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专业知识批驳知乎所谓“《穹顶之下》数据造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13:06
支持专业人士用事实数据批驳,而不是屁股决定脑袋的煽情。
——————————————————

http://www.guokr.com/question/595723/
http://weibo.com/p/1001603816356620443167

近日,有不少对《穹顶之下》的质疑,比如这篇认为片子存在大量数据造假的文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0&ADPUBNO=26441

鉴于雾霾问题的复杂性,从片后的致谢里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专家都为片子提供了数据、建议和咨询。很多科研人员不但作科研,也一直努力在作科普,但他们也会感叹做了几年的工作确实不如柴静这个片子的影响力大。下面的这位科研人员对质疑的解答有科学家踏实、求实的态度,知道的就尽力解释,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并指出应该请教的专家。秉承“鸡蛋好吃,不一定要认识那只母鸡”的钱钟书先生的态度,当然也请大家理解小编不希望科研人员被攻击太过以致以后不敢再自由表达观点的心情,小编还是先不说这位科研人员的名字了。总之,小编希望大家都能一样心平气和地进行探讨,真理越辩越明,但肯定不是越吵越明哦。

以下是小编征得本人同意转帖:

这个质疑者能从数据上看问题是挺好的,不过可能隔行如隔山,质疑的10条论据,基本都不成立,我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条:无论雾霾,灰霾,smog,就是大气污染,现在大气污染在京津冀首要污染物全年90%以上是PM2.5超标,而当大气污染发生时,无论气象部门报的雾霾,还是环保部门报的空气质量状况AQI,都是以PM2.5为主要依据,所以雾霾和PM2.5超标在当前几乎是等同的。

第二条:采样仪具体型号和配置性能可能要北大的提供一下,但即便如质疑者武断的认为是采样8小时。。。那8小时都这么黑,就别说24小时了。

第三条:感觉她/他没完整看完视频,里边已经说了膜本来的样子和黑炭的危害,而提供膜的研究者看上去因为要分析的是多环芳烃类的有机物,自然应该用的无机膜,这个不是携带采样仪的志愿者需要考虑的。主动式采样装置在污染天气膜片变得如此黑是很正常的,以前已经有很多类似的图发布。

第四条:采样的标准化操作都有相应规范,这个实验为人体曝露试验,携带气溶胶采样仪就是完全模拟正常行为模式,QA/QC和最后数据都是北大负责,想要实验中其他相关流量,孔径,以及一系列分析测试条件参数以及算法应该联系北大相关实验室。

第五条:柴放的首先是全球分布的动画,也是官方网站提供的,只是后来推进到东亚区域,质疑者可能因为网络不好没有完整看视频。。。?

第六条:数据,图形,公式柴注明了,是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提供的,质疑者看不懂,说真的我也看不懂,但貌似应该该所研究人员发表在某sci期刊上的论文中的部分,我找了下,在这里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 ... i/S1352231013006924,图形6,柴的解说词是这个复杂的图形说的是当PM2.5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上升的,这个结论也是很多科研机构都说过的,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吴兑研究员,钟南山院士都说过类似的结论,柴就算引用的数据有问题,那也是大气所得问题,不能说她造假。

第七条:图形是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源解析数据,该质疑者引用的是之前张仁健老师的文章,其中说机动车的一次排放为4%,说的是一次排放,不包括二次生成,目前关于PM2.5源解析中机动车的贡献争论也挺多,我没记错的话还有北大胡敏老师和美国德州农工张人一教授发的pans文章中提到北京机动车贡献占约70%,但大多数意见还是认可北京市环保局的源解析结果(虽然我觉得尚有瑕疵)。

第八条:图应该是NO2的反演图,不是质疑者说的CO2图,不管哪种图,在官网上都有当日分布,月均分布,年均分布,无论哪种分布,总的来说肯定是中国东部地区最高的,不多说了,干这个的都知道。

第九条:柴也注明了,数据来自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质疑者看不懂的话可以找提供数据的人给解释确认下。

第十条:图是1970年开始的机动车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折线图,质疑者却说成是PM2.5是从99年才有从而质疑数据造假,这。。。只能说隔行如隔山。支持专业人士用事实数据批驳,而不是屁股决定脑袋的煽情。
——————————————————

http://www.guokr.com/question/595723/
http://weibo.com/p/1001603816356620443167

近日,有不少对《穹顶之下》的质疑,比如这篇认为片子存在大量数据造假的文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0&ADPUBNO=26441

鉴于雾霾问题的复杂性,从片后的致谢里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专家都为片子提供了数据、建议和咨询。很多科研人员不但作科研,也一直努力在作科普,但他们也会感叹做了几年的工作确实不如柴静这个片子的影响力大。下面的这位科研人员对质疑的解答有科学家踏实、求实的态度,知道的就尽力解释,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并指出应该请教的专家。秉承“鸡蛋好吃,不一定要认识那只母鸡”的钱钟书先生的态度,当然也请大家理解小编不希望科研人员被攻击太过以致以后不敢再自由表达观点的心情,小编还是先不说这位科研人员的名字了。总之,小编希望大家都能一样心平气和地进行探讨,真理越辩越明,但肯定不是越吵越明哦。

以下是小编征得本人同意转帖:

这个质疑者能从数据上看问题是挺好的,不过可能隔行如隔山,质疑的10条论据,基本都不成立,我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条:无论雾霾,灰霾,smog,就是大气污染,现在大气污染在京津冀首要污染物全年90%以上是PM2.5超标,而当大气污染发生时,无论气象部门报的雾霾,还是环保部门报的空气质量状况AQI,都是以PM2.5为主要依据,所以雾霾和PM2.5超标在当前几乎是等同的。

第二条:采样仪具体型号和配置性能可能要北大的提供一下,但即便如质疑者武断的认为是采样8小时。。。那8小时都这么黑,就别说24小时了。

第三条:感觉她/他没完整看完视频,里边已经说了膜本来的样子和黑炭的危害,而提供膜的研究者看上去因为要分析的是多环芳烃类的有机物,自然应该用的无机膜,这个不是携带采样仪的志愿者需要考虑的。主动式采样装置在污染天气膜片变得如此黑是很正常的,以前已经有很多类似的图发布。

第四条:采样的标准化操作都有相应规范,这个实验为人体曝露试验,携带气溶胶采样仪就是完全模拟正常行为模式,QA/QC和最后数据都是北大负责,想要实验中其他相关流量,孔径,以及一系列分析测试条件参数以及算法应该联系北大相关实验室。

第五条:柴放的首先是全球分布的动画,也是官方网站提供的,只是后来推进到东亚区域,质疑者可能因为网络不好没有完整看视频。。。?

第六条:数据,图形,公式柴注明了,是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提供的,质疑者看不懂,说真的我也看不懂,但貌似应该该所研究人员发表在某sci期刊上的论文中的部分,我找了下,在这里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 ... i/S1352231013006924,图形6,柴的解说词是这个复杂的图形说的是当PM2.5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上升的,这个结论也是很多科研机构都说过的,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吴兑研究员,钟南山院士都说过类似的结论,柴就算引用的数据有问题,那也是大气所得问题,不能说她造假。

第七条:图形是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源解析数据,该质疑者引用的是之前张仁健老师的文章,其中说机动车的一次排放为4%,说的是一次排放,不包括二次生成,目前关于PM2.5源解析中机动车的贡献争论也挺多,我没记错的话还有北大胡敏老师和美国德州农工张人一教授发的pans文章中提到北京机动车贡献占约70%,但大多数意见还是认可北京市环保局的源解析结果(虽然我觉得尚有瑕疵)。

第八条:图应该是NO2的反演图,不是质疑者说的CO2图,不管哪种图,在官网上都有当日分布,月均分布,年均分布,无论哪种分布,总的来说肯定是中国东部地区最高的,不多说了,干这个的都知道。

第九条:柴也注明了,数据来自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质疑者看不懂的话可以找提供数据的人给解释确认下。

第十条:图是1970年开始的机动车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折线图,质疑者却说成是PM2.5是从99年才有从而质疑数据造假,这。。。只能说隔行如隔山。
这十条本身也是拿不出什么有力的干货来反驳柴的说辞,到最后变成了质疑对质疑。。。。。。
别专业了,看完头两条,俺就开始回复了。
第一条懒的说了,第二条根本没看懂人家知乎说啥。

现在“专业”真不值钱。
这件事会以怎样的结局收场呢~
我就说一点
那个反驳文章跑去算什么一升气体是多少克
然后说柴静的数据算大了造假
人家柴静说的是一升汽油蒸发出多少克物质
不是什么一升气体是多少克
这种带着任务的急就章反驳文章
写的也太疵了
这种洗地文,太没水平了
这帖子简直就是对“专业”一词的侮辱啊
专打小姨子屁股 发表于 2015-3-3 22:24
我就说一点
那个反驳文章跑去算什么一升气体是多少克
然后说柴静的数据算大了造假
我记得柴说的是蒸发的气比排出的多,你再回去好好看看
看了知乎那个打脸文章的结论,菊花一紧……
这个帖子里面有“专业知识”?请你正面反驳知乎,别扯北大、什么研究所,都是虚的。
文科生开始用科学观点反击理科生了吗?好激动哦(⊙o⊙)哦,我来看戏
这也配叫专业?
果壳被柴圣母一鸣谢,激动得无以复加
我读书少,请问PM 2.5  84的时候为什么比65时候死亡率低?
支持!需要更多专业人士来关注环保。

geneweapon 发表于 2015-3-4 00:07
文科生开始用科学观点反击理科生了吗?好激动哦(⊙o⊙)哦,我来看戏


然后知乎再反击会让你笑的肚子痛的。柴这个团队国内部分水平奇差,等等会有国外部分助威的。
geneweapon 发表于 2015-3-4 00:07
文科生开始用科学观点反击理科生了吗?好激动哦(⊙o⊙)哦,我来看戏


然后知乎再反击会让你笑的肚子痛的。柴这个团队国内部分水平奇差,等等会有国外部分助威的。

qzxjmy 发表于 2015-3-4 00:16
我读书少,请问PM 2.5  84的时候为什么比65时候死亡率低?


    此图对于柴圣母的团队来说可能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为我都怀疑他们团队的人能不能很好的理解二维平面中横坐标和纵坐标之间的关系,而且你这张图中还不知一条线是几条线,另外不是直的是弯的,怎么办呀!
PS。柴公知唤起国人的环保意识是客观上来讲是好事,但是你呀拍的是纪录片不是科幻片,像我这种纪录片控实在是无法容忍数据移花接木
qzxjmy 发表于 2015-3-4 00:16
我读书少,请问PM 2.5  84的时候为什么比65时候死亡率低?


    此图对于柴圣母的团队来说可能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为我都怀疑他们团队的人能不能很好的理解二维平面中横坐标和纵坐标之间的关系,而且你这张图中还不知一条线是几条线,另外不是直的是弯的,怎么办呀!
PS。柴公知唤起国人的环保意识是客观上来讲是好事,但是你呀拍的是纪录片不是科幻片,像我这种纪录片控实在是无法容忍数据移花接木
柴的解说词是这个复杂的图形说的是当PM2.5升高的时候人群的死亡率是上升的,这个结论也是很多科研机构都说过的,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吴兑研究员,钟南山院士都说过类似的结论,
——
——别的不知道,今天正好看了钟南山的访谈,他说的是氮氧化物被确认会导致肺癌,雾霾的其他成分不确定

weichaoda 发表于 2015-3-4 01:17
——
——别的不知道,今天正好看了钟南山的访谈,他说的是氮氧化物被确认会导致肺癌,雾霾的其他成分不确 ...


这种毫无逻辑可言的数据游戏根本无法证明两组数据的相关性,只能用来蒙外行。北京和拉萨的PM2.5比一比,人均寿命比一比,会得到与柴静完全相反的结论,难道可以说PM2.5有益身体健康?
weichaoda 发表于 2015-3-4 01:17
——
——别的不知道,今天正好看了钟南山的访谈,他说的是氮氧化物被确认会导致肺癌,雾霾的其他成分不确 ...


这种毫无逻辑可言的数据游戏根本无法证明两组数据的相关性,只能用来蒙外行。北京和拉萨的PM2.5比一比,人均寿命比一比,会得到与柴静完全相反的结论,难道可以说PM2.5有益身体健康?
支持技术辩论,有讨论才能看清谁真谁假
这个第二条是纯粹的诡辩了。宣称24小时,然后被人指出使用的设备根本不能支持24小时测试,别人完全有理由质疑测试结果是伪造的。
这个洗地太业余了。
请注意柴雾霾感谢的机构倒数第二个。

柴雾霾.jpg
好一个自费,好一个团队!
北京朱宇 发表于 2015-3-4 09:13
请注意柴雾霾感谢的机构倒数第二个。
你眼真厉害
我只想说现在这年头 网民没那么好忽悠,昨天快12点在斗鱼看dota2直播,弹幕有人扯到柴,指出柴作假的声音占到多数,玩游戏的尚且如此,还有那个预防性谩骂,教科书般的神作
果壳属于被感谢对象,当然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