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舰载直升机的相关要求、一些直20上舰信息及驱/护舰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52:49


一直以来国内驱逐舰/护卫舰的舰载直升机是论坛上的探讨热题,尤其是关于直15和直20谁上舰的讨论很多,但关于这方面的话题讨论军迷很多时候就是自己想象如何,而并非根据真正的舰载直升机的要求来进行考虑,在这方面个人收集了一些资料,并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谈点个人看法,同时根据这些资料提供的相关信息,提点驱/护舰甲板改装设想,供大家参考。

一、舰载直升机的机舰适配性要求和几种直升机的相关数据

1、舰载直升机的机舰适配性要求
先把驱逐舰/护卫舰的甲板放下(后面会谈及),先看机舰适配性要求。下面把《舰载直升机特殊要求对总体构型的若干影响》的主要要点摘录如下,具体内容见最后面附件一。
(1)抗风能力要强
   海面风力更大,起降和低速飞行需要更强的抗风能力,要求桨盘载荷大,动力储备足,机身截面积和侧面积要小。
(2)抗侧滑和倾覆能力强
   重心尽可能低,起落架间距尽可能大。
(3)、抗过载和抗冲击能力要强。
   舰船升沉、纵摇和横摇运动将大大增加机身结构的冲击载荷, 因此必须提高舰载直升机的抗过载和抗冲击能力, 由此导致全机承力结构强度的大幅增加。

2、几种直升机的相关数据

(1)关于与抗侧滑和倾覆能力的一些数据

  先看一个海鹰在甲板上的情况,可以看出驱逐舰/护卫舰在海上晃动幅度和对直升机抗侧滑和倾覆的影响:


  下面看几款直升机的相关数据:
黑鹰:桨毂高:3.76(旋翼升起)/3.38(旋翼降低),主起落架轮胎中心间距:2.71米,桨毂高度/轮距=1.39(旋翼升起)、1.24(旋翼降低)

NH90:桨毂高:4.23米,主起落架轮胎中心间距:3.2米,桨毂高度/轮距=1.32

直15/EC175:桨毂高:约3.8米,主起落架轮胎中心间距:2.62米,桨毂高度/轮距=1.45


海豚/AS365:桨毂高:3.47米,主起落架轮胎中心间距:1.9米,桨毂高度/轮距=1.82

山猫直升机:桨毂高:2.96米(来源于网络,非官方网站),主起落架轮胎中心间距:2.76米,桨毂高度/轮距=1.07


基本上可以说抗侧滑和倾覆能力是希望尽可能降低高度和增加宽度,上面这几种机型中,NH90和山猫是从一开始就考虑上舰的,轮距设置比较大。黑鹰后来改的海鹰,但是黑鹰本身就比较扁平,所以本身也高度和起落架宽度比较合适, 而海豚则是由民用转向军用,法国虽然改了海豚直升机来反潜,但法国自己却用的是山猫(山猫是法国与英国合作研制),现在法国用NH-90来替代山猫。海豚的舰载型号对海况的适应情况如何不是很清楚,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说在《舰船知识》还是《舰载武器》中提到直九C在高海况下不太去使用。另外目前国内国军标对于舰载直升机的要求也不高,可以在后面的附件《舰载直升机对舰面环境的需求研究》中看到一些。但是如果我们国家要走向大洋去反潜,那么就必须考虑在高海况下反潜的要求。另外着舰辅助系统对舰载直升机的机舰适配性是有帮助的,具体内容可以看《舰载直升机对舰面环境的需求研究》,还可以看这个帖子:《着舰助降系统》-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authorid=80562

当然上面说法并不是说直15就上不了舰,直15的研制者也说其能上舰,只是对当前起落架系统不做修改就上舰是不理想的,这个修改个人认为应该增大主起落架间距,考虑舰载冲击要求增大缓冲行程,可能还需要升高一部分或者调整位置来满足在机身底部安装水面探测雷达。

下面可以看出海鹰的底部雷达直径大小以及山猫直升机前部放置雷达后前起落架比较靠后:




下面的山猫民用版本可以看出主起落架间距缩小,这表明民用和军用在要求是有所不同,另外前起落架比较靠前。



(2)抗风能力和抗过载和抗冲击能力
  抗风能力主要与截面积有关,当然对于黑鹰来说本身体积就小,与之相对应其截面积实际上比直15并不大多少,这点与其设计要求装入C-130有关。而从一开始就考虑舰载的山猫直升机,其整体高度矮,侧面投影面积是要小于海豚的。
  在抗冲击能力方面,黑鹰的设计以抗坠毁能力著称,所以黑鹰改成海鹰对抗冲击来说付出代价并不大。另外,军用和民用在抗冲击要求方面是有区别的,尤其是日常使用中的抗冲击,民用直升机一般不会去粗暴着陆,而突击用途的直升机和舰载直升机则必须得考虑这种冲击。

3、本部分小结

   从上面对机舰适配性的要求来看,撇开甲板面积大小因素,可以说直20的整体设计比直15更有利于上舰。直15也不是不能上舰,如果直15要上舰是需要做一些调整的。

二、驱逐舰/护卫舰舰载直升机发展趋势和要求

1、两篇文章对舰载直升机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的论述:
  这里拿两篇文章,一个是《美国海军直升机装备转型的几个特点》,一个是《护航对海军(舰载)直升机发展的启示》。
(1)《美国海军直升机装备转型的几个特点》
  《美国海军直升机装备转型的几个特点》中提到美军的三个特点是:提高多用途直升机的综合能力(黑鹰改型的系列舰载直升机);发展重型舰载直升机(30吨级);舰载直升机。最后结论是:
“在装备结构方面,舰载直升机装备总数偏少,机型杂,大的偏大,小的偏小; 在作战使用方面,舰载直升机突击运送能力不足,搜攻潜效能不高,态势感知能力较低; 在平台性能方面,舰载直升机动力储备不足,中高海况下使用受限,全机寿命短; 在装备保障方面,舰载直升机主要部件通用性和可靠性较差,多机种舰面保障难度大。”
   建议是:
“着眼2020 年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要求,打造中国版的舰载多用途直升机,提高多机协同遂行多任务的能力。”“到2030 年,应使海军直升机机群总数成倍增加,其中舰载多用途直升机占比达三分之一左右。”另外还有发展无人直升机和重型直升机。

(2)《护航对海军(舰载)直升机发展的启示》

问题:
   “海军直升机规模偏小,已无法满足海军遂行多种使命任务的需求‘无可用直升机、无可上舰直升机’”;
   “驱护舰起降甲板长度过小,严重制约了直升机的上舰使用,影响了海军直升机发展的型谱规划,直-9直升机作为执行护航任务的主力机型,也是迫于无奈的被动选择等。”
  启示:
  “加强顶层论证,优化直升机发展型谱、装机规模,从‘一机多型’、‘一型多用’出发,在满足各军种对直升机任务需求的同时,形成适用全军的直升机发展谱系。”
  “直升机发展优先考虑海军需求,抛弃原有先有型号后改型的思路,对于总装规划的直升机型号发展,应优先预先考虑海军的特殊需求,避免出现新研机型海军无法使用又不得不投入不菲科研费用对其进行改型的被动局面。”然后是建议“美国海军海鹰直升机以黑鹰为基础进行改型,这首先是因为黑鹰是一款设计非常成功的机型。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如果仍然延续这种模式未免不合时宜。海军应该向NH90直升机的研制学习。”
   另外还有就是各种辅助着舰装置的研制,加大驱逐舰和护卫舰甲板面积,研究无人直升机等的要求。

2、上面两篇文章的小结和我对舰载多用途直升机的看法:

   其实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舰载直升机的规模小,对于驱逐舰和护卫舰,大的偏大(直8),小的偏小(直9),而卡27系列国内也并没有计划长期使用,所以一定会需要一款多用途舰载直升机,这款直升机能够反潜、反舰、搜救、突击运输等,目前国内基本认为是需要10吨级直升机,因为10吨级别再往上采用单旋翼直升机对于4000-6000吨水面舰艇就显得大了,而8吨以下则载荷能力等都不是很足。所以从吨位来说,显然直20比直15更符合我们对舰载多用途直升机的要求,但是直20的确是先考虑陆军要求而对海军并不是最优化的,这点在上面《护航对海军(舰载)直升机发展的启示》也有提及,譬如其提到“总装近来规划的某型直升机,经过论证分析发现,该型机上舰对舰船起降甲板长度的要求较高,无法在海军现役驱护舰上起降。”等,那么我们看看直20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直升机。

三、直20直升机的相关信息和目前的上舰迹象

1、直20的相关信息
   直20直升机的照片和相关讨论在2013年直20首飞后有很多讨论,这里提供三篇文章:

(1)《高原直升机军事需求问题研究》
   首先我们看下面消息,直20是2010年立项:

   
  《高原直升机军事需求问题研究》正好是2010年直升机年会论文,具体内容可以见后面附件,这里摘录主要内容:我们国家青藏高原面积大,海拔高,但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利,而边境并不稳定,有很多威胁。高原的特点是气压低,气候恶劣多变,地形地貌复杂,沙尘对直升机损坏大,积冰损坏空气动力性能等。而高原的作战使命要求是:   “高原直升机是陆航武器装备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高原地区执行对地攻击、兵力机动、特种作战、战场救护、边境巡逻、通信指挥、侦察、预警和电子对抗、外吊起重等多种任务的武装、运输和勤务直升机。高原直升机应具有较高的运输效能,良好的飞行性能及地理环境适应性(能在高原、高温、高寒地区使用),较强的战场生存力,较好的可靠性,维修性,具有在野战保障条件下遂行各种任务的能力。”
   提出的与作战要求是:战场突击运输、对地火力支援、空战、战场勤务等。

   当然上面的说法应该是针对所有直升机来提的,不过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目前的高原用直升机都是引进的,真正面向高原自行研制的就是直20,可以说直20的设计是充分考虑了上面的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要求,直20选择当前布局显然是针对这方面有很大的考虑的。

   以前曾经讨论过高原的要求,现在这里把个人以前的观点简单说一下:高原气压低直升机升力降低,10吨级直升机到高原的最大起飞重量是要比平原降低的,所以在有限的载重情况下,将体积做大增加机体重量并不见得有利,而大机体收到恶劣气象影响更大,所以干脆舍弃一定的体积换取更轻的机体和飞行性能。另外作战要求上也要求战场突击运输等,会有粗暴着陆和高原升力低失去动力难以利用旋翼自旋降落缓冲等因素,所以对抗坠毁能力要求较高,这些综合因素决定了直20还是选择类似黑鹰的布局。另外直20并非是简单的仿制黑鹰,直20在实际设计时也汲取了我们使用黑鹰的经验教训,直20的机体座舱空间明显比黑鹰大,油箱容积也会比黑鹰大,所以直20从机舱到尾梁有明显的折线就说明了这一点。

   这篇文章中提到采用NH-90的理念来研制海军舰载直升机,从研制来说NH-90的确是从一开始就考虑陆基和舰载要求,这比黑鹰改海鹰自然可以说是不需要再考虑改装的费用。不过NH-90这样大小或者说10吨大小的直升机上舰,始终会碰到目前驱护舰飞行甲板小的问题,因为10吨级别的直升机的旋翼直径需要到16米多,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桨也的有足够大小,这样加起来就19米多,无论如何现在的飞行甲板是不太够的。而至于一些人说的起落架前后三点的问题,对于舰载直升机来说,按照国家标准“直升机(单机)起降平台最小长度为直升机总长(旋翼旋转状态)与最小起落安全距离(取0.25~0.35倍旋翼直径)的总和”的说法,采用黑鹰的后三点起落架其尾轮距离尾部太远不便于起降外,像海鹰、海王那样的尾轮对于要求的甲板长度来说不存在不能上舰的问题,而舰载机在高海况下起降,是需要辅助起降系统来协助的,与是否前三点还是后三点没有关系。在《兵工科技》2014年对直升机研究所专家进行采访时,专家如此说:


2、《舰载直升机对舰面环境的需求研究》中的信息
  
   这篇文章是2012年直升机年会发的,其中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个是某型直升机的数据:“某机型总长19.76米,旋翼直径16.36”,很有意思的是这个数据几乎与S-70A的数据相同(参见后面附件),如果这个是直20的数据的话,那么就比较有意思了,直20用了5片旋翼,而我们知道桨盘面积不变旋翼数量增多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升力增加,而我们结合前面说的直20的座舱和内油都比黑鹰可能都要大,那么由此可以推论直20的通过更大的升力来满足增加内油和座舱增大的要求,那么继续用黑鹰座舱和内油来衡量直20就是不合适的事情。其实黑鹰这种布局结构增大座舱和内油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日本的SH-60K就在海鹰的基础上增加了座舱长度和高度,增加了内部容积,另外我记得日本的SH-60K还增长了旋翼来满足座舱加长加高后重量增加的要求。与SH-60K相比直20也是增大的座舱,但是直20并没有加大旋翼直径(假如前面的数据是准确的话)而是增加了数量,同样也可以满足增重后的要求。这样的座舱增大和升力增大,其实对舰载是有利的,更有利于布置更多设备和实现多用途。

   这篇文章中的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是后续对直20对甲板面积要求的分析以及对舰载环境的讨论,详细内容见文章,这里看这段话:

“20世纪80年代,国内在参考国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定了GJB534-1988《舰船直升机舰面系统规范》标准。GJB534B-2009《舰船直升机舰面系统通用要求》是在原标准上的最新修订,这是指导我海军舰船设计的基本依据。
按照最新标准,直升机(单机)起降平台最小长度为直升机总长(旋翼旋转状态)与最小起落安全距离(取0.25~0.35倍旋翼直径)的总和。如某机型总长19.76米,旋翼直径16.36,则起降平台长度为23.85~25.5米。此外,最新标准也对双机同时起降作业对起降平台的尺寸做出了明确规定,即不小于直升机总长(旋翼旋转状态)与3.33倍旋翼直径的总和。
我国海军驱护舰的起降甲板长度偏小,中等以上吨位传统构型直升机无法搭载驱护舰,这已制约了海军舰载直升机的发展,也影响了海军的使命任务。为了能够起降新机型,需要对驱护舰进行改装以增加起降平台的长度,但这将是一项周期长、耗资大的工程。”
  
   基本上从上面的话可以看出可能现在决定的是对现有驱护舰进行改装这样的策略,而采用一种小体积直升机来适应现有驱护舰反而没有看到相关说法,这从侧面说明可能计划的是直20上舰。后面根据这个个人提一些设想。

3、《舰载直升机机舰配合过程仿真建模技术研究》
  这篇文章是2013年发表的,由这个论文的配图来看,估计有可能已经在考虑直20上舰的问题了,否则不好无缘无故拿黑鹰这样的外形往上面放。


4、本部分小结:

  由上面文章可以看出,直20是以陆军需求为主来进行考虑的,海军方面的一些人员并不满意,但是并没有看到提出用直15这样吨位要低一些的直升机上舰,反而目前可以看到更多直20上舰的迹象。而直20本身并不是黑鹰的翻版,直20根据国内对黑鹰的使用经验,估计增大了座舱和内油,旋翼升力更大,不能再用黑鹰的数据来衡量直20,认为黑鹰什么不好就推断直20如何。直20的尺寸相对当前的已经服役的驱逐舰/护卫舰来说是有些长,但这是舰的设计问题,而目前看到的可能是对舰进行改装,而我搜索到的论文中,没有提到要换一种更小级别的直升机。


四、关于现有驱逐舰/护卫舰的改装设想

  下面内容是我个人瞎想,未必可行,只供参考。

  目前看直20上舰的可能性很大,直20上舰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二,一个是机库长度是否能容纳,一个是飞行甲板长度如何加长。
   对于机库长度,目前黑鹰、海鹰折叠旋翼和尾桨后长度是12.6米的样子,而卡27/28折叠旋翼后长度是12.25-12.3米,可以说两者相差也就是0.3-0.4米的样子,直20估计折叠后的尺寸与海鹰相当,比NH-90折叠后的13.6米要短1米,目前的机库可能不用太大调整就可以让其入库,目前看似乎也没有论文说到机库不够长的问题。另外,如果机库长度不够,那么在机库门位置搞一个1-2米的伸缩段就可以了,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

  对于甲板长度,根据前面《舰载直升机对舰面环境的需求研究》中提到的要求,基本上将甲板长度增加到24米就可以满足要求,而该论文提出如下观点:
  “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起降甲板长度也仅为21米,但仍能够搭载9吨级的海鹰直升机。该型舰起降甲板位于舰舯偏后的01甲板,直升机起降时舰艉的1甲板能够提供地面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起降平台长度的不足。”
  从上面观点来看,直升机甲板长度要求到一定长度并不是因为甲板短无法支撑起落架,而是起飞降落时最好让旋翼都在地面效应范围内工作,这样直升机不会因为旋翼前后具有不同的地面效应而出现升力不平衡的现象,换句话说甲板长度并不是所有长度都是用来支撑直升机的,有相当长度就是为了与旋翼互动提供地面效应的,基于这个看法,个人瞎想能不能给飞行甲板后面搞个折叠段,平时折叠段收起,起降时向后翻转打开,延长甲板,直升机的起落架并不会落在延长段上,所以延长段主要承受的是旋翼的向下气流,那么这个延长段的厚度并不需要多大,整体重量可以降低。这样改装工作量相对较小,增重也不多。


五、上面提到的论文。
高原直升机军事需求问题研究-胡国桥_-3.zip(10.18 KB, 下载次数: 38)


护航对海军(舰载)直升机发展的启示-王海(4).zip(17.29 KB, 下载次数: 31)

舰载直升机对舰面环境的需求研究-贾广生(6).zip(131.34 KB, 下载次数: 24)

舰载直升机机舰配合过程仿真建模技术研究_茅坪.zip(1.28 MB, 下载次数: 47)

舰载直升机特殊要求对总体构型的若干影响_徐明.zip(560.36 KB, 下载次数: 25)

美国海军直升机装备转型的几个特点_徐明.zip(358.79 KB, 下载次数: 30)















一直以来国内驱逐舰/护卫舰的舰载直升机是论坛上的探讨热题,尤其是关于直15和直20谁上舰的讨论很多,但关于这方面的话题讨论军迷很多时候就是自己想象如何,而并非根据真正的舰载直升机的要求来进行考虑,在这方面个人收集了一些资料,并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谈点个人看法,同时根据这些资料提供的相关信息,提点驱/护舰甲板改装设想,供大家参考。

一、舰载直升机的机舰适配性要求和几种直升机的相关数据

1、舰载直升机的机舰适配性要求
先把驱逐舰/护卫舰的甲板放下(后面会谈及),先看机舰适配性要求。下面把《舰载直升机特殊要求对总体构型的若干影响》的主要要点摘录如下,具体内容见最后面附件一。
(1)抗风能力要强
   海面风力更大,起降和低速飞行需要更强的抗风能力,要求桨盘载荷大,动力储备足,机身截面积和侧面积要小。
(2)抗侧滑和倾覆能力强
   重心尽可能低,起落架间距尽可能大。
(3)、抗过载和抗冲击能力要强。
   舰船升沉、纵摇和横摇运动将大大增加机身结构的冲击载荷, 因此必须提高舰载直升机的抗过载和抗冲击能力, 由此导致全机承力结构强度的大幅增加。

2、几种直升机的相关数据

(1)关于与抗侧滑和倾覆能力的一些数据

  先看一个海鹰在甲板上的情况,可以看出驱逐舰/护卫舰在海上晃动幅度和对直升机抗侧滑和倾覆的影响:

20071108_6e9ce20661be155cf0dePts5Y4F9id8y.jpg (182.76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7:40 上传



  下面看几款直升机的相关数据:
黑鹰:桨毂高:3.76(旋翼升起)/3.38(旋翼降低),主起落架轮胎中心间距:2.71米,桨毂高度/轮距=1.39(旋翼升起)、1.24(旋翼降低)

黑鹰.jpg (153.63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7:40 上传


NH90:桨毂高:4.23米,主起落架轮胎中心间距:3.2米,桨毂高度/轮距=1.32

NH-90.jpg (63.99 KB,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7:40 上传


直15/EC175:桨毂高:约3.8米,主起落架轮胎中心间距:2.62米,桨毂高度/轮距=1.45

095510mjlyx99xj2m7x1qo.jpg (234.3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7:41 上传


EC175-specs.gif (23.48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7:41 上传


海豚/AS365:桨毂高:3.47米,主起落架轮胎中心间距:1.9米,桨毂高度/轮距=1.82

AS365-specs.gif (43.98 KB,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7:42 上传


山猫直升机:桨毂高:2.96米(来源于网络,非官方网站),主起落架轮胎中心间距:2.76米,桨毂高度/轮距=1.07

dim_superlinx.jpg (18.66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7:43 上传



基本上可以说抗侧滑和倾覆能力是希望尽可能降低高度和增加宽度,上面这几种机型中,NH90和山猫是从一开始就考虑上舰的,轮距设置比较大。黑鹰后来改的海鹰,但是黑鹰本身就比较扁平,所以本身也高度和起落架宽度比较合适, 而海豚则是由民用转向军用,法国虽然改了海豚直升机来反潜,但法国自己却用的是山猫(山猫是法国与英国合作研制),现在法国用NH-90来替代山猫。海豚的舰载型号对海况的适应情况如何不是很清楚,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说在《舰船知识》还是《舰载武器》中提到直九C在高海况下不太去使用。另外目前国内国军标对于舰载直升机的要求也不高,可以在后面的附件《舰载直升机对舰面环境的需求研究》中看到一些。但是如果我们国家要走向大洋去反潜,那么就必须考虑在高海况下反潜的要求。另外着舰辅助系统对舰载直升机的机舰适配性是有帮助的,具体内容可以看《舰载直升机对舰面环境的需求研究》,还可以看这个帖子:《着舰助降系统》-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authorid=80562

当然上面说法并不是说直15就上不了舰,直15的研制者也说其能上舰,只是对当前起落架系统不做修改就上舰是不理想的,这个修改个人认为应该增大主起落架间距,考虑舰载冲击要求增大缓冲行程,可能还需要升高一部分或者调整位置来满足在机身底部安装水面探测雷达。

下面可以看出海鹰的底部雷达直径大小以及山猫直升机前部放置雷达后前起落架比较靠后:

032342t7toqf2rq9fu73c0.jpg (153.18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7:45 上传


032806z987ld27fy2fjfd8.jpg (81.62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7:45 上传


013151fam7mmz6ef4yag8v.jpg (253.94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7:45 上传



下面的山猫民用版本可以看出主起落架间距缩小,这表明民用和军用在要求是有所不同,另外前起落架比较靠前。

001340s7zh14idlh010i7w.jpg (68.58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7:45 上传


005800nlkfaz4a3oofaa45.jpg (47.36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7:45 上传



(2)抗风能力和抗过载和抗冲击能力
  抗风能力主要与截面积有关,当然对于黑鹰来说本身体积就小,与之相对应其截面积实际上比直15并不大多少,这点与其设计要求装入C-130有关。而从一开始就考虑舰载的山猫直升机,其整体高度矮,侧面投影面积是要小于海豚的。
  在抗冲击能力方面,黑鹰的设计以抗坠毁能力著称,所以黑鹰改成海鹰对抗冲击来说付出代价并不大。另外,军用和民用在抗冲击要求方面是有区别的,尤其是日常使用中的抗冲击,民用直升机一般不会去粗暴着陆,而突击用途的直升机和舰载直升机则必须得考虑这种冲击。

3、本部分小结

   从上面对机舰适配性的要求来看,撇开甲板面积大小因素,可以说直20的整体设计比直15更有利于上舰。直15也不是不能上舰,如果直15要上舰是需要做一些调整的。

二、驱逐舰/护卫舰舰载直升机发展趋势和要求

1、两篇文章对舰载直升机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的论述:
  这里拿两篇文章,一个是《美国海军直升机装备转型的几个特点》,一个是《护航对海军(舰载)直升机发展的启示》。
(1)《美国海军直升机装备转型的几个特点》
  《美国海军直升机装备转型的几个特点》中提到美军的三个特点是:提高多用途直升机的综合能力(黑鹰改型的系列舰载直升机);发展重型舰载直升机(30吨级);舰载直升机。最后结论是:
“在装备结构方面,舰载直升机装备总数偏少,机型杂,大的偏大,小的偏小; 在作战使用方面,舰载直升机突击运送能力不足,搜攻潜效能不高,态势感知能力较低; 在平台性能方面,舰载直升机动力储备不足,中高海况下使用受限,全机寿命短; 在装备保障方面,舰载直升机主要部件通用性和可靠性较差,多机种舰面保障难度大。”
   建议是:
“着眼2020 年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要求,打造中国版的舰载多用途直升机,提高多机协同遂行多任务的能力。”“到2030 年,应使海军直升机机群总数成倍增加,其中舰载多用途直升机占比达三分之一左右。”另外还有发展无人直升机和重型直升机。

(2)《护航对海军(舰载)直升机发展的启示》

问题:
   “海军直升机规模偏小,已无法满足海军遂行多种使命任务的需求‘无可用直升机、无可上舰直升机’”;
   “驱护舰起降甲板长度过小,严重制约了直升机的上舰使用,影响了海军直升机发展的型谱规划,直-9直升机作为执行护航任务的主力机型,也是迫于无奈的被动选择等。”
  启示:
  “加强顶层论证,优化直升机发展型谱、装机规模,从‘一机多型’、‘一型多用’出发,在满足各军种对直升机任务需求的同时,形成适用全军的直升机发展谱系。”
  “直升机发展优先考虑海军需求,抛弃原有先有型号后改型的思路,对于总装规划的直升机型号发展,应优先预先考虑海军的特殊需求,避免出现新研机型海军无法使用又不得不投入不菲科研费用对其进行改型的被动局面。”然后是建议“美国海军海鹰直升机以黑鹰为基础进行改型,这首先是因为黑鹰是一款设计非常成功的机型。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如果仍然延续这种模式未免不合时宜。海军应该向NH90直升机的研制学习。”
   另外还有就是各种辅助着舰装置的研制,加大驱逐舰和护卫舰甲板面积,研究无人直升机等的要求。

2、上面两篇文章的小结和我对舰载多用途直升机的看法:

   其实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舰载直升机的规模小,对于驱逐舰和护卫舰,大的偏大(直8),小的偏小(直9),而卡27系列国内也并没有计划长期使用,所以一定会需要一款多用途舰载直升机,这款直升机能够反潜、反舰、搜救、突击运输等,目前国内基本认为是需要10吨级直升机,因为10吨级别再往上采用单旋翼直升机对于4000-6000吨水面舰艇就显得大了,而8吨以下则载荷能力等都不是很足。所以从吨位来说,显然直20比直15更符合我们对舰载多用途直升机的要求,但是直20的确是先考虑陆军要求而对海军并不是最优化的,这点在上面《护航对海军(舰载)直升机发展的启示》也有提及,譬如其提到“总装近来规划的某型直升机,经过论证分析发现,该型机上舰对舰船起降甲板长度的要求较高,无法在海军现役驱护舰上起降。”等,那么我们看看直20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直升机。

三、直20直升机的相关信息和目前的上舰迹象

1、直20的相关信息
   直20直升机的照片和相关讨论在2013年直20首飞后有很多讨论,这里提供三篇文章:

(1)《高原直升机军事需求问题研究》
   首先我们看下面消息,直20是2010年立项:

直20-1.jpg (74.43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7:47 上传


   
  《高原直升机军事需求问题研究》正好是2010年直升机年会论文,具体内容可以见后面附件,这里摘录主要内容:我们国家青藏高原面积大,海拔高,但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利,而边境并不稳定,有很多威胁。高原的特点是气压低,气候恶劣多变,地形地貌复杂,沙尘对直升机损坏大,积冰损坏空气动力性能等。而高原的作战使命要求是:   “高原直升机是陆航武器装备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高原地区执行对地攻击、兵力机动、特种作战、战场救护、边境巡逻、通信指挥、侦察、预警和电子对抗、外吊起重等多种任务的武装、运输和勤务直升机。高原直升机应具有较高的运输效能,良好的飞行性能及地理环境适应性(能在高原、高温、高寒地区使用),较强的战场生存力,较好的可靠性,维修性,具有在野战保障条件下遂行各种任务的能力。”
   提出的与作战要求是:战场突击运输、对地火力支援、空战、战场勤务等。

   当然上面的说法应该是针对所有直升机来提的,不过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目前的高原用直升机都是引进的,真正面向高原自行研制的就是直20,可以说直20的设计是充分考虑了上面的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要求,直20选择当前布局显然是针对这方面有很大的考虑的。

   以前曾经讨论过高原的要求,现在这里把个人以前的观点简单说一下:高原气压低直升机升力降低,10吨级直升机到高原的最大起飞重量是要比平原降低的,所以在有限的载重情况下,将体积做大增加机体重量并不见得有利,而大机体收到恶劣气象影响更大,所以干脆舍弃一定的体积换取更轻的机体和飞行性能。另外作战要求上也要求战场突击运输等,会有粗暴着陆和高原升力低失去动力难以利用旋翼自旋降落缓冲等因素,所以对抗坠毁能力要求较高,这些综合因素决定了直20还是选择类似黑鹰的布局。另外直20并非是简单的仿制黑鹰,直20在实际设计时也汲取了我们使用黑鹰的经验教训,直20的机体座舱空间明显比黑鹰大,油箱容积也会比黑鹰大,所以直20从机舱到尾梁有明显的折线就说明了这一点。

   这篇文章中提到采用NH-90的理念来研制海军舰载直升机,从研制来说NH-90的确是从一开始就考虑陆基和舰载要求,这比黑鹰改海鹰自然可以说是不需要再考虑改装的费用。不过NH-90这样大小或者说10吨大小的直升机上舰,始终会碰到目前驱护舰飞行甲板小的问题,因为10吨级别的直升机的旋翼直径需要到16米多,而单旋翼直升机的尾桨也的有足够大小,这样加起来就19米多,无论如何现在的飞行甲板是不太够的。而至于一些人说的起落架前后三点的问题,对于舰载直升机来说,按照国家标准“直升机(单机)起降平台最小长度为直升机总长(旋翼旋转状态)与最小起落安全距离(取0.25~0.35倍旋翼直径)的总和”的说法,采用黑鹰的后三点起落架其尾轮距离尾部太远不便于起降外,像海鹰、海王那样的尾轮对于要求的甲板长度来说不存在不能上舰的问题,而舰载机在高海况下起降,是需要辅助起降系统来协助的,与是否前三点还是后三点没有关系。在《兵工科技》2014年对直升机研究所专家进行采访时,专家如此说:

直20-2.jpg (83.2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7:47 上传



2、《舰载直升机对舰面环境的需求研究》中的信息
  
   这篇文章是2012年直升机年会发的,其中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个是某型直升机的数据:“某机型总长19.76米,旋翼直径16.36”,很有意思的是这个数据几乎与S-70A的数据相同(参见后面附件),如果这个是直20的数据的话,那么就比较有意思了,直20用了5片旋翼,而我们知道桨盘面积不变旋翼数量增多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升力增加,而我们结合前面说的直20的座舱和内油都比黑鹰可能都要大,那么由此可以推论直20的通过更大的升力来满足增加内油和座舱增大的要求,那么继续用黑鹰座舱和内油来衡量直20就是不合适的事情。其实黑鹰这种布局结构增大座舱和内油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日本的SH-60K就在海鹰的基础上增加了座舱长度和高度,增加了内部容积,另外我记得日本的SH-60K还增长了旋翼来满足座舱加长加高后重量增加的要求。与SH-60K相比直20也是增大的座舱,但是直20并没有加大旋翼直径(假如前面的数据是准确的话)而是增加了数量,同样也可以满足增重后的要求。这样的座舱增大和升力增大,其实对舰载是有利的,更有利于布置更多设备和实现多用途。

   这篇文章中的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是后续对直20对甲板面积要求的分析以及对舰载环境的讨论,详细内容见文章,这里看这段话:

“20世纪80年代,国内在参考国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定了GJB534-1988《舰船直升机舰面系统规范》标准。GJB534B-2009《舰船直升机舰面系统通用要求》是在原标准上的最新修订,这是指导我海军舰船设计的基本依据。
按照最新标准,直升机(单机)起降平台最小长度为直升机总长(旋翼旋转状态)与最小起落安全距离(取0.25~0.35倍旋翼直径)的总和。如某机型总长19.76米,旋翼直径16.36,则起降平台长度为23.85~25.5米。此外,最新标准也对双机同时起降作业对起降平台的尺寸做出了明确规定,即不小于直升机总长(旋翼旋转状态)与3.33倍旋翼直径的总和。
我国海军驱护舰的起降甲板长度偏小,中等以上吨位传统构型直升机无法搭载驱护舰,这已制约了海军舰载直升机的发展,也影响了海军的使命任务。为了能够起降新机型,需要对驱护舰进行改装以增加起降平台的长度,但这将是一项周期长、耗资大的工程。”
  
   基本上从上面的话可以看出可能现在决定的是对现有驱护舰进行改装这样的策略,而采用一种小体积直升机来适应现有驱护舰反而没有看到相关说法,这从侧面说明可能计划的是直20上舰。后面根据这个个人提一些设想。

3、《舰载直升机机舰配合过程仿真建模技术研究》
  这篇文章是2013年发表的,由这个论文的配图来看,估计有可能已经在考虑直20上舰的问题了,否则不好无缘无故拿黑鹰这样的外形往上面放。

221851oikhkqhogsahkjh6.jpg (127.36 KB,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7:47 上传



4、本部分小结:

  由上面文章可以看出,直20是以陆军需求为主来进行考虑的,海军方面的一些人员并不满意,但是并没有看到提出用直15这样吨位要低一些的直升机上舰,反而目前可以看到更多直20上舰的迹象。而直20本身并不是黑鹰的翻版,直20根据国内对黑鹰的使用经验,估计增大了座舱和内油,旋翼升力更大,不能再用黑鹰的数据来衡量直20,认为黑鹰什么不好就推断直20如何。直20的尺寸相对当前的已经服役的驱逐舰/护卫舰来说是有些长,但这是舰的设计问题,而目前看到的可能是对舰进行改装,而我搜索到的论文中,没有提到要换一种更小级别的直升机。


四、关于现有驱逐舰/护卫舰的改装设想

  下面内容是我个人瞎想,未必可行,只供参考。

  目前看直20上舰的可能性很大,直20上舰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二,一个是机库长度是否能容纳,一个是飞行甲板长度如何加长。
   对于机库长度,目前黑鹰、海鹰折叠旋翼和尾桨后长度是12.6米的样子,而卡27/28折叠旋翼后长度是12.25-12.3米,可以说两者相差也就是0.3-0.4米的样子,直20估计折叠后的尺寸与海鹰相当,比NH-90折叠后的13.6米要短1米,目前的机库可能不用太大调整就可以让其入库,目前看似乎也没有论文说到机库不够长的问题。另外,如果机库长度不够,那么在机库门位置搞一个1-2米的伸缩段就可以了,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

  对于甲板长度,根据前面《舰载直升机对舰面环境的需求研究》中提到的要求,基本上将甲板长度增加到24米就可以满足要求,而该论文提出如下观点:
  “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起降甲板长度也仅为21米,但仍能够搭载9吨级的海鹰直升机。该型舰起降甲板位于舰舯偏后的01甲板,直升机起降时舰艉的1甲板能够提供地面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起降平台长度的不足。”
  从上面观点来看,直升机甲板长度要求到一定长度并不是因为甲板短无法支撑起落架,而是起飞降落时最好让旋翼都在地面效应范围内工作,这样直升机不会因为旋翼前后具有不同的地面效应而出现升力不平衡的现象,换句话说甲板长度并不是所有长度都是用来支撑直升机的,有相当长度就是为了与旋翼互动提供地面效应的,基于这个看法,个人瞎想能不能给飞行甲板后面搞个折叠段,平时折叠段收起,起降时向后翻转打开,延长甲板,直升机的起落架并不会落在延长段上,所以延长段主要承受的是旋翼的向下气流,那么这个延长段的厚度并不需要多大,整体重量可以降低。这样改装工作量相对较小,增重也不多。

设想.jpg (117.25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17:46 上传



五、上面提到的论文。
高原直升机军事需求问题研究-胡国桥_-3.zip(10.18 KB, 下载次数: 38)2014-12-24 17:53 上传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护航对海军(舰载)直升机发展的启示-王海(4).zip(17.29 KB, 下载次数: 31)2014-12-24 17:53 上传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舰载直升机对舰面环境的需求研究-贾广生(6).zip(131.34 KB, 下载次数: 24)2014-12-24 17:53 上传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舰载直升机机舰配合过程仿真建模技术研究_茅坪.zip(1.28 MB, 下载次数: 47)2014-12-24 17:53 上传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舰载直升机特殊要求对总体构型的若干影响_徐明.zip(560.36 KB, 下载次数: 25)2014-12-24 17:54 上传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美国海军直升机装备转型的几个特点_徐明.zip(358.79 KB, 下载次数: 30)2014-12-24 17:54 上传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技术帖,我也很关注直20上舰问题。说句实在话,我觉得设计定型一款武器,真的要考虑未来几十年的使用、改进,这方面西方国家普遍做的都挺好,这种体系真的值得我们借鉴。看这篇文章,直20反潜版应该是很适合做舰载直升机的,我们的054A系列貌似设计之初木有考虑好这个问题?需要吸取教训啊。
水中的鱼儿 发表于 2014-12-24 18:30
技术帖,我也很关注直20上舰问题。说句实在话,我觉得设计定型一款武器,真的要考虑未来几十年的使用、改进 ...
其实可以说054等设计的时候对未来发展趋势把握的有些问题,上面多个论文都提到此事。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到底选择改装现有驱护舰还是选择小一个等级的舰载直升机,现在看到的可能是选择改装驱护舰。

个人觉得以前的舰艇设计可能考虑远洋作战较少,现在应该改变这种做法了。
tsq君的创造性很强。
有几点不明。
1.直20和黑鹰比较的帖子是你写的吧?自己当时的看法是啥完全不记得了?
2,直20立项之后,如果将来打算搭载54a不改设计也就算了,新出的52d也不改设计是不是有点不合逻辑。
3.法国不用黑豹和你创造性提出的某比值的关系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以及你怎么看美国海波警卫队使用海豚做主力舰载机?
4,你知道有一种叫重心的概念吗?
tsq君的创造性很强。
有几点不明。
1.直20和黑鹰比较的帖子是你写的吧?自己当时的看法是啥完全不记得了 ...
你可以把我当时的看法拿出来。
052D你认为不改设计的原因是啥,你可以提提,然后你拿一些资料来作证你的推论。
法国反潜用的是英法合作的山猫,现在改用NH90。
重心是中学概念,我提出的比值只是根据徐明论文来看几种舰载机的起落架间距和高度比值,山猫民用版本和军用版本起落架间距的差异就在那里,NH90起落架距离机身的距离也很直观,为什么它们要把主起落架间距加大?

最后,你可以找找国内相关论文或者资料,看看到底有多少论文是讨论直20上舰,有多少是讨论直15上舰。
你可以把我当时的看法拿出来。
052D你认为不改设计的原因是啥,你可以提提,然后你拿一些资料来作证你的 ...
本人才疏学浅,只是有些疑问而已。还希望你解惑。别一而再再而三的转进。
另外,有一点你又瞎说了,52d没修改设计?机库明明延长了一大截,而起降甲板的长度几乎没变,这已经很好的证明了你所谓以论文多寡为依据的言论有多有趣。
另外,直15的空重和发动机功率都表明,改军用至少是九吨级上下。
随便说一下,多亏了有鱼叉,多亏了有海豚垫底,多亏了美国海波警卫队不懂如何选择舰载直升机。

guoxing1987 发表于 2014-12-24 19:22
本人才疏学浅,只是有些疑问而已。还希望你解惑。别一而再再而三的转进。
另外,有一点你又瞎说了,52d ...


中国海军是要向美国海岸警卫队看齐么?为何不看美海军用什么?另外你提海岸警卫队,能提供一下海岸警卫队在什么海况下使用舰载直升机,能达到美海军的使用海况么?

052D的改进没改甲板就能得出直15上舰?052D定位是什么舰,我来海版少,你给科普科普。
另外请教一下直15上舰能到9吨的依据是什么?
guoxing1987 发表于 2014-12-24 19:22
本人才疏学浅,只是有些疑问而已。还希望你解惑。别一而再再而三的转进。
另外,有一点你又瞎说了,52d ...


中国海军是要向美国海岸警卫队看齐么?为何不看美海军用什么?另外你提海岸警卫队,能提供一下海岸警卫队在什么海况下使用舰载直升机,能达到美海军的使用海况么?

052D的改进没改甲板就能得出直15上舰?052D定位是什么舰,我来海版少,你给科普科普。
另外请教一下直15上舰能到9吨的依据是什么?
guoxing1987 发表于 2014-12-24 19:07
tsq君的创造性很强。
有几点不明。
1.直20和黑鹰比较的帖子是你写的吧?自己当时的看法是啥完全不记得了 ...
第三点巧了!我一直有一个想法,直20做海军舰载机主力后,大批置换下来的直9可以给海警使用!
中国海军是要向美国海岸警卫队看齐么?为何不看美海军用什么?另外你提海岸警卫队,能提供一下海岸警卫队 ...
别激动,我只是说说我看到的而已。如果你想论证美国海岸警卫队在直升机使用上海军要求低,那我洗耳恭听。我只知道美国海岸警卫队作为第五军种所巡航的海域比某些号称要进军蓝水的海军还要大。
我没说过直15一定会上52d,只是好奇你左一个延长机库,又一个延长甲板,咋到了52d上突然就不管用了?
不过有些事实你心思很清楚只不过故意不说出来,因为那样你自己都会觉得自己的观点可笑。
比如说
1.直15的货仓尺寸大于黑鹰,发动机功率相当。
2.直20据某高人分析机体大于黑鹰,而黑鹰变态的折叠比例与其设计以及设计水平有直接关系,把直20折叠长度直接参考海鹰得是怎样自信。
3.如果你非说直20和黑鹰相当,那更不幸的现实摆在你的面前,由于技术水平的巨大差异,同吨级中国的航空器通常显示出更大的空重,更小的容积。所以空重大于黑鹰,货仓小于黑鹰的直20横空出现,换句话说,一架载荷和直15差不多甚至略小,货仓小一圈的直20在向你招手。
所以我还是相信直20尺寸大于黑鹰,你说呢高人?
另外,鱼叉真是好东西,不懂舰载机的美国海岸警卫队居然也使用这种玩意,妥妥的不入流瞎胡闹。
中国海军是要向美国海岸警卫队看齐么?为何不看美海军用什么?另外你提海岸警卫队,能提供一下海岸警卫 ...

依据?军用直升机空重一般为最大起飞重量一半左右。我想你还没无聊到你拿民用型起飞重量说事吧?黑鹰民用型任务起飞重量也就是7.7吨而已
如果你跟我纠结这个,我只能说我大概高看你了。其他例子你想了解自然能了解。
哈哈,你真的想让我们海军向美国海岸警卫队看齐?!注意你提出的海岸警卫队,海岸警卫队如何用舰载直升机应该你给论据吧,要不然你把所有国家都提一遍,那我什么都别干,给你当秘书算了。
至于改装舰,是论文中提到的,不是我创造,我只是顺着思路瞎想一个设想而已。
至于直20的结构和相关信息,请看《兵工科技》2014年 3月针对直升机研究所研究员的采访,作为研制单位说的话,总比你在这里拍脑袋认为如何要更准吧。
现在手机上网,关于采访直升机研究所的人的文章在本论坛可以找到,你不会没看过吧。

guoxing1987 发表于 2014-12-24 19:47
依据?军用直升机空重一般为最大起飞重量一半左右。我想你还没无聊到你拿民用型起飞重量说事吧?黑鹰民 ...


我说你为何不去下载一些资料去看看,或者到西科斯基和欧直(现在空客直升机)网站去看看数据,拿黑鹰的常用使用起飞重量和小一个等级的最大起飞重量比较,你的比较还真有意思。
另外,最大起飞重量EC175在什么情况下达到?装16个人就能达到?请教一下,EC175最大起飞重量是怎么确定的?多谢!
另,12楼是回复你的。
guoxing1987 发表于 2014-12-24 19:47
依据?军用直升机空重一般为最大起飞重量一半左右。我想你还没无聊到你拿民用型起飞重量说事吧?黑鹰民 ...


我说你为何不去下载一些资料去看看,或者到西科斯基和欧直(现在空客直升机)网站去看看数据,拿黑鹰的常用使用起飞重量和小一个等级的最大起飞重量比较,你的比较还真有意思。
另外,最大起飞重量EC175在什么情况下达到?装16个人就能达到?请教一下,EC175最大起飞重量是怎么确定的?多谢!
另,12楼是回复你的。
技术贴,阅读。
别激动,我只是说说我看到的而已。如果你想论证美国海岸警卫队在直升机使用上海军要求低,那我洗耳恭听。 ...
不要自己拍脑袋认为直20如何,下面帖子好好读读。
专访中航工业直升机陈怡枢研究员《对话通用直升机-兼谈直-20与我国通用直升机的发展》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49686
改装时加大起降坪的面积是最方便、快捷的,英国的好象是22型舰在改装EH-101直升机时就是这样做的
学习学习,按这个进度鳖版海鹰2020年应该能上舰了吧
的确很专业的文章!
学习学习,按这个进度鳖版海鹰2020年应该能上舰了吧
我个人认为有可能在2020年前搞出舰载型,但估计到那个时候大家可能会争直20的产能。
的确很专业的文章!
谈不上专业,只是汇总了一些信息给加上我的一些看法给大家分享而已。
讨论归讨论,希望每位cder的语气更友好些,不要那么咄咄逼人。支持TSQ
舰船加长舰体的难度相当大,特别是已经设计定型批量生产的型号,要改甲板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几乎等于新研制一款舰只。LZ增加翻板来加大飞行甲板面积的方法也很难实现,一是用于收折翻板的液压系统要暴露在舰尾的高湿高盐环境,寿命和可靠性是个大问题;二是当舰载直升机需要紧急着舰时,打开翻板所需要的时间会有很大影响。

也许可行的办法是改造机库,要么对机库前移,腾出足够的甲板面积,要么缩短机库长度,同时增加可伸缩段,解决起降与收藏的矛盾!但这又需要尽可能的减小直升机的收藏长度,但相对而言,这两种方式的实用性更强,或许值得一试。
TSQ 发表于 2014-12-24 18:43
其实可以说054等设计的时候对未来发展趋势把握的有些问题,上面多个论文都提到此事。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到 ...
054设计没问题,舰就那么大,不可能再更多考虑了

LZ的想法不错,加装延长起降坪,其实没必要有折叠功能,直接固定的实用
054设计没问题,舰就那么大,不可能再更多考虑了
其实是顶楼文章中的海军装备部方面的人说的甲板面积小,在上面多个论文中都有提及。
LZ的想法不错,加装延长起降坪,其实没必要有折叠功能,直接固定的实用
直接固定恐怕影响各种操作,目前没有看到其他国家类似设计,所以才想折叠的办法。
guoxing1987 发表于 2014-12-24 19:42
别激动,我只是说说我看到的而已。如果你想论证美国海岸警卫队在直升机使用上海军要求低,那我洗耳恭听。 ...
第三点有没有证据?
guoxing1987 发表于 2014-12-24 19:42
别激动,我只是说说我看到的而已。如果你想论证美国海岸警卫队在直升机使用上海军要求低,那我洗耳恭听。 ...
谁主张,谁举证,你既然主张z15上舰这个观点,当然是你举证。这是毫无疑问的!
过两年就见分晓了
这么多054A  052BCD  不用Z20就太可惜了,,,,
舰船加长舰体的难度相当大,特别是已经设计定型批量生产的型号,要改甲板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几乎等于新研 ...
在液压系统的具体设计细节上是可以灵活考虑的,不一定都暴露。像海军登陆舰上的液压系统就用了不少。当然具体设计得有具体办法,这个恐怕得搞实际设计的人来看如何处理,也有可能最后这个想法根本实现不了。
对于紧急着舰,通常紧急情况要么发生在刚起飞,这个时候甲板可以先不折叠,当飞到一定距离后再折叠;要么是有其他变故,通常进近都得一段时间,而开启折叠机构个人估计也就是几十秒的事情,这方面个人认为还好说。
还机库是个办法,不过个人觉得这个改动动作有点大。前面我的那个折叠甲板就是个人瞎想,估计国内相关机构应该会考虑各种方案,只是我们难以看到。
加长机坪最简单了,好象进口的那艘最大的补给舰就是加斜撑搭机坪的
TSQ 发表于 2014-12-24 22:41
在液压系统的具体设计细节上是可以灵活考虑的,不一定都暴露。像海军登陆舰上的液压系统就用了不少。当然 ...

目前国产3000千吨以上的驱护舰都是采用的分段制造技术,动上层建筑看起来麻烦,实际上比动舰体的难度要小得多,052C和054的机库都有前移的空间,052D由于新垂直发射系统占用了机库前空间,移动比较困难,但也可以改短机库增加伸缩段来解决。

其实为了直20能上舰,适当牺牲一下舰载武器数量也没什么问题,特别是舰载反舰导弹!直20上舰本身就是为了远洋作战,而兔子未来远洋作战的核心必然是航母,驱护舰的主要任务是构成第二道反潜防空的防御圈(第一道是舰载机),反舰的任务完全可以交给舰载机和未来更大驱逐舰运载的巡航导弹。因此相对应的,可以完全拆除舰体中部倾斜发射的反舰导弹,以腾出机库前移的空间。至于驱护舰需要在没有航母的情况下进行反舰任务时,可以考虑用直20加挂反舰导弹来执行的方式替代,这样实际上等于既解决了10吨级直升机上舰的问题,又延伸了反舰导弹打击的范围。

TSQ 发表于 2014-12-24 22:41
在液压系统的具体设计细节上是可以灵活考虑的,不一定都暴露。像海军登陆舰上的液压系统就用了不少。当然 ...


进口改装的“青海湖号”补给舰,就是这样加大机坪的:


印度引进的同型舰则没加机库和扩机坪:

TSQ 发表于 2014-12-24 22:41
在液压系统的具体设计细节上是可以灵活考虑的,不一定都暴露。像海军登陆舰上的液压系统就用了不少。当然 ...


进口改装的“青海湖号”补给舰,就是这样加大机坪的:

4.jpg (234.8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23:19 上传



印度引进的同型舰则没加机库和扩机坪:

5_201001210750406yqX6.jpg (26.24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2-24 23:25 上传

2014-12-24 23:35 上传

guoxing1987 发表于 2014-12-24 19:07
tsq君的创造性很强。
有几点不明。
1.直20和黑鹰比较的帖子是你写的吧?自己当时的看法是啥完全不记得了 ...
52D可以认为是与52C基本相同的舰体,同时D要增加发射单元数量,在本已紧张的空间上增加要求只能接受较小的起降甲板。
幽冥虎 发表于 2014-12-24 23:58
52D可以认为是与52C基本相同的舰体,同时D要增加发射单元数量,在本已紧张的空间上增加要求只能接受较小 ...
你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52D的机库显著的加长了。如果如楼主所说折叠后入库没问题,主要是起降甲板不足。那么52D很显然应该维持原机库长度而加长甲板。
破坏者 发表于 2014-12-24 23:35
22型的机坪也扩建过:
你忽略了一点根本不同,TG尚有大批54A 52D处在建造的不同阶段,夸张的说有的甚至还在铁矿石阶段。
如果改进是有计划的,后续舰艇的改进显然会在建造中而非建造后。而目前的图片显示,根本没有在甲板动手脚。
buyaoluanlai 发表于 2014-12-24 22:36
谁主张,谁举证,你既然主张z15上舰这个观点,当然是你举证。这是毫无疑问的!
举什么证,我的观点是Z15比Z20小所以可以更小代价上舰,仅此而已。
TSQ 发表于 2014-12-24 20:19
不要自己拍脑袋认为直20如何,下面帖子好好读读。
专访中航工业直升机陈怡枢研究员《对话通用直升机-兼 ...
没看出这篇文章对我的观点有什么影响。
我从来不反对Z20上舰,我的着眼点是目前服役和在建以及将来建造的至少40条规模的54/54A,52B/C/D较为可行的直升机换代而已。
说实在的,进口/引进KA28载机平台自行发展反潜型才是性能最优的选择。只不过这种引进整机的事情今后恐怕会越来越少