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难成大众级产品 价值链拓展受阻成掣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9:43:54
无人机难成大众级产品 价值链拓展受阻成掣肘



2015年07月16日  来源:通信信息报   


  动荡时代的好处是机会很多,坏处是当人的欲望高于潜在的机会,那就会催生泡沫。这种泡沫有两个明显的表现:一个表现是某些公司会被过高估值,另一个表现则是会出现很多跑在时代前面的产品。Google Glass是这样,Pepper估计也是这样,无人机在2C上则更可能是这样。无人机这行业刚需是有的,但在2C方面显然是被高估了。

  无人机不会成为大众化消费电子产品
  成为大众化电子产品之所以非常关键,是因为它决定一个产业的体量。游戏机销量其实也不低,但最多支撑出任天堂这样的公司,但对比微软、Intel、Google、Facebook等就可以直观感受到大众化产品与非大众化产品内涵价值的高低差异。
  是否是大众化产品潜在有类似这样的含义:如果是大众化的,那就可以支撑出一种独立的、规模庞大的产业系统;如果不是那可以有几家不错的玩家,但规模上可能就和任天堂差不多。
  这中间蕴含了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销量超过某条线,事情的本质含义就变得不一样了。
  有了这样一种认知,再回到无人机,就可以发现要想预测这行业的未来首先要判断的就是这是不是一种大众化电子产品?这问题答案其实是非常肯定的(不管从需求场景还是什么来看,都是这结果):在2C领域,无人机在可见未来不是大众化消费电子产品。
  无人机的行业应用反倒是不用特别说,因为它本来就已经被很广泛地应用,比如地图测绘、农业、建筑等等。但无人机有今天的人气,显然不是因为它的行业应用。
  数据源的价值
  要想彻底分析无人机这行业的前景,那除了估计它能不能成为大众化消费电子产品之外,还要估计它会不会产生某种衍生价值,而要想估计这种衍生价值,则需要对产品做点分类。
  对互联网世界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视角进行分类。比如社交网络、SaaS、机器智能等,每种分类背后都可以折射出一种分类系统。这其中有一种分类系统对分析无人机的价值比较有帮助,这种分类系统是:端、云计算/机器智能、数据源。要想全面看待这行业,出来无人机在端上的价值之外,还要估计无人机在数据源上的角色。
  当前世界数据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但显然还没有彻底完成。人们在虚拟世界的足迹已经被记录的比较清楚,比如消费记录、聊天记录、浏览记录,只要有人能打破权限的边界,那就可以比较充分的对一个人进行画像。但终究还是会缺失和现实世界深度相关的部分,比如无人机企业经常展示的运动跟拍等。
  数据未来会成为互联网世界的战略级武器。比如高德、四维这样的企业拥有数据,突然间它不提供给第三方了,那依赖于地图的企业就会陷入发展困境,这和武器或者石油的性质确实有点相似。所以无人机可以普遍拍摄的数据无疑是有价值的。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无人机企业真的可以成为数据源的所有者吗?
  这显然也比较困难,时代的发展已经永久性地摧毁了某些可能性。比如说:开源模式的存在,导致在新领域里微软那种License模式已经很难行得通。与此类似技术和开源的发展也让独占某种数据源这种事请变的困难,至少2C市场是这样的。
  所以说拥有终端的很难拥有数据最根本的原因是选择权的扩宽和开放精神的发展。
  选择权扩宽说的是无人机虽然看着很好玩,也有科技含量但从瞬间冒出几百家企业来看这并不是壁垒很高的行当,这样一来在行业应用上不太可能有企业愿意选择需要让渡数据所有权的产品。这就导致在行业应用上无人机企业不可能拥有数据。
  摩尔定律造成的急流险滩
  在所有和IT相关大企业里转型最大的很可能是IBM。在十几年前,我们都知道IBM是个做PC的公司,现在的IBM则把大量的硬件相关的业务都剥离出去了。这里面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摩尔定律。摩尔定律也许会造福人类,但对于纯硬件企业而言,确实一个较大的挑战,你做的东西必须在特定的周期卖出去,否则就会砸在自己手里。
  一个显然的结果是大市值的公司很少有硬件公司(留下来的基本是有高技术附加值的公司如Intel、思科、高通)。国内互联网公司做手机往往看重的是它是最关键的终端和入口,而不是想从硬件上赚钱。而这点对于无人机这行业的未来而言,显然有重要含义。如果无人机既不能成为关键入口,也不能成为拥有数据源的据点,那无人机企业很可能变的像一般的硬件企业,这就会与现在的火热更加的不相匹配。
  无人机如果真的变成类似电脑的产品,那无人机企业最好的发展结果也就是成为无人机行业的联想,同时由于市场本身的体量原因其规模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联想的层次。
  未来端、云/机器智能、源的格局演化里,更可能胜出的是云/机器智能,因为端、源有可能都会分化的非常厉害,而不会产生巨头。
  现在的各种产品里电商是偏向于云的,工具类App是偏向于端的,而IM则是两边均衡,但如果终端不断分化,而云端不断集中,到时候无人机的企业的江湖地位很可能会变的和幼儿持重金过市差不多,到这种情形下它差不多就变成另一种地图企业了,很难自己活下去,而需要有人领养。如若这种情况真的发生,它就不会再是一个比较独立的领域了。而无人机这行业的明显出路则是学互联网企业,在手机上衍生出其他价值。其他的选项,如拉开技术差距、打造苹果那种一体化体验,相对而言好像都更难一些。






http://www.chinanews.com/it/2015/07-16/7408784.shtml无人机难成大众级产品 价值链拓展受阻成掣肘



2015年07月16日  来源:通信信息报   


  动荡时代的好处是机会很多,坏处是当人的欲望高于潜在的机会,那就会催生泡沫。这种泡沫有两个明显的表现:一个表现是某些公司会被过高估值,另一个表现则是会出现很多跑在时代前面的产品。Google Glass是这样,Pepper估计也是这样,无人机在2C上则更可能是这样。无人机这行业刚需是有的,但在2C方面显然是被高估了。

  无人机不会成为大众化消费电子产品
  成为大众化电子产品之所以非常关键,是因为它决定一个产业的体量。游戏机销量其实也不低,但最多支撑出任天堂这样的公司,但对比微软、Intel、Google、Facebook等就可以直观感受到大众化产品与非大众化产品内涵价值的高低差异。
  是否是大众化产品潜在有类似这样的含义:如果是大众化的,那就可以支撑出一种独立的、规模庞大的产业系统;如果不是那可以有几家不错的玩家,但规模上可能就和任天堂差不多。
  这中间蕴含了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销量超过某条线,事情的本质含义就变得不一样了。
  有了这样一种认知,再回到无人机,就可以发现要想预测这行业的未来首先要判断的就是这是不是一种大众化电子产品?这问题答案其实是非常肯定的(不管从需求场景还是什么来看,都是这结果):在2C领域,无人机在可见未来不是大众化消费电子产品。
  无人机的行业应用反倒是不用特别说,因为它本来就已经被很广泛地应用,比如地图测绘、农业、建筑等等。但无人机有今天的人气,显然不是因为它的行业应用。
  数据源的价值
  要想彻底分析无人机这行业的前景,那除了估计它能不能成为大众化消费电子产品之外,还要估计它会不会产生某种衍生价值,而要想估计这种衍生价值,则需要对产品做点分类。
  对互联网世界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视角进行分类。比如社交网络、SaaS、机器智能等,每种分类背后都可以折射出一种分类系统。这其中有一种分类系统对分析无人机的价值比较有帮助,这种分类系统是:端、云计算/机器智能、数据源。要想全面看待这行业,出来无人机在端上的价值之外,还要估计无人机在数据源上的角色。
  当前世界数据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但显然还没有彻底完成。人们在虚拟世界的足迹已经被记录的比较清楚,比如消费记录、聊天记录、浏览记录,只要有人能打破权限的边界,那就可以比较充分的对一个人进行画像。但终究还是会缺失和现实世界深度相关的部分,比如无人机企业经常展示的运动跟拍等。
  数据未来会成为互联网世界的战略级武器。比如高德、四维这样的企业拥有数据,突然间它不提供给第三方了,那依赖于地图的企业就会陷入发展困境,这和武器或者石油的性质确实有点相似。所以无人机可以普遍拍摄的数据无疑是有价值的。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无人机企业真的可以成为数据源的所有者吗?
  这显然也比较困难,时代的发展已经永久性地摧毁了某些可能性。比如说:开源模式的存在,导致在新领域里微软那种License模式已经很难行得通。与此类似技术和开源的发展也让独占某种数据源这种事请变的困难,至少2C市场是这样的。
  所以说拥有终端的很难拥有数据最根本的原因是选择权的扩宽和开放精神的发展。
  选择权扩宽说的是无人机虽然看着很好玩,也有科技含量但从瞬间冒出几百家企业来看这并不是壁垒很高的行当,这样一来在行业应用上不太可能有企业愿意选择需要让渡数据所有权的产品。这就导致在行业应用上无人机企业不可能拥有数据。
  摩尔定律造成的急流险滩
  在所有和IT相关大企业里转型最大的很可能是IBM。在十几年前,我们都知道IBM是个做PC的公司,现在的IBM则把大量的硬件相关的业务都剥离出去了。这里面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摩尔定律。摩尔定律也许会造福人类,但对于纯硬件企业而言,确实一个较大的挑战,你做的东西必须在特定的周期卖出去,否则就会砸在自己手里。
  一个显然的结果是大市值的公司很少有硬件公司(留下来的基本是有高技术附加值的公司如Intel、思科、高通)。国内互联网公司做手机往往看重的是它是最关键的终端和入口,而不是想从硬件上赚钱。而这点对于无人机这行业的未来而言,显然有重要含义。如果无人机既不能成为关键入口,也不能成为拥有数据源的据点,那无人机企业很可能变的像一般的硬件企业,这就会与现在的火热更加的不相匹配。
  无人机如果真的变成类似电脑的产品,那无人机企业最好的发展结果也就是成为无人机行业的联想,同时由于市场本身的体量原因其规模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联想的层次。
  未来端、云/机器智能、源的格局演化里,更可能胜出的是云/机器智能,因为端、源有可能都会分化的非常厉害,而不会产生巨头。
  现在的各种产品里电商是偏向于云的,工具类App是偏向于端的,而IM则是两边均衡,但如果终端不断分化,而云端不断集中,到时候无人机的企业的江湖地位很可能会变的和幼儿持重金过市差不多,到这种情形下它差不多就变成另一种地图企业了,很难自己活下去,而需要有人领养。如若这种情况真的发生,它就不会再是一个比较独立的领域了。而无人机这行业的明显出路则是学互联网企业,在手机上衍生出其他价值。其他的选项,如拉开技术差距、打造苹果那种一体化体验,相对而言好像都更难一些。






http://www.chinanews.com/it/2015/07-16/7408784.shtml
说的对。消费级的航模拍摄机,真正需要的没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