市场人士均认为日本经济已经再次陷入停滞,一部分意见由此对日本央行继续加大宽松力度充满预期,但另一些意见则开始反思他们一直寄予厚望的安倍经济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正如我国国内最近突然开始积极阐述所谓“供给”改革一样,日本国内知识界对日本经济政策也存在一种反思:一味强调财政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刺激作用是否真的是日本经济的良药?而就在土耳其召开的G20会场上,美国财长刚刚向日本提出要求加大财政力度,刺激内需。在日本国内却有不少市场人士和学者开始更多强调这些年的扩张政策恰恰是阻碍经济复苏的罪魁祸首。

1990年代以来,日本的内需恢复缓慢一直被各方面诟病,说是拖累经济成长的绊脚石。相反,刺激出口的效果却很明显,在所谓的结构改革不断推进下,内需对日本GDP增长的贡献度并没有明显的增长,1980年代被欧美各国批判的外需刺激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却越来越大,泡沫经济后的日本才更像所谓外需拉动型国家。

进入2000年代,特别是2012年末,所谓的安倍经济学粉墨登场,更加彻底地向内外揭示了日本最近25年来的政策导向:利率下降和日元贬值引发企业业绩改善,往下传导至国民收入增加,带动消费恢复。这个理念在小泉内阁时代似乎很有效,以配合政府处理银行不良资产为名的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大举推出,日元贬值带动了出口数量增加,接着出口企业开始增加设备投资。类似于夏普和松下等企业,更是因液晶部门一时的技术优势讴歌所谓Made in Japan的溢价,大举回归国内生产。这些动作帮助小泉实现了战后日本屈指可数的长期经济扩张期,也同时被国民诟病为“没有实际感觉的景气恢复”,因为收入并没有跟上GDP的增速,倒是诞生了一些发国难财的暴发户和便宜了某些外国秃鹫资本。

然而日本当局并没有对此做出检讨,那一轮的经济扩大最根本的原因并非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日元贬值,更多的是中国加入WTO和美国经济扩张这种全球经济的机构变化带给日本的恩惠。很快韩国、中国大陆以及中国台湾制造业的兴起就让日企的“生产回归本土”自食苦果,索尼,夏普,松下等具有代表性的电机企业的迅速衰落,但这些警醒也没能引起日本当局认真的反思。

从学界到政界的共识反而变本加厉的达成一致:前一次刺激的规模不够,所以效果不佳,那么更大规模的刺激就是顺理成章。然而正如BNP日本首席经济学家河野龙太郎等人指出的那样:这些年来的实践证明,前述的政策思路实际上等同于对出口企业大举补贴的同时,对家庭消费等内需部门强行增税。出口企业越是受益,对包括金融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的占用就越具有相对优势,内需行业的振兴根本成了一句空话。依靠日元贬值,不少过剩产能不仅幸存下来,还造成一种错觉和进一步的政策依赖,低收益的资本库存甚至成为一种政策势力。

安倍内阁不断地抱怨他的政策给企业带来历史最高利润但企业却不选择增加投资和加薪,然而这个观点完全忽视了,所谓的企业利润在宏观上并非出口数量增加带来,而是日元贬值带来的汇兑收益效果占了主流,这非常合理地解释了企业为什么不愿意增加设备投资的根本原因。而连续两年增加基础工资后,企业的固定费用增加明显,但需求面而言美国和中国经济的情况却并不支持大规模的增加产能。虽然现在舆论单纯的把这次GDP负增长归罪于中国经济放缓,但明显的日本超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分配结构的扭曲才是最根本原因。

正如河野等人质问的那样,既然最近25年来的实践证明依靠日元贬值来刺激经济的政策并非有效,史无前例的安倍经济学最终给不缺钱的出口企业带来收益增加反而导致其支出比率下降,没有实现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增长反而压抑了家庭部门的消费欲望,通过股价上扬也只是加重了国内分配的不公平感。那么,为何不通过正常的利率水平和强势日元诱发消费者实际负担下降,最终实现消费扩张呢?

糟糕的是这种较为中长期的思路在日本并没有市场,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社会拥有近乎变态的弱日元信仰:日元贬值等于企业业绩增加,近年更演化为日元升值等于通缩螺旋。这种短视也可以在他们对待中国的政策建议上看到,比如近期日本的知识界就很担忧中国的资本开放的步伐是否太大,可能引发资本外逃导致经济震荡。

平心而论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更重要的更实质的问题是,日本经济如果不能通过改革实现潜在成长力的提升和释放,无论如何强行限制资本,也无法阻碍人心的背离,战略上的方向和战术上的把握不能混为一谈。日本最近25年的政策失败,实际上更多是改革自身目的和手段都不清晰也不彻底造成的。改革自身具有风险,但不改革积累下来的风险可能更大。
http://m.jrj.com.cn/madapter/finance/2015/11/18055020090422.shtml日本经济再陷停滞给中国的警示
21世纪经济报道 11-18 05:50

日本内阁府在11月16日发布了2015年三季度(7~9月)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速报值,剔除物价变动影响后实际同比下降0.2%,按年率换算则下降0.8%,连续2个季度同比下滑。不少市场人士均认为日本经济已经再次陷入停滞,一部分意见由此对日本央行继续加大宽松力度充满预期,但另一些意见则开始反思他们一直寄予厚望的安倍经济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正如我国国内最近突然开始积极阐述所谓“供给”改革一样,日本国内知识界对日本经济政策也存在一种反思:一味强调财政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刺激作用是否真的是日本经济的良药?而就在土耳其召开的G20会场上,美国财长刚刚向日本提出要求加大财政力度,刺激内需。在日本国内却有不少市场人士和学者开始更多强调这些年的扩张政策恰恰是阻碍经济复苏的罪魁祸首。

1990年代以来,日本的内需恢复缓慢一直被各方面诟病,说是拖累经济成长的绊脚石。相反,刺激出口的效果却很明显,在所谓的结构改革不断推进下,内需对日本GDP增长的贡献度并没有明显的增长,1980年代被欧美各国批判的外需刺激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却越来越大,泡沫经济后的日本才更像所谓外需拉动型国家。

进入2000年代,特别是2012年末,所谓的安倍经济学粉墨登场,更加彻底地向内外揭示了日本最近25年来的政策导向:利率下降和日元贬值引发企业业绩改善,往下传导至国民收入增加,带动消费恢复。这个理念在小泉内阁时代似乎很有效,以配合政府处理银行不良资产为名的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大举推出,日元贬值带动了出口数量增加,接着出口企业开始增加设备投资。类似于夏普和松下等企业,更是因液晶部门一时的技术优势讴歌所谓Made in Japan的溢价,大举回归国内生产。这些动作帮助小泉实现了战后日本屈指可数的长期经济扩张期,也同时被国民诟病为“没有实际感觉的景气恢复”,因为收入并没有跟上GDP的增速,倒是诞生了一些发国难财的暴发户和便宜了某些外国秃鹫资本。

然而日本当局并没有对此做出检讨,那一轮的经济扩大最根本的原因并非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日元贬值,更多的是中国加入WTO和美国经济扩张这种全球经济的机构变化带给日本的恩惠。很快韩国、中国大陆以及中国台湾制造业的兴起就让日企的“生产回归本土”自食苦果,索尼,夏普,松下等具有代表性的电机企业的迅速衰落,但这些警醒也没能引起日本当局认真的反思。

从学界到政界的共识反而变本加厉的达成一致:前一次刺激的规模不够,所以效果不佳,那么更大规模的刺激就是顺理成章。然而正如BNP日本首席经济学家河野龙太郎等人指出的那样:这些年来的实践证明,前述的政策思路实际上等同于对出口企业大举补贴的同时,对家庭消费等内需部门强行增税。出口企业越是受益,对包括金融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的占用就越具有相对优势,内需行业的振兴根本成了一句空话。依靠日元贬值,不少过剩产能不仅幸存下来,还造成一种错觉和进一步的政策依赖,低收益的资本库存甚至成为一种政策势力。

安倍内阁不断地抱怨他的政策给企业带来历史最高利润但企业却不选择增加投资和加薪,然而这个观点完全忽视了,所谓的企业利润在宏观上并非出口数量增加带来,而是日元贬值带来的汇兑收益效果占了主流,这非常合理地解释了企业为什么不愿意增加设备投资的根本原因。而连续两年增加基础工资后,企业的固定费用增加明显,但需求面而言美国和中国经济的情况却并不支持大规模的增加产能。虽然现在舆论单纯的把这次GDP负增长归罪于中国经济放缓,但明显的日本超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分配结构的扭曲才是最根本原因。

正如河野等人质问的那样,既然最近25年来的实践证明依靠日元贬值来刺激经济的政策并非有效,史无前例的安倍经济学最终给不缺钱的出口企业带来收益增加反而导致其支出比率下降,没有实现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增长反而压抑了家庭部门的消费欲望,通过股价上扬也只是加重了国内分配的不公平感。那么,为何不通过正常的利率水平和强势日元诱发消费者实际负担下降,最终实现消费扩张呢?

糟糕的是这种较为中长期的思路在日本并没有市场,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社会拥有近乎变态的弱日元信仰:日元贬值等于企业业绩增加,近年更演化为日元升值等于通缩螺旋。这种短视也可以在他们对待中国的政策建议上看到,比如近期日本的知识界就很担忧中国的资本开放的步伐是否太大,可能引发资本外逃导致经济震荡。

平心而论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更重要的更实质的问题是,日本经济如果不能通过改革实现潜在成长力的提升和释放,无论如何强行限制资本,也无法阻碍人心的背离,战略上的方向和战术上的把握不能混为一谈。日本最近25年的政策失败,实际上更多是改革自身目的和手段都不清晰也不彻底造成的。改革自身具有风险,但不改革积累下来的风险可能更大。
http://m.jrj.com.cn/madapter/finance/2015/11/18055020090422.shtml
安倍经济三隻箭怎么不灵了
安倍经济三隻箭怎么不灵了
现在看来安倍经济的三隻箭不仅不能拯救日本经济反而可能要了小鬼子命的致命毒药。
靠量化宽松玩财技是一条死路
lightsun7 发表于 2015-11-18 08:39
安倍经济三隻箭怎么不灵了
在技术大停滞的基础之上指望用财政货币政策解决停止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
  从时间轴上来看,人类可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技术(不是科学)的大停滞时期。如果说前面的东西关系,南北关系是浅层因素,技术上的停滞所带来的影响则是全局性和长期性的。

  熊彼特有句名言:经济危机是破坏性的创新,就像草原上每次饥荒,活下来都是身体健壮,更能适应大自然的生物。经济危机的一大好处就是淘汰那些那后的生产力和相关企业,让社会资金更好的聚集于那些有前途,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上。在过去的两百年里,这条规律一直适应,火车替代马车,内燃机取代蒸汽机,电灯淘汰煤气灯,计算机埋葬算盘,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正是由于对以往规律的认识,西方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尤其是美国)慢慢把低端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认为自己只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创新上,抓住高端产业即可。所以我们看到了所谓的”雁行模式“,IT外包,以及富士康这样的企业。上个世纪90年代,我看西方的报导,都充满了自信,针对国内有人抱怨产业转移,所有的西方媒体都会鄙夷的回复:让中国人和印度人流血流汗,我们抓住高端就行了。

  但本次危机后,严格意义上讲,2001年IT泡沫破灭后,西方突然发现,下一个产业突破点,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在哪儿呢?2001年IT泡沫破灭后,美联储为什么将联邦利率大幅下调?因为在找不到新型产业突破点的时候,必须依靠房地产泡沫来推动经济发展,满足资本牟利的需要。当2008年次贷危机导致金融崩盘后,房地产泡沫也就一去不再回头,没有了新的投资方向,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美国企业里有着史无前例的充裕现金,国内失业人数一大群,但它们都不愿意投资。http://epaper.stcn.com/paper/zqsb/html/2011-02/21/content_245467.htm

                                    
21世纪敲诈报又来欺骗国人要休克疗法,要紧缩货币和财政。
21世纪敲诈报不会说出日本消费停滞的根源是消费税的提高,只会把矛头指向休克疗法的反面,安倍经济学。

扯淡
什么技术停滞
以电视而言,进步得少吗
以电脑手机而言,进步得少吗?
虽然现在舆论单纯的把这次GDP负增长归罪于中国经济放缓,但明显的日本超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分配结构的扭曲才是最根本原因

敲诈报的所谓根本原因是分配结构扭曲的结论怎么来的,宽松货币政策怎么扭曲了分配结构?什么叫做分配结构?
存准率世界第一 发表于 2015-11-18 18:05
扯淡
什么技术停滞
以电视而言,进步得少吗
                              
PC销售停滞:皆因摩尔定律失效
  2013-3-6 15:11:16 出处:新浪科技 作者:维金

  IT之家(www.ithome.com):PC销售停滞:皆因摩尔定律失效

  导语:《PC World》网络版今天刊文称,近年来,全球PC的销量增长陷入停滞。一些人认为,移动设备的发展影响了市场对PC的需求,但实际上失效的摩尔定律才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更重要原因。

  以下为文章全文:

  关于PC正在消亡的说法被过度夸大。2012年,全球PC出货量超过3.5亿台,这样的行业远远称不上“正在死亡”。但毫无疑问的是,PC的销售增长没有以往那么快。分析师普遍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PC销量仍将远远超过平板电脑,但销量增长却几乎陷入停滞。
  那么最大的问题在于,这是为什么?
  根据传统思维,业内人士列举了多个理由。大部分人认为,PC销量增长的停滞与宏观经济低迷有关,同时也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兴起有关。另一些人认为,这与PC在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定位有关。在这些国家,PC往往被认为是很少替换的奢侈品,因此在最初的销量增长之后,第二轮销售增长迟迟没有出现。
  与大部分经济领域类似,PC市场受到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以上所说的因素毫无疑问也产生了影响。然而一个常见现象是,许多人仍在使用已有10年历史的奔腾4电脑浏览Facebook,收发电子邮件。这透露出了背后更深层的原因。
  过去几年中,对主流用户来说,CPU性能是否已达到“足够好”的水平?而已使用多年的计算机是否仍能满足普通人的日常需求,导致他们没有升级电脑的动力?
  半导体市场研究公司Linley Group分析师林利·格文奈普(Linley Gwennap)表示:“以往,每隔几年你就需要升级PC,否则就会落后。如果不升级,那么你无法运行最新的软件。而现在,你可以在5到7年内使用同一台PC,而不会有任何问题。尽管运行速度可能有些慢,但不会在每天的日常使用中体现出来。”

  老款处理器仍适合日常使用
  对于PC发烧友来说,这样的情形很难想象。但实际上,普通用户并不需要编码视频,也不会经常去玩《孤岛危机3》这种大型游戏。实际上,普通人每天只会做一些“轻量级任务”,主要是基于网络的任务,例如网上购物,收发电子邮件,与好友和家人社交,收看YouTube视频(标清而非高清分辨率),以及玩纸牌游戏等。
  换句话说,这些应用不会需要能够超频、需要水冷、支持超线程的酷睿i7处理器。实际上,当前的Ivy Bridge酷睿i3处理器面对这些应用都已绰绰有余。
  格文奈普表示:“如果你只是浏览网页,使用电子表格,进行一些文字处理,你不会注意到2.5GHz处理器和3GHz处理器的区别。”尽管奔腾4电脑在使用中已经能让人感觉到落后,但基本的上网和视频观看功能仍表现良好。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计算任务从本地计算机转向云计算服务器,对先进处理器的需求还将进一步下降。Nvidia的GeForce Grid项目,以及越来越多的流媒体视频服务体现了这一点。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谷歌Chromebook笔记本获得了欢迎。
  英特尔的酷睿2双核和四核处理器于2006年推出。如果仅仅使用基于互联网的应用,那么这样的处理器仍可以很好地胜任。在酷睿2处理器电脑上,如果仅仅启用不高的细节设置和分辨率设置,那么大部分当代游戏,例如《无主之地2》和《上古卷轴》,仍能够正常运行。近期的评测显示,与更新的AMD处理器和中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相比,酷睿2处理器的性能仍然更好。而较老的AMD处理器,例如2009年时的3.4GHz AMD羿龙II X4 965黑色版,也可以很好地支持游戏。
  格文奈普表示,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其原因:近年来,摩尔定律正逐渐失效。他表示:“自2005年英特尔遇到功耗瓶颈以来,我们就开始落后于摩尔定律。当时,功耗而非晶体管数量,成为了重要的制约因素。”在英特尔2008年底发布Nehalem架构之后,性能提升放慢的问题变得更明显。
  摩尔定律遭遇功耗瓶颈
  摩尔定律来源于英特尔前CEO戈登·摩尔(Gordan Moore)。他于1965年预计,集成电路的晶体管集成度每两年将提升一倍。而随后这一定律的说法被调整。英特尔高管大卫·豪斯(David House)指出,计算机性能每18个月就会翻番。

  然而,格文奈普在去年12月的一篇专栏文章中表示:“英特尔处理器的性能提升已经放缓。即使考虑最新Sandy Bridge处理器的性能提升,从2009年至2012年,桌面电脑每年的性能提升只有10%,而笔记本每年的性能提升为16%,远低于以往的每年60%。”
  换句话说,新款处理器无法大幅领先于此前的产品。对普通人而言,他们使用电脑主要是为了登录Facebook,收发电子邮件,以及使用iTunes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老款酷睿2处理器和新款酷睿处理器的差距可以忽略不计,无论这些处理器的跑分有何不同。
  格文奈普表示:“我认为,计算机性能提升的放缓是导致当前PC销售增长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方面的影响可能比平板电脑的影响更大。如果新电脑的运行速度并不比2至3年前的产品快很多,那么为何你要换自己的电脑?”

我对你全篇引用一点兴趣都没有,你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吗?
存准率世界第一 发表于 2015-11-18 18:25
我对你全篇引用一点兴趣都没有,你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吗?
我也没有兴趣浪费时间和脑力来教育罗教授你
日本经济停滞就是安倍桑贬值日元学美帝搞量化宽松造成的,小鬼子们傻叉也不想想人家美帝搞量化宽松是因为美元有军事实力支撑的定价权,,
能源,大宗商品,农产品都是用美元定价,美帝想印多少美元都有世界人民接盘,日元能做到吗?
真是愚蠢的小鬼子。
日本那情况,只能年年靠打兴奋剂刺激一下经济,然而兴奋剂打多了是有副作用的
长期经济增长还是得看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靠创新和产业升级。别的并不能提升长期潜在效率,权宜之计用一用还行。
rolltide 发表于 2015-11-18 21:25
长期经济增长还是得看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靠创新和产业升级。别的并不能提升长期潜在效率,权宜之计用一用还 ...
但这是上帝才能决定的事
Polman 发表于 2015-11-18 21:48
但这是上帝才能决定的事
是的,那些长期通过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国家,确实在近代以来扮演了类似“上帝”的角色,以其为中心,呼风唤雨。
rolltide 发表于 2015-11-18 21:53
是的,那些长期通过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国家,确实在近代以来扮演了类似“上帝”的角色,以其为中心,呼风 ...
凡人不要冒充神明。
有没有可供你利用的科学规律、自然资源,才是“创新”的前提。
如果上帝不给你安排这些,人类再跳也没用。

Polman 发表于 2015-11-18 21:56
凡人不要冒充神明。
有没有可供你利用的科学规律、自然资源,才是“创新”的前提。
如果上帝不给你安排 ...


这是个老话题了,以前比较过英美式的内生发展模式,与欧洲大陆、日本、苏联等等模式的差异。一个简单的特征:不断更新换代的创业型企业,与无所不做的百年老店模式。
Polman 发表于 2015-11-18 21:56
凡人不要冒充神明。
有没有可供你利用的科学规律、自然资源,才是“创新”的前提。
如果上帝不给你安排 ...


这是个老话题了,以前比较过英美式的内生发展模式,与欧洲大陆、日本、苏联等等模式的差异。一个简单的特征:不断更新换代的创业型企业,与无所不做的百年老店模式。
rolltide 发表于 2015-11-18 22:04
这是个老话题了,以前比较过英美式的内生发展模式,与欧洲大陆、日本、苏联等等模式的差异。一个简单的 ...
炊具的类型改变不了无米之炊的大前提

Polman 发表于 2015-11-18 22:10
炊具的类型改变不了无米之炊的大前提


其实所缺的“米”,更多的是社会、经济、文化模式方面的。

一一次新产业或者社会革新,那些后发国家也可以很快学会,但让他们去做第一,去开创,去引领,却很难。以前举过很多例子,包括产业的、社会的,为何后发国家创新力不足,或者社会缺少“弹性”。

而全球化之下,一不留神就掉队被超。仅仅作个追赶者,在激烈竞争面前没啥前景。
Polman 发表于 2015-11-18 22:10
炊具的类型改变不了无米之炊的大前提


其实所缺的“米”,更多的是社会、经济、文化模式方面的。

一一次新产业或者社会革新,那些后发国家也可以很快学会,但让他们去做第一,去开创,去引领,却很难。以前举过很多例子,包括产业的、社会的,为何后发国家创新力不足,或者社会缺少“弹性”。

而全球化之下,一不留神就掉队被超。仅仅作个追赶者,在激烈竞争面前没啥前景。
小日本虽然是个经济大国,但从来就不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rolltide 发表于 2015-11-18 22:16
其实所缺的“米”,更多的是社会、经济、文化模式方面的。

一一次新产业或者社会革新,那些后发国家 ...
http://lt.cjdby.net/thread-2057346-1-2.html



这个太形而上了,而且没有涉及到很多因素,例如全球化对于资源、生产要素配置的影响等等。

其实简单的说,有多少企业家精神,决定了经济活力。

全球化之下,创新活力强的国家,比创新活力弱的国家日子好过。也就仅此而已了,因为全球化是在进行中,也许还未过半程,一个不均衡的市场,在先发者内部会造就很大的分化,过大的分化,往往意味着需求不足与社会危机。


Polman 发表于 2015-11-18 22:22
http://lt.cjdby.net/thread-2057346-1-2.html


这个太形而上了,而且没有涉及到很多因素,例如全球化对于资源、生产要素配置的影响等等。

其实简单的说,有多少企业家精神,决定了经济活力。

全球化之下,创新活力强的国家,比创新活力弱的国家日子好过。也就仅此而已了,因为全球化是在进行中,也许还未过半程,一个不均衡的市场,在先发者内部会造就很大的分化,过大的分化,往往意味着需求不足与社会危机。

rolltide 发表于 2015-11-18 22:27
这个太形而上了,而且没有涉及到很多因素,例如全球化对于资源、生产要素配置的影响等等。

其实简单的 ...
你确定你了解“形而上”是什么意思?

Polman 发表于 2015-11-18 22:29
你确定你了解“形而上”是什么意思?


前面补充了下:

全球化之下,创新活力强的国家,比创新活力弱的国家日子好过。也就仅此而已了,因为全球化是在进行中,也许还未过半程,一个不均衡的市场,在先发者内部会造就很大的分化,过大的分化,往往意味着需求不足与社会危机。

其实,以前在罗马俱乐部那个时候,关于增长的极限等等问题就开始深入讨论。但是现在其实远非像这些理论框架所描述的。例如,现在能源价格明明在大幅下降,页岩油气又打出来很多。当时认为的关于资源限制的边界条件造成停滞,就不成立。
Polman 发表于 2015-11-18 22:29
你确定你了解“形而上”是什么意思?


前面补充了下:

全球化之下,创新活力强的国家,比创新活力弱的国家日子好过。也就仅此而已了,因为全球化是在进行中,也许还未过半程,一个不均衡的市场,在先发者内部会造就很大的分化,过大的分化,往往意味着需求不足与社会危机。

其实,以前在罗马俱乐部那个时候,关于增长的极限等等问题就开始深入讨论。但是现在其实远非像这些理论框架所描述的。例如,现在能源价格明明在大幅下降,页岩油气又打出来很多。当时认为的关于资源限制的边界条件造成停滞,就不成立。

rolltide 发表于 2015-11-18 22:33
前面补充了下:

全球化之下,创新活力强的国家,比创新活力弱的国家日子好过。也就仅此而已了,因为 ...


在经济学方面,关于社会分化,与经济需求、增长潜力的关系,其具体认识是相对较少的,在全球化这个背景下,这方面貌似更少。

以前说过现代西方经济学来自英美,他们在过去传统上社会调节力强,又有自由主义传统,对这种问题不关注、不重视也没啥可说。但现在这个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问题,貌似难忽视吧——当然,你也可以讲(全球化)市场均衡以后会慢慢重新平衡,所以这个问题依然可以不管。我看那法国人写的《21世纪资本论》也没写到根儿上。

反正我也不是研究这个的,说说而已,接受各种嗤之以鼻,也都无所谓的。
rolltide 发表于 2015-11-18 22:33
前面补充了下:

全球化之下,创新活力强的国家,比创新活力弱的国家日子好过。也就仅此而已了,因为 ...


在经济学方面,关于社会分化,与经济需求、增长潜力的关系,其具体认识是相对较少的,在全球化这个背景下,这方面貌似更少。

以前说过现代西方经济学来自英美,他们在过去传统上社会调节力强,又有自由主义传统,对这种问题不关注、不重视也没啥可说。但现在这个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问题,貌似难忽视吧——当然,你也可以讲(全球化)市场均衡以后会慢慢重新平衡,所以这个问题依然可以不管。我看那法国人写的《21世纪资本论》也没写到根儿上。

反正我也不是研究这个的,说说而已,接受各种嗤之以鼻,也都无所谓的。
rolltide 发表于 2015-11-18 22:33
前面补充了下:

全球化之下,创新活力强的国家,比创新活力弱的国家日子好过。也就仅此而已了,因为 ...
http://lt.cjdby.net/thread-1544917-1-1.html
又开始搞谈扩论了。。。。。。。
所谓的日萎企业利润在宏观上并非出口数量增加带来,而是日元贬值带来的汇兑收益效果占了主流,实际就是日萎海外资产也在大贬值,日萎国内市场基本饱和,再怎么刺激也是卵用。
这是好事情,没人希望鬼子强盛。
日本要完(药丸)。
我们的事业如日中天
生产力才是硬道理,其它只能辅助。
主要安三彪子这货猥猥琐琐 胆子太小   只中国流出的 其实也就那么一丢丢去了日本
根本还是贬少了嘛   东西也没便宜多少 广场协议前那可是25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