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猛造的903A大补正弥补数量短板 航母奶妈才是大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23:23
链接:http://www.dingsheng.com/forum.php?mod=viewtree&tid=848983&extra=page%3D1%26filter%3Dtypeid%26typeid%3D43
0.jpg
1.jpg
  近日,飞扬论坛网友图集显示在国内某船厂多艘大型补给舰的正在建造舾装中。在这组图中除了负责远洋补给的903A外,还有904型运输补给舰。其特征上是没有了综合补给舰所特有的大型补给门架,只是在中部每舷各装了两个小艇投放架,没有直升机机库、直升机起降甲板也比904型小,用途上是为我国南海守岛部队、无港口设施岛屿运送补给物资。
2.jpg
  虽说如这些图片在论坛里的热度,补给舰的关注度没有国产驱逐舰、护卫舰、辽宁舰等作战舰艇那么高,但作为立足走向远洋的我国海军来说,其作用是极为重要的,甚至某种程度上要超过一线的作战舰艇。图为本月初,据浩汉防务论坛的图片,903A型综合补给舰的8号舰下水。
3.jpg
  正是有了“移动的海上补给基地”,才有海军走向深蓝的可能。即使是如美国这般拥有便利的海外基地补给的,具备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补给力量同样是维持战场攻击、作战连续性的重要手段。更何况,大型综合补给舰对于没有有海外基地的国家而言,这是保证和维持其远洋作践和部署能力的唯一手段。也所以才会说,先进而强大的海上综合补给力量是大国海军与小国海军的主要区别所在。
4.jpg
  在海军补给舰的研制上,我国的起步是比较晚的,是远滞后于同时期的海军强国的。这应该还是海军战略及需求决定的。从建国初期到70年代,我海军的作战思想一直是围绕近岸防御,更多注意力是防范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海军对沿海的袭扰和破坏。海军装备多是吨位较小的轻型舰艇,除少量的潜艇外,水面舰艇的活动范围多是在近海岸几百千米的范围之内。所以对补给舰并没有十分明显的需求。图为025(6625)型湖川级鱼雷快艇。
5.jpg
  70年代中后期,我国实施的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的全程发射试验需要测控打捞特混编队远赴西太平洋,这就需要对整个测控打捞及护航编队在航程中进行生活和燃料物资的补给。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始了第一代综合补给舰的研制建造,也就是905型、福清级。满载排水量超过20000吨的福清级是当时我国海军军用舰艇中最大的,燃油舱可装载10000多吨舰用燃料、500吨航空柴油以及其他油料,淡水舱内可装载400吨淡水,后部的货舱内可存放400吨固货。
6.jpg
  入役后的福清级最为重要的任务便是对特混编队的伴随保障任务,23天往返的航行中,2艘福清级总共为编队中各型船只补给了15000多吨的各种油料、700多吨淡水以及600多吨的主副食品等。此后的85~86年间,旅大级132“合肥”号驱逐舰和综合补给舰X615(曾用舷号,后来的882鄱阳湖号)完成了我国海军舰艇的首次编队正式出访。可见福清级的服役对于当时我国海军海上活动空间的扩展、提高对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7.jpg
  考虑到福清级作为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建造的补给舰性能到底如何、是否可靠都无法确定,所以针对东风-5试验伴随保障任务更为稳妥的建造了4艘。但这已经超出当时乃至十年后我国海军的需求。所以此后4艘福清级多处于闲置状态。90年代后我国海军只保留了2艘福清级继续服役,而其他2艘舰在改装后出售给了巴基斯坦海军,另一艘改装为民用油船。图为福清级的二号舰“鄱阳湖”号。
8.jpg
  90年代后,随着我海军新型水面舰艇数量的增加,远洋训练和出访活动日益增多,对综合补给舰的需求随之明显增加。只不过这时的福清级限于设计年代和技术条件,其性能的不足表现越来越明显,已不足以满足我国海军远海活动的要求。因此,我国展开了第二代综合补给舰的研制设计工作,但随着台海危机的爆发,我国海军的作战使命、国防预算和装备研制计划都在向台海作战装备倾斜,研制计划随之放缓中止。
9.jpg
  与此同时,世界风云变化苏联解体后的各独联体国家正在对苏联遗产的清仓处理,这给我国综合补给舰的装备发展又带了机遇。乌克兰赫尔松造船厂完工45%的费得科级大型补给舰正在以超低价四处兜售。最终1992年,我国与乌克兰签订了该舰(及全部图纸、技术资料)的购买合同,1993年拖回国内后开始了续建改装工作,1995年11月交付中国海军,舷号为南运953(“南仓”号),随后按照新的中国军用舰艇命名规则舷号舰名变更为885“青海湖”号。
10.jpg
  因为费得科级的设计是定位于伴随航母的物资保障,所以标准排水量12000吨、满载排水最达37000吨、最大货物装载量24000吨,保证能力几乎相当于2艘福清级的。相对于福清级的油水、干货补给为主,“青海湖”号具备了基本的弹药补给能力,这对于我国海军来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我国还由此获得了综合补给舰的关键性技术,采用“液压张力补偿装置”的海上补给系统,较于上一代技术补给效率和环境适应力都更强。
11.jpg
  南仓级“青海湖”号的服役使我国海军得以在较短时间内拥有了现代化的远洋综合补给舰,对我国海军走向远洋提供了充足的保证。特别是1997年2月,服役还不到一年的“南仓”号综合补给舰就随同当时我国海军最先进的旅沪级“哈尔滨”号、旅大级“珠海”号横跨太平洋首次访问了美国本土和南美大陆,实现了我国海军远洋航行的突破。
12.jpg
  但“青海湖”号的动力装置只是一台1万多马力的柴油机,相对于近4万吨的船体,最高航速也只是15节左右,这对于远海训练编队来说航速已是低到无法忍受,无法更得上编队的战术机动。也因此“青海湖”的使用率并不高,更多时候看到的还是老式的福清级。但“青岛湖”号的购入,综合补给舰的布局原理设计得到摸透,诸多关键技术在引进消化后有了新突破,像今年4月武汉船用机械公司就反而向俄罗斯出口了5套海上补给系统。
13.jpg
  在“青海湖”号的服役的同时,我国为泰国海军建造的为“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航母伴随保障的“锡米兰”号(图即为)远洋综合补给舰的设计建造也已完成。所以,当海军对综合补给舰的需求越来越紧迫,通过“青海湖”号的技术消化吸收,“锡米兰”的成功研制出口,第二代综合补给舰的设计建造已是万事俱备。2001年初,被拖后了近10年的903型(福池级)综合补给舰正式开工建造,建造数量为2艘。
14.jpg
  2004年初,2艘903型舰先后交付使用,首舰886“微山湖”号,二号舰887“千岛湖”号。虽然在整舰设计上基本沿袭了“锡米兰”号,在排水量、装载量上较第一代的福清级没有大的提升,但在动力装置上是重大改进,以2台国产柴油机为动力,可保证达到19节的最大航速,更为关键性是在核心功能的补给系统的性能、效率和速度,装载的保障物资品类,油料弹药的安全性上的大幅提升。
15.jpg
  随着这2艘903型补给舰的服役,我国海军的海上补给力量终于得到了全面的更新,远海保障和补给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此后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出现903型后续舰建造的消息。我国海军可为远海作战编队进行伴随保障的补给舰数量只有这5艘,虽然理论上已可以同时满足3支4~6艘驱护舰的海上编队远海航行伴随保障的要求,但若与我国海军近10年来主战舰艇数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对比,综合补给舰的数量和性能都存在着较大差距。
16.jpg
  我国海军补给舰数量的不足的问题表现最为直观的就是在亚丁湾护航中。在已20批的海军护航编队中,海军的新一代的驱护舰轮番上阵,但在综合补给舰上,在2013年2艘903A型入役前,负责编队保障任务的只有“微山湖”、“千岛湖”以及“青海湖”的“三班倒”,每艘补给舰基本上都要担负着前后两批护航编队的伴随补给任务。图为百度百科中对亚丁湾护航编队的统计。
17.jpg
  从2013年903型的改进型903A型的889“太湖”号、890“巢湖”号综合补给舰入役我国海军开始,903系列的建造好消息不断。似乎,我国海军综合补给舰的紧缺局面已得以大幅缓解。但当2012年辽宁舰的入役,我国海军远洋作战力量将由驱护舰编队逐渐向航母编队的过渡升级,对综合补给舰代表的远海补给力量提出了更高的数量与性能上的要求。
18.jpg
  由此,伴随保障航母的综合补给舰也就是军迷黑话中的“航母奶妈”成为讨论的热点。对于新一代综合补给舰的性能展望,首先就是在吨位、满载排水量的提升,即便不是如供应级、萨克拉门托级的5万吨上下,但航母奶妈的吨位还是要在至少3万、更为理想的4万吨这个区间。由此才能有可观的装载量,特别是对航母编队而言的航空燃油、武器弹药的保障能力。
19.jpg
  其次就综合补给舰这一海上物资保障平台而言,除了能“多装”,还要能更得上,要跟得上20节上下航速巡逻的航母编队。但显然像903型,其最大19节的航速显然是不够的。对于3~4万吨级的国产综合补给舰而言,向25节这个目标航速提升,随之的关键性问题就是动力装置的选择。柴油机已不是合适选项,至于是燃气轮机还是蒸汽动力,是要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并非纸上谈兵既能下结论,但好在这两型动力于当下的我海军而言已不是问题。
20.jpg
  在综合补给舰作为运输平台,满足了运输能力和伴随航速的前提后,需要考虑的就是补给能力和自身防御问题。较于上一代,伴随航母保证的新一代综合补给舰的物资装载量已是大幅提升,在补给能力、补给效率上显然也是要有所提升的,否则过长的补给作业时间会限制编队的机动灵活性。
21.jpg
  这种补给能力提升除了增加干液货站的数量,增大油料补给油管的直径,提高补给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外,另一方面的改进重点就是此前一直薄弱的垂直补给能力。新一代综合补给舰要拓宽直升机的起降空间来具备2架直-8这类10吨级直升机的搭载能力,进而实现横纵立体的补给作业。图为横向干货补给、垂直补给作业中的萨克拉门托级。
22.jpg
  在伴随航母保障作业中的新一代综合补给舰,虽然安全是可以由护航舰艇来保证,但其作为编队中吨位与体积仅次于航母的大型海上目标,所以尽最大程度来增强自身的近程防御力量是非常必要的。若就像在美国海军的综合补给舰上,“密集阵”、“海麻雀”、“拉姆”已经上舰成标准配置。所以在新一代国产综合补给舰,同样需要730/1130近防炮、FL-3000N以及综合化的电子战系统来实现对反舰导弹在近程范围内的全方位防御。
链接:http://www.dingsheng.com/forum.php?mod=viewtree&tid=848983&extra=page%3D1%26filter%3Dtypeid%26typeid%3D43
0.jpg
1.jpg
  近日,飞扬论坛网友图集显示在国内某船厂多艘大型补给舰的正在建造舾装中。在这组图中除了负责远洋补给的903A外,还有904型运输补给舰。其特征上是没有了综合补给舰所特有的大型补给门架,只是在中部每舷各装了两个小艇投放架,没有直升机机库、直升机起降甲板也比904型小,用途上是为我国南海守岛部队、无港口设施岛屿运送补给物资。
2.jpg
  虽说如这些图片在论坛里的热度,补给舰的关注度没有国产驱逐舰、护卫舰、辽宁舰等作战舰艇那么高,但作为立足走向远洋的我国海军来说,其作用是极为重要的,甚至某种程度上要超过一线的作战舰艇。图为本月初,据浩汉防务论坛的图片,903A型综合补给舰的8号舰下水。
3.jpg
  正是有了“移动的海上补给基地”,才有海军走向深蓝的可能。即使是如美国这般拥有便利的海外基地补给的,具备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补给力量同样是维持战场攻击、作战连续性的重要手段。更何况,大型综合补给舰对于没有有海外基地的国家而言,这是保证和维持其远洋作践和部署能力的唯一手段。也所以才会说,先进而强大的海上综合补给力量是大国海军与小国海军的主要区别所在。
4.jpg
  在海军补给舰的研制上,我国的起步是比较晚的,是远滞后于同时期的海军强国的。这应该还是海军战略及需求决定的。从建国初期到70年代,我海军的作战思想一直是围绕近岸防御,更多注意力是防范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海军对沿海的袭扰和破坏。海军装备多是吨位较小的轻型舰艇,除少量的潜艇外,水面舰艇的活动范围多是在近海岸几百千米的范围之内。所以对补给舰并没有十分明显的需求。图为025(6625)型湖川级鱼雷快艇。
5.jpg
  70年代中后期,我国实施的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的全程发射试验需要测控打捞特混编队远赴西太平洋,这就需要对整个测控打捞及护航编队在航程中进行生活和燃料物资的补给。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始了第一代综合补给舰的研制建造,也就是905型、福清级。满载排水量超过20000吨的福清级是当时我国海军军用舰艇中最大的,燃油舱可装载10000多吨舰用燃料、500吨航空柴油以及其他油料,淡水舱内可装载400吨淡水,后部的货舱内可存放400吨固货。
6.jpg
  入役后的福清级最为重要的任务便是对特混编队的伴随保障任务,23天往返的航行中,2艘福清级总共为编队中各型船只补给了15000多吨的各种油料、700多吨淡水以及600多吨的主副食品等。此后的85~86年间,旅大级132“合肥”号驱逐舰和综合补给舰X615(曾用舷号,后来的882鄱阳湖号)完成了我国海军舰艇的首次编队正式出访。可见福清级的服役对于当时我国海军海上活动空间的扩展、提高对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7.jpg
  考虑到福清级作为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建造的补给舰性能到底如何、是否可靠都无法确定,所以针对东风-5试验伴随保障任务更为稳妥的建造了4艘。但这已经超出当时乃至十年后我国海军的需求。所以此后4艘福清级多处于闲置状态。90年代后我国海军只保留了2艘福清级继续服役,而其他2艘舰在改装后出售给了巴基斯坦海军,另一艘改装为民用油船。图为福清级的二号舰“鄱阳湖”号。
8.jpg
  90年代后,随着我海军新型水面舰艇数量的增加,远洋训练和出访活动日益增多,对综合补给舰的需求随之明显增加。只不过这时的福清级限于设计年代和技术条件,其性能的不足表现越来越明显,已不足以满足我国海军远海活动的要求。因此,我国展开了第二代综合补给舰的研制设计工作,但随着台海危机的爆发,我国海军的作战使命、国防预算和装备研制计划都在向台海作战装备倾斜,研制计划随之放缓中止。
9.jpg
  与此同时,世界风云变化苏联解体后的各独联体国家正在对苏联遗产的清仓处理,这给我国综合补给舰的装备发展又带了机遇。乌克兰赫尔松造船厂完工45%的费得科级大型补给舰正在以超低价四处兜售。最终1992年,我国与乌克兰签订了该舰(及全部图纸、技术资料)的购买合同,1993年拖回国内后开始了续建改装工作,1995年11月交付中国海军,舷号为南运953(“南仓”号),随后按照新的中国军用舰艇命名规则舷号舰名变更为885“青海湖”号。
10.jpg
  因为费得科级的设计是定位于伴随航母的物资保障,所以标准排水量12000吨、满载排水最达37000吨、最大货物装载量24000吨,保证能力几乎相当于2艘福清级的。相对于福清级的油水、干货补给为主,“青海湖”号具备了基本的弹药补给能力,这对于我国海军来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我国还由此获得了综合补给舰的关键性技术,采用“液压张力补偿装置”的海上补给系统,较于上一代技术补给效率和环境适应力都更强。
11.jpg
  南仓级“青海湖”号的服役使我国海军得以在较短时间内拥有了现代化的远洋综合补给舰,对我国海军走向远洋提供了充足的保证。特别是1997年2月,服役还不到一年的“南仓”号综合补给舰就随同当时我国海军最先进的旅沪级“哈尔滨”号、旅大级“珠海”号横跨太平洋首次访问了美国本土和南美大陆,实现了我国海军远洋航行的突破。
12.jpg
  但“青海湖”号的动力装置只是一台1万多马力的柴油机,相对于近4万吨的船体,最高航速也只是15节左右,这对于远海训练编队来说航速已是低到无法忍受,无法更得上编队的战术机动。也因此“青海湖”的使用率并不高,更多时候看到的还是老式的福清级。但“青岛湖”号的购入,综合补给舰的布局原理设计得到摸透,诸多关键技术在引进消化后有了新突破,像今年4月武汉船用机械公司就反而向俄罗斯出口了5套海上补给系统。
13.jpg
  在“青海湖”号的服役的同时,我国为泰国海军建造的为“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航母伴随保障的“锡米兰”号(图即为)远洋综合补给舰的设计建造也已完成。所以,当海军对综合补给舰的需求越来越紧迫,通过“青海湖”号的技术消化吸收,“锡米兰”的成功研制出口,第二代综合补给舰的设计建造已是万事俱备。2001年初,被拖后了近10年的903型(福池级)综合补给舰正式开工建造,建造数量为2艘。
14.jpg
  2004年初,2艘903型舰先后交付使用,首舰886“微山湖”号,二号舰887“千岛湖”号。虽然在整舰设计上基本沿袭了“锡米兰”号,在排水量、装载量上较第一代的福清级没有大的提升,但在动力装置上是重大改进,以2台国产柴油机为动力,可保证达到19节的最大航速,更为关键性是在核心功能的补给系统的性能、效率和速度,装载的保障物资品类,油料弹药的安全性上的大幅提升。
15.jpg
  随着这2艘903型补给舰的服役,我国海军的海上补给力量终于得到了全面的更新,远海保障和补给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此后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出现903型后续舰建造的消息。我国海军可为远海作战编队进行伴随保障的补给舰数量只有这5艘,虽然理论上已可以同时满足3支4~6艘驱护舰的海上编队远海航行伴随保障的要求,但若与我国海军近10年来主战舰艇数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对比,综合补给舰的数量和性能都存在着较大差距。
16.jpg
  我国海军补给舰数量的不足的问题表现最为直观的就是在亚丁湾护航中。在已20批的海军护航编队中,海军的新一代的驱护舰轮番上阵,但在综合补给舰上,在2013年2艘903A型入役前,负责编队保障任务的只有“微山湖”、“千岛湖”以及“青海湖”的“三班倒”,每艘补给舰基本上都要担负着前后两批护航编队的伴随补给任务。图为百度百科中对亚丁湾护航编队的统计。
17.jpg
  从2013年903型的改进型903A型的889“太湖”号、890“巢湖”号综合补给舰入役我国海军开始,903系列的建造好消息不断。似乎,我国海军综合补给舰的紧缺局面已得以大幅缓解。但当2012年辽宁舰的入役,我国海军远洋作战力量将由驱护舰编队逐渐向航母编队的过渡升级,对综合补给舰代表的远海补给力量提出了更高的数量与性能上的要求。
18.jpg
  由此,伴随保障航母的综合补给舰也就是军迷黑话中的“航母奶妈”成为讨论的热点。对于新一代综合补给舰的性能展望,首先就是在吨位、满载排水量的提升,即便不是如供应级、萨克拉门托级的5万吨上下,但航母奶妈的吨位还是要在至少3万、更为理想的4万吨这个区间。由此才能有可观的装载量,特别是对航母编队而言的航空燃油、武器弹药的保障能力。
19.jpg
  其次就综合补给舰这一海上物资保障平台而言,除了能“多装”,还要能更得上,要跟得上20节上下航速巡逻的航母编队。但显然像903型,其最大19节的航速显然是不够的。对于3~4万吨级的国产综合补给舰而言,向25节这个目标航速提升,随之的关键性问题就是动力装置的选择。柴油机已不是合适选项,至于是燃气轮机还是蒸汽动力,是要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并非纸上谈兵既能下结论,但好在这两型动力于当下的我海军而言已不是问题。
20.jpg
  在综合补给舰作为运输平台,满足了运输能力和伴随航速的前提后,需要考虑的就是补给能力和自身防御问题。较于上一代,伴随航母保证的新一代综合补给舰的物资装载量已是大幅提升,在补给能力、补给效率上显然也是要有所提升的,否则过长的补给作业时间会限制编队的机动灵活性。
21.jpg
  这种补给能力提升除了增加干液货站的数量,增大油料补给油管的直径,提高补给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外,另一方面的改进重点就是此前一直薄弱的垂直补给能力。新一代综合补给舰要拓宽直升机的起降空间来具备2架直-8这类10吨级直升机的搭载能力,进而实现横纵立体的补给作业。图为横向干货补给、垂直补给作业中的萨克拉门托级。
22.jpg
  在伴随航母保障作业中的新一代综合补给舰,虽然安全是可以由护航舰艇来保证,但其作为编队中吨位与体积仅次于航母的大型海上目标,所以尽最大程度来增强自身的近程防御力量是非常必要的。若就像在美国海军的综合补给舰上,“密集阵”、“海麻雀”、“拉姆”已经上舰成标准配置。所以在新一代国产综合补给舰,同样需要730/1130近防炮、FL-3000N以及综合化的电子战系统来实现对反舰导弹在近程范围内的全方位防御。
航母快速支援舰必须有
科普好文啊~~终于有点搞懂了~~~话说,这么命名下去,还有著名的湖泊么?
都需要 越多越好
WH_ZJU 发表于 2015-6-26 14:50
科普好文啊~~终于有点搞懂了~~~话说,这么命名下去,还有著名的湖泊么?
多的是,西藏,内蒙都有,实在不行还有贝加尔湖
奶妈多多益善啊
更大号的奶妈何时露面啊。


错误不少啊;
新建的904A是有机库的;
887和886是903,13年服役的才是903A;因为有一些改进,如防空炮,机库,等等;
现在还有2条903A在广船舾装,应该很快就能服役了;
前段时间下水的应该是903第7条(903A第5条);903第8条(903A第6条)还在广船没下水呢;
当然,文章观点我很赞成;这一波建造结束后,即使882,881退役;海军也将有8条2万吨级的远洋综合补给舰;就目前的驱护舰规模,基本够了;后续要看4万吨级舰队补给舰或快速支援舰了;

错误不少啊;
新建的904A是有机库的;
887和886是903,13年服役的才是903A;因为有一些改进,如防空炮,机库,等等;
现在还有2条903A在广船舾装,应该很快就能服役了;
前段时间下水的应该是903第7条(903A第5条);903第8条(903A第6条)还在广船没下水呢;
当然,文章观点我很赞成;这一波建造结束后,即使882,881退役;海军也将有8条2万吨级的远洋综合补给舰;就目前的驱护舰规模,基本够了;后续要看4万吨级舰队补给舰或快速支援舰了;
xmyyc 发表于 2015-6-26 15:20
多的是,西藏,内蒙都有,实在不行还有贝加尔湖
五大湖在招手~~~苏黎世湖也挺好~~~
科普好贴,赞8楼补充
取个“日月潭”号
【所以此后4艘福清级多处于闲置状态。90年代后我国海军只保留了2艘福清级继续服役,而其他2艘舰在改装后出售给了巴基斯坦海军,另一艘改装为民用油船。】这数量不对啊来自: iPhone客户端
WH_ZJU 发表于 2015-6-26 14:50
科普好文啊~~终于有点搞懂了~~~话说,这么命名下去,还有著名的湖泊么?...
多的很,未名湖,西湖,大明湖,唐家山堰塞湖,西藏一堆错…来自: iPhone客户端
多多益善
WH_ZJU 发表于 2015-6-26 14:50
科普好文啊~~终于有点搞懂了~~~话说,这么命名下去,还有著名的湖泊么?...
而且补给舰撑死应该不会超过20艘…来自: iPhone客户端
取个“日月潭”号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所以此后4艘福清级多处于闲置状态。90年代后我国海军只保留了2艘福清级继续服役,而其他2艘舰在改装后出 ...
一艘卖给巴基斯坦,一艘改装民船
多的很,未名湖,西湖,大明湖,唐家山堰塞湖,西藏一堆错…
堰塞湖亮了…
4万吨大补什么时候才露面啊
【所以此后4艘福清级多处于闲置状态。90年代后我国海军只保留了2艘福清级继续服役,而其他2艘舰在改装后出 ...
一艘出口失败国,一艘成了油轮,就是海浪号,,
abx19831117 发表于 2015-6-27 09:26
一艘出口失败国,一艘成了油轮,就是海浪号,,
原来巴基斯坦就买了一艘
guoxing1987 发表于 2015-6-26 22:32
堰塞湖亮了…
我想不出什么别的湖了。有点孤陋寡闻
还是更期待4万吨的大型综合补给舰
我想不出什么别的湖了。有点孤陋寡闻
兴凯湖、北海(苏称贝加尔湖)、夷播海(巴尔喀什湖)
洞庭湖 泸沽湖  镜泊湖  喀纳斯湖  扬州瘦西湖  
都需要 越多越好
期待大补丸
这个贴,版主应该加精了
取个“日月潭”号
这个留给收编后的台湾海军磐石舰吧,哈哈
湖用完了还有江,有河嘛。
鄱阳湖。。。
话说补给舰可以给潜艇补给吗,这样我兔潜艇就可以扩大活动范围坐沉商船嘛
越多越好,吨位再大些
科普好文,
是TG走出黃水必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