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内阁成立后的日本对华态度的转变的原因简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8:49:38
田中内阁成立后的日本对华态度的转变的原因简析
    日本的对外关系,自从田中义一组阁后即开始走向强硬化,直至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算是爆发,之后就像刹车失灵的卡车越开越快,直至1945年撞上墙完全散架为止。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日本二战前外交的转折点。
我们看到,在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日本由于海军军备竞赛以及战后景气回落,财政紧张(当时有“造一舰穷一年”之说,即造一艘战列舰致使一年的财政吃紧,所以认为有终止军备竞赛的必要),同时为了避免国际上的孤立化,日本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和《四国条约》,“在外交上存在努力推进国际协调,以及重视以促进贸易为中心的经济外交的态势。”(これ以後日本の対外政策はほぼ20年代を通じて国際協調の推進に努め、貿易振興など経済外交を重視する姿勢を見せており)①④⑤,这种外交方针在1924年幣原喜重郎就任外相以来尤为明显,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称为“国际协调外交的典型”。当然,日本决不是真正的放弃了侵略,只是因为西方列强从战争中脱身再次把目光投向中国,以及中国及朝鲜人民的反帝运动高涨所以才采取了这一方针。在1922年到1927年期间,中日两国的关系相对平稳。
但是,自从田中义一组阁之后,这一方针就开始转变。当然,这一转变是存在经济与外交背景的,与田中本人的经历也有关系。
1日本在一战以后经济就陷入不景气,由于列强在一战后经济快速恢复,日本也迅速由出超转为入超,1918年为出超两亿九千三百万日元,1919年就转为入超七千四百万日元,1920年为入超三亿八千七百万日元。在一战期间发展迅猛的纺织工业失去了市场(1919年,日本纺织工业产值约为三十亿日元,占总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强。)②由于日本的纺织品生产中用于出口的占很大比重,所以这导致纺织业产出过剩,原材料价格下跌,失业人数增多,经济陷入不景气之中。
2.因为1923年的关东大震灾(东京大地震),有四亿多日元的银行票据无法兑现,于是日本政府让日本银行对这些票据发放了等值贷款,可经济至1926年仍未好转,仍有一半以上未兑付,成为经济上问题,1927年政府处理这些票据时,一些中小银行经营恶化露出破绽,直至铃木商店非正当地从半官方性质的台湾银行获得巨额贷款,而且经营急剧恶化使台湾银行濒临破产,直接导致若槻首相下台。
3.当时对于国民党北伐可能侵犯到日本在东北的利益,田中之前的若槻内阁基本采取不武力干预的措施,幣原外相针对列强想以少数侨民利益受到侵害,干涉北伐军进入南京。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蒋介石接受我们的最后通牒,也许由于这个给国家带来耻辱的让步其政权会崩溃。于是,国内只能更加混乱,保护侨民更加困难。即使他严辞拒绝通牒我们出兵惩罚的话,由于支那有无数的心脏,即使击破一个,其他的心脏也还会跳动,不知何日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もし蒋介石がこの最後通牒を受諾すれば、国辱的な譲歩をしたといって政権が潰(つぶ)れるかもしれない。すると、国内は大混乱に陥り、居留民保護がもっと難しくなる。もし、断固拒絶すれば出兵する懲罰しかないが、シナというのは無数の心臓があって、一つの心臓を叩き潰しても、他の心臓が鼓動して、何時(いつ)になったら目的を達するか予測し得ない)③我们可以说幣原外相看清楚了和中国作战绝非易事,即使把南京攻下也不能产生决定性作用,所以采取了较为温和渐进的政策。这与后来妄想以南京大屠杀击破中国民心的日本军部的战争狂人形成鲜明对比。但是,日本国内于1925年通过了普选法,到1928年,所有25岁以上的男子都会有选举权,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舆论的地位就较以前重要。若槻内阁的不干涉方针受到国内舆论一致批评,所以在枢密院的讨论中,若槻内阁更多的不是关于金融危机,而是在对中国政策上受到非议,1927年上台的田中内阁很难不吸取这一教训,同时也为了缓解国内的注意力,或许还有出于在明年大选之中获胜的打算,更改了对外政策。
4.田中和前首相若槻的背景不同。田中本人的是脱下军装从政的,还当过陆相——即陆军大臣,有很强的军人背景。这一点与东京大学毕业的若槻和幣原绝然不同。
于是,我们看到,田中内阁上台之后发生了两件事:1.日军借口保护侨民侵入济南事件2.关东军刺杀张作霖事件。这两件事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首先:幣原的“不干涉外交”正式宣告终结,代之以干涉。幣原曾哀叹“济南事件是中日亲善关系的休止符”,中日关系日渐恶化。
其次,济南事件和张作霖被刺杀事件都对中国国内的政局产生了影响。济南的事件导致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由亲日转向亲英美,外交部长黄郛被王正廷所取代。而且,张作霖被刺杀虽然被认为并非是来自日本上层的策划,但是同样导致了东北这个日本人传统的势力范围也倒向亲英美的国民政府——即张学良日后的东北易帜。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一事件开了军方擅自行事先斩后奏再获得政府认可的先河。在这一事件后军方并未受到适当惩罚。军部的力量逐渐加强,直至广田弘毅内阁时期恢复了陆海军大臣由现役武官担任的制度,致使军部对不满意的内阁可以用不选派陆海军大臣和让陆海军大臣辞职的方法,威胁内阁建立和存在。日本从此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可以说九一八,二二六事件,还有后来一系列右翼分子的暗杀事件,里面都有张作霖事件的影子。

①     引自刘建强《新编日本史》202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年9月版
②     数字来源:《简明日本通史》284页,上海远东出版社 依田熹家著 卞立强李天工 雷慧英译
③     引自岡崎久彦 「百年の遺産-日本近代外交史(37)」,2002年5月15日,日本《产经新闻》载
田中内阁成立后的日本对华态度的转变的原因简析
    日本的对外关系,自从田中义一组阁后即开始走向强硬化,直至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算是爆发,之后就像刹车失灵的卡车越开越快,直至1945年撞上墙完全散架为止。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日本二战前外交的转折点。
我们看到,在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日本由于海军军备竞赛以及战后景气回落,财政紧张(当时有“造一舰穷一年”之说,即造一艘战列舰致使一年的财政吃紧,所以认为有终止军备竞赛的必要),同时为了避免国际上的孤立化,日本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和《四国条约》,“在外交上存在努力推进国际协调,以及重视以促进贸易为中心的经济外交的态势。”(これ以後日本の対外政策はほぼ20年代を通じて国際協調の推進に努め、貿易振興など経済外交を重視する姿勢を見せており)①④⑤,这种外交方针在1924年幣原喜重郎就任外相以来尤为明显,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称为“国际协调外交的典型”。当然,日本决不是真正的放弃了侵略,只是因为西方列强从战争中脱身再次把目光投向中国,以及中国及朝鲜人民的反帝运动高涨所以才采取了这一方针。在1922年到1927年期间,中日两国的关系相对平稳。
但是,自从田中义一组阁之后,这一方针就开始转变。当然,这一转变是存在经济与外交背景的,与田中本人的经历也有关系。
1日本在一战以后经济就陷入不景气,由于列强在一战后经济快速恢复,日本也迅速由出超转为入超,1918年为出超两亿九千三百万日元,1919年就转为入超七千四百万日元,1920年为入超三亿八千七百万日元。在一战期间发展迅猛的纺织工业失去了市场(1919年,日本纺织工业产值约为三十亿日元,占总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强。)②由于日本的纺织品生产中用于出口的占很大比重,所以这导致纺织业产出过剩,原材料价格下跌,失业人数增多,经济陷入不景气之中。
2.因为1923年的关东大震灾(东京大地震),有四亿多日元的银行票据无法兑现,于是日本政府让日本银行对这些票据发放了等值贷款,可经济至1926年仍未好转,仍有一半以上未兑付,成为经济上问题,1927年政府处理这些票据时,一些中小银行经营恶化露出破绽,直至铃木商店非正当地从半官方性质的台湾银行获得巨额贷款,而且经营急剧恶化使台湾银行濒临破产,直接导致若槻首相下台。
3.当时对于国民党北伐可能侵犯到日本在东北的利益,田中之前的若槻内阁基本采取不武力干预的措施,幣原外相针对列强想以少数侨民利益受到侵害,干涉北伐军进入南京。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蒋介石接受我们的最后通牒,也许由于这个给国家带来耻辱的让步其政权会崩溃。于是,国内只能更加混乱,保护侨民更加困难。即使他严辞拒绝通牒我们出兵惩罚的话,由于支那有无数的心脏,即使击破一个,其他的心脏也还会跳动,不知何日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もし蒋介石がこの最後通牒を受諾すれば、国辱的な譲歩をしたといって政権が潰(つぶ)れるかもしれない。すると、国内は大混乱に陥り、居留民保護がもっと難しくなる。もし、断固拒絶すれば出兵する懲罰しかないが、シナというのは無数の心臓があって、一つの心臓を叩き潰しても、他の心臓が鼓動して、何時(いつ)になったら目的を達するか予測し得ない)③我们可以说幣原外相看清楚了和中国作战绝非易事,即使把南京攻下也不能产生决定性作用,所以采取了较为温和渐进的政策。这与后来妄想以南京大屠杀击破中国民心的日本军部的战争狂人形成鲜明对比。但是,日本国内于1925年通过了普选法,到1928年,所有25岁以上的男子都会有选举权,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舆论的地位就较以前重要。若槻内阁的不干涉方针受到国内舆论一致批评,所以在枢密院的讨论中,若槻内阁更多的不是关于金融危机,而是在对中国政策上受到非议,1927年上台的田中内阁很难不吸取这一教训,同时也为了缓解国内的注意力,或许还有出于在明年大选之中获胜的打算,更改了对外政策。
4.田中和前首相若槻的背景不同。田中本人的是脱下军装从政的,还当过陆相——即陆军大臣,有很强的军人背景。这一点与东京大学毕业的若槻和幣原绝然不同。
于是,我们看到,田中内阁上台之后发生了两件事:1.日军借口保护侨民侵入济南事件2.关东军刺杀张作霖事件。这两件事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首先:幣原的“不干涉外交”正式宣告终结,代之以干涉。幣原曾哀叹“济南事件是中日亲善关系的休止符”,中日关系日渐恶化。
其次,济南事件和张作霖被刺杀事件都对中国国内的政局产生了影响。济南的事件导致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由亲日转向亲英美,外交部长黄郛被王正廷所取代。而且,张作霖被刺杀虽然被认为并非是来自日本上层的策划,但是同样导致了东北这个日本人传统的势力范围也倒向亲英美的国民政府——即张学良日后的东北易帜。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一事件开了军方擅自行事先斩后奏再获得政府认可的先河。在这一事件后军方并未受到适当惩罚。军部的力量逐渐加强,直至广田弘毅内阁时期恢复了陆海军大臣由现役武官担任的制度,致使军部对不满意的内阁可以用不选派陆海军大臣和让陆海军大臣辞职的方法,威胁内阁建立和存在。日本从此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可以说九一八,二二六事件,还有后来一系列右翼分子的暗杀事件,里面都有张作霖事件的影子。

①     引自刘建强《新编日本史》202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年9月版
②     数字来源:《简明日本通史》284页,上海远东出版社 依田熹家著 卞立强李天工 雷慧英译
③     引自岡崎久彦 「百年の遺産-日本近代外交史(37)」,2002年5月15日,日本《产经新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