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帝统一北方的历史背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40:26
周武帝统一北方的历史背景
泪痕春雨
  
  天下的统一,许多时候是建立在众多可遇不可求的原因之上。
  
  虽然周武帝成为铁腕皇帝,是因为他果敢、聪明,但是,宇文家族在帝国渐渐拥有了绝对的优势,却显然是必要的条件。而这一切,似乎不是周武帝本人可以运作出来的。
  
  因为,没有任何资料表明,周武帝比他父亲宇文泰更果敢、聪明,但是,宇文泰到死,也不过是西魏的几个大佬之一罢了;因为宇文泰到死,也没有让赵贵、独孤信、于谨、李弼真正屈居于他之下。
  
  而周武帝掌权后,大有乾纲独断的架式。
  
  虽然周武帝可以统一北方,是因为他有雄心、有远略。但是,北齐帝国越来越混乱,却显然也是必要的条件。而这一切,似乎也不是周武帝本人可以运作出来的。
  
  如果周武帝面对的,不是被宫廷政治掏空的北齐帝国;而是高欢、高洋时代的北齐,周武帝恐怕也缺乏征服北齐的机会。
  
  这一切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历史的进程,是由众多可遇不可求的客观条件为基础,历史大人物的行为,只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的。
  
  许多时候,那真是投胎决定了命运。
  
  许多时候,那真是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许多时候,那是真既生瑜何生亮。
  
  这一切,并不是人力可以运作出来的。
  
  周武帝这种成就,还有一个更广阔的社会原因,那就是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天下渐渐统一的条件越来越充分了。
  
  在这种背景下,虽然周武帝死了;北周灭亡了。但是,继承北周基础的隋帝国,很快就把江南征服了。我们常常喜欢把这一切,归于周武帝、或是杨坚的雄才大略之上。事实上,在他们之前,比他们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那是多的数也数不过来,但是,整个天下一直都处于分裂、战乱之中。
  
  关键是,杨坚死了、杨广死了。天下也很快再次实现统一。
  
  当然了,后来李唐上层争斗得一塌糊涂,但是,整个唐帝国也保持着统一。甚至后来,安史之乱后,也无法让天下退回两晋南北朝的混乱。
  
  我们翻开历史,就会发现,两晋南北朝时近三百年的历史,一直都是南北分裂,甚至整个北方,也是以分裂为主。
  
  而从周武帝兼并北齐后的近三百年,天下统一始终都是主流,甚至南北分治的局面,再也没有真正出现过。
  
  难道是因为,前面那三百年时间里,从来没有一个雄才的统治者,从来没有一个有远略的统治者?
  
  难道是后来三百年时间里,有雄才的统治者一个接一个?周武帝死了,有杨坚;杨坚死了,有李渊;李渊死了,李世民;李世民死了,有武则天;武则天死了,有李隆基;李隆基把天下搞乱了,还有郭子仪,总而言之,硬撑到黄巢横空出世,天下才再次退到类似两晋南北朝时的混乱?显然不是的!
  
  有时候,一次重大的军事胜利,伴随着就是各地可以传檄而定。
  
  许多时候,你把对方打得那是一败再败,你也深入了对方腹地,甚至包围了对方的帝国都城,但是控制对方地区的目标,依然是遥遥无期。
  
  前者,是因为当地的臣民愿意与你合作。后者,是因为当地的臣民,都不愿意与你合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结局呢?
  
  第一是文化的差异。如果文化的差异太大,那被征服者,很难接受对方的统治。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地交流的越来越广泛、密切,这种文化差异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比如,在东晋时期,甚至在南朝前期,如果我们看到北朝征服江南,难免会有一种江南被异族征服的感觉。但是到隋帝国征服江南时,人们就很难有这种感觉了。因为,随着三百年的发展,南北朝之间的文论差异,已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了。
  
  第二是利益集团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如果利益集团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那被征服自然会想尽办法阻止侵略者的统治。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地交流的越来越广泛,利益集团的地域性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最典型的就是中原、淮北、淮南地区,这些地区,今天处于北朝统治下,明天处于南朝统治下,这个地区的利益集团的地域性特点,就会变得越来越淡。因为,他们与江南、河北、西北,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割不断、说不清的利益关系。
  
  最初,利益集团之间有着明显地域特征,所以,如果让他们变成一个统一的政权,自然容易产生种种排斥、抵触。后来,因为利益集团之间的地域特征越来越模糊,这种抵触就会变得越来越小了。
  
  第三种就是利益集团带有民族色彩。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个民族之间交流的越来越充分广泛。最后,一个人的民族色彩已变得很模糊了。比如,高欢、宇文泰、杨坚、李渊,你说他们是哪个民族的?他们的子孙是哪个民族的?更主要的是,政权在利益分配时,也不带有明显的民族色彩了。说得冠冕堂皇点,就是普遍政权,都能做到有效的尊重各个民族的利益。
  
  比如,北周、北齐是鲜卑为主体的政权。但是汉人,依然可以身居高位,进入统治核心。
  
  在这种背景下,征服的战争变得相对容易起来。
  
  因为,普遍利益集团被外来的政权征服时,并不再有着明显的、无法抗拒的抵触情绪。在这种背景下,一次巨大的军事胜利,就意味着可以席卷相关地区了。
  
  许多时候,帝国灭亡,通常都是源于内哄。那些曾经风光一时的帝国,大都是灭亡于同样原因,那就是内哄。
  
  北周虽然发生了内哄,但是内哄很快结束了。于是,杨氏、独孤氏联手,很快就取代了宇文家族,建立了隋帝国。这次内哄只是意味着北方换了一个家族坐庄,北方的整体情况并无本质区别。
  
  为什么,北朝这次的改朝换代,会变得这样容易呢。对于这一切,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归于偶然,换而言之,是因为杨坚本事太大了。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显然还是各地的联系加强了,各地的利益关系渗透的越来越深了。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自然觉得,没有必要为了一家一姓的利益,而再次掀起无穷无尽的战争。在这种背景下,那些野心家想利用这种背景,架着冠冕堂皇理由渔利,也没有了足够的基础。
  
  总的来说,当时天下统一的条件已越来越成熟了,就看谁来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了。
  
  失去这种背景下,就算隋文帝偶然统一了天下,天下依然会再度陷入分裂之中的;而且一旦陷入分裂之中,就会长久的分裂下去。
  
  而天下统一的条件成熟后,天下即使陷入分裂之中,也会迅速结束的。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a30aed0102vkpa.html
周武帝统一北方的历史背景
泪痕春雨
  
  天下的统一,许多时候是建立在众多可遇不可求的原因之上。
  
  虽然周武帝成为铁腕皇帝,是因为他果敢、聪明,但是,宇文家族在帝国渐渐拥有了绝对的优势,却显然是必要的条件。而这一切,似乎不是周武帝本人可以运作出来的。
  
  因为,没有任何资料表明,周武帝比他父亲宇文泰更果敢、聪明,但是,宇文泰到死,也不过是西魏的几个大佬之一罢了;因为宇文泰到死,也没有让赵贵、独孤信、于谨、李弼真正屈居于他之下。
  
  而周武帝掌权后,大有乾纲独断的架式。
  
  虽然周武帝可以统一北方,是因为他有雄心、有远略。但是,北齐帝国越来越混乱,却显然也是必要的条件。而这一切,似乎也不是周武帝本人可以运作出来的。
  
  如果周武帝面对的,不是被宫廷政治掏空的北齐帝国;而是高欢、高洋时代的北齐,周武帝恐怕也缺乏征服北齐的机会。
  
  这一切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历史的进程,是由众多可遇不可求的客观条件为基础,历史大人物的行为,只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的。
  
  许多时候,那真是投胎决定了命运。
  
  许多时候,那真是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许多时候,那是真既生瑜何生亮。
  
  这一切,并不是人力可以运作出来的。
  
  周武帝这种成就,还有一个更广阔的社会原因,那就是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天下渐渐统一的条件越来越充分了。
  
  在这种背景下,虽然周武帝死了;北周灭亡了。但是,继承北周基础的隋帝国,很快就把江南征服了。我们常常喜欢把这一切,归于周武帝、或是杨坚的雄才大略之上。事实上,在他们之前,比他们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那是多的数也数不过来,但是,整个天下一直都处于分裂、战乱之中。
  
  关键是,杨坚死了、杨广死了。天下也很快再次实现统一。
  
  当然了,后来李唐上层争斗得一塌糊涂,但是,整个唐帝国也保持着统一。甚至后来,安史之乱后,也无法让天下退回两晋南北朝的混乱。
  
  我们翻开历史,就会发现,两晋南北朝时近三百年的历史,一直都是南北分裂,甚至整个北方,也是以分裂为主。
  
  而从周武帝兼并北齐后的近三百年,天下统一始终都是主流,甚至南北分治的局面,再也没有真正出现过。
  
  难道是因为,前面那三百年时间里,从来没有一个雄才的统治者,从来没有一个有远略的统治者?
  
  难道是后来三百年时间里,有雄才的统治者一个接一个?周武帝死了,有杨坚;杨坚死了,有李渊;李渊死了,李世民;李世民死了,有武则天;武则天死了,有李隆基;李隆基把天下搞乱了,还有郭子仪,总而言之,硬撑到黄巢横空出世,天下才再次退到类似两晋南北朝时的混乱?显然不是的!
  
  有时候,一次重大的军事胜利,伴随着就是各地可以传檄而定。
  
  许多时候,你把对方打得那是一败再败,你也深入了对方腹地,甚至包围了对方的帝国都城,但是控制对方地区的目标,依然是遥遥无期。
  
  前者,是因为当地的臣民愿意与你合作。后者,是因为当地的臣民,都不愿意与你合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结局呢?
  
  第一是文化的差异。如果文化的差异太大,那被征服者,很难接受对方的统治。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地交流的越来越广泛、密切,这种文化差异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比如,在东晋时期,甚至在南朝前期,如果我们看到北朝征服江南,难免会有一种江南被异族征服的感觉。但是到隋帝国征服江南时,人们就很难有这种感觉了。因为,随着三百年的发展,南北朝之间的文论差异,已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了。
  
  第二是利益集团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如果利益集团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那被征服自然会想尽办法阻止侵略者的统治。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地交流的越来越广泛,利益集团的地域性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最典型的就是中原、淮北、淮南地区,这些地区,今天处于北朝统治下,明天处于南朝统治下,这个地区的利益集团的地域性特点,就会变得越来越淡。因为,他们与江南、河北、西北,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割不断、说不清的利益关系。
  
  最初,利益集团之间有着明显地域特征,所以,如果让他们变成一个统一的政权,自然容易产生种种排斥、抵触。后来,因为利益集团之间的地域特征越来越模糊,这种抵触就会变得越来越小了。
  
  第三种就是利益集团带有民族色彩。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个民族之间交流的越来越充分广泛。最后,一个人的民族色彩已变得很模糊了。比如,高欢、宇文泰、杨坚、李渊,你说他们是哪个民族的?他们的子孙是哪个民族的?更主要的是,政权在利益分配时,也不带有明显的民族色彩了。说得冠冕堂皇点,就是普遍政权,都能做到有效的尊重各个民族的利益。
  
  比如,北周、北齐是鲜卑为主体的政权。但是汉人,依然可以身居高位,进入统治核心。
  
  在这种背景下,征服的战争变得相对容易起来。
  
  因为,普遍利益集团被外来的政权征服时,并不再有着明显的、无法抗拒的抵触情绪。在这种背景下,一次巨大的军事胜利,就意味着可以席卷相关地区了。
  
  许多时候,帝国灭亡,通常都是源于内哄。那些曾经风光一时的帝国,大都是灭亡于同样原因,那就是内哄。
  
  北周虽然发生了内哄,但是内哄很快结束了。于是,杨氏、独孤氏联手,很快就取代了宇文家族,建立了隋帝国。这次内哄只是意味着北方换了一个家族坐庄,北方的整体情况并无本质区别。
  
  为什么,北朝这次的改朝换代,会变得这样容易呢。对于这一切,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归于偶然,换而言之,是因为杨坚本事太大了。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显然还是各地的联系加强了,各地的利益关系渗透的越来越深了。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自然觉得,没有必要为了一家一姓的利益,而再次掀起无穷无尽的战争。在这种背景下,那些野心家想利用这种背景,架着冠冕堂皇理由渔利,也没有了足够的基础。
  
  总的来说,当时天下统一的条件已越来越成熟了,就看谁来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了。
  
  失去这种背景下,就算隋文帝偶然统一了天下,天下依然会再度陷入分裂之中的;而且一旦陷入分裂之中,就会长久的分裂下去。
  
  而天下统一的条件成熟后,天下即使陷入分裂之中,也会迅速结束的。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a30aed0102vkpa.html
确实,以后的分裂少多了。但你论述不够充分,没说清楚,虽然结论我同意。
文科生的论证思路,把北周替换为大清看看。
可以用本文解释现在的对台政策吗?
天下大势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北周宇文氏是汉化的胡人,北齐高氏是胡化的汉人,这就是差异……武川出来的鲜卑武士再强,数量也不可能变得比汉族豪强多。这就好比满大人,其实还是靠汉人兵马来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