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快报:为学习西方教育理念,建议公立学校招收黑人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31:05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459705-1.shtml

黑人小孩也想进校园

  时间:2012-05-09 01:19  编辑:admin 新快报官方微信二维码

  ■本报资料图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 谈昊 赖妍

  越秀区外籍人员聚集地难见洋学生
  越秀区小北路天秀大厦附近,是非洲裔、中东人士聚居的核心地区,素有“小联合国”之称。但这块核心区域路段上的小学里却几乎没有外国小孩的身影。

  天河区龙口西小学副校长徐芳
  中外结合能取长补短
  学校招生肯定是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在有剩余学位的情况下,不介意招收外籍学生。我们学校大有二十几个外籍学生(含港澳台地区),外籍家长们在中国的时间都比较长,能明显地对比出中西方教育的不同,他们一般都认同中国的小学基础教育优于西方的基础教育,所以会选择让其子女在公立小学就读。
  另外家长之间也会相互交流择校心得,不少从国际学校转学而来的学生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打好了基础,更适应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学校并未对外籍学生有特殊的规定,一切和本地学生一样。但学校也注意到,外籍人士的生活方式对我们也有借鉴意义,如外籍学生会邀请中国学生参加PARTY,韩国学生注重礼仪方面、春秋游时自带寿司等,这些都间接影响到同学们,学校也要求班主任和这些孩子们多沟通,在某些节假日时邀请外籍人士一起参加活动,双方各取所长,都有促进作用。

  越秀区天秀小学张校长
  文化信仰不同要谨慎
  天秀小学虽然在外籍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但很少有外籍人员带着小孩上门找学校。我们也一直没有招收外籍小孩。
  我想这一带的非洲、中东人士较多,流动性大,有的身份难确定,他们的小孩想入学,审批这一关比较麻烦。
  学校会严格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招生,如果有符合要求的外籍学生报名,我们也没意见。但有些外国人的宗教信仰不同,文化不同,难免会和我们本地的学生有冲突的地方,家长对这些也很重视,所以学校要很小心。特别在安全方面,此前出现过女学生在路上被黑人骚扰的情况,我们也特别注意和公安局、派出所保持联系,学生的安全最重要。

  非洲仔“自扮”小学生
  刚果(金)小男孩尼尔森刚满十岁,一直住在下塘西路附近,在广州却已待了6年,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背起诗来也是摇头晃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边说还边摆出一个造型,颇有架势。
  一开始,尼尔森告诉记者他在小北路旁的天秀小学读了一年书,因为家庭原因逼迫辍学在家,但这一年的时光令他十分难忘。和小朋友一起上课,一起玩,一起打篮球,帮受欺负的同学出头,向老师打小报告……这些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从他脑海中蹦出来,也让他激动了很久。
  不过,尼尔森却给记者开了个大玩笑,到采访即将结束时他才承认,他并没有在天秀小学读过一天书,但他说的那些事是真的,只不过是在一家私人课堂里发生的故事,他之所以要这样说,是因为他对天秀小学那样的广州本地小学充满了渴望,再一个怕别人问他哪学的中文,解释起来麻烦。

  “黑人区”难见洋学童
  记者这段时间联系了越秀区多家小学,但一听说是采访相关外籍学生的事情,对方都说“外籍小孩?现在没有了。”其他的话也不愿意多讲,登峰小学和云山小学就是如此。但在民办学校雄鹰小学里,华人面孔的外籍学生还是有几个。
  天秀小学的张校长表示,“别看我们是在越秀外籍人士比较集中的地区,但我们这里现在没有一个外籍学生。招生都是按照正常程序接受地段生,市教育局也没有针对外籍人员下发特别的指引,也没有外籍人士来咨询报名的。”
  尼尔森的“叔叔”PABLO也隐晦地透露,很多黑人不是不愿意将孩子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只是手续很麻烦。他们更多的是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或者是私人的语言学校学习。

  无合法身份是最大障碍
  PABLO分析说,合法的身份问题是关键。广州是非洲客商最喜欢的贸易港之一,“三非人员”不可避免,他们自己都朝不保夕,其子女想在这里读书谈何容易。另外他们也担心小孩在学校会受到歧视,更担心孩子的安全,这也导致他们的小孩读书很成问题。

  尼尔森想回到真正校园
  天真的尼尔森并不理解大人们的事,据他低声透露,他爸爸由于近段时间生意不是太好,已经到了欠房租被房东拉闸的地步,所以他也没钱去读书,整天游手好闲,甚至被舅舅拉去当翻译,好累。
  他说他偶尔会去儿童活动中心去蹭免费的中文课,时常和以前小区的邻居和同学打打电话,他最想的还是回到学校,就像他说的——“我一定会回来的。”

  广州市未成年外籍人员就学管理暂行办法
  记者在广州市政府网站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检索中发现,适合外籍人员子女就学的相关文件只有《广州市未成年外籍人员就学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但记者也注意到,网页上注明该《办法》从1999年1月11日起执行,失效日期却是2010年11月16日,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半的时间。
  《办法》摘录
  未成年外籍人员在本市就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入学年龄:小学为6至11周岁,初中为12至15周岁、高中阶段各类教育为16至18周岁。特殊情况可酌情放宽两年。
  ●必须持有由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外国人管理科签发的有效《外国人居留证》。
  ●未成年外籍人员要求在本市就学的,必须提供如下有效资料:
  (一)由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外国人管理科签发给未成年外籍人员的有效《外国人居留证》及父母或监护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包括护照、中国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
  (二)本年度本市的区(县级市)级以上医院体格检查表。
  (三)本人原有学历证明。
  (四)驻穗领事馆外籍人员的子女到市外事办公室申办的介绍函件;在广州工作的外国专家的子女到市外国专家局申办的介绍函件;其他在穗未成年外籍人员到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外国人管理科申办的介绍函件。
  ●收费:驻穗领事馆外籍人员和在我市工作的外国专家的子女,分别凭市外事办公室和市外国专家局的介绍函件,按本市照顾借读生收费标准收费。其他在穗未成年外籍人员凭市公安局的介绍函件按异地借读生收费标准收费。
  注:在报名时,还需出具适龄外籍儿童家庭的房产证或市房管局认可的或符合有关规定的房屋租赁合同。


  记者手记
  洋学生如果能做榜样效果好

  采访本专题时,一位家长认为,一两个洋学生在班上肯定不能改变整个班级的面貌,但有洋学生的班跟全华班就有点不一样。

  一开始,我们感受不到,但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发现,有洋学生的班上课气氛的确不同,老师似乎都比以前更宽松,孩子们也不需要端坐在凳子上,可以时不时扭身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或者直接向老师发问都是被允许的,这样的课堂气氛,在我们读书的年代,想都不敢想。

  有的老师甚至也觉得,有外籍学生的班级上课要轻松些,“他们很直接,会追着你的思路去想,有时会抢在你前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孩子们都想争先,他们的行为也带动了不少本地孩子,明显比以前更自信些。”某小学老师这样评价道。

  事实上,家长也会觉得有洋学生或者洋老师的班级会更好,“毫无疑问,现在的孩子在家和在学校受到的管束比以前的孩子要少很多,但比起接受的西方教育的外国小孩来还差一截。小孩都喜欢模仿,如果能和优秀的外国学生在一起,必然能学到他们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比我们说教几百遍的效果要好得多。”

  不过家长和学校也很明白,要学习西方教育的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几个学生就能学来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有限的空间里面去渗透。目前学校距离国际化还很远。”东风东小学的陈校长看得很清楚。 (艾诺)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459705-1.shtml

黑人小孩也想进校园

  时间:2012-05-09 01:19  编辑:admin 新快报官方微信二维码

  ■本报资料图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 谈昊 赖妍

  越秀区外籍人员聚集地难见洋学生
  越秀区小北路天秀大厦附近,是非洲裔、中东人士聚居的核心地区,素有“小联合国”之称。但这块核心区域路段上的小学里却几乎没有外国小孩的身影。

  天河区龙口西小学副校长徐芳
  中外结合能取长补短
  学校招生肯定是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在有剩余学位的情况下,不介意招收外籍学生。我们学校大有二十几个外籍学生(含港澳台地区),外籍家长们在中国的时间都比较长,能明显地对比出中西方教育的不同,他们一般都认同中国的小学基础教育优于西方的基础教育,所以会选择让其子女在公立小学就读。
  另外家长之间也会相互交流择校心得,不少从国际学校转学而来的学生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打好了基础,更适应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学校并未对外籍学生有特殊的规定,一切和本地学生一样。但学校也注意到,外籍人士的生活方式对我们也有借鉴意义,如外籍学生会邀请中国学生参加PARTY,韩国学生注重礼仪方面、春秋游时自带寿司等,这些都间接影响到同学们,学校也要求班主任和这些孩子们多沟通,在某些节假日时邀请外籍人士一起参加活动,双方各取所长,都有促进作用。

  越秀区天秀小学张校长
  文化信仰不同要谨慎
  天秀小学虽然在外籍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但很少有外籍人员带着小孩上门找学校。我们也一直没有招收外籍小孩。
  我想这一带的非洲、中东人士较多,流动性大,有的身份难确定,他们的小孩想入学,审批这一关比较麻烦。
  学校会严格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招生,如果有符合要求的外籍学生报名,我们也没意见。但有些外国人的宗教信仰不同,文化不同,难免会和我们本地的学生有冲突的地方,家长对这些也很重视,所以学校要很小心。特别在安全方面,此前出现过女学生在路上被黑人骚扰的情况,我们也特别注意和公安局、派出所保持联系,学生的安全最重要。

  非洲仔“自扮”小学生
  刚果(金)小男孩尼尔森刚满十岁,一直住在下塘西路附近,在广州却已待了6年,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背起诗来也是摇头晃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边说还边摆出一个造型,颇有架势。
  一开始,尼尔森告诉记者他在小北路旁的天秀小学读了一年书,因为家庭原因逼迫辍学在家,但这一年的时光令他十分难忘。和小朋友一起上课,一起玩,一起打篮球,帮受欺负的同学出头,向老师打小报告……这些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从他脑海中蹦出来,也让他激动了很久。
  不过,尼尔森却给记者开了个大玩笑,到采访即将结束时他才承认,他并没有在天秀小学读过一天书,但他说的那些事是真的,只不过是在一家私人课堂里发生的故事,他之所以要这样说,是因为他对天秀小学那样的广州本地小学充满了渴望,再一个怕别人问他哪学的中文,解释起来麻烦。

  “黑人区”难见洋学童
  记者这段时间联系了越秀区多家小学,但一听说是采访相关外籍学生的事情,对方都说“外籍小孩?现在没有了。”其他的话也不愿意多讲,登峰小学和云山小学就是如此。但在民办学校雄鹰小学里,华人面孔的外籍学生还是有几个。
  天秀小学的张校长表示,“别看我们是在越秀外籍人士比较集中的地区,但我们这里现在没有一个外籍学生。招生都是按照正常程序接受地段生,市教育局也没有针对外籍人员下发特别的指引,也没有外籍人士来咨询报名的。”
  尼尔森的“叔叔”PABLO也隐晦地透露,很多黑人不是不愿意将孩子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只是手续很麻烦。他们更多的是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或者是私人的语言学校学习。

  无合法身份是最大障碍
  PABLO分析说,合法的身份问题是关键。广州是非洲客商最喜欢的贸易港之一,“三非人员”不可避免,他们自己都朝不保夕,其子女想在这里读书谈何容易。另外他们也担心小孩在学校会受到歧视,更担心孩子的安全,这也导致他们的小孩读书很成问题。

  尼尔森想回到真正校园
  天真的尼尔森并不理解大人们的事,据他低声透露,他爸爸由于近段时间生意不是太好,已经到了欠房租被房东拉闸的地步,所以他也没钱去读书,整天游手好闲,甚至被舅舅拉去当翻译,好累。
  他说他偶尔会去儿童活动中心去蹭免费的中文课,时常和以前小区的邻居和同学打打电话,他最想的还是回到学校,就像他说的——“我一定会回来的。”

  广州市未成年外籍人员就学管理暂行办法
  记者在广州市政府网站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检索中发现,适合外籍人员子女就学的相关文件只有《广州市未成年外籍人员就学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但记者也注意到,网页上注明该《办法》从1999年1月11日起执行,失效日期却是2010年11月16日,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半的时间。
  《办法》摘录
  未成年外籍人员在本市就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入学年龄:小学为6至11周岁,初中为12至15周岁、高中阶段各类教育为16至18周岁。特殊情况可酌情放宽两年。
  ●必须持有由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外国人管理科签发的有效《外国人居留证》。
  ●未成年外籍人员要求在本市就学的,必须提供如下有效资料:
  (一)由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外国人管理科签发给未成年外籍人员的有效《外国人居留证》及父母或监护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包括护照、中国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
  (二)本年度本市的区(县级市)级以上医院体格检查表。
  (三)本人原有学历证明。
  (四)驻穗领事馆外籍人员的子女到市外事办公室申办的介绍函件;在广州工作的外国专家的子女到市外国专家局申办的介绍函件;其他在穗未成年外籍人员到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外国人管理科申办的介绍函件。
  ●收费:驻穗领事馆外籍人员和在我市工作的外国专家的子女,分别凭市外事办公室和市外国专家局的介绍函件,按本市照顾借读生收费标准收费。其他在穗未成年外籍人员凭市公安局的介绍函件按异地借读生收费标准收费。
  注:在报名时,还需出具适龄外籍儿童家庭的房产证或市房管局认可的或符合有关规定的房屋租赁合同。


  记者手记
  洋学生如果能做榜样效果好

  采访本专题时,一位家长认为,一两个洋学生在班上肯定不能改变整个班级的面貌,但有洋学生的班跟全华班就有点不一样。

  一开始,我们感受不到,但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发现,有洋学生的班上课气氛的确不同,老师似乎都比以前更宽松,孩子们也不需要端坐在凳子上,可以时不时扭身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或者直接向老师发问都是被允许的,这样的课堂气氛,在我们读书的年代,想都不敢想。

  有的老师甚至也觉得,有外籍学生的班级上课要轻松些,“他们很直接,会追着你的思路去想,有时会抢在你前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孩子们都想争先,他们的行为也带动了不少本地孩子,明显比以前更自信些。”某小学老师这样评价道。

  事实上,家长也会觉得有洋学生或者洋老师的班级会更好,“毫无疑问,现在的孩子在家和在学校受到的管束比以前的孩子要少很多,但比起接受的西方教育的外国小孩来还差一截。小孩都喜欢模仿,如果能和优秀的外国学生在一起,必然能学到他们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比我们说教几百遍的效果要好得多。”

  不过家长和学校也很明白,要学习西方教育的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几个学生就能学来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有限的空间里面去渗透。目前学校距离国际化还很远。”东风东小学的陈校长看得很清楚。 (艾诺)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以后搞个昆仑军扫回非洲
无本地户籍外来工的子女都未能入读公立学校,却在建设议招收黑人子弟入学,这建设议歪了。


赶紧的 法律政策跟上啊! 什么外籍加分!外籍学校!外籍班!   牛羊补贴! 得,黑人这么多! 还是安全套补贴吧! “地大物博”“ 天朝上邦”吗!  民族虚无万岁  
到底这家媒体居心何为?  是不是跟在广州的那位,乱邦的猴孙有关。

赶紧的 法律政策跟上啊! 什么外籍加分!外籍学校!外籍班!   牛羊补贴! 得,黑人这么多! 还是安全套补贴吧! “地大物博”“ 天朝上邦”吗!  民族虚无万岁  
到底这家媒体居心何为?  是不是跟在广州的那位,乱邦的猴孙有关。
黑人子弟不入学也有问题。问题在于他们的存在。
这个新闻反映的是黑人数量的泛滥,连带着出现族群入学问题。入不入学不是重点。
黑人都跪,我也是醉了。要吐了,恶心。
第五纵队太多了。
真是二货啊,年黑人都高大上了,我艹
真想骂这些wbd。新快报是不是那个有两根骨头的报社?
gymwyy 发表于 2015-5-5 21:31
真想骂这些wbd。新快报是不是那个有两根骨头的报社?
两根骨头的是新京报。这个新快报也是南方系的就是了,13年的时候还被整顿过一次。
内部问题向来支持南方系,黑人这问题南方系去死
这主编是傻逼啊?
所以天涯社区开不下去,这种垃圾有一份功劳啊
马甲二番目 发表于 2015-5-5 21:43
两根骨头的是新京报。这个新快报也是南方系的就是了,13年的时候还被整顿过一次。
反复强调自己有两根贱骨头的就是《新快报》
这作者让黑鬼肛嗨后颤抖的完成了文章。
圣母和汉奸是一样一样的
真特么的恶心,先解决本国人民吧
只是他们个个都没有合法身份,怎么入学呢?新快报很明显忽略了这个问题

至于“有洋学生的班上课气氛的确不同,老师似乎都比以前更宽松,孩子们也不需要端坐在凳子”,我记得以前看的报道是上着上着课,黑小孩就拿个篮球出去玩了,老师拦也拦不住,后来选上广州小市长的那个尼日利亚小孩(他是中国国籍),他反问记者,为什么你们中国小孩整天都呆在课堂上了,学些数学什么,我还是比较喜欢学英语。不过这些都不是个事,他自己是中国国籍,但是总是强调别人是中国小孩,毫无中国认同感
党的政策亚克西
这是脑子有病
这叼两根骨头的跟党的政策没啥关系吧?
马甲二番目 发表于 2015-5-5 21:43
两根骨头的是新京报。这个新快报也是南方系的就是了,13年的时候还被整顿过一次。
两个骨头的就是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