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开国少将张铚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7:38:46


1979年2月26日,在西线前指指挥对越作战的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因突发重病,被专机紧急接回北京治疗。中央军委命令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张铚秀代理司令员职务,全权组织指挥西线云南方向的自卫还击作战。

张铚秀,江西永新县怀忠乡虹桥村人,1915年7月生于一个贫农家庭。1928年5月,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工农革命军第4军攻占了永新县城。虹桥村的农民也组织暴动,加入了工农革命军,参与建立地方政权。13岁的张铚秀在大哥的引导下参加了儿童团,当了一名号手。1929年,张铚秀转入少先队,担任了分队长。1930年6月,张铚秀又加入了共青团。在此前后,中共赣西特委先后组织红军九次攻打吉安。张铚秀参加了第七次和第八次行动,负责组织为前线攻城部队搬运弹药、输送给养和抬送伤员。1933年3月,18岁的张铚秀参加了永新红军游击队,随部队积极开展游击活动,配合红军主力作战。因为他作战勇敢,纪律性好,完成任务坚决,参军不到2个月就当了副班长。1933年6月,永新游击队与安福游击队合并组建为永安独立营,张铚秀担任了1连1班班长。1933年底,国民党军对江西苏区和红军发起了第五次“围剿”。永安独立营奉命在赣江西岸的吉安吉水一线积极佯动,配合主力红军作战。1934年2月,在永安独立营向湘赣苏区转移的过程中,张铚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提升为副排长。4月,任弼时、肖克、王震等人指挥湘赣苏区的红六军团在永新沙市地区设伏,歼灭了前来进剿的湘敌第15师43旅,毙俘国军旅长以下1600余人,缴枪2000余支。战后,永安独立营编入了红六军团第17师49团,张铚秀被提升为7连1排排长。

在残酷的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湘赣苏区红军和中央苏区红军一样,执行的是以堡垒对堡垒和短促突击战术,与强敌拼消耗,接连失利,步步后退,苏区日趋缩小。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湘赣省委和军区决定红六军团一部向井冈山进军,力图首先恢复井冈山苏区,再依托赣西南和湘南进行游击战争。因为当年的袁文才、王佐被误杀事件,井冈山地区的群众基础已基本丧失。湘赣红军未能打下井冈山,反而受到很大损失,不得不回撤。1934年8月,奉中革军委命令,任弼时、肖克、王震率红六军团先行西征,转移到湖南中部创建新的苏区,为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探路。8月7日,红17师49团为前卫,从黄坳、上下七地域打破国军设置的封锁线。张铚秀带了1个班奉命夺取突围路线右侧高地上的敌碉堡,经过勇猛爆破将碉堡摧毁,为连主力打开了道路。8月11日,红六军团打到湖南桂东县,突破了国军的包围。为防堵红六军团,湘军何键部和桂军白崇禧部连续出动部队实施前堵后追。肖克、王震指挥红六军团灵活转战,迭克新田、零陵,上阳明山,下白果市,占嘉禾,过潇水,渡湘江。9月17日,红六军团攻占湘西通道,前锋直指贵州。张铚秀在新田战斗中头部负伤,他不愿留下来养伤,坚持跟随部队前进。在通道以西的战斗中,张铚秀带领全排抓了18名俘虏,并缴获十几支枪和一匹马。在10月的甘溪镇战斗及之后的突围战斗中,红六军团遭到桂军和湘军的袭击围堵,损失严重,减员约1600余人,红18师师长龙云也在突围时被俘牺牲。

10月24日,红六军团抵达贵州印江县木黄地区,与贺龙、关向应、夏曦等人领导的红二军团(当时称红3军)会师。其后两军实行了统一指挥,形成了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同时整编了部队。红六军团此时已只剩3300余人,从原来的2个师暂时缩编为3个团。此后二、六军团回师湘西,首攻永顺城,又在龙家寨地区设伏,一举打垮了前来堵截的湘军陈渠珍部周燮卿旅。战后,张铚秀升任7连连长。二、六军团继续向东进击,连克桑植、永顺、桃源、慈利,顽强地在国民党军的重围边缘建立了以永顺、大庸、桑植为中心的湘鄂川黔苏区。11月,二、六军团进行扩编,红六军团恢复了第17师、第18师建制,由3个团扩编为5个团,共5200余人。张铚秀的7连与兄弟连队及永顺地区的地方武装合编为红六军团特务团,张铚秀被任命为4连连长。

从1935年2月起,蒋介石先后调动湘军、鄂军6个多纵队十多个师,接连对湘鄂川黔苏区发动“围剿”。为接应中央红军西征,二、六军团在苏区内外顽强苦战大半年,连续击退了国民党军的多次进攻。然而,随着中央红军转兵贵州南去后,湘鄂川黔苏区渐显孤立。蒋介石又调集了以中央军为主的130个团的庞大兵力,由陈诚统一指挥,由四面向苏区围攻过来。因敌我力量悬殊,为保存有生力量,二、六军团主力于11月19日由桑植地区出发,向贵州方向实施战略转移。此时,张铚秀已被调到由地方武装新组建的红六军团16师47团任1营营长。在阻击湘军追敌第16师的便水战斗中,张铚秀率全营追歼敌人时腿部中弹负伤,只得骑在马背上跟着部队行军。1936年1月中旬,二、六军团击退追敌后,虚晃一枪佯攻贵阳。当国民党军收缩兵力保卫贵阳时,二、六军团立即转兵西去,以夜行军120里的速度于2月1日抢占了乌江渡口。随后二、六军团全军渡过了乌江,然后烧毁了全部渡船,将追击而来国民党军“晾”在了江对岸。过了乌江后,二、六军团相继攻占黔西、大定、毕节等地区,开始了建设新苏区的工作。在此期间,张铚秀也养好了腿伤。

然而,国民党军的围攻并未间断。蒋介石成立了以顾祝同为总指挥的“围剿行营”,急调万耀煌、樊嵩甫、郝梦龄、李觉和郭汝栋部5个纵队向二、六军团追击过来。并命令郭思演纵队从东面围堵;孙渡纵队从西面围堵;川军杨森、李家钰部队在北面沿长江布防,以防止红军北渡。为打破重围,贺龙、肖克指挥二、六军团进入位于云南东北和贵州西部海拔2300多米的乌蒙山区,与追剿国军打起了转转。在艰难转战中,红军上下同甘共苦,以野菜、野果为食,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克服了很多困难,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战斗意志。红军在一路上还留下了这样的宣传标语:“踢死黔军,踩死川军,打死滇军,拖死中央军”,将后面追来的国民党军气了个半死。进入3月,国民党军已在四面构筑了阵地,二、六军团回旋余地不过方圆30余里,已处于万分危险之中。为了绝地求生,贺龙、肖克及军团领导人命全军轻装,将带不动的重武器和文件全部埋掉烧毁。在原阵地上,红军扎了大量的稻草人,又插上了许多红旗,摆出一副大军云集的架势。3月13日夜,二、六军团悄无声息地衔枚急走,利用四面国军军力疲惫,谁也不敢率先与红军交战的有利之机,从郭汝栋部和樊嵩甫部之间几公里宽的缝隙中穿过,继续向西北突进,冲破了国民党军的包围网。直到2天之后,国军才发现竟然中了空城计。此后二、六军团连续强行军直下云南,摆出袭奔昆明的架势。云南王龙云见状大急,不顾蒋介石的命令,调动滇军主力孙渡部回防昆明。二、六军团乘机兵分两路向滇西急进,于4月23日会师于金沙江边的石鼓县,再次将追剿国军远远甩在了身后。这时张铚秀奉团命令率全营进至巨甸地区,向维西方向组织防御,掩护军团主力过江。经过3天3夜抢渡,二、六军团全部渡过了金沙江。4月28日,当国民党军追到金沙江边时,红军早已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了醒目的大标语“来时接到宣威地,走时送到石鼓镇,费心!费心!请回!请回!”至此,二、六军团跳出了十余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进入四川,直向红四方面军会合而去。

进入藏区后,部队不会吃青稞,开始是煮着吃,结果拉出来还是一堆青稞。后面的部队看到了,收集起来洗一洗又煮着吃。因此留下了“吃青稞、拉青稞、洗青稞、吃青稞”的长征轶事。后来请教了藏民,才把青稞炒熟磨成面,加酥油和盐做成糌粑吃。1936年6月3日,红六军团在理化附近与前来迎接的红四方面军红32军(原红一方面军红9军团)会师。6月30日,红二军团在西康省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红30军会师。7月2日,二、六军团齐集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主力会师。7月5日,奉中革军委命令,二、六军团与红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以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肖克任副总指挥。方面军再次实施整编,红六军团编为4个小师,取消团编制,张铚秀担任了红16师2营营长。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过雪山、草地的艰苦征途中,张铚秀率全营守护方面军筹集来的牛羊,几次击退上来袭击的藏兵武装,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10月初进入甘南后,红二方面军在礼县罗家堡地区遭遇国民党军堵击,损失惨重。为掩护方面军主力北上,红16师奋力杀开了一条血路,连师长张辉都牺牲了。张铚秀率领2营连续冲击,掩护师主力突出重围,并将重伤的师政委晏福生救下战场。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在甘肃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

1937年初,张铚秀被选送到陕北保安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四队学习,后来编入了军事第一队,当时的队长就是红一军团红1团团长杨得志。红军大学后来迁到延安,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张铚秀又被编入抗大第二期军事第一队学习。1937年10月,张铚秀从抗大毕业,被组织上分配到新四军工作。张铚秀等一些人员先是从延安乘汽车去了西安,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受到了周恩来的接见,进一步学习认清了抗日战争的形势。10月底,张铚秀换成八路军“上尉副官”的身份,与另外2名一起去新四军的人员乘火车到了武汉,尔后又改乘轮船沿长江南下。11月初,张铚秀一行人到了南昌,在八路军办事处所在的一座旧式旅馆里找到了负责新四军筹备组建工作的陈毅。因当时新四军还未组建,经过陈毅的解释和开导,张铚秀等人被派到了湘赣游击区谭余保部工作。张铚秀先是担任了游击大队参谋,负责军事训练。不久又被派到家乡永新县当了游击队长,很快将一支20来人的队伍扩大到了110余人。经过整编,永新游击队编成了湘赣游击大队第2中队,张铚秀担任了中队长。1938年3月至4月,新四军正式组建成立。张铚秀带领第2中队下山到了安徽歙县岩寺镇集中接受改编,被编为陈毅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的新四军第一支队第2团1营2连。整编结束后,张铚秀被调到第2团团部担任了侦察参谋。4月,新四军成立了先遣支队,由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准备挺进江南。为了加强先遣支队的力量,陈毅将张铚秀派到了先遣支队司令部担任侦察参谋。

1938年4月28日,先遣支队从歙县岩寺出发,秘密向江南敌后开进。为了查明开进沿途的情况,张铚秀奉粟裕命令带领5名侦察员先行行动,摸清了先遣支队要经过的青大江、东门渡等处几十里日伪地区的情况,并负责和沿途的国民党友军取得了联络。6月17日,粟裕指挥先遣支队8个班在镇江以西的韦岗地区伏击了路过的一支日军车队。经过半个小时的战斗就将来敌大部歼灭,击毙日军少佐土井、大尉梅泽武四郎以下13人,伤敌约10人,击毁敌汽车4辆,缴获长短枪十余支、军旗一面、军刀2把、望远镜2具、日元7000余元,以及车中所载的军需物品。先遣支队伤亡各1人。

新四军挺进江南首战告捷,陈毅闻讯后兴奋不已,当即赋诗庆贺:
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
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完成了挺进江南的任务后,张铚秀又相继担任了第一支队第2团1营营长、第2团参谋长、第1团副参谋长等职。1940年11月,张铚秀被调至皖南,担任了新组建的第一支队新1团团长。1941年1月,驻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军部率皖南部队主力共9000余人向苏南转移,途中遭到了国民党军7个师8万余兵力的突然袭击和围攻。经过7昼夜奋战,新四军皖南部队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张铚秀当时率新l团猛打猛冲,顽强阻击,掩护司令员傅秋涛带第一支队主力突出了国军包围。后新1团部队被打散,并与支队主力失去了联系。张铚秀率余部艰苦转战,边在荒山野岭中寻路突围边收拢失散人员,昼伏夜行,忍饥耐渴,历尽磨难。经过一个多月的隐蔽行动,张铚秀带领全团仅剩下200多人才北渡长江,到达了巢(湖)无(为)根据地,总算脱离了险境。在皖南事变的重大挫折中能把成建制的部队带出来,这是张铚秀军旅生涯中的一个闪光点。

1941年3月,张铚秀被派到华东党校进行学习。12月,他被任命为组建不久的新四军第7师19旅56团团长。19旅的政委不是别人,就是后来在安徽大大有名的曾希圣。1943年春季时,日军错误判断新四军军部已迁至皖中,因而对皖中地区实施了大规模“扫荡”。第7师的活动区域正首当其冲,为粉碎日军的“扫荡”,适应斗争需要,第7师实行主力地方化,将所辖部队和地方武装组建成了4个支队和3个军分区。张铚秀被任命为含和支队参谋长,参与指挥部队与进行反“扫荡”。在坚持皖中的斗争中,张铚秀又相继担任了含和支队兼第4军分区参谋长、第7师19旅参谋长等职。因为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的封锁,根据地的各种物资非常缺乏,面临很大困难。张铚秀除了领导司令部机关参谋工作、筹划部队作战行动之外,还要亲自组织筹划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为减轻当地人民群众的负担,规定支队长以下干部都要亲自动手开荒种地。张铚秀在自己住的茅草屋前开了一块荒地,种了各种蔬菜,还养了一群鹅。为调剂和改善生活,有时晚上他还和警卫员一起下稻田去抓田鸡、捉黄鳝。经过艰苦努力,张铚秀组织领导军分区部队先后办起了被服、织布、弹花、毛巾、鞋袜等6个小工厂。他还亲自联系货商帮工厂买了布匹、药品、油漆等材料,将生产搞得红红火火。在1943年,仅夏衣一项,工厂就生产了4230件,保证了全区党政军人员的穿着需要。

1946年3月,张铚秀被任命为山东野战军第7师19旅副旅长兼参谋长,指挥部队开展对国民党军队的自卫战争。解放战争开始后,张铚秀先后担任了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19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第9纵队26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第9纵队26师师长、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27军80师师长等职,参加了涟水、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华野第9纵队是胶东老八路部队出身,首任司令员就是许世友。9纵在华东解放战争中敢打硬仗,脱颖而出,愈战愈强,从杂牌一刀一枪打成了华野数一数二的王牌纵队。而张铚秀指挥的26师(80师)更是9纵的拳头,该师76团(238团)在淮海战役中先后参加了堰头镇、徐井崖、新庄、碾庄、大院上战斗,五战五捷,共歼敌4个多团、1个军部,生俘敌军长、副军长各1名。战后,76团被纵队荣记了集体一等功。

1950年11月,志愿军第九兵团奉中央军委命令紧急入朝作战。在第二次战役中,第九兵团开赴朝鲜东北部的长津湖地区,伏击由此北上的美军第10军及韩军一部。在入朝前,张铚秀已被任命为26军副军长。只是因为27军军长彭德清等人一再挽留,说80师现在没有合适的师长,部队又要紧急北上,张铚秀才没有马上到26军上任。在入朝后准备初战时,80师作为27军的主攻部队,准备协同81师1个团攻击进至新兴里地区的美7师31团战斗群。张铚秀为此已经草拟了攻击新兴里之敌的初步作战计划。不料,11月24日,张铚秀被兵团首长紧急调到26军上任。这下好,临阵换将,可早不换,晚不换,非要这时候换。80师这边战斗刚刚开始组织,又得去26军上任,根本来不及熟悉部队情况,这种调动是什么搞法?张铚秀非常不解。

军情紧急,张铚秀于28日半夜赶到了26军军部。因为雪大路滑,张铚秀乘坐的吉普车在去军部的途中还滑到了沟里,好在没伤到车上的人。当时无法将车从沟里拖出来,张铚秀只好带着指挥部人员一步一滑走了十多里路才到达军部。26军军长张仁初、政委李耀文很快为他介绍了军里的情况。张铚秀一听,真不乐观:军里没有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未到职;76师没有师长,只有一个副师长;77师师长是刚刚提升的;88师是原来30军的部队,与26军的干部也不熟悉。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这仗打起来可难了!当时第九兵团的20军和27军都开上去了,以两个军打冒进北上的美陆战1师和美7师一部,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相当有信心。因为入朝太急,给养跟不上,部队太多也无法展开,因此兵团部规定的26军集结位置距离战场较远。

话说这26军前身是华野8纵,和3纵一起被称为擅长攻坚,亦能防御,战斗作风顽强,在与国民党军作战中有“三千发炮弹打不动,不是3纵就是8纵”之誉。打上海的时候,26军一路攻占嘉定、国际无线电台、大场、真茹、江湾机场,从苏州河北侧直入上海市区,共歼敌42000余人。上海战役结束后,26军与20军、27军同享了驻军市区的光荣任务。也因此,后来才与两个一流主力军一起被编入了志愿军九兵团。入朝后首战就打的是美军精锐陆战1师,应该说是建功荣勋的机会到来了。

12月2日拂晓,张仁初、李耀文在兵团部受领完任务后回到军部。九兵团命令26军迅速插到咸兴以北的五老里占领要点,彻底阻断真兴里以北地域美军的南撤道路。张仁初、李耀文、张铚秀对照地图研究了一下,五老里距26军所在位置有上百公里路程,沿途还是崎岖山地,没有足够的时间是难以插到的。还没等研究出个结果来,傍晚19时兵团部又来了命令,要26军于2日当晚赶到下碣隅里,接替20军58师阵地,定于3日晚向下碣隅里之敌发起总攻。一看地图,26军各部距离下碣隅里也有50-70公里路程。几位军领导一商量,认为兵团部要求的时间太紧,各师尚在艰难行军中没有休整,当晚是无论如何插不到下碣隅里的。于是,军部一边命令各师连夜向战区疾进,一边电呈兵团部,争取到了于4日晚向下碣隅里之敌发起总攻。

张铚秀带领军前指很快前推至刚刚被27军打下的新兴里开设,尔后架设电台联络各部队。然而通信部门组织混乱,规定要携带对上和对下的电台,可是对下电台忘了带报话机,对上电台译电员又未跟上,一时间根本联络不上各部队。张铚秀非常恼火,只好派通信员步行前往与各师联络,并授权他们催促各师按时发起进攻。

九兵团之所以改变26军的任务,是因为接到了中央军委于12月2日13时的敦促电报“望宋(时轮)陶(勇)注意争取于今明两晚基本上解决被我包围之陆1师等部最为有利”。当时九兵团负责江界、长津一线的独立作战区域,作战行动受志愿军司令部直接指挥,并多次受到中央军委来电指导。说是中央军委,实际上就是毛泽东本人,他倾力筹划了九兵团的作战行动,并通过与志愿军司令部电报往来下达指示,甚至有很多具体指示,期望九兵团打一个大的歼灭战。这下宋时轮顿感压力沉重,于是改变部署,不求全歼长津湖地区美军,先把下碣隅里以北的美陆战1师主力吃掉。当时宋时轮以为已经吃掉了新兴里之敌,美陆战1师在柳潭里、下碣隅里也打得筋疲力尽,伤亡过半,自己手里还有一个整军的生力部队在手,只要拿上去,全歼下碣隅里之敌是十拿九稳的事。他就忘了,长津湖战场是何等地形,低温大雪的战场环境是何等严酷,美军的空中优势是何等威胁,26军离战场的位置是何等之远,困难是何等之大!

结果26军玩了命地往下碣隅里赶,因为很难找到向导,部队只能靠地图和指北针寻找路线前进,出现走错路、走远路、兜圈子的现象很普遍。全军在入朝时携带的干粮差不多已吃光了,而沿途当地的粮食已被先头的20军、27军征用一空,26军的断粮程度极为严重。为了抢时间,26军还不得不白天强行军,以致遭到了美国空军的猛烈轰炸,各部队不同程度出现了空袭伤亡。其中76师和78师师部被炸,军直属山炮团被炸光,76师炮团、77师炮团的拉炮骡马都被炸掉了四分之一。88师本是全军后卫,却被命令超越军其他各师赶到下碣隅里南边的独秀峰打阻击,路途最远,时间又紧,各部队跑得掉队无数。在沿湖傍山的公路一线开进时又不断遭到美军飞机轰炸,因难以躲藏而伤亡惨重,仅全师最先头的262团1营就几乎被炸光了,加上冻饿减员,全团满编的3500人打完这一仗后只剩下了750人。师长吴大林紧跟先头部队前进,路上坐车被炸,电台被炸,警卫员被炸死,炸成了光杆司令。副师长王海山甚至躲进废坦克里防空,有意躲避指挥责任达3天之久。就是这样,88师还是没能按时赶到预定作战地域,更谈不上堵住敌人,自己却几乎失去了战斗力。战后,吴大林因为指挥失误、行动迟缓、中断与军的联系及走错方向致脱离部队一天等原因,被指责为“右倾消极畏战情绪”,遭到了撤销职务的处分。可这能全怪他吗?

26军虽拼尽了全力,可12月3日夜没能赶到下碣隅里,4日夜还是没有赶到。12月4日下午,柳潭里被围的美陆战1师2个团已突破了20军和27军部队的重重阻击,进到下碣隅里与此处守敌陆战1师一部会合。当时宋时轮接到报告后恼怒不已,怒问26军为何不上。当听到26军还在路上时,他气得“一拳头打在用木板拼成的桌子上——木板折断,地图、铅笔、茶缸散落一地”。直到5日晚,26军第一梯队76师、77师一部才到达下碣隅里,接过了已打残了的20军58师阵地。因仓促接防,当夜并没有发起攻击。6日拂晓,下碣隅里的美陆战1师主力在空军掩护下开始突围。志愿军白天无法进行攻击,只能依托阵地以火力阻击公路上撤退的美军,又遭到美军炮火和空军的猛烈压制,收效甚微。6日天黑后,26军部队就向下碣隅里之敌发起了猛攻。但下碣隅里的美陆战1师突围已经一个白天了,只揪住了美军断后的尾巴,还一时拿不下来。这样,26军贻误战机的责任就坐实了。

因为没有和美军作战的经验,26军部队展开密集队形冲锋,结果遭到了美军凶猛火力的杀伤,横尸遍野,不少营连单位初次接战便伤亡殆尽。77师1个加强营夜间进攻,把美军的几辆坦克当成了房子,散开队形猛冲,遭到了交叉火力猛烈扫射,伤亡殆尽。第二天打扫战场的时候,只见全营都呈攻击队形整齐倒在地上,可见火力之猛和死亡时间之短。在杨根思壮烈牺牲的小高岭阵地(美军战史称为东丘)上,26军部队与美军反复争夺,付出重大牺牲,仍未能将其夺取。据美军战史称,志愿军仅留在阵地前的尸体就有800具之多。尽管如此,26军部队仍然分成小群多路不断向敌发动攻击,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美军则凭借空地一体的强大火力,从容完成突围与阻击,运走伤员,带走尸体,安然撤出下碣隅里,并烧毁带不走的剩余物资,只留下了一村烈火给26军。

在最后的追击战中,26军部队已经断粮,又无后勤补给,疲惫不堪,虽竭尽全力,但在美军远程炮火阻击下,只能尾随跟进而无法予敌以致命一击。只好在一边就地取食一边沿途收拢20军部队残剩的官兵,一直追跟到咸兴。26军78师赶到战地较晚,损失不大,配合27军部队向咸兴收拢,直到美军从兴南港全部登船撤走。

26军在长津湖之战中虽参战较晚,歼敌不多,但伤亡仍然很大。据战后的军史统计资料《第二次战役东线3个军的减员情况》中披露,26军战斗伤亡6162人,其中1674人阵亡,4488人负伤,另外冻伤减员有7945人,总减员达14107人,占到了全军参战人员总数的28.2%。26军付出沉重代价,却放跑了敌人,连最后的咸兴和兴南港还是27军部队攻占的,真是有苦难言。在向后方拉伤员的时候,原则上不许放空车,可有的车就空着回来。26军想拉上伤员,人家不拉,说谁让26军放跑敌人的!

如此艰苦卓绝的一战,也给张铚秀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志愿军后勤不济影响作战的深重教训,让他痛切记忆了一生。

因为九兵团在长津湖打得太惨,一直休整了3个多月没有参战。到了1951年1月下旬,联合国军向志愿军发动全线反扑,第四次战役开始。前线志愿军6个军已连续打了三次战役,减员很大,非常疲劳,用兵捉襟见肘。紧急时刻,彭德怀不得不调九兵团减员最轻的26军上阵填补防线空隙。张铚秀和张仁初、李耀文一起分析敌情,研究了作战方案,决心在三八线以南设置三道防线,由张铚秀担任一线指挥。3月15日,26军在西起龙源里东到后坪的正面宽40公里、纵深55公里地域内摆开战场,直接迎战美3师、美24师、美25师和法国营。这一打就打了38天,在双方火力强弱悬殊的情况下,张铚秀协助军领导指挥26军部队实施运动防御,节节阻滞北进之敌。部队反复与美军争夺山头高地,并进行反坦克作战,涌现了一批反坦克英模,甚至与美军空降部队和直升机机降部队发生遭遇战。经过顽强的运动防御作战,26军杀伤敌军数千,保持了整体战线的完整,完成了任务,洗雪了第二次战役时纵敌逃脱的耻辱。

在38天阻击战中,26军部队创造了不少典范战例。其中在七峰山战斗中,78师234团3营9连4班在班长雷保森带领下坚守阵地,用火箭筒和反坦克手雷击毁了进攻的美军坦克11辆、吉普车1辆,而自己无一伤亡。这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步兵班反坦克战斗战绩的最高纪录。战后,雷保森被荣记特等功,并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授予雷保森“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在上牌里阻击战中,78师232团1营1连7班坚守212高地主峰以东阵地。班长秦建彬率全班连续打退了美军2个多连兵力在飞机、坦克支援下的3次进攻,最后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还能战斗。当美军再次冲上来时,秦建彬拉燃一根反坦克用的爆破筒投向敌群,炸得美军死伤遍地,只好又逃了下去。7班坚决守住了阵地,战后荣立集体一等功,秦建彬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张铚秀后来回忆说:“尤其是212高地,首创了爆破筒杀伤敌群的战例。”

20多年以后,宋时轮在青岛对26军当时的政委说:“当年在朝鲜我对你们26军批评的有点太过分了。”迟到的反省,总算还是有了。

1951年4月开始的第五次战役中,26军在宋时轮指挥的东集团序列里发起进攻,率先突破美24师与韩6师防御,尔后进驻东海岸进行抗登陆准备。后来战局突变,美军发动劈入式反击,为了营救陷落敌后的友邻部队,保持战线完整,26军又急赴战线中央的平康、金化地区进行坚守防御,全力挡住韩9师,稳定了全局战线。后26军坚守防线至1952年6月,才把阵地移交给15军,随即全军回国休整。在一年半多的入朝作战中,张铚秀协助军领导实施组织指挥,功不可没,因此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国旗勋章。

从朝鲜回国后,张铚秀被选送进入了华东军区军事干部学校高干队学习。1953年5月,张铚秀被任命为26军代理军长。1955年10月,张铚秀正式升任26军军长。在当年的全军首次授衔中,张铚秀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8年,张铚秀进入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后,被任命为68军军长。此后到1975年,张铚秀先后调任为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并兼任了所在省委和省革委会的职务。

越南在1975年实现全国统一之后,企图在东南亚称霸的野心越来越明显。为了武力控制柬埔寨,实现其“印支联邦”之梦,不惜恶化与中国的关系,全面倒向了苏联。中国当时明确表态支持民主柬埔寨,要求越南收敛其侵略行为,以谈判来解决问题。然而越南当局对中国的劝告、警告均置之不理,并越走越远,悍然在中越边境制造大量流血事件。为防止越南进行军事冒险,支援面临越南严重军事威胁的民主柬埔寨,中央军委决定进行军事部署。1978年11月26日,中央军委命令广州、昆明军区各出动1个师的战备值班部队,以野营训练为由向中越边境地区秘密机动,支援边防斗争,同时以实际行动牵制越南,支持民主柬埔寨。

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昆明军区在11月28日召开了第一次作战会议,决定军区所属的14军40师从正在演习地区直接向云南中越边境开进,在文山、马关、麻栗坡地区集结,担负支援边防斗争的机动作战任务。会后,张铚秀即协助军区司令员王必成、政委刘志坚开始制订作战计划、进行动员及指导部队机动展开。12月8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对越自卫还击的战略展开命令,主要目的是以机动作战方式打击边境一线越军,震摄越南当局反华气焰,牵制其对民主柬埔寨的军事威胁。12月10日,王必成主持召开了昆明军区第二次作战会议,决定14军全军向马关、麻栗坡地区的中越边境实施战略展开,积极准备执行作战任务。王必成、刘志坚、张铚秀等军区领导经过研究后,初步设想以14军向越南的孟康、发隆地区发起进攻,歼灭边境一线守敌,速战速决,达到震摄越南当局的目的。加强昆明军区作战的成都军区13军作为预备队,根据情况相机投入作战。并决定在14军军部所在地云南开远开设昆明军区前进指挥部,统一指挥作战行动。

因为部队已经多年没有打仗了,临战准备工作千头万绪。确定了作战精神后,张铚秀和几位军区领导早早就到了开远,主持开设了昆明军区前指。随后积极协助王必成、刘志坚等军区领导实施制订作战计划、勘察前线地形、检查部队战备情况及其他各种准备工作,付出了很大心血。当时文革结束才两年多,部队这方面遗留的问题还较多,一直没能得到全面解决,非常影响内部团结。张铚秀又协助王必成、刘志坚做了大量工作,在军区内部统一思想,要求各部队将准备打仗作为中心工作,其他一切问题打完仗再说,如有制造矛盾延误作战的行为,一律从严处置。经过艰苦细致的思想动员,提高了广大干部认识,很快使部队转入了全面的临战准备工作中。

由于越南在12月25日突然发动了对柬埔寨的全面军事入侵,气焰十分嚣张,中央军委于12月31日开会决定扩大对越作战规模,对越南实施有限度的惩罚性质作战,进攻目标由边境县级城镇升级到省会城市。在云南方向,昆明军区11军及云南省军区部队也要参战,加大对越军的打击力度。在这次会议上,还作出了临阵换将的决定,由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对调职务,担任对越作战的西线总指挥。

1979年1月7日上午,杨得志乘专机飞到昆明军区上任,与王必成进行了必要的工作交接,并听取了王必成和张铚秀等人的情况介绍。当天下午,张铚秀就陪同杨得志飞去了开远的昆明军区前指,又听取了前指领导的作战准备情况汇报。第二天,张铚秀又陪同杨得志及军区机关有关部门的人员前往各个攻击地点勘察地形、检查战备情况和听取部队汇报。他们不顾上了年纪的身体,亲自爬山越岭查看地形,沿攻击路线走了一遍,以掌握前沿第一手信息。到了晚上,他们就在部队招待所或营房里简单过夜。张铚秀劝杨得志等老同志早点休息,自己则借着手电筒、马灯的光亮趴在地上看地图,反复思考作战方案。根据中央军委的作战意图、西线的地理特点和越军的部署情况,张铚秀提出昆明军区部队的主攻方向以河口方向较为适宜,同时可在金平、麻栗坡两个方向做牵制攻击。杨得志等人在对全局进行了判断后,也与张铚秀形成了相同的意见,并据此进行了反复研究,修订完善了作战方案。

1月14日,张铚秀和杨得志、刘志坚等人又陪同总参的杨勇、何正文副总长和总后的张贤约副部长到河口、马关勘察了边境形势。在13军前指的临时驻地南溪,他们一行听取了13军领导的作战方案汇报,并交换了意见。1月15日,杨得志在河口的四连山上作出决定,西线主力13军、14军以红河为界,分别在两岸并肩向前突击。主攻方向作战的同时,以11军在金平方向对越南封土地区做牵制性攻击,云南省军区部队拔除麻栗坡地区的越军一线公安屯。昆明军区的作战方案上报后,很快得到了军委和总参的批准。因为西线作战的关键在于能否迅速突破越军的红河防线,张铚秀又陪杨得志几次到13军前指,与军领导研究抢渡红河的作战方案。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最后决心采取偷渡和强渡相结合的手段渡过红河,力争偷渡,随时准备强渡,并以多种措施保障红河方向奇袭成功。

自卫还击作战打响后,因为战前的周密准备,13军部队动作迅速,经过大半夜的偷渡和强渡,即有4个步兵团、3个加强步兵营和7个步兵连的1.2万余人渡过了红河,一举突破了越军的红河防线。随后13军3个步兵师分别向东、西、南发起全面突击,先后攻占谷柳、保胜、坝洒、坡光等红河西岸要点,进展较为迅速。14军在红河东岸的突破正面达83公里,攻击发起后,各师部队分别在老街、班菲、拔坡、孟康、发隆等一线要点遭到防守越军顽强抵抗,战斗一度形成僵持。11军在进攻封土正面时也与越军陷入了反复拉锯,打得较为艰苦。当时加强昆明军区作战的成都军区50军149师正紧急赶赴战地,因14军进展较慢,昆明军区前指准备将149师从14军方向投入战斗。打到19日下午,经过反复攻击,拔坡、老街均已先后被攻克,孟康、发隆攻坚战斗也进入了尾声。这时总参传达了邓小平的指示,要149师归13军指挥,迅速向前机动。

经过4天多作战,13军、14军、11军都已歼灭了在边境一线防守的越军地方部队,打开了向纵深挺进的道路。根据邓小平的指示,杨得志、张铚秀等人又紧急调兵遣将,继续攻取越西北重镇柑塘。这是一场大战,双方在西线的主力部队正面发生碰撞,一较高低。战斗打响后,13军39师坚决插到代乃,顽强阻击,未让东援的越军316A师靠近老街方向一步。与此同时,13军的37师、38师在优势炮火支援下,以钳形攻势猛攻防守柑塘地区的越军345师。经过2天作战,一举击溃345师,胜利进占柑塘,兵临外波河北岸。就在柑塘进攻作战结束之际,杨得志因一个多月来的紧张工作和日夜运筹指挥拖垮了本来就患病的身体,突发急性胃出血报了病危,被中央军委紧急派专机接回北京抢救。同时中央军委任命张铚秀为昆明军区代理司令员,继续指挥西线作战。

张铚秀临危受命,与军区第一政委刘志坚、副司令员查玉升等人密切合作,继续有条不紊地实施各种组织指挥。根据前期作战的经验教训,张铚秀、查玉升特别强调炮火准备,要求部队炮击后再进攻,不要心疼炮弹,稳扎稳打,一定要把伤亡降下来。当时越军316A师虽在代乃受挫,东援老街和靠近柑塘都未成功,却不进不退,而是沿谷柳至沙巴公路建立野战防御,还想与中国军队纠缠。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当柑塘进攻战斗还在激烈进行之际,昆明军区前指就向13军下达了相机歼灭316A师的命令。本着锻炼部队的原则,13军将作战任务交给了刚刚赶到战地的50军149师。在张铚秀和13军领导的督令下,149师部队不顾牺牲勇猛攻进,连续作战7天推进30余公里,胜利攻占沙巴,将越军316A师向西撵过黄了连山垭口。此时14军部队已攻占铺楼、郭参、春斗,11军部队攻占封土,云南省军区部队也在14军一部协同下拔除了麻栗坡当面的部分越军据点。西线各部队都已攻占了预定目标,形成了从西北方向威逼越军二军区所在地安沛之势。越军西线动摇,一片惊慌,二军区紧急抽调部队在保安、安沛一线构筑防御阵地,以防止中国军队继续深入。

就在这时,根据中央军委下达的撤军命令,张铚秀指示西线各部队:按照由前至后,交替掩护,边剿边撤的原则,从3月6日开始回撤。在张铚秀等人的精心组织下,至3月13日,西线各部队全部安全地撤回了国境内。在整个西线作战中,昆明军区部队及加强部队攻占越西北2个市、5座县城,歼灭和重创越军1个师、11个团、12个营和14个公安屯,共歼灭越南武装人员16481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摧毁了西线越南浅近纵深境内的大量军政设施,胜利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自卫还击作战任务。

在这次作战中,张铚秀先是协助杨得志等军区主要领导组织各项战斗准备工作、制订作战计划和实施军事指挥,后是统筹指挥西线全局,步调紧凑,进退有度,较好地完成了预定作战任务,发挥了重要指挥作用,可谓是功不可没。战后,张铚秀撰写了《从自卫还击战看今后作战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文,在《军事学术》上发表,浅谈了自己对于这次作战的经验体会。

1980年初,杨得志调到北京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张铚秀被任命为昆明军区司令员,并兼任了云南省委书记。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结束后,越军重新回到中越边境一线,并未收敛其侵略行为,反而又占领了若干重要的边境骑线点,继续向中国境内开枪开炮,制造流血事件。忍无可忍之下,中国军队不得不再次自卫还击。张铚秀坐镇西南,又指挥了绵延5年多的边境拔点作战和坚守防御作战。

1980年9月18日夜,越军河宣省247团3营9连侵占了云南省马关县金厂乡边境上的罗家坪大山,在山上修起了大大小小19个明碉暗堡,并挖掘了工事和堑壕,经常居高临下向金厂乡开枪开炮,还不断派遣小股特工袭扰中国边防哨所。张铚秀接到报告后,立即与军区其他领导进行了研究,同时将情况上报中央军委。根据中央军委关于“中越边境问题上,要取得边境斗争的主动权”的指示,决定进行反击,消灭侵占罗家坪大山之敌。

1980年10月11日,昆明军区向云南省军区下达了《歼灭罗家坪大山之敌作战命令》,要求作战部队在14日前做好战斗准备,15日发起攻击。云南省军区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由边防12团和云南省军区独立师1团执行作战任务,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李凤岗、范金标组成前线指挥所,赶赴金厂指挥战斗。

10月15日11时10分,收复罗家坪大山的战斗打响。在炮兵火力支援下,边防12团和独立师1团的5个步兵连同时向守敌发起进攻。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苦战斗,全部攻占了罗家坪大山诸高地,毙伤越军42人,俘敌3人(据查证实,击毙越军70人,击伤2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57件、电台1部。炮兵在炮击越军纵深目标时,又歼灭越军100余人。攻击部队也阵亡31人,负伤76人,并消耗了近百吨炮弹和数万发子弹。这次作战虽然胜利收复了中国领土,打击了越军的嚣张气焰,但因为伤亡较大、弹药消耗较多和步炮协同发生过问题,战后并未被大力宣传,反而被一些军队院校当作了失败的战例。收复罗家坪大山是进入1980年代后中国军队的首次边境拔点作战,经验教训都有很多,应该予以应有的重视。

1980年12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张铚秀及军区主要领导决心继续拔除边境越军据点,收复被越军侵占的扣林山地区。1981年1月27日,昆明军区下达了歼灭上扣林以东越军据点的预先命令,作战任务由昆明军区14军42师担任。为适应边境作战形势,2月26日,昆明军区召开了重要作战会议。张铚秀在会上传达了中央军委和杨得志总长的重要指示,研究了军区部队的作战规划。在战备问题上,张铚秀提出了“调整人事,改革制度,整顿作风,提高战斗力”的17字方针,并详细论证落实了各项具体措施。

5月7日清晨,14军42师部队向占据扣林山的越军发起突然攻击,当天即收复了扣林山主峰1705.2高地和重要骑线点1682.3 高地及附近几个小高地,歼灭越军170人。因地形复杂,后勤保障困难,部队暂时停止了进攻。经过两个多星期的组织准备后,5月22日,42师部队再次发起攻击,一举攻占了另一座重要骑线点1574.7高地,歼敌91人,至此全部收复了扣林山地区诸高地。此后,42师部队坚守各高地,克服重重困难,先后顶住了越军18000多发炮弹的轰击,击退了越军发起的300多次反击和偷袭,牢牢守住了阵地,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被中央军委赞誉为“创造了山岳丛林地作战的典范”。

进入1983年后,因为越南在西南的柬埔寨战场频频对柬埔寨三方抗越武装进行扫荡,在北方的中越边境又继续骚扰中国,为牵制越南入侵柬埔寨的军事行动,进一步粉碎其建立印支联邦的梦想,同时反击越南侵扰中国边境的气焰,并借机加强与美日欧关于国际反霸斗争的合作,中央军委经过熟筹酝酿,决策选择时机发起新一轮规模较大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收复被越军侵占的云南边境老山、者阴山地区。1983年12月初,总参将自卫还击的正式作战命令下达到了昆明军区。张铚秀和政委谢振华等军区主要领导多次开会研究,决定由14军40师和11军31师分别担任收复老山、者阴山地区的作战任务。随后进行了周密部署,各部队经过组织准备,先后秘密向战区开进,到达集结地域后即投入了临战训练。

经过反复酝酿讨论,张铚秀、谢振华形成了先打老山后取者阴山的决心,并主持确定了作战方案,分为炮击作战的“一.四工程”和拔点作战的“一.七工程”两个阶段。同时开设昆明军区前指,统一指挥收复两山的作战行动。从1984年4月2日开始实施“一.四工程”,持续到27日,昆明军区集中了参战的军、师炮兵团和配属的军区炮兵团所属火炮,对老山、者阴山当面越军主要据点和防御设施进行了连续地猛烈打击,歼敌千余名,在摧毁越军防御体系的同时,也起到隐蔽主攻意图、麻痹越军斗志的作用。4月28日开始实施“一.七工程”,14军40师各部队同时对老山和662.6高地地域发起突然攻击。经过连续3天作战,相继攻占了老山、662.6高地和那拉地区,歼灭越军千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4月30日,11军31师突然对者阴山之敌发起攻击,当天即全部攻占了各要点。经过随后几天的搜剿,共歼灭越军568人。5月15日,14军又指挥41师122团一举攻占了八里河东山6个高地,再歼灭越军105人。

至此,昆明军区部队全部收复了老山、者阴山地区,两个作战阶段共歼敌2800余人。随即,各部队全面转入了防御。

本来,中央军委计划拿下老山、者阴山等骑线点后,如果当面敌情没有大的变化,昆明军区可以撤回主力部队,在6月恢复正常边防斗争状态。然而越军总部不甘心失败,和二军区共同制定了代号为“MB-84” 的战役反攻计划,积极调兵遣将,准备夺回老山地区。张铚秀、谢振华等人从对面越军的动向中判断出其即将发动大的反攻,于是敌变我变,果断停止撤军调整,准备打敌反扑。

6月11日,越军突然向那拉和八里河东山诸阵地发起了团级规模的反扑。14军部队坚决阻击,将越军全部击退,共歼敌180余人。7月12日,越军又发动了加强师级规模的反扑,同时猛攻老山、662.6高地、那拉和八里河东山诸阵地。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足足激战了14个小时。14军守备部队顽强奋战,在炮兵火力支援下,牢牢守住了绝大部分阵地,彻底粉碎了越军蓄谋已久的“MB-84”大规模反攻,共歼敌3300余人。此战后,越军伤了元气,一时未再轻举妄动,而是积极转入了下一阶段的反攻图谋。

在7.12大战前后,中央军委鉴于越军的反攻动向,改变了决策,命令昆明军区尽快将预备队11军32师调到前线去,并决定从外区调部队入滇参战,从而启动了长达5年多的两山轮战。根据中央军委组织部队轮战的指示,张铚秀向14军下达了命令,从7月26日开始,14军40师与首批轮战的11军32师逐步交接了老山、662.6高地和那拉地区的防务,并以14军41师配属11军仍在八里河东山地区进行防御,11军31师91团作为11军和昆明军区的两级预备队待命。8月4日,14军前指率所属部队(欠41师)回撤至云南马关地区休整。在长达4个月的老山炮击、拔点、坚守防御作战阶段,昆明军区14军和11军31师攻强守固,共歼敌近8000人,沉重打击了当面越军,打出了国威军威。其中14军部队就先后攻占了68个高地,炮兵发射各种炮弹159252发,共歼敌副团长以下7200余人,并缴获击毁了越军大量武器装备。
14军撤下去后,老山、者阴山地区防务由11军负责,统一由11军副军长廖锡龙指挥。11军32师和31师91团部队进入老山诸阵地后,立即加固工事,抢筑坑道,制定多套作战方案,严防死守,绝不让14军部队夺下来的阵地在自己手中丢失。为隐蔽部队调动意图,11军做了多方面的保密工作。32师及配属部队仍沿用14军部队的番号,在通信联络中一律实施番号伪装。32师官兵的装束和习惯也基本仿效40师部队,军容着装上不讲究,打赤膊,留长须,样子破破烂烂,很好地适应了老山战区恶劣的阵地环境。当面越军果然被唬住了,直到4个月后32师撤离阵地时,越军在阵地广播中还喊他们为40师。在廖锡龙指挥下,11军部队以炮袭和前沿阻击相结合的手段,适时进行阵地出击,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战果。在126天的阵地防御期间内,共歼敌1699人,击毁越军各种火炮120门、军车20辆,摧毁越军各种工事与掩蔽部235个、堑壕989米,并部分前推和扩大了防御阵地,稳固了老山地区的防御态势。根据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的命令,12月9日,11军部队将老山地区的防务全部移交给了新上来轮战的南京军区第1军部队,然后撤离了老山。张铚秀考虑到第1军是从江南地区新到中越边境,还不适应亚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环境,因此命令11军部队暂不离开战区,作为预备队待命,随时准备接应第1军作战。

第1军部队刚上阵地时,正赶上越军已准备多时的“堑壕延伸式”战术包围达到高潮之际,立即就面临了险恶的阵地防御态势、越军的猛烈炮击和新一轮大规模反扑。在昆明军区前指的统一指挥下,第1军部队以硬对硬,以攻对攻,在打敌反扑的同时积极主动出击,先后经过1984年12.20战斗,1985年1.15战斗、2.11战斗、3.8战斗等恶战、险战,在正面对抗中坚决将越军的反扑气焰打了下去。同时采取各种战术手段,对越军楔入第1军防御前沿的堑壕和交通壕进行了针对性打击和破坏,彻底粉碎了越军的“堑壕延伸式”战术。并广泛开展了小规模歼敌活动,挤压越军的阵地空间,消灭其有生力量,不断扩大了战果。

根据中央军委的轮战指示,1985年5月31日,第1军部队将老山地区的防务全部移交给了济南军区67军部队,然后撤离老山战区。在半年的坚守防御作战中,第1军部队抗住了越军22.4万多发炮弹袭击,打退了越军9次团、营规模和102次连以下规模的反扑和袭扰,完成了昆明军区赋予的3次出击作战任务,拔除了越军28个阵地,共歼敌5007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军用器材,胜利完成了轮战任务。
从1984年4月至1985年6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张铚秀作为统筹西南战局的最高指挥官,和昆明军区其他领导一同精心实施组织指挥,统一调度本军区和外军区部队参加老山轮战,攻强守固,战果辉煌,圆满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作战任务。老将张铚秀殚精竭虑,不负重望,在自己的指挥生涯上又添上了精彩一笔,并且成为了解放军历史上从事作战指挥年限最长的将领之一。

1984年国庆大阅兵之后,在邓小平亲自决策和推动下,实施了百万大裁军的战略行动。经过这次历时一年多的大规模精简整编,将原先的11个大军区合并成了7个,减少军级以上单位31个,撤销师、团级单位4050个,人民解放军的员额从423.8 万人减少到了320万人,相当程度上改善了军队结构,提高了指挥效率,并节省了大量人头费用,为日后的解放军精兵主义发展方向打下了基础。

本来,当时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尚在进行中,昆明军区是全军各大军区中唯一还担负作战任务的军区。因此在中央军委初步的征求意见方案中,是要将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组成新的昆明军区。在1985年4月总参召集的“百万大裁军”方案座谈会上,各大军区、空军、海军、二炮,军、政、后学院,军事科学院的领导进行了热烈讨论,都支持军委裁军消肿的决定,并本着对军队建设全局负责的态度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会上有多人提议应将昆明军区合并到成都军区,因为从长远战略考虑,西南四省区的对外安全问题,不仅有中越,还有中老、中缅,更主要的是中印边境争端尚未解决,外国势力支持“藏独”等,从军事态势上分析,西南军事指挥机构应设在成都。不过,参加了会议的张铚秀本人认为昆明军区还是能够得以保留,军区其他领导也很有底气,甚至已经进行了接收成都军区的准备,连接收后的方案都拟好了。不料,1985年6月3日中央军委最后一次讨论研究了整编方案,会上风云突变。6月4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公布了最终的裁军整编方案,其中明确将昆明军区撤销,机构和防务合并到成都军区。

应该说,中央军委的撤昆留成之举是从辐射整个西南防务的全局着眼,兼顾了云南战区和西藏方向的未来防务,是深思熟虑之举。从1990年代后的历史看,就更体现出了中央军委当年的远见卓识。作为主要当事人的张铚秀,经历了突如其来的时势变化,其心情异常复杂,这是可以想见的。身为一名战略区级别的指挥员,张铚秀明白,保留昆明军区是眼前的考虑,但保留成都军区是长久的战略打算。从战线上看,军区设在成都能兼顾昆明,但设在昆明兼顾不了成都,更顾不上西藏。张铚秀后来说,从国家的战略上他赞成裁军,也觉得撤销昆明军区是对的,但从个人的感情上是割舍不了的。然而老将军服从国家大局,坚决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亲自做了大量工作,克服了军区内部的各种阻力,使两军区合并的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当知道昆明军区要被撤编后,1985年6月11日,张铚秀又去了中越边境前线,沿战场走了很多地方。最后他来到了麻栗坡烈士陵园,在烈士墓前亲手献了一个花圈,挽联上写着“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你们的司令员、战友张铚秀”。

在两个军区合并之际,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张铚秀主持撤销了昆明军区前指,并向新成立的成都军区云南前指移交了作战指挥权,最后完成了自己的战场使命。1985年7月30日,成都军区云南前指正式接替了两山地区的作战指挥权。

1985年10月,响应中央军委号召,张铚秀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长达50多年的军旅生涯。

1987年,张铚秀第二次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8年7月,张铚秀被中央军委授予了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晚年的张铚秀并没有闲下来,仍非常关心党的事业和军队建设,经常到各地调查研究。在担任中顾委委员期间,张铚秀先后向中央提交各种建设性书面建议十多件,受到了中央的重视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尊重。

2007年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张铚秀代表军队老干部作了发言。

2009年8月14日,张铚秀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身后,留下了回顾自己戎马征程的回忆录——《军旅生涯》。


1979年2月26日,在西线前指指挥对越作战的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因突发重病,被专机紧急接回北京治疗。中央军委命令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张铚秀代理司令员职务,全权组织指挥西线云南方向的自卫还击作战。

张铚秀,江西永新县怀忠乡虹桥村人,1915年7月生于一个贫农家庭。1928年5月,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工农革命军第4军攻占了永新县城。虹桥村的农民也组织暴动,加入了工农革命军,参与建立地方政权。13岁的张铚秀在大哥的引导下参加了儿童团,当了一名号手。1929年,张铚秀转入少先队,担任了分队长。1930年6月,张铚秀又加入了共青团。在此前后,中共赣西特委先后组织红军九次攻打吉安。张铚秀参加了第七次和第八次行动,负责组织为前线攻城部队搬运弹药、输送给养和抬送伤员。1933年3月,18岁的张铚秀参加了永新红军游击队,随部队积极开展游击活动,配合红军主力作战。因为他作战勇敢,纪律性好,完成任务坚决,参军不到2个月就当了副班长。1933年6月,永新游击队与安福游击队合并组建为永安独立营,张铚秀担任了1连1班班长。1933年底,国民党军对江西苏区和红军发起了第五次“围剿”。永安独立营奉命在赣江西岸的吉安吉水一线积极佯动,配合主力红军作战。1934年2月,在永安独立营向湘赣苏区转移的过程中,张铚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提升为副排长。4月,任弼时、肖克、王震等人指挥湘赣苏区的红六军团在永新沙市地区设伏,歼灭了前来进剿的湘敌第15师43旅,毙俘国军旅长以下1600余人,缴枪2000余支。战后,永安独立营编入了红六军团第17师49团,张铚秀被提升为7连1排排长。

在残酷的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湘赣苏区红军和中央苏区红军一样,执行的是以堡垒对堡垒和短促突击战术,与强敌拼消耗,接连失利,步步后退,苏区日趋缩小。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湘赣省委和军区决定红六军团一部向井冈山进军,力图首先恢复井冈山苏区,再依托赣西南和湘南进行游击战争。因为当年的袁文才、王佐被误杀事件,井冈山地区的群众基础已基本丧失。湘赣红军未能打下井冈山,反而受到很大损失,不得不回撤。1934年8月,奉中革军委命令,任弼时、肖克、王震率红六军团先行西征,转移到湖南中部创建新的苏区,为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探路。8月7日,红17师49团为前卫,从黄坳、上下七地域打破国军设置的封锁线。张铚秀带了1个班奉命夺取突围路线右侧高地上的敌碉堡,经过勇猛爆破将碉堡摧毁,为连主力打开了道路。8月11日,红六军团打到湖南桂东县,突破了国军的包围。为防堵红六军团,湘军何键部和桂军白崇禧部连续出动部队实施前堵后追。肖克、王震指挥红六军团灵活转战,迭克新田、零陵,上阳明山,下白果市,占嘉禾,过潇水,渡湘江。9月17日,红六军团攻占湘西通道,前锋直指贵州。张铚秀在新田战斗中头部负伤,他不愿留下来养伤,坚持跟随部队前进。在通道以西的战斗中,张铚秀带领全排抓了18名俘虏,并缴获十几支枪和一匹马。在10月的甘溪镇战斗及之后的突围战斗中,红六军团遭到桂军和湘军的袭击围堵,损失严重,减员约1600余人,红18师师长龙云也在突围时被俘牺牲。

10月24日,红六军团抵达贵州印江县木黄地区,与贺龙、关向应、夏曦等人领导的红二军团(当时称红3军)会师。其后两军实行了统一指挥,形成了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同时整编了部队。红六军团此时已只剩3300余人,从原来的2个师暂时缩编为3个团。此后二、六军团回师湘西,首攻永顺城,又在龙家寨地区设伏,一举打垮了前来堵截的湘军陈渠珍部周燮卿旅。战后,张铚秀升任7连连长。二、六军团继续向东进击,连克桑植、永顺、桃源、慈利,顽强地在国民党军的重围边缘建立了以永顺、大庸、桑植为中心的湘鄂川黔苏区。11月,二、六军团进行扩编,红六军团恢复了第17师、第18师建制,由3个团扩编为5个团,共5200余人。张铚秀的7连与兄弟连队及永顺地区的地方武装合编为红六军团特务团,张铚秀被任命为4连连长。

从1935年2月起,蒋介石先后调动湘军、鄂军6个多纵队十多个师,接连对湘鄂川黔苏区发动“围剿”。为接应中央红军西征,二、六军团在苏区内外顽强苦战大半年,连续击退了国民党军的多次进攻。然而,随着中央红军转兵贵州南去后,湘鄂川黔苏区渐显孤立。蒋介石又调集了以中央军为主的130个团的庞大兵力,由陈诚统一指挥,由四面向苏区围攻过来。因敌我力量悬殊,为保存有生力量,二、六军团主力于11月19日由桑植地区出发,向贵州方向实施战略转移。此时,张铚秀已被调到由地方武装新组建的红六军团16师47团任1营营长。在阻击湘军追敌第16师的便水战斗中,张铚秀率全营追歼敌人时腿部中弹负伤,只得骑在马背上跟着部队行军。1936年1月中旬,二、六军团击退追敌后,虚晃一枪佯攻贵阳。当国民党军收缩兵力保卫贵阳时,二、六军团立即转兵西去,以夜行军120里的速度于2月1日抢占了乌江渡口。随后二、六军团全军渡过了乌江,然后烧毁了全部渡船,将追击而来国民党军“晾”在了江对岸。过了乌江后,二、六军团相继攻占黔西、大定、毕节等地区,开始了建设新苏区的工作。在此期间,张铚秀也养好了腿伤。

然而,国民党军的围攻并未间断。蒋介石成立了以顾祝同为总指挥的“围剿行营”,急调万耀煌、樊嵩甫、郝梦龄、李觉和郭汝栋部5个纵队向二、六军团追击过来。并命令郭思演纵队从东面围堵;孙渡纵队从西面围堵;川军杨森、李家钰部队在北面沿长江布防,以防止红军北渡。为打破重围,贺龙、肖克指挥二、六军团进入位于云南东北和贵州西部海拔2300多米的乌蒙山区,与追剿国军打起了转转。在艰难转战中,红军上下同甘共苦,以野菜、野果为食,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克服了很多困难,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战斗意志。红军在一路上还留下了这样的宣传标语:“踢死黔军,踩死川军,打死滇军,拖死中央军”,将后面追来的国民党军气了个半死。进入3月,国民党军已在四面构筑了阵地,二、六军团回旋余地不过方圆30余里,已处于万分危险之中。为了绝地求生,贺龙、肖克及军团领导人命全军轻装,将带不动的重武器和文件全部埋掉烧毁。在原阵地上,红军扎了大量的稻草人,又插上了许多红旗,摆出一副大军云集的架势。3月13日夜,二、六军团悄无声息地衔枚急走,利用四面国军军力疲惫,谁也不敢率先与红军交战的有利之机,从郭汝栋部和樊嵩甫部之间几公里宽的缝隙中穿过,继续向西北突进,冲破了国民党军的包围网。直到2天之后,国军才发现竟然中了空城计。此后二、六军团连续强行军直下云南,摆出袭奔昆明的架势。云南王龙云见状大急,不顾蒋介石的命令,调动滇军主力孙渡部回防昆明。二、六军团乘机兵分两路向滇西急进,于4月23日会师于金沙江边的石鼓县,再次将追剿国军远远甩在了身后。这时张铚秀奉团命令率全营进至巨甸地区,向维西方向组织防御,掩护军团主力过江。经过3天3夜抢渡,二、六军团全部渡过了金沙江。4月28日,当国民党军追到金沙江边时,红军早已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了醒目的大标语“来时接到宣威地,走时送到石鼓镇,费心!费心!请回!请回!”至此,二、六军团跳出了十余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进入四川,直向红四方面军会合而去。

进入藏区后,部队不会吃青稞,开始是煮着吃,结果拉出来还是一堆青稞。后面的部队看到了,收集起来洗一洗又煮着吃。因此留下了“吃青稞、拉青稞、洗青稞、吃青稞”的长征轶事。后来请教了藏民,才把青稞炒熟磨成面,加酥油和盐做成糌粑吃。1936年6月3日,红六军团在理化附近与前来迎接的红四方面军红32军(原红一方面军红9军团)会师。6月30日,红二军团在西康省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红30军会师。7月2日,二、六军团齐集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主力会师。7月5日,奉中革军委命令,二、六军团与红32军组成红二方面军,以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肖克任副总指挥。方面军再次实施整编,红六军团编为4个小师,取消团编制,张铚秀担任了红16师2营营长。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过雪山、草地的艰苦征途中,张铚秀率全营守护方面军筹集来的牛羊,几次击退上来袭击的藏兵武装,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10月初进入甘南后,红二方面军在礼县罗家堡地区遭遇国民党军堵击,损失惨重。为掩护方面军主力北上,红16师奋力杀开了一条血路,连师长张辉都牺牲了。张铚秀率领2营连续冲击,掩护师主力突出重围,并将重伤的师政委晏福生救下战场。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在甘肃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

1937年初,张铚秀被选送到陕北保安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四队学习,后来编入了军事第一队,当时的队长就是红一军团红1团团长杨得志。红军大学后来迁到延安,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张铚秀又被编入抗大第二期军事第一队学习。1937年10月,张铚秀从抗大毕业,被组织上分配到新四军工作。张铚秀等一些人员先是从延安乘汽车去了西安,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受到了周恩来的接见,进一步学习认清了抗日战争的形势。10月底,张铚秀换成八路军“上尉副官”的身份,与另外2名一起去新四军的人员乘火车到了武汉,尔后又改乘轮船沿长江南下。11月初,张铚秀一行人到了南昌,在八路军办事处所在的一座旧式旅馆里找到了负责新四军筹备组建工作的陈毅。因当时新四军还未组建,经过陈毅的解释和开导,张铚秀等人被派到了湘赣游击区谭余保部工作。张铚秀先是担任了游击大队参谋,负责军事训练。不久又被派到家乡永新县当了游击队长,很快将一支20来人的队伍扩大到了110余人。经过整编,永新游击队编成了湘赣游击大队第2中队,张铚秀担任了中队长。1938年3月至4月,新四军正式组建成立。张铚秀带领第2中队下山到了安徽歙县岩寺镇集中接受改编,被编为陈毅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的新四军第一支队第2团1营2连。整编结束后,张铚秀被调到第2团团部担任了侦察参谋。4月,新四军成立了先遣支队,由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准备挺进江南。为了加强先遣支队的力量,陈毅将张铚秀派到了先遣支队司令部担任侦察参谋。

1938年4月28日,先遣支队从歙县岩寺出发,秘密向江南敌后开进。为了查明开进沿途的情况,张铚秀奉粟裕命令带领5名侦察员先行行动,摸清了先遣支队要经过的青大江、东门渡等处几十里日伪地区的情况,并负责和沿途的国民党友军取得了联络。6月17日,粟裕指挥先遣支队8个班在镇江以西的韦岗地区伏击了路过的一支日军车队。经过半个小时的战斗就将来敌大部歼灭,击毙日军少佐土井、大尉梅泽武四郎以下13人,伤敌约10人,击毁敌汽车4辆,缴获长短枪十余支、军旗一面、军刀2把、望远镜2具、日元7000余元,以及车中所载的军需物品。先遣支队伤亡各1人。

新四军挺进江南首战告捷,陈毅闻讯后兴奋不已,当即赋诗庆贺:
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
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完成了挺进江南的任务后,张铚秀又相继担任了第一支队第2团1营营长、第2团参谋长、第1团副参谋长等职。1940年11月,张铚秀被调至皖南,担任了新组建的第一支队新1团团长。1941年1月,驻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军部率皖南部队主力共9000余人向苏南转移,途中遭到了国民党军7个师8万余兵力的突然袭击和围攻。经过7昼夜奋战,新四军皖南部队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张铚秀当时率新l团猛打猛冲,顽强阻击,掩护司令员傅秋涛带第一支队主力突出了国军包围。后新1团部队被打散,并与支队主力失去了联系。张铚秀率余部艰苦转战,边在荒山野岭中寻路突围边收拢失散人员,昼伏夜行,忍饥耐渴,历尽磨难。经过一个多月的隐蔽行动,张铚秀带领全团仅剩下200多人才北渡长江,到达了巢(湖)无(为)根据地,总算脱离了险境。在皖南事变的重大挫折中能把成建制的部队带出来,这是张铚秀军旅生涯中的一个闪光点。

1941年3月,张铚秀被派到华东党校进行学习。12月,他被任命为组建不久的新四军第7师19旅56团团长。19旅的政委不是别人,就是后来在安徽大大有名的曾希圣。1943年春季时,日军错误判断新四军军部已迁至皖中,因而对皖中地区实施了大规模“扫荡”。第7师的活动区域正首当其冲,为粉碎日军的“扫荡”,适应斗争需要,第7师实行主力地方化,将所辖部队和地方武装组建成了4个支队和3个军分区。张铚秀被任命为含和支队参谋长,参与指挥部队与进行反“扫荡”。在坚持皖中的斗争中,张铚秀又相继担任了含和支队兼第4军分区参谋长、第7师19旅参谋长等职。因为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的封锁,根据地的各种物资非常缺乏,面临很大困难。张铚秀除了领导司令部机关参谋工作、筹划部队作战行动之外,还要亲自组织筹划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为减轻当地人民群众的负担,规定支队长以下干部都要亲自动手开荒种地。张铚秀在自己住的茅草屋前开了一块荒地,种了各种蔬菜,还养了一群鹅。为调剂和改善生活,有时晚上他还和警卫员一起下稻田去抓田鸡、捉黄鳝。经过艰苦努力,张铚秀组织领导军分区部队先后办起了被服、织布、弹花、毛巾、鞋袜等6个小工厂。他还亲自联系货商帮工厂买了布匹、药品、油漆等材料,将生产搞得红红火火。在1943年,仅夏衣一项,工厂就生产了4230件,保证了全区党政军人员的穿着需要。

1946年3月,张铚秀被任命为山东野战军第7师19旅副旅长兼参谋长,指挥部队开展对国民党军队的自卫战争。解放战争开始后,张铚秀先后担任了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19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第9纵队26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第9纵队26师师长、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27军80师师长等职,参加了涟水、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华野第9纵队是胶东老八路部队出身,首任司令员就是许世友。9纵在华东解放战争中敢打硬仗,脱颖而出,愈战愈强,从杂牌一刀一枪打成了华野数一数二的王牌纵队。而张铚秀指挥的26师(80师)更是9纵的拳头,该师76团(238团)在淮海战役中先后参加了堰头镇、徐井崖、新庄、碾庄、大院上战斗,五战五捷,共歼敌4个多团、1个军部,生俘敌军长、副军长各1名。战后,76团被纵队荣记了集体一等功。

1950年11月,志愿军第九兵团奉中央军委命令紧急入朝作战。在第二次战役中,第九兵团开赴朝鲜东北部的长津湖地区,伏击由此北上的美军第10军及韩军一部。在入朝前,张铚秀已被任命为26军副军长。只是因为27军军长彭德清等人一再挽留,说80师现在没有合适的师长,部队又要紧急北上,张铚秀才没有马上到26军上任。在入朝后准备初战时,80师作为27军的主攻部队,准备协同81师1个团攻击进至新兴里地区的美7师31团战斗群。张铚秀为此已经草拟了攻击新兴里之敌的初步作战计划。不料,11月24日,张铚秀被兵团首长紧急调到26军上任。这下好,临阵换将,可早不换,晚不换,非要这时候换。80师这边战斗刚刚开始组织,又得去26军上任,根本来不及熟悉部队情况,这种调动是什么搞法?张铚秀非常不解。

军情紧急,张铚秀于28日半夜赶到了26军军部。因为雪大路滑,张铚秀乘坐的吉普车在去军部的途中还滑到了沟里,好在没伤到车上的人。当时无法将车从沟里拖出来,张铚秀只好带着指挥部人员一步一滑走了十多里路才到达军部。26军军长张仁初、政委李耀文很快为他介绍了军里的情况。张铚秀一听,真不乐观:军里没有参谋长,政治部主任未到职;76师没有师长,只有一个副师长;77师师长是刚刚提升的;88师是原来30军的部队,与26军的干部也不熟悉。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这仗打起来可难了!当时第九兵团的20军和27军都开上去了,以两个军打冒进北上的美陆战1师和美7师一部,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相当有信心。因为入朝太急,给养跟不上,部队太多也无法展开,因此兵团部规定的26军集结位置距离战场较远。

话说这26军前身是华野8纵,和3纵一起被称为擅长攻坚,亦能防御,战斗作风顽强,在与国民党军作战中有“三千发炮弹打不动,不是3纵就是8纵”之誉。打上海的时候,26军一路攻占嘉定、国际无线电台、大场、真茹、江湾机场,从苏州河北侧直入上海市区,共歼敌42000余人。上海战役结束后,26军与20军、27军同享了驻军市区的光荣任务。也因此,后来才与两个一流主力军一起被编入了志愿军九兵团。入朝后首战就打的是美军精锐陆战1师,应该说是建功荣勋的机会到来了。

12月2日拂晓,张仁初、李耀文在兵团部受领完任务后回到军部。九兵团命令26军迅速插到咸兴以北的五老里占领要点,彻底阻断真兴里以北地域美军的南撤道路。张仁初、李耀文、张铚秀对照地图研究了一下,五老里距26军所在位置有上百公里路程,沿途还是崎岖山地,没有足够的时间是难以插到的。还没等研究出个结果来,傍晚19时兵团部又来了命令,要26军于2日当晚赶到下碣隅里,接替20军58师阵地,定于3日晚向下碣隅里之敌发起总攻。一看地图,26军各部距离下碣隅里也有50-70公里路程。几位军领导一商量,认为兵团部要求的时间太紧,各师尚在艰难行军中没有休整,当晚是无论如何插不到下碣隅里的。于是,军部一边命令各师连夜向战区疾进,一边电呈兵团部,争取到了于4日晚向下碣隅里之敌发起总攻。

张铚秀带领军前指很快前推至刚刚被27军打下的新兴里开设,尔后架设电台联络各部队。然而通信部门组织混乱,规定要携带对上和对下的电台,可是对下电台忘了带报话机,对上电台译电员又未跟上,一时间根本联络不上各部队。张铚秀非常恼火,只好派通信员步行前往与各师联络,并授权他们催促各师按时发起进攻。

九兵团之所以改变26军的任务,是因为接到了中央军委于12月2日13时的敦促电报“望宋(时轮)陶(勇)注意争取于今明两晚基本上解决被我包围之陆1师等部最为有利”。当时九兵团负责江界、长津一线的独立作战区域,作战行动受志愿军司令部直接指挥,并多次受到中央军委来电指导。说是中央军委,实际上就是毛泽东本人,他倾力筹划了九兵团的作战行动,并通过与志愿军司令部电报往来下达指示,甚至有很多具体指示,期望九兵团打一个大的歼灭战。这下宋时轮顿感压力沉重,于是改变部署,不求全歼长津湖地区美军,先把下碣隅里以北的美陆战1师主力吃掉。当时宋时轮以为已经吃掉了新兴里之敌,美陆战1师在柳潭里、下碣隅里也打得筋疲力尽,伤亡过半,自己手里还有一个整军的生力部队在手,只要拿上去,全歼下碣隅里之敌是十拿九稳的事。他就忘了,长津湖战场是何等地形,低温大雪的战场环境是何等严酷,美军的空中优势是何等威胁,26军离战场的位置是何等之远,困难是何等之大!

结果26军玩了命地往下碣隅里赶,因为很难找到向导,部队只能靠地图和指北针寻找路线前进,出现走错路、走远路、兜圈子的现象很普遍。全军在入朝时携带的干粮差不多已吃光了,而沿途当地的粮食已被先头的20军、27军征用一空,26军的断粮程度极为严重。为了抢时间,26军还不得不白天强行军,以致遭到了美国空军的猛烈轰炸,各部队不同程度出现了空袭伤亡。其中76师和78师师部被炸,军直属山炮团被炸光,76师炮团、77师炮团的拉炮骡马都被炸掉了四分之一。88师本是全军后卫,却被命令超越军其他各师赶到下碣隅里南边的独秀峰打阻击,路途最远,时间又紧,各部队跑得掉队无数。在沿湖傍山的公路一线开进时又不断遭到美军飞机轰炸,因难以躲藏而伤亡惨重,仅全师最先头的262团1营就几乎被炸光了,加上冻饿减员,全团满编的3500人打完这一仗后只剩下了750人。师长吴大林紧跟先头部队前进,路上坐车被炸,电台被炸,警卫员被炸死,炸成了光杆司令。副师长王海山甚至躲进废坦克里防空,有意躲避指挥责任达3天之久。就是这样,88师还是没能按时赶到预定作战地域,更谈不上堵住敌人,自己却几乎失去了战斗力。战后,吴大林因为指挥失误、行动迟缓、中断与军的联系及走错方向致脱离部队一天等原因,被指责为“右倾消极畏战情绪”,遭到了撤销职务的处分。可这能全怪他吗?

26军虽拼尽了全力,可12月3日夜没能赶到下碣隅里,4日夜还是没有赶到。12月4日下午,柳潭里被围的美陆战1师2个团已突破了20军和27军部队的重重阻击,进到下碣隅里与此处守敌陆战1师一部会合。当时宋时轮接到报告后恼怒不已,怒问26军为何不上。当听到26军还在路上时,他气得“一拳头打在用木板拼成的桌子上——木板折断,地图、铅笔、茶缸散落一地”。直到5日晚,26军第一梯队76师、77师一部才到达下碣隅里,接过了已打残了的20军58师阵地。因仓促接防,当夜并没有发起攻击。6日拂晓,下碣隅里的美陆战1师主力在空军掩护下开始突围。志愿军白天无法进行攻击,只能依托阵地以火力阻击公路上撤退的美军,又遭到美军炮火和空军的猛烈压制,收效甚微。6日天黑后,26军部队就向下碣隅里之敌发起了猛攻。但下碣隅里的美陆战1师突围已经一个白天了,只揪住了美军断后的尾巴,还一时拿不下来。这样,26军贻误战机的责任就坐实了。

因为没有和美军作战的经验,26军部队展开密集队形冲锋,结果遭到了美军凶猛火力的杀伤,横尸遍野,不少营连单位初次接战便伤亡殆尽。77师1个加强营夜间进攻,把美军的几辆坦克当成了房子,散开队形猛冲,遭到了交叉火力猛烈扫射,伤亡殆尽。第二天打扫战场的时候,只见全营都呈攻击队形整齐倒在地上,可见火力之猛和死亡时间之短。在杨根思壮烈牺牲的小高岭阵地(美军战史称为东丘)上,26军部队与美军反复争夺,付出重大牺牲,仍未能将其夺取。据美军战史称,志愿军仅留在阵地前的尸体就有800具之多。尽管如此,26军部队仍然分成小群多路不断向敌发动攻击,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美军则凭借空地一体的强大火力,从容完成突围与阻击,运走伤员,带走尸体,安然撤出下碣隅里,并烧毁带不走的剩余物资,只留下了一村烈火给26军。

在最后的追击战中,26军部队已经断粮,又无后勤补给,疲惫不堪,虽竭尽全力,但在美军远程炮火阻击下,只能尾随跟进而无法予敌以致命一击。只好在一边就地取食一边沿途收拢20军部队残剩的官兵,一直追跟到咸兴。26军78师赶到战地较晚,损失不大,配合27军部队向咸兴收拢,直到美军从兴南港全部登船撤走。

26军在长津湖之战中虽参战较晚,歼敌不多,但伤亡仍然很大。据战后的军史统计资料《第二次战役东线3个军的减员情况》中披露,26军战斗伤亡6162人,其中1674人阵亡,4488人负伤,另外冻伤减员有7945人,总减员达14107人,占到了全军参战人员总数的28.2%。26军付出沉重代价,却放跑了敌人,连最后的咸兴和兴南港还是27军部队攻占的,真是有苦难言。在向后方拉伤员的时候,原则上不许放空车,可有的车就空着回来。26军想拉上伤员,人家不拉,说谁让26军放跑敌人的!

如此艰苦卓绝的一战,也给张铚秀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志愿军后勤不济影响作战的深重教训,让他痛切记忆了一生。

因为九兵团在长津湖打得太惨,一直休整了3个多月没有参战。到了1951年1月下旬,联合国军向志愿军发动全线反扑,第四次战役开始。前线志愿军6个军已连续打了三次战役,减员很大,非常疲劳,用兵捉襟见肘。紧急时刻,彭德怀不得不调九兵团减员最轻的26军上阵填补防线空隙。张铚秀和张仁初、李耀文一起分析敌情,研究了作战方案,决心在三八线以南设置三道防线,由张铚秀担任一线指挥。3月15日,26军在西起龙源里东到后坪的正面宽40公里、纵深55公里地域内摆开战场,直接迎战美3师、美24师、美25师和法国营。这一打就打了38天,在双方火力强弱悬殊的情况下,张铚秀协助军领导指挥26军部队实施运动防御,节节阻滞北进之敌。部队反复与美军争夺山头高地,并进行反坦克作战,涌现了一批反坦克英模,甚至与美军空降部队和直升机机降部队发生遭遇战。经过顽强的运动防御作战,26军杀伤敌军数千,保持了整体战线的完整,完成了任务,洗雪了第二次战役时纵敌逃脱的耻辱。

在38天阻击战中,26军部队创造了不少典范战例。其中在七峰山战斗中,78师234团3营9连4班在班长雷保森带领下坚守阵地,用火箭筒和反坦克手雷击毁了进攻的美军坦克11辆、吉普车1辆,而自己无一伤亡。这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步兵班反坦克战斗战绩的最高纪录。战后,雷保森被荣记特等功,并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授予雷保森“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在上牌里阻击战中,78师232团1营1连7班坚守212高地主峰以东阵地。班长秦建彬率全班连续打退了美军2个多连兵力在飞机、坦克支援下的3次进攻,最后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还能战斗。当美军再次冲上来时,秦建彬拉燃一根反坦克用的爆破筒投向敌群,炸得美军死伤遍地,只好又逃了下去。7班坚决守住了阵地,战后荣立集体一等功,秦建彬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张铚秀后来回忆说:“尤其是212高地,首创了爆破筒杀伤敌群的战例。”

20多年以后,宋时轮在青岛对26军当时的政委说:“当年在朝鲜我对你们26军批评的有点太过分了。”迟到的反省,总算还是有了。

1951年4月开始的第五次战役中,26军在宋时轮指挥的东集团序列里发起进攻,率先突破美24师与韩6师防御,尔后进驻东海岸进行抗登陆准备。后来战局突变,美军发动劈入式反击,为了营救陷落敌后的友邻部队,保持战线完整,26军又急赴战线中央的平康、金化地区进行坚守防御,全力挡住韩9师,稳定了全局战线。后26军坚守防线至1952年6月,才把阵地移交给15军,随即全军回国休整。在一年半多的入朝作战中,张铚秀协助军领导实施组织指挥,功不可没,因此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国旗勋章。

从朝鲜回国后,张铚秀被选送进入了华东军区军事干部学校高干队学习。1953年5月,张铚秀被任命为26军代理军长。1955年10月,张铚秀正式升任26军军长。在当年的全军首次授衔中,张铚秀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8年,张铚秀进入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后,被任命为68军军长。此后到1975年,张铚秀先后调任为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并兼任了所在省委和省革委会的职务。

越南在1975年实现全国统一之后,企图在东南亚称霸的野心越来越明显。为了武力控制柬埔寨,实现其“印支联邦”之梦,不惜恶化与中国的关系,全面倒向了苏联。中国当时明确表态支持民主柬埔寨,要求越南收敛其侵略行为,以谈判来解决问题。然而越南当局对中国的劝告、警告均置之不理,并越走越远,悍然在中越边境制造大量流血事件。为防止越南进行军事冒险,支援面临越南严重军事威胁的民主柬埔寨,中央军委决定进行军事部署。1978年11月26日,中央军委命令广州、昆明军区各出动1个师的战备值班部队,以野营训练为由向中越边境地区秘密机动,支援边防斗争,同时以实际行动牵制越南,支持民主柬埔寨。

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昆明军区在11月28日召开了第一次作战会议,决定军区所属的14军40师从正在演习地区直接向云南中越边境开进,在文山、马关、麻栗坡地区集结,担负支援边防斗争的机动作战任务。会后,张铚秀即协助军区司令员王必成、政委刘志坚开始制订作战计划、进行动员及指导部队机动展开。12月8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对越自卫还击的战略展开命令,主要目的是以机动作战方式打击边境一线越军,震摄越南当局反华气焰,牵制其对民主柬埔寨的军事威胁。12月10日,王必成主持召开了昆明军区第二次作战会议,决定14军全军向马关、麻栗坡地区的中越边境实施战略展开,积极准备执行作战任务。王必成、刘志坚、张铚秀等军区领导经过研究后,初步设想以14军向越南的孟康、发隆地区发起进攻,歼灭边境一线守敌,速战速决,达到震摄越南当局的目的。加强昆明军区作战的成都军区13军作为预备队,根据情况相机投入作战。并决定在14军军部所在地云南开远开设昆明军区前进指挥部,统一指挥作战行动。

因为部队已经多年没有打仗了,临战准备工作千头万绪。确定了作战精神后,张铚秀和几位军区领导早早就到了开远,主持开设了昆明军区前指。随后积极协助王必成、刘志坚等军区领导实施制订作战计划、勘察前线地形、检查部队战备情况及其他各种准备工作,付出了很大心血。当时文革结束才两年多,部队这方面遗留的问题还较多,一直没能得到全面解决,非常影响内部团结。张铚秀又协助王必成、刘志坚做了大量工作,在军区内部统一思想,要求各部队将准备打仗作为中心工作,其他一切问题打完仗再说,如有制造矛盾延误作战的行为,一律从严处置。经过艰苦细致的思想动员,提高了广大干部认识,很快使部队转入了全面的临战准备工作中。

由于越南在12月25日突然发动了对柬埔寨的全面军事入侵,气焰十分嚣张,中央军委于12月31日开会决定扩大对越作战规模,对越南实施有限度的惩罚性质作战,进攻目标由边境县级城镇升级到省会城市。在云南方向,昆明军区11军及云南省军区部队也要参战,加大对越军的打击力度。在这次会议上,还作出了临阵换将的决定,由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对调职务,担任对越作战的西线总指挥。

1979年1月7日上午,杨得志乘专机飞到昆明军区上任,与王必成进行了必要的工作交接,并听取了王必成和张铚秀等人的情况介绍。当天下午,张铚秀就陪同杨得志飞去了开远的昆明军区前指,又听取了前指领导的作战准备情况汇报。第二天,张铚秀又陪同杨得志及军区机关有关部门的人员前往各个攻击地点勘察地形、检查战备情况和听取部队汇报。他们不顾上了年纪的身体,亲自爬山越岭查看地形,沿攻击路线走了一遍,以掌握前沿第一手信息。到了晚上,他们就在部队招待所或营房里简单过夜。张铚秀劝杨得志等老同志早点休息,自己则借着手电筒、马灯的光亮趴在地上看地图,反复思考作战方案。根据中央军委的作战意图、西线的地理特点和越军的部署情况,张铚秀提出昆明军区部队的主攻方向以河口方向较为适宜,同时可在金平、麻栗坡两个方向做牵制攻击。杨得志等人在对全局进行了判断后,也与张铚秀形成了相同的意见,并据此进行了反复研究,修订完善了作战方案。

1月14日,张铚秀和杨得志、刘志坚等人又陪同总参的杨勇、何正文副总长和总后的张贤约副部长到河口、马关勘察了边境形势。在13军前指的临时驻地南溪,他们一行听取了13军领导的作战方案汇报,并交换了意见。1月15日,杨得志在河口的四连山上作出决定,西线主力13军、14军以红河为界,分别在两岸并肩向前突击。主攻方向作战的同时,以11军在金平方向对越南封土地区做牵制性攻击,云南省军区部队拔除麻栗坡地区的越军一线公安屯。昆明军区的作战方案上报后,很快得到了军委和总参的批准。因为西线作战的关键在于能否迅速突破越军的红河防线,张铚秀又陪杨得志几次到13军前指,与军领导研究抢渡红河的作战方案。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最后决心采取偷渡和强渡相结合的手段渡过红河,力争偷渡,随时准备强渡,并以多种措施保障红河方向奇袭成功。

自卫还击作战打响后,因为战前的周密准备,13军部队动作迅速,经过大半夜的偷渡和强渡,即有4个步兵团、3个加强步兵营和7个步兵连的1.2万余人渡过了红河,一举突破了越军的红河防线。随后13军3个步兵师分别向东、西、南发起全面突击,先后攻占谷柳、保胜、坝洒、坡光等红河西岸要点,进展较为迅速。14军在红河东岸的突破正面达83公里,攻击发起后,各师部队分别在老街、班菲、拔坡、孟康、发隆等一线要点遭到防守越军顽强抵抗,战斗一度形成僵持。11军在进攻封土正面时也与越军陷入了反复拉锯,打得较为艰苦。当时加强昆明军区作战的成都军区50军149师正紧急赶赴战地,因14军进展较慢,昆明军区前指准备将149师从14军方向投入战斗。打到19日下午,经过反复攻击,拔坡、老街均已先后被攻克,孟康、发隆攻坚战斗也进入了尾声。这时总参传达了邓小平的指示,要149师归13军指挥,迅速向前机动。

经过4天多作战,13军、14军、11军都已歼灭了在边境一线防守的越军地方部队,打开了向纵深挺进的道路。根据邓小平的指示,杨得志、张铚秀等人又紧急调兵遣将,继续攻取越西北重镇柑塘。这是一场大战,双方在西线的主力部队正面发生碰撞,一较高低。战斗打响后,13军39师坚决插到代乃,顽强阻击,未让东援的越军316A师靠近老街方向一步。与此同时,13军的37师、38师在优势炮火支援下,以钳形攻势猛攻防守柑塘地区的越军345师。经过2天作战,一举击溃345师,胜利进占柑塘,兵临外波河北岸。就在柑塘进攻作战结束之际,杨得志因一个多月来的紧张工作和日夜运筹指挥拖垮了本来就患病的身体,突发急性胃出血报了病危,被中央军委紧急派专机接回北京抢救。同时中央军委任命张铚秀为昆明军区代理司令员,继续指挥西线作战。

张铚秀临危受命,与军区第一政委刘志坚、副司令员查玉升等人密切合作,继续有条不紊地实施各种组织指挥。根据前期作战的经验教训,张铚秀、查玉升特别强调炮火准备,要求部队炮击后再进攻,不要心疼炮弹,稳扎稳打,一定要把伤亡降下来。当时越军316A师虽在代乃受挫,东援老街和靠近柑塘都未成功,却不进不退,而是沿谷柳至沙巴公路建立野战防御,还想与中国军队纠缠。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当柑塘进攻战斗还在激烈进行之际,昆明军区前指就向13军下达了相机歼灭316A师的命令。本着锻炼部队的原则,13军将作战任务交给了刚刚赶到战地的50军149师。在张铚秀和13军领导的督令下,149师部队不顾牺牲勇猛攻进,连续作战7天推进30余公里,胜利攻占沙巴,将越军316A师向西撵过黄了连山垭口。此时14军部队已攻占铺楼、郭参、春斗,11军部队攻占封土,云南省军区部队也在14军一部协同下拔除了麻栗坡当面的部分越军据点。西线各部队都已攻占了预定目标,形成了从西北方向威逼越军二军区所在地安沛之势。越军西线动摇,一片惊慌,二军区紧急抽调部队在保安、安沛一线构筑防御阵地,以防止中国军队继续深入。

就在这时,根据中央军委下达的撤军命令,张铚秀指示西线各部队:按照由前至后,交替掩护,边剿边撤的原则,从3月6日开始回撤。在张铚秀等人的精心组织下,至3月13日,西线各部队全部安全地撤回了国境内。在整个西线作战中,昆明军区部队及加强部队攻占越西北2个市、5座县城,歼灭和重创越军1个师、11个团、12个营和14个公安屯,共歼灭越南武装人员16481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摧毁了西线越南浅近纵深境内的大量军政设施,胜利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自卫还击作战任务。

在这次作战中,张铚秀先是协助杨得志等军区主要领导组织各项战斗准备工作、制订作战计划和实施军事指挥,后是统筹指挥西线全局,步调紧凑,进退有度,较好地完成了预定作战任务,发挥了重要指挥作用,可谓是功不可没。战后,张铚秀撰写了《从自卫还击战看今后作战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文,在《军事学术》上发表,浅谈了自己对于这次作战的经验体会。

1980年初,杨得志调到北京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张铚秀被任命为昆明军区司令员,并兼任了云南省委书记。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结束后,越军重新回到中越边境一线,并未收敛其侵略行为,反而又占领了若干重要的边境骑线点,继续向中国境内开枪开炮,制造流血事件。忍无可忍之下,中国军队不得不再次自卫还击。张铚秀坐镇西南,又指挥了绵延5年多的边境拔点作战和坚守防御作战。

1980年9月18日夜,越军河宣省247团3营9连侵占了云南省马关县金厂乡边境上的罗家坪大山,在山上修起了大大小小19个明碉暗堡,并挖掘了工事和堑壕,经常居高临下向金厂乡开枪开炮,还不断派遣小股特工袭扰中国边防哨所。张铚秀接到报告后,立即与军区其他领导进行了研究,同时将情况上报中央军委。根据中央军委关于“中越边境问题上,要取得边境斗争的主动权”的指示,决定进行反击,消灭侵占罗家坪大山之敌。

1980年10月11日,昆明军区向云南省军区下达了《歼灭罗家坪大山之敌作战命令》,要求作战部队在14日前做好战斗准备,15日发起攻击。云南省军区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由边防12团和云南省军区独立师1团执行作战任务,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李凤岗、范金标组成前线指挥所,赶赴金厂指挥战斗。

10月15日11时10分,收复罗家坪大山的战斗打响。在炮兵火力支援下,边防12团和独立师1团的5个步兵连同时向守敌发起进攻。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苦战斗,全部攻占了罗家坪大山诸高地,毙伤越军42人,俘敌3人(据查证实,击毙越军70人,击伤2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57件、电台1部。炮兵在炮击越军纵深目标时,又歼灭越军100余人。攻击部队也阵亡31人,负伤76人,并消耗了近百吨炮弹和数万发子弹。这次作战虽然胜利收复了中国领土,打击了越军的嚣张气焰,但因为伤亡较大、弹药消耗较多和步炮协同发生过问题,战后并未被大力宣传,反而被一些军队院校当作了失败的战例。收复罗家坪大山是进入1980年代后中国军队的首次边境拔点作战,经验教训都有很多,应该予以应有的重视。

1980年12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张铚秀及军区主要领导决心继续拔除边境越军据点,收复被越军侵占的扣林山地区。1981年1月27日,昆明军区下达了歼灭上扣林以东越军据点的预先命令,作战任务由昆明军区14军42师担任。为适应边境作战形势,2月26日,昆明军区召开了重要作战会议。张铚秀在会上传达了中央军委和杨得志总长的重要指示,研究了军区部队的作战规划。在战备问题上,张铚秀提出了“调整人事,改革制度,整顿作风,提高战斗力”的17字方针,并详细论证落实了各项具体措施。

5月7日清晨,14军42师部队向占据扣林山的越军发起突然攻击,当天即收复了扣林山主峰1705.2高地和重要骑线点1682.3 高地及附近几个小高地,歼灭越军170人。因地形复杂,后勤保障困难,部队暂时停止了进攻。经过两个多星期的组织准备后,5月22日,42师部队再次发起攻击,一举攻占了另一座重要骑线点1574.7高地,歼敌91人,至此全部收复了扣林山地区诸高地。此后,42师部队坚守各高地,克服重重困难,先后顶住了越军18000多发炮弹的轰击,击退了越军发起的300多次反击和偷袭,牢牢守住了阵地,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被中央军委赞誉为“创造了山岳丛林地作战的典范”。

进入1983年后,因为越南在西南的柬埔寨战场频频对柬埔寨三方抗越武装进行扫荡,在北方的中越边境又继续骚扰中国,为牵制越南入侵柬埔寨的军事行动,进一步粉碎其建立印支联邦的梦想,同时反击越南侵扰中国边境的气焰,并借机加强与美日欧关于国际反霸斗争的合作,中央军委经过熟筹酝酿,决策选择时机发起新一轮规模较大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收复被越军侵占的云南边境老山、者阴山地区。1983年12月初,总参将自卫还击的正式作战命令下达到了昆明军区。张铚秀和政委谢振华等军区主要领导多次开会研究,决定由14军40师和11军31师分别担任收复老山、者阴山地区的作战任务。随后进行了周密部署,各部队经过组织准备,先后秘密向战区开进,到达集结地域后即投入了临战训练。

经过反复酝酿讨论,张铚秀、谢振华形成了先打老山后取者阴山的决心,并主持确定了作战方案,分为炮击作战的“一.四工程”和拔点作战的“一.七工程”两个阶段。同时开设昆明军区前指,统一指挥收复两山的作战行动。从1984年4月2日开始实施“一.四工程”,持续到27日,昆明军区集中了参战的军、师炮兵团和配属的军区炮兵团所属火炮,对老山、者阴山当面越军主要据点和防御设施进行了连续地猛烈打击,歼敌千余名,在摧毁越军防御体系的同时,也起到隐蔽主攻意图、麻痹越军斗志的作用。4月28日开始实施“一.七工程”,14军40师各部队同时对老山和662.6高地地域发起突然攻击。经过连续3天作战,相继攻占了老山、662.6高地和那拉地区,歼灭越军千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4月30日,11军31师突然对者阴山之敌发起攻击,当天即全部攻占了各要点。经过随后几天的搜剿,共歼灭越军568人。5月15日,14军又指挥41师122团一举攻占了八里河东山6个高地,再歼灭越军105人。

至此,昆明军区部队全部收复了老山、者阴山地区,两个作战阶段共歼敌2800余人。随即,各部队全面转入了防御。

本来,中央军委计划拿下老山、者阴山等骑线点后,如果当面敌情没有大的变化,昆明军区可以撤回主力部队,在6月恢复正常边防斗争状态。然而越军总部不甘心失败,和二军区共同制定了代号为“MB-84” 的战役反攻计划,积极调兵遣将,准备夺回老山地区。张铚秀、谢振华等人从对面越军的动向中判断出其即将发动大的反攻,于是敌变我变,果断停止撤军调整,准备打敌反扑。

6月11日,越军突然向那拉和八里河东山诸阵地发起了团级规模的反扑。14军部队坚决阻击,将越军全部击退,共歼敌180余人。7月12日,越军又发动了加强师级规模的反扑,同时猛攻老山、662.6高地、那拉和八里河东山诸阵地。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足足激战了14个小时。14军守备部队顽强奋战,在炮兵火力支援下,牢牢守住了绝大部分阵地,彻底粉碎了越军蓄谋已久的“MB-84”大规模反攻,共歼敌3300余人。此战后,越军伤了元气,一时未再轻举妄动,而是积极转入了下一阶段的反攻图谋。

在7.12大战前后,中央军委鉴于越军的反攻动向,改变了决策,命令昆明军区尽快将预备队11军32师调到前线去,并决定从外区调部队入滇参战,从而启动了长达5年多的两山轮战。根据中央军委组织部队轮战的指示,张铚秀向14军下达了命令,从7月26日开始,14军40师与首批轮战的11军32师逐步交接了老山、662.6高地和那拉地区的防务,并以14军41师配属11军仍在八里河东山地区进行防御,11军31师91团作为11军和昆明军区的两级预备队待命。8月4日,14军前指率所属部队(欠41师)回撤至云南马关地区休整。在长达4个月的老山炮击、拔点、坚守防御作战阶段,昆明军区14军和11军31师攻强守固,共歼敌近8000人,沉重打击了当面越军,打出了国威军威。其中14军部队就先后攻占了68个高地,炮兵发射各种炮弹159252发,共歼敌副团长以下7200余人,并缴获击毁了越军大量武器装备。
14军撤下去后,老山、者阴山地区防务由11军负责,统一由11军副军长廖锡龙指挥。11军32师和31师91团部队进入老山诸阵地后,立即加固工事,抢筑坑道,制定多套作战方案,严防死守,绝不让14军部队夺下来的阵地在自己手中丢失。为隐蔽部队调动意图,11军做了多方面的保密工作。32师及配属部队仍沿用14军部队的番号,在通信联络中一律实施番号伪装。32师官兵的装束和习惯也基本仿效40师部队,军容着装上不讲究,打赤膊,留长须,样子破破烂烂,很好地适应了老山战区恶劣的阵地环境。当面越军果然被唬住了,直到4个月后32师撤离阵地时,越军在阵地广播中还喊他们为40师。在廖锡龙指挥下,11军部队以炮袭和前沿阻击相结合的手段,适时进行阵地出击,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战果。在126天的阵地防御期间内,共歼敌1699人,击毁越军各种火炮120门、军车20辆,摧毁越军各种工事与掩蔽部235个、堑壕989米,并部分前推和扩大了防御阵地,稳固了老山地区的防御态势。根据中央军委和昆明军区的命令,12月9日,11军部队将老山地区的防务全部移交给了新上来轮战的南京军区第1军部队,然后撤离了老山。张铚秀考虑到第1军是从江南地区新到中越边境,还不适应亚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环境,因此命令11军部队暂不离开战区,作为预备队待命,随时准备接应第1军作战。

第1军部队刚上阵地时,正赶上越军已准备多时的“堑壕延伸式”战术包围达到高潮之际,立即就面临了险恶的阵地防御态势、越军的猛烈炮击和新一轮大规模反扑。在昆明军区前指的统一指挥下,第1军部队以硬对硬,以攻对攻,在打敌反扑的同时积极主动出击,先后经过1984年12.20战斗,1985年1.15战斗、2.11战斗、3.8战斗等恶战、险战,在正面对抗中坚决将越军的反扑气焰打了下去。同时采取各种战术手段,对越军楔入第1军防御前沿的堑壕和交通壕进行了针对性打击和破坏,彻底粉碎了越军的“堑壕延伸式”战术。并广泛开展了小规模歼敌活动,挤压越军的阵地空间,消灭其有生力量,不断扩大了战果。

根据中央军委的轮战指示,1985年5月31日,第1军部队将老山地区的防务全部移交给了济南军区67军部队,然后撤离老山战区。在半年的坚守防御作战中,第1军部队抗住了越军22.4万多发炮弹袭击,打退了越军9次团、营规模和102次连以下规模的反扑和袭扰,完成了昆明军区赋予的3次出击作战任务,拔除了越军28个阵地,共歼敌5007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军用器材,胜利完成了轮战任务。
从1984年4月至1985年6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张铚秀作为统筹西南战局的最高指挥官,和昆明军区其他领导一同精心实施组织指挥,统一调度本军区和外军区部队参加老山轮战,攻强守固,战果辉煌,圆满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作战任务。老将张铚秀殚精竭虑,不负重望,在自己的指挥生涯上又添上了精彩一笔,并且成为了解放军历史上从事作战指挥年限最长的将领之一。

1984年国庆大阅兵之后,在邓小平亲自决策和推动下,实施了百万大裁军的战略行动。经过这次历时一年多的大规模精简整编,将原先的11个大军区合并成了7个,减少军级以上单位31个,撤销师、团级单位4050个,人民解放军的员额从423.8 万人减少到了320万人,相当程度上改善了军队结构,提高了指挥效率,并节省了大量人头费用,为日后的解放军精兵主义发展方向打下了基础。

本来,当时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尚在进行中,昆明军区是全军各大军区中唯一还担负作战任务的军区。因此在中央军委初步的征求意见方案中,是要将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组成新的昆明军区。在1985年4月总参召集的“百万大裁军”方案座谈会上,各大军区、空军、海军、二炮,军、政、后学院,军事科学院的领导进行了热烈讨论,都支持军委裁军消肿的决定,并本着对军队建设全局负责的态度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会上有多人提议应将昆明军区合并到成都军区,因为从长远战略考虑,西南四省区的对外安全问题,不仅有中越,还有中老、中缅,更主要的是中印边境争端尚未解决,外国势力支持“藏独”等,从军事态势上分析,西南军事指挥机构应设在成都。不过,参加了会议的张铚秀本人认为昆明军区还是能够得以保留,军区其他领导也很有底气,甚至已经进行了接收成都军区的准备,连接收后的方案都拟好了。不料,1985年6月3日中央军委最后一次讨论研究了整编方案,会上风云突变。6月4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公布了最终的裁军整编方案,其中明确将昆明军区撤销,机构和防务合并到成都军区。

应该说,中央军委的撤昆留成之举是从辐射整个西南防务的全局着眼,兼顾了云南战区和西藏方向的未来防务,是深思熟虑之举。从1990年代后的历史看,就更体现出了中央军委当年的远见卓识。作为主要当事人的张铚秀,经历了突如其来的时势变化,其心情异常复杂,这是可以想见的。身为一名战略区级别的指挥员,张铚秀明白,保留昆明军区是眼前的考虑,但保留成都军区是长久的战略打算。从战线上看,军区设在成都能兼顾昆明,但设在昆明兼顾不了成都,更顾不上西藏。张铚秀后来说,从国家的战略上他赞成裁军,也觉得撤销昆明军区是对的,但从个人的感情上是割舍不了的。然而老将军服从国家大局,坚决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亲自做了大量工作,克服了军区内部的各种阻力,使两军区合并的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当知道昆明军区要被撤编后,1985年6月11日,张铚秀又去了中越边境前线,沿战场走了很多地方。最后他来到了麻栗坡烈士陵园,在烈士墓前亲手献了一个花圈,挽联上写着“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你们的司令员、战友张铚秀”。

在两个军区合并之际,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张铚秀主持撤销了昆明军区前指,并向新成立的成都军区云南前指移交了作战指挥权,最后完成了自己的战场使命。1985年7月30日,成都军区云南前指正式接替了两山地区的作战指挥权。

1985年10月,响应中央军委号召,张铚秀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长达50多年的军旅生涯。

1987年,张铚秀第二次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8年7月,张铚秀被中央军委授予了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晚年的张铚秀并没有闲下来,仍非常关心党的事业和军队建设,经常到各地调查研究。在担任中顾委委员期间,张铚秀先后向中央提交各种建设性书面建议十多件,受到了中央的重视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尊重。

2007年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张铚秀代表军队老干部作了发言。

2009年8月14日,张铚秀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身后,留下了回顾自己戎马征程的回忆录——《军旅生涯》。
张铚秀的经历几乎是所有的山头都有了。
年轻就是好啊
现在26军在多次整编中收拢兄弟部队的主力,扩容扩编,陆航团、舟桥团、特战旅一应俱全,即使亲儿子在31军,但依然不碍壮大。在潍坊身处和平已久,不知今日战力如何?19兵团三兄弟20、26、27都健在,也算奇迹了。
宋时论这个人就不要吹了吧,只是一个师长的料。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打的太垃圾。
九兵团换个好一点的,不会这么惨。26军也不会背黑锅
20军,27军,真是好样的,太可惜聊
这人好厉害啊,知道所有开国将领事迹……有些事比野史传闻还细致
果果不好惹 发表于 2015-2-23 19:01
现在26军在多次整编中收拢兄弟部队的主力,扩容扩编,陆航团、舟桥团、特战旅一应俱全,即使亲儿子在31军, ...
是9兵团,19兵团是杨得志的。
喜欢看!期待楼主再发!
果果不好惹 发表于 2015-2-23 19:01
现在26军在多次整编中收拢兄弟部队的主力,扩容扩编,陆航团、舟桥团、特战旅一应俱全,即使亲儿子在31军, ...
应该是9兵团吧。
中国军人

年轻就是好啊
楼主高产。
63军被裁就是各个山头斗争的牺牲品!63军按战斗力,意志品质都和38军27军有一拼!但是!就没有但是了!
虽撤尤荣。。。
zzqiang166 发表于 2015-2-23 23:28
63军被裁就是各个山头斗争的牺牲品!63军按战斗力,意志品质都和38军27军有一拼!但是!就没有但是了!
不存在啥牺牲品。当时北京军区剩4个军,其中有两个6字头的,当然要撤一个。而63的位置不如65紧要,红一师还在65,就只能撤63了。
感觉沈大写的比以前的深度更深了。
bzf123 发表于 2015-2-24 23:52
感觉沈大写的比以前的深度更深了。
多谢。老兄过年好。
果果不好惹 发表于 2015-2-23 19:01
现在26军在多次整编中收拢兄弟部队的主力,扩容扩编,陆航团、舟桥团、特战旅一应俱全,即使亲儿子在31军, ...
是啊,一个兵团的都整建制的保存,不容易。陈赓兵团的13/14/15也都保留了下来。
63军被裁就是各个山头斗争的牺牲品!63军按战斗力,意志品质都和38军27军有一拼!但是!就没有但是了!
在山西挖煤   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