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梁海战的历史背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2:13:03


最近棒子拍摄的《鸣梁海战》争议很多,网友各抒己见,但也反应出对其历史背景多不了解,因此在这里讲讲历史背景,有利于对电影客观看待。
这场战争中国称作“万历朝鲜之役”,实际上打了两次,第一次开始于1592年,日本称作“文禄之役”,朝鲜称作“壬辰倭乱”;
第二次开始于1597年,日本称作“庆长之役”,朝鲜称作“丁酉再乱”。鸣梁海战发生于第二次战争。
战争的开端是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后,不知道是野心太大还是精神失常,居然公开申明要“一超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四百州”,要打大明自然先打朝鲜,于是战争爆发。
因此从明朝援朝这点上来说,还真是必须支援,不然日本人打下朝鲜之后必然进军中国,在朝鲜打总比在中国打强。
其后这位丰成秀吉童鞋甚至还想征服印度及南洋诸国,梦想着天皇驾临北京,做大明的皇帝; 外甥当统治大明的关白, 至于日本朝鲜就交给亲戚了。 自己就坐镇宁波,做三国的实际统治者。
这种想法一出连丰臣秀吉的老妈都觉得自己儿子疯了,此人到底是野心太大还是精神失常大家自己判断。
当时日本战国时代刚刚结束,兵强将勇,朝鲜则腐朽不堪,军队糜烂,官员党争,因此日本获胜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朝鲜并非没有胜算,这个胜算就是水师。
日本战国时代虽然打了一百多年,但是基本打的是陆战,没打过什么海战,因此水师非常落后,数量质量均很差。第一次朝鲜之战主要依靠征召海盗渔民,船只也主要靠征用民船,打仗还靠接舷战。
当时的朝鲜水师放眼世界虽不先进,但是好歹用的也是战船并普及了火炮,双方水师在数量上质量上都不是一个层次,毫不夸张的说朝鲜水师可以随意吊打日本水师,
如果朝鲜水师在海上拦截日军,恐怕日军都得下海喂鱼,战争直接就结束了。
但是历史上的各种奇葩案例告诉我们,人不行武器再好也不管用,这个真理在朝鲜水师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由于当时朝鲜忙于党争,明明已收到日本入侵情报,但是毫不做战争准备,谁敢做准备就都会被斥为“西人党”一伙, 小则被骂, 大则丢官。于是乎水师也毫无准备,任由日本人渡海。
实际上日军先头部队抵达朝鲜釜山之后并未立刻登陆,而是在海上过了一夜,此时朝鲜水师主力就在附近,就算事先无准备,此时出击也能歼灭日军,
可惜朝鲜水师指挥官庆尚水军左使朴泓和庆尚水军右使元均被吓破了胆,毫无动作,坐看日军从容登陆,釜山很快陷落。
此二人紧接着干出一件SB都干不出来的事:凿沉所有战舰, 逃跑!
数百战船未放一炮,直接自沉,日军后续部队毫无阻碍顺利登陆,朝鲜已注定失败。
此时的李舜臣在后方接到日军入侵的报告果断选择不动如山,至于是吓得不敢出战还是在等待战机大家自行判断。
大半月之后李舜臣见增援无望,终于出战,按朝鲜方面记载,一系列战斗中李舜臣一船不沉,击沉日军船只200余艘,消灭日军万余,己方阵亡数十,伤数百。
这个歼敌及战损数字史学界有很多争议,但是李舜臣数次大胜日军而自身伤亡不大则是各方的统一看法。当然李舜臣的胜利是建立在压倒性的实力基础上的。
李舜臣通过一系列胜利自然成为朝鲜举国上下称颂的英雄,也成了朝鲜国民的精神支柱,因为此时朝鲜在陆地上已经兵败如山倒。
日军仅用了20日就前进了450公里打下朝鲜首都汉城,这个速度和后来德军“闪电战”差不多,朝鲜陆军的无能可见一斑。
随后一个月内日军轻松打到平壤,其中一部甚至打到了鸭绿江,朝鲜人终于盼到了明朝的支援,
但是前期支援的少量明军由于轻敌冒进,遭遇失败,由于各种原因明军大军直到1592年底才入朝参战,此时距离战争开始已经过了8个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明军入朝不到五万人,而日军至少有十四万,看似明军实现了以少胜多,这是大家今天熟悉的“明军吊打日军”的说法由来。
实际上明军入朝后的战场情况对日军是非常不利的。
第一,日军人数虽多,但却分布在由釜山至鸭绿江一线长达1000多公里的战线上,造成兵力严重不足,明军人数虽少,但战线短,兵力集中,反而对日军有2-3倍的兵力优势。
第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维持上千公里的补给线非常苦难,何况海运还被李舜臣截断,日军只能就地筹粮。
战争之初,朝鲜军队望风而逃,连仓库都没人烧,白送日军大量物资,因此日军可以在海上补给被切断的情况下持续进攻,但是在战争打了大半年后日军已经开始粮草不济。
日军兵力补给均不足,已经丧失了进攻能力,这也是日军打到鸭绿江边但无法继续前进的原因。
第三,日军在朝鲜一路烧杀抢掠残忍至极,于是朝鲜义军蜂起,人民群众纷纷组织起来打击侵略者。义军战斗力虽不强,经常被日军击败,但是义军的战斗精神远超朝鲜官军,日本始终无法把义军镇压下去,反而被义军骚扰疲于奔命。
日军在兵力不足的情况被迫放弃了对朝鲜内地的进攻,只能集中兵力困守主要交通线上的城市,根本不能机动支援,真正是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因此战争的胜负在明军入朝的一刻已经决定,只要明军打下去日军就毫无胜算。日军显然也认识到这点,于是首站失利之后就开始大踏步的后撤,待撤退至汉城时日军已经拥有兵力优势,于是决定和明军决战。
可惜明军直接偷袭烧毁其军粮然后坚守不出,日军无粮,只能大踏步撤退至各沿海据点,明军出于保存实力的考虑也不追赶,任由日军后撤。
现在网友普遍说棒子忘恩负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韩国国内对明军没啥好评价,但是客观的站在韩国人的角度看,人家有点气也很正常。
首先明军军纪可不怎么样,骚扰地方很厉害。
其次明军出于保存实力的考虑,首战之后对日军作战很不积极,只求日本撤军,早日结束战争,对于朝鲜政府的进攻日军帮助朝鲜报仇雪恨的要求毫无回应。
最后,明军以天朝上国自居压根看不起朝鲜人,甚至出现中下级军官鞭打朝鲜宰相的事件。
客观的说,大明对朝鲜有恩,朝鲜朝廷也是感激不尽,但是问题还是要承认的,虽然不能以志愿军的标准要求明军,但是韩国棒子现在发点牢骚我们也该有点气度,
毕竟当年人家国王都说了要“事大明如父”,当了几百年老子也得允许儿子发点牢骚吧。
说回正题,日本撤回沿海港口,明军一看朝鲜基本光复,也就不愿再付出牺牲了;日军前线将领也明白征服朝鲜是痴人说梦,也不想打了只求早日回国,于是双方开始谈判。
朝鲜一万个不愿意,眼看着大明日本讲和却把朝鲜排除在外,真是老子代替儿子谈判了,因此现在韩国棒子酸一下也很好理解。
由于大明缺乏日语人才,于是招聘了一精通日语的商人作为使者与日本谈判,日军谈判将领恰巧也是商人出身,于是乎两个奸商为了各自利益开始做生意了。
大明的条件是日本无条件撤军,而日军一退千里怕丰臣秀吉降罪,于是谎报是朝鲜投降了,大明也屈服了,是在谈判怎么投降。
丰臣秀吉开出的条件自然很夸张,要求朝鲜割让一半国土,以后效忠日本,大明要与日本和亲。
双方的条件差距太大,看似无法谈成,但是代表双方谈判的两个奸商为了自身利益(明朝奸商为赏赐,日本奸商为撤军回国)却发挥了天才创造力,
一边回去报告万历皇帝,日本同意撤军了,还要求天朝册封,
一边回去报告丰臣秀吉说大明屈服了朝鲜投降了。于是乎双方老大皆大欢喜,立马互派使者确认,
结果日本使者被大明及日本谈判代表联合起来一通死亡威胁,在大明皇帝面前上了一份降书答应了明朝一切条件;
明朝使者在日本则是另一场奇遇,由于丰臣秀吉出身低微,文化水平不高,斗大的汉字不认识一箩筐,于是乎代表日军谈判的商人将领充当翻译,翻译内容自然是修改过的,把丰臣秀吉耍的团团转,议和就这样儿戏的达成了。
此议和前前后后闹了4年,议和停战期间大部分日军和明军都撤回了本国,但是被打的一败涂地朝鲜朝廷却不长记性,完全寄希望与议和,
此期间继续闹党争,毫无作为,李舜臣也被牵连下狱几乎丧命,这个就是电影开头那段。
但是这种建立在欺上瞒下基础上的议和注定是要穿帮的。大明根据议和条件派出使者前往日本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让他统领日本老老实实伺候大明;
丰臣秀吉则以为是大明来投降了,准备了盛大的仪式,重要人物举国出席。
由于未能收买宣读诏书的日本人,此份诏书被用日语翻译后当众宣读了,丰臣秀吉在全国重要人物面前颜面扫地,自然被气的半死,于是扯诏大骂,决定出兵报复;
大明天子一听蛮夷之邦居然敢撕毁天朝诏书抗拒天朝册封也是被气得半死,决定出兵讨伐;于是乎双方各自出兵十余万,朝鲜战火再燃。
第二次战争一开始正如电影中所说一样,日军一路北进,势如破竹,朝军明军兵力不足皆战败,汉城再次危急。
由于李舜臣被罢免,替代者元均(就是上文所说放日军登陆那个)胡乱指挥,在数量和质量上占据优势的朝鲜水师在海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此时形式对朝鲜来说的确是到了存亡之际,朝鲜朝廷无奈之下把李舜臣请了出来。
应该说李舜臣愿意担负这个职责在人格上可称高大,虽然国家对不起他,但他依然选择了保卫国家;
许多网友看不起李舜臣,试想如果韩国棒子诋毁岳飞我们是什么心情?忠义之士不是中国独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尊重。
其后由于明军援军到达,日本陆战失利,汉城解除威胁,日军败局已定,鸣梁海战胜负已无关整个战争胜负,电影中没有表述这点,但作为艺术加工,电影中不提这点也很好理解。
关于鸣梁海战的过程历史上有许多说法,主要是对日军兵力、日军损失、海战过程有争议,但是李舜臣以少胜多这点确是公认的,当前网文说是伏击日军前锋则简直就是发明历史了。
里面说到的什么木桩、铁链想想都知道真假,泸定桥100米长,铁索都需要各省捐献,不知道李舜臣哪里去找那么多铁来打造铁链封锁300米宽的鸣梁海峡。
笔者比较倾向于李舜臣是依靠朝鲜水师在软硬件上的优势,利用了海峡潮水,弥补了数量上的劣势。实际上李舜臣12艘船都是大船,日军130艘船大部分是小船,何况日军不熟水道,在湍急的潮水中自己乱撞误伤根本无法有效机动,
因此李舜臣的胜利并非那么不可思议,但是也是海战史上的经典战例了。
电影中的海战过程基本是按照李舜臣自述设定的,一开头确实是李舜臣一船突前,倒不是李舜臣摆酷,是其他船的确不敢上,后来在李舜臣的感召之下才投入了战斗,刚开头陷入苦战,其后在潮汐帮助之下开始反击,最终日军撤退。
当然其中一些平民拉战船,传递火船信息的桥段的确很让人无语,这个应该是导演缺乏军事知识了。
值得说的是鸣梁海战后日军海陆军全线撤退,退守朝鲜沿海城堡,明军组织了数次攻坚结果全部失败,并且有的还败得比较惨,实质上已经反映了明军战斗力的衰弱。
丰臣秀吉死后日军开始撤回国内,明军出于保存实力大多也网开一面,放日军撤退,并不阻截。
但是封锁顺天城的是李舜臣,他当然不会坐视日军撤走,明军主将陈璘拗不过只得与他一起封锁日军,于是顺天城日军求援,随后爆发了朝鲜之役的最后一站露梁海战。
这仗的胜负已经和战争胜利无关,打不打日军都会撤回国,但是从朝鲜人的角度说报仇当然是必须的。
最后说一下,战争结束后李舜臣被封一等宣武功臣与几乎葬送了全部朝鲜水师的元均同列,这显然是一个不公正的悲剧,从这点上看朝鲜的确是中国的好学生。
现在韩国人的普遍观点是就算明朝不出兵,由于日军兵力不足,水师也战败,在朝鲜义军的打击下朝鲜也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明军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这个说法的确算是忘恩负义了,但是也不用过分敏感,对于朝鲜人的英雄还是应该客观看待。

最近棒子拍摄的《鸣梁海战》争议很多,网友各抒己见,但也反应出对其历史背景多不了解,因此在这里讲讲历史背景,有利于对电影客观看待。
这场战争中国称作“万历朝鲜之役”,实际上打了两次,第一次开始于1592年,日本称作“文禄之役”,朝鲜称作“壬辰倭乱”;
第二次开始于1597年,日本称作“庆长之役”,朝鲜称作“丁酉再乱”。鸣梁海战发生于第二次战争。
战争的开端是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后,不知道是野心太大还是精神失常,居然公开申明要“一超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四百州”,要打大明自然先打朝鲜,于是战争爆发。
因此从明朝援朝这点上来说,还真是必须支援,不然日本人打下朝鲜之后必然进军中国,在朝鲜打总比在中国打强。
其后这位丰成秀吉童鞋甚至还想征服印度及南洋诸国,梦想着天皇驾临北京,做大明的皇帝; 外甥当统治大明的关白, 至于日本朝鲜就交给亲戚了。 自己就坐镇宁波,做三国的实际统治者。
这种想法一出连丰臣秀吉的老妈都觉得自己儿子疯了,此人到底是野心太大还是精神失常大家自己判断。
当时日本战国时代刚刚结束,兵强将勇,朝鲜则腐朽不堪,军队糜烂,官员党争,因此日本获胜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朝鲜并非没有胜算,这个胜算就是水师。
日本战国时代虽然打了一百多年,但是基本打的是陆战,没打过什么海战,因此水师非常落后,数量质量均很差。第一次朝鲜之战主要依靠征召海盗渔民,船只也主要靠征用民船,打仗还靠接舷战。
当时的朝鲜水师放眼世界虽不先进,但是好歹用的也是战船并普及了火炮,双方水师在数量上质量上都不是一个层次,毫不夸张的说朝鲜水师可以随意吊打日本水师,
如果朝鲜水师在海上拦截日军,恐怕日军都得下海喂鱼,战争直接就结束了。
但是历史上的各种奇葩案例告诉我们,人不行武器再好也不管用,这个真理在朝鲜水师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
由于当时朝鲜忙于党争,明明已收到日本入侵情报,但是毫不做战争准备,谁敢做准备就都会被斥为“西人党”一伙, 小则被骂, 大则丢官。于是乎水师也毫无准备,任由日本人渡海。
实际上日军先头部队抵达朝鲜釜山之后并未立刻登陆,而是在海上过了一夜,此时朝鲜水师主力就在附近,就算事先无准备,此时出击也能歼灭日军,
可惜朝鲜水师指挥官庆尚水军左使朴泓和庆尚水军右使元均被吓破了胆,毫无动作,坐看日军从容登陆,釜山很快陷落。
此二人紧接着干出一件SB都干不出来的事:凿沉所有战舰, 逃跑!
数百战船未放一炮,直接自沉,日军后续部队毫无阻碍顺利登陆,朝鲜已注定失败。
此时的李舜臣在后方接到日军入侵的报告果断选择不动如山,至于是吓得不敢出战还是在等待战机大家自行判断。
大半月之后李舜臣见增援无望,终于出战,按朝鲜方面记载,一系列战斗中李舜臣一船不沉,击沉日军船只200余艘,消灭日军万余,己方阵亡数十,伤数百。
这个歼敌及战损数字史学界有很多争议,但是李舜臣数次大胜日军而自身伤亡不大则是各方的统一看法。当然李舜臣的胜利是建立在压倒性的实力基础上的。
李舜臣通过一系列胜利自然成为朝鲜举国上下称颂的英雄,也成了朝鲜国民的精神支柱,因为此时朝鲜在陆地上已经兵败如山倒。
日军仅用了20日就前进了450公里打下朝鲜首都汉城,这个速度和后来德军“闪电战”差不多,朝鲜陆军的无能可见一斑。
随后一个月内日军轻松打到平壤,其中一部甚至打到了鸭绿江,朝鲜人终于盼到了明朝的支援,
但是前期支援的少量明军由于轻敌冒进,遭遇失败,由于各种原因明军大军直到1592年底才入朝参战,此时距离战争开始已经过了8个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明军入朝不到五万人,而日军至少有十四万,看似明军实现了以少胜多,这是大家今天熟悉的“明军吊打日军”的说法由来。
实际上明军入朝后的战场情况对日军是非常不利的。
第一,日军人数虽多,但却分布在由釜山至鸭绿江一线长达1000多公里的战线上,造成兵力严重不足,明军人数虽少,但战线短,兵力集中,反而对日军有2-3倍的兵力优势。
第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维持上千公里的补给线非常苦难,何况海运还被李舜臣截断,日军只能就地筹粮。
战争之初,朝鲜军队望风而逃,连仓库都没人烧,白送日军大量物资,因此日军可以在海上补给被切断的情况下持续进攻,但是在战争打了大半年后日军已经开始粮草不济。
日军兵力补给均不足,已经丧失了进攻能力,这也是日军打到鸭绿江边但无法继续前进的原因。
第三,日军在朝鲜一路烧杀抢掠残忍至极,于是朝鲜义军蜂起,人民群众纷纷组织起来打击侵略者。义军战斗力虽不强,经常被日军击败,但是义军的战斗精神远超朝鲜官军,日本始终无法把义军镇压下去,反而被义军骚扰疲于奔命。
日军在兵力不足的情况被迫放弃了对朝鲜内地的进攻,只能集中兵力困守主要交通线上的城市,根本不能机动支援,真正是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因此战争的胜负在明军入朝的一刻已经决定,只要明军打下去日军就毫无胜算。日军显然也认识到这点,于是首站失利之后就开始大踏步的后撤,待撤退至汉城时日军已经拥有兵力优势,于是决定和明军决战。
可惜明军直接偷袭烧毁其军粮然后坚守不出,日军无粮,只能大踏步撤退至各沿海据点,明军出于保存实力的考虑也不追赶,任由日军后撤。
现在网友普遍说棒子忘恩负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韩国国内对明军没啥好评价,但是客观的站在韩国人的角度看,人家有点气也很正常。
首先明军军纪可不怎么样,骚扰地方很厉害。
其次明军出于保存实力的考虑,首战之后对日军作战很不积极,只求日本撤军,早日结束战争,对于朝鲜政府的进攻日军帮助朝鲜报仇雪恨的要求毫无回应。
最后,明军以天朝上国自居压根看不起朝鲜人,甚至出现中下级军官鞭打朝鲜宰相的事件。
客观的说,大明对朝鲜有恩,朝鲜朝廷也是感激不尽,但是问题还是要承认的,虽然不能以志愿军的标准要求明军,但是韩国棒子现在发点牢骚我们也该有点气度,
毕竟当年人家国王都说了要“事大明如父”,当了几百年老子也得允许儿子发点牢骚吧。
说回正题,日本撤回沿海港口,明军一看朝鲜基本光复,也就不愿再付出牺牲了;日军前线将领也明白征服朝鲜是痴人说梦,也不想打了只求早日回国,于是双方开始谈判。
朝鲜一万个不愿意,眼看着大明日本讲和却把朝鲜排除在外,真是老子代替儿子谈判了,因此现在韩国棒子酸一下也很好理解。
由于大明缺乏日语人才,于是招聘了一精通日语的商人作为使者与日本谈判,日军谈判将领恰巧也是商人出身,于是乎两个奸商为了各自利益开始做生意了。
大明的条件是日本无条件撤军,而日军一退千里怕丰臣秀吉降罪,于是谎报是朝鲜投降了,大明也屈服了,是在谈判怎么投降。
丰臣秀吉开出的条件自然很夸张,要求朝鲜割让一半国土,以后效忠日本,大明要与日本和亲。
双方的条件差距太大,看似无法谈成,但是代表双方谈判的两个奸商为了自身利益(明朝奸商为赏赐,日本奸商为撤军回国)却发挥了天才创造力,
一边回去报告万历皇帝,日本同意撤军了,还要求天朝册封,
一边回去报告丰臣秀吉说大明屈服了朝鲜投降了。于是乎双方老大皆大欢喜,立马互派使者确认,
结果日本使者被大明及日本谈判代表联合起来一通死亡威胁,在大明皇帝面前上了一份降书答应了明朝一切条件;
明朝使者在日本则是另一场奇遇,由于丰臣秀吉出身低微,文化水平不高,斗大的汉字不认识一箩筐,于是乎代表日军谈判的商人将领充当翻译,翻译内容自然是修改过的,把丰臣秀吉耍的团团转,议和就这样儿戏的达成了。
此议和前前后后闹了4年,议和停战期间大部分日军和明军都撤回了本国,但是被打的一败涂地朝鲜朝廷却不长记性,完全寄希望与议和,
此期间继续闹党争,毫无作为,李舜臣也被牵连下狱几乎丧命,这个就是电影开头那段。
但是这种建立在欺上瞒下基础上的议和注定是要穿帮的。大明根据议和条件派出使者前往日本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让他统领日本老老实实伺候大明;
丰臣秀吉则以为是大明来投降了,准备了盛大的仪式,重要人物举国出席。
由于未能收买宣读诏书的日本人,此份诏书被用日语翻译后当众宣读了,丰臣秀吉在全国重要人物面前颜面扫地,自然被气的半死,于是扯诏大骂,决定出兵报复;
大明天子一听蛮夷之邦居然敢撕毁天朝诏书抗拒天朝册封也是被气得半死,决定出兵讨伐;于是乎双方各自出兵十余万,朝鲜战火再燃。
第二次战争一开始正如电影中所说一样,日军一路北进,势如破竹,朝军明军兵力不足皆战败,汉城再次危急。
由于李舜臣被罢免,替代者元均(就是上文所说放日军登陆那个)胡乱指挥,在数量和质量上占据优势的朝鲜水师在海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此时形式对朝鲜来说的确是到了存亡之际,朝鲜朝廷无奈之下把李舜臣请了出来。
应该说李舜臣愿意担负这个职责在人格上可称高大,虽然国家对不起他,但他依然选择了保卫国家;
许多网友看不起李舜臣,试想如果韩国棒子诋毁岳飞我们是什么心情?忠义之士不是中国独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尊重。
其后由于明军援军到达,日本陆战失利,汉城解除威胁,日军败局已定,鸣梁海战胜负已无关整个战争胜负,电影中没有表述这点,但作为艺术加工,电影中不提这点也很好理解。
关于鸣梁海战的过程历史上有许多说法,主要是对日军兵力、日军损失、海战过程有争议,但是李舜臣以少胜多这点确是公认的,当前网文说是伏击日军前锋则简直就是发明历史了。
里面说到的什么木桩、铁链想想都知道真假,泸定桥100米长,铁索都需要各省捐献,不知道李舜臣哪里去找那么多铁来打造铁链封锁300米宽的鸣梁海峡。
笔者比较倾向于李舜臣是依靠朝鲜水师在软硬件上的优势,利用了海峡潮水,弥补了数量上的劣势。实际上李舜臣12艘船都是大船,日军130艘船大部分是小船,何况日军不熟水道,在湍急的潮水中自己乱撞误伤根本无法有效机动,
因此李舜臣的胜利并非那么不可思议,但是也是海战史上的经典战例了。
电影中的海战过程基本是按照李舜臣自述设定的,一开头确实是李舜臣一船突前,倒不是李舜臣摆酷,是其他船的确不敢上,后来在李舜臣的感召之下才投入了战斗,刚开头陷入苦战,其后在潮汐帮助之下开始反击,最终日军撤退。
当然其中一些平民拉战船,传递火船信息的桥段的确很让人无语,这个应该是导演缺乏军事知识了。
值得说的是鸣梁海战后日军海陆军全线撤退,退守朝鲜沿海城堡,明军组织了数次攻坚结果全部失败,并且有的还败得比较惨,实质上已经反映了明军战斗力的衰弱。
丰臣秀吉死后日军开始撤回国内,明军出于保存实力大多也网开一面,放日军撤退,并不阻截。
但是封锁顺天城的是李舜臣,他当然不会坐视日军撤走,明军主将陈璘拗不过只得与他一起封锁日军,于是顺天城日军求援,随后爆发了朝鲜之役的最后一站露梁海战。
这仗的胜负已经和战争胜利无关,打不打日军都会撤回国,但是从朝鲜人的角度说报仇当然是必须的。
最后说一下,战争结束后李舜臣被封一等宣武功臣与几乎葬送了全部朝鲜水师的元均同列,这显然是一个不公正的悲剧,从这点上看朝鲜的确是中国的好学生。
现在韩国人的普遍观点是就算明朝不出兵,由于日军兵力不足,水师也战败,在朝鲜义军的打击下朝鲜也能获得最后的胜利,明军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这个说法的确算是忘恩负义了,但是也不用过分敏感,对于朝鲜人的英雄还是应该客观看待。
天朝上国并没有发挥出与之名号相符的战力,晚明啊.
只对楼主当中说明军军纪的表达异议,明军并不是出于保存实力而按兵不动,而是朝鲜人拿中国人人命不当回事,反正是天朝上邦,你就有义务帮我一直打下去,而不顾明军死活,有条件也得打没条件也得打,和抗美援朝中的志愿军一样,还有一样的都是中国自己出粮草军饷。


学习留名
其实看如今的中韩关系与历史也是很有渊源的,2014年与大韩民国的关系拉近应该也是着眼卸力MD在东亚鹰犬爪牙为目的的。他韩棒子实力再不抵我天朝上国,这支力量被MD利用来做反华的"仆从军"也是需要耗费我们子弟兵力量的。所以就中韩之间的话题,天朝之人自然应有自己的气度,大可不必斤斤计较。想来天朝的文化,即便到此时在半岛都还有相当的影响力,我们何不加以利用,免得四面楚歌的好。

学习留名
其实看如今的中韩关系与历史也是很有渊源的,2014年与大韩民国的关系拉近应该也是着眼卸力MD在东亚鹰犬爪牙为目的的。他韩棒子实力再不抵我天朝上国,这支力量被MD利用来做反华的"仆从军"也是需要耗费我们子弟兵力量的。所以就中韩之间的话题,天朝之人自然应有自己的气度,大可不必斤斤计较。想来天朝的文化,即便到此时在半岛都还有相当的影响力,我们何不加以利用,免得四面楚歌的好。
当时的棒子朝廷,整个一个更烂更内斗的晚明
其实棒子在发明历史上的功力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整容术
学习啦 不错的帖子 历史科普贴


   科普个P啊,满篇幅胡说八道,当年明军进朝之前棒子王是怎么说?是怎么拍心口保证明军的粮草供应的?结果明军进朝以后棒子做到了多少?结果还不是要明朝从国内千里迢迢运输进朝鲜?等到打下平壤明军已经是严重缺乏粮草无力继续大规模进攻了,棒子们却在这个时候跳出来要求明军继续往前打,这么操蛋的事情换你你会去干? 结果反过头来却说明军保存实力?还有逗逼棒子官员要求明军指挥权呢,不看看自己军队之前打得是个什么鸟样,李如松不理会棒子们就写书黑明军士兵骚扰百姓,像这种逗逼揍一顿算是客气了

   科普个P啊,满篇幅胡说八道,当年明军进朝之前棒子王是怎么说?是怎么拍心口保证明军的粮草供应的?结果明军进朝以后棒子做到了多少?结果还不是要明朝从国内千里迢迢运输进朝鲜?等到打下平壤明军已经是严重缺乏粮草无力继续大规模进攻了,棒子们却在这个时候跳出来要求明军继续往前打,这么操蛋的事情换你你会去干? 结果反过头来却说明军保存实力?还有逗逼棒子官员要求明军指挥权呢,不看看自己军队之前打得是个什么鸟样,李如松不理会棒子们就写书黑明军士兵骚扰百姓,像这种逗逼揍一顿算是客气了
学习了,本来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仅限于知道“万历三大征”这个名词而已。
撸主真是站在棒子的角度胡说八道啊。
两个奸商:沈惟敬和小西行长
建议大家看《明朝那些事儿》,依我所见楼主说的和书上不太一致,先存而不论吧。
没有明朝出兵,日本就没必要撤军,也就不存在露梁海战了
1、没有天兵入朝,棒子必然被倭寇灭国;2、天兵两次入朝并以少胜多,前后作战的时间合计不过两三年,说明战斗力是不成问题的,主要是后勤补给和棒子兵的配合不咋样;3、李舜臣在战略全局上的作用并不大;4、两个奸商确实是傻大胆,搞笑加坑爹。
夹带似货。。。。。
罗兰のMKⅡ 发表于 2015-1-4 17:25
科普个P啊,满篇幅胡说八道,当年明军进朝之前棒子王是怎么说?是怎么拍心口保证明军的粮草供应的?结果 ...
朝鲜全国沦陷,倒是叫朝鲜去哪儿找粮食?后来恢复了国土,但是被日军烧杀了一番还得靠明军救灾。
说实话朝鲜人筹措粮食倒是尽力了,战后统计朝鲜耕地不到战前的五分之一,就算把朝鲜人都拿去拷问也是没粮食啊。何况人家摆明就是儿子求老子支援,就算知道没粮食那也得说有粮食啊,反正老子不可能因为这个打儿子。
说道保存实力,这个很好理解,谁愿意为了朝鲜而死啊?当年可没国际共产主义精神,明军打下平壤就无粮了?
拜托用脑子想想,明军打下平壤距离入朝不过半个月,明军半个月就缺粮了?你在黑我大明啊,这个完全就是不做准备嘛。更夸张的是没粮的明军还追着撤退的日军直到开城附近,难道明军是不吃饭飞过了300公里?明军从过鸭绿江到打下开城也不过用了20多天,20多天明军就无粮了?不能这样黑吧?
jimxu123 发表于 2015-1-4 18:41
建议大家看《明朝那些事儿》,依我所见楼主说的和书上不太一致,先存而不论吧。
《明朝那些事儿》被批的够多了,最重要的是这位作者似乎缺乏军事知识,关于军事方面的东西建议谨慎吸收。
毋忘汉四郡!!!
========
历史上这片属於中国汉四郡的领土(现在的朝鲜土地),都是由中国直接统治或所钦点的政权来”代”管理的,只有在日治时约短短50年时间脱离过而已。现在韩国企图伙同外国势力入侵受中国钦点的朝鲜政权,这是绝不能得逞的!

如果北棒子不能”代”管理好这片中国浄土,在必要时中国政府须收回由中国直接统治,绝不可让不听话的棒子所侵占,从而再次违反二千多年来的历史规律。

鸣梁海战看完后,许多感受不吐不快。片中道具场景确实非常考级,制作精良。但是剧情就没法不吐槽了,扯什么赢日军海战是关键,感情我们大明帮着陆战收复平壤等重镇都是白打了??

而且当时情况是李舜臣被贬,朝鲜水军的全部家当都被日本人一锅端了,还谈什么打海战?朝鲜水师一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恢复元气,在后来的露梁海战中,没啥家当的朝鲜水师只能打打下手了。

还有剧中李舜臣扯什么“我们是朝鲜最后的防线,如果我们失败国家也将失守”,实际朝鲜已经失守了好不好!?朝鲜全境都丢了,国王都往大明跑路了,陆上主力部队也让日本人一个回合全灭了。就剩一点水师了,而且你个破海军基地能代表国家? 守住了又能怎么样?何况历史上你还没有守住,伏击了日军一把占了点便宜就跑路了,水师基地也被日本端了。真是实在受不了棒子的YY能力了。真正给日本海军沉重打击的是露梁海战,而且明朝水师的是关键力量,李舜臣因为多数是些小船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这场战争下来,朝鲜户籍人口减少60%,要不是大明出手估计是要叫日本人灭族了,也就没人在这里YY了。


韩国水军还是很尽职的
这文章的目的是先打预防针



韩国水军还是很尽职的
这文章的目的是先打预防针

没有大明出手,现在半岛上YY吹大牛的棒子都会变成倭奴了!
科普个P啊,满篇幅胡说八道,当年明军进朝之前棒子王是怎么说?是怎么拍心口保证明军的粮草供应的?结果 ...
一如金大胖,扇他是轻的。
运动鞋5 发表于 2015-1-4 08:51
学习留名
其实看如今的中韩关系与历史也是很有渊源的,2014年与大韩民国的关系拉近应该也是着眼卸力MD在东 ...
从大明算起,朝鲜当了中国600年儿子,现在人家有钱了,怎么可能愿意继续当儿子伺候中国老子,无论中国如何示好,那也注定了没结果,除非中国比美国还强,逼得韩国继续当儿子。
imac1997 发表于 2015-1-4 23:55
鸣梁海战看完后,许多感受不吐不快。片中道具场景确实非常考级,制作精良。但是剧情就没法不吐槽了,扯什么 ...
注意看帖,不要把两次战争弄混,鸣梁海战是第二次战争的时候,当时日军陆地上已经战败退兵。明军水师是关键,但是明军水师用的可是朝鲜的船。
要不是萬曆皇帝大兵救援,棒子國王就逃到北京内附當個普通藩王了,都上褶子要求内附了。
明朝打了這仗導致遼東兵力受損嚴重。20年後努爾哈赤反了,導致明的滅亡
注意看帖,不要把两次战争弄混,鸣梁海战是第二次战争的时候,当时日军陆地上已经战败退兵。明军水师是关 ...
要借用别人的船?那还是水师吗

yangkenan007 发表于 2015-1-4 23:46
朝鲜全国沦陷,倒是叫朝鲜去哪儿找粮食?后来恢复了国土,但是被日军烧杀了一番还得靠明军救灾。
说实话 ...


  没有粮食那么就直接说没有粮食啊,干嘛在明朝官员面前吹牛皮,让明军进朝毫无准备还不是棒子害的?
yangkenan007 发表于 2015-1-4 23:46
朝鲜全国沦陷,倒是叫朝鲜去哪儿找粮食?后来恢复了国土,但是被日军烧杀了一番还得靠明军救灾。
说实话 ...


  没有粮食那么就直接说没有粮食啊,干嘛在明朝官员面前吹牛皮,让明军进朝毫无准备还不是棒子害的?

yangkenan007 发表于 2015-1-4 23:46
朝鲜全国沦陷,倒是叫朝鲜去哪儿找粮食?后来恢复了国土,但是被日军烧杀了一番还得靠明军救灾。
说实话 ...


没有粮食那么就直接说没有粮食啊,干嘛在明朝官员面前吹牛皮,让明军进朝毫无准备还不是棒子害的?当初棒子王为了骗明朝尽快出兵说什么“一路粮草,粗已措办”结果全是放P,私下却说“平壤以西,粮饷虽云措备,海西京畿两道,何以为之”,实际上根本就是在忽悠人,如果不是宋应昌紧急调集八万石粮食去边境李如松根本连仗都不用打了,至于这些粮食自己算一下明军人数后可以吃多长时间?而且朝鲜北部山多,从中国国内根本就很难运输到前线,宋应昌的奏折就写到“前者大兵皆裹粮尾进......止能足大兵数日之用,将领屡称乏食”你以为是谁害的?“后来为了运粮的事才打的棒子官员的屁股,结果棒子就拼命地黑明军,连史书都不看的还有脸发贴你是来搞笑的?“
yangkenan007 发表于 2015-1-4 23:46
朝鲜全国沦陷,倒是叫朝鲜去哪儿找粮食?后来恢复了国土,但是被日军烧杀了一番还得靠明军救灾。
说实话 ...


没有粮食那么就直接说没有粮食啊,干嘛在明朝官员面前吹牛皮,让明军进朝毫无准备还不是棒子害的?当初棒子王为了骗明朝尽快出兵说什么“一路粮草,粗已措办”结果全是放P,私下却说“平壤以西,粮饷虽云措备,海西京畿两道,何以为之”,实际上根本就是在忽悠人,如果不是宋应昌紧急调集八万石粮食去边境李如松根本连仗都不用打了,至于这些粮食自己算一下明军人数后可以吃多长时间?而且朝鲜北部山多,从中国国内根本就很难运输到前线,宋应昌的奏折就写到“前者大兵皆裹粮尾进......止能足大兵数日之用,将领屡称乏食”你以为是谁害的?“后来为了运粮的事才打的棒子官员的屁股,结果棒子就拼命地黑明军,连史书都不看的还有脸发贴你是来搞笑的?“
楼主辛苦了。
说好的我们天朝上国出兵,尔等提供粮草。可结果神马都没有,那就别怪我军纪不严了。要是我肯定不会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
楼主是棒粉吗?这么胡说八道。


通篇胡说八道,还特么科普,跟棒子一个不要脸的德行。军纪不严?你起码给个出处吧,难不成你一张嘴胡说就是史实了?

在朝鲜哪场硬仗是不明朝打的?到你这里就成了保存实力了!?败得很惨的战例你给举证一个?

在朝鲜日军根本不敢跟明军野战,蔚山没打下来就是很惨?那平壤、碧蹄馆、龙山、露梁海怎么算?LZ还要脸不要?

通篇胡说八道,还特么科普,跟棒子一个不要脸的德行。军纪不严?你起码给个出处吧,难不成你一张嘴胡说就是史实了?

在朝鲜哪场硬仗是不明朝打的?到你这里就成了保存实力了!?败得很惨的战例你给举证一个?

在朝鲜日军根本不敢跟明军野战,蔚山没打下来就是很惨?那平壤、碧蹄馆、龙山、露梁海怎么算?LZ还要脸不要?
没有粮食那么就直接说没有粮食啊,干嘛在明朝官员面前吹牛皮,让明军进朝毫无准备还不是棒子害的?当初 ...
这位看史书看出啥了?有点计算能力好吧?按明朝八万石,每人大概分到90公斤,你说够吃几天?真正要命是骑兵的马,缺乏草料大量死亡。何况明军20多天前进数百公里,以当时的技术手段,只能士兵自行携带粮食,不论什么办法都不能确保供应,人携带自身干粮,当然只能带几天。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就算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恐怕都不能保证数百公里外补给充足。真正有意思的是明军前进至开城补给已经感到困难,但是没等人催一路继续杀到汉城附近,直到碧蹄馆小挫之后突然就大闹粮草不足,全军后撤。原因很好理解,战局容易的时候管那么多,乱打都可以。发现不那么轻松的时候自然要开始稳重了,反正没人愿意为了朝鲜而牺牲,客观原因自然就多起来了。
通篇胡说八道,还特么科普,跟棒子一个不要脸的德行。军纪不严?你起码给个出处吧,难不成你一张嘴胡说就是 ...
军纪怎么样,自己看史书,当然,倒不是说明军去烧杀抢掠,主要是强征民夫滋扰地方殴打百姓官员之类。至于明军的败仗不会自己去看书么?沿海倭城可不只有蔚山一座,明军可没傻到只攻一城。
通篇胡说八道,还特么科普,跟棒子一个不要脸的德行。军纪不严?你起码给个出处吧,难不成你一张嘴胡说就是 ...
第二次晋州之战,明军为了议和成功,同时也因为日军人多不愿去硬碰,因此不发救兵,不是保存实力是什么?明军打到汉城之后与日军议和,放日军撤退不是保存实力是什么?明军要保存实力也不可耻,谁愿意为了多杀几个日本人把命赔进去?何况从明朝的立场来说,把日军赶走帮助朝鲜复国就是了,杀死多少日军并不是第一位的。

A-bomb 发表于 2015-1-5 11:45
通篇胡说八道,还特么科普,跟棒子一个不要脸的德行。军纪不严?你起码给个出处吧,难不成你一张嘴胡说就是 ...


南原之战,明军寡不敌众;泗川之战明军兵力优势,明军大败,主将革爵一级;顺天之战,明军小挫之后撤退;第二次蔚山之战,明军稍微接触后便撤退而去。这些战例实在看不出明军很强。
A-bomb 发表于 2015-1-5 11:45
通篇胡说八道,还特么科普,跟棒子一个不要脸的德行。军纪不严?你起码给个出处吧,难不成你一张嘴胡说就是 ...


南原之战,明军寡不敌众;泗川之战明军兵力优势,明军大败,主将革爵一级;顺天之战,明军小挫之后撤退;第二次蔚山之战,明军稍微接触后便撤退而去。这些战例实在看不出明军很强。
好文,都讲到了
明朝那些事里写的不过

yangkenan007 发表于 2015-1-5 15:22
这位看史书看出啥了?有点计算能力好吧?按明朝八万石,每人大概分到90公斤,你说够吃几天?真正要命是骑 ...


  别继续秀你的低智商来搞笑了好吗,按照你的逻辑以当时的技术条件难道明朝每次打仗士兵次次都要挨饿了?怎么同时期万历另外两征就没有这种事?还数百公里呢,自己不会在地图上量一下?从鸭绿江边到平壤才170多公里,20天走这个距离速度很快?造成明军缺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棒子造成的,开始就骗明朝官员说有粮草,后来就连最简单的协助运粮都做不好,还黑明军强拉民夫,有够无耻的,最最搞笑的就是当时明朝官员询问棒子说大军能不能少带粮食带一些银两到当地采买结果棒子官员为了掩饰就说自己的国民连银子都分不清,连最基本的历史和常识都不了解就想为棒子洗地真是好笑
yangkenan007 发表于 2015-1-5 15:22
这位看史书看出啥了?有点计算能力好吧?按明朝八万石,每人大概分到90公斤,你说够吃几天?真正要命是骑 ...


  别继续秀你的低智商来搞笑了好吗,按照你的逻辑以当时的技术条件难道明朝每次打仗士兵次次都要挨饿了?怎么同时期万历另外两征就没有这种事?还数百公里呢,自己不会在地图上量一下?从鸭绿江边到平壤才170多公里,20天走这个距离速度很快?造成明军缺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棒子造成的,开始就骗明朝官员说有粮草,后来就连最简单的协助运粮都做不好,还黑明军强拉民夫,有够无耻的,最最搞笑的就是当时明朝官员询问棒子说大军能不能少带粮食带一些银两到当地采买结果棒子官员为了掩饰就说自己的国民连银子都分不清,连最基本的历史和常识都不了解就想为棒子洗地真是好笑

yangkenan007 发表于 2015-1-5 16:09
第二次晋州之战,明军为了议和成功,同时也因为日军人多不愿去硬碰,因此不发救兵,不是保存实力是什么? ...


麻贵手里多少兵你不知道?碧蹄馆多少打多少?更何况议和一直贯穿整个战争全过程,多读读吧。你又说明军除了蔚山去打其他日军要塞,又说明军避战,这特么不是相互矛盾么?都特么避战了还去打别人要塞干毛?国际共产主义精神还是吃了棒子泡菜精神不正常?


yangkenan007 发表于 2015-1-5 16:09
第二次晋州之战,明军为了议和成功,同时也因为日军人多不愿去硬碰,因此不发救兵,不是保存实力是什么? ...


麻贵手里多少兵你不知道?碧蹄馆多少打多少?更何况议和一直贯穿整个战争全过程,多读读吧。你又说明军除了蔚山去打其他日军要塞,又说明军避战,这特么不是相互矛盾么?都特么避战了还去打别人要塞干毛?国际共产主义精神还是吃了棒子泡菜精神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