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为人民币服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51:31
抗战神剧:为人民币服务
人民网-人民日报  评论:0
抗日神剧如何毁三观
4分54秒17.70 MB
  人民日报5月26日报道 往轻了说是愚蠢无知,往重了说是解构历史,亵渎英灵,“抗战神剧”这一文化乱象的出现,应该得到足够的检视和反思。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说长也不长,一些人对那段灾难深重的历史却已经淡忘,还有少数电视剧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频频制造被观众称为“抗战神剧”的作品,以错误的历史观念、混乱的叙事逻辑、荒唐的情节设置、夸张的人物塑造和越轨的台词设计,消费这场人间劫难。
  新近播出的一部抗战题材电视剧中,男女主人公居然演出了一幕监狱调情、裤裆藏雷的荒唐闹剧。此前的某些电视剧还出现了“手撕鬼子”“化骨绵掌”等盖世武功,渲染尼姑与八路军干部暧昧的情感纠葛,甚至上演了一位少年用弹弓对抗鬼子的手枪并击穿鬼子身体的离奇桥段。“神剧”还制造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台词,如“同志们,八年抗战开始了”“我爷爷九岁的时候就被日本人残忍杀害了”“八百里开外,一枪干掉鬼子的机枪手”等等。除了道具台词的荒唐错讹外,各式“神剧”,通常将抗战背景与偶像剧、言情剧甚至武侠剧进行嫁接,主要人物在抗日战场上开辟情场和秀场,以供剧作编织复杂、纠结、离奇的人物关系。把爱情当信仰,把谈情说爱当革命动力,几乎成为“神剧”的必备戏码。与此同时,在这些所谓“抗日题材”作品中,众多的抗日名将和英雄事迹反而难以进入编创者的创作视野,倒是痞子、土匪、小混混常常成为抗日主角,他们以戏谑、玩闹的情态和粗鄙、油滑的习气,用消解崇高的方式开启一段段“打怪兽”式的冒险游戏。
  这些所谓抗战故事罔顾历史真实,普遍缺乏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扎实的史料考证,对抗战时期的历史常识和时代特点进行想当然的臆断和编造。往轻了说是愚蠢无知,往重了说是解构历史,亵渎英灵。
  “抗战神剧”集中反映了当前某些文艺创作者“为人民币服务”、缺乏专业精神和基本底线的不良倾向。少数“抗战神剧”的投资编创者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商业利润,毫无原则地在抗战剧的框架下植入各种所谓“看点”“雷点”和“槽点”,甚至不惜进行“自黑式营销”,以达到吸引注意力、扩大受众基数、获得更高收视率的效果。此外,一些创作者的艺术造诣不深、编创水平不够,没有能力拍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抗战正剧,但又觊觎丰厚的市场回报,只能用奇技淫巧来糟践历史。另一方面,在以往的管理环境下,抗战题材剧可以有效规避其他类型和题材的创作风险,并且能够较为顺利地立项、投资、制作和播出,于是投资方就扎堆进入抗战剧市场。
  “抗战神剧”对历史毫无顾忌地戏仿和拼接反映了历史教育的缺失。迈进现代化社会的过程中,人们在追逐物质利益和进行精神消费的同时,普遍丢失了历史教育。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古老的历史遗存被束之高阁,针对抗战历史更是欠缺足够的严肃认真的系统教育。一些年轻人“哈韩”“哈日”成风,甚至崇洋媚外、数典忘祖。这些社会现象让那些随意亵渎历史的创作者有机可乘。因为,即便他们肆意篡改历史、调侃先烈也不会引来大规模的口诛笔伐,更不会因此丢掉饭碗。
  文艺工作者应当成为时代精神的引领者,但“抗战神剧”的历史观和战争观出现了严重的偏失。他们不但对战争的残酷没有切肤之痛,对民族之殇表现出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心态,也缺乏爱国主义情怀、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对抗日战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民族心理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深刻的认知。不洞悉历史、不了解战争,就不能正确理解抗日战争为什么前后经历数年之久,不能理解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沉重如山的代价。
  反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视作品浩如烟海,以我有限的认知,除去“抗战神剧”外,几乎没有哪部在公共平台播出的影视作品以戏谑的方式对待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对民族历史的正确解读和积极传播,尤其需要我们警惕错误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态度给国内观众乃至国际舆论带来错误信号。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上,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谱写了壮怀激烈的民族史诗,树立了民族解放事业的伟大丰碑,同时也为影视和各类文艺创作提供了坚实大地。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应该自觉维护民族尊严和历史正气,坚守思想品格和艺术情怀,以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书写这段伟大历程,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精品力作来告慰英灵、铭记历史抗战神剧:为人民币服务
人民网-人民日报  评论:0
抗日神剧如何毁三观
4分54秒17.70 MB
  人民日报5月26日报道 往轻了说是愚蠢无知,往重了说是解构历史,亵渎英灵,“抗战神剧”这一文化乱象的出现,应该得到足够的检视和反思。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说长也不长,一些人对那段灾难深重的历史却已经淡忘,还有少数电视剧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频频制造被观众称为“抗战神剧”的作品,以错误的历史观念、混乱的叙事逻辑、荒唐的情节设置、夸张的人物塑造和越轨的台词设计,消费这场人间劫难。
  新近播出的一部抗战题材电视剧中,男女主人公居然演出了一幕监狱调情、裤裆藏雷的荒唐闹剧。此前的某些电视剧还出现了“手撕鬼子”“化骨绵掌”等盖世武功,渲染尼姑与八路军干部暧昧的情感纠葛,甚至上演了一位少年用弹弓对抗鬼子的手枪并击穿鬼子身体的离奇桥段。“神剧”还制造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台词,如“同志们,八年抗战开始了”“我爷爷九岁的时候就被日本人残忍杀害了”“八百里开外,一枪干掉鬼子的机枪手”等等。除了道具台词的荒唐错讹外,各式“神剧”,通常将抗战背景与偶像剧、言情剧甚至武侠剧进行嫁接,主要人物在抗日战场上开辟情场和秀场,以供剧作编织复杂、纠结、离奇的人物关系。把爱情当信仰,把谈情说爱当革命动力,几乎成为“神剧”的必备戏码。与此同时,在这些所谓“抗日题材”作品中,众多的抗日名将和英雄事迹反而难以进入编创者的创作视野,倒是痞子、土匪、小混混常常成为抗日主角,他们以戏谑、玩闹的情态和粗鄙、油滑的习气,用消解崇高的方式开启一段段“打怪兽”式的冒险游戏。
  这些所谓抗战故事罔顾历史真实,普遍缺乏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扎实的史料考证,对抗战时期的历史常识和时代特点进行想当然的臆断和编造。往轻了说是愚蠢无知,往重了说是解构历史,亵渎英灵。
  “抗战神剧”集中反映了当前某些文艺创作者“为人民币服务”、缺乏专业精神和基本底线的不良倾向。少数“抗战神剧”的投资编创者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商业利润,毫无原则地在抗战剧的框架下植入各种所谓“看点”“雷点”和“槽点”,甚至不惜进行“自黑式营销”,以达到吸引注意力、扩大受众基数、获得更高收视率的效果。此外,一些创作者的艺术造诣不深、编创水平不够,没有能力拍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抗战正剧,但又觊觎丰厚的市场回报,只能用奇技淫巧来糟践历史。另一方面,在以往的管理环境下,抗战题材剧可以有效规避其他类型和题材的创作风险,并且能够较为顺利地立项、投资、制作和播出,于是投资方就扎堆进入抗战剧市场。
  “抗战神剧”对历史毫无顾忌地戏仿和拼接反映了历史教育的缺失。迈进现代化社会的过程中,人们在追逐物质利益和进行精神消费的同时,普遍丢失了历史教育。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古老的历史遗存被束之高阁,针对抗战历史更是欠缺足够的严肃认真的系统教育。一些年轻人“哈韩”“哈日”成风,甚至崇洋媚外、数典忘祖。这些社会现象让那些随意亵渎历史的创作者有机可乘。因为,即便他们肆意篡改历史、调侃先烈也不会引来大规模的口诛笔伐,更不会因此丢掉饭碗。
  文艺工作者应当成为时代精神的引领者,但“抗战神剧”的历史观和战争观出现了严重的偏失。他们不但对战争的残酷没有切肤之痛,对民族之殇表现出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心态,也缺乏爱国主义情怀、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对抗日战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民族心理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深刻的认知。不洞悉历史、不了解战争,就不能正确理解抗日战争为什么前后经历数年之久,不能理解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沉重如山的代价。
  反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视作品浩如烟海,以我有限的认知,除去“抗战神剧”外,几乎没有哪部在公共平台播出的影视作品以戏谑的方式对待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对民族历史的正确解读和积极传播,尤其需要我们警惕错误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态度给国内观众乃至国际舆论带来错误信号。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上,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谱写了壮怀激烈的民族史诗,树立了民族解放事业的伟大丰碑,同时也为影视和各类文艺创作提供了坚实大地。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应该自觉维护民族尊严和历史正气,坚守思想品格和艺术情怀,以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书写这段伟大历程,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精品力作来告慰英灵、铭记历史
http://info.3g.qq.com/g/s?aid=td_news_ss&id=news_20150526042648&pos=index5_front&icfa=home_touch&iarea=152&uc_param_str=cpdnvefrpfssntbi
人家洗钱罢了
第一条:错误的历史观念。
上面的反应总是这么迟钝,抗日神剧都已经泛滥成灾了,抗战剧本应是一块金字招牌,可是现在却成了一个笑柄。

只要是近几年(大概2010年以后)的抗战剧我都不想看,一看是抗战剧我就换台,看到里面的俊男美女我就想吐,怎么办?
抗日神剧的确令人反感,历史观念完全有问题
恶心抗日历史,取笑,干扰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吊观众的胃口,实际是给日本人平反,观众都不想看,还抗什么的日,国家为什么大量的批准抗日神剧,实际就是不准备让中国人抗日,正中日本人的圈套,以愚蠢,俗套,庸俗为手法,是中国电影电视的悲哀,是无为和麻木不仁,不思进取,低级无聊中国电影的现状
战五渣部难辞其咎
本来就是一帮香港写剧本的人搞的
神剧起始于潘长江的鬼子来了系列,发展于亮剑,终至泛滥。
但大叔大妈就是爱看
审批这些神剧的是政府部门吧,播放的也是国营电台,拍摄和编剧环节也有相关协会可以管理,结果把责任全推给投资方和具体的编导个人,也不看看为别国电视剧剧里面就没有类似手撕鬼子呢?
但大叔大妈就是爱看
大叔大妈打开电视只有这些看,没得选。
国内每年拍摄的电视剧比播出的多很多,即使播出的质量也很差,这背后必须有利益链条,说实在的感觉电视台是为了赞助和插播广告而在播出这些剧
广电如果拿出剪战狼的脾气来,这些抗日神剧还会亮相荧屏吗?
国安要注意敌人的转变,文化汉奸有时候比直接窃密更可怕
这些神剧也许审批的祖宗们最爱看
三个字——洗钱
gwgzok 发表于 2015-5-27 08:49
三个字——洗钱
三个字???
mlanjx 发表于 2015-5-27 07:53
神剧起始于潘长江的鬼子来了系列,发展于亮剑,终至泛滥。
《鬼子来了》?你说的是《举起手来》吧?
洗钱工具恶心人
神剧起始于潘长江的鬼子来了系列,发展于亮剑,终至泛滥。
举起手来有什么问题???难道经典喜剧片虎口脱险也是抗德神剧咩。

现在看抗日神剧的都是大妈大叔级别的,年轻人根本不看
我已经不看电视了怎么办?
光屁股局说还不够,还没有拍出7:3500的剧目呢。
《鬼子来了》?你说的是《举起手来》吧?
对,是我搞错了。谢谢指正
举起手来有什么问题???难道经典喜剧片虎口脱险也是抗德神剧咩。
它们本身还好,但客观效果就是如此,只是后面越来越离谱了。
抗日神剧的确令人反感,历史观念完全有问题
投资汇报有保障。不会被禁掉。扭曲的市场选择。就像皇帝喜欢简朴,补疤衣服成抢手货
都是港台导演~~~
神剧起始于潘长江的鬼子来了系列,发展于亮剑,终至泛滥。
你说的是举起手来吧,虽然剧情比较不着调,但服装道具还是很能还原当初历史的。至于亮剑,虽然有夸张成分,但也不至于像后面的那些神剧一样那么离谱
举起手来有什么问题???难道经典喜剧片虎口脱险也是抗德神剧咩。
举起手来还好,虽然剧情离谱,但编排还算巧妙。关键服装道具挺考究,细节到位,没有出现神剧中常见的穿越现象
举起手来还好,虽然剧情离谱,但编排还算巧妙。关键服装道具挺考究,细节到位,没有出现神剧中常见的穿越 ...
喜剧和正剧有什么可比的

要说离谱,能比007系列还离谱??
喜剧和正剧有什么可比的

要说离谱,能比007系列还离谱??
只是说举起手来,知道他离谱,但构思足够巧妙,可见编剧也是用心的。但后来的抗日神剧是不断突破下限,硬伤无数
既然是为了钱,那就让他彻底赔钱,禁止播放和发行!
还有就是抗日神剧和国共的谍战片,剧中人物的服装和生活水准,比我们7,8十年代甚至90年代还好!树脂的打孔眼镜也带上了,难道解放后我们的生活水准大大下降?7,8十年代还不如3,4十年代?
军迷不会看抗战神剧
说起来,张丰毅的历史的天空里有两段拼刺刀的戏,真是过瘾啊,一个是姜大牙刚参军的时候,一个是戴眼镜的张克斯,那才真是惨烈啊。
不开后宫魔理沙 发表于 2015-5-27 11:36
举起手来有什么问题???难道经典喜剧片虎口脱险也是抗德神剧咩。
那老版亮剑问题也不大,毕竟基本情节还经得起推敲。
投资汇报有保障。不会被禁掉。扭曲的市场选择。就像皇帝喜欢简朴,补疤衣服成抢手货
的确呢,还有广电总局搞审查的,我无语了
不知道怎么通过审查的
广电总局审批准映的一切脑残神剧,一切根子都在广电总局,没有他们的审批,一切脑残神剧是不敢拍的,更别谈放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