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一涨再涨 高油价套牢中国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9:04:49
凤凰网2005年08月04日 16:29
  7月26日上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的“200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曹玉书对记者们说:“低油价时代在我们可以设想的下一步和近段时期内很难再出现,目前已经进入到一个成品油的高价位时代。”
  根据记者们的概述,那就是“中国进入了高油价时代”!这是不争的事实。
  7月初创下了62.8美元/桶的历史纪录,受英国石油公司一炼油厂爆炸起火的影响,7月29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再次突破每桶60美元。目前国际油价较前几年十几美元每桶来说,已经翻了几番。
  石油价格高价位运行给全世界的经济带来了很到的负面影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模型,如果原油价格居高不下,那么亚洲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在内,GDP将损失约2个百分点。
  [B]油价,已经成为套牢中国经济的枷锁[/B]
  根据《经济参考报》中《高油价套牢中国经济?》一文中对“高油价给中国经济的阵痛”描述,笔者做了一下总结。
  1、私人车主的养车成本提高了20%至30%。目前国内已有超过1000万辆的私人汽车,最近几次的油价调整,使得一般的家庭汽车仅油钱每月就至少要多支出100元左右。
  2、成品油价格上涨势必增加以运输为主业的公司的经营成本,其中包括民航、船运、路运和城市公交、出租车行业等。
  3、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化肥价格一路高攀,农药、农膜、种子等价格也随势上扬,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的同时,也给未来的粮价带来了较大的可变因素,而粮价一旦上涨,紧随而来的就会是食品涨价。
  4、 据海关最新统计,2004年进口原油因为涨价而多支付的外汇达70.68亿美元(约合551亿元人民币)。而据估计今年因为油价高企,中国在石油进口上的成本将可能要多支付2004年GDP总量的2%。
  [B]再来看看全球的石油产业链利润的分配:[/B]
  1、欧佩克国家控制了原油生产,获取了油价上涨的第一层利润;
  2、发达国家的垄断性石油公司则控制了石油提炼、石油化工等关联产品市场,获取了油价上涨的第二层利润;
  3、发达国家的基金和金融资本,对石油期货等金融产品进行投资和投机,牟取石油价格上涨的第三层利润。
  中国的石油进口虽然在过去的11年里增长了一倍,成为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超过了日本,但却一直处在全球石油产业链的边缘,即没有价格主导权,也缺乏市场影响力,不但只能够作为最终消费者被动承受油价上涨的既成事实,还要继续承担油价上涨给本国经济带来的损害。
  油价,已经成为套牢中国经济的枷锁。而且这个枷锁,就像是孙悟空的紧箍咒,被国际市场越念越紧。
  [B]高油价时代:中国该如何应对?[/B]
  面对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国应该痛定思痛,自强不息。一方面加强自身修炼,节能、储备;另一方面走出去,寻求石油新渠道,提高国际石油市场话语权。笔者对目前市场上的建言做一个概括,并认为中国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节能,缩减自身的需求。提高石油利用效率,节约石油资源;大力开发、推广石油替代能源,例如天然气、太阳能、酒精汽油等等,可以使国内石油消费具有更高的弹性,从而降低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国外研究机构认为,与欧洲和美国相比,中国、印度和泰国的每单位产出所耗石油要多2至3倍。减少浪费应能有助于亚洲增长,并最终减缓需求对全球石油价格造成的压力。
  2、扩大全球石油资源的开采和控制。作为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的马六甲海峡,被美国及其盟友地控制,中国东海能源开发也受到日本阻挠,所以中国不得不考虑其他的石油来源。其中中亚将成为中国未来的重要能源来源,中石油、中石化加大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投资,进行石油开发和运输管道建设,加强与俄罗斯石油能源合作,在全球范围寻求开采石油资源,利用资本收购、控股国际石油巨头,例如最近中海油进行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尤尼科的尝试。
  3、加快推进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计划,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维护国家石油安全。目前为止,世界上进行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发达或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国际能源机构要求其成员国建立起至少维持各自消费90天的战略储备量。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石油储备分别达到158天、161天和127天。中国由于尚没有战略性储备库存,中国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的综合储备天数仅为21.6天,对石油突发性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应变能力较差。
  4、加快石油期货的上市,弥补缺乏风险规避、管理工具的国内空白,同时利用期货市场提高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规避、控制石油价格风险,最终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定价权中分取一块蛋糕,提高中国石油价格的话语权。最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没有价格主导权,缺乏市场影响力,只能作为消费者被动的承受石油价格上涨给中国带了经济的阵痛。目前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的燃料油期货就是很好的尝试。

  [B]来源:中新网[/B]凤凰网2005年08月04日 16:29
  7月26日上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的“200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曹玉书对记者们说:“低油价时代在我们可以设想的下一步和近段时期内很难再出现,目前已经进入到一个成品油的高价位时代。”
  根据记者们的概述,那就是“中国进入了高油价时代”!这是不争的事实。
  7月初创下了62.8美元/桶的历史纪录,受英国石油公司一炼油厂爆炸起火的影响,7月29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再次突破每桶60美元。目前国际油价较前几年十几美元每桶来说,已经翻了几番。
  石油价格高价位运行给全世界的经济带来了很到的负面影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模型,如果原油价格居高不下,那么亚洲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在内,GDP将损失约2个百分点。
  [B]油价,已经成为套牢中国经济的枷锁[/B]
  根据《经济参考报》中《高油价套牢中国经济?》一文中对“高油价给中国经济的阵痛”描述,笔者做了一下总结。
  1、私人车主的养车成本提高了20%至30%。目前国内已有超过1000万辆的私人汽车,最近几次的油价调整,使得一般的家庭汽车仅油钱每月就至少要多支出100元左右。
  2、成品油价格上涨势必增加以运输为主业的公司的经营成本,其中包括民航、船运、路运和城市公交、出租车行业等。
  3、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化肥价格一路高攀,农药、农膜、种子等价格也随势上扬,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的同时,也给未来的粮价带来了较大的可变因素,而粮价一旦上涨,紧随而来的就会是食品涨价。
  4、 据海关最新统计,2004年进口原油因为涨价而多支付的外汇达70.68亿美元(约合551亿元人民币)。而据估计今年因为油价高企,中国在石油进口上的成本将可能要多支付2004年GDP总量的2%。
  [B]再来看看全球的石油产业链利润的分配:[/B]
  1、欧佩克国家控制了原油生产,获取了油价上涨的第一层利润;
  2、发达国家的垄断性石油公司则控制了石油提炼、石油化工等关联产品市场,获取了油价上涨的第二层利润;
  3、发达国家的基金和金融资本,对石油期货等金融产品进行投资和投机,牟取石油价格上涨的第三层利润。
  中国的石油进口虽然在过去的11年里增长了一倍,成为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超过了日本,但却一直处在全球石油产业链的边缘,即没有价格主导权,也缺乏市场影响力,不但只能够作为最终消费者被动承受油价上涨的既成事实,还要继续承担油价上涨给本国经济带来的损害。
  油价,已经成为套牢中国经济的枷锁。而且这个枷锁,就像是孙悟空的紧箍咒,被国际市场越念越紧。
  [B]高油价时代:中国该如何应对?[/B]
  面对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国应该痛定思痛,自强不息。一方面加强自身修炼,节能、储备;另一方面走出去,寻求石油新渠道,提高国际石油市场话语权。笔者对目前市场上的建言做一个概括,并认为中国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节能,缩减自身的需求。提高石油利用效率,节约石油资源;大力开发、推广石油替代能源,例如天然气、太阳能、酒精汽油等等,可以使国内石油消费具有更高的弹性,从而降低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国外研究机构认为,与欧洲和美国相比,中国、印度和泰国的每单位产出所耗石油要多2至3倍。减少浪费应能有助于亚洲增长,并最终减缓需求对全球石油价格造成的压力。
  2、扩大全球石油资源的开采和控制。作为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的马六甲海峡,被美国及其盟友地控制,中国东海能源开发也受到日本阻挠,所以中国不得不考虑其他的石油来源。其中中亚将成为中国未来的重要能源来源,中石油、中石化加大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投资,进行石油开发和运输管道建设,加强与俄罗斯石油能源合作,在全球范围寻求开采石油资源,利用资本收购、控股国际石油巨头,例如最近中海油进行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尤尼科的尝试。
  3、加快推进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计划,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维护国家石油安全。目前为止,世界上进行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发达或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国际能源机构要求其成员国建立起至少维持各自消费90天的战略储备量。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石油储备分别达到158天、161天和127天。中国由于尚没有战略性储备库存,中国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的综合储备天数仅为21.6天,对石油突发性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应变能力较差。
  4、加快石油期货的上市,弥补缺乏风险规避、管理工具的国内空白,同时利用期货市场提高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规避、控制石油价格风险,最终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定价权中分取一块蛋糕,提高中国石油价格的话语权。最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没有价格主导权,缺乏市场影响力,只能作为消费者被动的承受石油价格上涨给中国带了经济的阵痛。目前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的燃料油期货就是很好的尝试。

  [B]来源:中新网[/B]
总是有些内外部因素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