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滔天:我国战略支点的雏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7:22:07


自从99年炸馆事件以来,中国不但注重发展经济,也注重发展国防力量。90年代的一系列事件表明,冷战后的世界更加多元化,也更加不稳定。特别是我国借力打力的支点被抹消掉了,必须自己建立强大的战略影响力,在国际竞争中抵消敌人的破坏。中国虽然是东亚大国,但是没有外延的影响和缓冲的空间。当年武王伐纣前,周室历经三代扫平周边邦国部族,笼络天下人心,服侍大邑商可谓如履薄冰。便是如此,尚有季历伏诛,姬昌被囚。直至帝辛耗费数十年伐江淮诸夷,国库空虚,主力东移。且商朝内政改革,简拔人才于市井,剥夺了公室勋贵和宗教祭司的权力,以至于内政不稳。这才给了武王姬发以良机。我们今天所遵循的崛起之路,与周室并无二致。

早在1960年代建立的第二炮兵部队是中国战略核打击力量的核心,但是长期以来只有中程和近程弹道导弹可用。直到1980年代,随着远程运载火箭试验的成功,二炮才拥有了可靠的洲际核投射能力。远程运载火箭试验的受益者不仅仅是第二炮兵,海军也是主要受益者。通过此次试验,海军建造了大量的051型驱逐舰、远洋油水干货补给船、远望测量船和其他装备。此后,随着巨浪1号导弹的试射成功,中国海军的092型导弹核潜艇终于在1990年代拥有了一件可供使用的导弹兵器。但是,巨浪1号和092型的性能远远无法满足建立常备战略威慑区的要求。因此,我国真正开始构建现代化的战略核威慑体系,是在21世纪初期的事情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出台《考克斯报告》声称中国窃取了美国M88核弹和三叉戟Ⅱ型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术秘密。这些技术是今天美国小型化核弹和洲际运载工具的基础技术,也是美国第三代核打击系统的骨干力量。这种传言当然不会被我国所承认,但是中国确实在2000年后快速建立了现代化的核投射系统。后来陆续解密的一些重大泄密事件也暗示,当时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两国的斗争十分激烈。我国的东风-31A型机动式洲际导弹、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配巨浪2潜射洲际导弹)乃是新世纪首批成熟的核威慑武器平台。至此,中国拥有了相当于美苏冷战末期主力战略系统的打击力量。

就中国海军而言,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服役解决了建立常备战略威慑巡逻区的平台问题。随着4艘094型核潜艇陆续服役,我们在新闻上越来越多地发现它出现在海南岛三亚的军事基地里。考虑到海南岛远离美日军事基地,且南海海盆深度超过1400米,是理想的“战略堡垒区”。部署在海南岛的094型核潜艇可以就近方便地潜入到南海海盆中去,在南海舰队海空军事力量和093型核潜艇的掩护下执行战略威慑任务。094型核潜艇立项研制应当是在90年代末期,当时正值我国经济刚刚腾飞,而技术储备不足的转折时期。在严酷的国际斗争环境下迫切需要一款能用的战略威慑工具——当时上马的许多项目都具备这样的特征。因此,094型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是解决了核动力系统的稳定可靠和批量建造大型核潜艇问题,在电子信息化上也肯定应用了最新的技术成果。094型没有突破12枚洲际导弹发射筒的布局模式。考虑到中国核武库的储量也不过200多枚核弹头,而4艘094可以装载48枚洲际导弹,按照每一枚导弹3颗核弹头计算,总共需要144枚核弹,已经占了全部核武库库存的一半。因此,目前094型核潜艇的数量和导弹数量是足够使用的。

094型导弹核潜艇依旧背负巨大的“龟背”整流罩。由于在立项和开工的时代,中国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尚未起飞(当然,最近十年的进步是惊人的),094型核潜艇依旧使用较小直径的耐压壳。而巨浪2型导弹要想达到理想的射程(14000公里以内),不能做的太小。当然,巨浪2的射程在维基百科上给出了三个数据。可是,如果我们假设094型在南海堡垒区巡航且要求巨浪2导弹覆盖美国本土的话,14000公里射程是基本要求。如此看来,巨浪2导弹恐怕还是需要较大的整流罩来遮蔽导弹发射筒。大型“龟背”肯定会带来水动力噪声问题,只是如果094型核潜艇维持6节以内的低速静音巡航,则水动力噪声的麻烦就会小很多。特别是我国采用“堡垒区”战略,094在海南岛部署时距离巡航区不是很远。因此即便速度低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苏联德尔塔(677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也是为“堡垒区”设计的一款平台,同样采用了巨大的“龟背”。这对于降低技术难度和成本还是很有好处的,也符合我国当时的实际设计生产能力。相比之下,美国俄亥俄级核潜艇主要在深海大洋巡航,距离美国本土较远,需要较高的航速支持,因此采用大直径耐压壳,减少了龟背高度。

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相当于德尔塔级核潜艇和美国三叉戟Ⅱ型洲际导弹的综合体,具备20世纪80年代的先进水平,但是弱于俄亥俄级、北风之神级导弹核潜艇和三叉戟D5洲际导弹。且094型多在核威慑堡垒区内巡航,突破第一岛链需要冒一定的风险。因此,综合评判中国海基核威慑的技术和策略符合苏联在冷战末期的特征,但是核潜艇数量和导弹数量远远少于苏联,不具备落地前反击和预防性打击能力。中国海基核威慑系统的战略仍然是核报复还击,以敌人的城市和工业地带作为威胁对象,属于“第二次核打击”力量,也就是说它必须抗住敌人的第一波打击。这也是“有限核威慑”战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题中之义(当然,这个战略的模糊点和解释性其实都很灵活)。

我国的其他核报复还击手段也体现出了类似的特点。陆基的机动式洲际导弹是我国二炮部队主力。由于缺乏西伯利亚森林那样茂密而人迹罕至的地理环境,我国主要以广大山区构建“地下长城”的方式掩蔽洲际导弹。其具体物理特性不得而知,尽管外界猜测重重,它仍然是最大的谜团。利用我国擅长的土木工程能力,持续数十年开掘地下系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它不但彻底隔绝了侦察卫星搜索,也能够抗击威力巨大的钻地核武器——只要深度足够而位置保密。即便敌人找到了位置,各种近防系统也能有效拦截体积庞大的超重型弹药。但是这套机动式发射系统很难实现快速反应(需要导弹车进入阵地、起树导弹、进行准备),也就无法进行预防性打击和落地前还击。因此,它同样是“第二次核打击”力量,主要用于在敌人对我实施核打击后进行核报复还击,以威慑敌人,使其不敢对我首先使用核武器。

空军的轰-6K型中程轰炸机是值得关注的新式战略核威慑工具。虽然它不具备隐形轰炸机的渗透打击能力,无法执行预防性第一次打击任务,但是它的巡航导弹攻击模式与美国B-1B型轰炸机并无二致,只是航程、载弹量削弱了一些。而且当年里根恢复B-1B型轰炸机的生产,就是把它作为巡航导弹载机使用的。只不过冷战结束后,B-1B反而变成了一款空中遮断和CAS火力支援飞机。虽然中程轰炸机是威力最小的一款核武投射工具,但是它却是最具有可视性的平台,能够在平时作为威慑工具出现在大众传媒里。相比之下,潜航于大洋的核潜艇和山洞里隐匿的洲际导弹都不具备这样的功能。

综上所述,中国现在已经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核威慑体系,具备了美苏冷战末期的核打击能力特征。无论是堡垒区的094,地下长城里的东风-31A还是空中的轰-6K,都是这套核报复还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套系统不具备率先打击的能力,必须抗击敌人的第一波攻击然后发动核反击。因此堡垒区也好,地下长城也好,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存在。当然,它们的数量是很有限的,只能用于报复敌人大城市而不能摧毁敌人核武器系统。但是考虑到核武器本身的保质期问题和敌人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为了确保对大城市的毁灭(即相互确保摧毁),恐怕还是要适度扩张核武库规模和核投射系统的规模。

下一代核武器系统的发展重点,将会是自动化战略指挥系统、红外预警卫星、超远程预警雷达、超级加固导弹发射井、高精度的多弹头洲际导弹、高速化弹道导弹核潜艇和隐身轰炸/监视飞机。这样中国的核威慑系统才能具备预防性第一次打击能力和落地前迎击能力,并且加入美俄的核控制俱乐部。但是相应地,核武库将会进行大规模扩充,无论怎么看,整套战略核打击系统和导弹防御系统的花费都将是个天文数字。如果我国不打算改变基本的核战略,那么在现有基础上扩充和改进这套核威慑系统,反倒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1. 自动化战略指挥系统:这是必须建设的一套系统,包括地下指挥场所俄空中指挥飞机。
2. 红外预警卫星:需要数量庞大的卫星群支持,监视地球的导弹发射行动,目前只有少量使用。
3. 超远程预警雷达:已经在建设当中。
4. 超级加固发射井和高精度洲际导弹:目前已有的发射井情况不明,而新式东风-41导弹应该已经具备高精度条件。
5. 高速化弹道导弹核潜艇:096型的龟背会消失吗?目前来看可能会更加类似法国凯旋级或俄国的北风之神级。
6. 隐形轰炸监视飞机:下一代轰炸机方案普遍被认为是隐身化的,但是它不仅承担对周边的作战行动,还要承担在西太平洋上的反舰作战任务,是一种核常兼备的战略战术平台。

如果进行较为谨慎的预测,中国未来的核战略系统将会混合第三代和第四代核打击系统的能力。一方面,以核报复还击作为战略底线,保有机动式洲际导弹、094型核潜艇和轰6K型轰炸机;另一方面,以落地前反击和预防性第一次打击作为高端能力,发展一整套类似美国的核威慑系统,但是规模大大缩减,而且这种先发制人的打击主要针对周边国家,特别是拥有弹道导弹的印度和解禁集体自卫权之后的日本。因此,新一代隐形战略轰炸机、高速弹道导弹核潜艇和红外预警卫星将会是未来核战略威慑的王冠宝石。

自从99年炸馆事件以来,中国不但注重发展经济,也注重发展国防力量。90年代的一系列事件表明,冷战后的世界更加多元化,也更加不稳定。特别是我国借力打力的支点被抹消掉了,必须自己建立强大的战略影响力,在国际竞争中抵消敌人的破坏。中国虽然是东亚大国,但是没有外延的影响和缓冲的空间。当年武王伐纣前,周室历经三代扫平周边邦国部族,笼络天下人心,服侍大邑商可谓如履薄冰。便是如此,尚有季历伏诛,姬昌被囚。直至帝辛耗费数十年伐江淮诸夷,国库空虚,主力东移。且商朝内政改革,简拔人才于市井,剥夺了公室勋贵和宗教祭司的权力,以至于内政不稳。这才给了武王姬发以良机。我们今天所遵循的崛起之路,与周室并无二致。

早在1960年代建立的第二炮兵部队是中国战略核打击力量的核心,但是长期以来只有中程和近程弹道导弹可用。直到1980年代,随着远程运载火箭试验的成功,二炮才拥有了可靠的洲际核投射能力。远程运载火箭试验的受益者不仅仅是第二炮兵,海军也是主要受益者。通过此次试验,海军建造了大量的051型驱逐舰、远洋油水干货补给船、远望测量船和其他装备。此后,随着巨浪1号导弹的试射成功,中国海军的092型导弹核潜艇终于在1990年代拥有了一件可供使用的导弹兵器。但是,巨浪1号和092型的性能远远无法满足建立常备战略威慑区的要求。因此,我国真正开始构建现代化的战略核威慑体系,是在21世纪初期的事情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出台《考克斯报告》声称中国窃取了美国M88核弹和三叉戟Ⅱ型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术秘密。这些技术是今天美国小型化核弹和洲际运载工具的基础技术,也是美国第三代核打击系统的骨干力量。这种传言当然不会被我国所承认,但是中国确实在2000年后快速建立了现代化的核投射系统。后来陆续解密的一些重大泄密事件也暗示,当时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两国的斗争十分激烈。我国的东风-31A型机动式洲际导弹、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配巨浪2潜射洲际导弹)乃是新世纪首批成熟的核威慑武器平台。至此,中国拥有了相当于美苏冷战末期主力战略系统的打击力量。

就中国海军而言,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服役解决了建立常备战略威慑巡逻区的平台问题。随着4艘094型核潜艇陆续服役,我们在新闻上越来越多地发现它出现在海南岛三亚的军事基地里。考虑到海南岛远离美日军事基地,且南海海盆深度超过1400米,是理想的“战略堡垒区”。部署在海南岛的094型核潜艇可以就近方便地潜入到南海海盆中去,在南海舰队海空军事力量和093型核潜艇的掩护下执行战略威慑任务。094型核潜艇立项研制应当是在90年代末期,当时正值我国经济刚刚腾飞,而技术储备不足的转折时期。在严酷的国际斗争环境下迫切需要一款能用的战略威慑工具——当时上马的许多项目都具备这样的特征。因此,094型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是解决了核动力系统的稳定可靠和批量建造大型核潜艇问题,在电子信息化上也肯定应用了最新的技术成果。094型没有突破12枚洲际导弹发射筒的布局模式。考虑到中国核武库的储量也不过200多枚核弹头,而4艘094可以装载48枚洲际导弹,按照每一枚导弹3颗核弹头计算,总共需要144枚核弹,已经占了全部核武库库存的一半。因此,目前094型核潜艇的数量和导弹数量是足够使用的。

094型导弹核潜艇依旧背负巨大的“龟背”整流罩。由于在立项和开工的时代,中国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尚未起飞(当然,最近十年的进步是惊人的),094型核潜艇依旧使用较小直径的耐压壳。而巨浪2型导弹要想达到理想的射程(14000公里以内),不能做的太小。当然,巨浪2的射程在维基百科上给出了三个数据。可是,如果我们假设094型在南海堡垒区巡航且要求巨浪2导弹覆盖美国本土的话,14000公里射程是基本要求。如此看来,巨浪2导弹恐怕还是需要较大的整流罩来遮蔽导弹发射筒。大型“龟背”肯定会带来水动力噪声问题,只是如果094型核潜艇维持6节以内的低速静音巡航,则水动力噪声的麻烦就会小很多。特别是我国采用“堡垒区”战略,094在海南岛部署时距离巡航区不是很远。因此即便速度低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苏联德尔塔(677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也是为“堡垒区”设计的一款平台,同样采用了巨大的“龟背”。这对于降低技术难度和成本还是很有好处的,也符合我国当时的实际设计生产能力。相比之下,美国俄亥俄级核潜艇主要在深海大洋巡航,距离美国本土较远,需要较高的航速支持,因此采用大直径耐压壳,减少了龟背高度。

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相当于德尔塔级核潜艇和美国三叉戟Ⅱ型洲际导弹的综合体,具备20世纪80年代的先进水平,但是弱于俄亥俄级、北风之神级导弹核潜艇和三叉戟D5洲际导弹。且094型多在核威慑堡垒区内巡航,突破第一岛链需要冒一定的风险。因此,综合评判中国海基核威慑的技术和策略符合苏联在冷战末期的特征,但是核潜艇数量和导弹数量远远少于苏联,不具备落地前反击和预防性打击能力。中国海基核威慑系统的战略仍然是核报复还击,以敌人的城市和工业地带作为威胁对象,属于“第二次核打击”力量,也就是说它必须抗住敌人的第一波打击。这也是“有限核威慑”战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题中之义(当然,这个战略的模糊点和解释性其实都很灵活)。

我国的其他核报复还击手段也体现出了类似的特点。陆基的机动式洲际导弹是我国二炮部队主力。由于缺乏西伯利亚森林那样茂密而人迹罕至的地理环境,我国主要以广大山区构建“地下长城”的方式掩蔽洲际导弹。其具体物理特性不得而知,尽管外界猜测重重,它仍然是最大的谜团。利用我国擅长的土木工程能力,持续数十年开掘地下系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它不但彻底隔绝了侦察卫星搜索,也能够抗击威力巨大的钻地核武器——只要深度足够而位置保密。即便敌人找到了位置,各种近防系统也能有效拦截体积庞大的超重型弹药。但是这套机动式发射系统很难实现快速反应(需要导弹车进入阵地、起树导弹、进行准备),也就无法进行预防性打击和落地前还击。因此,它同样是“第二次核打击”力量,主要用于在敌人对我实施核打击后进行核报复还击,以威慑敌人,使其不敢对我首先使用核武器。

空军的轰-6K型中程轰炸机是值得关注的新式战略核威慑工具。虽然它不具备隐形轰炸机的渗透打击能力,无法执行预防性第一次打击任务,但是它的巡航导弹攻击模式与美国B-1B型轰炸机并无二致,只是航程、载弹量削弱了一些。而且当年里根恢复B-1B型轰炸机的生产,就是把它作为巡航导弹载机使用的。只不过冷战结束后,B-1B反而变成了一款空中遮断和CAS火力支援飞机。虽然中程轰炸机是威力最小的一款核武投射工具,但是它却是最具有可视性的平台,能够在平时作为威慑工具出现在大众传媒里。相比之下,潜航于大洋的核潜艇和山洞里隐匿的洲际导弹都不具备这样的功能。

综上所述,中国现在已经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核威慑体系,具备了美苏冷战末期的核打击能力特征。无论是堡垒区的094,地下长城里的东风-31A还是空中的轰-6K,都是这套核报复还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套系统不具备率先打击的能力,必须抗击敌人的第一波攻击然后发动核反击。因此堡垒区也好,地下长城也好,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存在。当然,它们的数量是很有限的,只能用于报复敌人大城市而不能摧毁敌人核武器系统。但是考虑到核武器本身的保质期问题和敌人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为了确保对大城市的毁灭(即相互确保摧毁),恐怕还是要适度扩张核武库规模和核投射系统的规模。

下一代核武器系统的发展重点,将会是自动化战略指挥系统、红外预警卫星、超远程预警雷达、超级加固导弹发射井、高精度的多弹头洲际导弹、高速化弹道导弹核潜艇和隐身轰炸/监视飞机。这样中国的核威慑系统才能具备预防性第一次打击能力和落地前迎击能力,并且加入美俄的核控制俱乐部。但是相应地,核武库将会进行大规模扩充,无论怎么看,整套战略核打击系统和导弹防御系统的花费都将是个天文数字。如果我国不打算改变基本的核战略,那么在现有基础上扩充和改进这套核威慑系统,反倒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1. 自动化战略指挥系统:这是必须建设的一套系统,包括地下指挥场所俄空中指挥飞机。
2. 红外预警卫星:需要数量庞大的卫星群支持,监视地球的导弹发射行动,目前只有少量使用。
3. 超远程预警雷达:已经在建设当中。
4. 超级加固发射井和高精度洲际导弹:目前已有的发射井情况不明,而新式东风-41导弹应该已经具备高精度条件。
5. 高速化弹道导弹核潜艇:096型的龟背会消失吗?目前来看可能会更加类似法国凯旋级或俄国的北风之神级。
6. 隐形轰炸监视飞机:下一代轰炸机方案普遍被认为是隐身化的,但是它不仅承担对周边的作战行动,还要承担在西太平洋上的反舰作战任务,是一种核常兼备的战略战术平台。

如果进行较为谨慎的预测,中国未来的核战略系统将会混合第三代和第四代核打击系统的能力。一方面,以核报复还击作为战略底线,保有机动式洲际导弹、094型核潜艇和轰6K型轰炸机;另一方面,以落地前反击和预防性第一次打击作为高端能力,发展一整套类似美国的核威慑系统,但是规模大大缩减,而且这种先发制人的打击主要针对周边国家,特别是拥有弹道导弹的印度和解禁集体自卫权之后的日本。因此,新一代隐形战略轰炸机、高速弹道导弹核潜艇和红外预警卫星将会是未来核战略威慑的王冠宝石。
基本同意楼主的看法
要成新的策源地了
轴心这个词不吉利。让人想起德意日。
轴心这个词,,,应该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按照中国传统是这样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航母战斗群和洲际弹
标题改成“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初现雏形”
用战略轴心来表达有些不妥吧?!
应该是96年
想说什么呢?
轴心这个词可不好听,中国也没兴趣侵略他人
有后续吗?
菜鸟张三 发表于 2015-7-17 16:30
有后续吗?
已经修改完毕了
不是有人说巨浪的橡胶密封圈咱们都做不出来,是从日本走私过来的么。。。
楼主的分析很有见地!!
只不过:
考虑到核武器本身的保质期问题和敌人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为了确保对大城市的毁灭(即相互确保摧毁),恐怕还是要适度扩张核武库规模和核投射系统的规模。
                                                      ---------------一你这样的说法会触了龙逆,当心大批“够用党”会马上跳出来,对你大肆痛骂的!
200多枚核弹头。。。楼主接受这个说法?
汉军 发表于 2015-7-19 03:05
200多枚核弹头。。。楼主接受这个说法?
从投射工具的数量来看,中国核武库规模比类于英法
200颗,不错,增加了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